照護人力
」 衛福部 健保搶留兒科住院醫師人才 衛福部祭「獎勵計畫」完訓每年12萬
兒科住院醫師招募困難,衛福部「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最近出爐,兒科住院醫師每年可獲得12萬元,受訓中的兒科組醫學系畢業生(PGY)每年9萬元,及早綁住兒科醫療照護人力,最快7月發出首波獎勵。兒科醫師荒,醫界曾示警「10年後小朋友出現重症,恐怕就得出國求醫」。衛福部今年4月兒童節釋出利多,宣布加碼2億元優化兒童醫療照護。衛福部醫事司最新公布「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計畫」,針對2023年8月1日後在職的第2年PGY兒科組醫師,完成9個月兒科訓練課程,發給9萬元獎勵;兒科住院醫師每完訓1年,就發給12萬元獎勵。衛福部說明,如果完成最後一年專科訓練後,轉任至其他醫院兒科執業,應向前醫院請領留任獎勵費,但若登記於基層診所執業者,不得請領獎勵費用。醫事司長劉越萍表示,這筆獎金是一年一次發放,而非每個月撥付,重點是希望兒科醫師可以久任,且留在相對需要人力的醫院。兒科醫學會祕書長歐良修說,兒科住院醫師補助並非新的做法,2013年到2020年內外婦兒「四大皆空」,當時就有補助住院醫師每年12萬元,直到2020年住院醫師訓練改制、增加PGY訓練,也就停止補助。歐良修說,這次獎勵重點在於「留任」,因此較上一次增加條件限制,如果在訓練過程中轉換科別,或是訓練完之後沒有繼續留在醫院服務,就無法領取前一年的獎勵,重點在於維持醫院照護兒童的量能。國內每年約有1500到1600位醫學系畢業生,兒科最多只招收到130人,甚至低於100人。「不是說年輕人看錢選科,但經濟因素確實很重要」,歐良修說,年輕醫師會擔心10年、20年後,兒童人口一再下降,恐難支持他們的興趣和成就感。歐良修表示,非常感謝政府重新重視兒科人才培育,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後續對兒科的投資,以及如何面對少子化問題,政府應該提出對應的兒童福利政策。劉越萍則說,兒科住院醫師留任獎勵只是第一步,後續將再公布針對研修醫師的留任獎勵。
製造業不景氣移工薪減 逾3成雇主憂逃跑
勞動部8日公布最新移工管理調查,排除語言因素後,台灣事業面(包括製造業及營建工程業)雇主最頭痛的問題為「發生行蹤不明失聯情形」,占34%;事業面移工去年6月平均薪資為3萬2183元,較前年6月減少120元,與去年製造業不景氣,影響到移工加班時數減少有關。至於家庭看護工,無法續聘的原因8成以上是經濟考量。學者提醒,政府應注意弱勢家庭無照護人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勞動部去年7到8月針對事業面雇主,以及家庭看護面兩大類移工雇主辦理「移工管理及運用調查」,事業面移工去年6月的平均薪資為3萬2183元,相較前一年同期,共減少120元。管理部分,44.6%曾遭遇困擾,原因以「語言不通」占68.2%最高,其次為「發生行蹤不明失聯情形」占34%,「溝通困難(如配合度不高)」占27.4%居第3。至於家庭面移工,去年6月總薪資平均為2萬2638元,較前年同期增加2105元,每日實際工時平均皆約10小時。聘雇家庭面移工者,高達33.6%曾聘雇照服員,高達81.4%是因經濟考量而不續聘。管理部分,共35.7%曾遭遇困擾,困擾原因以「語言不通」居首,其次為「愛滑手機、聊天」、「溝通困難(如配合度不高等)」、「工作態度或紀律不佳」、「要求調整薪資」;4成看護假日沒有放假、有放假者平均每月次數以「1次」最多。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指出,去年製造業不景氣影響到移工加班時數的減少,不過基本工資調高,一增一減下,去年薪資雖較前一年下降,降幅不大。加班時數減少,移工可能私下做其他工作而失聯,失聯是市場機制問題,目前移工失聯採取罰則,但罰錢對移工較無效。家庭看護工部分,辛炳隆說,經濟弱勢雇主給予的勞動條件跟薪資比較差,若保障移工自由轉換雇主,「用腳投票」,卻讓這些家庭面臨照顧人力不足,確實是難解的問題,政府要多加注意,有必要建立一套制度解決。
AI機器人升格成照護員 美女議員力促政府強化長照意識
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照護人力卻持續不足,為讓長者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新北議員劉美芳建議長照、日照機構應多結合高科技產品,如板橋榮家引進兩台AI機器人,為許多高齡長者提供包括空間消毒、預防傷害以及關懷問候等不同層面的服務,就是很好的範例。據了解,板橋榮家與全智通機器人公司合作,引進兩台AI機器人,分別於板橋榮家憶樂公共托老中心以及榮家內服務。劉美芳也特地前往憶樂公共托老中心探視,瞭解AI機器人實際運作的狀況。劉美芳表示,該台AI機器人「樂樂」,在工作人員操作後可高舉機器手臂,展現紫外線消毒殺菌的功能,另外在照護員的引領下,他還向民眾高唱生日快樂歌,與全場的失智長者一同歡唱,場面十分溫馨。除了消毒、問候、唱歌之外,AI機器人還具備人臉辨識的功能,晚上可以分擔照護員巡房的職務,一旦發現住民出現異樣,或是有摔倒的情形,便會通報照護小組,讓醫護人員立即前來關心。此外,AI機器人還會協助開門,以及抬重物等工作,在收集更多數據後,還可升級軟體,成為更全方位的高科技智能照護者。劉美芳表示,台灣在進入超高齡社會之後,長照的資源配置非常重要,目前的長照資源偏重於輔助居家以及社區照顧服務,導致機構型的照護人力流失。劉美芳強調,如何在人力不足的狀況下,仍讓機構維持一定的照護水平,或透過科技讓住民獲得更便捷、更高品質的服務,都是必須不斷提升及努力的目標。
移工需求恐暴增…如開放移工新來源國 「這國」呼聲高!
衛福部及勞動部近日拍板放寬外籍看護工聘僱資格、估計有60萬家庭受惠,雇主團體擔心放寬移工聘僱資格後,恐怕會有暴增的移工需求,亟呼應爭取新移工來源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署長蔡孟良說,現行移工主要來源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及泰國輸出政策沒有改變,他透露,新的移工來源國「很快就會有結果了!」至於會是哪個國家?外界預期印度機率較高。「應盡速增加新移工來源國」,台灣失能者家庭暨看護雇主國際協會理事長張姮燕表示,目前已聽聞有部分移工卡關,例如有雇主4月申請聘僱,移工至今已5個多月卻仍未入境,除此之外,更應落實海外訓練制度,把關照護品質。蔡孟良說,今年7月較去年7月已新增1萬餘名家庭看護工,每月更新增1000多人,「來源不會是問題」,但因為移工來台後有許多工作選擇,薪資福利等為勞資協議、非政府能夠干預。此外,為了增加照護人力,勞動部也正研議重啟2013年曾試辦的「外展看護服務」,由非營利組織聘僱外展看護工並搭配本國照顧服務員,彈性運用人力,當時因服務項目、使用資格嚴苛,如僅限取得移工招募許可的雇主使用、且要100%自費使用,使雇主使用意願不高。蔡孟良表示,這次希望簡化流程,只要「一通電話,服務就來」,他指出,外展看護是移工在機構訓練且準備好,時間相較引進移工一定短,且目前服務難滿足如住院等短期照護需求,也導致許多失聯移工從事醫院照護,因此將透過此方式滿足短期照護需求,予雇主自行選擇,目前也與部分團體討論此事。張姮燕認為,如果是原本的計畫再上路,一定會再次失敗,應修正相關計畫,讓更多想從事的單位引進移工,才能解決相關問題。
住院共聘照服員 全責照護擴大試辦 護理人員:缺工使執行困難
2024大選推進民眾的醫衛福利。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6日發表醫療政見,主張政府應增加「全責護理」的預算,長輩住院看護費,主要由健保負擔部分,民眾只需負擔400至800元。政見公布隔日,衛福部健保署7日釋出全責照護試辦計畫最新進展,即日起試辦醫院已擴大至84家,合計釋出4414床供民眾共聘照服員,民眾每日負擔費用最多1050元,1年內嘉惠7.5萬人。醫院聘雇培訓 每日負擔最多1050元家中若有長輩住院,家屬無法請假陪同,須請看護工代為照顧,一天就要2200元,一個月得要6萬多元,是很沉重的負擔。柯文哲前天在醫療政策記者會表示,全責護理要增加預算,由健保支出一部分,家屬負擔400至800元,經濟狀況較差的人再多補助一點,讓住院看護免煩惱。柯文哲強調,少子化會愈來愈嚴重,全責護理必須在最短時間建立起來。所謂全責照護,就是住院整合照護,指病患住院期間不必自聘看護,由醫院聘雇、培訓與管理照服員予以照護。衛福部長薛瑞元去年底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時表示,相較一對一照護,全責照護支出較少,民眾只需負擔約三分之一的費用,照服員可同時照顧3、4人,並規畫先從試辦計畫做起,逐步讓住院看護納入健保。1年5.6億預算 衛福部遭諷突然醒了在柯文哲提出政見後,健保署昨日表示,已在推動全責照護,第1年編列3億預算,核定40家醫院、2847床,自今年8月底開始的1年內編列5.6億元,核定84家醫院、4414床供民眾使用,8月28日已開始收案。柯辦發言人陳智菡質問,衛福部是突然醒了?這些本來就該做的事,為何多年來不趕緊做?根本是欺負老百姓弱勢、忽視人民真實需求。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說,健保將支付750點給醫院,由於各醫院招募的看護工成本不同,民眾須負擔多少服務費,由醫院決定,但至多收取1050元,部分醫院因人力充足,甚至不會收費。台大醫院、萬芳醫院、亞東醫院、北榮、林口長庚、中榮、奇美醫院、高醫等都已加入試辦計畫。台灣全癌症病友連線祕書長齊秀惠表示,面對家人住院,民眾最害怕的就是找不到照顧人力,自聘一對一照服員約需2200至2400元,若共聘照服員至多負擔1050元,有助減輕家屬經濟壓力。台灣病友聯盟理事長吳鴻來認為,比起民眾自己找照顧人力,冒著品質不佳、請到黑工、外勞逃跑的風險,共聘照服員是更安全的選擇。計畫立意良善 護理師憂心執行困難有護理人員私下表示,該計畫立意良善,但執行困難,為媒合數名患者分擔看護費,得安排不同科別的病人混住同一病房,反而造成行政及護理負擔,這也是試辦成效打折扣的原因,尤其新冠疫情後護理和照護人力都面臨短缺,如果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恐怕仍難解人力缺口。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肯定這項政策的美意,他表示政府未來若打算全面推動,將照服員納入健保,一定要有完善配套,但是對醫院而言,聘僱照服員不僅要負擔招募成本,又因感控標準高,教育訓練的成本也高,要有足夠預算才可支應。但是洪子仁指出,長照機構護理之家每日平均需要1500元,政府推動全責照護,民眾每日負擔至多1050元,相較之下,他擔心,若共聘照服員的負擔低於長照機構,家屬可能會將病患全往醫院送,塞爆醫院。未來若正式納健保,可能需要上百億元,會造成其他醫療的排擠,務必審慎考量財務問題。
不只行人!事故頻傳 交通死傷「這3種人」最嚴重
2023年1-4月交通事故死亡與去年同期比較過去5年,國內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受傷人數逐年增加,2022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更是創下10年新高,還因交通環境不友善,被外媒冠上「行人地獄」的惡名。事實上,除了行人死傷,機車、老人及酒駕事故也容易造成嚴重傷亡,就算被交通部列入重點改善項目仍無好轉,今年死傷數據仍續惡化。根據交通部最新統計,今年1至4月最主要死亡族群為機車及高齡者,機車約佔5成、高齡者佔逾3成。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機車、高齡者、兒少、酒駕、行人等死傷數據都在成長;另整體事故件數為13萬3972件、共造成1039人死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加8.9%與6.3%。6月30日起,汽機車未禮讓行人可罰1200元至6000元,且遇到行人闖紅燈一樣要禮讓,讓許多網友不滿,批評台灣從「行人地獄」變成「行車地獄」。交通部表示,執法非長期手段,仍要靠教育去改變用路人觀念。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認為,台灣車禍件數、死傷居高不下,甚至有年年上升趨勢,包括駕駛訓練、考照制度、法規規範等,國內近年做了許多改革與修法,每年也花數十億進行工程改善,但為何沒有改善,還得回到「人」的問題去檢討。羅孝賢說,觀察各處的無號誌路口,究竟有多少車會主動停下再開?為何常聽到視線死角,難道只有台灣的車子有A柱?簡而言之,就是用路人的自私,風險意識不足且不懂得禮讓,這是我國交通文化出了大問題。他感慨,國人出國自駕旅遊都會很小心地遵守當地規則,回到台灣卻我行我素,「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同時又是行人地獄,可謂極端對照」,交通安全教育從小扎根是條漫長且必須走的路。消基會交通組召集人李克聰表示,每場車禍帶來的不只是個人賠償、健保支出問題,每一次死傷,社會就減少一個勞動力,還可能要挪出一個照護人力,後續的車禍鑑定、打官司等,這些都是難以估算的成本,政府要想辦法減少車禍,能影響的層面會非常可觀。
高市兒虐重症機構爆虐童案!10歲男童眼眶骨折 衛生局突襲檢查
24日爆出高雄某市立醫院附設的重症兒虐長期照護專責機構安置的1名10歲男童,遭到毆打導致身體多處瘀青、眼眶骨折,通報高雄市社會局後,社會局認定護理師及照護員2名行為人已違反兒少法,依規定於今年5月4日開除。而長照機構主管機關高市衛生局今日無預警突襲該機關,確認現有人力與服務均符合規定。於高雄某市立醫院住宿型長照機構安置的10歲男童,今年3月就診時,被醫師發現有受虐痕跡,醫師發現其右下眼瞼、左胸前及右膝瘀傷有輕微瘀傷,疑有不當照顧行為,依法通報社會局。社會局介入調查後發現,2至3月的監視器畫面,發現錄影帶內護理師及照護員疑有不當照顧的行為、數次拍打臉部,因此立即召開專家研商會議,認定2名行為人已違反兒少法,將依法嚴懲6萬至60萬元,並汰除資格。今日身為長照中心主管機關的高市衛生局也前往突襲長照中心,查核結果為開放床數49床,設置護理人員7位、照服員17位;現住幼童25位,9成持有身心障礙證明,查核現場有16名幼童,照護人力護理人員2位、照顧服務員4位,符合法規設置標準。市府表示,該市立醫院亦將對該長照機構負責人進行懲處,院方並以重大事件處理並啟動院內調查,釐清事發原因及密切觀察該童後續健康狀況。衛生局也說明,事發當下,該市立醫院立即成立調查小組,並邀請2位兒少照護專家共同調查,立即評估該住宿型長照機構所有孩童的身心狀況,確認該案為單一事件;院方立即糾正當事人行為且將相關涉案人員調離服務單位,其中一名護理師因事證確鑿,經高雄市政府衛生局以違反護理人員法第35條規定處以停業4個月的處分,某市立醫院亦召開人審會審議,已於今年5月4日開除。
身障者爭取「活得像人」! 玉姐吿贏新北社會局、法院令提高照顧時數
獨居低收入的重度肌肉萎縮障礙者「玉姐(化名)」,因全身無力、無法自理生活,但政府未提供足夠的生活人力時數協助,玉姐被迫關在家中20餘年,遂提起行政訴訟,希望增加照顧時數,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上午判決,撤銷新北市社會局每月僅提供60小時的照顧時數,要求重新評估。對此,無法到場聆聽判決結果的玉姐,透過電話表達對法官的感謝,她表示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自立生活非常辛苦,希望新北市社會局未來的評估能提供她足夠的協助,也希望其他身障者能夠得到足夠幫助。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回應指出:非常重視身心障礙者的權益,並全力支持、希望能在社區自立生活。考量障礙者因特殊因素而有較高的服務需求,去年10月起,調整到最高100小時,本案玉姐自今年2月起,就已核定為100小時。目前新北市自立生活補助最高100小時,已經是全國最高者。希望中央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補助經費和人力,新北市會全力配合,讓特殊身心障礙朋友擁有更自立的生活。許多身障朋友齊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聆聽判決,挺身支持玉姐,爭取政府提供足夠照顧時數。(圖/方萬民攝)2021年起協助玉姐的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由也是身障者的總幹事林君潔代表發言指出,玉姐20年來沒法好好躺下來,疫情期間因為沒辦法打疫苗而染疫,住院14天,非常辛苦。長期協助玉姐訴訟的翁國彥律師呼籲新北市社會局不要上訴,他表示玉姐的困境不是號稱人權立國的台灣該發生的,玉姐連家中蟑螂爬到她身上都無力驅趕,還常被電熱器燙傷,新北市社會局一直以如果新北17萬人的身障者都來申請補助、會破產為由,拒絕提供照顧時數,但這不是理由,因為沒有這麼多人申請,他希望全國縣市政府社會局都能檢討改進。台北高等行政法院2月9日上午召開言詞辯論庭,玉姐透過視訊與法官對話,希望爭取足夠的照護人力及時數。她盼望政府能提供足夠資源,讓他能好好吃飯、自由生活。本案2021年8月由知名人權律師翁國彥律師協助提告,北高行歷經1年半審理,今天上午10點半宣判。這件案子是台灣第一起涉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9條,身心障礙者在社區自立生活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委任律師認為,政府財政負擔沉重、補助資源有限,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能有足夠財力滿足所有身心障礙者需求,如果提供每天24小時的照顧,就不是當初社會局訂立自立生活服務計畫的目的。玉姐委任的翁國彥律師指出,玉姐的情況需要每天24小時照顧,政府機關目前的協助不符她的實際需求,導致生活水準低於一般國民。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指出,玉姐的遭遇對全民來說是重大的威脅,也是政府漠視已久的問題,這絕對不是玉姐或少數人的困境,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有關本案(李玟燕)自立生活行政訴訟判決的回應:一、 新北市非常重視身心障礙者的權益,尤其是特殊身障者希望在社區自立生活,市府也都全力支持。二、 考量障礙者因特殊因素而有較高的服務需求,新北市從去年10月起,調整到最高100小時,這位案主從今年2月起,就已核定為100小時。三、 新北市自立生活補助最高100小時,這已經是全國最高者;如果中央有全國一致性的規範,並願意補助所需要的經費和人力,我們會全力配合,讓特殊身心障礙朋友擁有更自立的生活。
SMA與漸凍症大不同 衛福部擬擴大藥物給付
衛福部健保署宣布擴大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藥物給付,部分媒體在報導時用詞欠缺精準,不僅誤導一般民眾對於疾病的了解,也影響漸凍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患者與家屬的感受及權益。認識漸凍症 目前無法治癒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簡稱漸凍人協會)指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LS),俗稱「漸凍症」,是一種最常見的運動神經元疾病,通常發生在成年人中,隨著疾病的進展,除了四肢無力,還會失去吞嚥、呼吸、說話的能力,但感覺與意識完全正常。漸凍症目前尚無解藥可以治癒,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通過的藥物只能些許延緩呼吸衰竭,而近幾年核准的藥物,除了療效未有突破外,在台灣也無從取得。SMA與漸凍症不同 差異一次看漸凍人協會表示,容易與漸凍症發生混淆的疾病SMA,雖然也與運動神經元有關,但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面都與漸凍症不同,這是一種由遺傳基因突變引起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發病在嬰兒和兒童,會導致肌肉無力、萎縮,進而運動功能下降。協會服務病友 發展全人照護漸凍症患者不論照護人力或輔具耗材的開支,都相當可觀,極大地考驗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與韌性,漸凍人協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致力於成為全台漸凍家庭最強而有力的依靠。協會平均每年服務420個漸凍家庭,以病友和家屬的需求為出發點,發展出全人照護服務,包括:多元到宅、心理支持、照護知識培訓、生命價值實現、輔具服務與所需經濟支持。此外,漸凍人中區多元服務中心除了提供全病程諮詢服務外,定期舉辦醫療講座、照顧者工作坊與紓壓活動,還特別規劃輔具展示與示範空間,讓病友及家屬了解常用輔具及特製溝通輔具;此外,中心設有錄音空間,為罹病初期的病友保存語音,當口語表達退化,即可運用個人化語音重建系統與外界溝通,保有溝通的溫度。
南消第一大隊攜手護理之家演練自主防災 超前因應提升機構防災能力
一般護理之家收容住民多為高齡者、行動不便或仰賴維生器具者,加上護理機構照護人力吃緊,若發生火災事件恐釀成重大傷亡,台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今天與東山區香格里拉護理之家辦理防災演練,以提升轄區相關場域防災應變能力,透過落實自衛消防編組,以利災害發生時將傷害損失降到最低,保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演練內容包括模擬1樓住民寢室起火,冒出大量濃煙,護理之家立即啓動自衛消防編組任務分工,進行初期滅火、通報避難、安全防護等,陸續進行人員避難疏散廣播、通報119,待消防局救災人車抵達現場後,成立前進指揮站。台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在東山區香格里拉護理之家,舉辦自主防災演練,希望能提升相關機構的防災意識,降低災害發生時的風險。(圖/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消防隊帶隊官立即和場所指揮官確認現場狀況並回報指揮中心,指揮佈線滅火攻擊、消防人員安全管制、緊急救護、周界防護、水源佔據、通風排煙、檢傷分類及大傷機制預部署等搶救作為。配合救災演練,現場運用高倍率空拍機,將災害現場透過影像傳輸,提供現場指揮官進行救災策略判定,利用救災指揮平板,由各分區指揮官對所有進入、退出火場的人員進行管制,以確保消防人員救災安全。台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在東山區香格里拉護理之家,舉辦自主防災演練,希望能提升相關機構的防災意識,降低災害發生時的風險。(圖/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提供)南市消防局第一大隊大隊長陳博文表示,本次演練包含兵棋推演及實兵演練兩部分,兵推可模擬災情的發生,藉由假想狀況的討論,強化護理機構人員危機處理應變能力;實兵演練則讓機構人員熟悉各編組任務,以及相關消防設備的使用方法,降低災害發生時損失。消防局局長李明峯表示,消防局幫助企業減災,輔導推動企業自主防災,目的在幫助企業落實平時預防與災時搶救工作,以保障市民的生命安全與財產。
控訴北市聯醫照病比高達1比20成常態 工會要求儘速增聘人力
根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統計,各院區病房助理從2021年開始到2022年12月逐年下降,仁愛院區照病比更是經常來到1比20。工會23日召開記者會控訴,北市聯醫病房助理不足,卻得兼任傳送病人業務,要求北市聯醫儘速補足人力缺口。院方回應,人力若有不足影響政策推動,期待政府及各專家,給予指導共同解決。北市聯醫工會統計,2021年至2022年12月止,各院區病房助理數直線下滑,現在病房助理平均1人照顧14至20床,每日須紀錄病患進水及排出量,其中5到8床是全責照護病人,需要協助翻身、擦澡、餵食及換尿布。尤其仁愛院區人力嚴重不足,2年間病房助理數已減少2成,使得該院區照病比經常落在1比17至20之間。工會更控訴,各院區傳送員數亦持續減少,北市聯醫竟要求忙碌的病房助理擔下傳送業務,令不少基層勞工身心俱疲。北市聯醫仁愛院區胡姓病房助理也說,1位病房助理照顧15到22床已是常態,還得負責將病人傳開刀房、洗腎等,實在難以負荷。尤其每次傳送病人至少花費半小時,若這段期間病房病人出事,究竟誰該負責?胡姓病房助理痛批,病房助理缺人、業務界線模糊,院方高層卻通通視而不見,呼籲北市聯醫立即補足人力,「請不要再濫用我們病房助理和護理人員的慈悲與善良。」工會理事吳承恩補充,北市聯醫去年起參加衛福部照護司推動「住院整合照護計畫」,以致各院區全責照護病人增加,卻未見院方增聘人力,使得病房助理工作負擔越來越沉重,即使向院方投訴,這些問題仍無法被解決。工會呼籲,北市聯醫應補足病房助理人力、明訂照護比,並嚴格審查全責病患資格、明確劃分工作內容並補足傳送員人力。北市聯醫回應,醫院照護人力為醫療保健重要一環,院方感謝同仁全力配合執行全責照顧服務試辦計畫,將持續加強員工關懷與溝通,未來人力若有不足,影響政策推動,期待政府及各專家,給予指導共同解決。
身障者爭取「活得像人」! 玉姐VS社會局求法院讓她自由
獨居低收入的重度肌肉萎縮障礙者「玉姐(化名)」,因全身無力,平時舉手投足、生活大小事都需要有人力協助,才能自立生活於社區,但目前政府的居家照顧及個人助理制度,僅核定換算每個月約210小時的生活人力協助,不但無法讓她有尊嚴活下去,更不足以處理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玉姐被迫關在家中20餘年。對此,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2021年起協助玉姐,透過法律扶助基金會提起行政訴訟,要求國家給予玉姐足夠的個人助理服務,協助她自立生活。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今天上午召開言詞辯論庭,玉姐透過視訊與法官對話,希望爭取足夠的照護人力及時數。她盼望政府能提供足夠資源,讓他能好好吃飯、自由生活。本案2021年8月由知名人權律師翁國彥律師協助提告,北高行歷經1年半審理,終於決定今年3月16日上午10點半宣判。這件案子是台灣第一起涉及《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19條,身心障礙者在社區自立生活權利的行政訴訟案件。許多身障朋友齊聚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挺身支持玉姐提告新北市社會局、爭取足夠照顧時數。(圖/黃威彬攝)新北市政府社會局的委任律師認為,政府財政負擔沉重、補助資源有限,不是每個地方政府都能有足夠財力滿足所有身心障礙者需求,如果提供24小時的照顧,就不是當初社會局訂立自立生活服務計畫的目的。玉姐委任的翁國彥律師指出,玉姐的情況需要每天24小時照顧,政府機關目前的協助不符她的實際需求,導致生活水準低於一般國民。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指出,玉姐的遭遇對全民來說是重大的威脅,也是政府漠視已久的問題,這絕對不是玉姐或少數人的困境,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另外,近年適逢新冠疫情襲捲全球,玉姐因無人協助生活起居而無法施打疫苗,爾後染疫入住隔離病房,歷經14天的劫難出院返家,多了許多後遺症但仍無人力照料其生活,只能透過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等公民團體協助和自力救濟,短暫解決問題,但今後玉姐自立生活的人力需求仍無著落,需要司法機關和政府部門正視並解決問題。
布局超高齡需求 工研院熱影像照護技術導入竹山秀傳醫院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1年死因統計,跌倒位居65歲以上年長者事故傷害死亡原因第二名,僅次於交通事故,工研院開發的「智慧熱影像照護技術」,24小時零接觸偵測臥床者坐床、離床、跌倒等動作,及時通報護理人員協助,以科技之力,提升臨床照護效率,已導入竹山秀傳醫院護理之家試用,協助醫院朝智慧化發展。根據內政部資料指出,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相當於每五人之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年長者,照護需求與日俱增。工研院智慧感測與系統科技中心執行長朱俊勳表示,智慧熱影像照護技術結合紅外線熱影像感測技術與AI人工智慧辨識,在零接觸且兼顧影像隱私的情況下,能分析使用者行為與空間位置,針對坐床、離床、跌倒等安全感測訊息,提供遠端即時通報,以護理之家為例,AI偵測到熱影像畫面異常訊息時,會立即通報至護理站或行動裝置,盡快派員處理。竹山秀傳醫院副院長蔡味娟表示,為了降低病人跌倒率,竹山秀傳醫院護理人員近年積極針對高風險個案加強巡房,面對人口老化、照護人力短缺趨勢,院方也提前因應,於2021年引進工研院智慧熱影像照護技術,護理之家跌倒案件數顯著下降,今年更尚未發生跌倒案件,希望持續精進整合此技術與既有的照護流程,在院內全面布建,杜絕臨床跌倒案件再發生。朱俊勳指出,工研院積極擘劃「2030技術策略與藍圖」,在健康樂活領域中,因應當前醫療照護產業需求與未來人口結構趨勢,開發智慧熱影像照護技術,具備零接觸、精準量測、AI辨識、兼顧隱私四大特色,可應用在任何醫療照護場域,例如急診、復健、長期照護機構、月子中心及洗腎中心,未來會持續強化此技術的感測資訊多樣性和通報即時性,包括整合體溫、呼吸、心率等生理訊號監測,讓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照護工作更有效率。
40醫院試辦 住院看護納健保
住院整合照顧計畫開跑,住院看護納入健保開始試辦!健保署10月27日公告核定40家醫院試辦「住院整合照顧計畫」,民眾在家屬住院期間不用費心全時段照顧病人或自費聘請看護,病人也可享連續性照護,包含台大醫院、北市聯醫、高雄長庚醫院等超過2,800床啟動試辦,全年可提供40萬人日照護,可望減輕家屬經濟壓力。衛長薛瑞元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曾表示,過去「看護」不被認為是醫療費用、健保不給付;民眾住院找看護費用由家庭負擔,大都一對一照顧,倘若看護由醫院管理,可一對多降低成本,減輕民眾負擔,但得由健保編列預算補貼。我國每年住院人口接近400萬人,醫院看護的需求非常高,若每位病人都聘看護,人力未被有效運用。2022健保署試辦首年編列預算3億元,2023年總額尚未確認,健保與醫界代表建議維持3億元,但付費者代表建議增至6億元,目前2案併陳報衛福部核定。健保署指出,由於高齡化、少子化、上班族請假難等因素,衛福部針對入住急性一般病床病人提供住院整合照護服務,並未限制適用對象;由醫院自行提出因院制宜的試辦管理機制、安排適當照護輔佐人力,規劃住院整合照護人力最適組合(Skill-Mixed Model),以病房團隊人員照護工作分級分工提供住院照護。健保署表示,照護輔佐人員應至少具備照顧服務員資格,由醫院視需求自訂適當工作內容,並視需要提供補強/進階訓練;照顧比例及薪資並無特別規定。2022年為首度以健保資源推動住院整合照護,2023年至2024年為擴大試辦階段。照護司在7月公告健保住院整合照顧試辦計畫,參與計畫民眾由健保每人每日給付750點來補貼照護輔佐人力費用,剩下由民眾負擔,全年可提供40萬人日照護。健保署補充,實際有多少民眾可使用,仍得視核定醫院的床數,及民眾住院日數而有所不同。健保署已在10月27日通知醫院審查結果,核定40家醫院辦理,包含醫學中心6家、區域醫院16家、地區醫院18家,如台大、萬芳、彰基、花蓮慈濟等醫院。
防疫10大民怨出爐 黃創夏:「防疫紅利」總有透支可能性
新冠肺炎疫情台灣持續處於高原期,死亡人數也維持在百人以上。根據最新網路民調「防疫政策10大民怨」排行榜顯示,前3名包括快篩準備不足、醫療照護人力短缺以及政策宣導混亂。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議員參選人高揚凱表示,防疫民怨數字會說話。資深媒體人黃創夏則直言,「防疫紅利」不能無限刷卡,總有「透支」可能性。《網路溫度計民調中心》前進行民意調查,共1073份有效樣本(信心水準95%,抽樣誤差為±3.00%以內),包括500份台北市民電訪與網路問卷573份,獲得防疫10大民怨如下。No.1:快篩準備不足 48.5%No.2:醫療照護人力短缺 33.4%No.3:政策宣導混亂 32.6%No.4:輕症治療藥物準備不足 32.5%No.5:政策缺乏規劃不斷變動 31.8%No.6:地方政府溝通不良 25.4%No.7:1922時常佔線 24.3%No.8:末傾聽基層意見 24.1%No.9:重症病床不足 23.4%No.10:輕症治療資源不足 20.9%網路民調。(圖/翻攝自臉書/高揚凱)高揚凱以「防疫民怨數字會說話,走鐘部長要認錯能改」為題指出,台灣目前新冠防疫依然嚴峻而混亂,每日確診數固然未再攀新高,但存在為數龐大的「黑數」不容否認,以及染疫往生者屢創新高,在在讓政府防疫表現備受詬病。高揚凱表示,今年又適逢選舉年,對政府防疫表現的評價成為政治攻防焦點,真相淹沒在政治口水中,人民的感受淪為各取所需、各說各話,讓防疫亂象亂上加亂,當有高達63%的民意對政府防疫表現表達不滿之際,如果政府仍不能虛心檢討、勇於認錯,並且力求改善,而是混淆視德、顛倒黑白的話,那麼這已經不只是權力的傲慢了,而是權力的墮落。資深媒體人黃創夏也直言,「必有很多人,特別是綠色支持者會說是『刻意的扭曲調查』,還是要提醒民進黨的決策群,『單押一人』風險越來越大,『防疫紅利』不能無限刷卡,總有『透支』可能性,謙卑些。」
護病比提高挨轟 陳時中發獎金多顧1病人多2000元
本土新冠疫情爆發,各大醫院塞爆確診病患,醫療照護人力也跟著拉警報,指揮中心日前放寬「護病比」至1:9,引來基層反彈,指揮官陳時中今(22)日表示,將加發津貼給予第一線醫護人員,每人每班最高可領到1.8萬元的津貼,「希望大家一起撐下去!」指揮中心日前行文各醫院,提高各級醫院專責病房護病比,由原上限1:5調整為醫學中心1:9,區域醫院1:12、地區醫院1:15,引來基層醫療反彈。為平息第一線醫療人員的不滿,陳時中今指出,相關照護津貼將以工作量來計酬,每人每班照顧一名病患可領到2000元津貼,1:7護病比就有每人每班1.4萬元,以此類推;若不滿5名病患,則視同照護5名病患開始計酬。陳時中解釋,新的護病比標準是上限,意思是不能超過這個人數。原訂每人每班獎勵金1萬元,是根據原本1:5的護病比標準計算而來,新的護病比照顧人數較多,獎勵金計算方式會更合理。獎勵部分,最快明天醫療應變組召開會議後,就會發公文要求醫院執行。根據指揮中心公布專責病床最新空床率,全國空床率46.8%,台北市空床率31.9%,新北市35.2%。若調高護病比仍有人力缺口該怎麼因應?陳時中說,會先從各醫院自己的長照機構照服員來挪動人力,這些照服員過去都曾是護理人員,也與醫院長久以來有配合默契,相信轉換起來速度會較快。
兒童患6疾病確診後容易得重症 專家指打疫苗可減少死亡風險
國內疫情急遽上升,幾起兒童死亡案例引發家長恐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掀起一波討論,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19日發文指出,如果孩子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危險因子,確診後重症的風險較高,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國衛院表示,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進入台灣社區,確診人數不斷增加,雖然因為國內疫苗施打覆蓋率的提升,讓絕大多數的確診者是輕症或無症狀感染,但極少數中重症患者,尤其是兒童死亡案例,也讓家長憂心忡忡。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開放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國內又掀起新一波討論,讓家長遲疑到底該不該讓發育中的孩子接受新興類型疫苗。竹南國衛院所發行的《國衛院podcast》請到國衛院論壇COVID-19學術文章轉譯專家,同時擔任新興科技媒體中心以及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諮詢專家的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齊嘉鈺,解說現行開放施打兒童新冠疫苗的劑量調配,疫苗的保護力以及其常見與罕見的副作用,並且提供四個考量面向,讓大眾能依據各自家庭的情況評估是否施打兒童疫苗。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今年以來,各年齡層確診者的人數與佔比,12歲以下兒童的感疫風險與其他年齡層無異,雖然兒童染疫多為輕症與無症狀感染,但越來越多國家發現染疫兒童中出現侵犯身體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被統稱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依據國外數據統計,MIS-C發生機率約為萬分之3,且有3至6成患者會住進加護病房,死亡率在2~10%之間,這也是許多國家開始為5至11歲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原因。齊嘉鈺指出,如果孩子患有氣喘、肥胖、糖尿病、先天心臟、免疫、神經系統疾病等危險因子,確診後重症的風險較高,又或需要出入人多聚集場所、無法保持社交距離與衛生習慣的孩童,施打疫苗可以明顯減少重症死亡的風險。另外染疫後對孩童長短期的影響與後遺症、家中對染疫孩童的照護人力,以及家中是否有免疫力較低的幼童或老年人,都是需要審慎評估的依據。
醫護崩潰線1/醫療拉警報!重症「溢」出加護病房 指揮中心統計數字恐失真
台灣社會近來對新冠疫情的兩個關鍵數字焦慮不已,一是單日死亡率攀高,二是醫療量能夠不夠。5/13台灣單日新冠肺炎死亡人數41人,創新高的這天,基隆2歲染疫男童發高燒,找不到醫院收治,最後找到台北榮總,男童卻病逝。截至5/16,已有282人死於新冠肺炎。旅居台北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研究員倪誠志(Chase Nelson),曾在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領導跨國團隊研究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和進化,他接受英國媒體每日電訊報《The Telegraph》訪問時表示,確診案例從發病、死亡到登記,有2至4周的時間延遲,若以平均每天新確診增加15%至20%計算死亡率,不久後台灣每日確診達10萬例時,單日死亡至少100例,屆時恐癱瘓醫療體系。在疫情攀高之際,究竟台灣醫療量能是否足夠?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再三強調「醫療量能至今十分足夠」,然醫界人士卻持保留態度,甚至認為,不但「床位」統計明顯失真,還漏掉照護人力及患者人數的統計。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認為,真實的醫療現場未被如實呈現,「指揮中心的醫療資源統計表,都只看空床數,目前並沒有要求醫院降載(減病床數),如果醫院主動降載,就可能會影響未來醫院申報健保,所以沒有醫院敢這樣做,所以統計表上看起來床位十分充足,但實際上我們都快掛了!」張凱音說,病床沒有降載,就沒有多餘的人力去照顧專責或加護病房的患者,「一般病床大約是1位護理師照顧15床病人,專責病房是1比5,換句話說,就是要關掉15床,才能多出一位護理師去專責病房。」而在沒有關床的情況下,護理師仍要去照顧新冠肺炎患者,所以事實上人力是非常吃緊的。醫師田知學經常以文字、圖片反應第一線醫護的真實情況,她期盼能給醫護多一些尊嚴與喘息。(圖/翻攝自田知學臉書)第一線醫護人員的感受最真實。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就連續多日在臉書上PO反應心情,她寫道「當大家一直看著大量民眾確診數字的同時,知道也有大量醫護確診嗎?提前解隔方案是為什麼?就是讓傷兵提前回戰場!」田知學說,「看著同事們精疲力竭,有些輕症無症狀的確診醫護自願留下來照顧確診者!這才是現實狀況!醫療量能足??請給醫護基本尊嚴與喘息!」她也表示,急診醫護上班覺悟就是「有機會上廁所就很好了!對精疲力竭的醫護而言,有時候確診反而是一種解脫。」「指揮中心應該要直接統計各醫院的照護人力與患者人數,才能真實了解前線戰場的模樣。」張凱音特別強調,「重症人數被低估」,官方只統計加護病房裡的重症患者,事實上有更多的重症患者「溢出」到一般病房中,都沒有被統計到。除了病患人數沒有確實統計,更嚴重的是重症患者的照護品質大幅下滑。「舉例來說,加護病房裡的護理師是採1對1的照顧方式,但一般病房就會變成1比15或1比5,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只能依靠監視系統來幫忙注意病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有良好的醫療品質。」張凱音坦言,如果有重症的危險因子,真的要多自求多福,當務之急一定要打滿3劑疫苗。日本東京都將染疫人數、床數清楚列出(左圖),醫療量能是否充足可以一目了然;反觀台灣的醫療資源圖僅有空床位與比例,卻沒有顯示染疫人數與照護人力。
死亡率升高!重症醫嘆一線醫護「被健保吃豆腐」 根本做功德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不減,且死亡人數在前(5日)創下單日38人新高,昨(6日)也有36人不敵病情死亡;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直言「代表醫療量能不足」,並感嘆健保某些項目就是「吃醫護豆腐的功德治療」,不僅增加了醫護的辛勞,重症醫療其實也是賠錢單位。有外媒在6月1日就預估台灣的重症死亡率會逐漸升高,蘇一峰昨日在臉書發文感嘆,死亡率一直上升清楚代表醫療量能不足,「因為台灣健保下,重症一直是醫院賠錢單位」。(圖/蘇一峰臉書)這樣的情況導致多年來重症單位「被壓縮到最小」,所以一疫情爆發,醫療量能自然不足以應付,蘇一峰表示,「現在面對重症資源不足,要開始討論資源分配了…」。蘇一峰舉例,昨日多間媒體報導護理師要幫病患「超人姿勢」翻身,這個姿勢的正確名稱是俯臥姿勢(Prone Position),蘇一峰表示這一直是嚴重肺炎的標準治療之一,而且還很耗費照護人力,但過去健保卻從來不給付!(圖/蘇一峰臉書)蘇一峰忍不住感嘆,俯臥姿勢增加醫護的辛勞,但灣健保卻不給付,根本就是「功德治療」,而且還是「是吃醫護豆腐的功德治療」!網友看後也紛紛留言表示「明後年的健保點值、核刪、抽審,應該會更難看」、「政府和健保局、衛福部,只會持續地放大、美化,台灣的醫療現況」、「為全身插滿管子的病人做Prone,真的很難,而且很耗費人力」、「對疾病有效益的治療措施,健保不願意給付,這是啥歪理」、「就算給付,也不會進醫護人員的荷包」、「健保局認為不過擺個pose罷了,又沒用儀器,又不給藥物,憑什麼要我給錢?」
想「斜槓」嗎? 青年人最夯這類工作
2020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導致就業市場低迷,網路生活平台數字科技(5287)觀察,儘管如此,卻反向刺激了外包產業的發展,數字旗下外包平台「Tasker出任務」統計,今年外包市場快速成長,帶動其11月份新會員數,較去年單月成長1.4倍,而平台上的接案案量也較去年成長近4成。數字科技表示,「Tasker出任務」針對旗下會員進行2020年「斜槓」大調查,結果顯示,最熱門的接案工作分別為「網頁設計」、「資訊軟體開發」及「品牌設計」。而以今年來看,擁有正職的接案者比例較去年增加3成,且每周平均多花12個小時進行接案工作,斜槓人才的比例大增。「Tasker出任務」平台站長胡賓秩表示,傳統工作型態在疫情下面臨轉型,除專業服務外,生活型服務類別,像是到府清潔打掃、臨時照護人力需求也逐漸增加,預期明年外包接案市場將持續成長,斜槓型人才亦將成為主流。疫情衝擊就業市場,「Tasker出任務」整體會員數從疫情爆發的2月開始呈現逐月成長趨勢,11月份會員人數和去年同期相比,單月就成長1.4倍,而受惠於遠距工作型態興起,整體案量也較去年增加近4成。數字科技表示,疫情加速許多企業及品牌的數位化發展,但在整體產業不明朗的情況下,與其尋找正職員工,更傾向使用外包發案的形式。而除了網路資訊類工作外,站內數據也顯示,多媒體影音及攝影人才需求成長幅度最大,約成長50%;生活服務類案件,像是水電修繕、居家清潔等則成長四成左右,兩者成長原因都與疫情有所相關,前者是今年遠距教學及線上課程的數量增加所影響。後者則因為疫情情期間在家時間變長,大家更重視居家品質,而衍生出的市場需求。「Tasker出任務」更進一步針對旗下會員進行調查,發現接案者平均一周會多花12小時於接案工作上,每月可增加平均16,387元,換算時薪大約340元/時。會在正職之餘進行接案的主要原因除了正職薪水不夠外,想開發第二專長或是累積下份工作經驗者占大多數,由此可見就業市場狀況不佳,傳統勞工也開始逐漸朝向斜槓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