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
」 台電G7國家首例!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結束142年燃煤發電史
英國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9月30日熄燈,結束英國142年燃煤發電史,也讓英國成為首個汰除煤電的七國集團(G7)國家。綠色活動人士盛讚英國政府在減少碳排、提供國際氣候領導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據《衛報》報導,位於諾丁罕郡的拉特克利夫電廠(Ratcliffe-on-Soar)為英國發電57年,為200萬戶家庭供電,極盛時期曾雇用近3千名工程師。電廠最後的170名員工昨日被邀請一起倒數熄燈,電廠經理感嘆道,「過去這一年,充滿了令人心酸的時刻,離開之際,一定有人流淚。」英國是老牌工業化國家,燃煤發電史可追溯至1882年。在1980年代初,煤電占英國電力的8成,至2012年仍有4成,但隨著碳稅越發昂貴和更便宜的再生能源興起,煤電在過去10年逐步被淘汰。為達成減碳目標,英國於2015年宣布10年內汰除煤電,當時英國約有3成電力來自燃煤發電,但至2023/2024年,風力發電占29.29%、天然氣26.5%、核能13%、生質能為11.2%,而燃煤僅剩1.28%。其餘是太陽能、水力和淨進口電力。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分析師指出,G7要確保在2035年實現汰除煤電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日、美和德國。因為煤電仍占德國電力的25%以上、日本更逾3成。英國能源部長尚克斯(Michael Shanks)說,該電廠關閉後,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40多年來,煤炭工人為國家提供電力,令人感激。擁有拉特克利夫電廠的德國能源公司Uniper執行長路易斯(Michael Lewis)說,「當我們結束這一篇章時,我們同時擁抱乾淨和靈活能源的未來。」氣候危機智庫E3G主任馬修(Ed Matthew)說,「英國是第一個建造燃煤發電廠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退出煤電的主要經濟體。這象徵真正的全球領導力,為其他國家指明道路。」
質疑麥寮電廠黑箱延役 張啓楷痛批縱容污染如射殺國人
麥寮電廠延役引發污染疑慮,17個來自北中南各地的環保和工運團體26日前往行政院陳情,抗議當初所簽合約喪權辱國,要求閣揆卓榮泰徹查不法。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質詢時痛批,經濟部黑箱延役,縱容污染,有如慢性殺人,合約未能公布「難道有不可告人的地方嗎?」經濟委員會召委楊瓊瓔裁示,台電應在5點下班前,把台電和麥寮電廠的合約送來立法院。張啓楷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質詢指出,包括六輕污染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 雲林縣淺海養殖協會、南部反空汚大聯盟、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17個民間團體早上前往行政院陳情抗議,反對麥電延役。這些團體提到,燃煤25年的受害鄉親痛心,麥電續燒的每一塊煤炭,都是助長空汚、氣候戰爭烽火的「殺人子彈」,麥電延役,每多發一度煤電,就是在155公里的麥電汚染影響圈內,無差別持續射殺奪命國人!張啓楷說,麥寮電廠原訂1號機、2號機將在今年6月、9月合約到期除役,但現在竟然延役讓這個污染源又繼續,本來要停的,「你還讓它繼續燒!」他指出,根據環境部公布最新「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我國2022年總溫室氣體排放量下降幅度,連2022年2%的管制目標都沒達成,溫室氣體最大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起2005年更增加2.55%,「連環境部都在提醒你了!」,麥寮延役,「要讓二氧化碳這樣繼續排放下去嗎?」「你們跟麥寮電廠的黑箱合約,能不能公布給大家看?」張啓楷質詢指出,行政院前陳情團體也訴求要公布合約內容,台電總經理王耀庭答詢表示,整個商業行為必須談誠信問題,合約的穩定性與可遇見性也必須維持,這是25年的合約。張啓楷質疑,台電是國營事業,跟麥寮電廠買電,用的是人民的納稅錢,本來就應該要公開;何況,這攸關到人民健康,全民這麼關注,合約為什麼不能公開?「這合約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嗎?有嗎?為什麼不能公開?」王耀庭答覆說,「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地方」,他回去再研究看看,針對法的部分,再決定是否公開。張啓楷質疑,這個合約本來只簽25年,但今年5月27日提出申請,6月20日就火速通過延役一年多,到底怎麼訂的?基於什麼理由?他認為,不能只考慮麥寮電廠,而犧牲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兩邊應求取平衡,希望台電能公布合約,「人民還在行政院曬大太陽等答案」。張啓楷強調,經濟部既然口口聲聲說沒有缺電,那就不要自打嘴巴,恢復燃煤發電,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召委楊瓊瓔最後裁示,台電應在5點下班前,把台電和麥寮電廠的合約,送來經濟委員會和張啓楷國會辦公室。
G7聲明「2035前逐步淘汰煤電」 台電回應了
七大工業國集團(G7)部長會議預定4月30日通過聯合聲明,同意「在2030年代前半期」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廠,向擺脫化石燃料的能源轉型邁出重大一步。對此,經濟部能源署長神隱不願回應;台電則表示,本就正在執行「增氣減煤」,2035年後,燃煤發電將僅剩林口電廠;至於會不會提前退役,須看到時候的政策而定。G7氣候、能源及環境部長會議4月29至30日在義大利杜林舉行。路透引據會後聯合聲明說,G7承諾致力於「在2030年代前半期」逐步淘汰各國能源系統中現有燃煤發電方式,或者是「制定一個有望達成攝氏1.5度控溫目標、也符合各國實現淨零排放路徑的時間表」。有關何時棄用煤電?G7聲明中提及的「2030年代前半期」是具體時間表,先前報導指有一國家表示反對。聲明中因此列出另一選項,亦即符合《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標。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定》承諾,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準的1.5度之內。外交消息人士向路透表示,G7聲明中提出另一表述,是為了給德國和日本留下迴旋餘地,因為這2國對煤電依賴度較高。去年全球燃煤電廠發電量成長了2%,主要是受大陸新建電廠的推動,而歐盟國家和美國關廠速度亦有所放緩。關於可再生能源,G7提出,為了到2030年將全球發電裝機容量提升2倍,將蓄電池等儲能規模設定為1500吉瓦(GW),為現有規模的6倍。另聲明中也首度點名紡織業溫室氣體排放問題,承諾正視「快時尚」(fast fashion)對環境和氣候造成的嚴重影響。3月14日,法國國民議會投票通過遏止快時尚發展的法案,主要措施包括禁止為最廉價的紡織品做廣告,以及對低價商品徵收環保費。
中火發電廠碳排量冠全球第一 江啟臣嘆民進黨政府漠視人民健康
「2023反空汙抗暖化集會」24日於台中市議會廣場舉辦,環保團體提出無煤7天搶救台灣、2026無煤中火等訴求,認為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位居世界第一,是台灣之恥。台中市長盧秀燕、立委參選人江啓臣、蔡壁如現身力挺。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發起人葉光芃指出,Climate TRACE公布2023年全球8545家電廠中,台中火力發電廠的碳排放位居第一,是台灣的羞恥。全台逾40個環團、逾百位民眾不畏寒風,24日於台中市議會廣場集結,包括國民黨台中第三、八選區立委楊瓊瓔與江啟臣、民眾黨台中一選區立委候選人蔡壁如等人皆出席相應。台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市府對中火、中龍提出加嚴標準,並通過「重大空氣汙染管制自治條例」及「永續淨零自治條例」來呼應反空汙抗暖化。他並認為,若每年用100萬噸以上的目標減煤,2027年會很有機會達到無煤中火,也希望中央能源政策必須趕快改變,不能再用2025年30%的燃煤當作用電來源。江啟臣表示,爲了讓中臺灣人民可以擁有更乾淨的空氣,他曾在立院提出「減碳無煤家園推動法草案」,要求政府應在2030年達成無煤家園目標,但卻因民進黨錯誤的能源政策,貿然廢核、綠能又趕不上,只能大量依賴燃煤發電才能避免缺電,讓減碳無煤家園遙遙無期。 江啟臣指出,燃煤排放的PM2.5對人體的傷害已經是國際文獻認證,第28屆的COP28也通過「轉型脫離化石燃料、加速去除煤炭」的決議,才能減緩全球暖化。民進黨為了成就非核家園神主牌,讓中部地區民眾飽受空污之苦、犧牲中部地區民眾的健康,中央甚至還粗暴的函告台中市管制生煤自治條例無效,完全無視人民的健康權。同時,他大聲呼籲民眾用選票顧呼吸與健康權。台中市長盧秀燕雖無法親臨現場,但是人在北上助選的她痛批,全世界都在減煤電甚至捨棄煤電,台灣卻因民進黨能源政策錯誤,只好繼續用煤發電,根本是踐踏人民健康;中火不是世界最大電廠,碳排放量卻是全球第一,實屬國家之恥,民進黨用人民健康發電,呼籲支持者一定要讓政黨輪替。
煤電降低20% 11部燃煤機組2030年退場
日前國發會首揭我國2030年電力配比,綠電要到3成、燃煤反降至2成。對此台電內部已有因應規畫,估計當年燃煤發電需控制在690億度內,至少有麥寮、興達、中火等9部機組除役,如果中火新燃氣機組順利完成,則增加到11部燃煤機組退場,合計容量610萬瓩。不過,民間汽電共生業者燒煤也得轉燒氣,需要政府政策引導配套。我國能源配比是2025年「532」,燃氣發電占比5成、燃煤3成、綠電2成。但日前國發會公布淨零轉型關鍵戰略計畫,預計2030年電力配比調整為「523」,燃氣不變,燃煤下修至2成,反之綠電升為3成。目前燃煤發電占比仍在4成左右,年發電量約1100億度,依據台電估算,2030年用電量會從2022年的2800億度,拉升到3450億度。如果燃煤占比降到2成,年發電量要降到690億度左右,比現行調降不少。如何達到此路徑?台電表示,目前燃煤發電剛好在高峰交叉處,預估2023年後占比才會逐步下來,如果降到2成,確實許多燃煤機組要除役或調整,原本公司就有燃機組退場計畫。從今年起到2030年為止,全國規畫有台塑雲林麥寮電廠3部、台中火力電廠2部、興達電廠4部,總共9部舊燃煤機組要除役,總容量500萬瓩。中火3、4號機則要轉為備用,但如果2部新燃氣機組順利上線,也考慮這兩部提前除役,等於中火退4部,如此就有11部可以退場,共將少610萬瓩容量。這對當年燃煤降到2成絕對有助益,不過台電強調,燃煤發電還包括民間汽電共生廠,許多工廠很高比例使用燃煤鍋爐,如何將其壓低,也是達2成關鍵。台電認為,這部分得由經濟部政策輔導或藉由《汽電共生實施辦法》修正,去引導改用燃氣鍋爐。至於中火5到10號機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前年曾提出「2035中全部除役」主決議。台電說,如果燃煤降到2成仍有問題,也會考慮讓5到10號燃煤機組是否可提前退下來,但前提都是在供電穩定情況下。對於燃煤機組能否如期除役?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強調,這需要各種配套措施,包括再生能源開發要能如期到位、燃氣機組銜接順利等。
先進製程是吃電怪獸 台積電1奈米廠年耗電恐高達「百億度」
台積電1奈米廠預計落腳桃園,先進製程使用的微影設備是吃電大怪獸,根據半導體產業界人士評估,雖然目前廠房數還不清楚,但1奈米廠耗電量絕對高,年耗電量有可能逼近百億度。學界擔心,在核電煤電基載電力大減下,新廠恐犧牲其他工業與民生用電。但台電強調,會靠大潭新機組與向民營電廠購電因應。先前《彭博社》已有報導,先進晶片因要倚靠極紫外光(EUV)微影製程,這些設備需龐大電力才能運作,預期到了2025年,台積電用電量將占全台12.5%。這還只是2025年,近日曝光的台積電1奈米廠可能進駐桃園計畫,這家護國神山用電量還要墊高,一位半導體產業界人士表示,台積電尚未提出建廠計畫,尚不清楚會有多少廠房,但一個晶圓廠計畫完成恐得4到5年,加上先期環評,最快完工也在2028年之後了。由於先進製程用電量越來越龐大,3奈米廠年用電量就約70億度來說,這位半導體界人士評估,1奈米廠用電量可能不會少於80億度,甚至接近百億度。以政府電力報告,2028年全國負載約4200萬瓩來說,光1奈米廠,就相當全國用電量的2.3%左右,之後台積電整體用電量合計應該超過全國15%以上。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指出,這座台積新廠用電量並不在長期電力供需報告內,經濟部要靠加強電網與高壓雙迴路只說了一半,未來三年基載核電除役,煤電也從43%降到30%,再生能源進度落後,又不可能有充足天然氣可供發電。「如此勢必要先犧牲其他工業與民生用電戶。」對於1奈米廠可能用電百億度,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回應:「台積電還沒申請,我們也不知道。」但是台電會從電源與線路兩端著手。假設1奈米廠選在龍科三期,這裡離大潭電廠與龍潭超高壓很近,等於是在「水龍頭」旁邊,線損最小,供應最方便。他強調,電源部分,除三接蓋好後,自己有大潭電廠7到9號新燃氣機組可支應。另外,民營電廠(IPP)在桃園當地有海湖、新桃、國光三家,而先前2025到26年民營電力招標,只有中佳與九威電力2家簽約,還有剩餘二期容量可以擴增,且未來業者也會採用更大容量燃氣機組。線路部分,吳進忠表示,目前大潭電廠輸配線路到竹工至龍潭超高壓,是否需要擴充,屆時會再檢討,不論如何,一定會滿足台積建廠需求。
黃健庭籲挺4公投 顧食安健康環境 撤換殘民以逞政務官
國民黨今天召開全代會,朱立倫在會中正式宣誓就職,並且追認他任命的國民黨秘書長黃健庭,黃健庭在進行黨務報告時,呼籲1218四大公投投票,全民用手中的一票,對無良政府的粗暴決策進行不信任投票,讓政府感受到人民怒火,收回逆反民意的決策,並撤換殘民以逞的政務官。黃健庭針對四大公投的內容說明,國民黨反對「萊豬」進口,確保國人健康與食安,同時支持安全使用乾淨能源,杜絕煤電危害國民生命。另外,要求公投不應與大選脫鉤,還給國人完整公民複決權,而藻礁是大自然賜給台灣的珍貴遺產。國民黨主張一定要全力保護,堅決保育台灣家園土地。黃健庭強調,國民黨支持4大公投,不是刻意要站到政府對立面,而是為國人顧健康、為台灣顧環境,不容猶豫的正當選擇。黃健庭今天也宣布國民黨將成立「青年小中常會」,參與黨務決策,並恢復民調中心,以求更精準、精確掌握輿論及社會脈動,協助國民黨做出最好的決策。此外,因應網路時代來臨,每個人都是傳播者與被傳播者,國民黨將會呼應國民黨總理孫中山「人人要宣傳」的遺訓,著手推動「人人都是自媒體」,呼籲支持者踴躍透過自媒體,讓國民黨政策理念能為更多人理解,讓黨的文宣做到即時回應、海量傳播。國民黨全代會今天除了追認黃健庭的秘書長任命案外,也同時追認朱立倫任命,由嘉義市長黃敏惠、陸委會前主委夏立言、中央委員連勝文三人出任國民黨主席。國民黨前幾任黨主席都曾任命一到五位副主席,襄助黨務,但國民黨前任黨主席江啟臣以「組織扁平化」為由, 未延續慣例設立副主席,媒體曾報導,此舉引發黨內議論,後來連勝文主張「黨主席應專職」的理由,據傳也與此事有關,甚至後來江啟臣與連勝文漸行漸遠,連勝文在本屆黨主席選戰中改力挺朱立倫,也被指與江啟臣當初的決定有關。朱立倫今日在全代會中提出黃敏惠、夏立言、連勝文3名副主席提名人選,經全代會通過同意任命。黃敏惠曾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嘉義市長、國民黨副主席、代理主席,現任嘉義市長。夏立言則曾任駐印度、駐印尼大使、外交部政務次長、國防部副部長、陸委會主委,現任對外關係協會會長、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連勝文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智庫副董事長,現任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國民黨中央委員,他也是國民黨前主席連戰的兒子。
陸電力供應吃緊 內蒙古發電量最大、山東用電量最多原因曝光
中國大陸近期電力供應吃緊、拉閘限電。據統計,用電量最大的省份是山東,之後是廣東、江蘇。發電量最大的省份則由內蒙古奪下,此後為山東、廣東。《第一財經》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對2020年31個省份的發電量和用電量統計梳理發現,發電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別是內蒙古、山東、廣東、江蘇、四川、新疆、雲南、浙江、山西、河北。用電量最大的10個省份分別是山東、廣東、江蘇、浙江、河北、內蒙古、河南、新疆、四川、福建。內蒙古是煤炭資源大省,2020年全區煤炭產量10.01億噸,與上年基本持平,擔當保障全國煤炭市場穩定的重責。內蒙古更主動擔當東北地區保供任務,2016年至2019年,向東北地區合計供煤近5.5億噸,以保障東北地區人民過冬。2020年向東北地區供煤1.4億噸,與2019年基本持平。內蒙古除了煤電多,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也多。2020年,內蒙古能源經濟實現煤炭產能、電力裝機、風電裝機、發電量、外送煤炭、外送電量等「六個全中國第一」。根據內蒙古2020年統計公報,2020年火電裝機容量9388萬千瓦,增長7.7%;水電裝機容量238萬千瓦,與上年持平;風電裝機容量3785萬千瓦,增長29.7%;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1176萬千瓦,增長22.2%。至於用電量方面,山東居全中國首位,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分析認為,山東的產業結構中,傳統的能源化工、冶金等產業比重較高,新興產業與廣東、浙江差距較大,而這些高耗能產業用電需求大,需要更多電力。山東之外,河北和內蒙古的用電量位居第五和第六。數據顯示,在最新中國企業500強中,河北有24間,超過福建、四川等省份,位居全中國第六,主要原因就是能源重化企業多。
中澳關係生變陸恐鬧煤荒 各省急限電3℃以上沒暖氣、30層高樓沒電梯
近期大陸在澳洲煤炭進口量縮減、出口歐美訂單暴增與冬天用電增加等多重因素下,多個省分紛紛下達從工廠到民生等「限電措施」,例如浙江就收到官方緊急通知,要求到12月31日止,所有加工廠全部停產,甚至政府機關也被要求氣溫3℃以上不得開暖氣;更有湖南長沙網友表示,所在地區拉閘限電沒有電梯可用,上下20、30層只能爬樓梯。無預警「限電停產」被部分市場人士解讀為新能源轉型跨步過大,輕忽媒電供應,是否可能放緩腳步?中經院第一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王國臣認為不太可能,近期大陸官方多次強調「舉國體制」,也就是舉全國之力辦大事的態度,「十四五」定調新能源轉型、尋求碳中和的腳步不會停下來。大陸官方也隨即澄清,大陸國家發展改革委祕書長趙辰昕21日在新聞記者會上連說兩個「放心」,強調存煤天數、存煤總量都有保障;大陸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限電情形僅是個別地方有一些偶然性。伴隨歐美訂單爆發的工廠需求與冬天供暖讓大陸用電量大漲,14日大陸國家能源局發布11月全大陸用電達6467億千瓦時、年增9.4%。隨後浙江、湖南、江西等多個省分採限制用電措施引發關注。有世界小商品之城的浙江義烏也一度傳出大範圍限電,更有當地工廠緊急購買柴油發電機。分析大陸「限電停產」,王國臣認為有多點原因,首先因為中澳關係生變,大陸減少對澳洲進口煤碳造成影響。具體看到去年大陸從澳洲進口煤炭超過9200萬噸,占進口煤碳近1/3,但11月大陸從澳洲進口煤炭幾乎降至零,導致大陸煤炭單月進口量下滑43%。此外,王國臣認為這也是大陸「十四五」經濟轉型的「陣痛」。由於大陸明年預估經濟成長率有望介於8到10%的亮眼表現,更有底氣進行結構性改革,包含加速發展新能源與相關產業轉型,並剔除涉及能源生產的殭屍國企,卻也不免帶來衝擊副作用。具體可看到例如稍早的河南永城煤電控股就爆發債券違約問題;12月9日重慶仍實施展開煤礦領域隱患排查整治,嚴格執行停產並關閉整頓礦井的管控措施。
《無色覺醒》陳立誠:政策謬誤 減碳必跳票
上次2015年總統大選期間,民進黨提出「新能源政策白皮書」與「2025非核家園」的口號,期許在2025年前達到5項減碳指標,包括了:電力零成長、以智慧電錶節電100億度、以碳捕捉與封存減碳1,000萬噸、燃煤發電占比降為30%、總共減碳4000萬噸。但實際上,這些指標必定跳票。首先,從現在至2025年電力零成長。以新進的OECD國家而言,在過去20年間,平均每年電力成長約1.7%。日本經濟曾陷入失落的20年,每年電力成長率平均還有約1.3%。就以蔡政府執政這兩年來看,台灣用電量便成長了5.5%,到2025年有可能達到電力不成長嗎?這項指標於今年已經跳票。智慧電表 效果有限其次,裝設智慧電錶,節電100億度。全球使用智慧電表,來改變用電戶的用電行為,約莫能省電5%。當時蔡政府的能源團隊表示,台灣每年用電2,000億度,若省5%就是100億度。但事實上,台灣的用電大戶是工商業用電,目前已採用時間電價,因此智慧電錶現在只能在家庭用戶裝設,以目前來看,家庭用電每年約400億度,若省5%是20億度,如何達到節電100億度呢?第三,以碳捕捉與封存,達到減碳1,000萬噸的目標。所謂的碳捕捉與封存,指的是二氧化碳從煙囪排出前,先把二氧化碳捕捉下來再放到地底下。前幾年台電在彰濱工業區曾開挖深達3000米的試驗井,藉此觀測二氧化碳流動,預計在電廠裝設備以達目標,但附近居民知曉後不准台電實驗進行。如今連100萬噸都達不到,更何況是1000萬噸呢?第四,燃煤發電占比降為30%。台灣現有的燃煤發電機組,每年可提供1,200億度的電力,若燃煤發電占比降至30%,發電量約剩700億度左右,中間缺少的電量,可能需以燃氣發電取代。然而,燃氣發電比燃煤發電每度電貴1元至2元,每年需多花約500億元到1,000億元,人民能接受嗎?以綠替核 負擔暴增最後,總共減碳4,000萬噸。以碳捕捉減碳的方式無法達標,而用電卻一路成長,因此只能以火力電廠來發電,碳排將勢必增加。蔡政府強調以綠能取代核能,並減少煤電,那麼每年會增加2,000億元到2,500億元的電費,平均每家人要負擔2到3萬元的電費。所謂「錯誤的政策比貪汙更可怕」,能源政策的錯誤,不僅影響經濟發展,更與民生、產業關聯密切。我們期望台灣的能源政策,撇開政治思維,真正回歸專業,才是國家與百姓的福氣。(陳立誠)口述/陳立誠克雷蒙遜大學土木系碩士,中華民國工程技術顧問公會理事、台電核能安全委員會委員,著有《能源與氣候的迷思─2兆元的政策失誤》等,專長是能源政策與電廠規畫。
《無色覺醒》張善政:抗PM2.5 髮夾彎又何妨
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為何一位民進黨籍的卸任副總統呂秀蓮,會與一位無黨籍,馬英九執政時期的行政院長張善政,共同發表「不是挺管、是挺法治」聯合聲明?呂秀蓮是學法律出身的,她認為在台大校長遴選風波中,依據法律,不該「拔管」。呂秀蓮願意以卸任總統之尊,在法治的架構下,不分藍綠,說出對國家最好的建言,令人佩服。在友人牽線下,發表聯合聲明,自然水到渠成。 政治退出無色校園 台大校長遴選風波不是管中閔該不該當台大校長的問題,而是在法治的精神下,政府該怎麼做的問題。以政治選舉為例,只要得票高於對手,中選會或地方選委會,就必須宣布候選人當選。若選舉過程中有任何爭議,法定的程序是先宣布當選,再進行相關調查,確認是否有任何問題,並依法處理。這叫做「法治精神」,政府只要依法行政,自然就可以平息這場風波。回想1981年自美返台任教時,國民黨勢力仍未退出校園,當時以教授的身分,贊成國民黨退出校園。好不容易政治勢力退出了校園,讓校園裡沒有藍綠、無色的學術空間,但事到如今,卻似乎又有另一股政治勢力介入校園。不禁要提醒當年為政治勢力退出校園而努力、以及現今仍在校園裡的人士,珍惜政治退出校園的成果。再以眾所關注的空汙問題為例,PM2.5與能源政策息息相關,選擇怎麼樣的發電方式,就要承擔什麼樣的結果。如果台灣決定要走火力發電的老路子,民眾就只能被迫接受空氣品質變糟的事實,呼吸更多的PM2.5。 空汙傷身終結煤電 所謂PM2.5,顧名思義就是顆粒非常小的懸浮微粒,當你吸入到肺部以後,不但沒有辦法排出,還會一直往人體肺部末梢移動。由於肺部的神經血管非常少,通常不會有感覺,等到不舒服再去檢查,已經為之晚矣!政府前陣子講要興建深澳燃煤電廠,還信誓旦旦說「燒的媒很乾淨」,但我們真正在意的是PM2.5跟台灣火力發電廠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民眾因PM2.5導致肺腺癌的比例又是怎麼樣?答案很嚇人,上述問題是一種連鎖效應,也就是火力發電製造PM2.5,PM2.5密度愈高的地方,得肺腺癌的比例又愈高!觀察全球趨勢,英國跟加拿大去年合作發起了「終結煤電聯盟」,英國已確定,2025年停止所有燃煤電廠;荷蘭跟加拿大也確定,2030年要停止所有的燃煤電廠;荷蘭保險集團ING跟法國的巴黎銀行也宣布,不再資助世界上其他國家興建燃煤電廠。台灣這時候去興建燃煤電廠,真的是理性選擇嗎?捫心自問,不分藍綠都要呼吸相同的空氣,人體不會因為擁核或反核而比較不容易得肺腺癌,PM2.5與能源政策需要藍綠一起面對。如果民進黨政府已經了解實務上的問題,顧及環境品質跟民眾健康,應該要做出對的「髮夾彎」,現在還不算晚。(摘自中時電子報「無色覺醒」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