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殺手
」65歲婦無不適「竟罹膽囊癌」 醫示警5狀況:機率很高
肝臟和胰臟都是「沉默的器官」,等到發現問題時,通常都來不及了。曾有一名65歲婦人,平常沒有任何不適,但右上腹部偶爾會有點疼痛,直到某天上吐下瀉掛急診,檢查發現膽囊有腫瘤,而且已經轉移。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在臉書專頁指出,膽囊癌是無聲的殺手,凡是腫瘤牽扯到「肝、膽、胰臟」,往往都沒有什麼症狀,早期不容易發現和診斷。有一名65歲婦人,平時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頂多右上腹部有時會感到疼痛,持續了好一段時間,但因為不是常常發生,也不是很痛,就沒有太在意。不料,婦人某天突然上吐下瀉,情況嚴重到掛急診,結果斷層掃描一掃不得了,赫然發現膽囊有腫瘤,更不幸的是淋巴、肝臟、腹膜都已經轉移,家屬和病患到現在還是不敢相信。膽囊和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那麼要如何預防膽囊癌?林相宏提醒,80%膽囊癌的患者都有膽結石,但是膽結石是常見的疾病,膽囊癌則是罕見的疾病,只有小於1%的膽結石會演變成膽囊癌,所以不是所有膽結石患者都需摘除膽囊。不過要注意,如果膽囊慢性發炎,或是大於3公分,就會增加罹患膽囊癌的機率。另外,膽囊息肉若大於1公分,建議要預防性摘除,預防膽囊癌。婦人檢查發現膽囊有腫瘤,而且已經轉移。(圖/翻攝自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臉書)林相宏透露,有以下5種狀況,罹膽囊癌機率很高:1、家族史,上升5倍風險2、抽菸3、女性,罹癌率是男性3至4倍4、肥胖 5、老年,多數膽囊癌年紀超過65歲因為膽囊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大部分被誤診為「膽結石」或「慢性膽囊炎」治療,假如發現有食慾不振、噁心、持續右上腹痛、體重下降、黃疸、腹部腫塊,要特別注意。不過往往已經晚期,所以要預防膽囊癌,有相關危險因子,就要定期接受檢查。
逾9成女性肺癌患者不吸菸 3類人應該及早篩檢
近年包含鳳飛飛、陳文茜、柯文哲太太陳珮琪,從不抽菸卻都被診斷出肺腺癌。醫師表示,約有90%女性肺癌的病因都不是抽菸,而可能是來自於自空污、油煙等禍害。台中市一名67歲楊小姐,沒有抽菸習慣,但長年擔任家庭主婦,為家人烹煮三餐、燒香祭祖,暴露在油煙與懸浮物的環境多年。一次例行性體檢時因胸部X光異常而到胸腔科就醫,接受進一步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左上肺有一顆1.7公分的結節,經穿刺切片確診是第一期肺腺癌,開刀治療後恢復良好,已於門診追蹤。根據國民健康署2019年最新癌症報告指出,台灣男、女性的肺癌發生率皆位居第二名,但死亡率卻雙雙高居第一,而其中不抽菸的患者也遠多於抽菸患者。衛福部臺中醫院胸腔內科鐘威昇醫師博士表示,從報告中能得知台灣每年新增肺癌人數約15,000人;男女比約為52%:48%,其中更以肺腺癌為大宗,除了佔男性個案的58.17%之外,更佔女性個案的87.3%。鐘威昇醫師說,不同於以往民眾認為抽菸就會罹患肺癌的認知,在台灣約有50%以上的肺癌患者皆不抽菸,更有超過90%的女性肺癌患者是從不抽菸。醫師分析,現今肺癌的病因主要來自於基因的不穩定性與遺傳關係;以及,環境致癌物的刺激,包括吸菸、空污、油煙、食品(醃製食品、臘腸或油炸香腸等)。然而,早期肺癌幾乎無症狀,若不是透過篩檢,甚至難以察覺。根據最新台灣癌症登記報告顯示,台灣肺癌分期比例佔比最高的是第四期患者,約有45.03%,其次則為第一期患者,約有33.45%。顯示若非透過篩檢或其他方式而及早發現癌症的患者,大多數人都是在疾病晚期才驚覺罹癌,也體現出健康檢查與早期治療的重要性。鐘威昇醫師表示,目前臨床上用來診斷肺癌的利器為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可以偵測到小於1公分的肺部結節,並透過結節的大小和形態特徵,及早評估是否為惡性,以及早提供後續臨床處置,比傳統的胸部X光具備更高的敏感性。鐘威昇醫師呼籲,肺癌雖是無聲的殺手,但早期發現的患者存活率非常高,呼籲以下3類民眾可考慮接受LDCT的篩檢:1.年齡介於50~80歲且抽菸史超過30年,目前仍在抽煙或戒菸時間未超過15年的民眾。尤其以60~75歲民眾最具效益。2.有肺癌家族病史的民眾。3.有肺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如石綿)的民眾。此外,若是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根治性癌症的民眾,則不建議接受肺癌篩檢;若非吸菸者也無上述風險因子的民眾,如想接受肺癌篩檢,則建議先向醫師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