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殺手
」美女主播昔罹肺腺癌0期!蕭彤雯鬼門關走一回 曝這方法盡早發現:不要逃避
男星汪建民罹患肺腺癌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腦部與骨頭,7日晚間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噩耗曝光後,曾經罹患肺腺癌0期(原位癌)的美女主播蕭彤雯,在臉書發長文呼籲,肺腺癌是「無聲殺手」,並吐露能夠被「盡早發現」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照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還直言「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蕭彤雯鼓勵民眾做健檢時,必須加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蕭彤雯在2021年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0期(原位癌),所幸進行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經過復健已恢復健康。她提醒,傳統的X光檢查無法偵測早期肺腺癌,「我從2021年講到現在,X光無法發現早期肺腺癌,但LDCT可以」。蕭彤雯表示,並非只有高危險族群才需要進行這項檢查,許多無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罹患肺腺癌。她強調,因為及早發現才能成功抗癌,身邊很多朋友、粉絲聽眾,也因此去做了LDCT檢查,「不論檢查結果OK、或是跟我一樣發現了早期肺腺癌,我覺得都是非常非常幸運的!」、「除非你已經80歲了,否則我還是希望大家面對健康檢查這件事: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蕭彤雯也曾出書《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詳細描述被診斷出肺腺癌0期的經歷,她表示,曾有粉絲詢問「妳怎麼會得肺腺癌呀?」、「手術是怎麼做的?」、「會很痛嗎?」,有關怎麼會得肺腺癌這件事,醫師說沒人能給出個答案,但一般認為還是跟空汙有關。蕭彤雯也引用醫師的說法,提到肺腺癌多與空氣污染和油煙有關,尤其是PM2.5等一級致癌物對肺部的影響。她更指出,新聞報導中,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徵兆常被誤認為感冒,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但其實等到有症狀出現,已經不算「盡早」了。蕭彤雯也提醒,罹患肺腺癌痊癒之後,就極力分享3個觀念:1、X光無法發現早期肺腺癌,但LDCT/CT可以。2、不是只有高危險族群需要做這項檢查(例如抽煙者、有肺癌家族史、常年煮飯吸入油煙、居住在空氣品質差的地點….),以上高危險因子我都沒有,很多肺腺癌患者也沒有。3、台灣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例高於國外,這跟基因有關。蕭彤雯鼓勵民眾做健檢時,必須加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
小心肺癌找上門!醫警告「3種電器」恐致癌 用錯清潔劑等於抽20支菸
肺癌被稱為「無聲殺手」,由於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等到患者出現症狀時,通常都為時已晚了,就連菸酒不沾的人也要注意。醫師提醒,台灣有6成的肺癌患者都不抽菸,也沒有二手菸的問題,但其實家族遺傳、煮菜油煙、空氣汙染等問題都有可能引發肺癌,甚至是使用化學清潔劑打掃時,吸入大量有毒物質導致肺部嚴重受損,相當於每天抽20支菸,一不注意恐是癌症末期!根據《健康2.0》報導,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分享,曾有一名個案因母親肺癌過世,擔心身體就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也罹患肺癌,但所幸是肺癌初期,還來得及開刀治療,然而身體強健的弟弟卻沒那麼好運,不菸不酒的他,平時也有運動習慣,竟然被診斷出肺癌第4期。菸酒不沾的人也會得肺癌?蘇一峰表示,台灣有6成的肺癌患者都不吸菸,也沒有二手菸的問題。事實上,像是家族遺傳、煮菜油煙、空氣汙染等問題都有可能引發肺癌。想要預防肺癌,除了要遠離空污、不吸菸和廚房油煙外,還要注意工作或家用電器,例如印表機、氣炸鍋、電烤爐會散發出大量危害人體健康的細懸浮微粒(PM2.5),依據《美國呼吸暨重症照護醫學期刊》研究指出,在家使用化學清潔劑打掃,將有害肺部功能,受損程度相當於每天吸20支菸!蘇一峰呼籲,如果有親人被診斷出肺癌,最好在「親人被診出肺癌年齡提前10歲」做肺癌篩檢,才能提早預防。經過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後,若是肺部非常乾淨,沒有結節等問題,大約隔3到5年再做檢查就可以了。
78歲老婦力抗大腸癌卻因背痛受挫 一檢查竟是骨鬆作祟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1名78歲罹患大腸癌老奶奶,想保護生命力抗癌症,但時不時感覺到背部劇痛,用止痛藥改善也有限,常讓情緒大受打擊,因此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不但身體多處壓迫性骨折,也有髖部骨折,骨密度僅有T值-5.2,立刻使用藥物與手術治療,僅數月後狀況大幅改善,甚至能夠遠渡美國探親。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之後開始下滑 高齡者體態有異小心骨鬆纏身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恩主公醫院外科部部長吳長晉表示,人類骨密度最高峰約在30歲,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就開始慢慢流失,因此年紀是骨質疏鬆關鍵因子,女性在停經後,或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另外身體若有特定疾病,需要長期使用特定藥物,也會影響鈣質吸收,導致骨質流失加快。骨鬆就像無聲殺手悄悄接近病患,沒有發生骨折前,幾乎沒有明顯症狀,但在體態改變上能夠發現端倪,如果身高比以前矮3到4公分,或靠牆站立後腦勺無法貼到牆壁,就是骨鬆常見矮與駝徵兆,如果再加上經常感到下背部疼痛,很可能已有壓迫性骨折,須立刻前往檢查治療。DXA骨密度檢測T值小於-2.5確診骨鬆 兩種類藥物協助提升骨質目前檢查骨質健康,會利用DXA骨密度檢測,以20至30歲女性骨質量做為基準,如果檢測T值在-1.0至-2.5,就已骨質缺乏,假使T值小於-2.5,就確診罹患骨鬆,78歲個案治療前T值只有-5.2,屬於嚴重性骨質疏鬆,須馬上接受治療,目前有兩大類藥物,能幫助骨鬆病患提升骨密度。人體憑藉兩種機制,維持骨頭新成代謝,蝕骨細胞破壞老舊不佳骨頭,造骨細胞製造出健康新骨質,原則上蝕骨與造骨速度應維持平衡,但骨鬆患者蝕骨作用太快,造骨速度跟不上,導致骨密度減少,因此治療上有「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協助病患提升骨質。骨鬆治療先促進骨質生成澳洲已實施 降低骨折手術複雜度加快復原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減緩蝕骨細胞作用,就像水庫減少出水量,等待造骨細胞慢慢長出骨質,目前健保以減少骨質流失藥物,作為第一線用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造骨細胞作用,讓骨密度能快速提升,目前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健保規劃為第二線用藥,但國際治療骨鬆方針已有改變。澳洲醫療系統已考慮將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作為治療骨鬆第一線用藥,骨鬆病人一旦發生骨折,會因骨密度太低,增加手術複雜,例如使用鋼釘或鋼板,可能就要配合骨水泥固定,以免未來鋼釘鋼板鬆脫,手術後如果需要石膏或背架穩固骨折處,也會比其他人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拆除。抉擇第一線用藥與醫師充分討論 治療骨鬆也要小心肌少症假如骨質疏鬆太嚴重,或骨折後要趕快恢復,在經濟條件許可下,可短期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等到骨質狀況改善,再回到健保第一線給付的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有助於快速減少骨折的生命危害,78歲老奶奶個案確認骨折後,先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骨密度快速回升至-3.2。臨床治療常會發現,骨鬆時間一久常伴隨肌少症,因此除了攝取充足鈣質與維生素D外,最好也要充份補充蛋白質,也要有適量運動訓練,藉著身體活動穩固骨質與肌肉,恩主公醫院成立骨微創暨骨質疏鬆照護中心,就是希望不僅醫療支持病患,也能在生活中協助病人遠離骨折危害。
肺癌成為新癌王!無明顯症狀 醫曝「做這1檢查」及早發現
「撞球之子」楊清順、大陸女網紅李小妞皆因肺癌病逝。據國民健康署110年癌症統計,肺癌首次衝上首位,成為新癌王。肺癌腫瘤較小 容易轉移他處樂生療養院胸腔內科王琮柏主任說,肺癌是由於肺部細胞不斷的異常增生、分裂形成特殊腫塊,稱為腫瘤。腫瘤會干擾正常的肺部細胞運作,且變性的細胞會更進一步的突破原有腫瘤,經由周邊組織或血流而被帶到身體的其它部位,造成腫瘤轉移。由於肺癌早期腫瘤較小,大多無明顯症狀,故有「無聲殺手」之稱,當肺癌腫瘤變大時才慢慢出現聲音沙啞、咳嗽、胸痛、咳血、呼吸喘、吞嚥困難等症狀。因此如何能在早期篩檢出肺癌患者,將影響後期治療的存活率。低劑量電腦斷層 國際認證有效篩檢工具王琮柏主任表示,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電腦斷層的一種,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不僅輻射劑量低且不須注射顯影劑,只需2-5分鐘、即可掃描整個肺部,並能找出小於1公分的肺部腫瘤。LDCT肺癌篩檢 這些高危險群應定期做國健署推動的LDCT肺癌篩檢,補助的對象包含具肺癌家族史50至74歲男性或45至74歲女性,且父母、子女或兄弟姊妹經診斷為肺癌之民眾,或是年齡介於50至74歲吸菸史達30包/年以上,有意戒菸或戒菸15年內重度吸菸者。王琮柏主任提醒,因晚期肺癌難以治癒,只能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所以建議肺癌高危險族群或長期暴露於特殊環境(如石綿、金屬、冶礦、玻璃、粉塵、油煙、石化等)的民眾及機車族,都應該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的肺癌篩檢,早期診斷及治療,除了可減少晚期肺癌的比例,也可連帶提升病人生活品質。
她半夜癢醒1年多就醫驚見是無聲殺手 醫生診斷:壽命只剩8~11個月
許多癌症初期都難以察覺,容易錯過黃金治療期,美國一名婦人經常在半夜間驚醒,全身癢得難以忍受,長期不堪困擾下選擇求診,竟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胃部,醫生更研判,恐怕只剩下8-11個月壽命。79歲的芭芭拉·格林 (Barbara Green) 2022 年 7 月開始出現瘙癢症狀,當時她仍不以為意,一直在環遊世界,每天練瑜伽、鍛鍊身體。沒想到持續了1年多仍未好轉,還發現她的尿液變深、糞便顏色變淺,她才尋求醫生幫助,卻沒想到被診斷出第四期的胰臟癌。胰臟癌也有無聲殺手的稱號,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統計,胰臟癌患者5年後存活率僅12.5%,若有癌細胞轉移的狀況,存活率更會直接將低至3%,這是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也不容易檢測。不過NCI也指出,雖然胰臟癌難以診斷,但也不是真的毫無症狀,許多患者經常伴隨胃痛、食慾不振、體重減輕、黃疸、尿色深、糞便顏色較淺或漂浮、疲倦和搔癢等現象,若有上述症狀長期纏身,就可以考慮至醫院安排檢查,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時間。不只美國,胰臟癌在台灣也是癌症死亡率榜上有名,醫師就提醒,保持良好運動習慣,避免抽菸飲酒,以及不要經常大魚大肉以及過度攝取加工醃製肉品,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只胰臟癌,許多疾病也不容易找上門。醫師解釋,過度肥胖族群罹患胰臟癌風險相較於平常人大幅增加7~10倍,具有煙、酒癮族群,也容易導致慢性胰臟炎進一步惡化成胰臟癌,經常大量攝取加工醃製肉品也是胰臟癌患者通病,都需要多加注意。
高血壓是無聲殺手 世衛組織曝到2050年此症恐將奪走7600萬條人命
1份關乎全球人類健康的報告指出,從現在到2050年,高血壓可能奪走7600萬條人命,不過這些死亡本是可以避免的。世界衛生組織發現,大約有4到5成高血壓病患沒有得到充分治療,世衛組織也呼籲各國將高血壓的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作為國家衛生保健計劃的一部分,並將之視為初級保健項目。現代人缺乏運動、飲酒過多、高鹽的飲食,讓全球約有3分之1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壓。以80歲以上的人為例,血壓140/90mmHg,或 150/90mmHg就是高血壓,年齡較大和遺傳因素,也會增加罹患這種疾病的風險。聯合國大會第78屆會議期間,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1份報告,內容指出從現在到2050年,高血壓可能導致7600萬人死於「本可避免的情況」。根據報告,約有大約4到5成的高血壓患者,沒有得到充分的治療。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表示「高血壓可以透過簡單、低成本的藥物治療,並獲得有效控制,但只有約5分之1的高血壓患者得到控制,高血壓的控制仍然被忽視。」世衛組織呼籲各國,將高血壓的預防、早期發現和治療規劃進其衛生保健的計劃中,並將之視為初級保健項目。如此一來,在未來的27年裡,可以預防約1.2億例中風、約7900萬例心臟病和約1700萬例心臟衰竭病例。據估計,此行為的經濟效益與成本的比約為18比1,該報告也提到「加強高血壓控制,必須成為每個國家實現全民健康覆蓋的一部分,其基礎是運作良好、公平和有彈性的衛生系統,並建立在初級衛生保健的基礎上。」世衛組織非傳染性疾病和傷害全球大使麥克彭博(Michael R. Bloomberg)表示「當今世界上大多數心臟病和中風,都可以透過負擔得起、安全、容易獲得的藥物和其他干預措施來預防。藉由初級衛生保健的護理工作,除了能拯救生命,每年還能省下數十億美元。」英國心臟基金會(BHF)表示,高血壓患者在初期沒有明顯症狀是很常見的,因此定期檢查血壓非常重要。不過極為少數的情況下,高血壓患者會出現模糊的視野、流鼻血、呼吸急促、胸痛、頭暈、頭痛等症狀。因此英國心臟基金會也建議民眾,即使你感覺身體狀況一切良好,仍然需要定期檢查血壓。40歲以上的健康成年人至少每5年檢查1次,若是罹患高血壓的高風險者,則應該更頻繁的接受檢查,最好每年1次。
注重養生不抽菸健檢竟發現肺腺癌! 醫急採這手術順利治療
58歲張老闆幾年前剛退休,平時不抽菸也注重養生,每年都會安排健檢,但他日前檢查時,醫師卻發現左上肺葉有明顯異常陰影,高度懷疑是早期肺腺癌,讓他難以接受,所幸經建議以達文西手術切除左上肺葉,4天後順利出院,繼續享受正常生活不受影響!肺腺癌 出現症狀多已是晚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主任級醫師黃建文表示,近年來肺癌始終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榜首,其中又以肺腺癌被形容為「無聲殺手」,因為等到患者出現胸悶、胸痛或咳嗽不止,往往就是病程晚期,癌細胞已擴散到淋巴或其他器官。肺癌手術+淋巴結廓清 降低擴散、復發風險負責值刀的胸腔外科主治醫師呂庭聿則指出,肺癌手術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將肺癌腫瘤的部位切除乾淨,同時得包括足夠的淋巴結廓清,才能達到最好的根除性治療效果,減少擴散或復發的機率。而該患者經術中將組織切片送病理化驗後,確認為早期肺腺癌,因此依術前與患者溝通達成的共識,利用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切除左上肺葉,術後4天即順利出院。切除肺葉多數症狀能恢復 依狀況制定不同手術計畫一般民眾聽到切除肺葉多半會感到恐懼,但呂庭聿強調,若對原本肺活量就正常的患者來說,除了術後短期內會出現咳嗽、呼吸不順、活動力較差等症狀外,多數患者3個月後就會逐漸恢復正常,可以維持爬山、運動等活動;但若術前評估時,患者既有抽菸或肺功能不佳等情形,也會制訂不同的手術計畫,在術後生活功能及手術切除範圍中,盡量取得最佳平衡。半數肺癌患者不吸菸 定期檢查降低死亡率黃建文、呂庭聿也再次提醒,國人每年超過9000死於肺癌,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肺癌患者不曾有抽菸習慣,因而許多民眾會忽略了肺癌的威脅,導致多數肺癌患者診斷時已是末期,平均存活時間不到1年,因此建議民眾不妨從40歲開始安排肺癌篩檢,必要時可利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偵測早期肺癌,降低肺癌死亡率。
糖尿病患者恐視網膜病變 定期追蹤預防失明風險!
一名60歲男子患有糖尿病,血糖長期控制穩定,過去數年來雙眼視力逐漸模糊,原以為是年紀增長的視力退化,檢查後發現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造成黃斑部水腫,視網膜還險些剝離,差點失明。恩主公醫院眼科陳彥晟醫師表示,人體眼睛內的視網膜富含血管,糖友因血管長期暴露在高血糖環境,造成視網膜受損,形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不只容易加速早發性白內障出現,也是造成許多糖友失明的原因。視網膜病變衍生 末期併發恐失明長期視網膜病變會造成視網膜的血管阻塞及缺血,陳彥晟醫師解釋,缺血又缺氧的視網膜會刺激體內分泌血管新生因子,去促進視網膜長出新血管。但新生血管的管壁非常脆弱,容易突然破裂出血,若血液滲漏到黃斑部,會產生「黃斑部水腫」,出現視力濛霧、扭曲、有暗影的症狀;當血液瀰漫玻璃體,則會變成「玻璃體出血」,病人會突然地感受到飛蚊症增加、眼前一片雲霧般模糊、視力明顯下降。陳彥晟醫師也指出,新生血管持續一段時間後會萎縮及纖維化,在我們的視網膜上方形成一層層的薄膜並拉扯,造成「視網膜剝離」,產生視野缺損或失明。此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末期併發症常見「青光眼」,原因是不健康的新生血管長在虹膜上,阻礙正常眼睛房水排出的通道,使眼壓上升、視力模糊、感到眼睛紅、痛,且當眼壓過高的時間太長,會產生不可逆的視神經病變,進而失明。血糖穩定仍病變 定期追蹤防惡化陳彥晟醫師說明,糖尿病初期因為無明顯症狀不易發覺,當出現症狀時,血糖其實已經超標一陣子了,此時全身的血管及代謝功能都已經大受影響,即使後來血糖控制穩定,視網膜血管可能先前就已經病變受損,加上未至眼科檢查、治療,等到視網膜病變衍生成其他眼疾、影響視力功能時才恍然發現。糖尿病是眼睛的無聲殺手,陳彥晟醫師建議,新診斷為糖尿病的糖友應立即至眼科就診進行眼底檢查,若初次眼底檢查無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定期一年追蹤一次。若已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須根據臨床情況每三至六個月追蹤一次,較嚴重或需要進行治療的病變,則是一至三個月追蹤一次,避免失明危機找上門。
男子排尿異常卻羞於啟齒 直到骨痛才就醫「攝護腺癌已擴散」
許多人都認為攝護腺癌不會致命,但其實並不然,名媛孫芸芸父親孫道存、台灣棋王吳貴臨等就是因攝護腺癌而辭世,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五位及第六位,雖然早期發現的病友五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五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一名現年75歲的退休男子,長年有排尿異常卻遲遲不肯就醫檢查,直到四年前骨頭疼痛難耐才找醫師求助,當時測量其PSA指數竟高達280 ng/mL,進一步檢查確診為攝護腺癌且已轉移至骨頭3-4處及淋巴腺,在傳統荷爾蒙療法、手術切除後一年卻還是復發,再經傳統荷爾蒙療法半年,及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半年,都無法抑制癌細胞生長,所幸在加入PARP抑制劑治療後,腫瘤縮小、症狀好轉外,也沒有出現其他副作用而影響到日常生活。根據衛福部統計處發布的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111 年攝護腺癌死亡人數為1,830人,死亡率10年上升47.5%,是65歲以上人口主要死因之一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醫師表示,多數男性顧及自尊心,寧願穿成人紙尿褲也不願至泌尿科檢查,再加上國內衛教宣導不足、篩檢亦不如其他癌症普及,導致台灣男性攝護腺癌惡性程度較西方國家高。歐宴泉醫師進一步補充,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到有些病友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一旦轉移性攝護腺癌病友的格里森分數達到8以上或是PSA指數20 ng/ml,其疾病進程較為兇猛,未來發生惡化的機率也較高。而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除年齡為60-80歲外,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雖然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治療選項多,但不同的治療策略影響後續疾病發展及病友存活期。根據標準治療指引,臨床初始治療為去勢療法(ADT),透過藥物或手術方式盡可能地降低體內男性荷爾蒙的濃度,但通常在治療1-3年後癌細胞會產生抗性,當病友血清中睪固酮濃度低至去勢標準,但癌細胞仍持續增長者,則進入「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不僅治療棘手,還具快速高死亡率,臨床上亟待出現更好的治療方案。臺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男性生殖科科主任黃逸修醫師說明,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是透過抑制聚合酶PARP的活性,阻斷癌細胞DNA修復機制,進而導致癌細胞凋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PARP抑制劑單獨使用於帶有BRCA突變基因的病友,可以有效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較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高出三倍,而若是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併用,則可用於不分基因型的轉移性去勢抗性攝護腺癌友,且與新一代的荷爾蒙療法相比,影像學無進展生存期增加8至11個月,疾病惡化或死亡的風險也降低3成以上。此外,無論是單獨使用或合併使用,PARP抑制劑能使腫瘤縮小、降低PSA指數,亦讓病友維持較好的生活品質。
「食道癌」存活率不到2成! 新降血脂療法可提高抗癌效果
裕隆集團前董事長嚴凱泰及藝人安迪在壯年時都因食道癌逝世。由於食道癌好發50歲壯年男性,平均死亡年齡不到60歲,尤其食道癌不易發現,有高達7成發現時已是晚期,存活率不到2成。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陳銘芷所長及謝邦昌副校長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團隊合作,發現「降血脂療法」會與化放療產生協同作用、降低化放療毒性,這項研究已發表在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醫學會會刊。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 預後較差輔仁大學AI發展中心吳思遠教授指出,食道癌分為「鱗狀細胞癌」和「腺癌」,好發於50-60歲男性,發生部位以食道中下段居多,且台灣9成為鱗狀細胞癌患者,預後較差。而與腺癌以腫瘤遠端復發不同,鱗狀細胞癌常局部復發,5年存活率僅不到20%,因此局部控制非常關鍵。標準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療和化療等,但是由於毒性較高放射治療劑量無法更高,常常治療效果並不理想,許多患者在治療後不久就復發了。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 用作抗癌劑由於食道癌猶如無聲殺手致命率高,輔仁大學江漢聲校長帶領AI發展中心團隊針對醫療大數據進行研究,過去的結果顯示,降血脂療法Statins藥物可以使細胞停留在G1期,從而使細胞對化療和放射治療更加敏感。吳思遠教授與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Statins藥物能夠與化療和放療產生協同作用,而且具有抗增殖、促凋亡、抗侵襲和增強放射敏感性的特性,這使得它們可以用作抗癌劑。克服化放療抗藥性 提高總體生存率除了作用抗癌劑,團隊還發現Statins藥物還可能能夠克服化放療的抗藥性,增強其抗癌效果,並減少其毒性,從而有助於提高食道癌患者的總體生存率和食道癌特異性生存率,同時減少治療副作用。這項研究成果己發表於胸腔腫瘤領域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九把刀岳母打AZ!4天身亡 美女醫:「28天內5症狀」立刻就醫
作家九把刀昨(11日)發文表示,妻子周亭羽的母親今年57歲,但上月底接受AZ疫苗,之後才4天就以奇怪的姿勢躺在沙發上,被家人發現時已經沒有呼吸,在送達醫院前就過世。美女醫師許書華表示,接種疫苗後就算是28天也需要有所警覺,並列出5種一定要注意的症狀。一般民眾接種疫苗後,都會在場休息觀察30分鐘,許書華提醒陪同者或發現接種者有呼吸困難、嘔吐、皮膚出疹、血壓下降、舌咽腫脹等情況,要立刻大喊救命!如果是發燒、疲倦、噁心、頭痛、肌肉和關節痛,或是打寒顫等情況,持續3天都沒有好轉,就需要馬上送醫,這些都是AZ或mRNA疫苗常出現的接種後不良反應。接種後7、8天常出現的「新冠手臂」則以冰敷、抗組織胺和消炎止痛藥來處理。(圖/翻攝自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粉專)許書華提醒,接種後7至28天內,如果出現下列5種反應,都可能是血栓的重大不良反應,必須馬上就醫:一、呼吸急促、胸痛。二、持續腹痛。三、下肢腫脹疼痛。四、神經學症狀:持續頭痛或複視。五、注射部位以外的皮膚出現血點或不明瘀青。另外,許書華也提到,有些人在接種mRNA疫苗後第3至14天會出現心肌炎的重大不良反應,症狀為胸痛、喘氣、心跳快,也必須立刻就醫。許書華提醒,如果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超標,被醫生評估需要治療,那絕對要積極治療,因為這種病是「無聲殺手」,會讓動脈血管壁發炎、動脈粥狀硬化,導致中風、心肌梗塞、周邊動脈阻塞等疾病機率大增,一旦出事就一定是大事。
痛到像從背後砍一刀!23歲男模主動脈剝離猝死 醫警告5好發族群
凱渥男模張誌軒今(16日)驚傳離世,得年23歲,他在深夜運動時突然心臟不適暈倒,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醫師判定死因是「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醫師也警告5大好發族群,尤其平常抽菸、喝酒、熬夜等作息不正常最危險,不可不慎。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在YouTube《健康多1點 HEALTH PLUS》頻道解釋「主動脈剝離」,由於主動脈壁是由好幾層結締組織結合而成,如果因為種種因素導致曾跟層之間分開,讓血管裡面的血流到新成立的腔室,就會造成主動脈剝離。由於血管已經被剝開,加上管壁變薄,隨時都可能破掉,因此急診科醫師都會非常緊張。(圖/翻攝自健康多1點 HEALTH PLUS YouTube)至於哪些人容易得到主動脈剝離呢?田知學透露,對象包括高血壓沒控制好、結締組織異常(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主動脈瓣先天異常、開刀位置接近主動脈、胸部曾遭強力撞擊等。若發生主動脈剝離,可能導致心肌梗塞、中風、腎臟衰竭、腸阻塞腸壞死,甚至整隻腳要截肢。田知學指出,最經典的主動脈剝離的症狀,會出現劇烈的胸痛,而且是「前胸痛到後背,好像有人從背後砍一刀」,病人甚至會大喊,好像受到極刑一樣的疼痛。另外,剝離的疼痛可能會延伸,宛如被人從背後砍一刀,繼續往背下砍,一直砍到腳,如此疼痛的感覺。(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據了解,主動脈剝離又被稱為「無聲殺手」,《ETtoday新聞雲》報導,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劉殷佐表示,患者往往是「10個走著進來,10個躺出去!」死亡率是以一小時約1%的倍率增加。對此,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趙書平醫師提醒,主動脈剝離的高風險族群應天天測量血壓、戒菸、多運動,現代人工作壓力大,也要留意日常紓壓管道、維持正常作息、避免經常熬夜等,以降低猝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