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症狀患者
」 新冠肺炎 確診 無症狀 疫情 陳時中無徵兆也會罹癌?!健康不該等到退休後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呼籲男性提高攝護腺癌病灶意識
每年11月為國際男性健康倡導月『*Movember』,旨在提高男性對於健康問題的關注,特別是攝護腺、前列腺等相關疾病的早期發現與治療。為響應此倡議,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攜手台灣泌尿腫瘤醫學會、臺灣楓城泌尿醫學會、高雄市高杏泌尿照護協會、亞洲泌尿科醫學會、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等專業機構,共同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男性健康,並針對攝護腺相關健康警訊、早期篩檢與積極治療。共同關注男性健康月『Movember』,攝護腺癌早發現積極治療,守護男性健康。(圖/業者提供)攝護腺癌發病率上升,早篩至關重要 在台灣,攝護腺癌已是男性第五大癌症,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從101年4,735人增加到110年7,481人,十年間增幅達58%,不僅如此,罹患年齡也有下降的趨勢。雖攝護腺癌的好發年齡通常在60~75歲,但隨著PSA(攝護腺特定抗原)篩檢的普及,越來越多5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也在早期診斷出攝護腺癌。因此,提升男性自我健康意識,推動早期篩檢與治療,對於降低罹癌風險與改善預後至關重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指出,無症狀的年輕男性也可能因篩檢而發現癌症,因此必須提高健康意識並推動早期篩檢。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薛又仁秘書長指出,有越來越多因篩檢而發現攝護腺癌的年輕男性,通常都屬於無症狀患者(圖/業者提供)兩代病友對話:無關年齡!關注攝護腺健康不該等年老在今天(11/26)記者會上,兩位不同年齡世代的攝護腺癌病友分享了他們的治療經歷。83歲的老年病友蔡先生在與朋友討論攝護腺問題後,主動接受檢查,發現自己患有晚期攝護腺癌,蔡先生更透露出:「治療成功的關鍵,是擁有家人的照顧與支持。」;61歲的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發現尿液中有潛血,進一步檢查後意外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兩代病友對談,無症狀即確診攝護腺癌成救命關鍵,積極配合醫師治療,回歸生活(圖/業者提供)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歐宴泉理事長指出,過去晚期且移轉患者治療選項有限,如今有新選擇,有效提升存活率,顯著延緩病程進展(圖/業者提供)
香港1/30起確診免隔離 無症狀者可上班、自由外出
香港特首李家超昨早在立法會備詢時宣布,1月30日起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將新冠病毒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他解釋,主要考慮到香港的混合免疫屏障十分牢固,且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防治能力亦有提升;加上與大陸通關十多日,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社會對疫情的認知和處理能力已大大提升,因此疫情管理須邁向新階段、新模式。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如無症狀患者建議可自由外出或上班,但學童檢測陽性建議不要上學,直至快測陰性為止。李家超指出,撤銷對新冠確診者發出隔離令的安排,主要是考慮到香港第二及第三劑新冠疫苗接種率已達到93%及84%,大批市民自第五波疫情以來感染後產生免疫力,等同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有效接種比率已達95%,社會的混合免疫屏障已十分牢固,完成接種的市民感染Omicron病毒後亦多屬輕症。他又稱,3年來疫情和病毒都有演變,香港醫療系統的防治能力提升,疫情對公共衛生風險已明顯減低。而香港與大陸通關後並無增加疫情風險,確診數字也從高位3萬例回落至近日3000多例,下跌9成;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及處理能力大大提升,因此需要邁向新階段、新模式,從政府強制染疫市民隔離,改為由市民自行決定、自行負責,逐步建立新的常態系統,將新冠病毒病視為一種上呼吸道疾病。香港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屆時患者無須在住所、醫院或隔離設施等接受隔離;檢測陽性的人士,亦不須再透過衛生署網路平台申報。但他強調取消隔離令不代表新冠病毒已消失,疫情仍會為社區,尤其是「一老一幼」及醫療系統,帶來風險,加上全球疫情仍有變數,因此港府會維持新冠疫情的緊急應變級別,直至另行通知。此外,保安局長鄧炳強稱,李家超已就《基本法》23條立法設定時間表和關注點。當局會繼續努力推展立法工作。他提及必須建立良好的防範管理體系,如網路安全,提升對關鍵基礎設施網路安全保護,建議訂定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的網路安全責任。
解封後北京醫院遭擠爆 急救中心日接3萬通來電
大陸防疫政策鬆綁後確診頻傳,導致北京多家醫院門診擠爆,不少民眾因為買不到藥很恐慌,瘋狂撥打急救電話。據統計,每天疫情相關報案電話高達3萬多通,已完全超出負荷量,北京急救中心表示,多數都是輕症要求醫院派遣救護車送急診,甚至有無症狀患者打電話諮詢,導致重症危急者的需求被排擠。對此,醫師呼籲確診但無症狀或僅輕症的患者,勿撥打求救熱線,希望民眾能將熱線通道留給急需救援的危重症患者。而有新冠定點醫院則作出對策,改為只接重症和危重症轉診患者。
放寬封控措施! 工商界:明Q1產能可恢復7、8成
經歷了反封控的白紙運動後,中國大陸針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採行逐漸鬆綁,放寬許多嚴格的防疫封控措施。不過對於北京政府要求鬆綁重新開放,諸多分析師表示中國不可能迅速回復到新冠疫情爆發前的狀態,重新開放之路恐怕相當艱辛。中國政府周三(7)宣布全面調整防疫措施,開放輕症、無症狀患者居家隔離,同時開放餐飲業內用、維持企業營運、廢除強制掃碼,不再強調動態清零。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報告,中國想邁向重新開放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而過去多數人因為從未感染過,所以重新開放這段期間感染人數恐將暴增。高盛指出,基於文化相近,中國可以以香港、台灣的解封作為借鏡,經驗顯示在重新開放後病例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的暴增,而年長者的高疫苗接種率將成為安全解封的關鍵,目前中國年長族群在各地普遍仍是接種率較低。另一份高盛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為3%,2023年為4.5%,分析師預期中國要到2023年第二季才會重新開放,並指出目前過早的開放雖能讓分析師對明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進行小幅上修;剛解封也會面臨感染人數暴增、勞動力供應暫時短缺的困境,以及供應鏈中斷可能加劇的風險。工商界正面看待台商在大陸營運恢復,包含運輸、人員流動可以逐漸恢復正常,認為明年第一季後中國大陸有機會全面鬆綁,產能大約恢復7、8成,要完全恢復可能要回到明年下半年。工總認為,目前中國大陸寬鬆僅執行數天,效果還不明顯,仍要觀察後續的情況,不過大陸日前封控對台商影響甚大,運輸、物流、人員流動都受到限制,所以鬆綁對台商的確有利。目前中國大陸幾個大城市都已經有鬆綁,但是解封的程度並不一致,例如上海、四川等地鬆綁幾乎與台灣差不多;有些城市則還是採取較嚴格的措施,不過整體而言都朝向寬鬆方向。好的現象是,中國大陸現在較明顯可以不用統一進行核酸、人員往來健康碼管理也較為放鬆、染疫者可居家隔離等。 不過,鬆綁後民眾也要有心理準備,很難短期就完全恢復,台商不論是製造業或者服務業在完全解封之後,產能與營運可望恢復7到8成。疫情過後,大陸需要台商投資、提振經濟,仍會祭出台商投資優惠,台商也仍需要大陸市場,投資中國大陸繼續擴大。
載4600人啟航 盛世公主號爆發疫情…「超過800人確診」
深受台灣旅客喜愛的知名郵輪盛世公主號(Majestic Princess)爆發大規模群聚感染。今(12日)停靠在澳洲雪梨港的盛世公主號,被檢驗出船上4600人中有超過800人感染新冠病毒,成為澳洲自2020年的紅寶石公主號(Ruby Princess)疫情後最大規模的郵輪感染。綜合外媒報導,載著3300名旅客與1300位船員的盛世公主號,在結束12天的紐西蘭旅遊後返回澳洲,卻在這期間爆發疫情。據新南威爾斯州衛生部局統計,目前已知3300名乘客中有25%約825人感染,雖然衛生局並未揭露有多少船員染疫,但已宣布盛世公主號達到染疫最高風險等級3(大於或等於10%的人感染)。這波疫情也令近日確診者明顯增加的澳洲當局更加焦頭爛額。對此,盛世公主號所屬公司公主遊輪(Princess Cruises)表示,染疫者全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已安排確診乘客進行5至7天隔離,與要求所有未感染者戴上口罩,同時提供受影響乘客交通工具,讓他們在符合個人及大眾安全情況下到其指定地點隔離。此外,盛世公主號在航行前已要求所有乘客「接種完整疫苗」。紅寶石公主號2020年停靠雪梨港後出現大規模疫情,船上3800人中超過900人染疫,並導致28人死亡,成為澳洲最大單一郵輪染疫事件。而郵輪停靠時未告知船上有疫情,以及放任乘客下船的行為,則引來澳洲當局調查。
小兒麻痺病毒恐已竄社區! 紐約州長下令進入緊急狀態
今年7月,美國近10年來再度傳出小兒麻痺病例,而衛生官員在紐約市及鄰近四個縣的污水樣本中,也發現小兒麻痺症病毒(polio)。紐約州州長霍楚爾(Kathy Hochul)於昨(9日)宣布,當地進入緊急狀態至10月9日,並呼籲民眾儘快接種疫苗。據《路透社》報導,美國當局8月於長島拿騷縣(Nassau county)的污水樣本中發現小兒麻痺症病毒,經基因排序後,證實與7月在羅克蘭縣發現的首例個案相關聯。紐約州隨即啟動污水採樣檢測,於紐約市及羅克蘭縣(Rockland County)、奧蘭治縣(Orange County)、沙利文縣(Sullivan County)的樣本中皆測出小兒麻痺病毒,間接證明病毒可能早已在社區中傳播。州長霍楚爾下令,當地進入緊急狀態,並授權護理人員、助產士及藥劑師協助民眾施打疫苗,擴大接種量能。報導指出,小兒麻痺症病毒恐導致癱瘓等風險且無法治癒,不過能透過接種疫苗預防感染。此外,當局表示,大部分感染者是無症狀患者,估計州內可能有上百位居民已經遭到傳染。
澳門爆71例新冠病例…當局急拉警報祭第二輪普篩 商家全關、餐廳禁內用
新冠肺炎疫情一波接一波,澳門維持251天的「零確診」紀錄日前破功,截至22日,澳門政府在當地檢驗出71例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為此官方大動作防疫,宣布自今日(23日)上午9點到24日午夜,所有澳門居民與在澳人士,都必須在社區檢測中心進行第二輪核酸檢測,同時自下午5點開始,境內所有戲院、酒吧、泳池設施關閉,餐廳停止內用。綜合外媒報導,澳門疫情再起,且目前疫情源頭仍不明,令官方擔憂,緊急跟隨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自19日起對60萬居民進行首輪大規模普篩,而後又於今日宣布進行第二輪全民檢測,希望搶在39小時內完成。根據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在目前的71名確診個案中,有47例為無症狀患者,目前官方共掌握約2965名接觸個案,因此當局決定對全體人群進行第二輪強制檢測,當局已經準備好方艙醫院已接納確診者。同時為防疫情蔓延,衛生局呼籲澳門民眾減少所有非必要活動,並要求自23日下午5點開始,境內所有電影院、劇院、室內遊樂場、電子遊戲場、健身房、卡拉OK、酒吧等全數關閉,所有餐廳、飲料店禁止內用,但不妨礙外賣服務提供。(圖/翻攝自澳門新聞局)
「比PCR還準」研究發現嗅探犬經6週訓練 可找出近100%無症狀患者
雖然世界上不少國家逐漸解封,不過針對新冠肺炎的檢測能力仍然相當重要,法國一項研究發現,狗狗在接受訓練成為嗅探犬後,可以更有效檢測出新冠肺炎,研究指出狗狗可以成功找出97%有症狀患者,還有接近100%的無症狀患者,還能揪出偽陽性個案。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1日刊登一項研究,研究團隊在法國新冠篩檢中心,招募335位受測者,其中包括143人有類似感冒症狀、192人無症狀,陽性患者共有109人,其中又有31人無症狀。研究團隊接下來找來法國消防部門,以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內政部所屬的探測犬,並使其接受團隊制訂氣味偵測訓練,大約經過5至6週的時間,經過訓練的犬隻在嗅聞人類汗水氣味後,若發現感染新冠肺炎,就會坐下以此作為標記。法國研究發現,經過訓練的嗅探犬能夠找出近100%無症狀病例。(圖/達志/美聯社)令研究團隊驚訝的是,嗅探犬在經過訓練後,竟然比PCR檢測可以更有效辨識出陽性病例,甚至正確地嗅出2起偽陽性個案,順利發現該個案感染的是其它病毒;阿福爾特國家獸醫學校教授格蘭讓(Dominique Grandjean)表示,嗅探犬可以在15秒內分析20個樣本,還能夠辨識出偽陽性樣本,也可以方便無法忍受鼻咽試劑的人進行檢測,相信很快就可以看到更多大型檢測站,借助狗狗的嗅覺找到感染個案。不過賓州大學工作犬獸醫中心負責人奧圖(Cynthia Otto)指出,讓犬隻實日常的檢測工作,必須確保安全性、篩檢品質和其它變因穩定,恐怕非常困難,日前英國研究則發現,經過訓練的狗狗檢測新冠的準確率約為82%至94%,美國學者也曾指出,狗狗檢測準確度約在73%至93%之間,顯示要以科學、安全方法讓嗅探犬加入大型篩檢工作,仍然需要一些時間。研究團隊替嗅探犬進行訓練。(圖/翻攝自《公共圖書館:綜合》)
腦霧、長新冠後遺症頻傳 蔣萬安籲衛福部升級「染疫康復者指引」
台灣疫情在短時間內突破百萬大關,有越來越多民眾除陸續康復解除隔離,回歸正常生活外,還有許多確診者陸續出現胸痛、心悸、嗅味覺失靈,以及「腦霧」認知障礙等「長新冠」(Long COVID)症狀,且不少人是輕症或無症狀患者;對此,立委蔣萬安今(25)日呼籲,請衛福部升級「染疫康復者指引」,並正視染疫康復者權益。「解隔不是終點,染疫的後遺症更不能忽視!」蔣萬安表示,為了讓染疫康復者及家屬獲得必要的協助,去年7月他就公開呼籲衛福部,儘速訂定「染疫康復者指引」並設立「整合性醫療門診」。他指出,歷經半年努力,目前已有超過100家醫療院所加入「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但衛福部公佈的染疫康復者指引內容,仍有許多待改善的地方。蔣萬安指出,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去年就設置「Your COVID Recovery」網站,甚至還能切換繁體中文,內容對於染疫後常見的生理症狀、什麼時候應該就醫,都有很詳盡的說明。此外,針對情緒低落、焦慮等心理影響,提供簡易評估測驗和判斷指標。相較之下,蔣萬安說,衛福部公佈的染疫康復者指引,扣除封面、目錄等,篇幅只有短短十幾頁,資訊相對簡略、單薄,能給予民眾的協助十分有限。他認為,各國經驗都有可以參考的地方,WHO也公佈了「COVID-19康復指導手冊」,政府應該持續跟進疫情的變動,擴充指引內容,支持民眾走過康復之路,不要落到連「翻書考」都能不及格的窘境。
憂醫療系統崩潰 呂家愷籲中央:全面實施「快篩陽視同確診」
新北市本土確診病例今(18)日新增2萬7230人、居家隔離達5萬1264人,居家照護為11萬8285人,疫情走向繼續往上;對此,國民黨新北市議員參選人呂家愷呼籲,為了讓醫療系統回歸較正常運作,保留能量以幫助急需幫助的市民,強烈要求中央政府應化繁為簡,全面實施「快篩陽視同確診」的策略。呂家愷指出,近日因中央解禁放寬過於急躁、缺乏配套,加上Omicron特性,台灣疫情急遽升溫,使醫療量能瀕臨崩盤,不僅PCR檢測量能吃緊,醫院急診室爆滿也無法收治病患,地方政府忙疲於奔命協助確診者,過程發生太多憾事,令人心碎。呂家愷表示,現階段快篩陽的準確度已經非常高,若拘泥於做PCR才能認定確診,考量Omicron特性,3到5天為黃金感染期,等待法傳系統的時間,對確診者非常不利。他認為,儘速讓醫師判讀、快速給藥,才能避免輕症變成中重症,因此必須全面採取「快篩陽視同確診」策略,避免浪費大量人力在PCR採檢上,把醫療量能保留照顧中重症患者。呂家愷也指出,目前新北市居家照護的輕症、無症狀患者,有12家核心醫院肩負起健康照護管理工作,並有620間基層診所加入,提供居家照護者醫療諮詢或送藥服務。他說,新北29行政區也分別設置區關懷中心,照顧輕症、無症狀患者在家的生活瑣事,但儘管如此,今日確診者突破8萬人達到新高,量能逐漸被消耗。呂家愷強烈呼籲,近日持續突破新高的確診數、各種令人心碎的遺憾事件,讓台灣人民再次陷入疫情恐慌,中央政府不應急著解封、急著結束防疫任務,而是要好好靜下來,擬定策略、做好萬全配套。他要求,此刻為挽救前線幾乎崩潰的醫療系統,「快篩陽視同確診」應全面實施,且不分類。
公衛專家提4大關鍵「6月中旬疫情下降」 陳時中:專家推估會參考
本土疫情近期持續升高,單日確診數連日破萬,令許多民眾心慌,不過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台灣這波大流行可望在6月中旬結束,不過他也提醒輕症、無症狀患者不要佔據醫療資源,並且做好「增加疫苗保護力」、「早期快篩」、「精準用藥」以及「維持醫療量能」。對此,指揮官陳時中回應,專家推定的資料和模型,都有參考價值,「這些都是我們重視的訊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1日)公布57188例本土確診個案,本土疫情持續攀升,民眾關心疫情高點何時會出現?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今日開啟防疫科學直播,指出台灣自年初至今中重症案例為825例,其中2週內存活率排名,依序為有打追加劑得患者、有打基礎劑,最後則是沒有打疫苗的患者。陳秀熙進一步指出,追加劑可以預防55%中重症和後續死亡率,推估如果825例中重症患者都接種追加劑,死亡人數可以減少88人。台大公衛專家陳秀熙在Youtube進行防疫科學直播。(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陳秀熙也提到輕重症分流重要性,他指出自4月1日至5月8日,國內共有約38人因為沒有適當實行分流,導致輕症變成中症,由於目前國內量能逐漸吃緊,他提醒醫院必須要嚴格落實輕重症分流。此外,陳秀熙提醒接下來疫情防疫4大關鍵,分別為接種追加劑,增強疫苗保護力;及早透過快篩偵測,找出可能演變成中重症的患者;讓醫師、藥師精準用藥;維持醫療品質量能。外界關心疫情何時趨緩?陳秀熙鑒提到台灣可借鑑紐西蘭的防疫曲線,由於該國在疫情爆發前,疫苗覆蓋率、政策與台灣類似,因此可藉此推估台灣疫情走向,可望在6月中旬,台灣可以結束大流行狀態,與世界接軌,讓疫情成為地方性流感。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各專家的意見都會參考。(圖/翻攝自衛福部直播)而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則在臉書發文指出,考慮到疫情黑數與Rt值,由於「民眾自發升級」,讓他原本預估全台高峰出現時間延後10天,預估5月28日會出現疫情高峰。對於專家預估,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日防疫記者會時回應,紐西蘭、新加坡、韓國等國的疫情,都是可以參考和關心的,而專家做出的相關推測,都有參考價值,也都是中心重視的訊息。
重症+1!50多歲男染疫呼吸衰竭 指揮中心列「吸菸」成高風險因子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公布本土確診個案分析,新增11例中、重度患者,其中有1例為重症,為一50多歲具糖尿病史男性,確診後有呼吸衰竭狀況,因此進入加護病房;指揮中心亦公布將吸菸那入重症風險因子,可做為口服藥放寬使用條件。指揮中心公布今年1月1日至今本土病例分析,其中輕症、無症狀患者有26278人,佔全體確診個案99.64%,中症為88人、重症為8人,包含今日新增分別為中症10人、重症1人。其中重症個案為50多歲男性,有糖尿病史,曾經打過3劑疫苗,卻仍在染疫後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腸阻塞與呼吸衰竭病症,目前已被送進加入病房進行呼吸器救護,同時使用瑞德西韋等藥物治療。另10例中症病患中,分別有4人沒打疫苗、1人接種1劑、2人接種2劑、3人打了3劑疫苗。指揮中心亦調整重症高風險因子範圍!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公布,經由專家會議討論,重症高風險因子進行調整,考量國外文獻,吸菸與曾經戒菸者,染疫後重症風險會比未吸菸者高1.5倍,因此將其列入重症高風險因子範圍內,作為口服藥放寬使用條件;同時專家會議將「高血壓」刪除高風險因子之列。由於美國輝瑞藥廠所研發之新冠肺炎口服藥「Paxlovid」使用條件,需具有「任一風險因子」,根據者揮中心規定「風險因子」包含,年齡大於65歲、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BMI大於25(或12至17歲兒童BMI超過同齡85%)、吸菸或曾戒菸,以及其他影響免疫功能之疾病者。新冠肺炎口服藥物Paxlovid。(圖/路透)
救救孩子1/國小姊妹染疫險休克亡 醫院沒病房竟說「不然你們先回家」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又以沒打過疫苗的孩童情況最為危急,日前新北市有名2歲男童染疫逝世引發大眾萬分心疼,而本刊調查,全國多處缺乏兒童病房,桃園就有對13歲和11歲小姊妹芬芬與芳芳(化名)近日染疫,妹妹更險些休克,送到桃園聖保祿醫院急救後撿回一命,但院方見患者脫離險境後,竟表示院內已無病房,要求「不然你們先回家」,離譜說法讓家屬心寒不已。據了解,這對姊妹家境清寒,由重聽的母親獨挑生計大樑,家中還有7旬爺爺奶奶需要照顧,而姐妹倆自幼體貼懂事,總會幫著媽媽分攤家務,一家5口生活簡樸而充實,本月中卻險些因疫情讓這個家庭失去最珍貴的寶貝。小姊妹母親回憶,她16日接獲老師通知,指芳芳班上有孩子確診,她當天便在八德衛生所的指示下,帶著小姊妹到指定篩檢站採檢,2孩子皆為陽性,她們返家時還在寒風中苦等1小時,才見到姍姍來遲的防疫計程車,她原以為回家後好好遵守防疫指引就能度過難關,接下來發生的事卻讓她至今仍餘悸猶存。「星期天早上妹妹說她不舒服,然後全身癱軟、眼睛上吊,在家中就休克了。」該母親哽咽表示,姊妹倆17日一早開始便發燒腹瀉,芳芳情況尤為嚴重,還在浴室倒地不起、失去意識,她立刻致電119求助,小姊姊則臨危不亂,在消防人員的指示下對妹妹進行CPR搶救,救護車趕抵後立刻接手,將孩子送到聖保祿醫院。而在一連串的急救後,芳芳在當日下午2時許被推出急診室,醫生宣布她已脫離險境,並安排她坐在輪椅上休息,期間便沒有任何醫護人員前來關心,連芳芳的點滴沒打進去,都是母親過了3小時後才發現,3人一路從下午等到晚上,卻遲遲沒有人將這個剛從鬼門關回來的孩子推進病房。聖保祿醫院成功將小芳(化名)從鬼門關救回來,但因院內病房不足,只能啟動轉診機制,請長庚醫院照顧患者。(圖/方萬民攝)「醫生說沒有床位了,不然你們先回去?」該名母親回憶,在急診室吹刺骨冷氣約4小時後,院方告知醫院內已無病房,要求她們回家休養,但醫生再次檢查後發現芳芳情況不對,最終無視同樣染疫的姊姊,「硬擠」出床位給妹妹,但卻讓媽媽無比崩潰「我也是要被隔離、不能亂跑的人,這是要我在家看姐姐,還是在醫院顧妹妹?」經過桃園市議員朱珍瑤的協調,母女3人17日晚間8時許才得以轉進林口長庚醫院,姊妹兩人同住一間隔離病房,媽媽則以陪病家屬身分一起隔離。媽媽萬分感謝朱珍瑤幫忙,但她心中大石尚未放下,因為家中還有同樣染疫的爺爺奶奶。媽媽表示,奶奶於上月染疫,爺爺奶奶此後便在自己房內足不出戶,而她與孩子未被匡列隔離,奶奶一直在等候衛生所通知入院,但等了大半個月都沒等到,最終連爺爺都被傳染。朱珍瑤提到,爺爺奶奶同樣是隔離對象、不得外出,如今又少了媳婦和孫女的照顧,區公所起初還想以僅有酒精口罩和米麵罐頭的防疫物資包敷衍,最終才在她的強烈要求下,改成每天送餐。而此次疫情也讓小姊妹的母親驚覺防疫部分多有疏漏,她認為孩子們沒有打疫苗,是這波疫情中最脆弱的一群,市政府卻連最基本的兒童病房都不足,她們家絕對「不是個案」,希望相關單位可以「救救孩子」,別讓染疫孩童「在家等死」。聖保祿醫院回應表示,染疫者須住進隔離病房,而院內的專責病房和隔離病房在當時都通通滿床,大人和小孩的照顧方式又不一樣,這才趕快聯繫長庚轉診,至於等候時間較久,則是因為染疫患者需要特別謹慎,長庚也必須要有特殊通路,這才會使轉診時程拉長,但此情況在將輕度和無症狀患者移出後已稍有改善,現在就是把專責和加護病房空出來,以能更好的照顧中重症患者。桃園市政府會對居家檢疫、隔離者發放防疫關懷包,內含餅乾罐頭等乾糧,桃園市議員朱珍瑤則希望區公所還能增加送餐服務。(圖/翻攝鄭文燦臉書)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表示,桃園目前收治兒童的醫院以林口長庚、部立桃園醫院和804醫院為主,他並不了解小芬和小芳狀況,但聖保祿不是兒科24小時急重症醫院,在此部分資源確實可能比較不夠,疫情期間也相對吃緊,但是否有200個孩子沒病房可睡則不確定,畢竟「每天都是變動數字」。蘇柏文提到,如醫生救治後評估患者可以返家照顧,衛生局也會尊重專業意見,若患者需要住院但院內沒有病房,醫生也會協調轄內或桃園市以外的醫院,並啟動轉診制度。蘇柏文說,目前桃園的匡列隔離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新規定,只會追溯前2天,以疫調情形決定是否隔離,如隔離者沒有親友可以協助送餐,便可向各區關懷中心反映,會以專案處理個案情況。
救救孩子2/議員爆:桃園還有200兒童沒病床 籲醫院釋出公關床
國內兒童染疫情況持續增加,如今已有1孩童不幸喪命,桃園市則驚傳有11歲女孩芳芳(化名)染疫休克,卻險些沒有病房可住的慘況。桃園市議員朱珍瑤表示,芳芳絕對不是個案,衛生局長王文彥告訴她,如今桃園還有200多名孩子「無房可住」,她也呼籲醫院釋出「公關床」,讓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治療。朱珍瑤提到,她17日晚間接獲芳芳母親的求救電話,表示2個女兒都染疫,小女兒還嚴重到幾乎休克,送到醫院後卻無病床可住,她聽到此消息後心如刀割,立刻聯繫王文彥爭取病房,官員的回答卻讓她傻眼。「局長說,議員你不要急,我們還有200多個(孩子)在等。」朱珍瑤氣憤表示,兒童病床少於成人病床是醫界常態,但如今是緊急時刻,王文彥不替這些染疫孩子想辦法,反而以數量作為推諉之詞,這樣的說法讓她難以接受。桃園市議員朱珍瑤提到,衛生局長王文彥曾向她表示目前桃園還有200個孩子沒病房可住,驚人數字讓她十分震驚。(圖/方萬民攝、報系資料照,CTWANT合成)朱珍瑤說,目前大眾的普遍觀念是「孩子染疫多半不會重症」,她認為此說法是「政府很惡劣的操作」,畢竟「可能性低不代表不會」,新北才剛失去一位2歲的小寶貝,任何一個孩子離開都是家庭與社會的莫大損失,防疫單位不該只想著粉飾太平,而應該在兒童防疫上盡量做的滴水不漏。「大人床跟小孩床功能不一樣,不是拿成人的給孩子用就沒事。」朱珍瑤表示,她是護理師出身,她知道孩子的病床會有護欄等保護設施,相關功能絕對不是成人床可以取代,目前最重要的是完整規畫屬於孩童的醫療空間,讓每個患者都能得到照顧。朱珍瑤也提到,區公所也應對於在家休養的患者給予更多關心,目前區公所多半是第一天送防疫關懷包就敷衍了事,關懷包立意良善,卻沒有針對每個住戶去做考量,而包裡僅有口罩酒精和麵條罐頭等乾糧,以隔離14天而言「絕對不夠」。 「拜託公所送餐還要用特權,議員沒在盯就不會做。」朱珍瑤表示,以芳芳的祖父母為例,2位老人家如今染疫不能出門,媳婦又得在醫院照顧孫女無法離開,長輩們更不會使用外送平台等服務,是在她的強烈要求下,區公所人員才答應送餐,2位老人這才有穩定三餐,否則後果恐難以想像。朱珍瑤也提到,今年的狀況並沒有比去年和前年樂觀,但鄰里間的出遊仍持續進行,又正值選舉年,候選人們送車接車,在里民用餐時拜票問安,在無形中都增加了染疫危險,期望市政府能暫時減少或取消社交和群聚活動,以每位市民的健康為最大考量。聖保祿醫院回應表示,染疫者須住進隔離病房,而院內的專責病房和隔離病房在當時都通通滿床,大人和小孩的照顧方式又不一樣,這才趕快聯繫長庚轉診,至於等候時間較久,則是因為染疫患者需要特別謹慎,長庚也必須要有特殊通路,這才會使轉診時程拉長,但此情況在將輕度和無症狀患者移出後已稍有改善,現在就是把專責和加護病房空出來,以能更好的照顧中重症患者。新北市近日有名2歲男童染病過世,此噩耗讓家長們提心吊膽,對家中孩子更加謹慎照顧。圖為孩童接受篩檢畫面。(圖/報系資料照)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蘇柏文表示,桃園目前收治兒童的醫院以林口長庚、部立桃園醫院和804醫院為主,他並不了解小芬和小芳狀況,但聖保祿不是兒科24小時急重症醫院,在此部分資源確實可能比較不夠,疫情期間也相對吃緊,但是否有200個孩子沒病房可睡則不確定,畢竟「每天都是變動數字」。蘇柏文提到,如醫生救治後評估患者可以返家照顧,衛生局也會尊重專業意見,若患者需要住院但院內沒有病房,醫生也會協調轄內或桃園市以外的醫院,並啟動轉診制度。蘇柏文說,目前桃園的匡列隔離依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新規定,只會追溯前2天,以疫調情形決定是否隔離,如隔離者沒有親友可以協助送餐,便可向各區關懷中心反映,會以專案處理個案情況。
新北+143「居隔破1.2萬人創新高」 侯友宜曝「居家照護」進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0日)公布國內新增57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431例本土個案及144例境外移入,連續2天本土破400例,其中新北市新增143例為最多。市長侯友宜今日下午召開防疫記者會,除公布確診個案足跡,也說明目前新北市居家隔離人數達到12637人;隨著輕症人數暴增,新北市政府率先全國進行「居家照護計畫」,侯友宜今日也說明計畫進度。新北市政府今日新增143例確診個案,市長侯友宜說明,其中有30例為新增個案足跡相關、83例為居隔陽性、30例為居隔陰轉陽;確診個案中有40例個案與外縣市相關。侯友宜補充指出,新北市目前居隔人數已經達到12637人,創下紀錄。居隔人數破紀錄,有感本波疫情輕、無症狀患者眾多,在家照護需求增加,新北市率全國之先,研擬「居家關懷計畫方案」,將原先「檢疫隔離關懷中心」升級成「Covid-19居家照護關懷中心」,今日試運行,透過醫療照護及生活照顧2大方面,讓輕、無症狀患者在家照護也能無後顧之憂。侯友宜今日於防疫記者會補充說明,明日(11日)將會對外說明醫療照顧面相關事宜,接下來就會開始試行,流程也會跟中央進行討論。 新北市衛生局同時公布市內確診者最新疫調足跡,包括好樂迪、星光大道、錢櫃3家KTV,還有撞球館、保齡球館、金山老街、World Gym土城中央店、海底撈板橋店、板橋秀泰影城皆有上榜。新北市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新北市政府提供)新北市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新北市政府提供)新北市政府公布確診者足跡。(圖/新北市政府提供)
蔣萬安、侯友宜雙呼籲「在宅照護」 避免拖垮醫療量能
新冠本土疫情持續升溫,昨日新增216例創下今年新高紀錄,還有多條傳播鏈,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更指出,國內疫情應該還不到高峰期,而新北市長侯友宜也拋出「在宅照護」模式,呼籲中央政府訂定相關指引,讓地方政府有所依循;對此,立委蔣萬安今(6)日表示,非常認同侯友宜的呼籲,本土疫情再攀高峰的情況下,政府應儘速啟動「在宅照護」模式,避免拖垮醫療量能。蔣萬安指出,連假結束後,可能出現更嚴峻的本土感染狀況,目前輕症、無症狀居家隔離人數大量增加,如何讓醫療量能集中照護中重症患者,避免被排擠,指揮中心必須盡早做好準備。他表示,自己很認同侯友宜市長呼籲的,隨著確診案例增加,醫療量能應以中重症及高危險患者為優先,而針對輕症及無症狀患者,除鼓勵民眾配合篩檢外,也應儘速研擬啟動「在宅照護」模式。蔣萬安說,這不僅是讓醫療量能有適當分配,對於確診民眾的心情調適,以及穩定平常生活更是重要。此外,他也質疑,對於高齡長者、無法接種疫苗的幼兒,以及特殊疾病患者等高風險族群,假使不幸染疫,政府是否有妥善的醫療規劃方案?蔣萬安也呼籲,有專家學者發現,目前仍有23%的長者尚未接種第1劑疫苗,政府對於提升疫苗覆蓋率應該要有更積極的作為,政府應化被動為主動,加強觸及尚未接種民眾,並檢討改善現行疫苗受害救濟制度等問題,讓民眾或長者願意接種疫苗,以因應未來疫情升溫的挑戰。蔣萬安說,漫長的抗疫之路,最辛苦的永遠是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不眠不休照顧確診病患,請民眾務必出門把口罩帶好、做好清消,相信台灣一定能再次平安渡過疫情。
Omicron傳播力高「多無症狀患者」 醫學院數學模型估過半港人染疫
香港大學醫學院最新模型估算,截至14日香港已有358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即每2人便有1人染疫。與早前的推算相同,相信第5波疫情在3月4日已達到頂峰。至5月中將有448萬人感染,累計逾5000人死亡。當局昨(15日)公布新增2萬7765例確診,289名患者死亡。港大醫學院指出,在現行社交距離措施不變、市民維持低水平社交接觸前提下,感染及確診人數會到本月底會更明顯下降,推算4月底單日感染數會下降至1000例,到5月中會進一步下跌至百例以下。港大醫學院提到,香港市民在上周末出行水平開始回升,一旦恢復較為頻繁的社交接觸,將會加快新冠病毒傳播,令感染人數增加,憂慮第5波疫情最終感染及死亡人數,將會被低估。香港醫管局引入輝瑞及默沙東口服藥,臨床測試顯示,在確診初期處方2款口服藥分別能減低近9成及3成的入院及死亡風險。不過港大團隊指出,有關的臨床測試,只針對未接種疫苗的病人,對已接種疫苗患者是否有相同效果,需進一步監測數據。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表示,Omicron傳播力高,且很多是無症狀患者,所以當局目前掌握的數字一定不是反映實際患者數目,可能1個已知病例背後有3、4個未知個案,他認為港大數學模型推算香港已有358萬人受到感染,大致準確。歐家榮公布,第5波疫情累計4355人死亡,死亡率累計0.58%。而死亡案例中89%沒有接種疫苗。港府已成功購入包括默沙東藥廠、輝瑞2款新冠口服藥,專家估計新冠口服藥若廣泛給予高風險人士使用,香港每日死亡數可以在短時間內斷崖式下降。
死神搶命!北榮設「急性心肌梗塞快速通關」 轉院僅需10分鐘
為搶救更多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協助解決基層醫療量能不足的問題,臺北榮總結合金門離島及大台北基層醫療不足地區的醫院,共同建置「綠色心通道」。整合二院急診、心臟科、心導管室及加護病房等各相關環節,將轉院聯繫協調時間由原來30分鐘至1小時大幅縮短至10分鐘,北榮團隊立即待命,免去繁瑣的就醫流程,讓病人以快速通關方式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51歲心肌梗塞患者陳先生,因胸悶、胸痛、冒冷汗、呼吸困難,出現急性心肌梗塞症狀,經「綠色心通道」由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緊急轉至臺北榮總,成功挽救生命;另一名無症狀患者陳先生,因家人曾有心肌梗塞及心臟疾病病史,於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導管檢查發現冠狀動脈嚴重堵塞,經「綠色心通道」轉介至臺北榮總,後續進行二次心導管治療後恢復良好。目前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每月已有超過10位因急性心肌梗塞,複雜性冠狀動脈病灶及心臟重症病人轉送至臺北榮總,自107年11月起至目前為止,共轉送超過200位患者,成功搶救無數病人生命,成果斐然。臺北榮總心臟內科林彥璋主任表示,自104年起,臺北榮總心血管團隊積極遴派年輕優秀的主治醫師進駐北北基桃、金門離島等基層醫院心導管室,訓練醫師,培養及時搶救、在地治療及處置後送的能力,並建置完整心肌梗塞患者治療綠色通道,藉由醫學中心與基層醫療院所緊密合作,充分實踐醫療在地化的目標,讓所有民眾都能享有醫學中心等級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臺北榮總心臟內科黃偉杰醫師表示,在大台北或金門離島醫療資源不足地區,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常因基層醫療院所設備、訓練或專科醫師不足,需緊急轉送鄰近醫學中心,時間長路途遠且風險較高,常因此錯失黃金搶救時間,造成無法挽救的遺憾!因此在支援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三重院區二年期間,積極推動建置「綠色心通道」。臺北榮總心臟內科心血管團隊104年起支援部立金門醫院、基隆醫院、新北市立聯合醫院及桃園分院。其中部立金門醫院心導管室於104年啟用,在臺北榮總全力支援下,近3年累計治療超過600位急性冠心症患者,執行超過400例心導管手術,充份達成醫療在地化、服務偏鄉民眾的信念,並於106年獲得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為肩負三重蘆洲地區60萬人健康的中重度級醫院,雖位處全台人口密度第六高的新北市,卻因心臟科醫師不足,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常需要轉送至鄰近臺北市各醫學中心治療。107年起臺北榮總心導管團隊提供支援,服務量能大幅提升。108年7月起,每月心導管檢查服務已超過100人次,108年10月起已可提供每週四、五小夜班急性心導管手術,心血管中心臨床業績及業務量更大幅成長7成,搶救每個等待救援的「心」,成效卓著。
0至9歲確診兒童增至72名 染Omicron症狀多為發燒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下午召開記者會,針對最新病毒基因定序結果,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最近1周境外移入病例共定序出18例Omicron,至今境外移入Omicron累計共439例。羅一鈞說明,本周定序結果與上周相似,並未檢出Delta變種病毒,Omicron變種病毒則有18例,截至目前Omicron境外移入共439例,另有200餘例本土,且本周並未新增中重度Omicron案例,目前本土中重度Omicron確診個案僅有上周報告過的70多歲女性。此外,羅一鈞說,本周0到9歲的確診個案有增加,目前累計為72例,但仍以20多到40多歲為主,其中4成2為無症狀患者,5成7為輕症患者,可能與移工以無症狀個案為主有關;症狀方面,喉嚨症狀為主,痛、癢各占一半,提醒民眾要注意喉嚨症狀與咳嗽,其次則是流鼻水鼻塞與發燒等。羅一鈞表示,自今年1月以來的672例本土案例中,以喉嚨症狀最多,其次是咳嗽、流鼻水鼻塞與發燒。如果再仔細分析各年齡常見症狀,則可以發現青少年與幼童、成人的症狀略為不同,青少年、成人以喉嚨症狀最多,其次是咳嗽,而幼童則以發燒最多,其次為咳嗽。羅一鈞說,12歲以下幼童無症狀比例較成人低,其中54位有症狀兒童的症狀以發燒為主,但比較不會出現或提及肌肉痠痛或發冷,可能是難以描述的緣故,嗅味覺異常也是同理,性別則以男童居多,而成人、青少年病例則以女性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