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風現象
」 滯留鋒大台北、台東和中南部近山區恐熱到紫爆 降溫時間點曝光
未來一周高溫炎熱,台灣依舊呈現「烤番薯」的天氣,根據中央氣象署表示,7月1日受西南風影響,16縣市發布高溫燈號,尤其中南部近山區、東南部和大台北地區會熱到「紫爆」,出現36度以上高溫,台東甚至可能有38度高溫,而午後仍要留意雷雨,周二後午後才可望減緩。中南部近山區、東南部和大台北明天高溫炎熱,熱到紫爆。(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表示,受到太平洋高壓和西南風影響,各地多雲到晴,因西南風沉降作用,東南部有焚風現象,台東金崙還出現41度高溫,是今年觀測以來最高溫,預計明天仍屬西南風影響的天氣型態,而未來一周多雲到晴,要留意午後雷陣雨。至於未來一周溫度趨勢,氣象署表示,最高溫有33到36度,周二和周三環境轉偏東南風,東南部焚風趨緩,不過中南部近山區集中發生高溫機會高一點,太平洋高壓北移,台灣天氣炎熱,但出現極端高溫機會降低一些,但各地溫度仍相當高。未來一周天氣和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氣象署同時對16縣市發布高溫燈號,其中台東縣有發生焚風機率,為橙色燈號,甚至會出現38度極端高溫;至於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臺南市和屏東縣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機率,另外在新北市、新竹市、苗栗縣、嘉義市、嘉義縣和高雄市則為黃色燈號,高溫會來到36度。中南部近山和台東太麻里明天都有36度以上高溫,東南部仍有西南風沉降的焚風影響,中南部近山區則因靠山區,受太陽加熱明顯,溫度較高,大台北也會有36度高溫發生機率,溫度分布圖顯示36度以上高溫的紫色地區,集中在中南部近山區、東南部和大台北地區。在降雨部分,明天西南風減弱,中南部沿海陣雨或雷雨將趨緩,各地有明顯午後雷陣雨,中部以北、宜蘭、花蓮機會高,周二、周三轉東南風,各地降雨偏午後雷陣雨為主,山區有大雨的情況發生,後續各地仍有午後雷陣雨但雨勢會減緩,未來要留意山區活動或午後的天氣變化。未來一周天氣和降雨趨勢。(圖/氣象署提供)
今「極端高溫」條件達標恐飆近40度 午後雷雨要下一整週
時序進入夏季,氣象署表示,未來一週天氣持續高溫炎熱,各地白天都有32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率,其中中南部近山區易有36度左右高溫發生的機率,前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海峽上出現「弧狀雲線」,今晚會影響台灣西南部,然後持續北上。氣象署指出,今(29)日環境轉為西南風,清晨南部已出現局部降雨,隨著時間中南部尤其是雲林以南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的機率會愈來愈高,雨勢方面也會增大,至於其他地區上午大多為多雲到晴,但午後雷陣雨還是很明顯,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地區及其他山區午後降雨機率偏高,容易出現局部大雨,應注意短延時強降雨、雷擊及強陣風等劇烈天氣現象,若行經山區路段應提高警覺,留意土石鬆軟、地滑、崩坍及落石,並留意自身安全;氣溫方面,今日沒下雨時天氣炎熱,各地高溫約32至36度,大台北地區、中南部近山區有37度左右高溫發生的機率,外出活動請做好防曬並多補充水分,慎防熱傷害。氣象專家吳聖宇也表示,隨著太平洋高壓勢力稍微減弱,台灣附近的大環境風向轉為西南風,今明兩天週末假期的天氣型態也會變得有些不一樣,西南風帶來的水氣增多,面迎西南風的南部地區從昨晚開始到今天清晨陸續有些下雨的狀況,這種西南風降雨一整天都有可能斷斷續續會發生,夜晚清晨配合海陸風環流,出現降雨的可能性又會更高一些。再來就是今明兩天週末期間的午後雷雨也將會比較明顯,尤其是配合台灣地形的輻合作用,在北部、東北部局部地區以及中部山區一帶有出現午後大雷雨的機會,提醒大家午後外出務必要多留意,前往山區、溪流邊活動的朋友更要注意安全,如果發現天氣狀況不對,務必要盡速遠離危險的區域。吳聖宇說明,雖然降雨增多,但是週末的溫度還是一樣炎熱,各地高溫普遍預報都還是有34至36度,其中在台北盆地內、中南部局部近山地區以及花東縱谷內局部區域有36度以上高溫發生的機會,因為西南風增強的關係,台東地區還有可能出現局部焚風現象,如過安排戶外活動的話,務必要做好預防中暑、熱傷害的準備,盡可能待在室內會比較好一些,另外也要做好防曬,這種陽光的強度可能只要曝曬超過15分鐘就會有被曬傷的風險。吳聖宇指出,下週一之後太平洋高壓有逐漸增強的趨勢,不過一直到週三可能午後雷雨發生的機會還是很高,要等到週四之後高壓更為增強,甚至高壓中心都接近到台灣附近,午後雷雨發生的情況就會有明顯減少的趨勢,也會更加集中在山區內,平地的天氣將會比較穩定。這種午後雷雨較少的天氣型態有機會持續到7月8日或9日,再來高壓又會減弱,午後雷雨的情況也會跟著增多。值得注意的是溫度的部分,下週後半降雨減少,高壓中心來到台灣附近,整體的溫度將有更為升高的可能性,發生極端高溫的範圍也有可能再擴大,後續的預報變化需要持續觀察。今日台北市信義區氣溫飆破37度,雲林斗南和高雄美濃的氣溫也接近38度,氣象專家吳德榮也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從今日起至7月5日,滯留鋒在華南至長江流域一帶南北徘徊,台灣位於鋒面前的暖氣團內,空氣偏暖,加上受太平洋高壓壓制,基本上具備了出現「極端高溫」的條件,各地氣溫預計在36至38度,甚至更高,由於高壓沉降偏弱,無法壓制大氣的「潛在不穩定度」釋放,因此近山區中午過後容易有對流發展。吳德榮也補充道,西南地區不定時會有局部陣雨,午後對流範圍擴大,需特別注意大雷雨或豪雨的威脅,平地需防範「急雨積水」,這種午後暴雨的天氣,預計要到7月5日高壓勢力增強後才會有所緩解。此外,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在臉書上表示,海峽上出現了「弧狀雲線」,「這是一股增強南風的前緣,這股南風增強今晚會影響台灣西南部,然後持續北上,值得觀察」。
熱爆了!新北飆高溫亮橙燈 6人熱傷害就醫
台灣持續受到太平洋高壓影響,天氣多雲到晴、高溫炎熱,中央氣象署23日上午發布16縣市高溫特報,其中多地顯示「橙色燈號」,而新北市淡水一早氣溫達到38℃,戶外民眾大喊「熱爆了!」根據新北市衛生局統計,23日共有6人因熱傷害就醫,籲民眾遠離高溫環境,預防熱傷害。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昨各地天氣高溫炎熱,台東縣已有焚風現象;雲林縣、台南市均為橙色燈號,有38℃極端高溫機率;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也顯示橙色燈號,這些地區有連續出現36℃高溫機率;新竹縣、嘉義市、花蓮縣、台東縣則為黃色燈號,亦需注意高溫情況。新北市淡水區昨上午8時許,氣溫達到38℃。葉姓居民受訪指出,近日北部午後雷陣雨未降至淡水,酷熱天氣讓當地民眾難以忍受,多數人選擇待在家中吹冷氣。衛生局統計23日因熱傷害而就醫的民眾,共有6人,所幸無生命危險。新北市環保局表示,市府訂有高溫應變機制,21日起分區達橙燈(氣溫38℃)時,環保局使用回收水執行高溫道路灑水降溫工作,截至23日共執行25.5公里、29公噸水量,以減輕市民受到高溫的負面影響。衛生局提醒,民眾要記得做好防熱措施,適量補充水分,避免電解質失衡,適當遮陽與通風,身體保持涼爽,並提高警覺,勿將嬰幼兒或寵物獨自留在車內。特別是老人、小孩、病人、肥胖者、弱勢族群及戶外工作或運動者,一定要更加注意。
專家曝聖嬰現象減弱 7月上旬前「降雨恐轉偏少」
今、明(11日、12日)兩天西南風影響,台灣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中部、苗栗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南部地區及午後各地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專家賈新興分析,中國南方進入降雨好發期,聖嬰現象減弱中,預估9月至11月有超過5成的機率轉為反聖嬰現象。氣象署預報,今(11日)西南風持續影響,苗栗以南不定時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中在南部地區降雨的範圍較廣,至於新竹以北及宜花東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清晨至上午新竹以北及東北部也有零星降雨,天氣仍不穩定,南部地區及午後各山區雨勢明顯,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尤其近期山區土石鬆軟,前往山區請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在溪河、海濱戲水,應隨時留意天氣變化,注意安全;溫度方面,各地高溫約30至34度,沒下雨時天氣悶熱,外出請多補充水分。賈新興在臉書表示,中國南方進入降雨好發期,聖嬰現象減弱中,預估9月至11月有超過5成的機率轉為反聖嬰現象,而16日前,台中沿海易有雨,台東留意焚風發生機率,17日起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12日至16日,台東有些微焚風現象發生的機率,每日深夜至隔天清晨,台中以南沿海易有局部短暫雨,午後除竹苗以北及宜花東天氣相對穩定外,其它地區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至於17日起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清晨彰化以南沿海仍有零星短暫雨,午後各地有零星短暫陣雨;18日至20日,午後有零星短暫陣雨。賈新興指出,短期氣候趨勢預測顯示,6月15日起至7月上旬前半,降雨轉偏少的機率高,之後南方水氣有增多的趨勢;聖嬰現象預測顯示,於7月有轉為正常的機率,並於9月至11月有超過5成的機率轉為反聖嬰現象,而未來一季台灣降雨預測顯示,無明顯訊號。
921大地震4異象 倖存者憶:螞蟻傾巢而出「天空一片血紅色」
4月3日花蓮大地震造成嚴重災情,至今餘震不斷,也讓人回想起1999年的921大地震。一名當時的倖存者就分享,當時地震前出現的異象,而地震發生後,醫院外頭擺滿整排用草蓋住的屍體,畫面十分震撼,令他印象深刻。原PO在臉書《花蓮人》社團透露,他家正好座落在車籠埔斷層帶上,921大地震的傍晚開始,家中發生許多異象,數以萬計的螞蟻開始傾巢而出,整間屋子很嚇人,愛犬像發狂似地狂吼,天空也出現不尋常的強烈焚風現象,一整個是恐怖的血紅色畫面,還有所謂的「地震雲」出現在山的上方。原PO回憶,地震發生時,整個家園隆起約半層樓高,更是位移幾公尺的距離,全家在屋內任憑上天的安排,歷經上下左右震盪全毀、土地翻滾、天地撼動的聲音,平安順利在全倒的斷垣殘壁瓦堆縫中僥倖存活。一名921大地震的倖存者回憶當天情況。(圖/報系資料照)當原PO逃出去後,先將家人從瓦礫縫中平安救出,再跑到鄰居家拯救其他可能生存的生命。遺憾的是,有一名長輩不幸被倒塌的磚瓦砸中頭部,當場失去生命。他和另一名鄰居,利用當下找到的木板,費盡千辛萬苦將阿婆攀越後山隆起半層高的道路,請人開車載去醫院。原PO目睹,醫院外頭擺滿一整排屍體,僅簡單用草蓋住,讓他內心相當難過、惶恐,卻必須堅強勇敢。經歷921地震之後,他的老家如今只剩廢墟,雖然世事無常,但他認為平安健康是最大的財富和幸福。
10萬年最熱1/台灣高溫紀錄「這6城市包辦」 最危險時間出爐!加倍「燒」恐致命
根據《CNN》日前報導,今年恐是地球10萬年來最熱的一年。台灣自7月以來連日高溫,約在攝氏34~36度之間,高溫紀錄由台北、新北、台東、台中、新竹、金門6個城市包辦,專家直言「8月更熱!」「一天24小時都有中暑風險」,尤其要注意下午1~2點,此時「太陽熱」加上「輻射熱」更具致命性。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研究員龍世俊也分析近20年健保數據,指數達「注意」時,熱傷害急診人數成長8成,「警戒」人數增加1倍。全球飽受熱浪折磨,日本東京一日破百人中暑急救,希臘雅典竄出野火,美國加州死亡谷更出現飆破攝氏56度的可怕高溫,打破90年來氣象觀測史上最高紀錄。7月17日,台灣一名78歲男子前往富基漁港海邊採草藥,採到一半時中暑昏倒,送醫前就已死亡。據《CNN》報導,7月以來全球日平均氣溫已3度打破紀錄,根據伍德威爾氣候研究中心(Woodwell ClimateResearch Center)資深科學家佛朗西斯(Jennifer Francis)表示,從樹木年輪、珊瑚礁等狀態推測出數千年的氣候數據,估算現在恐怕是地球10萬年以來最熱的時候,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再加上聖嬰現象所致。台灣也無法倖免,觀察氣象局資料,過去平均2~3年才會有一個夏天飆破38度,但近10年縮短為每隔1到2年,就會出現一個飆破38度的夏天,且「更早開始熱」,5月4日台南市北寮就創下今年第一個高溫紀錄38.8度。進入7月後,台灣每天都有10多個縣市發出高溫警報(36度以上),氣象局指出,台灣已進入夏天以來最大規模的高溫天氣,持續時間長、且影響範圍大。觀察氣象局資料,可以發現近年來的夏天愈來愈常飆破38度,而且更早開始出現高溫,今年甚至在5月初就測得38.8度。(示意圖/周志龍攝)查閱氣象局自1971年以來的高溫紀錄,2020年7月25日大武站、2004年5月9日臺東站觀測到40.2度,是有氣象紀錄以來的最高溫紀錄,其他還包括2020年7月26日大武站的40度、2004年7月1日的台中站39.9度、2023年5月6日大武站的39.7度。綜觀近52年的高溫紀錄,前30名全由台東、台中、台北、新北、新竹、金門所包辦,其中台東不僅囊括前三名,還佔了17個名次,主要原因是焚風現象所致。而台北、新北也佔7個名次,除了人為排放熱源多的都市熱島效應之外,也因為盆地地形難以散熱通風。中國附醫健康醫學中心副院長林文元表示,「以前都認為早上10點到下午2點比較熱,但現在溫度實在太高了,我認為只要有陽光就要小心!」中醫大新竹附醫中醫師王禎佑則提醒,對老人、嬰幼童等危險族群來說,其實24小時都需要預防中暑,隨時都要注意補充水分與散熱,但最危險的時間點就是下午1~2點左右,因為此時太陽熱與輻射熱同時存在,兩種熱源相加之後更加可怕,一不小心恐怕會更快速的導致熱中暑、橫紋肌溶解等疾病,可能危及性命,最好避免外出。
今白天有雨晚轉晴 這2天「熱如盛夏」⋯花東有焚風現象
今(12日)鋒面逐漸北移及西南風影響,台灣西半部地區及馬祖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亦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氣象局預報,今(12日)鋒面逐漸往北遠離,但是整體大氣仍不穩定,各地仍偶有降雨的機會,降雨情形預計下半天之後會明顯緩和下來;溫度方面,各地夜晚清晨低溫約24至27度,白天高溫在北部及宜花地區約28至30度,其他地區約31至33度,沒下雨時感受稍悶熱。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11日20時)歐洲(ECMWF)模式模擬顯示,今(12日)「滯留鋒」逐漸北移,各地仍有局部陣雨或雷雨,有較大雨勢,需注意;晚起轉晴,降雨停歇。今日各地氣溫:北部21至32度,中部23至33度,南部22至34度,東部22至35度。吳德榮分析,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周一、二(13、14日)「西南季風」偏強,背風面北部、東半部平地晴朗、「熱如盛夏」,花東則有「焚風」現象,應注意極端高溫(36度以上)的出現;迎風面西南部則有局部短暫陣雨的機率,午後山區亦有局部陣雨。最新歐洲模式模擬顯示,周三(15日)「滯留鋒」再度南下,掠過台灣北部,各地轉有局部陣雨或雷雨,仍有「劇烈天氣」(雷擊、強風、瞬間強降雨)發生的機率。周四至周六(16至18日)「滯留鋒」逐漸北移至長江流域,「太平洋高壓」並未增強西伸,南方水氣增多,天氣悶熱、大氣很不穩定,午後有「強對流」發展,仍屬「梅雨季」(5、6月)多雨的型態,應持續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