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恩慈
」 懷孕流產後拚4年仍不孕 老公見她「點冰咖啡」竟嗆:難怪沒懷孕 人妻心寒了
民俗說法害人不淺!馬來西亞一名人妻4年前意外流產後,雖然持續和丈夫拚做人,無奈肚子一直沒動靜。沒想到,正當人妻為再次懷孕煩惱時,老公竟因為她想喝冰咖啡而暴走,怒斥她就是因為喝冰飲才不孕,反科學又毫不體貼的言論令人妻傷心不已。據《星洲網》報導,人妻原本與丈夫是令人稱羨的眷屬,兩人過去緊密相伴並為對方的存在感到安心。但已育有7歲孩子的2人,在2020年遭遇流產打擊後卻越走越遠。人妻和丈夫雖然一直想要再生小孩,可惜4年過去了仍然沒有如願,怎料,1杯冰咖啡竟讓人妻心痛到心寒。她表示,當天與老公一起到餐館吃早餐,自己只不過是回答對方「想喝冰咖啡」,就遭到嚴厲且不實的指控。人妻透露,丈夫雖然依她要求,帶了1杯冰咖啡回到餐桌,卻突然說:「一大早就喝冰,難怪會不孕。」讓她傻眼反問什麼不孕?怎料老公聽了,還毫不掩飾的回答,「正是因為這個(冰飲)才不孕」,且不論當下或事後,老公都毫無悔意,甚至反過來指責她不聽勸告,讓她當時難過到吃不下飯,至今也依然心寒不已。禾馨醫院婦產科醫師烏恩慈曾在臉書「烏烏醫師」表示,冰飲傷害子宮或造成不孕毫無根據,「更何況冰水到胃裡早就不冰了」,也不會影響身為恆溫動物的人類體溫。
漠視孕產照護致少子化更惡化 立委籲公辦產前教育
立法委員黃秀芳、陳秀寳及立委參選人李坤城、劉仁照,偕同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理事長徐書慧、婦產科醫師烏恩慈於今(12)日舉行「孕產辛酸誰人知?漠視孕產照護,少子化只會更惡化」記者會,呼籲政府欲提高生育率,整體的孕產政策不應只聚焦在胎兒健康上,也要關注孕產家庭所需要的協助,政府應提供懷孕伴侶的產前教育。徐書慧表示,台灣現在的困境是女性連第一胎都不想生,應該由國家提供以家庭為主體且公共化的產前教育。徐舉例說,一位35歲孕婦一直在職場上班到產前,新手媽媽很容易失去自信,加上身邊的伴侶也不能同理她的感受,她就此決定不再生育;另一位一樣是35歲生產第一胎的女性,和伴侶受到完整的生產教育和支持,這位女性在38歲時決定生第二胎。烏恩慈表示,台灣現在的產檢制度,主要著重在胎兒的健康,漠視母體的改變,懷孕要面對許多事,有些女性會面臨職涯發展選擇的困境,結果往往演變成產後憂鬱和與伴侶的衝突,甚至造成離婚的結果,除了孕產知識的缺乏,也沒有提供充足的伴侶溝通知識,照顧孕婦的路上不能只有醫師,孕婦不是病人,有全人的照護才能讓孕婦願意生小孩。黃秀芳以自身經歷為例,在第一胎時完全沒有經驗,都靠上一輩傳授怎麼餵母乳,因為自己的孩子是早產,不會吸奶、要用手擠,當時的感受非常疼痛。黃秀芳說,我們的孕產政策應該更加精進,生育子女的壓力不僅來自於「產後托育及教養的選擇」,產前懷胎因支持系統不足而產生的恐慌與壓力,更是讓年輕女性不願意踏入生育階段的一大因素。「為什麼年輕媽媽不想生、不敢生?因為我們對媽媽的重視比對孩子少。」陳秀寳直言,大家都會看媽媽有沒有養胎,很少去看媽媽有沒有把自己照顧好,根據統計,台灣有5到8成的產婦有產後憂鬱的症狀,產後憂鬱不僅影響到產婦心理健康,更是會演變成自傷或傷人的行為,「為母則強」不是唯一的解方。李坤城說,如果有比現行制度更完善的產前教育,有許多孕婦的伴侶都願意和伴侶一起去產檢,一起上課,知道會面臨什麼、能做些什麼,不會讓女性獨自承擔,零到六歲有投入大量經費補助托育系統,但零歲之前的政策也很重要,希望國家能有更多資源挹注在生產教育課程上。劉仁照說,他至今難以忘懷,過去太太懷孕時,太太很焦慮、他自己也很焦慮,如果有政府提供有品質的產前教育課程,他也許在當時就能從被動的配合,變成不用太太開口就主動協助,政府應支持和補助這些課程,培育師資人才,確保每對新手父母都能一起接受至少12小時的生產教育,幫助他們在生育過程中更自信、有更豐富的知識,為下一代的到來做好準備。
尪太累無法親密行為 人妻疑惑「用滴管滴入體內」可行?網全愣了
一名想要生子的人妻表示,由於丈夫每天上班將近12小時,月休僅有6天,雙方根本沒有太多時間親密行為,而若丈夫太累寧可自行DIY解決,讓身為妻子的她非常無助,不禁疑惑,「精液用滴管滴入陰道內可行嗎?」一番言論,引起網友熱議。人妻在Dcard發文表示,目前結婚半年,雖然不被強迫生育,也很害怕生產,但因丈夫每次見到親戚或妯娌的小孩,都會主動過去抱他們、跟他們玩,而她全都看在眼裡,因此決定為了喜歡孩子的丈夫生子。人妻表示,看在丈夫喜歡孩子的份上願意生子,但不強求。(圖/翻攝自Dcard)不過,人妻指出,由於丈夫每天上班將近12小時,工作性質需要耗費體力,月休大概6天,下班回家經常累到只想躺在床上滑手機看影片,根本沒有閒情逸致發生親密行為,雖然雙方有在計劃生育,但因頻率不夠多,中獎機率也相對小,「平均一個禮拜大概一次左右,有時候就算做了也是累到軟掉,他說真的太累。」人妻透露,後來丈夫為了不耗太多體力,寧可自行DIY解決,讓她非常無奈,於是突發奇想詢問,「請問如果老公打完射在用酒精消毒過的容器裡,再用滴管滴入陰道內可行嗎?」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表示「別人是試管嬰兒,這裡是滴管嬰兒」,也有人則建議「直接去藥局買針筒,已經滅菌了,容器就看要不要用手裝再用針筒吸」、「比起酒精消毒,用熱水消毒會更好,殘留的酒精可能會殺死精子」、「用排卵試紙可以直接知道自己哪天會排卵,在那天做就可以了,這樣老公應該也比較不會累」。此外,婦產科醫師烏恩慈就曾表示,夫妻會用「DIY人工授精法」大多出於無奈,部分患者基於生理障礙或心理因素,好比陰道痙攣、勃起障礙或因心理壓力太大,導致根本無法順利同房、無法每逢排卵日都去不孕診所報到,才會用此方法替代,以上狀況在不孕科門診比例高達5%,但若個人不具內診技術,即使針筒搭配軟管,也僅能將精子注入陰道深部,不能到達子宮,因此應正名為「居家陰道滴精」。烏恩慈指出,國外有些醫院甚至也會以此提供建議,用來指導無法順利同房的異性戀伴侶,但她提醒,不管使用什麼方式輔助受孕,女性的年齡仍是一大要素,一旦情況不如預期,就應考慮諮詢不孕專科門診,「我還是要再次重申,居家滴精絕不能取代醫療專業執行的人工授精。」
未婚妻懷孕6週胎停…準公公安慰「子宮較弱」她火大不結了 婦科醫揭真相
「婚約取消了,該難過還是開心?」一名男網友近日透露,他和未婚妻原本預計4月結婚,因疫情關係延期,期間爭吵不斷,女方更在懷孕6週時胎停,父親當時安慰「把身體養好再出發,要養好身體,可能是子宮比較弱才會胎停」,不料女方卻覺得被看不起,甚至要求他必須入贅才結婚,最後只能取消婚約。原PO日前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原本是在今年的四月十九號要結婚的,但因為在平日,所以再請擇日館看日期,於是看到了五月二十九號的禮拜日,又因為太多親戚朋友確診,故此延後。婚紗也拍了、戒指也挑了、新秘也找了、帖子也發了、喜餅也發了,延期的這段時間,相處下來幾天就吵一次架」。男網友提到,「我承認我很愛她,也是真心真意要娶她當老婆,但上天卻開了個玩笑,在第六周的時候胎停了。父親告訴未婚妻:妳別難過,把身體養好再出發,要養好身體,可能是子宮比較弱才會胎停。在我的立場,父親只是想關心她而已,並沒有惡意,在她的意識,父親是在攻擊她,看不起她」。原PO無奈表示,後來未婚妻要求婚後搬出去住,否則不嫁,不然就是要他入贅,2人再度爆發激烈爭吵,最後只好取消婚約。對此,婦產科醫師烏恩慈也在臉書粉專發表看法,「流產最常見的原因是胚胎不健康,導致胚胎萎縮、心跳停止後流產,和子宮狀況無關。就算醫療進步,技術上可將不健康的胚胎移植到『強』的子宮,也無法逆轉流產的結果。」醫師提到,因子宮問題導致的流產約占自然流產10%,不過並非網友所說的「身體沒養好,子宮太弱」,而是子宮結構上的異常,例如子宮中隔、子宮腔內有肌瘤、瘜肉,這些狀況確實會降低胚胎著床、足月生產的比例,但皆可經子宮超音波診斷後,藉由子宮鏡手術處理,順利受孕。烏恩慈強調,「我認為會有這樣的衝突,並非特定誰的錯,而是是大眾對自然流產這件事極為陌生,流產後女性的複雜心理更是不被理解。因此我一直認為當社會越來越關注產後低潮、憂鬱, 也不能忽略掉『流產創傷』這個議題。」
「衛生所關懷電話」竟是產後壓力元凶 婦產科醫生揭陋習:侵犯隱私權
也許是出自好意的關心,但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是種壓力。禾馨婦產科診所主治醫師烏恩慈就分享,許多生產完的媽媽會接到衛生所的關懷電話,但有時候對方的問題,反而會給這些媽媽造成壓力。烏恩慈在臉書專頁「烏烏醫師」指出,來自衛生所的關懷電話,向來是產後媽媽的壓力來源之一,來電的內容通常是「奶水怎麼會不夠」、「還是要餵母乳喔!」、「怎麼這麼早退奶,我們建議至少要餵到半年喔!」由於不了解媽媽困境和家庭經濟,電話那一頭總是一味強調母乳的好處,經過她側面打聽,得知這是國健署母嬰親善的一環,一時之間無法調整,她只能盡可能事後安撫媽媽的情緒。電話的內容常常造成媽媽的心理壓力。(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直到最近,有個2寶媽接到衛生所電話「為什麼會早產?」烏恩慈解釋,對方沒有任何病史,不是高齡產婦,第一胎足月生產,第2胎沒漏掉任何一次產檢,血糖血壓也都正常,卻在35周出現落紅、開始規律宮縮,入院檢查子宮頸已經開一指,考量利弊風險後,決定不安胎,隔日順利產下稍微早產的2寶,出生體重2700克,生命徵象穩定,母女均安。 幸好這名2寶媽有上一胎的經驗,已經有防備,心理素質強大,知道早產不是自己的錯,但不解衛生所應該看得到資料,為何要苦苦相逼?同時也擔心其他早產媽媽,是否會因此心靈受創,甚至自責崩潰。衛生所詢問媽媽為什麼早產。(圖/翻攝自烏烏醫師臉書)烏恩慈認為,台灣有龐大可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庫,沒必要利用人力資源特地打這通電話,另外她也好奇:「到底是誰賦予衛生所這樣的權利,侵犯媽媽的隱私權?假設是我,不管有無早產,我一點都不想讓衛生所人員知道我懷孕生產」。烏恩慈懷疑,打電話的人真的是公衛護士嗎?是否有超時工作,或是外包給志工,「那麼他們對孕產母乳議題有理解嗎?如果電話那頭的媽媽剛好塞奶、乳腺炎,他有辦法提供諮詢嗎?」如果嚴重一點,媽媽正經歷產後憂鬱風暴,人員有能力接住媽媽的情緒嗎?還是會變成壓死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逼問:「難道真的要等到出事,才會有人正視這件事嗎?」最後,烏恩慈沉痛且憤怒的呼籲,主管單位在關注量化數據,政策KPI的同時,應該多關注媽媽的感受,哪怕只有一點點都好,她也拜託大家不要公審打電話的志工或護士,「錯的不是他們,而是那個從不曾被檢討過的制度」,並透露年底要選地方縣市長和議員,希望這個小小議題可以獲得政治人物一點點微小的關切,「媽媽們也是有選票的啊!」
吃止痛藥經血排不出?婦科醫曝「是錯覺」 親揭「飆痛關鍵」:運動很重要
生理期絕對是女孩們每個月最不舒服的時候,有些人能只會稍稍感覺悶熱不適,但也有些人經痛起來是會在地上打滾,需要靠止痛藥來緩解,不過有人就擔心吃止痛藥是否會導致經血無法全部排出。對此,婦產科醫師烏恩慈就表示「這是錯覺!」根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婦產科醫師烏恩慈表示服用止痛藥並不會造成經血無法全部排出,只是因為藥效會讓子宮不會大力收縮,所以才會產生排不出來的錯覺。以經痛的首選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舉例,平時最常見的日本止痛藥EVE,其成分除了消炎止痛外,還能靠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使子宮內的血管收縮來達到止血作用。此外,因經血本身會刺激子宮收縮而產生疼痛感,通常一陣大痛後會排出一個血塊,所以服用止痛藥後不痛了也不排了,就會有經血排不出的感覺。還有許多人認為止痛藥越吃越沒效,以前學生時期吃有效,但現在上班後吃就沒效,烏恩慈認為,這並非止痛藥藥效變差,而是疼痛指數變高了,止痛藥並非容易上癮的嗎啡類,且一整個月服用的日子也不多,因此要產生抗藥性、依賴性幾乎不太可能。烏恩慈表示,經痛變嚴重有很多原因,坐式生活、活動量降低、或是新發生的子宮肌瘤、巧克力囊腫、肌腺症都有可能,而面對經痛應該找到原因並對症下藥,且更重要的是開始運動,別只是忍耐、不斷吃止痛藥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