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潛勢
」南投有登山客失聯!疑訊號不良5人失聯數小時
雖天兔已減弱為輕度颱風,但南部及東南部影響仍相當顯著,其中南投縣回報有一組5人登山團體失聯,研判係因山區收訊不佳或無訊號致未能聯繫,內政部長劉世芳指示,請相關單位持續與南投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適時回報處置情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今(15)日晚間9時時召開第6次工作會報,劉世芳表提到,晚間8時天兔暴風圈已接觸台灣南端陸地,風雨將明顯增強,請各縣市政府,特別是颱風中心行經附近之屏東、台東、高雄等縣市,加強轄內各類大型廣告看板、建築鷹架、路樹、電線桿之加固與補強,以免發生危險。劉世芳表示,請各部會及縣市災害應變中心持續落實災情查、通報作業,如有人命傷亡災情,請填報及上傳EMIC系統等作業,如遇災害發生而不足因應時,請立即向中央請求支援調度。另南投縣5名登山客,因山區收訊不佳或無訊號致未能聯繫,仍請疏散撤離組持續與南投縣政府保持密切聯繫,適時回報處置情形。針對交通管制,劉世芳指示,交通工程組需持續掌握易致災道路情形,視降雨情形作好相關警戒措施,如有相關道路通阻、航空及海運班次停駛等資訊,請隨時發布訊息提醒民眾周知。另針對未來24小時淹水一級及二級警戒區域,請水電維生組提醒地方政府,特別是台東縣、屏東縣、台南市、高雄市,即早完成防洪設施整備及抽水機具預劃工作,並注意各河川水位以及水門、抽水站的運作,以因應災害發生後之緊急調度,同時注意水庫洩洪及分流時機,並應做好下游預警通報措施。劉世芳特別提醒,目前農業部已對台東縣3鄉16條(太麻里鄉、卑南鄉、金峰鄉)發布土石流黃色警戒,因台灣各地已歷經凱米、山陀兒、康芮颱風影響,二次災害風險較高,請地方政府針對所轄易成孤島地區,視需要提前進行預防性疏散撤離及收容安置作業,並做好收容處所糧食、飲用水、緊急通訊設備、發電機整備。劉世芳強調,颱風過後造成土石崩塌等二次災害,再加上適逢周休二日,請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中央氣象署針對17、18日東北部地區的雨量與災害潛勢進行研判,以供各部會及地方政府參考。另對於擱淺之鈺洲啟航船隻,因執行抽油作業之橋式起重機固定樁出現鬆動而暫停工作,考量安全,請交通工程組持續保持高度警戒。
北海岸尚未復原又迎康芮強颱 新北災變中心一級開設避免二次災害
康芮強颱來勢洶洶,新北市於30日下午納入海上陸上警報範圍,31日市區雨量可能達大雨等級,北海岸、東北角及山區雨量恐超過350毫米,達大豪雨等級,市區及郊區的強陣風分別可能達到11和12級,一級災害應變中心已於下午2時30分開設,而北海岸經歷山陀兒強颱尚未完全復原,市長侯友宜也下令各區公所做好防颱準備,避免二次災害發生。新北市消防局表示,依據氣象署與新北市天氣團隊的氣象情資研判,強颱康芮目前位於新北市東南方約700公里海面,以時速20公里向西北方向移動,7級暴風半徑320公里。消防局表示,新北市已在30日下午2點30分納入海上陸上警報範圍,受外圍環流影響,新北市風雨將逐漸增強,31日市區雨量可能達大雨等級,北海岸、東北角及山區可能達350毫米的大豪雨等級,市區及郊區的強陣風分別可能達到11和12級。而此次颱風路徑與上次山陀兒類似,雖預估沒有共伴效應影響,市區強陣風會感受更明顯,山區跟沿海地區的累積雨量也不容小覷,颱風影響期間可能累計超過600毫米,且北海岸各區公所的災後復原工程仍在進行中,侯友宜則指示各級單位針對各項防颱措施已做好萬全準備,減少二次災害發生的可能性,以維護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於下午2點30分提升為一級開設,並已召開第2次工作會報,副市長朱惕之也北海岸視察各項復建工程防颱工作執行進度,確認各項搶災人員及機具已預置完成,並提醒持續清查各類災害潛勢保全戶須撤離人數,必要時應加速預防性撤離收容作業,以市民及第一線防救災人員的安全放在首位,確保防災工作落實到位。侯友宜呼籲,本次颱風可能對新北市帶來劇烈風雨,請民眾務必提前做好防颱準備,並於家中備妥防災物資,高灘地停車場則將於晚間8時開始強制拖吊,橫移門及越堤道是晚上9點開始只出不進,並在晚上10點完成封閉。
強颱山陀兒進逼!陳其邁狂喊「減少非必要外出」 鬆口不排除3天颱風假
根據中央氣象署資料顯示,山陀兒颱風於今(1日)轉為強烈颱風,各地風雨逐漸增強,今明2日降雨最為顯著,沿海空曠地區易出現強陣風及長浪。高雄市長陳其邁今日上午前往災害應變中心主持山陀兒颱風第二次工作會議,並與各區公所進行視訊,關心防颱措施整備情形,同時與賴清德總統進行視訊會議。強颱山陀兒逼近,氣象預報將從高雄附近登陸,陳其邁特別提醒所有市民朋友注意,山陀兒颱風威力不亞於47年前造成高雄慘重災情的賽洛瑪颱風,當年高雄16級風、釀37死、298傷,災情慘重,呼籲高雄市民要加強防颱防災工作,颱風期間務必減少非必要的外出。強颱山陀兒進逼,高雄市長陳其邁呼籲民眾減少非必要外出。(圖/高雄市政府提供)陳其邁表示,預估颱風將由高雄市沿海登陸,恐有6米以上浪高及強風豪雨,請沿海漁港停泊船隻,加強繫纜加固等作業,並持續監控船舶狀況,回報應處作為;請海洋局加強宣導沿海養殖漁業落實相關防護措施,對於沿岸漁港漁船停靠上岸之漁工做好收容安置作業。陳其邁呼籲民眾隨時注意颱風動態,勿前往河川、海邊及山區活動,非必要避免外出,一定要外出務必小心駕駛、隨時注意路況。沿海低窪與易淹水地區須做好防汛準備,利用多元管道持續提供市民颱風訊息,另請民政局持續通報具地下室之大樓或房屋,以利民眾提早安裝防水閘門或堆置沙包。強颱山陀兒進逼,高雄市長陳其邁呼籲民眾減少非必要外出。(圖/高雄市政府提供)針對土石流災害潛勢區域,陳其邁提醒各區公所確實掌握保全戶名冊,落實施預防性疏散撤離,並請水利局及高大協力團隊與水保署保持聯繫,隨時保持警戒及資訊傳遞;另安置於避難收容處所之民眾,請社會局及區公所做好照護工作。針對工程工地之安全措施,陳其邁責請工務局等相關局處持續巡查轄管工程工地、新建整修工程之施工圍籬、鷹架及相關設備設施,並加強固定或搬移作業,另對大型廣告物或大型行道樹枝葉等易受強風吹落之懸掛物品,進行固定、拆除或修剪作業,避免掉落危害;民生管線部份,包含自來水、電力、市內電話還有瓦斯等相關管線,若有搶修需求,亦請經發局、水利局、工務局等務必提供相關協助,並與相關單位保持聯繫,確保市民於颱風期間水電、天然氣使用甚至工業管線運作正常安全。強颱山陀兒進逼,高雄市長陳其邁呼籲民眾減少非必要外出。(圖/高雄市政府提供)陳其邁特別提醒民眾,今天越晚風雨將會越大,請務必留意,非必要不要外出,並指示各局處及區公所務必提高警覺,對於災情即時查報與處置,另請消防局、警察局、民政局加強災情查通報作業,如有相關災情亦可請民眾透過1999進行通報,並注意自身安全。針對民眾最關心的颱風假,陳其邁下午前往梓官蚵仔寮漁港、彌陀南寮漁港、永安北溝排水、新港抽水站視察防颱整備時表示,這次的颱風可能是高雄首次遭遇到17級的強風,因此不排除會放到3天颱風假,同時再次呼籲民眾在颱風天減少非必要外出,尤其避免到海邊活動,如果不聽勸導,將立即開罰。
八斗子山崩 基隆「破百處」敏感地質區曝光
基隆市潮境公園路口處昨(4日)發生山崩,造成台2線雙向交通中斷,事件引發外界對地質敏感地注意。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資料,基隆市有破百處「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等敏感地質區域。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基隆市被列入山崩、土石流、順向坡的敏感地質區域達逾百處,但主要分布在山區及丘陵地,距離7大行政區中的人口密集區,尚有一段距離。相較之下,台北市的順向坡、岩體滑動雖明顯少於基隆,但順向坡位置緊鄰北投公館公園、丹鳳公園、陽明交大、石牌等處,東華公園也幾乎整個被列入順向坡範圍內;內湖亦有多處緊靠順向坡地。(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不過,比山崩、土石流更讓地質專家憂心的,是地震週期約700年,橫跨新北、台北並從金山進入海洋的山腳斷層。3D災害潛勢地圖顯示,絕大部分台北,以及三重、蘆洲、五股、士林、中和、永和、板橋,都被列入「土壤液化潛勢」地區,其中台北市西區精華地帶、五股、三重、蘆洲、新莊與板橋部分地區,均被劃入土壤液化的高潛勢區。(圖/翻攝自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表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即會發生直下型地震,屆時任何警報系統將會因為震源太近失去預警作用。台北盆地、蘆洲、樹林、板橋也會因地處沙泥層、盆地效應,產生更劇烈與更久搖晃。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退休教授李錫堤指出,山腳斷層一旦錯動,台北將出現毀滅性災情,「沒辦法重建,只能放棄」。
小犬逼近全台僅「北北基桃」要上班 新北高潛勢路段緊急預置搶災機具
中台「小犬」步步緊逼,將於明日上午登陸,而全台僅北北基桃4縣市正常上班上課,其餘18縣市則皆放颱風假,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目前已強化三級開設,副市長朱惕之也於晚間召開第4次整備會議,將在高潛勢路段預置搶災機具,也提醒所有市民減少非必要外出活動。新北市災害防救辦公室與氣象團隊分析評估,目前颱風位於新北市東南方約330公里海面,以時速10公里向西移動,7級暴風半徑250公里,新北市受外圍環流及東北季風影響,入夜後風雨漸強,沿海地區最大陣風已達9級且有可能發生5米長浪,跨日雨量累積將達豪雨等級。而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目前維持強化三級開設,朱惕之也於晚間召開第4次整備會議,聽取氣象團隊及臺灣大學協力團隊之颱風動態及災害潛勢分析,要求市府各局處及區公所入夜後仍應落實各項防颱整備措施。新北市政府表示目前抽水站總抽水量已達50多萬噸,針對台9線、台9甲、北107及北107-1線等高潛勢路段預置搶災機具,並巡檢抽查在建、復建、破堤及施工中等83處高潛勢工程之防颱作為。另外,朱惕隻也指示針對石門水庫持續調節性放水及實際降雨情形,滾動更新大漢溪左岸重新橋下至21號越堤道之橫移門封閉時間點,同步發布交通動態資訊。朱惕之也特別感謝國軍單位及事業單位之加強守視,並肯定市府團隊於風災應變期間兼顧既有業務執行之辛勞,而新北市入夜後風雨漸強,山區及沿海地區將有強陣風及長浪,呼籲民眾切勿前往山區及海邊,從事登山、溯溪、觀浪、戲水及釣魚等易生危險之活動,以維自身安全。
北市搜救隊參加日本東京「2023綜合防災訓練」 提升救援互助機制
北市搜救隊由黃騰頡股長率4位搜救隊成員與內政部消防署、新北市消防局共同組成臺灣搜救隊,將於112年8月30日至9月4日前往日本東京參加為期6天的「2023綜合防災訓練」,期間將拜會「東京都消防廳」、「灣岸消防署(中央區)」及「東京都消防廳第九消防方面本部」,亦安排與「東京都消防廳第八消防方面本部」進行技術交流活動,臺北市為第15次受邀參與防災訓練,於 110年度臺北市搜救隊取得重型能力認證資格,為全臺首支通過國家搜救能力分級檢測隊伍(NAP,National Accreditation Process),且於112年2月與消防署、臺中市及屏東縣消防局共同組成臺灣搜救隊前往土耳其執行震災國際人道救援任務,今年東京都來信邀請本市參與綜合防災訓練,顯示臺北市的救援能力深獲國際肯定,同時藉由本次訓練與各國搜救隊菁英交流,展現國際人道救援隊伍於災害現場之協同合作與救災能力。日本每年於全國各地同時舉辦綜合防災訓練及演習,藉以喚起民眾防災意識強化相關單位防災整備,另東京都透過亞洲主要城市合作之「危機管理網(Net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名義邀請主要城市搜救隊共同參與演習,以提升國際間搜救隊聯合救援能力並確保災害發生時第一時間相互支援。我國與日本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災害潛勢相仿,更需互相學習與協同防災,日本綜合防災訓練及演習每年有將近100萬日本民眾參與 (包括警察、消防人員、部隊及各種義工),規模可說是亞洲首屈一指,希望藉由此次參訓及演習與各會員城市進行救援技術交流與經驗切磋,汲取各國搜救經驗,藉以精進臺北市防救災能力。
內政部盤點188處孤島區 籲民眾注意颱風季來臨
颱風瑪娃目前正朝向台灣方向前進,內政部長林右昌今(26)日主持「防颱整備記者會」表示,內政部除已要求各地方政府儘速完成防颱整備工作,落實掌握轄內災害潛勢及各類災害保全對象、弱勢族群民眾數量與其居住地點,消防署也已盤整災時易成孤島地區的避難收容處所,並完成糧食儲備、道路搶修機具待命等整備工作,同時更新防救災應變資訊系統(EMIC),並推出多語言的「消防防災e點通APP」,呼籲民眾預先做好防災準備。林右昌表示,政府相關部門正持續監控颱風動態,同時會利用多元管道提供民眾各項警特報訊息,也請各地方政府加強排水溝渠之清淤,確保防洪排水系統設施功能正常,做好地下道抽排水設施整備及即早啟動警戒措施;針對低漥易淹水地區,也提前預劃搶修人員裝備及抽水機。另外,對於招牌及施工中鷹架、廣告物、看板、圍籬、路樹等加強固定,並加強宣導民眾颱風影響期間應隨時掌握天氣資訊,注意長浪影響,避免前往海邊活動,也注意各項交通管制措施及海空運輸情形。林右昌指出,為了讓防救災人員能夠更快地回報災情狀況,消防署新增開發Line通報災情功能,以利各級應變中心快速地蒐集及處理各項災情。另消防署開發的「消防防災e點通APP」,除可即時提供民眾災害資訊及查詢防災資訊外,為方便外籍人士取得災害資訊,在颱風季來臨前,已新增推播訊息即時翻譯為英文、日文、韓文、越南文、印尼文、泰文、緬甸文、德文、法文、西班牙文及馬來文等11種外語功能;同時也新增警鳴功能,如遇災受困時,可透過發出聲響,吸引搜救人員注意。內政部消防署表示,為減少颱風所帶來的風險,已盤點14縣市188處易成災害孤島地區,並完成避難收容處所、糧食儲備、道路搶修機具及直升機起降點、空投點等項目防災整備工作。另也請各地方政府落實災情通報、資源徵調徵用、儲備物資及防救災應變資訊系統(EMIC)操作教育訓練等工作,同時也持續推動各大賣場及網路購物平台設置防颱專區,讓民眾在颱風來臨前,方便準備緊急避難包及3日份食物飲水儲備。
「台灣真的在移動」? 氣象局:斷層會偷偷亂動
台灣位處菲律賓海板塊及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因此時常因為板塊運動而引發地震,對此《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臉書也發文指出「台灣真的在亂動」,氣象局在全台灣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藉由監測大地變形,地球科學家可以監視斷層、火山活動,以及地層下陷或滑動的一舉一動。而從地表來看,大型地震也確實造成了明顯的地表位移。氣象局發文表示,「既然手機上的GPS可以監測我們每日的移動路線和距離,那麼,同樣的概念和技術,是不是也能監測臺灣的地表,看看它每天移動了多少呢?當然可以!」中央氣象局已在全台灣建置超過160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測站,結合各單位的建置成果,台灣已有超過450個連續觀測站,進行大地測量,建立臺灣大地變形的資料庫。氣象局表示,從地表來看,大型地震會造成明顯的地表位移,像是車籠埔斷層的錯動,為台灣地表帶來一道劇烈的、長達105公里的傷痕,斷層上盤的水平位移為1公尺至9公尺不等,而在大甲溪更出現地殼抬高、落差5公尺的瀑布景觀。氣象局也強調,「其實,除了地震期間,在短短數10秒內出現的「同震滑移」之外,地震前(間震期)、地震後(震後期),我們的斷層也都有「偷偷」地亂動!」氣象局表示,「中學地科告訴我們,地震是來自受擠壓的板塊,隨著應力不斷累積,在短時間內釋放能量、產生位移的結果。然而,地殼不只在地震時會動,平時地殼在「累積能量」的過程中,就會在地表出現非常微量的變形,或者是小小的、不起眼的地震。地球科學家就是透過這個原理,長期連續監測臺灣地表的一舉一動,希望可以找出大地震發生前的徵兆。」氣象局也補充,雖然目前尚未發展出成熟的地震預測技術,藉由地震前、中、後所蒐集的地表微小變形資料,可以讓地球科學家更了解地殼運動的樣態,或是分析出地震的發生週期、計算地震的災害潛勢,評估臺灣各地斷層的活動和地震的機制。
購屋前淹水、地質「這裡」查 專家教你耐震強度怎麼看
開春以來地震連連,「制震宅」再度成為建商銷售主訴求,現在不少建商蓋屋特別強調耐震結構,甚至有的斥資千萬配置阻尼器,不過若要把風險降到最低,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表示,地質的條件仍是首當其衝,購屋前先查看是否有淹水、土石流、土壤液化,再看建商給的制震配備。台灣近幾年隱沒帶地震比過去活躍,最近就有學者指出,近10年內可能發生規模8.0以上的地震,6年前台南維冠金龍大樓、23年前921台北市東星大樓崩塌事件歷歷在目,究竟抗震強度要怎麼看呢?其實最簡單就是看「耐震係數」,單位為(G:重力加速度),為預估地震時可能發生的最大地表加速度值,如果把耐震係數對應到地震規模級數,0.08G以下屬於4級中震,0.08G~0.25G屬於5級強震,0.25G~0.4G屬於6級烈震,0.4G以上則是7級劇震。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指出,要提高建築的耐震係數,也只能從建築本身的結構去設計,由於921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政府也修正建築耐震力規範,目前全台灣適用的建築法規中,對於建築物耐震力的標準為0.24G,也就是能承受5級強震,這已經是相當安全了;由於各區域的地形都不同,因此對於耐震係數的規範也大不同,例如桃園規定耐震係數為0.2G、中壢為0.24G,而鄰近山區的龍潭和大溪則為0.28G。近幾年有不少豪華建案強調「免震建築」、「雙制震系統」、「SRC鋼骨制震宅」…等專有名詞,簡單來說就是各式各樣的制震宅。制震宅顧名思義,會配置制震壁、斜撐式阻尼器…等制震器,以達到減震的目的,例如在建築物的梁柱之間加裝制震壁或斜撐制震器,通常會安裝在1/2至2/3層樓的高度,配置數量愈多,當遇到地震發生時,制震器會吸收地震能量,避免主結構遭到破壞,同時把晃動減至最低。至於制震的阻尼器類型也很多,包括有液流阻尼器、摩擦阻尼器、軟塑性體阻尼器、金屬降伏阻尼器…等,最有名的就是台北101大樓,在87~92樓的樓層中央位置安裝調諧質量阻尼器TMD (Tuned Mass Damper),主要目的為減低大樓受強風吹襲時之擺動;近幾年甚至有台中豪宅在頂樓配置總重達150頓、要價5,000萬的風阻尼球,除了具有抗震、抗風功能,更宛如大型藝術品,一推出便在市場掀起話題。不過21世紀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襄理董家菱提醒民眾,其實抗震宅要從根本選起,地質的條件首當其衝,建議購屋前可先上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的災害潛勢地圖網站(https://dmap.ncdr.nat.gov.tw/)查詢是否有淹水、土石流、土壤液化、斷層、海嘯等情況,如果在土壤軟弱的地層蓋房子,考量到土壤液化與盆地效應,就必須使用更密集的梁柱鋼筋提高耐震係數,從結構規劃到施工品質都要兼顧,才能稱得上是好的抗震建築。
深入鬼樓4/危老建物是社會問題 教授:社福單位介入才有救
高雄「城中城」大火奪走46條生命,也燒出弱勢民眾「沒錢買安全」的悲哀,在大眾振臂高呼都更時,銘傳大學建築學系教授王价巨卻認為建築更新無法解決社會問題,弱勢民眾的租屋安全需要社福單位介入才能改善,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則呼籲落實老屋健檢,畢竟「安全」才是大眾的最後願望。王价巨提到,雖然名為「都市更新」,但實則都只是「建築更新」,政府在給予容積獎勵同時,往往不會考慮更大範圍的環境條件和災害潛勢,且都更條件嚴苛,依區域不同需有50%到80%所有權人同意,老屋重建還規定要「百分之百」的所有權人點頭,現行市場運作機制對這些老屋多半沒興趣,政府想積極介入也有行政上的困難。桃園財神大樓租金便宜,其消防通道上卻擺滿雜物,若發生意外後果將不堪設想,也凸顯弱勢民眾「沒錢買安全」的悲哀。(圖/張文玠攝)「建築無法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問題卻可能在建築上顯示。」王价巨表示,弱勢租客才是危老建築最大的難題,他們與這棟房子息息相關卻沒有話語權,即使政府為了通過消防安檢而添置各項消防設備,但租客們卻可能不知道滅火器放在哪,更可能完全不瞭解消防器材該怎麼用,弱勢民眾的權益應要社福單位解決才能得到有效改善。張金鶚則表示,房子老不一定代表「危險」,各地政府現以獎勵機制推動老屋健檢,但政府應立法強制老屋定期健檢改善,如30年以上的老屋5年健檢一次;50年以上的老屋,每2年健檢一次,才能完全掌握老屋居住的安全狀況。張金鶚認為,租屋黑市也是關鍵問題,房東們多半禁止房客報稅,大眾對租金和租屋資訊不甚瞭解,租屋安全也難受到保障,若相關資訊全部透明,社福單位即可迅速看到弱勢民眾住在哪,並可即時給予協助,多管齊下才能有效改善危老建築問題。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張金鶚認為老屋不一定危險,但老屋健檢應積極落實,畢竟「安全」才是大眾最關心的議題。(圖/翻攝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