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活動
」 火山 地震 火山爆發 冰島 噴發盲眼龍婆預言2025 歐洲成動盪焦點「人類滅絕之始」
保加利亞神祕學家「盲眼龍婆」巴巴萬加(Baba Vanga)雖然早在1996年就過世,但留下的預言精準命中911事件、俄烏戰爭等國際大事,因此其生前留下超過5000個預言可說是備受矚目。而在2025年,巴巴萬加曾提及歐洲戰爭的爆發,以及這場動亂可能會成為「人類滅絕之始」。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巴巴萬加雖然早在1996年去世,但其所留下的預言至今仍影響著世界。他對2025年的預言不僅限於戰爭,還包括了多種異常事件。巴巴萬加預測,2025年,歐洲有兩個國家將爆發衝突,除了會大量毀滅當地人口外,同時導致毀滅性的後果,甚至可能引發全球性的末日。除了戰爭外,巴巴萬加還暗示外星人將在一個全球性的大型活動中現身,這可能是如超級盃(Super Bowl)這類的體育賽事。巴巴萬加也提到,人類將在2025年內發展出完美的心靈感應,同時也提及,量子計算的出現將徹底顛覆網絡安全、醫療保健及金融領域。巴巴萬加也提到,由於歐洲戰爭的關係,2025年其實也代表著世界末日的開始。除此之外,巴巴萬加曾預言,人類將於2028年開始探索金星作為能源來源。2033年,極地冰蓋會融化,導致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進一步加劇全球的自然災難。2170年,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將面臨嚴重的乾旱。2076年,共產主義將會在全球範圍內傳播。2130年,人類將與外星人產生接觸。並在3005年與火星文明爆發戰爭。3797年時,地球將變得無法居住,人類最終將在5079年前完全撤離地球。而除了「盲眼龍婆」巴巴萬加的預言外,其實法國16世紀的神祕學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對2025年也有相關的預言,而雖然相隔數百年,但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內容與巴巴萬加所預言的有高度重合,兩人都預見了全球性的混亂與災難,特別是針對歐洲戰爭及末日的預測。諾查丹瑪斯在16世紀就預言,歐洲將捲入「殘酷的戰爭」,並且提到「古老的瘟疫將比敵人更可怕」,這意味著未來歐洲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甚至可能涉及到英國。諾查丹瑪斯還預測,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持續衝突可能會在2025年因雙方軍隊的「疲憊」而告終。諾查丹瑪斯也警告表示,其他地區將面臨自然災害,特別是巴西,可能會有致命的火山活動和洪水。此外,諾查丹瑪斯還提到「水中帝國」的出現,這可能代表著有主要城市可能會因洪水被毀,並且可能有一位神秘領袖宣布新的世界秩序。報導中也提到,巴巴萬加和諾查丹瑪斯2人的預言,過去曾準確預測多項重大事件。諾查丹瑪斯在450多年前出版的《百詩集》(Les Propheties)中預言如希特勒的崛起、甘迺迪遇刺,甚至新冠疫情爆發等歷史大事。而巴巴萬加則被認為成功預言911恐怖襲擊、戴安娜王妃的去世,以及歐巴馬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
太平洋將逐漸消失「形成超大陸」 專家揭台灣未來位置:長久存在
科學家研究表明,馬里亞納海溝每年吞沒約30億噸海水,從建模研究來看,未來太平洋將逐漸消失,最終形成新的超大陸「阿美西亞」(Amasia)。對此,地震專家、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預測顯示台灣將位於這個未來超大陸的核心,並將長久存在。根據《NOWnews今日新聞》的報導,2018年美國科學家發現馬里亞納海溝數百萬年間已吞噬約3000萬億噸海水,換算後每年約吞沒30億噸,相當於120萬座奧運標準泳池的水量。郭鎧紋解釋,未來超大陸的形成依賴地球深處的熱點活動,包括來自地函的上升熱流和隱沒帶的火山活動,而馬里亞納海溝吞噬的海水正參與這一過程。他認為,未來超大陸將位於從堪察加半島延伸至紐西蘭、澳洲和西藏的三角形區域,台灣位處其中的核心地帶。事實上,科學家表示,根據建模研究,海洋岩石圈的強度是決定超大陸如何形成的關鍵因素。地球內部的熱量在數十億年內逐漸流失,導致大洋中脊地函熔融程度降低,海洋地殼隨之變薄,並形成新的岩石圈。澳大利亞科廷大學與中國北京大學的研究指出,隨著地球地函逐漸冷卻,海洋板塊整體強度減弱,太平洋將縮小,最終將比大西洋和印度洋更小。阿美西亞的形成過程包括美洲向西移動、亞洲向東移動,南極洲靠近南美洲,非洲的一側與亞洲接壤,另一側則與歐洲連接。不過這一超大陸的形成預計至少還需2至3億年。「阿美西亞」這一名稱來源於美洲與亞洲兩塊大陸的碰撞結合。上一個超大陸「盤古大陸」(Pangea)於約1.8億年前解體,分裂成今天的各大陸,當時這些大陸被環繞在一個名為「泛古洋」(Panthalassa)的巨大海洋之中。
顛覆舊假說!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帶回土壤樣本 發現恐龍時代月亮還有火山活動
大陸月球探測器「嫦娥5號」在2020年12登陸月球,採集了月球土壤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了火山起源的玻璃珠,這意味著月球在約1.25億年前仍存在火山活動,這項發現有助於推翻過去對月球歷史的說法。根據《天文學》(Astronomy)的報導,「嫦娥5號」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中,約有3000顆極小的玻璃珠,直徑在20至400微米(µm,0.001公分)之間,大部分是由隕石或小行星撞擊產生的,而經科學家分析,發現3顆為火山玻璃珠。這3顆火山玻璃珠的鈾鉛定年(U–Pb dating)顯示,推算它們是在約1.2億年前火山噴發中形成,是至今發現較近期的月球火山活動,當時地球正值白堊紀中晚期(1.25億至8000萬年前),意味著恐龍仍未滅絕。而這項研究結果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於6日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顛覆了月球在過去十億年內火山活動已不活躍的假說。報導指出,「嫦娥5號」於2020年11月23日發射,並在2020年12月1日成功降落在風暴洋的呂姆克山(Mons Rümker)附近,回收了1731克月球土壤,包括地表下約1公尺深處的岩芯樣本,這相比美國1970年代早期「阿波羅計畫」更為北邊,也是自1976年蘇聯月球24號任務以來,首次從月球帶回樣本。另外,過去的研究普遍認為,月球的火山活動在30億至38億年前最為活躍,而大陸專家在2021年對「嫦娥5號」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初步分析,當時便發現月球在20億年前就有較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如今,新的分析結果表明,月球可能可能與地球一樣,仍存在著深層的岩漿活動。
冰島火山1年內「第6次爆發」 遊客被迫緊急撤離
自去年12月以來,冰島西南部的火山已經接連噴發5次。而在當地時間8月22日晚間9點半,冰島火山第6次發生火山爆發,熔岩衝出地表,形成一條長達4公里的噴發裂縫。所幸這次火山爆發的位置更靠近北部,因此未對航班和基礎設施造成影響。根據外媒《CNN》的報導,當地氣象局表示,冰島西南部的一座火山於當地時間8月22日噴發,噴出熾熱的熔岩和煙霧,這也是自去年12月以來的第6次噴發。負責監測火山的冰島氣象局在聲明中表示,本次火山爆發形成一條裂縫,總長度約為3.9公里(2.42英里),並在大約40分鐘內延伸了1.5公里。冰島氣象局表示,這次噴發發生在錫林加費爾山以東的孫德努卡火山口排,與雷克雅內斯半島最近爆發的其他火山噴發部分重疊,該火山系統沒有中央火山口,但通過在地面上打開巨大的裂縫而噴發。從雷克雅內斯半島火山的空拍鏡頭可以看到,熾熱的熔岩從地面噴湧而出,濃煙不斷冒起,熔岩緩慢地向外擴展,其亮黃色和橙色與漆黑的夜空形成鮮明對比。這也是雷克雅內斯半島自去年12月開始第6次火山噴發,當地漁業重鎮格林達維克首當其衝。報導指出,由於當地火山活動頻繁,當局早已撤離了4千名居民,而前來參觀知名景點「藍色瀉湖」的遊客旅程則因此被迫中斷。事實上,當地休眠800年的地質系統於2021年重新甦醒,該半島上已陸續發生9次火山噴發。為了應對火山爆發,當局也建造了人造屏障,引導熔岩流遠離關鍵基礎設施,像是斯瓦特森吉發電廠、藍色潟湖戶外水療中心和格林達維克鎮。雖然這次噴發並未影響航班運作,當地重要的發電廠也因為岩漿流向偏北而未受威脅,然而專家指出,這個休眠了800年的地質系統已經甦醒,未來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內,雷克雅內斯半島將面臨持續的火山活動,這也將是冰島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挑戰。
攀登活火山遇噴發!火山灰直竄2.4公里高空 登山客逃命畫面曝光
印尼哈馬赫拉島北部的杜科諾火山(Dukono),近期噴出大量火山灰,直竄至8000英尺(約2.4公里)高空,但在如此危險之時,卻仍有至少10名登山客正在攀登,甚至接近火山口,眾人只能迅速奔跑下山逃命,驚險畫面全被無人機捕捉。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杜科諾火山為印尼的活火山,自1993年以來一直持續噴發。而在本月17日,這座火山再次噴發,除了湧出大量火山灰外,更有碎石掉落,所幸附近的登山客逃脫及時,並未出現傷亡報告。事發當時,阿納克(Anak Esa)使用無人機意外記錄下全過程,而在事發過後,他忍不住直言,「令我恐懼的是,杜科諾火山的活動非常活躍,許多火山物質被噴出」;阿納克也強調,一般人在登山前,會先觀察風向、火山爆發強度以及其他相關資訊,若情況不允許,不會強迫登頂,「安全回家才是攀登的真正目標」。畫面一經曝光後,迅速引來網友的猛烈抨擊,紛紛質疑登山者不應該攀登這座危險的火山,「攀登上山之前不是有警告嗎」、「為什麼你能這樣爬到山頂」、「我知道這是你的愛好,但你再想一想,不要這樣自找危險」。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對此,阿納克則認為,「我們為什麼要在火山上?人類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就像追逐龍捲風一樣,我永遠無法理解這種需求」。不過,當地能源和礦產資源部(ESDM)地質局火山學和地質減災中心(PVMBG)負責人普里亞廷(Priatin Hadi Wijaya)則在19日聲明表示,由於火山活動相當頻繁,建議公眾不要攀登或參觀杜科諾火山,亦明令禁止人民進入杜科諾火山口半徑3公里範圍內的區域,以免發生危險。
清晨出現規模6.8地震!8分鐘後又一波 菲律賓當局示警:恐還有餘震
菲律賓南部海岸在3日清晨發生規模6.8地震,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PHIVOLCS)認為,後續有可能發生餘震;而美國國家海嘯警報中心指出,此起地震不會構成海嘯威脅。根據外媒《路透社》、《自由今日大馬》(Free Malaysia Today)的報導,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GFZ)最新消息表示,這起地震的震央位於菲律賓南部民答那峨島(Mindanao)東部的巴塞羅那村(Barcelona)約20公里處,於3日清晨6時23分發生,地震深度為10公里。 不過,8分鐘過後,同個地點就發生了規模5.3的地震,深度為82 公里美國國家海嘯警報中心認為,這起規模6.8的地震不存在海嘯威脅。菲律賓火山地震研究所則表示,由於地震震央位於海上,預計不會對陸地造成嚴重損害,但也警告後續可能會有餘震。報導指出,菲律賓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地震發生頻仍,火山活動也較為活躍。
詭異現象! 委內瑞拉天空突出現「神祕黑色圓圈」
委內瑞拉北部卡拉沃沃州(Carabobo)近日有民眾在天空上拍到一個詭異情況,有圈黑色的怪異氣團出現在天空上,許多人懷疑那個黑色圓圈,很有可能是外星人的飛船。對此,當地氣象學家出面闢謠,指出那個現象可能跟工業活動或是火山有關。根據《每日郵報》報導,委內瑞拉卡拉沃沃州的城市瓦倫西亞(Valencia),有民眾在天空中發現不明的黑色圓圈,並將影片發布至網路上。從網路上流傳的影片可以看到,當時拍攝者與朋友正開車在路上,之後畫面就拍攝著天空上的黑色圓圈。後來突然有一人大喊「有一個飛碟!」,另一個人則在一旁說「2024年6月17日下午4時54分,看看瓦倫西亞的天空吧。」到目前為止,委內瑞拉當局並未發表任何公開聲明。不過當地氣象學家路易斯(LuisVargas)在X上發文闢謠表示「這可能是工業煙囪或類似物體等圓形結構爆炸後產生的煙霧漩渦或黑色環。」而路易斯還指出,這個黑色環也有可能是火山形成的「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它們在火山活動中也很常見,並被稱為環形雲。」
印尼魯昂火山持續噴發 擔心進一步「爆炸性爆發」警戒至最高層級
印尼中部魯昂火山(Ruang volcano)今(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大規模噴發,這座位在北蘇拉威西省(Sulawesi Utara)的火山,16日時就曾噴發,導致超過800位居民被迫撤離家園,針對這次的噴發,由於火山噴煙高度達5公里,甚至有可能進一步發生「爆炸性噴發」,當局已發布最高級別警報,敦促附近居民撤離。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魯昂火山。(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新加坡的《亞洲新聞台》(Channel NewsAsia,CNA)等外媒報導,魯昂火山在當地時間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先是噴發1次,接著在上午又噴發2次,火山灰高達5公里,印尼官方立刻敦促半徑6公里內的居民立即撤離。另據印尼火山和地質災害減災中心(Volcanology and GeologicalHazard Mitigation Center, PVMBG)網站顯示,該中心在30日上午的噴發後將警戒調高至最高層級,呼籲居民不要靠近火山。魯昂火山位於印尼北蘇拉威西省首府萬鴉老(Manado)以北100多公里處,頂峰海拔725公尺。魯昂火山4月已噴發6次以上,最近一次是在16日,火山附近住有800多名居民,當時已被迫撤離,官方上週將警戒層級調降至第三級,如今再度升回第四級。另外,交通當局在稍早的火山噴發後短暫關閉了萬鴉老市的機場,而當時落下的岩石和火山灰則損壞住家,並迫使附近一間醫院撤離,由於印尼位處環太平洋火環帶(Pacific Ring of Fire)上,這是個有大量地震活動的區域,因為有多個板塊在此相會,造成地震和火山活動頻繁,而魯昂火山噴發已導致全印尼6000多人疏散。印尼北蘇拉威西省的魯昂火山30日凌晨1點15分左右再度噴發。(圖/達志/美聯社)
7.2強震撼全台!網嚇問:有可能發生規模9地震?氣象署早給答案
台灣東部海域昨(3日)7時58分發生芮氏規模7.2強震,深度僅15.5公里,最大震度達到6強,全台劇烈搖晃,目前已造成9人死亡、逾千人受傷。由於台灣位於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地震活動頻繁,讓網友忍不住擔憂是否可能發生芮氏規模9以上的強震。對此,中央氣象署過去已給出解答。「台灣不可能發生規模9以上的地震?」1名網友在PTT八卦板發文稱,根據自己看到的說法,若地震規模要達到9以上,需要大型斷層,而台灣的斷層頂多100公里,這次花蓮外海的7.2已是上限。貼文曝光後,其他鄉民留言「只有還沒發生,沒有不可能」、「你知道本土9級,任何建築法規都是一張廢紙而已了嗎」。事實上,氣象署過去曾在數位科普網說明,人類有歷史記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是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大地震,芮氏規模達9.5,當時還伴隨有海嘯、火山活動與洪水的發生。根據中央地質調查所2012年的資料統計,臺灣島的活斷層總計有33條,最重要也是最長的活動斷層為花東縱谷斷層。氣象署指出,花東縱谷斷層也是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的分界線,長度約120公里;西半部目前最長的斷層是「車籠埔斷層」,全長近100公里。當斷層破裂的長度越長,表示地震規模越大,地表振動的強度也越強。但是,地表振動的強度會隨斷層距離之加大而減弱;通常在斷層附近,其地表振動最為激烈。總結來說,在每一次地震當中,斷層破裂的長度與地震的規模是呈正比關係,由於臺灣的斷層長度並不長,若真的發生地震,要到達芮氏規模9以上的機率應該不大。氣象署強調,人類與大自然相比十分渺小,尤其面對大自然的反撲更是束手無策,所以每個人平時應做好防震準備,並學習與災害共存。
冰島火山3個月內第4次爆發「岩漿噴發影片曝」 4千人疏散知名景點藍湖關閉
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Rekyjanes)近3個月以來第4度有火山爆發,當地16日晚間8點左右發生爆發,冰島氣象局表示,這一次火山爆發的裂縫長度估計為2.9公里,,在火山爆發後,著名景點「藍湖溫泉」被迅速關閉,警方也宣布當地將進入緊急狀態。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火山爆發後,岩漿迅速朝向北面的格林達維克流去,冰島氣象局表示,這一次火山爆發的裂縫長度估計為2.9公里,與上一次在2月發生的火山爆發事件大小差不多。這座火山2月8日曾爆發過一次,「裂縫長約3公里,一路從Stóra-Skógfell向Hagafell而去」。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另外據《路透社》報導,冰島海岸警衛隊拍攝的空中畫面顯示,地面當時裂開了一條長縫後,熔岩立刻湧出地面,並迅速向四周擴散,滾滾濃煙升上半空。近幾週,當局已多次警告,雷克雅內斯半島即將發生火山爆發事件,因此北歐火山學中心認為,這起事故「完全在預料中」。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這座火山距離冰島首都格林達維克僅1小時車程,在火山爆發後,著名景點「藍湖溫泉」被迅速關閉,警方也宣布當地將進入緊急狀態,附近的格林達維克漁村(Grindavick)也有4千位居民被疏散。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達志/美聯社)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翻攝自X)冰島主要國際機場「基夫拉維克機場」(Keflavik Airport)目前仍維持開放和正常航班升降,而民防部門也已派遣直升機到現場勘察火山爆發範圍,冰島是全球火山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但雷克雅內斯半島上的地形並不像常見的中央火山,絕大多數都是裂谷,佈有岩漿場與火山錐。冰島雷克雅內斯半島在3個月內第4度有火山爆發。(圖/翻攝自X)
冰島小鎮再現火山裂縫 當局曝「比原先評估更危險」下撤離令:不再適合居住
冰島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去年11月才因火山經評估即將噴發,緊急疏散鎮上4千多位居民,但當地道路日前又出現火山裂縫,危險程度還高出原先預期,當局基於公共安全考量,宣布這座漁業城鎮「不適合居住」,再次發布疏散命令。據《CNN》報導,距離首都雷克雅維克西(Reykjavík)西南方僅70公里的格林達維克,去年11月因火山活動頻繁,持續引發地震及可能噴發,全面疏散居民,並在12月18日出現當地迄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火山裂縫比原先評估更危險。(圖/達志/美聯社)冰島氣象局12日更新危險評估,指該火山裂縫的噴發風險較原先預計更高,當地已不再適合居住,當局也基於公共安全考量,再次發布有效時間3週的疏散命令,期間除執行公務的政府人員、避難鎮民外,任何人都不應在格林達維克停留。格林達維克去年11月才疏散所有鎮民。(圖/達志/美聯社)當局也指出,目前的岩漿量已達到去年12月噴發時的水準,另比對前2次噴發資料,發現岩漿可能進一步向南流動,有很高機率蔓延到格林達維克的地底下。此外,據傳當地有名男子在修補道路時不慎跌入火山裂縫,當局雖派出數百人搜救,但仍不見男子下落。救援隊認為男子跌落的縫隙約有30公尺深,但與該縫隙下深處及其他縫隙比起來,只是個小小的洞。
日本7.6地震「地下水釀禍」?斷層內藏23座東京巨蛋體積水 專家揭運作機制
能登半島7.6強震撼動日本,也留下地震如何發生的謎團。地震專家雖自2020年11月起就觀測到該地區地震活動增加,且有向四周擴散趨勢,但專家們對此「群震」現象起因仍未有共識,有專家推測珠洲市地下蘊藏超過23座東京巨蛋體積的地下水,可能是引發地震的原因。(圖/達志/美聯社)地震專家在2020年至2023年的2年半期間,觀察到石川縣鈴志市周邊地震大量活動,共發生超過400起規模1以上地震,並在2023年5月5日發生6.5地震後,警告這一系列地震可能會再持續一段時間,而該「鈴木段」活動斷層7個月後又釀成7.6強烈地震,撼動本州最小城市的震央珠洲市與全日本。(圖/達志/美聯社)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教授西村拓也指出,珠洲市南部飯田地區的地震活動2年前開始增加後,逐延蔓延到西側和歌山地區、北部地區、東部的大谷及野志地區,最終確認東南西北方向皆有震央區,可能發生大規模地震,之後也確實發生「需要數年」才能消退的震群活動。(圖/達志/美聯社)西村拓也坦言,這一系列地震是「前所未有」的不尋常地殼運動,因為要造成珠洲市及周邊地面在1年內被抬升3公分、2年內上升7公分,必須有火山活動,但該地區並沒有火山活動。對此,有研究人員假設「水」是引發珠洲市地面上升乃至近年一系列地震原因,團隊自2020年11月起觀測到大量液體從地下深處上升到16公里處,而珠洲市地下應有許多西北向東南傾斜斷層,使液體流入斷層中的縫隙內,進而把周圍岩石推開、讓斷層緩慢活動,增加北部震央的地震活動。研究人員推測,該液體應是水,且體積高達290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23座東京巨蛋。(圖/達志/美聯社)研究團隊已透過觀測設備確認南部震央地區有容易導電區域,為斷層內有水提供可能證據,另這次地震規模也與團隊去年5月推測的「下一場大地震相符」。不過要進一步證實是水,以及水是引發能登半島地區近年地震的主因,仍需要更多證據,但若西村拓也的假設正確,未來可能會再生類似地震。
大屯火山活動釀北市「規模2.4」極淺層地震! 氣象署:有無異常深度為關鍵
台北市士林區於4日上午11時08分發生規模2.4的小區域地震,深度僅3.4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陽明山、淡水,均測得1級震度。中央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建富指出,這起地震是大屯火山所造成的火山地震,且每日約有3至5次,通常規模很小,人體不會有感覺,地震規模2.4也屬於正常範圍。該起地震的震央在士林區、台北市政府北方13.9公里處,芮氏規模2.4,深度僅3.4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震度最大區域包含台北市陽明山、新北市淡水1級。吳建富指出,該起地震並非常見的板塊擠壓所造成,而是大屯火山造成的火山地震,而大屯火山是台灣除龜山島火山外,唯二的活火山,他解釋當岩漿因冷卻而收縮,岩漿收縮就會剝落而往下掉,往下掉撞擊火山內部,位置離地表較近,就會引起小規模震動。吳建富說,大屯火山活動所造成的火山地震,每日約有3至5次,通常規模很小,只有儀器可以測得地震,人體不會有感覺,且深度也都很淺,大多落在3公里到4公里左右都屬正常,但若深度變成2公里、1公里,就可能代表火山活動有異常。他也透露,因為大屯火山周圍的觀測網相當密集,較容易偵測到小規模的震動。據大屯山火山觀測站網站指出,整個大屯火山群地區共設置40個寬頻地震站,結果顯示,其中又以大油坑的地震數量最多、最集中。
冰島火山蠢蠢欲動 1天地震1500次減緩恐噴發「擬注水冷卻岩漿搶救漁村」
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ik)西南方近來火山噴發跡象明顯,岩漿距離地表只有800公尺,一週下來地面下陷超過1公尺,每天仍以4公分的速率惡化,除此之外,每日記錄到1500至1800次地震,不過近日地震狀況減少,引發外界擔心火山真的噴發,針對這樣的狀況,冰島政府正在考慮一項計畫,那就是如果火山真的噴發,將抽水注入岩漿,藉此達到冷卻與引流的效果,保護恐受重創的漁村格林達維克(Grindavik)。漁村格林達維克路面震裂後被迫撤離。(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報導,雷克雅維克西南方約40公里的漁港格林達維克,過去幾周因地殼下岩漿移動出現數千次地震,雷克雅內斯半島地下一條長達15公里的岩漿河正在擴大,而頻繁的地震已經對格林達維克的道路、建物及建設造成破壞,由於火山鄰近斯瓦特森基(Svartsengi)地熱發電廠、一座淡水水庫及觀光勝地藍湖溫泉(Blue Lagoon)稍早已經關閉,當地約4000名居民也緊急疏散,而地震也造成數棟住宅和其他建築嚴重受損。漁村格林達維克路面震裂後被迫撤離。(示意圖/達志/美聯社)由於市區部分地區地層下陷,形成的裂縫有的非常巨大,已經無法讓車輛通行,為了安全起見,進出都必須按照交通警察標誌出來的路線通行,官方近期開放讓緊急撤離的居民返家收拾個人物品。另外,據專家表示,火山滾燙的岩漿,距離地表僅800公尺,一週下來,城鎮地面已經下陷超過1公尺,每天並還持續以4公分的速率惡化。專家表示,休眠了800年的火山進入活躍期,這類不穩定現象恐怕將持續好幾十年,由於地震狀況[摁日頻率減緩,外界都擔心火山真的噴發,為了預防這樣的狀況,冰島國家警察專員辦公室負責人雷尼斯森(Víðir Reynisson)22日表示,當局與歐洲專家將評估使用大容量水泵冷卻岩漿,以保護格林達維克與重要基礎建設的可能性,「一個技術評估小組將於今晚或明晨抵達冰島,協助我們評估可能性」。根據《BBC、衛報》指出,冰島擁有33座活火山,是歐洲火山數量最多的國家;2021年以前,雷克雅內斯半島有8個世紀未曾有火山爆發事件。但2021年之後,冰島發生了3次火山爆發,全部都在偏遠的無人居住地區;火山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該地區火山活動新時代的開始。因此被撤離的居民短期內恐怕都無法返家的可能性也提高。冰島近期可能火山噴發。(圖/翻攝自推特)
巴紐火山大規模噴發!日氣象廳密切監控 憂引發海嘯
位於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烏拉旺火山(Mount Ulawun)於台灣時間20日下午大規模噴發,目前日本氣象廳正在評估火山活動引發海嘯的機率及對日本的影響。截至傍晚,氣象廳尚未觀測到潮水激烈變化。據《abcNEWS》報導,烏拉旺火山於台灣時間20日下午2時30分左右發生大規模噴發,噴出的火山煙灰高達15000公尺。目前日本氣象廳正在評估火山活動引發海嘯的機率及對日本的影響,稍早氣象廳表示,火山爆發時,可能會因為壓力波而引發海嘯,估計第一波海嘯可能會抵達伊豆和小笠原群島。日本氣象廳指出,截至傍晚,日本國內外的觀測地點均未發現海平面有顯著變化,夏威夷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也沒有發布海嘯預警。然而,日本氣象廳呼籲沿海居民要保持謹慎,以防海嘯延遲到來,目前則無法立即預測海嘯的規模。烏拉旺火山位於新不列顛島上拉包爾西南約130公里,海拔高度達2,334米,是島上最高峰,自1700年首次記錄火山爆發,近年持續有火山活動,上次大規模噴發則是在2019年6月,當時火山煙灰更衝到19000公尺的高度。
日海底火山催生 「地表最新小島」 硫磺島火山噴發造就新島嶼
日本硫磺島(Iwo Jima)鄰近水域,近期因海底火山噴發,形成全球最新的島嶼,日本海上自衛隊9日公布拍到它形成的罕見情景,這座新生小島直徑已經超過100公尺,不過專家表示,這座小島的結構脆弱,可能不會存在太久。從日本海上自衛隊9日公布拍到它形成的罕見情景,一座海底火山在日本硫磺島海岸附近附近噴發,並罕見的誕生出一座新小島,根據日本氣象廳表示,自今年10月21日起,硫磺島每隔數分鐘就能偵測到火山震動,原來是位在硫磺島南邊的不知名海底火山噴發,日本氣象廳火山部門分析師臼井裕二(Yuji Usui)表示,到11月初,這堆火山噴發物變成直徑約100公尺、海拔高達20公尺的新島嶼。硫磺島外海因為海底火山噴發,誕生一座新島嶼。(圖/達志/美聯社)座落在太平洋的硫磺島,是小笠原群島的活火山島嶼,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激烈戰事。美國海軍陸戰隊與駐紮在此的數萬名日軍作戰,此戰役造成7000多名美軍和2萬2000名日軍陣亡,而硫磺島位在另座海底火山「福德岡之場」(Fukutoku-Okanoba)北邊約60公里處,這座海底火山2021年曾發生過大噴發。據臼井表示,近年來,硫磺島附近的火山活動頻繁,但新島嶼的誕生仍然是個重大進展。這並非日本首次因海底火山而得到新島嶼,該地區2013年海底火山噴發出現新小島,其最後與西之島合為一體。至於這座新島嶼,表面覆蓋了凹凸不平的岩石,研判是由火山噴發噴出的岩石堆積而成。不過隨著火山噴發逐漸平息,這座新形成的島嶼也在縮小,它的結構脆弱、「易碎」,很容易被海浪沖走。專家正在分析小島的礦床結構等細節,如果新島是由熔岩或浮石構成,那它可能會存在久一點。臼井認為,這座新島可能不會存在太久。硫磺島外海因為海底火山噴發,誕生一座新島嶼。(圖/翻攝自推特)
冰島3天至少5500起地震! 專家:1年內可能火山爆發
冰島位於歐亞板塊和北美板塊之間,也因此成為地震和火山熱點地區。如今冰島西南部雷克雅內斯半島(Reykjanes)也連日發生群震(seismic swarm),過去3天至少就記錄了5500次小地震,這增加了火山爆發的可能性。據英國《衛報》的報導,「冰島氣象局」(Icelandic Meteorological Office,IMO)於當地時間27日表示,雖然冰島每天都會發生地震,但最近的地震規模比以往更加廣泛,過去3天內至少發生5500次小地震,其中自26日午夜以來就有約1000次地震。報導指出,冰島最近3天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規模都在3以下、震源深度則為5公里,15次規模在3以上,另只有2次規模達到4以上,其中最強烈的一次是發生在當地25日規模4.5的地震,震央位於南半島區(Suðurnes)的2000人口漁業小鎮格林達維克(Grindavík)附近。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服務和研究部門負責人羅伯茨(Matthew Roberts)也表示,「這些地震是警告信號,也是得知我們正在進入下一次火山爆發累積階段的長期情況之一」。他補充,這些小地震都是由長時間堆積的岩漿所造成的,這些岩漿正在緩緩地朝向地表流動,持續累積壓力。冰島上一次火山爆發是發生在今年7月份一場強烈地震活動後,當時雷克雅內斯半島一個無人居住的地區發生火山爆發,這也是冰島首都雷克雅維克(Reykjavík )西南部地區自2021年以來第3次的爆發事件。羅伯茨認為,第4次爆發目前很可能正在醞釀中,「作為1位密切關注當地火山活動的科學家,我認為火山爆發的時間點會落在未來12個月內。」
搜奇/沉睡海底的罪惡之城 「這個特色」被視為通往陰間入口
2千多年前,巴亞(Baia)堪稱是古羅馬帝國的「拉斯維加斯」,古羅馬的超級富豪們周末會來到這裡聚會,權勢顯赫的政客們會在海灘上建造奢華別墅,這座古代城市是「奢華和墜落」的代名詞,但由於火山活動導致這座古城沉沒於現今義大利那不勒斯海灣。頻繁的火山活動才是導致巴亞衰敗的主因,若干個世紀的火山和地震活動,引發巴亞的地殼緩慢升降導致許多地方被海水淹沒,形成了今日的景象。(圖/翻攝自推特)巴亞古城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世紀,在古羅馬鼎盛時期,巴亞古城曾居住過古羅馬的著名人物,其中包括凱撒大帝和尼祿暴君等。富含礦物質的溫泉和溫和的氣候,正是吸引羅馬城的貴族前往巴亞的原因,這座小鎮被當地人稱為「燃燒的田野」,因為這裡四處布滿了火山口,原因是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對這些火山口心存敬畏,認為這是通往陰間的入口。巴亞城於2002年對外開放時,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圖/翻攝自推特)事實上,這些火山口催生了當地特有的防水水泥,也就是石灰和火山岩的混合物,用於建造雄偉的廟宇、大理石製成的建築、私人的魚池甚至是豪華公共浴池上。儘管這座小鎮聲名狼藉,但頻繁的火山活動才是導致巴亞衰敗的主因,若干個世紀的火山和地震活動,引發巴亞的地殼緩慢升降,導致許多地方被海水淹沒,形成了今日的景象。不過地殼的升降也促使部分廢墟從海平面上升,這個曾經名噪一時的沿海旅遊勝地直到上世紀40年代才復甦。透過考古學家探索海面下的廢墟,以及3D掃描技術和海洋考古學領域等技術應用,這個遺跡首次被展現在公眾面前,巴亞城於2002年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巴亞遺跡見證了古羅馬的繁華。但是,留給遊客的時間恐怕也不多了,地質學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巴亞的海岸可能因為火山活動影響,這也將讓這座古城再次陷入未知的情況。近年來,甚至已有專家討論將水下廢墟永久封閉,不再對遊客開放。巴亞城於2002年對外開放時,正式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域。(圖/翻攝自推特)
搜奇/2千年前繁華古城20分鐘遭毀滅 2萬人「這個原因」罹難
台北市北投區2023年2月17日上午9點8分,發生芮氏規模3.1有感地震,對此,中央氣象局推估本次地震與大屯火山活動有關,且該區域出現地震的頻率不高,近20年超過規模3的地震只有16次,由於震央位在台北,也引起網友討論,若火山噴發,台北會不會變成跟近2000年前,維蘇威火山(Mount Vesuvius)突然爆發,讓龐貝古城(Pompeii)消失在世人眼中的翻版?在公元79年以前,羅馬的貴族富商們在龐貝城營建別墅,開設旅館和商店,人口增至25000多人,成為鼎盛一時的繁華城市。(圖/達志/美聯社)說到這座位在在義大利半島西南角上坎佩尼亞地區、距離那不勒斯海港約20公里以及蘇威火山約10公里處的古城,據考證,龐貝城是在公元前7世紀由奧斯坎斯部族建立的,後來其他部族也來此定居。到公元前2世紀,龐貝城被羅馬人所佔領。在公元79年以前,羅馬的貴族富商們紛紛到此營建別墅,開設旅館和商店,人口增至25000多人,成為鼎盛一時的繁華城市。研究原先推測,火山碎屑流吞噬龐貝古城可能近20分鐘,居民根本沒法逃走,大多數人在房屋、床上、街上、廣場上遭因高溫瞬間死亡。(圖/達志/美聯社)在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維蘇威火山忽然大噴發,繁榮的龐貝古城(Pompeii)瞬間被落下的火山灰覆蓋,約2萬人罹難。維蘇威火山距離龐貝古城僅6英里(約9.66公里),火山碎屑流僅需短短幾分鐘就能將整座龐貝城包圍。根據研究推測,火山碎屑流吞噬龐貝古城可能近20分鐘,居民根本沒法逃走,大多數人在房屋、床上、街上、廣場上遭因高溫瞬間死亡。研究人員認為,如果火山碎屑流僅持續數分鐘,大多數人將倖存。龐貝城約2萬人的城鎮居民是被突如其來的濃密火山灰嗆死,推翻了之前的研究猜測,當地居民在超高溫下瞬間死亡。(圖/達志/美聯社)不過據2021年發表於《科學報告》期刊上的一份研究認為,當時約2萬人的城鎮居民,是被突如其來的濃密火山灰嗆死,推翻了之前的研究猜測,當地居民在超高溫下瞬間死亡。這項研究分析了火山碎屑流持續的時長對人體的影響。火山碎屑流,是由火山氣體、火山灰、以及火山岩石混合的高密度、高溫、快速流動的熾熱洪流。數據顯示,火山爆發後,龐貝城籠罩在溫度超過攝氏100度的火山碎屑流中長達10到20分鐘。研究人員認為,人體在攝氏200度到250度的高溫下,可以存活2到5分鐘,但若是吸入了高溫粉塵,則會縮短存活時間,龐貝城在事發當下,火山碎屑流平均持續時長,達到17分鐘,龐貝居民就是籠罩在這種短時間內致命的高溫粉塵中被嗆死。
大屯山再度蠢動 北市議員籲補強防災疏散計畫
台北市北投區昨(17)日發生三級地震,中央氣象局推估這次地震和大屯火山活動有關,台北市議員鍾佩玲質詢北市府消防局指出,面對大屯山潛藏的災害,市府卻未妥善規劃防災疏散計畫,建議應就近設置避難所,並加強對附近居民宣導避難程序。鍾佩玲指出,前市長柯文哲曾指示辦理大量傷病患及大規模疏散撤離等相關演練及兵棋推演,並規劃適當緊急避難收容處所,將配合災害防救深耕計畫,持續完備火山災害緊急應變機制,及對民眾的教育宣導工作。消防局2017年曾印製「台北防災立即go」手冊,內容對於火山災害「應變對策」有簡要說明,但除有一頁內容提及北市防災疏散地圖可至台北市防災資訊網查閱外,對火山爆發當下民眾該如何應變、民眾待於室內應有哪些緊急作為,都未提及。鍾佩玲說,以北投區溫泉里防災疏散圖為例,所註記的避難收容所為「復興公園」、「北投國小」、「逸仙國小」及「北投國中」,然而這四處避難所僅「北投國中」位於溫泉里內,她認為,防災疏散應以「就近」為原則,建議消防局應就里內適切增加避難收容場域,而為能有效疏散,圖上也應標註建議的疏散路徑。鍾佩玲指出,消防局屬於市府防救災體系極為核心的單位,防救災各項規劃理應更為審慎且切合實際,現提供民眾了解之「防救災避難圖資」及「災害防救計畫」均有諸多須檢討改善之處,她要求應儘速修正完畢重新上網公告,另也應考量印製精簡宣導文宣放置里辦公室,以供民眾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