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洗手
」 腸病毒 腹瀉 諾羅病毒 酒精 新冠肺炎上周近13萬人腹瀉!醫曝濕紙巾擦沒用 最有效方法是這個
疾病管制署表示,近期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人次仍未趨緩,且腹瀉群聚通報案件呈上升趨勢,籲請民眾留意飲食及手部衛生,如出現疑似症狀,除儘速就醫外也應落實生病在家休息,以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對此,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指出,酒精對諾羅病毒不佳,所以用濕紙巾擦拭、酒精乾洗手等沒有用。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8月25日至31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2萬9,536人次,較前一周12萬7,876 人次略升1.3%,高於2019至2022年同期,惟低於去年同期,近5周整體而言呈上升趨勢;另全國近四周共接獲98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亦高於2019至2023年同期通報數,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最多,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48起,以檢出諾羅病毒(29件,占60.4%)為多,其次為腸炎弧菌(14件,占29.2%)。疾管署說明,近期腹瀉群聚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細菌性病原有增加的趨勢,檢出病原以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主要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瀉、腹絞痛、發燒等,細菌性腸胃炎有時會伴隨血便或膿便,症狀可持續1至10天,病程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原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小於5歲的幼兒、老人及免疫力較差者症狀會較嚴重。食用受汙染的食物或飲水、與病人密切接觸(例如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吸入病人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而感染,常造成校園、餐飲旅宿場所等大規模腹瀉群聚事件。疾管署呼籲,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皆應以肥皂或洗手乳正確洗手,備餐環境及烹製食物調理過程應符合衛生條件、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且食物應注意保存避免於室溫下放置過久且須澈底煮熟再食用(尤其是蛋、肉類及魚貝類等),以預防病毒與細菌性腸胃炎傳播。感染科權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向《ETtoday新聞雲》表示,酒精對諾羅病毒不佳,所以用濕紙巾擦拭、酒精乾洗手等沒有用,還是要用肥皂濕洗手。至於何時手部清潔,黃高彬直言,多數人認為「飯前便後」,但應該要擴增為「飯前飯後,便前便後」等4個時間點。另外,中秋節將至,許多人都會舉辦烤肉活動。黃高彬提醒,諾羅主要和海鮮、飲水污染有關,民眾吃海鮮一定要煮熟。
腸病毒71型流行「重症恐致死」 醫示警噴酒精沒效…靠2招預防
腸病毒疫情正在流行,堪稱最兇悍的「腸病毒71型」,曾在1998年發生大流行,致死率近2成,如今捲土重來,令家長相當擔憂。去年有2家腸病毒疫苗上市,可以有效提升對幼兒的保護力,但醫師提醒要做好2件事,才能達到真正的預防效果。黃俊斌醫師指出,過去腸病毒大流行屬1998年最為嚴重,造成許多病童重症或死亡,其中腸病毒71型最具威脅性,病程從最輕微的手足口病進展到中樞神經感染、心臟衰竭等,一旦進展到危及生命的心肌炎時,治療只能選擇免疫球蛋白、強心劑、甚至葉克膜暫時度過急性期。過去曾有感染腸病毒71型的未滿2歲孩童,原本沒什麼問題,但幾分鐘後立刻心跳呼吸停止。黃俊斌指出,過去對腸病毒沒有什麼藥物或疫苗可以預防,但自去年開始已有2家疫苗可以使用,對於幼兒的腸病毒71型保護力能有效提升,減少急重症的風險。不過他提醒,新的疫苗只能防範腸病毒71型,其他型別的腸病毒無法保護。黃俊斌說明,由於腸病毒的結構沒有套膜,因此使用酒精無法破壞病毒結構,加上傳染途徑是經由食物、水、糞便的接觸,在接觸病患的排泄物後,要用漂白水或濕洗手,才能有效預防。
病毒性腸胃炎增…嚴重恐上吐下瀉 醫提醒:用餐前徹底濕洗手
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YouTuber「蒼藍鴿」表示,近期腸胃炎病例變多,嚴重的話會上吐下瀉,用餐前要徹底洗手。蒼藍鴿在臉書發文,「近期病毒性腸胃炎有增多的趨勢,輕微者脹氣拉肚子、嚴重的話則上吐下瀉。如果身旁有人感染,建議用餐前徹底濕洗手,才能將感染機會降到最低。」疾管署表示,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有多種不同的病毒可導致病毒性腸胃炎,最常見的是輪狀病毒、諾羅病毒及腺病毒。台灣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主要流行季節為11月到隔年3月間,而腺病毒則一整年內都會發生。輪狀病毒、腺病毒、沙波病毒及星狀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的兒童,輪狀病毒更是引起嬰兒和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而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受到感染。諾羅病毒的爆發流行好發於學校、醫院、軍營、收容及安養機構等人口密集機構,但也常發生在餐廳、大型遊輪、宿舍和露營地等地方。疾管署說,感染病毒性腸胃炎期間應注意補充水分與營養,必要時補充電解質。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避免過油或高糖分的食物刺激腸道蠕動,加劇腹瀉的情況,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的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須特別注意個人衛生,經常且正確地洗手,並避免接觸傳染,以防將病毒傳染給家人或朋友。
腸病毒酒精消毒效果不佳!如何正確洗手預防? 5步驟搓洗需達「這時間」
國內腸病毒疫情仍處於流行期,而且疫情依舊持續上升。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由於酒精消毒對腸病毒的效果較差,希望民眾能以5步驟濕洗手的方式預防腸病毒。腸病毒流行期疫情上升 注意重症前兆盡速就醫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目前國內為腸病毒流行期,上週(4月21日至4月27日)門急診就診共計13,929人次,較前一週11,874人次上升17.3%,近期疫情呈上升趨勢。疫情中心李佳琳副主任表示,近4週腸病毒檢出最主要還是以克沙奇A型為主,型別包括A16型、A2型、A5型、A10型,另外容易引起嚴重症狀的腸病毒71型在上週也有新增1例輕症個案,為北部1歲男童,現在症狀已經改善,出院返家休養。同樣容易引起重症的D68型腸病毒,在上週則沒有新增的病例。今年腸病毒重症累計1例,為克沙奇A10型腸病毒感染。曾淑慧發言人提醒,腸病毒疫情仍處上升趨勢,家長應注意孩童的健康狀況,如果有嗜睡、活動力不佳、意識不清、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盡速就醫、減少重症發生。5步驟濕洗手預防 雙手各處應搓揉約20秒另外,也要注意腸病毒預防。曾淑慧發言人表示,預防腸病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落實手部衛生,由於腸病毒酒精消毒效果比較差,希望小朋友能以濕洗手的方式預防腸病毒,也可以避免諾羅病毒感染、減少腹瀉情況的發生,洗手主要包含以下5步驟:濕:開啟水龍頭淋濕雙手。搓:抹上肥皂或是洗手乳,手心、手背、指縫互相搓揉大約20秒。沖:用清水將手沖洗乾淨。捧:用雙手捧水,把水龍頭沖洗乾淨以後,將水龍頭關閉。擦:將手擦乾或烘乾。腸病毒傳染力強,不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因此疾管署提醒,外出回家後,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大人及小孩應正確洗手,以降低嬰幼兒感染腸病毒的機會。而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也應時常清洗消毒,並維持環境通風與清潔,疫情流行期間,也要儘量減少攜帶嬰幼兒至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諾羅病毒少量即可致病 食藥署提醒預防諾羅食物中毒4件事!
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國內腹瀉健保急門診就診人次約為12萬人次,主要病毒為「諾羅病毒」。目前國內3大腹瀉群聚事件,包括王品案、藏壽司案、溪山里案等食物中毒疑似事件,也都有零星檢出諾羅病毒的陽性個案。諾羅病毒傳染力強,只要非常少的病毒量就能造成感染,容易導致腹瀉群聚事件。若吃到受諾羅病毒汙染的食品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近日相關案件層出不窮,因此食藥署特別提醒民眾「不生食、不生飲、勤洗手、要消毒」齊心防治諾羅病毒。國內3大腹瀉群聚事件 皆驗出諾羅病毒日前王品旗下的初瓦、嚮辣餐廳,傳出食物中毒疑似事件,造成逾百人上吐下瀉;藏壽司也傳出疑似食物中毒事件,10天內就有4起通報,而且分布在不同分店;而台北市士林區溪山里也有上百人,疑似飲用受汙染的水而產生不適症狀。經過疾管署檢驗發現,這3大群聚案件中,溪山里3名民眾、藏壽司3名用餐顧客,都檢驗出諾羅病毒,而王品集團旗下餐廳則有2名用餐顧客、2名員工、1名廚工,驗出諾羅病毒。食藥署表示,諾羅病毒常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其傳染途徑包括未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是食用遭污染的食品,常會造成患者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發燒等症狀。諾羅無法用酒精乾洗手消滅 需濕洗手、勿生食生飲為防範諾羅病毒感染,食藥署提醒,酒精、乾洗手液是無法殺滅諾羅病毒的,需要使用肥皂或洗手乳將雙手洗淨,尤其是在飯前、飯後、如廁後應確實清潔手部,並減少觸碰口鼻,養成良好個人及食品衛生習慣。飲食也要特別留意,食藥署指出,像是貝類等水產品,具有濃縮病毒的能力,若生食受污染水域的水產品,則有可能造成諾羅病毒食品中毒,因此水產品應澈底加熱後再食用,切勿為了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的風險。而餐飲業者更要注意衛生管理,除了手部清潔外,食藥署強調,餐飲業者務必要加強維護環境衛生,定時使用漂白水消毒廚房、廁所及餐飲等環境,烹調的器具也應保持清潔,並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管理階層則需落實食品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與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為了讓民眾更加了解諾羅病毒的防治,食藥署也製作相關文宣品,並置於食藥署官網「防治食品中毒專區(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中,提供民眾及業者查詢。
年後腹瀉就診多2成!逾9成群聚感染「諾羅」 酒精難滅、傳染力強怎防?
春節後民眾因為腹瀉問題求診的比例明顯上升,群聚通報案件數也增加。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春節後的腹瀉就診人次比春節前多了2成左右,其中檢出病原以諾羅病毒為多,而且群聚事件主要發生場地以餐飲旅宿業為主。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像最近屏東烤蚵店的群聚案件,後續檢驗出來事實上也是諾羅病毒,呼籲民眾出遊不要只是噴酒精,它對諾羅病毒、腸病毒等消滅力是不足的,務必要「濕洗手」。腹瀉就診人次高於年前 4週內有127起腹瀉群聚案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2月18日至2月24日)腹瀉門急診就診累計142,682人次,較前2週(第7週及第6週分別為114,185、121,315)增加約2成,與近5年同期比較,僅次於2023年同期161,114人次。另外,近四週(第5至8週)共有127起腹瀉群聚通報案件,較去年同期(93起)增加,疾管署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群聚主要的發生場所以餐飲旅宿業為主(佔約8成),而這127起群聚事件中有67起有檢出病原體,其中檢出的病原體又以諾羅病毒為多(佔94%,共63件)。諾羅傳染力強做好「這些」預防 不能靠酒精乾洗手諾羅病毒是傳染力非常強的病毒之一,羅一鈞表示,它是冬季到春季之間最容易引起腸胃炎的病原體,而且沒有辦法透過酒精乾洗手消滅,因此特別提醒在這段流行季節出遊的時候最好是用肥皂或洗手乳濕洗手。另外,羅一鈞提到,很多食物中毒、腹瀉群聚事件可能都是跟生食魚、貝類等海鮮有關,所以特別呼籲民眾在這段期間盡量不要生食沒有煮熟的生食品,如:生魚片、生蠔等,特別是本身有慢性疾病、身體免疫狀況較不好的民眾,以免感染病毒後有較嚴重的病症。疾管署也提醒,若有腹瀉情形,應待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以後再恢復上班上學,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旅宿及餐飲業者應落實廚房及廁所等環境的消毒與清潔,並留意工作人員(尤其是廚工)衛生及健康情形,如有不適症狀應暫停工作,並於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才可上班,以確保其他員工及顧客健康。為降低病原傳播的風險,受病患污染的衣物、床單也應立即更換,馬桶、門把等器物表面如被污染,應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以降低病毒傳播的風險。
孩子腹瀉如何照顧 補充水分是關鍵
兒童腹瀉是最為常見的兒科腸胃道疾病之一,尤其在臺灣季節交替,氣溫不穩定、溫差大、陰雨綿綿氣候潮濕,這樣的天氣容易使得食物變質發酵或細菌、病毒滋生,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急性腹瀉好發於兒童及嬰幼兒,然而解稀水便不一定就是腹瀉,需伴隨次數增多、氣味或顏色改變才算數,另外兒童腹瀉時也應注意:一、瞭解引起腹瀉原因:最常見的急性腹瀉發生原因是腸胃道受到細菌或病毒(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沙門氏桿菌)感染,而造成腸道發炎,此外不新鮮的食物、牛奶或飲食過敏,以及接受抗生素藥品治療也可能導致腹瀉。二、注意腹瀉時的飲食,適時就醫治療:急性腹瀉的首要處置為即時補充水分及預防電解質失衡,以避免脫水。須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高油食物及含糖飲料、果汁、茶飲等食物刺激腸胃,造成腹瀉或嘔吐加劇。而市售運動飲料因糖含量高、電解質含量低,一般不能用來代替「口服電解質水溶液」。如果糞便有血絲、嚴重脫水、持續腹痛併有發燒等症狀未改善則應就醫,切勿擅自服用未經醫師指示之止瀉劑。若需服用藥品,請遵照醫師指示,另外服用數日後,症狀若不見好轉,或更加惡化,也應再儘速就醫。三、養成良好飲食衛生習慣,避免腹瀉情形發生:預防細菌或病毒性腸胃炎,應注意飲食衛生,家長於處理食物前應勤洗手,食物食用前應充分加熱煮熟,避免生食、生飲。另外,如果家中有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性腸胃炎的孩童,家長應特別注意環境消毒,接觸到孩童之嘔吐物或病菌殘餘物,應小心處理,可使用適當稀釋後之漂白水,清潔與消毒被污染之環境,避免交叉感染。另提醒,針對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等無套膜之病毒,酒精乾洗手效果不佳,應加強用肥皂濕洗手,才能達到預防的效果。文章連結:https://ssur.cc/CM45BN7 (文章來源/食藥署)
小孩腸病毒吃不下怎辦? 醫:開放「這些軟食物」應急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COVID-19疫情漸漸趨緩,然而各種呼吸道症狀病毒卻接踵而至,除了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還有黴漿菌等都蠢蠢欲動,近期門診亦發現腸病毒就診人數有增加趨勢。腸病毒易造成手口足病 這樣提升食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徐于康表示,腸病毒症狀通常為發燒伴隨出現在手掌、腳掌或是屁股的顆粒性疹子及水泡。由於腸病毒常造成手口足病,嘴巴的病灶會讓孩童吞嚥時產生疼痛感,而有食慾不振或拒絕進食的狀況,此時可以使用口服止痛藥物或是口腔局部止痛噴劑來減緩孩子的不適,一般來說,建議先使用這些藥物,等待5-10分鐘之後再進食也許可以順利些。準備軟質食物撐過非常時期 一周內可復原徐于康也提醒,這個時期不必強求孩子進食,可以準備一些軟質食物,並將食物放涼一點再吃,甚至準備一些冰涼食物諸如布丁、果凍、運動飲料等,以孩子願意吃的食物為主,降低脫水風險,撐過這幾天的非常時期。這些病灶無須特殊藥物,大多數的孩子身上及嘴巴的水泡、疹子在一周內可以自己逐漸復原。年紀小重症風險高 出現「抽、睡、快、吐」快送醫孩子在腸病毒的病程中,家長須特別留意是否有任何的重症前驅症狀。徐于康說,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重症高風險族群,在感染的前幾天,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肌躍型抽搐、嗜睡或意識改變、體溫正常時呼吸或心跳仍持續加快、以及持續嘔吐等症狀;可以用「抽、睡、快、吐」這四字口訣來做記憶。一旦發現上述狀況,可能為重症的前驅症狀,需立即就醫評估。戴口罩、濕洗手最重要 漂白水消毒環境降風險至於要如何預防腸病毒呢?徐于康表示,戴口罩、濕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光是用酒精消毒是不夠的。環境中的病毒可以使用漂白水做清潔及消毒,降低感染機率。
上週腸病毒就診人次破萬「下週恐進入流行期」 醫揭4字口訣辨重症前兆
疾管署今(2日)表示,上週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0,066人次,較前一週上升26.0%,已接近流行閾值,且高於2017年以來同期,預計最快下週達流行警戒值,進入流行期。疾管署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手腳無力等症狀,應盡快就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徐于康表示,腸病毒症狀通常為發燒伴隨出現在手掌、腳掌或是屁股的顆粒性疹子及水泡,醫師在診間亦會使用壓舌板檢查孩童的咽喉、軟顎處是否也出現水泡或潰瘍。由於腸病毒常造成手口足病,嘴巴的病灶會讓孩童吞嚥時產生疼痛感,而有食慾不振或拒絕進食的狀況。此時可以使用口服止痛藥物或是口腔局部止痛噴劑來減緩孩子的不適,一般來說,建議先使用這些藥物,等待5-10分鐘之後再進食也許可以順利些。徐于康也提醒,這個時期不必強求孩子進食,可以準備一些軟質食物,並將食物放涼一點再吃,甚至準備一些冰涼食物諸如布丁、果凍、運動飲料等,以孩子願意吃的食物為主,降低脫水風險,撐過這幾天的“非常時期”。這些病灶無須特殊藥物,大多數的孩子身上及嘴巴的水泡、疹子在一周內可以自己逐漸復原。孩子在腸病毒的病程中,家長須特別留意是否有任何的重症前驅症狀。徐于康說,年紀越小的孩子越是重症高風險族群,在感染的前幾天,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肌躍型抽搐、嗜睡或意識改變、體溫正常時呼吸或心跳仍持續加快、以及持續嘔吐等症狀。可以用「抽、睡、快、吐」這四字口訣來做記憶。一旦發現上述狀況,可能為重症的前驅症狀,需立即就醫評估。依照過往經驗,腸病毒每3至4年都可能產生一次大流行,重症人數也可能會隨著增加,台灣已有1、2年沒有大流行,今年不得不格外小心。至於要如何預防腸病毒?徐于康表示,戴口罩、濕洗手為預防腸病毒感染的不二法門,光是用酒精消毒是不夠的。環境中的病毒可以使用漂白水做清潔及消毒,降低感染機率。
台中慈濟醫院春節急診逼近千人 「病毒性腸胃炎」成大宗
台中慈濟醫院大年初五舉行新春團拜,醫護戴口罩、保持室內防疫距離,雙手合十互相祝福,而大門維持出入防疫管制,顯示醫院日常。院方統計,除夕到初四急診就醫逼近千人,比去年春節下降,急診主任李冠儀分析,是防疫奏功,上呼吸道感染病人變少,反倒是病毒性腸胃炎成為大宗。李冠儀認為,大眾遵守防疫規定都會戴口罩出門是最好的習慣,他提醒大家,即將回到工作崗位,鑑於病毒性腸胃炎病例仍多,務必謹記「病從口入」的觀念,日常生活都一定要記得「勤洗手」,而且最好是採用濕洗手,才能徹底清潔,避免交互感染。台中慈濟醫院初四開始正常作業,大門出入嚴守防疫管制。(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台中慈濟醫院大年初五舉行團拜,院長簡守信期許大家在牛年勤耕福田,茹素弭疫災。(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台中慈濟醫院已於年初四恢復正常作業,簡守信院長在團拜中,提醒醫護團隊除了用心對待周遭環境、照顧病人,更期許大家在牛年勤耕福田,茹素弭疫災,虔心入法華。超過120位醫護同仁齊集大廳團拜,嚴守防疫距離,戒慎氣氛中,仍合十祝福,臉上充滿笑意。台中慈濟醫院大年初五舉行團拜,120多位醫護嚴守防疫距離,戒慎氣氛中虔誠合十祈禱互相祝福。(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台中慈濟醫院舉行團拜後,院長簡守信與副院長許權振致贈同仁新春祝福。(圖/台中慈濟醫院提供)簡守信期許醫院同仁用「完整的愛」茹素護生、愛大地。他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勉勵團隊,更加上一句「一院之計在於慈」,期望醫院同仁以「慈」傳達關懷和愛給病人,用慈悲心對待周遭環境,用慈悲的心填滿人間的溫情。
常見3種抗疫消毒液如何正確使用? 專業醫師報你知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泓毓表示,因資訊傳播快速透明,民眾大多能在短時間內具備防疫觀念,為避免接觸傳染,消毒液的使用相當重要,他以最常見的酒精、漂白水及次氯酸水為例,從消毒能力、適用時機與人體影響3方面來分析如何正確選用消毒液。陳泓毓指出,酒精可以溶解酯類,而新冠肺炎病毒的外套膜含有酯類,因此酒精(75%效果最好)可以使病毒失去活性,而漂白水及次氯酸水都含有次氯酸的成分(HOCl),次氯酸的氧化能力可以破壞蛋白質結構,所以也可抑制病毒活性。而3種消毒液的適用時機,陳泓毓表示,酒精的優點是攜帶方便且揮發快速,可用作無法濕洗手時的替代消毒方式,用於手部清潔及較小體積的隨身及居家物品。但是在明顯有髒污或沾到血液、體液時,酒精消毒功能會減弱,因此仍需在酒精乾洗手後儘速使用濕洗手(肥皂或清潔劑)為宜。漂白水可用於環境消毒,使用500ppm(稀釋100倍)的漂白水就有消毒作用,但若環境表面大於10ml以上的血液或有機物質時,則需以5000ppm高濃度(稀釋10倍)的漂白水進行消毒,再以清潔劑或肥皂和清水移除髒污與有機物質為宜。次氯酸水可用在環境、食物消毒,用於環境消毒建議使用100到300ppm濃度,食物消毒需要在消毒後洗淨(食材殘留不得超過1ppm)。漂白水和次氯酸水都有保存問題,漂白水建議泡製後24小時內用完,次氯酸水不耐日光、高溫及空氣接觸,要保存在不透光的陰涼環境。另外,有關消毒液對人體的影響,陳泓毓說,酒精會使皮膚乾燥,皮膚較敏感的人應酌量使用。漂白水會刺激皮膚、眼睛和口鼻,甚至接觸太久還會灼傷,使用時須要戴上塑膠手套並用擦拭方式,不要用噴霧因為怕會刺激呼吸道。次氯酸水刺激性較漂白水低但對皮膚及黏膜仍有刺激性,針對近來部分業者宣稱次氯酸水可用於皮膚,衛福部食藥署已公告市面上的次氯酸水主要是用在環境清潔,應該避免使用在人體上,應多注意。
濕手擦褲子等於白洗!醫揭容易被忽略的「6大洗手時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民眾都知道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才能降低感染病菌的風險,不過若是洗手的方式錯誤,其實就跟白洗沒兩樣。皮膚科醫師蔡逸姍也分享了「洗手的時機」及正確觀念,並且提醒民眾務必把手擦乾,也別將濕手在褲子上擦兩下,這樣反而更髒。蔡逸姍指出洗手的6大時機,包括吃東西前後、照顧(抱)小孩前、看病前後、擤鼻涕後、上廁所後,最重要也最容易忽略的就是外出回家後,一定要馬上洗手。無論是使用藥皂、肥皂或洗手乳,只要遵守正確的搓洗方式(內外夾攻大立腕),且清洗40秒以上,都能達到除菌效果。若是濕洗手(洗手乳、肥皂洗手),一定要記得把雙手擦乾,否則根本就是白洗,因為細菌、病毒等最喜歡潮濕的環境。不論是用烘手機、擦手紙、擦手毛巾皆可,毛巾需要經常清洗,也別將濕手隨便抹在褲子上,這樣就白費了剛才洗手的用意,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才能有效防止細菌入侵身體。蔡逸姍提醒,如果是使用乾洗手、酒精等產品,切記等待酒精揮發乾燥,若提早拿紙巾擦乾,會導致酒精的清潔效果打折。蔡逸姍指出,病原體最喜歡光滑的表面,因此手機螢幕也暗藏許多危機,可以使用75%酒精擦拭,一樣等待自然風乾,且每天回家都要記得清潔一遍。
免費提供750口罩供民眾自取! 高雄善心闆娘:相信人性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目前市面上更是出現「口罩荒」,近期高雄市有一個賣肉蛋吐司的的老闆娘拿出庫存的750個口罩,放在自家騎樓讓有需要的人自取,更在旁邊貼出公告,「大人500個,小孩250個,有需要免費索取」,但是也不忘提醒是留給有需要的人,同時呼籲濕洗手比乾洗手更要殺菌功能。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位於高雄市鼓山區一家深夜賣肉蛋吐司的店家,老闆娘小敏為了衛生問題,平常做餐點都會戴口罩,所以平常就會買口罩,但現在看到大家需要口罩,她便拿出自己庫存的750的口罩放在自家騎樓,提供給需要口罩的民眾。小敏在騎樓內貼上公告,裡頭更寫著,「大人500個,小孩250個,有需要免費索取」,而且還分成大人跟小孩,大人是黑色口罩還有用塑膠袋套起來,小孩的是有花紋圖樣。記者就問小敏把口罩放在路邊,不怕被別人拿走嗎?老闆娘卻笑著說,「如果有人要偷就是良心問題了,如果要拿去賣,我跟你說舉頭三尺有神明,我是相信這一點,如果我們是發自於好心,那有人要這樣做,我只好限量放了,不會一次放太多,或是請旁邊的店家在白天的時候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