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盛
」 黃金美國降息升溫助漲金價飆破2482美元 黃金存摺創2613元天價
隨著國際金價於17日上午再創新高,來到一盎司2482.24美元,台灣銀行黃金存摺也跟著起漲,在今天每公克攀高到2613元,與最近一年的低點1898元相較,漲了715元,將近四成。花旗與美國銀行預期金價在明年,每盎司上看3000美元,受到實體黃金需求強勁、各國央行不斷增持和宏觀經濟情勢,都支撐金價走高。觀察近七日黃金價格走勢,在13日到15日這三天約維持在2411美元左右,16日來上揚到2433美元後,雖有些幅震盪,但仍持續走升,在17日來到新高點2482.24美元,目前來到2467.88美元,跌了0.64美元。再看台灣銀行黃金存摺賣出牌價,今天一早即創新高破了2600元大關,上午10點20分攀升到2613元,目前稍跌到2601元。根據台灣銀行「國際金市日報」指出,全球17檔主要黃金ETF於2024年7月15日持有數量增加0.5327公噸,為 2,540.3010公噸;全球最大的SPDR黃金ETF於7月16日持有數量增加5.49公噸,為842.02公噸。16日雪梨金市以每英兩2,424.55美元開市,受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及部分官員釋放寬鬆訊號影響,市場對9月降息預期持續升溫,加上金價逐漸接近歷史高點,挑戰前高氣氛濃厚,買盤流入金市,推升金價一路上行至2,433美元。歐美時段,金價先延續日間漲勢,續漲至2,444美元,後因美國公布6月零售銷售與5月持平(高於預估值的減少0.3%),美元指數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同步反彈,金市獲利了結賣壓湧現,金價震盪拉回至2,429美元,惟買盤逢低積極承接,帶動金價強漲一舉躍過前高2,449.89美元後,續漲至2,469.59美元,再創歷史新高,最後報價為2,468.57美元,較15日最後報價2,422.07美元,上漲46.5美元,漲幅1.92%。根據Kitco News報導,多位分析師看好金價走勢,Phillip Streible認為只要金價守在2,400美元上方就可以買入;Julia Cordova則認為若支 撐價位2,401.4-2,405.6美元有守,其目標價上看2,582.5美元,David Scutt表示RSI與MACD指標皆發出看漲訊號,短期內逢低買入比逢高賣出更適合。但個別分析師也指出,若金價跌破2,385美元有可能重新陷入盤整,跌破2,350美元則應積極止損。澳盛銀行(ANZ)分析報告指出,對價格敏感的印度於2024年H1黃金需求雖金價創高但僅削減2%,小於澳盛預估的減少6%,且今年前5個月黃金進口量較去年成長26%,達到230公噸。由於印度正處於經濟擴張時期,隨著鄉村城市化,中產階級增加及撫養率下降等人口結構改變,更高的資本利得及收入成長將增加黃金實體需求,繼續支撐金價。
美元走軟+投資流動增 澳盛看好2024年黃金價格
澳盛銀行(ANZ)研究分析師日前表示,即使在美債收益率飆升和美元指數創6個月新高的情況下,金價雖一度跌破1900美元,但仍保持韌性。隨著需求改善,這對金價2024年的走勢來說是個好兆頭。據外媒報導,澳盛分析人員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美元的強勢可能會在2024年減弱。並認為美元的升值將持續到年底,不過降息預期的增強和經濟增長趨勢的放緩,將使美元在明年轉趨衰退,這將有利於金價。分析師還預計,投資流動將有所改善。他們表示,隨著宏觀經濟不確定性的增加,以及2024年貨幣寬鬆的預期不斷增強,黃金投資的吸引力將增加。持續的利率走高可能會加大企業債務的壓力,這將對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澳盛銀行指出,消費者信心下降等因素正在推動資金流向黃金。到目前為止,2023年投資者已經交割了130噸ETF黃金持有量,日元走弱也支持該地區的ETF資金流動。零售投資也正在回升。分析師根據世界黃金協會(WGC)的報告說明,8月份美國金幣銷量上升至8.55萬盎司;期貨和期權方面,短期的拋售壓力處於6個月低點,可能對未來金價有利。他們還預計,各國央行近期購金的趨勢將持續下去,因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正在推動央行購買行為的結構性轉變,預計今年的總需求將達到750噸。分析師表示,預計今年第四季對實物黃金的需求也將有所改善。儘管金價上漲更多是與政府限制進口造成的供應緊張有關,但強勁的實物買盤應會保持溢價在高水平直到第四季,預估從下個月開始黃金進口將會回升。
富邦金董座蔡明興新掌台北富邦銀 蔡承儒出任富壽副董
富邦金(2881)今天(9日)股東會選出第九屆新任董事,會後召開董事會推選蔡明興連任金控董事長,子公司富邦人壽、銀行等董事名單也出爐,蔡明興卸下富壽董座一職,睽違七年後首度擔任台北富邦銀行董座,之前他出任過北富銀副董,同時金控總經理韓蔚廷並兼任北富銀副董;富壽副董林福星升任董事長,蔡明興之子蔡承儒擔任金控董事、富壽副董,蔡明忠本人也出任富壽董事,其子蔡承道則同時出任富邦產險、證券與香港富邦銀行的董事。從富邦金控今天公告子公司在銀行、壽險、證券等金融事業體系的最新董事派任名單,對照蔡明興在股東會後提到「未來希望能將台北富邦銀行經營規模再擴大」,且併購對象仍以保險、銀行優先來看,蔡家成員各立一方,展現二、三代攜手傳承經營愈漸到位。同時,蔡明忠進入富壽董事會,另辭去富邦金控創投董事長及兼任總經理,皆改由龔天行出任;富邦產險董事長許金泉連任;富邦證券董事長則由副董程明乾升任。蔡明興今天也就陳聖德卸下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進一步說明,「富邦金的退休年齡是65歲,董事以上是68歲,陳已經70幾歲了,他說不想再做朝九晚五的full time,以後可以做獨立董事,也就沒有辦法強留他。」蔡明興指出,由於富邦金的保險部位還是比銀行大,未來希望能再將台北富邦銀行經營規模擴大;至於在併購目標,從韓國、香港、新加坡以來,希望將來在東南亞國家,鎖定東南亞參加市場,他們的證券規模比較小,還是會以保險、銀行優先。富邦金控第九屆董事當選名單:自然人董事蔡明興(富邦人壽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法人董事,臺北市政府代表人游適銘(財政局局長)、連堂凱(法務局局長)、鄭瑞成(主計處處長),明東實業代表人韓蔚廷(富邦金控總經理)、林福星(富邦人壽副董事長)、許金泉(富邦產險董事長)、蔡承儒(富邦人壽董事)。獨立董事當選名單:陳新民(前司法院大法官),李書行(東海大學教授),王銘陽(富邦人壽獨立董事),莫兆鴻(前花旗(台灣)銀行董事長暨花旗集團台灣區總裁),陳學智(VMware台灣威睿資訊有限公司全球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裁)與葉匡時(實聯精密化學副董事長、前交通部部長)。台北富邦銀行新任董事名單,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台北富邦銀行總經理郭倍廷、富邦金控總經理韓蔚廷、台北富邦銀行前執行副總經理陳金榮、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張溫德、台北富邦銀行前資深副總經理黃漪漱、台北富邦銀行前資深副總經理莫怡冰、台北富邦銀行前資深副總經理黃世華、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邱顯龍。新任獨立董事名單,澳盛(台灣)銀行前總經理經天瑞、花旗(台灣)銀行前董事長暨花旗集團台灣區前總裁莫兆鴻、星展銀行台灣前總經理陳亮丞、台北市政府前民政局局長何鴻榮、台北市議會前議長吳碧珠、中國人壽前董事長郭瑜玲。
美服務業景氣歷年來最差 沙國自願減產難獨撐 油價漲幅受抑
消息面:●美國4月工廠訂單月增0.4%,不如市場預期的月增0.8%。扣除運輸項目的工廠訂單月跌0.2%。4月份耐久財訂單經修正後為月增1.1%,與前值一致。●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5月非製造業指數為50.3,低於市場預期的52.2和4月份的51.9,並創下今年來新低。其中,商業活動分項指數為51.5,低於市場預期的52.5,並創下3年新低。新訂單分項指數為52.9,較4月的56.1大幅放緩。未完成訂單分項指數為40.9,較4月份的49.7驟跌,並創下14年來新低。投入價格分項指數為56.2,創下3年新低。就業分項指數為49.2。●標普全球公布,美國5月服務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終值為54.9,低於初值和市場預期(均為55.1)。綜合PMI終值為54.3,低於初值54.5。●美國服務業數據不如預期,周一美元指數尾盤跌0.13%,盤中曾上漲0.37%,報104.403。●沙烏地阿拉伯自願自7月起擴大減產,周一紐約期油收漲0.57%,報每桶72.15美元,盤中一度飆漲4.63%,最高站上75.06美元。倫敦布蘭特期油收漲0.76%,報每桶76.71美元,最高升至78.73美元。部分交易商認為沙國難以憑一己之力改變油價下跌趨勢,使油價漲幅受限。稍早前高盛預估到2023年12月布蘭特期油價格將來到每桶95美元,澳盛銀行則維持到年底時布蘭特期油每桶升至100美元的預測不變。
沙國再砍石油產量!7月起每天少100萬桶 油價5日早盤勁揚3%
當地時間4日,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宣布,為配合OPEC+會議決定,共同維護國際原油市場穩定,自7月起,每日再減產原油100萬桶,代表從原本減產每日50萬桶提升至150萬桶,為期一個月,減產措施可考慮延長。受此消息激勵,周一(5日)亞洲早盤,原油價格每桶大漲逾2美元。據法新社報導,OPEC+召開會議後,沙國能源部發布聲明,宣布自7月起每日產量將從5月份的約1000萬桶調降至900萬桶,創下多年來最大的調降幅度。沙國能源部長阿卜杜拉齊茲親王(Prince Abdulaziz bin Salman)受訪時稱,減產期間為7月,但時間可以延長。彭博報導,其餘數個OPEC+成員國今年4月同意自願減產措施延長至2024年底,以提振低迷的油價,也將在今年剩餘時間內維持官方產量目標不變。澳盛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指出,由於最新的配額調整才剛上路一個月,「現在看起來,油市在今年下半年可能更加吃緊」。分析師表示,這個出乎意料的舉動,短暫撐住了油價,但無法帶來持久的價格復甦。受OPEC+延長自願減產協定影響,西德州原油(WTI)周一高開,一度漲超3%,截至發稿,WTI原油7月期貨漲1.28%,暫報每桶72.66美元;倫敦布蘭特原油(Brent)8月期貨漲1.10%,暫報每桶76.97美元。不過,由於OPEC+同時降低了俄羅斯、奈及利亞和安哥拉的供應目標,以符合其當前實際的產油水準,因此減產的部分也可能是象徵意義居多。此外,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准將每日生產目標提高約20萬桶至32萬桶。澳盛銀行表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獲准擴大產量,卻犧牲了非洲國家,按照新協議,這些非洲國家未使用的配額被調降了。
資本湧入黃金 亞洲金價盤中小漲0.22%「已連續4日上漲」
金價強勢之下黃金股持續走高,亞洲黃金價格今(13日)一早盤小漲,盤中上揚4.09美元或0.22%,每盎司報1872.35美元,已連續4日上漲。因美國矽谷銀行驚傳倒閉,促使資金選擇進入避險資產,從而推升金價行情。由於市場對SVB的擔憂加劇,金價受益於不確定因素,累計自上周三(8日)收盤以來已經上漲超過3%,並處於一個月高點。與此同時,由於聯準會考慮加快升息步伐,上周五(10日)發布的美國就業數據描繪了一幅喜憂參半的經濟景象。黃金一直被認為是一種避險資產,當市場陷入恐慌時,資金會不斷湧向黃金市場,從而推高金價。就歷史數據來看,黃金往往在波動加劇期間受益,因為波動性越大代表市場的不確定性(如現金流、股息、息票等)就越高,此時資本便會偏愛黃金。從短期來看,黃金價格受消息影響存在較大波動,明天(14日)還有重磅數據美國2月CPI待公佈。有機構分析若CPI數據降溫,近期累積的緊縮壓力釋放,準會鷹派將會像洩了氣的皮球,並迅速助漲黃金市場多頭。從中長期來看,黃金的配置價值依然受機構普遍看好。其中,澳盛銀行(ANZ)將黃金年終預期上調每盎司100至2000美元。有分析師指出,當前全球地緣風險問題仍存,部分金融市場局部流動性壓力增加,若出現黑天鵝事件導致金融市場震盪,黃金也可能對超預期風險事件提供良好對沖。因此,若2月通膨數據顯示美國通膨仍有韌性,導致黃金價格回調,可能為增配黃金提供了較好的加倉機會,建議逢低加倉,維持黃金超配觀點不變。上周五,黃金波動指數(GVZ)飆漲15.87%、創下自2020年7月23日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值得一提的是,相對於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時黃金波動率所處的高位而言,當前依然是較低的水平,但同時也代表後續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
亞幣短期沒翻身機會 外銀:第四季台幣恐貶至30.7
美國「最鷹派」貨幣政策帶給美元強勢突破高檔整理區間,美元指數飆破109,殃及全體非美貨幣,外銀分析,主要亞幣短期沒有任何貨幣有翻身的機會,今年第四季日圓140元將成常態,韓元可能貶至1,370元,新台幣則可能到30.7元。外銀提醒,亞幣重貶也可能對新興市場(EM)債券再掀一波外資倒貨潮。渣打銀行財富管理分析,美、日央行政策分歧是今年日圓明顯疲弱關鍵,除非美、日任一方的政策立場有所變化,否則日圓難以反轉,預估上方阻力在142.75日圓和144日圓附近。2日日圓對美元匯價已來到140.19日圓。央行統計,日圓對美元今年來貶幅17.92%,在主要亞幣當中貶值最多;其次是韓元,貶幅達12.76%;台幣貶幅9.47%,貶幅也明顯超過人民幣、新元、越南盾等。新台幣兌美元2日收在30.588元的34個月新低。澳盛銀行經濟研究部門分析亞洲貨幣表現指出,東南亞的印尼盾、泰銖對美元抗力較高,東北亞的日圓、韓元、新台幣則可能再出現一波貶勢,其中因素之一在東北亞地區出口一致走弱。ING荷蘭銀行團隊指出,亞洲出口貿易數據已出現下降,預判未來幾季有可能進一步拖累亞洲經濟,東北亞貨幣偏弱也需待及美元到2023年的轉向。9月美國聯準會可能再升息3碼,澳盛銀研究團隊認為,升息加上亞幣匯率持續走軟,下一步將不利於以當地貨幣發行的亞洲新興市場債券殖利率,亞洲多數央行現在較認同跟進聯準會升息,幅度和頻率也有意更大幅且密集,以保護本幣債券市場吸引力。
大陸需求減緩 推波油價下半年走跌
國際油價走過今年6月最高價的123.75美元/桶,8月18日來到95.37美元,跨過半年來最低價的92.68美元。金融機構總經研究部門均看壞國際油價接下來的走勢,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認為,國際油價走勢是大國博弈的結果,今年中油價一直上漲,美國油企就不斷增產,直接搶走俄羅斯出口市場,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降價求售,藉以維持市場份額。林建甫也從全球景氣的角度分析,IMF及主要國際機構陸續下修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尤其是中國大陸的需求減緩明顯,對於油價下半年走跌已成最大推波助瀾之力。澳盛銀行大中華經濟研究團隊指出,中國大陸對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影響很大,由於經濟增長停滯,下半年投資者情緒可能出現疲軟,對商品價格造成壓力。中國大陸的景氣復甦,恐會延後到2022年底和2023年初。一旦屆時強勁需求浮現,可能會加劇供應的緊張。但在此之前,澳盛團隊指出,要先解決防疫清零措施帶來的消費不足,「這通常是大宗商品需求減弱的信號」。
貴到吃不下 台灣食物通膨率高居亞洲第二
高通膨全球肆虐,台灣根本躲不開,民眾抱怨一般物價直直漲,只有官方數據看起來沒事。外銀經濟研究部門把亞洲各國相關數據攤開來比較,食物類占消費者物價指數比重排名亞洲倒數第四的台灣,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卻高居亞洲第二!央行臉書在6/16傍晚後被臉友灌爆,因為當天央行理事會決議升息半碼、調整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及核心CPI年增率預測值分別為2.83%及2.42% ,有臉友直接嗆「我們都知道,生活的通膨早就不只2、3%,只升半碼是準備迎接更高的通膨?」,「這樣調是要讓台幣續貶、民生物資繼續狂飆囉?!」此波的高通膨原因之一,來自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大宗商品、糧食價格大漲,歐美國家通膨率創下數十年記錄,相對起來亞洲通膨率比較不嚴重,但所有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都發現,亞洲通膨最大壓力來自食物類別,因為在各國CPI一籃子中的占比較大。且需注意的是,根據歷史經驗,食物通膨不太可能很快緩解,估計會成為亞洲經濟動能更大的擔憂。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最新報告顯示,食物類在CPI一籃子的占比,各國排序上以印度的45.9%最高,泰國的40.4%,排第二,台灣24.8%排名亞洲倒數第四,高於中國大陸、新加坡、韓國;這一年來食物類的通膨率變動,最高是印度的7.8%,台灣以7.4%居次,相對上中國大陸、越南僅2.3%、1.3%。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CPI七大類指數中,5月以食物類年漲7.4%變動影響最大,主計總處分析,主要因蛋類及肉類受飼養成本提高影響,蛋類價格上漲27.98%,創41個月來新高;肉類價格上漲7.88%,創87個月來新高;蔬菜受天候不佳及上年低基數影響,價格上漲22.12%,外食費上漲5.8%,創163個月來新高。外銀據此建議,各國除了央行升息,政策制定者應使用行政措施,以應對食品的高通膨,尤其現在存在多種原因導致全球糧食短缺加劇,短期內食品通膨不可能緩解,民以食為天的道理下,持續的高額支出勢必會排擠更多的耐久財消費,阻礙疫後經濟來自內需支持的復甦動能。
花旗270萬卡友免驚! 星展銀保證:客戶權益不變,只會更好
星展集團以450多億元併購花旗集團在台消費金融業務,預定在明年(2023)中完成交易整併,對於收購中多達270萬信用卡戶等客戶權益,星展銀強調「一定維持原有權益,而且還會加碼,維繫客戶忠誠度」。星展集團今天(28日)宣布,併購案的範圍為花旗集團自1985年在台推出消費金融業務,即目前擁有45家分行、270萬信用卡戶、無擔保信用貸款帳戶,以及50萬名存款及理財管理客戶。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表示,目前花旗銀信用卡、存款戶等客戶權益都繼續維持,而且在2023年中旬主管機關核准併購及完成交易後,才會展開換卡等關於更改公司名稱事項,星展會先成立整併工作委員會,預計90個工作天提出移轉計畫書,批准時間約花1年許。對於花旗銀信用卡權益陸續於今年底到期,若併購交易還未完成,到時客戶權益到底是由哪一家公司提供維繫?林鑫川也進一步說明,只要在核准併購前,都還是花旗銀信用卡戶,且因花旗銀需繼續維繫卡友忠誠度及數量,相信屆時花旗銀也會繼續提供相關權益服務,直到移轉給星展銀。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強調併購後仍保有花旗信用卡權益,且為了維繫忠誠度還會比照併購澳盛銀經驗,提出更優服務。(圖/李蕙璇攝)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處處長孫可基也補充說,4年前(2017年)星展併購澳盛銀行時,澳盛銀信用卡別有29種,更換信用卡後,除了提供卡友原有澳盛提供的客戶權益之外,星展銀甚至還提供更好服務內容,藉此維繫客戶信任與支持,目前整合後星展銀信用卡別有10種。孫可基也提到,其實花旗銀信用卡與星展銀卡友的重疊性僅約達10萬張、約1成客戶相同,因此星展銀為了能順利承接花旗銀卡友,依過往併購澳盛銀行的經驗,可以保證繼續提供花旗銀給予的權益之外,還會提供獨有方案等,因此未來花旗卡變更為星展卡,卡友權益內容只會更優更好。星展銀併購澳盛銀前,約有1萬信用卡戶,加上澳盛50萬信用卡,擴展至今已達62萬卡友,未來再整併花旗銀270萬信用卡戶,即成為在台信用卡持卡人最多的外商銀行。星展銀行台灣消費金融處處長孫可基(左)等星展幹部,即是來自花旗銀體系,也是星展認為兩家融合度高。(圖/李蕙璇攝)至於為何星展銀「小吃大」如此積極搶親娶到花旗銀?孫可基分析,除了星展銀現以亞洲為發展重心,且台灣這幾年經濟表現受到注目,星展銀要拓展台灣市場,尤其是花旗銀存款戶逾7成是優質戶亮點,即需把握此難得出現好的併購標的機會。確實,至2021年9月30日止,花旗銀台灣包括理專、客服等消金部門達3500人,消金業務盈利性質資產規模為新幣203億元(約新台幣4219億元),包括放款新幣113億元與投資資產管理新幣90億元;還有總存款達新幣151億元(約新台幣3140億元),及45家分行,規模都大於星展,花旗銀存款中超過70%屬於穩定且低成本的存款,即孫可基所說的併購亮點。目前星展銀台灣員工2千多人,資產(放款)金額達1600多億元、存款戶50萬人1100多億元以及信用卡戶62萬人,還有投資金額約80億元、保險1200多億元共達2千億元,以及35處分行據點,且早已撤除ATM存提款機,全力發展數位金融科技化。未來花旗銀ATM何去何從?減少、現況保留或是全裁撤?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指出,還沒有想到這一點,但受到疫情催化,民眾大幅降低使用現金,星展客戶使用數位金融服務即成長7成,未來仍會繼續朝向提升數位化方向。台灣星展分別於2008與2017年收購寶華銀行的資產,與完成原澳盛銀行於台灣個人金融及財富管理業務移轉;星展集團於2014年還併購法國興業銀行在新加坡、杜拜的財富管理業務,2017~2018年完成併購澳盛銀行在新加坡、香港、中國和印尼的財富管理及個人金融業務;並於2020年併購印度Lakshmi Vilas Bank(LVB),大幅拓展在印度的營運據點。
台GDP今年豐收結果 外銀樂觀按讚
樂觀看待台灣2021年經濟成長,外商銀行經濟研究部認為,2020年台灣GDP的基期已偏高,但2021年一切經濟好轉的果實都會落在台灣。星展集團資深經濟學家馬鐵英表示,維持對台灣2021年GDP成長4.2%的預測,且還有上修空間;法國外貿銀行則在1月上旬就率先上調台灣2021年GDP年增率至4.6%,是目前各國內外機構最高數據。至於滙豐集團近日也公布修正後的2021年GDP預估,台灣GDP年增率一次被上調0.5個百分點至3.5%,滙豐銀指出,鑑於亞洲2021年強勁而廣泛復甦,台灣GDP年增率還有「顯著向上空間」。澳盛銀行認為,2021年台灣經濟會走出「相對平衡」,全年GDP年增預估可達3.8%,內需和淨外部對GDP的貢獻將分別有2.4、1.4個百分點,不僅揮別2020年的內需負成長,全年GDP還有向上調整的可能。馬鐵英分析,台灣出口加速成長,2020年第四季淨出口對GDP年增率的貢獻比重超過100%,且電子業趨勢持續看漲,不像去年第三季估測3C產品出口僅有一次性訂單,「國際訂單源源不絕,進一步推升台灣出口和民間投資的成長」,星展集團1月底最新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維持對台灣2021年GDP成長4.2%的預測,且認為有上修空間。星展集團分析台灣電子產業的後續利多,包括全球數位化轉型,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5G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的運用,將繼續驅動半導體領域需求。同時,半導體行業的供求狀況已經趨緊,資本支出計劃或將升級。法國外貿銀行指出,截至2020年底,台商回流核准金額達台幣7,930億,占GDP的4.1%,這是經濟持續保有動能的關鍵。法外貿銀認為,強力的外部需求並不是台灣經濟快速增長的唯一依靠,科技製造業出口激增在疫情初期有助淡化對內需的打擊,但2020年下半年起私人消費轉強,第四季民間消費年增達2.2%,尤其政府對疫情控制良好、股市帶來財富效應,以及勞動力市場壓力緩和,都有助於支持2021年的消費者信心。
OPEC不急著增產 呵護油價回升
在原物料商品看漲的氛圍下,國際油價近日也展現強勢,國際報價基準的倫敦布蘭特每桶升破50美元,為3月以來首次站上此一整數大關。除歐美陸續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可望令全球經濟回復正常而增加能源需求外,產油國不急於大增產,支撐油價走強。國際油價周四大漲近3%,布蘭特期油並一舉站上50美元大關,周五早盤續漲約1%,最高一度漲至50.70美元,但歐洲時段壓回至50.20美元。紐約西德州期油周五最高來到47.26美元,歐美盤報46.85美元。近期油價跟著全球股市和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一同走高,反映市場看好2021年全球經濟回復成長。全球新增確診與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等人數持續上升和不斷創新高紀錄,但英國本周開始為民眾施打疫苗,美國可能最快本周末開始施打,加拿大批准下周開始施打,讓人看好疫情將逐漸受到控制。澳盛銀行報告指出,只要能普遍施打疫苗,加上各國已祭出財政與貨幣政策等振興措施,全球將擺脫疫情影響而讓經濟加速復甦,尤其歐美明年航空旅遊需求將大增,對於油價將是一大利多。澳盛預期在經濟情勢持續好轉下,股市漲勢可望延續至明年,各大宗商品行情會有正面走勢。外界認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成員國仍遵循減產協定而無意急速增產,是推升油價的另一主因。由OPEC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OPEC產油國組成的聯盟OPEC+在上周同意小幅增加產量,但其釋放出來的訊息讓外界相信OPEC+不會急於增產來傷害好不容易回升的油價。
當心! 外銀示警央行:泡沫形成中
流入台灣的資金太強大,台幣對美元匯率漲勢難遏,4日已創23年新高,外商銀行經濟研究團隊開始示警,認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已然面臨挑戰,要不就加快利率調整、要不就管制資產價格急速上揚,以避免泡沫形成的可能。澳盛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團隊4日指出,目前台灣資金四溢,除了央行在第一季為新冠疫情紓困所注入的大幅資金,海外流入的資金更是強勁,外資投資組合和台商資金回流的兩股勢力,使得央行貨幣供給M1B和M2已連續兩個月跨過官方目標區,尤其現金餘額的激增,透露出台灣銀行體系流動性極為充裕,隔拆率一直低於0.08%,10年期政府公債在11月甚至跌到0.27%的歷史低點。澳盛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指出,目前看來央行不會在12月理事會作出升息對策,因為全球目前沒有任何央行提過利率相關的對策,但估計央行會在此次有動作,包括 提出對策以消除過多的流動性,以及採取宏觀審慎措施抑制房地產風險。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研究部門認為,台灣出口表現、企業營收、內需消費等各項經濟指標,都顯示台灣今年來的經濟表現,不同於其他市場。由於美元指數走弱、外資投資組合持續流入,新台幣對美元一直保持相對強勁,且與亞洲貨幣相比,新台幣的表現高於平均水平,但仍要顧及新台幣對一籃子貨幣的相對匯率,人民幣、韓元都具有台幣匯率走勢牽引的效果。此外,台幣匯率市場價格和12個月遠期匯率之間,仍有很大的價差,市場看升台幣的預期心理,從來沒有停過。台幣強勢挺升的同時,台灣房市今年下半年蠢蠢欲動,外銀普遍認為,央行很難就此在利率政策上作出對峙。法外貿銀分析,由於全球貨幣政策放寬,新台幣和美元利率均下降,這使得央行必須讓貨幣政策維持不變。
繼台新、王道銀可以「手機號碼轉帳」 這8家銀行用戶也可上線操作
用手機號碼就可以完成轉帳,相信台新銀行Richart、國泰世華銀行KOKO、王道銀行O-Bank、澳盛銀行ANZ等用戶使用之後,鐵定感到相當便利,土地、第一、彰化、兆豐、元大等8家銀行近日也設立此項功能,擴大服務範圍。手機號碼轉帳服務約在2016年,即有銀行鼓勵客戶用手機號碼綁定銀行帳號而推出,像是國泰世華銀行和台新銀行就曾舉辦一波優惠活動,雙方用戶只要透過手機銀行APP跨行互轉,即可免手續費。央行在去年11月宣布,由財金公司與各銀行推動用手機號碼即可轉帳的服務,不用像過去輸入銀行開戶時給的16碼帳號,只要用手機號碼就可完成轉帳。受疫情影響部分作業,至今年9月底已宣布啟動「手機門號跨行轉帳平台」,首波有土地銀行、第一銀行、彰化銀行、兆豐銀行、三信銀行、遠東銀行、元大銀行及凱基銀行等8家施行,陸續還有20家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入。民眾可以透過開辦銀行的服務通路「網路銀行」及「行動銀行」,將手機號碼與銀行帳號綁定後,就可以用手機號碼取代難記的銀行帳號,將可大幅提升民眾溝通跨行轉帳的便利性。不過,有網民提出,在大陸已有銀行用戶,只要打開任何一個網銀APP轉帳錢到其他家銀行帳戶,已不收取手續,早已免除網銀跨行轉帳手續費,且沒有筆數等相關限制。
「新台幣28元將成新常態」 梁國源:央行不需大干預
新台幣升值將成新常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國源23日表示,新台幣今年來處於內外夾攻的局勢,台灣基本條件強力支撐,且美元指數偏弱,與各主要貨幣對美元的升貶幅度分析,台幣今年是最強的,今年第三季出現最大的升值力道,估計第四季會更強,及至2021年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都偏強,「28元將成新常態」。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23日修正2020年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均價預測至29.65,並預測2021年均價為28.93;季度估值部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均價2020年第三季29.3元、第四季約29.05元,2021年四個季度的平均匯價,估測分別為29元、28.95元、28.9元、28.85元。梁國源說,元大寶華的估值較國際市場共識已來得低一點,因為觀察到央行今年來都有進場調節痕跡,實際上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指數值並未偏離中線太多,央行理應不需作太大干預,「央行會有調節,也會有節制」。澳盛銀行23日發布經濟研究第四季報告也指出,新台幣匯率自今年第二季開始急劇走升,第三季以來台幣走升是受到人民幣偏升所拉扯,「新台幣任何進一步的升值,都是溫和的」。該行經濟研究團隊認為,全球資金8月以來淨流出亞洲新興市場,只要亞洲經濟復甦,外資隨時會回頭,隨時會推升亞幣,估新台幣匯率2021年初就會突破29元。梁國源表示,匯率預測非常難,但至少預測可作到「方向」的確定;台幣趨強的原因就外部因素看來,2月中旬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與美元指數相關性最高,美元指數估至2021年底偏弱,美10年期公債殖利率位處低檔,相關數據指向美元趨向貶值。從國內因素來看,台灣上半年經濟表現優於主要貿易對手國,國際上也看好台灣明年景氣,加上台灣經常帳順差擴大,外商來台投資及台商海外資金回流,且壽險業對美元部位需求已到飽和點,對台幣需求更大於美元。
Q2交出最壞經濟數據 外資外銀有驚人解讀
主計總處今(31)日公布2020年第二季民間消費年增率 -0.73%,創下歷年來最差的負成長。此項數據公布之後,外資研究機構、外商銀行經研團隊立即搶發最新報告,內容全是一致方向:2020年下半年台灣經濟將強勁反彈!包括牛津經濟研究院、澳盛銀行、法國外貿銀行等今天都發布最新台灣經濟分析評論,一致樂觀看好台灣的經濟前景,並重新檢視2020年台灣經濟增長估值,法國外貿銀行為1.5%,澳盛銀行1.6%,牛津經濟研究院雖仍維持GDP年增的負值,但已從先前預估的 —0.6%略微上調至 —0.3%。這些經常評論台灣經濟情勢的國外單位,似乎因主計總處公布的最新數據,看出台灣在疫情期間的經濟抵抗力,「最糟也不過如此!」,牛津經濟研究院還說,原本預計第二季民間消費會出現 —2.8%,官方數據竟只有 —0.73%,可以想見台灣的疫情衝擊沒有外界以為的糟糕,因此上調了台灣2020年GDP預測。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經濟研究團隊指出,相較於全球各地因新冠疫情陷入焦頭爛額,台灣呈現的是一片「罕見的綠洲」,當地的經濟活動和出行幾乎沒有受到限制,在疫情初期超前部署以來,台灣經濟運行一直保持韌性,半導體和生技等關鍵領域,都將於未來持續受益於5G推出和疫情帶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