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境海灣
」 基隆基隆坍方11日通車 謝國樑辦海灣節救潮境攤商生意
基隆市長謝國樑10日表示,北寧路潮境公園附近3日發生塌方影響商店生計,可惜11日才能通車,錯過連假商機,但市府仍提出「潮境海灣節」等多項振興方案,未來希望促銷潮境的商品和美食。省道台2線70公里潮境公園入口處北寧路山坡,3日發生山崩意外,造成交通雙向阻斷,公路局9日傍晚清運完畢崩坍所有土方,總計運出土石1.3萬立方公尺,10日辦理損壞路面刨除加封、邊坡邊脚防護及交維設施,有望11日上午正式搶通。這波走山意外發生在台二線北寧路潮境公園路口山壁,連日豪雨後,3日下午2時28分發生大規模走山,高達11輛汽車被波及,其中4車被壓在土石下方,有2名男子受困被救出送醫,整個山頭像被挖空般消失,交通部公路總局初判,與近期地震頻仍加上連日豪雨有關。公路總局北區養護工程分局基隆工務段長蔡志盈說明,7個工作天來,總計清運出土石1.3萬立方公尺,也在事發地前後設置二個清運平台。而最危險工程項目「刷坡」也已經完成,把一些在坡頂要掉不掉、具高度潛在危險的巨石一併清除,所有土方將清至新北八里台北港。蔡志盈補充,公路總局動員PC300型挖土機2輛、PC200型挖土機5輛、傾卸卡車125輛、鏟裝車3輛及數十位工作人員連續多日搶災,到9日傍晚已清運崩坍土方完畢,道路路面重新空了出來,10日重新鋪設柏油畫線後,11日就能恢復通車。
基北北桃搶搭暑假出遊潮 城市合作共同推動觀光
為迎暑假出遊熱潮,並強化北台灣跨域旅遊資源整合,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今(17)日攜手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跨域合作共推觀光旅遊,邀請國內外旅客趁著暑假,來到北台灣創造夏日美好回憶。(左起)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蔡慧婷科長、北市觀傳局陳淑慧局長、新北市觀旅局楊宗珉局長、桃園市觀旅局周柏吟局長今(17)日聯合推廣基北北桃旅遊(圖/觀傳局提供)。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今日於「2023台北國際夏季旅展」臺北館舉辦「基北北桃城市合作交流」活動,北市觀傳局長陳淑慧說明,106年起臺北市政府推出「北北基好玩卡」旅遊票券,整合臺北市、新北市及基隆市熱門景點場館、交通及「大永貓」商圈購物優惠大禮包,至今共售出約160萬份;另因應暑假推出的「動貓樂玩套票」,自6月21日開賣也已經售出5867套。而在7月,臺北市更攜手新北市、桃園市、基隆市,啟動「基北北桃都會通」1200定期票,讓四個城市交通轉乘更便利,跨縣市旅遊也更為熱絡。陳淑慧表示,未來北北基好玩卡的內容也將加廣、加深,將北台灣旅遊版圖拼湊更完整,讓旅客享受便捷且經濟實惠的旅程。首次攜手桃園,提升服務項目與廣度,擴大服務範圍(圖/觀傳局提供)。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楊宗珉表示,新北在今年夏季安排了多元系列活動,有適合親子參與的「碧潭寫生趣!Colorful Bitan」,以及好友出遊的深澳鐵道自行車「夜間營運-星願七夕」;此外,新北指標性的音樂活動「新北市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和「新北市河海音樂季」也將於8月連續四週接連登場,邀請民眾到新北嗨玩整個夏天。臺北館參展業者介紹旅遊資訊(圖/觀傳局提供)。桃園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長周柏吟也說,「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將於8月11日盛大開幕,為期66天的世客博預期吸引百萬國內外遊客來訪桃園;為讓旅客感受客家文化的熱情與精神、吸引不同族群的民眾都來體驗桃園獨特的魅力,桃園市政府創下台灣觀光首例,攜手600餘家旅行社業者共襄盛舉,透過世客博主題遊程,結合桃園豐富的觀光景點分享給更多國內外的旅客,帶動桃園觀光熱潮。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科長蔡慧婷介紹,基隆的夏季至秋初時節氣候宜人,相當適合各類戶外休憩活動與教育體驗,因此暑假期間推出「潮境海灣節」系列活動,不僅有市集、手作DIY及野餐音樂會,也將海灣及週邊場域變成「海洋生態體驗園區」,結合了地方創生、藝術文創及農特產三大主題,歡迎大家來到基隆深度體驗基隆美麗風光,在夜間海風的吹拂之下欣賞最棒的音樂會,感受美好夏日時光。陳淑慧也補充,臺北的夏天很熱鬧,7月由「大稻埕夏日節」打頭陣,除了8場煙火秀璀璨河岸,還有專屬遊船行程及主題日優惠活動;另也能轉往寧夏夜市、迪化街商圈、延三觀光夜市、心中山線形公園、臺北地下街等地,品嚐米其林必比登小吃,或走逛在地的文創小店,體驗不一樣的臺北街區文化。陳淑慧也說,歡迎大小朋友來到台北玩水,像是公館自來水園區、大佳河濱公園都推出相應的戲水活動,臺北市立動物園、兒童新樂園則適合親子同遊;東區商圈則推出「混東區 潮FUN夏日趴」、松山文創園區「夏日松一下」活動,歡迎國內外旅客來到臺北Chill一「夏」。
BBC《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登場 鄭崇華:氣候變遷生物也受害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聯合數位文創共同主辦之《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周六(10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演出,希望藉由《地球脈動II》音樂會的視聽饗宴,喚起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關注。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指出,人類與許多生命物種共享自然環境,但氣候變遷帶來的諸多衝擊,正威脅地球上所有物種的生存,光是2022年上半年,世界各地便接連遭逢森林野火、極端熱浪、豪雨致災及乾旱等環境災難,不只讓人類受苦,許多生物的族群都遭受極大衝擊。延續台達50周年舉辦《藍色星球II》影像音樂會,廣受好評迴響,今年音樂會播映《地球脈動II》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最受歡迎的經典紀錄片之一,不但是BBC首部超高畫質(UHD)影集,更運用了無人機、空中與遠端攝影等多項前瞻技術,帶領觀眾穿越島嶼、高山、雨林、沙漠、草原及城市等多重地景,累計穿越40個國家,捕捉到許多以前從未被拍攝過的野生動物,如花費四個月才在喜瑪拉雅山拍到雪豹母女、或在非洲草原上記錄下將獅群踢散的長頸鹿群,奠定生態紀錄片拍攝的全新里程碑。透過台達超高畫質、亮度高達37,000流明的8K DLP雷射投影機,搭配800吋超大銀幕播映,並結合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現場演繹由國際知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及其團隊譜寫的動人樂曲,提供視覺及聽覺上的雙重震撼,讓觀眾感受到如臨實境的生態美景與壯闊自然影像。民眾也目賭許多難得一見的物種奇景與壯闊畫面,包括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山脈的雪豹、巴拿馬群島上會游泳的樹懶。製作人麥可・岡頓表示:「《地球脈動》是以近乎「上帝般」的視角讓我們俯視地球。」拍攝手法採用特殊穩定技術,使攝影機脫離三角架,直接跟隨動物足跡,與牠們一起旅行,感覺狐猴就像是跳過觀眾肩膀,從動物角度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在地球上和我們共同生活的豐富生命樣態。延續台達50周年以「節用.厚生」倡議回應氣候挑戰,今年迎向51年更揭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策略新篇章,將「生物多樣性」列入台達永續策略,呼應聯合國將在年底於加拿大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會中預計發表未來十年的保育目標及搶救計畫,台達以實際行動及企業核心能力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達除了舉辦音樂會推動生態教育,亦採取具體行動實踐生物多樣性。自50周年啟動珊瑚復育計畫,攜手海科館與民間保育團隊投入東北角珊瑚復育,號召台達員工擔任海洋志工,協助復育基地的例行維護及水下作業;經過一年努力,已完成第一階段育苗並於今年8月將部份珊瑚種苗移植至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台達基金會也與專家合作,嘗試運用台達LED與自動化技術及設備,協助耐熱珊瑚種苗的培育與挑選;另與海生館合作訓練企業志工,成為由美國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展的國際珊瑚監測網絡CoralNet合格成員。此外,台達也暨去年透過採取相關節能措施並使用再生能源憑證,連兩年以打造成「零碳音樂會」為目標,持續力減舉辦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盡到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
東北角降雨緩解基隆部分水情 蔡適應持續協調水利署、國軍幫忙
民進黨基隆市長參選人、立委蔡適應今(18)日出席2022基隆潮境海灣節活動暖身記者會,他提及東北角地區今日降雨,雖然緩解部分水情,不過整體水量還是不足,呼籲民眾節約用水,自己也會持續協調水利署、國軍持續幫助增加水源。蔡適應表示,基隆潮境海灣節已經舉辦5屆,去年因為疫情停辦,今年再次辦理,要特別感謝海科館長陳素芬,以及海洋委員會過去的協力和幫助,讓潮境海灣節能持續舉辦。他也推薦外地的朋友,來基隆感受獨特的海洋風光和特色美食,期待在今年有更多朋友來參與這個午後盛會,自己今年參選基隆市長,會持續推動基隆成為最重要的海洋之都。針對基隆水情議題,蔡適應表示,東北角地區今日降雨,雖然緩解部份水情,不過水量還是不足,呼籲民眾節約用水;另外,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已來基隆視察,也指示幾個增加基隆地區供水的方法,包含從上游處抽水至貢寮淨水場、水利署和國軍支援淡化鹽鹼化水源設備等。他說,大部分社區昨日已陸續恢復供水,雖然水量沒有很足,自己會持續關注這個問題,也協調水利署、國軍持續幫助增加水源。市議員參選人許睿慈也說,蔡適應委員勤走基層、傾聽民意,大家都看得見,尤其近日面臨水情壓力更是上山下海,希望能夠解決市民困境,用汗水跟心力在拚。此外,針對18歲公民權,蔡適應表示,他今年年初在立法院擔任民進黨團書記長,當時部份在野黨利用海量提案杯葛預算,拖延18歲公民權通過,自己和立院夥伴頂住壓力,順利推動18歲公民權,進而今年11月26日可以進行公民複決投票。他希望,可以讓18歲青年參與公共事務,也讓像他一樣出身平凡的年輕人,有更進一步參與政治活動的機會,也期盼年底投票,大家都能支持18歲公民權、投下同意票。2022基隆潮境海灣節主辦單位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處長黃健峰表示,去年因為疫情沒有舉辦活動,今年潮境海灣節活動還結合基隆區漁會的海鮮啤酒趴,讓更多朋友能在基隆的海邊,享受午後音樂和美食,8月28日當天還會邀請獨立樂團參與演出,活動期間還有海洋文化體驗營、浪花下的潮境巡禮《獨木舟體驗》、海人新手村《帆船體驗營》、繞島挑戰賽等。
海綿寶寶誕生 基隆潮境海灣白雪紛飛傳喜訊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灣海洋資源保護區「海綿寶寶誕生了」,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水下志工及海底鏡頭,首次記錄到桶型海綿產卵過程,為海綿寶寶的誕生留下珍貴畫面,雌、雄海綿相繼產卵、排精,海底如白雪紛飛。海科館潛水志工蔡聰賢、陳宗偉及陳南宏等人,6月27日下水檢視桶型海綿,發現眼前20米距離,約有20至25顆雌性海綿正在產卵。海科館今日公開影像,畫面一開始雄性海綿先排了一次精子,約10秒鐘,又一次大噴發,海底煙霧瀰漫,接著雌性海綿排出卵團,周圍珊瑚、海洋生物上有許多卵塊堆積,整個保育區像下過雪一般。海科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透過顯微境觀察志工採集回來白色卵塊,發現是分裂中的受精卵,令人振奮。她說明,桶型海綿和珊瑚一樣,固著在海中成長不會任意移動,也是台灣最大型的海棉,為內凹桶狀、雌雄異體,產卵期通常在春末夏至新月前一天,或是月圓後第二天,最佳水溫介於攝氏26至27度,雌性海棉會先排卵,雄性海棉再排精子。海科館長陳素芬說,國內外研究資料指出,桶形海綿生長緩慢,但壽命很長,潮境海灣能夠有這麼多的桶型海綿相當難能可貴,需要大家共同愛護與維持,盼桶型海綿可以年年順利產卵,讓更多海綿寶寶進駐保育區。海科館提及,桶型海綿可以24小時不斷的過濾大量的水,以10公分見方的海棉為例,1天可以過濾50噸海水,除了桶內是許多魚類喜歡休息的地方,也有許多細菌共生、無脊椎動物居住,更會有魚類啄食桶型海綿表面,在海洋生態扮演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