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子
」飲食注意!營養師揭5大高鈉食物 小心吃出高血壓
鈉是人體中許多重要功能的必要營養素,但是攝取過量,會直接導致血壓飆升。近日全台氣溫驟降,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提醒民眾,保暖之餘也要注意飲食上的鈉攝取量,並點出5種高鈉食品,提醒民眾在食用上必須留意,包含調理包、泡麵、火鍋湯底、醬菜以及豆乳醬。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建議,健康成人的鈉攝取量為每日不超過2400毫克(6公克),但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且有「男多於女、少多於老」的趨勢。北投健康管理醫院營養師潘富子表示,現代人飲食講求快速、方便,容易攝取過量的鈉,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之一,若控制不佳容易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因此,預防高血壓或抑制血壓飆升的第一步,就是避免吃重鹹的食物。營養師潘富子特別整理出5大常見的高鈉食物,並提醒民眾在攝取上必須格外留意:(一) 調理包:調理包是上班族的方便快捷之選,但其鈉含量高,以1包市售200公克的紅燒牛腩調理包來看,其鈉含量就高達1371毫克,若一天食用兩次,鈉攝取就已超過當日建議攝取量。(二) 泡麵:食用泡麵雖然方便快速,但以市售的花雕雞麵為例,其鈉含量相當高,一小袋就含有1200毫克,吃完相當於當日建議攝取鈉量的一半。(三) 火鍋湯底:每到冬天,人們喜歡和親友一起吃火鍋,但火鍋湯底的鈉含量也相當高。以麻辣火鍋湯底為例,一碗200c.c.的湯底含有約1,255毫克的鈉,建議在享受火鍋時,最好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這不僅可以減少鹽的攝取,還能降低總熱量的攝取。(四) 醬菜:醬菜時常搭配白粥食用,但在醃漬保存的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鹽,因此鈉含量也很高。以市售的醬瓜為例,一罐醬瓜的鈉含量高達1765毫克。提醒民眾切勿因為醬瓜的爽脆涮嘴口感而忽略控制食用份量。(五) 豆乳醬:吃薑母鴨或羊肉爐時,常搭配的豆乳醬每100克鈉含量高達2945毫克。因此,在品嘗美食時,務必謹慎控制醬料的份量。潘富子提醒民眾,大多數人在血壓升高時並沒有明顯的不適感,但心肌梗塞發生速度驚人,猝死情況也同樣令人措手不及。因此,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的最佳途徑。流來襲,民眾喜歡圍爐吃火鍋,但是火鍋湯底的鈉含量驚人,建議選擇由昆布或蔬菜熬製的清湯底,減少鹽的攝取,同時降低總熱量的攝取。(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深受皮膚潰爛困擾 他吃1物「一週內好轉」:見鬼了
有些民眾會受既有印象影響,減少特定養分的攝取。一名患者多年以來深受皮膚潰爛困擾,多次求醫都找不出病因,直到開始攝取脂肪,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竟在一週內改善,讓他直呼「見鬼了」。家醫科醫師宋晏仁在節目《醫師好辣》表示,一名患者年輕時期就不攝取脂肪,認為「脂肪會對身體不好」,因此三餐都吃全素,青菜都用水煮,就連一滴油也不加,後來皮膚莫名潰爛20年,多次求醫都找不出病因,才又開始攝取帶有脂肪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患者自從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不佳的問題竟在一週內好轉,讓他直喊「見鬼了」,而當改回無油飲食,病情2週後又復發,但吃五花肉就好了。宋晏仁透露,後來該名身在美國的患者,甚至專程搭機回台拜訪,對方還在見面的時候特別強調「你在電視上講的事是真的,油不能完全不吃」,分享飲食帶給身體的改變。宋晏仁表示,患者吃下幾片五花肉,膚況一週內好轉了。(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透露,油脂對於皮膚非常重要,也有保暖、保護內臟的功能,一旦長期不吃油脂,會讓皮膚和身體代謝都出問題;油脂好與不好其實相差很多,要是「吃錯油脂」恐會造成皮膚發炎、過敏,「不好的油飽和脂肪酸多,容易刺激皮膚發炎,假設吃太多這樣的油,皮膚穩定度就會變差。」提到油脂選擇,營養師潘富子建議,可選富含30餘種「橄欖多酚」的橄欖油,因其優異的抗氧化物,有助人體抵抗發炎功效。再者,橄欖油也有較高含量的α型態「維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保護身體像是血管、細胞膜等在內的脂溶性組織,更可預防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結構脂肪酸等脂溶性物質氧化,而對身體的傷害。潘富子指出,橄欖油也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固醇」。她也說明,單元不飽和脂肪可助增加好的膽固醇(HDL),減少壞的膽固醇(LDL),降低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植物固醇以β-sitosterol為主,結構上與膽固醇相似,可和腸道的膽固醇都被人體吸收,否則就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