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
」徐州尋古2/秦、漢兵馬俑「尺寸」差很大 西楚霸王項羽竟是「高富帥」
徐州是有4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有「劉邦故里、項羽故都」之稱,是楚漢相爭的重要舞台。深厚的文化底蘊,自然也留下不少歷史遺址,尤以「漢代三絕」:漢兵馬俑、漢墓、漢畫像石最具兩漢文化代表。 CTWANT記者從上海搭乘高鐵2個半小時來到徐州,下車時一名徐州人見外地遊客上前熱情攀談,他大方介紹,到徐州首推漢文化景區。景區展出獅子山楚王陵墓、羊鬼山王后墓、漢兵馬俑博物館、水下兵馬俑展廳、漢畫像石展等遺存,占地1400畝,是徐州規模最大、內涵最豐富的漢文化保護基地。 記者實地走訪,首先來到漢兵馬俑出土遺址,小小兵整齊列隊,似乎與印象中的兵馬俑不同?講解員徐勤鳳說,徐州的漢兵馬俑相較於西安的秦兵馬俑,最大不同是尺寸,秦俑是身高1米8的大漢,漢俑則只有50多公分大小,「原因是秦俑是秦始皇的墓葬,漢俑只是王侯的陪葬,數量和規模自然有差。」 此外,漢兵馬俑為陶質,入土前都是彩陶。徐勤鳳指向1號坑,「前段有長15米的步兵軍陣,後段長10.3米有車馬、軍吏、步兵,還有跪坐姿態的俑,屬車兵軍陣。」「這也是目前發現最早的騎兵軍陣,證明中國古代騎兵在西漢已形成獨立兵種。」 接著來到有2170多年歷史的獅子山楚王陵,這是徐州規模最大、文物遺存最多、歷史價值最高的一座西漢王陵。「這座地宮向下有14~20米深,雖然楚王陵被發現時已遭盜墓,但各類出土珍貴文物仍有將近20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S型狀的玉龍佩。」徐勤鳳說,漢代皇帝或貴族下葬皆會穿著金縷玉衣,但古時因有階級制度,平民不能用玉,因此盜墓者只抽取金絲,玉片和玉龍佩也才能保留到現在。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貴族所特用的殮具,圖為獅子山楚王陵中的金縷玉衣,經修復後發現由4248片新疆和圓玉片、1576克金絲穿連而成,是目前中國出土年代最早、玉片數量最多、製作最精的玉衣。(圖/林榮芳攝) 根據出土的楚王遺骨醫學鑑定,這位楚王身高約172公分,死時年齡在35至37歲,推測其主人極有可能是第二代楚王劉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劉戊。 相較獅子山楚王陵主人未定,半小時車程外的龜山漢墓,則因一顆長寬高約2公分大小的劉注龜鈕銀印,確定墓主為西漢第六代楚王劉注及其夫人的合葬墓。龜山漢墓距今2100多年,是徐州目前發現的8個西漢楚王墓中,唯一確認主人身分的。地宮由15間墓室組成,有前殿、樂舞廳、武庫、車馬室等一應俱全,面積700多平方公尺。龜山漢墓這座地下宮殿共有15間墓室組成,面積700多平方米,工程浩大。(圖/林榮芳攝)為嚴防盜墓,龜山漢墓的墓道由26塊重達6~7噸的長形條石,分上下兩層進行堵塞,且塞石間接縫嚴密,連一枚硬幣都難以塞進。即使如此,該墓還是被遭盜得徹底,出土文物僅130餘件。講解員任靖笑說,「漢墓十室九空,以前盜墓者都是專業的考古學家!」 時間往前推進到劉邦創建西漢前,項羽推翻秦朝,自立西楚霸王,定都彭城,號令諸侯。項羽曾在彭城築台戲馬,享受太平的安逸,現在的「戲馬台」是座一亭兩院、占地1.5萬平方公尺的古典園林風景區。戲馬台海拔高度僅69.9米,據清乾隆《徐州府志》記載,楚項羽因山為台,以觀戲馬,故名。(圖/翻攝自彭湃新聞網) 一入園,便可見西楚霸王項羽威風凜凜的石雕像,「根據司馬遷記載,項羽身高8尺有餘,也就是將近190公分;史料還說他力能扛鼎、目生重瞳,雙瞳在古人面相學中是帝王象徵。」資深解說員張靜以現代話「高富帥」來形容這位西楚霸王。 但戲馬台可不是看戲的地方!張靜解釋,戶部山海拔高度僅69.9公尺,項羽是個武將,當年他帶著愛妻虞姬在這小山丘上看將士操練。當時項羽認為天下已太平,不用再打仗了。由於這段美好時光約為西元前206年的7~9月,按照秦代曆法,這3個月屬秋季,因此後人稱為「秋風戲馬」,是項羽短暫的戎馬生涯中,在彭城度過最得意的一段時光。
廣州動物園驚見地下宮殿!出土墓葬148座「跨度2100年」 保存超完整
大陸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8日在廣州動物園麻鷹崗墓地考古現場通報,廣州動物園考古發掘項目的重要發現。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48座,年代從西漢南越國時期一直持續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達2100多年之久。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在發掘區域中北部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東晉墓和一座保存較好的南朝墓。《廣州日報》報導,這次出土的東漢帶字陶屋模型、唐代陶雞模型、清代翡翠翎管和朝冠頂珠水晶飾件及清代翠鳥銀發簪,是近年考古發現中不可多得的文物精品。在考古發掘現場,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強祿和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調查勘探部主任、麻鷹崗墓地發掘項目負責人程浩介紹了本次考古發掘的背景和基本情況。廣州動物園驚見地下宮殿。(圖/翻攝自《廣州日報》)據了解,本次考古發掘共清理各時期墓葬148座,其中兩漢墓葬4座,晉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出土陶器、瓷器、銅器、玉器、珠飾等各類文物196件(套)。其中,東漢帶字陶屋模型其實是東漢墓當中比較常見的模型明器,「但這件東漢時期陶屋的珍貴之處在於門上有『大吉間』三個字,在門上有文字的陶屋是非常少見的。」程浩說。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發現,是在發掘區域中北部發現了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東晉墓和一座保存較好的南朝墓。其中東晉墓規模較大、結構複雜,在長達10米的墓室頂部及四壁未發現明顯損毀,是迄今為止在廣州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東晉墓葬。程浩表示,從盜洞來看,這座墓葬可能是在墓主下葬後沒多久就被盜了,「但比較難得的是被盜後的近1700年,這座墓葬沒有再受到其他擾動。」廣州動物園驚見地下宮殿。(圖/翻攝自《廣州日報》)至於南朝墓規模則稍小,為雙後室的夫妻合葬墓,結構精巧,除雙後室頂部各有一個盜洞外,其他結構保存完整,也尤為難得。程浩介紹,「目前廣州市內發現的南朝時期墓葬絕大多數是沒有墓頂的,這座墓的難得之處在於,頂部基本保存完好。」他還表示,南朝墓相比東漢墓的墓內裝飾更講究,墓裡可以看到祭台、假柱、假窗等,在雙後室共用的墻壁上還有相通的窗欞結構。程浩指出,此次考古發掘有三個「特別」。一是發現的墓葬分布密集,最密集的發掘區域東北部一帶300平方米範圍內就有70座墓葬;二是墓葬的年代跨度大、連續性強,墓葬的年代自西漢南越國時期,歷經東漢、晉南朝、唐、明、清、民國,一直持續至新中國成立初期,達2100多年之久,「這個時間跨度和廣州城的發展、變遷是同步的。」程浩說。三是墓葬的排列有一定的規律,特別是明清墓葬不僅規模、朝向頗為相似,墓葬的間隔也基本一致,說明這裡是一處成規模、有規劃的墓園。
女兒撿到「金蟲子」…收藏家出價8.8萬他沒賣 送鑑定才知是漢代珍寶
大陸男子譚福全的小女兒1984年在河裡撈到一只金色的蠶,當晚就有人登門拜訪,「我願意出價5000元,賣嗎?」一家人面面相覷,譚福全察覺到金蠶並不簡單,一口回絕後,那人又開口說道「兩萬元,可以接受嗎?」最後,譚福全抵擋住誘惑,選擇將到西安博物館找專家鑑定,並將珍貴的文物捐給國家。綜合陸媒報導,譚福全的小女兒當天在河裡淘出一只金色的蠶,帶回家炫耀的她遭到了父母的呵斥,這讓滿臉得意的小女孩有些害怕,一五一十講明了來由。父母在得知並非偷盜所得才放心,雖然日子過得苦,但譚福全對孩子的教育一直是注重品德。「那太好了,咱們今下午就去當了它,一家人也能過個好年!」母親高興地說道。第二天,譚福全帶著金蟲子去集市上詢問,一個做古玩生意的朋友一看就驚呆了,興奮地說這很可能是件稀世珍寶。消息很快在村裡傳開,一時間各地的人都跑來譚家要看金蟲子,甚至有個自稱是文物商人的人直接出價2萬元(約新台幣8.8萬元)。對譚家這個靠種地維持生計的貧苦家庭來說,2萬元無異於天文數字。不過,譚福全總覺得小金蟲必然不簡單,倘若真是國家的文物,自己橫財就有失大義了,所以他婉言謝絕了文物商人高價收購的建議。為了弄清金蟲子的來歷,譚福全帶著它去了博物館;專家經過鑑定,確認這竟是出土於漢墓的鎏金銅蠶,它證明了古代已經掌握了如履春芒、鎏金虎鞭織錦等高超絲綢加工技術,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由於譚福全不顧利益,將國寶級文物鎏金銅蠶交給國家,博物館表彰了他的孺子牛之情,並給了他一筆獎金。這條鎏金銅蠶也成了館裡引人矚目的鎮館之寶。從此,譚福全和女兒因當初在河裡的一段偶然發現,聲名遠揚,成為了鄉野間人盡皆知的佳話。
陝西省咸陽發現最早金銅佛像 專家:對佛教文化具重要研究價值
大陸澎湃新聞9日引述「文博中國」公眾號消息,陝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期在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發掘了一處東漢家族墓,在M3015墓室內出土兩尊金銅佛像,為東漢晚期遺物。經專家研判認定,這2尊佛像具有犍陀羅風格,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這兩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釋迦牟尼立像(正面)。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街道成任村東南的東漢家族墓地,其中6座墓葬形制規模相近,坐西向東,南北並列分布,間距15-20米,均為斜坡墓道洞室墓。以M3015為例,該墓為斜坡墓道多室土洞墓,坐西向東,平面呈 「十」字形,由墓道、甬道、主墓室、後墓室和南、北側室組成,水準總長25.3米,深7.5米。墓道南、北、西三壁在深1米處各留一級生土台階,甬道較短。主墓室平面呈方形,進深3.3米、寬3.4米。後墓室較寬大,平面呈東西向長方形,進深4.2米、寬2.24~2.36米。南北兩側室形制結構基本相同,平面均呈東西橫向長方形。成任墓地M3015出土的金銅五尊佛像。2尊金銅佛像出土於主墓室西北角的地面上。一件為釋迦牟尼立像,小肉髻,頂部較平,身穿通肩袈裟,衣紋從左肩向右肩呈放射狀分布,衣紋波谷在右胸和右臂之間。左手屈肘上舉,持袈裟一角;右手上舉施無畏印(手部殘)。跣足立於覆蓮座上。通高10.5釐米、台座4.7釐米。M3019出土的延熹元年朱書陶罐。另一件為銅五尊佛像,呈片狀,通高15.8、寬6.4釐米,正面浮雕坐佛五尊,小肉髻,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雙手作禪定印,屈肘部分可見圓土棱狀衣紋身後有桃形首光與背光。佛像的肉髻、面相、著衣方式、衣紋等都具有典型的犍陀羅造像風格。材質分析的初步結果,2尊佛像均為銅錫鉛合金,製作工藝為範鑄。這批東漢墓的隨葬器物以陶器和釉陶器為主,另有少量銅器、鉛馬具等。陶器有罐、壺、瓶,案、盤、耳杯、勺,井、倉、灶等;陶動物有雞、鴨、狗、豬;銅器主要是銅錢、銅鏡、弩機、削等。隨葬器物具有東漢晚期的典型特徵。M3019出土朱書陶罐銘文紀年為「延熹元年十一月廿四日」(158年),可以作為這處家族墓地下葬時間的尺規。墓地的主人應係左近東漢安陵縣或長安縣中級官員或地主,具有一定的家族勢力或經濟實力。延熹元年上距佛教傳入中國還不足100年,之前普遍認為這一時期在中國西南地區和東南地區已出現佛教形象元素,但均是依附於搖錢樹、魂瓶、建築等的裝飾圖案和部件,而獨立的、體現宗教信仰意義的佛像到十六國時期才出現。經專家研判認定,成任墓地出土的這2尊佛像,係目前大陸國內考古出土的時代最早的金銅佛像。根據佛像的造型特徵、製作工藝分析和金屬成分檢測的初步結果,可以認定係本土製作的具有犍陀羅風格的金銅佛像。這2尊金銅佛像的出土,對於佛教文化的傳入及中國化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專家咋舌!失傳天文奇書《五星占》出土 記載行星運行「幾乎無誤差」
中國大陸湖南知名的考古聖地馬王堆漢墓群,過往被許多專家稱呼為「東方龐貝」,其最主要原因除了雄偉複雜的墓葬結構外,其所保存的棺槨、絲織品、帛書、漆器、書籍等陪葬品數量高達3000多件,讓考古學家足以理解當時的生活水平與科技發展。其中又以幾本早已失傳的書籍更為撼動人心。據悉,在馬王堆漢墓群目前出土28本稀有的古籍,其中包含了早已失傳的《天文氣象雜佔》、《五星占》和《出行佔》等書籍。而在現代學者研究過後,《五星占》裡面所記載的內容,讓許多專家大呼不可思議,這本書詳細記載了五大行星的運作,而且與現在的估計落差微乎其微。經過學者研究考證,《五星占》中記載金星會合週期是584.4天,現今科學所測得的結果是583.92天,相差0.48天。土星的會合週期為377天,現今測得週期為378.09天,相差僅1.09天。而《五星占》中又記載恆星週期為30年,現今測得的29.46年,相差僅0.54年,考量到當時的科技發展水平,並沒有精密的天文儀器可以輔助測量,當時是如何進行測量,最終結果幾乎完全相同,讓不少研究學者大吃一驚。而有學者表示,《五星占》一書中還有記載許多天文數據,其中不少數據甚至比西方的天文學家發現時還早兩千年,而且精準度也是高到令人咋舌。
中國盜墓第一村!人人都是「摸金校尉」 一夜暴富者居多
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裡均有詳細描述「盜墓」這件事,並以此為主題成為許多人喜愛的作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類似情況發生,稍微有點歷史或名人的古墓,都會遭到盜墓賊的光顧。根據陸媒《搜狐新聞》報導,在中國,沒有其他地方或哪個人敢在河南洛陽後溝村炫耀盜墓技術,因為這裡有「中國盜墓第一村」之稱。在8、90年代,後溝村全村的青壯年幾乎人人都是「摸金校尉」(中國古代盜墓者的一個稱呼),一夜暴富的人很多。後溝村位在河南省洛陽市送莊鎮下轄村,全村200多戶人家,有1000多個人口,後溝村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盜墓第一村,與其地理位置有著極大關係。中國有句古老諺語「生在蘇杭,死葬北邙」,據稱有近3分之1的古代皇帝就埋在洛陽邙山,王侯將相更是不計其數,地下隨葬品想當然爾極為豐富,而後溝村就在邙山嶺上,因此這一帶古墓多是廣為人知的事。「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在8、90年代,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為了發財,後溝村部分村民開始幹起了盜墓的勾當。盜墓離不開盜墓工具,比如鏟子,考古工具洛陽鏟就是洛陽一位村民發明的,這個村民發明洛陽鏟不是為了考古,而是為了盜墓。據信,洛陽鏟是盜墓神器,洛陽鏟鏟進土裡,從帶出來的泥土就能分辨下面是否有墓,一般土質均勻的說明沒有,出現斷層的則可能有墓。另外,土灰的顏色還能區分是哪個朝代的墓,一般白灰是漢墓,草木灰則是唐墓。神奇的洛陽鏟,使得洛陽邙山十墓九空,大量具有歷史價值的文物被盜,後溝村部分村民也因此發了大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