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振偉
」臺北淨零101計畫首發! 北市大建產官學協力平台,共同實現臺北淨零目標
「臺北淨零101 - 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4/16(二)於臺北市立大學天母校區隆重舉行啟動儀式。此次活動不僅標誌「臺北淨零101」三年計畫正式對外發布,也展示臺北市聯手產官學研各界打造創新的公私協力淨零平台,共同推動14大類場域綠色轉型,透過8大減碳方案,在三年內實現101個示範項目的決心。 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表示,大學積極響應「臺北淨零101」計畫,特別發起「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1」代表北市大全力支持市府的淨零政策,並號召更多學府參與,打造一個大學及高中生重要市政參與平台。透過USR計畫建立永續人才培力機制,建設淨零智慧校園,帶動社區周邊轉型等,從而實現從校園、社區再到全市範圍的減碳行動。臺北市環保局局長徐世勲代表蔣萬安市長在發布會上強調,該計劃跨局處合作的重要市政計畫,旨在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模式,動員全市共同努力,以實現2030年前減碳40%的階段性目標。產業局局長陳俊安指出,此計畫對於推動臺北市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具有加速減碳的關鍵作用。同時,「北市大1+101淨零協作平台USR計畫」也正式啟動,得到了立法院洪孟楷委員、吳思瑤委員代表、臺北市議會張斯綱議員、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徐燕興副署長的支持,此外,民政局、體育局、都發局、資訊局的代表、聯盟大學校長、地方區公所、里長、商圈協會及企業夥伴等,也共同參與了這一計畫的啟動,展現了社會各界對該計畫的廣泛支持,以及臺北市在永續發展和減碳目標上的堅定決心與行動力。臺北市商業會柏幼林秘書長,以及臺北市商業會智慧城市新商業委員會副主委兼「臺北淨零101」計畫主持人都表示,臺北市商業會在吳發添理事長的帶領下會全力支持落實「臺北淨零101計畫」,推動產業積極參與減碳,也會持續整合企業資源,深化政府與產業的連結,成為推動公共政策與產業需求對接的關鍵民間力量。臺北市立大學與莫比集團曾冠智董事長簽署合作備忘錄。北市大邱英浩校長更推動「Taipei+聯盟」六校共同響應本計畫。(圖/莫比集團提供)本計畫在臺北市立大學校長邱英浩及計畫主持人曾冠智的帶領下,與中央及地方政府官員、聯盟大學校長,以及企業夥伴的參與下正式啟動。同時宣布與莫比集團、大同世界科技等夥伴,在臺北打造全球第一座「綠氫AI資料中心」,讓臺北市在建設智慧、淨零、轉型路上邁出重要一步。
痛斥綠電業者搶發台電財 張啓楷要求跨部會補破網
民眾黨立委張啓楷21日在立法院質詢提及彰化芳苑「外星人基地」風電場後續處理及廢棄太陽能風電設備等問題,他批評,蔡政府過去大力推動綠電政策,現在大量業者搶發「台電綠電財」,政府卻未訂定完善的退場管理機制,對此,他也敦促跨部會加快訂定綠電退場管理機制,以避免成為公共安全和環境汙染的死角。張啓楷指出,美國有神秘51區,台灣也有類似的神祕場域,即彰化芳苑的「外星人基地」風電場,有432座打蛋機直立在內,還成了網美景點。他說,該廠因建置未獲核准,至今未能併入台灣電力公司電網發電,過去還曾發生風機倒塌事件,幾支風機倒入海岸,可能造成公共安全和環境汙染問題。「政府要如何處理?難道環境部、能源署都沒有責任?」張啓楷進一步質疑,台灣各地都存在許多閒置或廢棄的風電和太陽能設備,這些設備不僅無法發電,還可能對公共安全和環境造成威脅。他也痛批,蔡政府過去大力推動綠電政策,現在大量業者搶發「台電綠電財」,但政府卻未訂定完善的退場管理機制,導致閒置、空置及壽命到期的綠電場域及垃圾也越來越多。張啓楷建議,環境部、內政部及經濟部能源署等跨部會應加緊商討,制定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確保綠電設備的安全退場和設備廢棄處理問題。對此,環境部長薛富盛和能源署長游振偉也承諾,將會積極參與跨部門討論,研議相關政策和措施,以確保綠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部改制!今掛牌5署升格 王美花期勉新首長:沒有困難的工作不叫工作
經濟部今日組改掛新牌,內部單位調整為6司6處,下設10個三級機關及1個訓練機構,其中10個三級機關中5個署是由局新升格而來。經濟部長王美花今(26日)在經濟部改組新機關首長佈達典禮宣示:「今天是一個新的里程碑」。政院組改中,王美花說經濟部算是相對變動小的,有幾個單位比較大轉變,像是能源署爭取好幾年人力終於擴編,產業園區管理局由加工出口園區跟工業區土地合併,業務比較多。她期勉新機關首長,「沒有困難的工作,不叫工作」。她過去當智慧局長時有個最高指導原則,就是要站在國際角度看,跟國際交流評比,看自己如何被認為是一個優秀單位。所以大家要去看政策還有哪裡不足?國際單位有哪些規定作法值得我們參考。經濟部組改,內部單位調整方面,「綜合規劃司」由原研發會、秘書室新聞科、新媒體小組等單位整併;「產業技術司」由原技術處更名;「投資促進司」由原投資業務處更名;「投資審議司」由原投資審議委員會改制成立;「國營事業管理司」由原國營會調整;「經濟法制司」由原法規委員會及訴願審議委員會整併。所屬機關部分,五個局新升格署較受矚目,分別為「商業發展署」由原商業司併入中部辦公室公司登記等業務成立,「產業發展署」由原工業局改制,「國際貿易署」由原國際貿易局、國際合作處及貿易調查委員會整併,「能源署」由原能源局改制,因應能源領域業務多元遽增。「中小及新創企業署」則由原中小企業處成立,提供中小及新創企業發展資源。至於商發署、產發署、貿易署、能源署以及中小及新創這五個新署長人選,都由原首長蘇文玲、連錦漳、江文若、游振偉、何晉滄直接陞任。標準檢驗局業務未變,局長由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陞任。至於陳怡鈴所遺主秘一職,由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接任,其他像是綜合規劃司司長由研發員會執秘莊銘池調任,其他產業技術司、投資促進司,都由原技術處處長邱求慧、投資處處長張銘斌續任,後者還代理投資審議司司長。國營事業管理司由國營會組長胡文中陞任副司長並代理司長。
經濟部高估備轉 遭專家質疑掩缺電事實
經濟部昨(22)日公布新版全國電力供需報告,預估到2028年,夜間備用容量率超過22%,換算成每日備轉容量率在17%左右,顯示供電無虞。但此遭專家質疑,這是水力發電可滿載結果,加上夜尖峰用電被低估,掩飾了實際缺電機率增高問題。另外,經濟部也公布2021年確定的電力排碳係數為0.509,代表現行每發1度電要排放0.509公斤二氧化碳,這是4年來首度回升,顯示電力減碳不減反增,能源轉型出問題。經濟部解釋是用電成長;台電說去年零碳排的核二1號機提早除役,綠能布建不如預期,還有上半年乾旱。經濟部能源局每年會公布新一年度全國電力供需,也就是長期電力報告,這次發布的「2021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2022至2028年用電需求年均成長率約2.3%,比前一版成長2.5%下修,主要是經濟成長率減緩。隨著太陽光電建置愈來愈多,會在日落後減少發電,這次報告重點將備用容量從過往日尖峰計算改為夜尖峰,以求更貼近現實。依此2022年到2028年,最新夜尖峰負載從3723萬瓩,提升到4256萬瓩。而夜間備用容量率,則從2022年13.9%,一路到2027年18.5%、2028年更提升到22.8%。所謂的備用容量,指的是一整年可供電機組,並未扣除歲修、故障、環保限制等暫停機組,通常要減掉5%後,才是台電現在每日發布的備轉容量率,也就是該天實際可用的牛棚機組。依此,2022年備轉容量率將變成8.5%,2028年備轉率為17.8%,似乎仍在可允許範圍。但實際以今年來說,6月夜尖備轉容量一度掉到僅剩2、3%,跟報告備轉率8.5%差距甚遠,顯示經濟部估算過於樂觀。對於報告估算寬鬆問題,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表示,規畫2028年備用容量比10%多不少,就是要有能力可處理緊急突發情況。清大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批評,2022年夜尖峰淨供電能力4240萬瓩,是把所有慣常水力、抽蓄水力都算進去,但如果缺水,就得扣掉非常多。反之,夜尖峰負載(用電量)又估的成長過少,導致備轉率嚴重失準,掩蓋缺電機率愈來愈高事實。
萬物齊漲 今決定是否漲電價⋯王美花:尊重審議會
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今日開會並且決定電價是否調漲,經濟部長王美花昨日表示,目前電價審議會工作小組有兩種聲音:其一,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各國電價多有調整;其次,是要考量國內物價上漲情形,最終還是要尊重審議會決定。電價審議委員會將討論電價調整,不僅工作小組本身有各種不同聲音,外界也有許多不同意見。王美花到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接受答詢時,多名立委皆關心4月電價是否調漲議題,立委楊瓊瓔認為,在萬物齊漲、通膨壓力之下,電價是不是應該要凍漲。立委邱議瑩則表示,俄烏戰爭讓天然氣、煤成本大幅上升,台電1月燃料及電力採購成本支出高達523億元,較去年增加114億元。今年1月底的發電成本,燃氣、燃煤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25%及22%,為台電帶來不小財務壓力。邱議瑩表示,台電今年累計虧損恐怕達到600億元,台灣電價是全球第4低,台電虧損那麼多,對於用電大戶的電價應該要調整,否則讓台電虧損也是全民埋單。王美花回應,電價審議會工作小組目前有兩種聲音,其一是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各國電價也多有調整;其次國內物價上漲,延伸通膨的問題也要考量,王美花強調,審議會即將開會之前,她不便表達太多意見和立場。立委陳明文則提到,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批評,只調整用電大戶,就是「暴政」,如果電價要漲,應該全體一起漲比較合理。陳明文認為,長期以來用補貼方式供應工業用戶、用電大戶,這並不公平,政府應該說清楚是「取消」工業用電的優惠,並非調漲。王美花也明確表態「不認同」林伯豐的講法,她說,現在台灣的電力建設確實要跟上腳步;其次,國際原物料多有上漲;工業用電使用情形確實承載比較多政府的負擔。能源局長游振偉則表示,電價制定秉持3大原則,分別為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節約能源,排定29日召開電價審議會;台電總經理王耀庭則回應,台電尊重審議委員會決議。
全台最大太陽能電廠落腳台南 中租攜力暘能源年供電4.2億度
全台最大的台南七股太陽能電廠,單一併網量達296MW,由中租控股旗下中租能源與力暘能源合作,今天(14日)舉行開工儀式,總面積287公頃,年發電量約達4.2億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接著還有屏東兩太陽能電廠掛錶與開工,皆為中租能源由融資進入電廠投資,建構太陽能電廠產業鏈與價值鏈逐步看到成效。今天的開工儀式由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主持,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台南市長黃偉哲及產業在地代表等出席,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以錄影方式為活動致詞,特別提及「地面型光電場是台灣綠電轉型的重要關鍵」。台南市長黃偉哲表示,台南市擁有良好的光電條件,案場開發數量也是全台第一,太陽能發電符合節能減碳與民眾期待。中租控股董事長陳鳳龍表示,中租從太陽能發電跨入儲能與售電,且因應未來電動車普及,投資充電樁業務,積極串起綠能產業的價值鏈,目前已擁有2,600座太陽能電廠,總裝置容量超過900 MW,未來將以每年太陽能電廠家數、裝置容量雙位數成長為目標。此外,中租是採取向中小企業客戶租用廠房屋頂及畜舍,建置屋頂型太陽能電廠,逐步發展小型地面太陽能電廠,從農業用地、灌溉溝渠、漁電共生到大型地面案場,堅持互利、共生、多贏,提升太陽能發電,拓展再生能源,追求永續發展。今天開工的台南七股太陽能電廠係與力暘能源合作,包含「天英、天心、天柱、天任、天芮」五個案場,該區域因土壤長期鹽化,不利耕作,卻擁有充沛的日照,適宜建置為太陽能光電廠,在獲得多位地主首肯後,整合出總面積287公頃,裝置容量296MW,年發電量約達4.2億度,預計於2023年6月完工。本月16日在屏東還有兩處太陽能電廠舉辦掛錶與開工,一是屏東分散集結式地面型的佳冬太陽能電廠舉辦掛錶儀式,完成與台灣電力公司併聯送電,該案集結340位地主、459筆土地,裝置容量99MW;另一為屏東枋寮的義暘案場舉辦開工活動,預計於2023年完成併網送電,裝置容量99MW。
全民夯綠電1/金管會能源局互踢皮球 「綠能煉金術」藏風險
蔡英文總統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台灣朝再生能源轉型沒有回頭路,其中太陽能、風電和生質能等綠能產業的討論聲量日益上升,全民電廠等新經濟模式也逐漸蓬勃發展。然而「投資報酬率8%」、「6%內部報酬率」、「穩定收益20年」等廣告用語滿天飛,卻暗藏陷阱,因為綠能也有潛在的天災和人為等風險,但由金管會和能源局主導的法規卻相對落後,對綠能投資行為規範不清,讓立委憂心「綠色經濟」恐蒙上陰影。全台灣第一家綠能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共同創辦人馮嘯儒表示,鼓勵民眾投入太陽能發電是好事,但對於目前市場上的廣告說法、行銷用語如「保證收益」、「固定收入」、「保證贖回」等字眼卻要小心,因為太陽能發電後的維運、檢測,甚至是效能,每一個執行環節都是有成本風險的,沒有人可以保證不會出錯,所以不應該誤導民眾保證收益。馮嘯儒坦言,兩年前已有些業者開始提醒金管會和能源局要注意,除規範廣告用語外,也要向民眾說明相關風險。全民電廠可以帶來很大的正面影響力,但一不小心,負面後座力也很大,他得知有立委已注意到綠能產業與投資理財商品必須畫出紅線,認為這對產業的未來發展絕對是好事。對此議題開出第一槍的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委員郭國文向本刊表示,很多有環保概念的民眾支持政府再生能源政策,願意將資金投入全民電廠,這些有ESG(Environmental 環境、Social社會、Governance公司治理)概念的投資者非常難得,為降低民眾投資到相對有風險商品的機會,政府應該適時給予遊戲規則保護民眾。立委郭國文認為,能源局和金管會必須跨部會合作訂規範,才能避免公民電廠淪為投機性理財商品標的。(圖/張文玠攝)為何會注意到太陽能發電可能會淪為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指出,自己選區近年有很多太陽能廠商進駐,導致在地居民不滿,後來又出現所謂的全民電廠,稱民眾不用拿太多第一桶金,就有年報酬率6%、8%,隨便喊的。由於乍看很像投資理財商品,郭國文便向金管會詢問,該會卻推說這是一般物權交易,因此不管;他又問能源局,該局也霧煞煞,才發現行政部門對這類新商業模式根本沒有概念。郭國文說,這些太陽能板如果輸出的電量不如預期,投資報酬率就不會像預估得高;或是維修技術不佳,太陽能板要提早報廢,甚至是廠商中途倒閉,以及颱風天災等太多不確定因素,若沒有實質保障,隱藏的風險恐讓民眾權益受損。進一步了解全民電廠後,郭國文說,他知道有些新創業者想將公益政策目標結合商業模式,但政府若沒有明確的行政規範,最終可能會拖累創新作為。現在投入全民電廠的公司型態有兩種,一種是像陽光伏特家這類新創平台,負責作光電產業資源整合,另一種則是向民眾募集資金,再投入集團旗下的光電事業。後者的方式歸經濟部主責,並不屬於金管會管理,可是經濟部從次長到商業司都不知道相關產業狀況。除了融資公司插手太陽能板必須受到規範外,郭國文也質疑,「一塊板賣1萬7千元,稱多久之後能讓民眾領回2萬5千多元,這種金融術語、招攬會員的手法,基本就像是吸金行為。」這些太陽能板之後能不能自由買賣,若可以二手交易,還會有流通性問題,就可能變成投資商品。「能源局稱這是綠色金融,講得很好聽!」郭國文批評,金管會卻說這只是一般商品,兩個單位踢來踢去。郭國文強調,創新模式的紅線、行為準則要建立,業者才不會踩到,但金管會竟稱要看司法判決,由司法累積案例,再看怎麼訂遊戲規則,難道一定要等到出事?而能源局也不知道業者申請登記的太陽能板,到底是要自己投資,還是要向大眾募資?能源局最新掌握只有60片太陽能板是屬於民眾交易的,其他還在審查,只能說金管會等政府部門動作真的很慢。 現有核電廠將逐步退場,穩定供電必須透過風電等再生能源補上,以防台灣缺電危機。(圖/趙文彬攝)
今年綠電占比12%跳票 能源局:疫情和極端氣候攪局
蔡政府推動能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將達2成,今年設下綠能占比目標是12%,雖然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台灣再生能源裝置容量今(2021)年8月底已達10.6GW,較上年同月底續增24.5%,再生能源占總發電裝置容量比重亦從 2016年底的9.5%升至2021年8月底的17.9%;不過據經濟部能源局統計,今年前8月綠能占比僅5.5%,經濟部能源局長游振偉坦言:「裝置容量部分會依照期程,但距離目標12%確實有距離。」經濟部表示,綠能占比未能達標主要有兩項因素。一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再生能源案場進度延誤,加上極端氣候導致上半年水情不佳,既有水力機組發電量下降,使今年1-8月綠能發電量略為不如預期。另外,因經濟成長表現強勁,以及防疫需求居家上班人數增加,今年1-8月全國用電成長率達4.2%,較過去10年全國用電成長率1.3%成長許多,也稀釋了綠能發電占比。(圖/經濟部能源局提供)經濟部能源局強調,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近年均呈雙位數成長,由2016年底尚不及5GW,至2020年底時以9.5GW。而各再生能源類別中,以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居首,至今年8月底為6.9GW,占整體再生能源總裝置容量之64.9%,較去年同期增7.7個百分點;慣常水力2.1GW居次占19.7%,減少4.8個百分點;另風力(包括陸域與離岸)為927MW,占8.7%,減1.3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