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緩通膨
」 台電 電價近年吸收民生用電成本2800億 台電盼獲支持:千億預算實為補貼全民
有關媒體評論質疑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台電,台電表示,由於目前電價仍低於成本,而近年在電價調整上也回應國會呼籲,努力兼顧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民生用電皆採較低調幅或凍漲,自2022年以來,台電吸收金額已逾2,800億元,此次電價費率審議會也維持民生用電凍漲。未來民生電價如仍持續無法反映成本,台電雖努力開源節流,恐仍持續虧損,因此政府以編列預算的方式撥補,補足民生電價未調足差額,實為補貼全民,盼外界正確解讀及支持。台電指出,受俄烏戰爭影響造成國際燃料價格暴漲,使台電累積鉅額虧損,而台電承擔減緩通膨的政策任務,電價未足額調漲,民生電價目前每度平均僅2.77元,每度售電成本高於民生電價1元左右,而此次電價費率審議會同樣考量到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因此決議民生用電不調整,盡量降低電價對於民生的影響。台電進一步指出,為穩定物價及照顧民生、弱勢,在2022年至2024年間,台電每年分別吸收民生用電成本1,001億元、1,008億元和813億元,總計三年吸收逾2,800億元,扣除2023年疫後特別預算補助500億元,仍吸收超過2,300億元。政府編列今(2024)年追加預算及明(2025)年公務預算各1,000億元,主要就是用於補貼民生用電未調足差額,因此,政府撥補預算實為補貼全民。台電強調,除了政府照顧民生及穩定物價政策,台電公司也肩負穩定供電的重要任務,各項電力電網建設,均需仰賴穩健財務。台電將積極向立法委員說明,爭取支持。
Fed「最鷹」官員放話:通膨若保持高點「不排除加息」
美國聯準會(Fed)鷹派代表理事鮑曼(Michelle Bowman)於當地時間週五(17日)表示,她預計美國通膨將保持在高點,並重申其鷹派觀點,認為如果通膨進展停滯或有逆轉,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鮑曼在賓州銀行家協會(PA Bankers)的年會上表示,雖然目前的貨幣政策立場似乎處於限制性水平,但如果即將公佈的數據表明,通膨進展出現停滯或逆轉,她仍然願意在未來的會議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本週早些時候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4月份整體CPI的年增幅放緩至3.4%,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年增3.6%,也較3月份的3.8%有所降溫。但這一程度的進展似乎沒有打動鮑曼。鮑曼認為,「去年我們在減緩通膨方面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通膨率在去年明顯下降,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供應鏈問題的解決」。她表示,雖然有跡象表明美國的就業市場正在趨於更好的平衡,但速度已經放緩。最近的就業報告顯示就業市場依然強勁,失業率保持在4%下方,職位空缺數量也仍高於新冠爆發前的水平。鮑曼指出,截至目前貨幣政策立場看上去是限制性的。她將繼續監測即將公佈的數據,以評估這一立場。由於鮑曼近期一系列強硬的表態,她被認為是當前聯準會政策制定者(理事會及地方聯儲主席)中最「鷹派」的成員。另由於理事的身份,她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每一場議息會議上都有表決權。本週早些時候,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一場會議上重申, 該行將保持耐心,在採取降息行動前會先等待通膨放緩的跡象。他警告稱,「看到今年前三個月數據後,我對通膨降溫的信心不像以前那麼高了。」
電價4月喊漲!民生用電最低級距恐漲5% 「這類用戶」漲最兇
電價調漲箭在弦上,台電表示,燃料成本影響電價甚鉅,電價調整係為適當反映合理成本,過往皆因應不同情境適度調整,如2006年至2013年就調漲過5次,共計調幅達48.49%。台電強調,近年在台電同仁努力下,供電狀況穩健提升,早已不再缺電,備轉容量率已可維持在6至10%的穩健情況。為維持穩定供電使命,也會努力爭取政府補助,並針對未來的燃料成本和電業營運成本充分說明,以利電價費率審議會綜合考量。根據經濟部研擬方向,產業用電方面,會依產業別用電情形做不同幅度調整,其中年用電量逾50億、連2年用電成長調幅最高,如半導體業等,但會排除連2年用電衰退產業,如面板、石化、鋼鐵業;另一方面,用電衰退不滿10%者減半調漲,用電衰退逾10%漲幅最低考量民生用電最低段電價幾乎未曾調漲、甚至降價3次,為讓330度以下電價回歸合理,並減少分戶規避高段電價投機行為,此次擬不分級距全面調漲,最低級距調幅最多5%,最高級距調幅約1成。台電補充,過往民生電價121至330度部分也在2008年度連續調漲2次,並非從沒漲過,而120度以下幾乎未曾調漲,還曾調降3次,導致現行單價每度1.63元比20年前的2.10元還低,偏離成本甚遠。針對外界關切民生電價調漲影響,台電表示,即使假設此次330度以下調漲5%,對於用戶來說每月僅增加34元(120度以下增加9元、121~330度增加25元),且近年國內電價方案也已盡量細緻化,有效穩定電價和控制物價波動。台電表示,2023年國際燃料價格雖有回穩,但仍處於高檔,發購電燃料成本已連續兩年高達6千億以上,與俄烏戰爭前約3千億的燃料支出相比,增加超過1倍。台電承擔減緩通膨的政策任務,在穩定物價方面扮演「消波塊」的角色,抵擋輸入性通膨。對於有立法委員認為應以政府增資填補虧損,台電澄清,增資並非補貼,增資部分為政府投資台電規劃的「穩定供電建設方案」,無法用於填補台電虧損;台電也將努力爭取政府補貼,以讓累積虧損不再擴大。至於部分委員質疑台電媒體採購成效,台電表示,台電每年透過各種不同媒體進行宣導,期望透過多元的媒體通路,向各個不同的目標群體傳達訊息,並每年滾動檢討規劃適當之宣導方式,以促進社會溝通。
台電電價不漲、拿不到補助 經濟部長王美花:年底將爆財務危機
電價費率審議委員會將於3月召開,決定4月是否調整電價。經濟部長王美花20日說,台電若無政府補助,或電價不調整,年底就會有財務危機。據了解,經濟部與台電的腹案是在費率會召開前,以爭取行政院補貼1500億元為目標,電價平均漲幅可壓在9%,讓民生用電調幅落在較低的5%到6%之間。王美花昨在立法院受訪表示,電價方案都在規畫中,用電大戶承擔比較多義務,民眾影響則較小,電價仍待費率會審議;這2、3年原物料大漲,台電扮演減緩通膨的角色,已累積不少虧損,若無政府撥補或調漲電價,至今年底台電會有財務危機。行政院去年以總預算挹注1500億元,為台電增資,已被視為增資公股事業的最大規模。行政院去年另在疫後特別預算中也撥款500億元挹注台電,今年度再以總預算挹注1000億元增資。台電周五將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今年度1000億元增資案,如此台電資本額可膨脹到5800億。但台電今年若沒有任何補助,也沒有調漲電價,年底扣掉虧損,資本額估計剩下200億元。只要國際燃料成本稍走高,財務立即「資不抵債」,面臨破產風險。因此,經濟部希望在去年超徵稅收3860億中,財主單位勢必撥款部份、挹注台電。經濟部說,已經在敲主計總處時間,希望趕快確定政府歲計賸餘可撥補金額,希望能有1500億,最少不能小於1000億。由於經濟部設定台電今年度至少要作到零虧損,如果能向行政院要到1500億,依內部估算,4月電價平均漲幅可壓在9%左右,民生用電調幅壓低在5%至6%之間,再把工商業高壓用電調幅拉高到1成多。經濟部說,台電發行公司債已達5000多億,是發行量最大公司,雖說國營事業再發債市場仍會埋單,但企業基分散風險考量,近期參與認購的公司已減少,導致台電發債借錢一途受到限縮,因此爭取補助與調漲電價兩路並行,是不得不作法。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昨則在立法院質詢,政府是否願意重啟核能,補足電力不足危機?行政院長陳建仁表示,台灣沒有電力不足,是因燃料價格太貴,無法充分反映成本,如果核電廠要延役,依法安全調查,最起碼2到4年後才能發電,緩不濟急。
館長稱台電虧損和外購再生能源有關 台電澄清:俄烏戰爭導致成本增加6000億以上
館長陳之漢日前在直播中指出,因錯誤的能源政策、大量收購再生能源,衍伸出弊案,使得台電公司虧損4000億元,台電則發布新聞稿嚴正澄清,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都是過去的兩倍以上,唯盼透過事實跟數據說明,相信理性的國人自有公評。台電表示,身為國營企業,相關成本數據都要受監督檢視,在綠電方面的購電支出只佔總支出6%是事實。近兩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造成國際燃料成本大漲,兩年來光是燃料成本就增加超過6000億,都是過去的兩倍以上。而特定人士為自己的恩怨抹黑台電,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台電無法用網紅的淺俗語言對外喧嚷,唯盼透過事實跟數據說明,相信理性的國人自有公評。台電指出,全世界都在發展綠電,主要是考慮淨零轉型的需要,以及全球產業供應鏈對綠電的需求,不只是台灣政府積極推動綠電,全世界都是這樣。日前陳之漢先生的「大哥」侯友宜,所提競選政見也希望2050年綠能佔比可以發展到57%,陳之漢先生熟識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甚至提出2030年要發展綠電到40%的佔比。台電強調,對於善意的國家政策討論,不用以貪汙的陰謀論來看待。台電表示,2022年的總支出為9557億元,其中光是發購電燃料支出,就達到6163億元,超過六成,為整體支出的大宗,與過去相比是過去的兩倍以上。而再生能源購電的支出,則是589億元,只有佔總支出6.17%,可以明顯看出實際上台電虧損的主因,事實上是燃料支出翻倍大增,同時如果要全面反映這樣的成本,電價必須調漲五成到六成,必然會造成高通膨,因此台電以政策任務吸收虧損。台電表示,若以每度電的成本來看,一度電必須賣至少4元以上,這當中使用燃料發電的成本,已經從2021年的1.24元上漲至2023年4月2.92元,每度增加1.68元,但外購再生能源部分,同期間並沒有大幅增加,僅從每度0.18元增加至0.31元,綠電顯然不是台電財務虧損主因。以其他國家為例,台電指出,核電占比更高的國家中,2022年度法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超過5千7百億元新台幣、韓國國營電力公司預估虧損換算超過7千5百億元新台幣;英國則編列預算換算2兆以上新台幣補貼能源,日本也以約8千8百億元新台幣補貼電價及天然氣價格,顯見戰爭造成的能源價格飆漲、財政預算補貼是國際現象,用貪汙來形容台電或政府,完全不是事實。台電說明,電價對於物價及通膨有連動效果,不少國家直接以市場機制反映價格,結果電力價格大幅上漲並帶動高通膨。我國則是由台電中油在第一線扮演「通膨消波塊」的角色,為國家擋住輸入性通膨海嘯,已較其他國家減緩通膨壓力,且國內電價調整方案也盡量細緻化,以調漲用電大戶為優先。台電努力做好供電穩定任務,也兼顧照顧民生、穩定物價等目標,相關的汙衊應該適可而止。
美股反彈將盡?1/國人愛存股前十檔多為ETF 這四檔個股最受歡迎
「今年美股在通膨見頂後,後續經濟成長將是股市走勢關鍵,尤其是二年期美債殖利率觸頂後,美股往往先蹲後跳。」瀚亞投信投資長林如惠接受CTWANT記者採訪時說,「經歷一年修正的美股,將是海外股市投資優先選項,漲勢亮眼的印度股市與近期受惠觀光消費復甦潛力的日股,也可觀察。」台股17日虎年封關過春節,美股持續正常交易,近期三大股指均站上了200日均線,包括科技板塊在內的少數去年最受打擊的行業,引領了市場情緒復甦;根據「豐存股」在封關前的統計,國人愛存股仍以ETF為主,個股中仍以蘋果、特斯拉為多之外,輝達、波克夏海瑟威在排名前十檔中也是榜上有名。去年對全球股市來說是瘋狂的一年,為了打擊通膨,美國聯準會FED暴力升息17碼(425個基點),將利率從0%拉升到4%,每月縮表950億美元,聯準會基本上是「犧牲股票來減緩通膨」。永豐金證券策略分析師陳泓睿說,2022年FED急速升息17碼,創1980年代以來最激進節奏,近期通膨數據緩步往下,應有助於讓FED放慢緊縮的腳步,由於今年第一場FOMC將在1月31日至2月1日召開(決策結果將在台北時間2月2日凌晨公布),向前推算10天,FED委員的緘默期從1月21日(除夕)開始,市場關注緘默期前多位委員的談話對美股造成一定程度的震盪。根據近期多位委員的發言推敲,今年第一場FOMC決策升息節奏很可能維持2碼,甚至可能僅再升1碼,基準利率快速上升對股市估值修正的壓力可望趨緩,後續觀察重點將落在現行的利率將持續多長的期間。聯準會2022年暴力升息達到17碼。(圖/聯準會提供)股股黃佳文執行長認為,2023年通膨可能沒法降溫,延續高通膨的原因包括房租、物價有僵固性,一旦上漲就不容易回落,投資人可能要做好準備。而且從歷史數據知道,利率提高後,對經濟會有負面影響。雖然現在美國的失業率很低、就業增長仍然平穩,但對勞動力的需求可能已過高峰期,預料失業率將在 2023 年上升,「雖然不會出現經濟大蕭條那樣的衰退,但是2023年景氣可能不會復甦。」他說。不過黃佳文話鋒一轉說,股票市場預計將在上半年會承壓,但有鑒於股票市場往往是景氣的先行指標,若2023年底能停止升息循環,可望股市在年中觸底,投資人不必過於悲觀。「股市是反應未來及不確定性,但是去年的大幅升息,市場逐漸習慣聯準會的步調,且股市維持在相對低點,今年下跌空間可能有限,只要升息循環能趨緩,股市有機會反彈。」黃佳文說。黃佳文進一步分享他的觀察,從研究顯示可以看到幾項抗通膨的資產,像是黃金、原物料商品及REITs 在過去停滯性通膨期間有比較好的表現,投資人也可參考一些通膨受惠股。另就債券與商品市場,黃佳文直言, 2023上半年債券市場將成主流,因為債券價格去年大幅修正,10年期公債殖利率升到近年新高,目前債券具有很大吸引力。金屬商品受惠於中國解封與美元觸頂,可望2023年有不錯的走勢,原油價格短期也有支撐,因為俄羅斯的制裁、低石油庫存、中國的疫情鬆綁以及OPEC同意減產,布蘭特原油有機會上看100美元。個股方面,黃佳文則認為「台積電是護國神山,未來幾年都是」,以2022年台積電兩件大事「到美國設廠、巴菲特進場買台積電(ADR)」來看,台積電顯然仍保持龍頭地位。
「關稅議題」免談了?裴洛西訪台逼中共軍演 拜登再失「減緩通膨」藥方
數月以來多有消息指出,美國華府有意削減川普時期的對中懲罰性關稅換取中國取消報復性關稅,以解決國內通膨高漲的難題。然而由於美國聯邦參議院試圖透過《台灣政策法案》全面修改《台灣關係法》,片面改變台灣的國際法理地位,以及美國總統第3順位接班人裴洛西執意訪台,引來解放軍於4日開始直接在台灣周圍7處海域舉行多日「環台實彈軍演」,模擬「海空封鎖」情境。這恐怕也導致美中兩國的「關稅議題」免談了。隨著美國11月期中選舉即將來臨,為了避免將參眾兩院拱手讓給共和黨,「減緩通膨」就成了拜登選前的一大施政重點。針對能源供應的問題,拜登其實可以跟俄羅斯進行談判早日結束俄烏戰爭;解除針對委內瑞拉的制裁;在伊朗核協議上做出讓步,或是尋求OPEC領導國沙烏地阿拉伯的增產援助,但美國卻為了讓烏克蘭繼續削弱俄羅斯而不願結束俄烏戰爭,且民主黨內部又因為上述國家的「人權劣跡」和「專制體制」向拜登施壓,表達美國不能輕易跟他們妥協,導致能源供應的問題難解,再加上國內能源商為了賺取暴利也不願增產。因此川普時期推升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成本壓力的對中關稅壁壘就成為聯準會操作貨幣緊縮之外,少數能夠減緩美國通膨的工具。其實先前就有多項消息指出美方有意削減中國關稅,但因為北京目前態度強硬,就算美國取消懲罰性關稅,中國也不見得會跟著取消報復性關稅,因此為了避免被川普批評對華軟弱,不利期中選舉,拜登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貿易戰,但拜登也沒有把「關稅議題」說死,直到中共以裴洛西訪台為由大動作軍演。《路透社》透露,共軍近日的大規模實彈演訓導致拜登政府必須重新考慮「關稅議題」,他們雖然極力避免做出任何可能被中國視為升級事態的行為,但華盛頓又不想被美方認為他們在對北京示弱。知情人士聲稱,拜登在共軍演習之前都還沒做出決定,但現在也沒有定論,目前所有可能的選項都在考慮之中,沒有特別擱置任何事項,「唯一能下決策的是總統,他會衡量美國利益來決定。」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表示,政府是因為極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才會花這麼久的時間在「關稅議題」,尤其裴洛西訪台後,情勢變得更加嚴峻,「總統正在權衡各種選擇,他非常謹慎,希望確保不會因此傷害到美國勞工。」
Fed再升3碼!5樣東西變更貴 鮑威爾稱經濟未衰退但可能放緩升息
美國聯準會(Fed)在美東27日下午2時(台北時間28日凌晨2時)宣布再次升息3碼(0.75%),聯邦資金利率區間因而來到2.25%~2.5%,未超出市場預期,外媒也整理出5種因為升息而增加的債務。另外,Fed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稱美國經濟未衰退,表示通膨將維持高點,卻又暗示9月可能放緩升息步伐,綜合上述消息,美股指數全數勁揚。鮑威爾在議息會議上表示:「隨著貨幣政策的進一步收緊,在我們評估政策調整如何影響經濟和通膨的同時,放慢升息步伐可能會變得合適。」,同時他也不認為美國目前陷入經濟衰退,原因是有太多經濟領域表現良好,包括非常強勁的勞動力市場。這也表示美國的通膨可能還將繼續處於高位,需要以更強力的貨幣緊縮政策才能壓制,但鮑威爾卻說Fed可能放緩升息腳步,2種說法自相矛盾,也讓人懷疑聯準會主席只是想安撫市場情緒。如果依照華爾街對連續2季GDP數據呈負值就符合「技術性經濟衰退」的定義來看,美國第1季GDP萎縮1.6%,外界也預期第2季GDP數據將呈現負值,因此美國很可能已陷入經濟衰退,上述數據也將在美東時間週四(28日)公布。不過判定經濟衰退的官方仲裁機構全國經濟研究所(National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會參考多種指標,並非只有GDP數據。受到Fed升息幅度未超出市場預期、鮑威爾暗示9月可能放緩貨幣緊縮政策等消息鼓舞,美股指數在美東時間27日全數勁揚,道瓊工業指數上漲近1.4%,標普500指數漲幅為2.62%。在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微軟公佈季度業績後,表明其業務可能能夠抵禦經濟衰退,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也因此上漲4.06%。標普500指數7月以來反彈近5%,引發華爾街對股市多空的辯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表示,當前的上漲只是熊市中的短暫反彈,其財富管理部門的投資長夏勒特(Lisa Shalett)也說:「在我們看來,這波熊市反彈充滿虛假的幻想,我們擔心投資人以為Fed加速升息快到達頂點,並邁向結束緊縮循環。」對此聲勢較小的華爾街大多頭則主張美股可能已經觸底,即將反彈。升息會增加借貸成本,有助於減緩通膨,但它們也導致消費者在應對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的同時還要負擔更多成本,使經濟活動放緩,甚至出現債務和流動性危機。美媒CNBC整理出了5種因為升息而增加的債務負擔,包括信用卡、新車貸款、可調整利率抵押貸款(Adjustable Rate Mortgages)、有別於聯邦學生貸款的私人浮動利率學生貸款(Private student loans),還有企業向銀行借貸的槓桿貸款(LeveragedLoan)等其他浮動利率的貸款等。其中在美國規模相當龐大的槓桿貸款和以此打包而成的金融商品,也就是簡稱CLO的擔保貸款憑證(Collateralized loan obligation),根本就是引爆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CDO(Collateralized DebtObligation)的翻版,只是這次的貸款對象成了美國的企業,這是否會再次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也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野村示警:歐美英日韓等7個主要經濟體1年內恐接連衰退
野村(Nomura)首席經濟學家Rob Subbaraman表示,由於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的央行都為了避免與美國的利差擴大,導致資本外流嚴重,本國貨幣過度貶值,因此紛紛加速貨幣政策的收緊,再加上最容易推高各種商品價格的能源和原物料通膨易漲難跌,未來投資人恐目睹美國與其他6個主要經濟體接連陷入經濟衰退的困境。Rob Subbaraman在5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全球許多央行的貨幣政策都轉向了單一目標,那就是減緩通膨,因為通膨高漲將損害央行的信譽,但如果全球供應疲軟的問題在短期內無法解決,大宗商品通膨又蔓延到服務業、房租、商品和工資等項目,那各國央行只能採取更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以犧牲經濟增長的方式來抑制需求,「我們一直在談論經濟衰退的風險,實際上現在已經有許多已開發經濟體正逐步陷入衰退。」根據彭博社的報導,Rob Subbaraman和全球市場分析師Si Ying Toh最近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除了美國之外,歐元區、英國、日本、南韓、澳洲和加拿大也將在1年內陷入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增長將因此同步放緩。他們預測美國經濟將從2022年第4季開始進入連續5個季度漫長但溫和的衰退,且聯準會將在今年7月升息3碼(0.75%),接著再下一次的議息會議上升息2碼(0.5%),之後可能便是一連串1碼幅度的升息(0.25%),直到明年2月聯邦基金利率調升至3.75%為止。歐洲方面,如果俄羅斯完全切斷對歐陸天然氣的供應,歐元區的衰退可能會更深,目前他們已無法避免的因為能源危機陷入衰退,而英國除了能源危機之外,還同時面臨脫歐後的各種經濟打擊。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了德國公債的殖利率利差與經濟體質較為脆弱的義大利、希臘等南歐國家逐漸拉大,這可能加劇這些國家的資本外逃並使其陷入債務違約的風險,是否會重演2009年歐債危機的慘況值得持續觀察。報告還指出像澳洲、加拿大和南韓這種中等經濟體都經歷了由大量舉債和高槓桿所支撐的房市榮景,如果加速升息引發這些國家的房地產泡沫破滅,那它們的衰退風險可能就會超乎預期,且今年第3季韓國將可能最先遭受嚴重的經濟打擊。研究也提到日本的衰退問題,由於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支持和延遲的經濟重啟,預計日本將出現較為溫和的衰退,但日圓大貶和貿易逆差的問題仍值得投資人注意。他們則點出中國較特殊的經濟情勢,因為中國的通膨較歐美國家溫和,使得該國央行能在全球主要經濟體進入加息階段時,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因此中國有望在解封後從經濟增長過度放緩中成功復甦,但只要北京當局堅持較為嚴格的動態清零政策,該國就有可能再次陷入封城,使其經濟遭受打擊。
抑制通膨要全力以赴 聯準會鷹派理事長暗示7月還要大升息
美國聯準會Fed 16日凌晨宣布調高利率3碼,調升幅度為1994年來最大,隨後引起市場憂慮,美股、台股跟著大跌;不過聯準會理事長華勒(Christopher Waller)18日表示,聯準會正在全力以赴重建價格穩定,因此他支持7月再次大幅升息。聯準會先前宣布大幅升息,希望藉此抑制不斷攀升的通膨,華勒在一場達拉斯舉行的計算經濟學會議上,表示聯準會正全力重建價格穩定,「如果數據如我們預期的出現,我將支持在聯準會7月的會議上,採取類似的舉措」。「路透社」報導分析,由於通膨飆升至40年來最高水平,幾乎讓所有聯準會決策者都成為「鷹派」,在本週早先時候,只有1名聯準會決策者反對升息舉措,而根據預測,聯準會很可能在未來6個月內,將基準利率從1.5%至1.75%的範圍,調升到至少3.4%。不過華勒則認為,要減緩通膨、抑制需求,有必要「迅速」將利率提升到中性水平,雖然貨幣緊縮政策可能造成失業率擴大,但他稱「我的目標只是讓經濟放緩」。由於俄烏戰爭以及疫情導致全球供應鏈受影響,造成天然氣、食品和房價飆升等,讓聯準會面臨龐大通膨壓力,因此堅定聯準會升息決心,就連其中屬於鴿派的亞特蘭大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波士蒂克(Raphael Bostic)也透露支持用盡手段,將通膨率降至聯準會設定的2%目標,「我們將不惜一切代價」。
屋主「賣房」意願變低? 網友最常問如何能「等到房價下跌」再出手
「高房價,房子還能買嗎?」,這個問題算是每年都會被問到的,在2022年問這個問題的人,大多想知道:「升息了,貸款壓力會變重,房價會不會下跌,我應該要等到房價下跌才買房嗎?」從救經濟,變成想辦法減緩通膨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為了救經濟而持續的降低利息,市場有了更多資金的動能可以使用,很常會聽到:「現在利息這麼低,不借白不借」。然而,熱錢也導致通膨的逐漸加劇,民生最有感的就是物價和房價的節節高升。在通膨物價飛漲的影響下,升息壓力逐漸增加,畢竟也不能讓物價失控的上漲,必須要有所控制;而在美國升息之後,美股開始上下震盪,投資人對於升息還是有影響經濟的疑慮,長時間的廉價資金情況不再,企業借債的成本負擔增加,將面臨更大的還款壓力。至於房地產,由於我們買房幾乎都會用到房貸,升息導致的房貸利息上漲也會增加我們的負擔;例如貸款1000萬,當升息一碼(也就是0.25%),房貸利息每年就要多繳25000元,假設是30年的房貸就要多支付75萬元的房貸利息,也難怪大家會擔心現在買房是否合適。從實務的基本面來考量,是否該現在買房對於一般人來說,想要預測未來房價是持續上漲、持平、還是下跌,這就跟預測股市的漲跌一樣,即便是專家也不一定100%預測得準。因此我常建議回歸基本面,「該不該買房」這個問題必須要先問自己是要自住還是投資。假設目的是自住,那就必須要從三個面向出發,包含「頭期款、月付款與看房挑選」。從現有的頭期款扣掉裝潢款後,再加上8成的貸款,計算自己大概可以買多少錢的房子,並從貸款金額中計算未來每個月需繳交的本金+利息是否自己的月收入可以負擔,確定好自己買房的資金能力後,便能從計算出來的房價中找出自己期望的物件,當然如何看出房子的瑕疵、避免買到地雷房也是自住買房必須學習的能力。至於買房投資要學的更廣,舉例包含「租金分析、房客招租管理與月現金流計算」。許多人會覺得買房來再轉賣就好了,為什麼要了解租金分析?首先當然受到房地合一稅的影響,短期的買賣會被抽取大量的稅金,導致投報率降低;因此在持有時間延長的情況下,利用租金來增加收益算是許多房產投資者的想法,當然也就要學習房客招租管理。再者,由於也沒有人100%確定未來房價一定會一直不斷的漲上去,因此當買房後的租金收入可以支付房貸的本利攤,可讓自己不因房貸壓力而急著賤價賣房,這份投資就比較立於不敗之地。所以說到「到底可不可以買房?」,其實首先在於自己的資金規劃,以及買房後的現金流計算,估算自己可以買多少錢的房,而不是因為擔心房價一直上漲而買下自己能力不及的房子,最終導致債務問題。(本文為「RICHARK財富方舟」總經理Cosmo口述內容,經「理財新手福利社」作者卡爾整理編輯。)
蔡總統元旦文告 大讚公投結果讓台灣持續走向世界
蔡英文總統今天發表元旦文告,他在文告中表示,去年四大公投結果,展現台灣人走向世界的決心,新的一年,政府仍會就國際經貿多元布局,走出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做出更多努力,讓台灣持續走向世界。此外,總統也表示,近年面對全球變局,民間企業展現強大韌性,配合政府大力推動五加二及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讓台灣產業競爭力全面提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他說,政府在維持經濟動能的同時,也必須有效因應通膨、房價上漲的趨勢,使得經濟成長的果實,可以化為實質所得增加,以及生活水準提高。蔡總統今天在總統府內發表元旦談話,他指出,過去一年對台灣來說,是特別的一年,度過因疫情而震盪起伏的幾個月,也一起走過四項公投,從連署到投票的公共討論歷程,說明台灣正逐漸成為成熟公民社會,當挑戰來臨時,大家對於該怎麼做、怎麼回應,也許會有不同意見跟想法。但透過民主機制,解決問題後,社會很快就恢復平靜,運作如常。總統說,新的一年,政府將續推動新南向政策,深化與新南向國家的合作交流,也希望台美TIFA對話更深入,為將來FTA打好基礎。政府未來也將全力爭取CPTPP的會員國,對台灣加入的支持,同時提出「強化歐洲鏈結計畫」,促進台歐之間的密切交流。總統還說,政府將增加社會福利,降低生養照顧的負擔,這不僅是分配問題,更是社會安全問題,將持續鞏固社會安全體系。今年,產檢假將增加到七天,配偶也可以請陪產檢假,未來還會持續檢討、增加補助,強化各方面措施,降低養兒育女負擔,政府強調的0到6歲國家與父母一起養,說到就一定做到。另外,對於新的一年台灣經濟發展方向,總統表示,台灣已經是全球半導體製造產業的領導者,未來無論是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綠色能源的布建,或是電動車等等的晶片需求,台灣都扮演了極為關鍵的角色,未來必須不斷增強台灣產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蔡總統說,新的一年政府將持續推動能源轉型,也會以前瞻、且務實可行的方式,提出淨零排放的路徑圖,讓整體經濟結構的轉型有所依循。行政院「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將再延長三年,預計可以再為台灣帶來9千億元的投資,和4萬個工作機會。蔡總統指出,今年全世界都要面臨的物價、房價上漲挑戰,政府從去年下半年以來,運用公用事業緩漲機制,以及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選擇性金融管制、稅改和行政查察措施,讓物價和房價漲幅比其他國家稍溫和,未來會繼續運用各種政策工具,來確保物價平穩,也會透過穩定物價小組、健全房市小組,強力遏制不法炒作及囤積。蔡總統說,從今天開始,基本工資將調高到2萬5250元,比起去年調幅達到百分之5.21,等到中央政府總預算通過,軍公教也將調薪4%,希望能刺激並帶動民間加薪,有助於減緩通膨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