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熱量
」 熱量 減重 蛋白質 減肥 程涵宇中秋烤肉「熱量大魔王」來襲 營養師教你5招健康補救法
中秋佳節時烤肉聚餐早已成為近年來大家共同的記憶,然而在歡樂氣氛的背後,卻隱藏著不少「熱量炸彈」!特別是油香四溢的五花肉和琳瑯滿目的各式月餅,多吃幾口可能就超過一天的熱量需求。「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營養師張宜婷提醒,適量享用美食才是保持健康的關鍵,並分享5個補救方式,讓你在享受大餐的同時,也能避免造成身體負擔。張宜婷指出,烤肉是中秋節的傳統節慶,但烤肉桌上常見的牛五花肉、豬五花肉和培根,堪稱是肉類的三大熱量「大魔王」。張宜婷說明每100克(約一手掌大小)牛五花肉含有430大卡,豬五花肉則有368大卡,而培根也有372大卡。這些油脂含量高的肉品,不僅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熱量,經過高溫燒烤還會產生糖化終產物(Ages),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身體發炎,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果原本就執行減脂計畫的民眾,如何不在中秋聚餐體重狂飆?張宜婷建議,可以選擇低脂肉類,像是蝦子、蛤蠣、干貝、魚肉、雞肉等低脂高蛋白的海鮮,牛與豬可以挑選牛後腿肉(每100克122大卡)、板腱牛排(166大卡)或豬肩肉(200大卡,低脂、低熱量的蛋白質不僅可以避免攝入過多的油脂,還能增加飽足感。不過,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需特別留意醬料、整體澱粉類的攝取,而像是痛風患者則應避免攝取過多海鮮。除了烤肉外,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另一大熱量陷阱。例如一顆「廣式伍仁蛋黃月餅」的熱量高達930大卡,相當於一頓正餐的熱量!其他如雙黃蓮蓉月餅(880大卡/200g)和台式棗泥鹹蛋黃月餅(288大卡/288g),熱量也不容小覷。中秋節狂吃美食熱量爆表,營養師提出5招補救。(圖/初日醫學提供)張宜婷建議,享用月餅時,可以嘗試分食,讓每個人都能嘗到不同的口味,而不會攝取過多。同時,最適合吃月餅的時間點是「白天餐後」,因距離睡覺時間長,可以增加活動量來幫助消耗熱量、減少負擔。若已知當天會吃月餅,則可以在該餐不吃澱粉、減少油脂以平衡整體飲食與減少熱量攝取。如果不小心在中秋期間吃得太多,張宜婷也提供5招補救方式。1、隔天進行輕食調整:如水煮蔬菜、清炒雞肉或氣炸魚等。尤其魚類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減少發炎。2、增加高纖維蔬菜攝取:如綠花椰菜、菠菜等,能減緩糖分吸收速度,穩定血糖,促進脂肪代謝。3、足夠的飲水量:每日至少飲用2000毫升的水或無糖茶,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4、間歇性斷食:可實施168斷食法,確保足夠空腹時間,讓身體代謝狀況更理想。5、增加活動量:進行瑜伽、快走,或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促進脂肪燃燒並提升新陳代代謝率。
「台灣萬人飲食研究」首登國際期刊 FLC飲食8周減重12.5%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共同來源,台灣十大死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皆與肥胖有高度關連,成為社會家庭隱憂。減重品牌Cofit與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謝榮鴻院長合作,進行台灣18-65歲萬人減重飲食研究,針對使用手機App「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的1萬多名使用者,分兩組進行減重成效分析。一組導入減重名醫宋晏仁推廣「FLC彈性低碳飲食法(Flexi-Low-Carb Diet)」,並有營養師線上指引個人實行計畫,另一組為控制組,僅使用Cofit App,進行每日體重記錄、六大類均衡飲食參考以及飲食記錄/飲食照片上傳追蹤等自我減重管理;結果發現有營養師介入指引的參與者減重成效明顯優異,多數在8週內有效減重約5.42 - 8%,還有參與者在8週內甚至減重達12.5%。對比控制組參與者的減重僅減少1.54%,證實FLC飲食因為有專家指引,減重效果更好,台灣萬人減重大型研究首登國際營養期刊《Nutrients》於今年七月接受發表,堪為台灣之光。這項研究顯示:使用者運用App 並接受營養師的飲食指導,達成的減重成績,比僅使用 App 自主管理飲食和體重者,能多甩掉四倍體重(8% vs 1.54%),值得重視。宋晏仁醫師指出,這項台灣首度進行的萬人減重大型研究成果彌足珍貴,由於每個人的荷爾蒙體質不同,需要有包括營養師在內的醫學專家提供個人減重飲食指引與適度心理支持,才能快速達成個人精準減重成效。研究顯示,FLC飲食是由Cofit營養師線上指引,採用以211餐盤(蔬菜佔餐盤的1/2,蛋白質佔1/4,以及全穀類佔1/4,比例2:1:1),不需要計算熱量,彈性調整個人飲食比例,相較於減少熱量攝取的傳統減重方式,FLC飲食儘管吃的多、熱量略高,但是注重飲食比例的正確性,減重成效反而比傳統熱量控制法更有效且成功,格外值得醫界重視。參與本次研究的臺北醫學大學營養學院謝榮鴻院長指出,此次研究徹底突顯出營養專家衛教指導及飲食行為正確改變的重要性,更進一步說明4個不使用藥物,僅靠營養師介入就能在8週成功減重的關鍵因素:1.飲食行為改變的重要性:對體重控制有決定性作用,無需藥物即可顯著降低體重。2.專業指導避免復胖:透過專業營養指導建立正確飲食習慣,達成持續減重效果,避免減重過程中反覆受挫。 3.避免盲目嘗試流行飲食:搭配專業指導,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習慣,遠比跟隨流行飲食法更有效。研究亦顯示,專家結合線上App指導飲食的減重效果更優。4.健康飲食知識需終身學習和實踐,如同其他生活技能。此外,為期8週減重比較不同飲食方法的成果差異,台灣萬人減重研究採用FLC飲食法的參與者平均減重達3.4公斤,相較於國際文獻研究,受試者分別在地中海飲食、在得舒飲食(DASH),在低脂飲食(Low Fat Diet)平均各減重2.2公斤、1.42公斤以及0.99公斤:結果顯示,FLC飲食成功超越了被譽為「全球最佳飲食法-地中海飲食」,相對多減除55%以上的體重,減重成果最卓越。這項台灣大型研究涵蓋10,297名參與者,參與人數是過往同類型最大研究案750人的14倍,參與者下載 Cofit App 後,營養師會根據生活環境、飲食習慣、體重及預期效果,提供以精準控糖的彈性低碳飲食為核心的客製化「211餐盤」用餐指南,例如想要增肌者建議增加餐盤中蛋白質的份量,但同步減少相同份量的澱粉;外食族可將澱粉類從白米飯改為超商烤地瓜或馬鈴薯。此外,在營養師介入指導的組別進行8週飲食控制管理方面,以男性表現尤為出色,平均減重6.24%,甚至有20%的男性減重超過8%;女性平均減重4.63%雖略遜於男性,但部分女性參與者透過堅定配合營養師的課程和飲食控制,並每天上傳飲食紀錄,減重成效高達12.5%。一名35歲的女性業務員,由於三餐幾乎都在外食,尤其偏愛超商微波食品和手搖飲當下午茶,導致體重超標。為此,營養師特地為她量身打造了一份超商飲食攻略,建議她從健康餐盒搭配茶葉蛋和無糖豆漿開始,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並增加蛋白質的比例。手搖飲也逐步從半糖調整為微糖,最終改為無糖茶飲。透過循序漸進的飲食控制,這位業務員在短短兩個月內成功減重10公斤,甚至因腰圍縮小,原本上班穿的窄裙都需要重新購買一批。「Cofit我的專屬營養師」醫學研究團隊強調,彈性低碳飲食法(FLC,Flexi-Low-Carb Diet)並非以嚴格控制食量為手段,「減肥就要餓肚子」的觀念已經過時。相反,該方法以「戒斷對醣的渴望」為出發點,讓參與者在合理的營養配比下,降低胰島素阻抗,改善體質。而靠App與營養師介入,更不僅是為體重把關,最重要的是讓每位使用者更加清楚「何謂對的食物」、增加選擇「對的食物」的機會並提高對食物的警惕性。不會因為錯誤的減重方式或不正確的飲食習慣,無形中增加健康風險。該份重要論述刊載於國際頂尖醫學營養期刊《Nutrients》。
29歲女靠吃素減重 「1錯誤觀念」半年後變重度脂肪肝
大陸浙江一名女子健檢後診斷出輕度脂肪肝,她自認是葷食吃太多導致,決定吃素減重改善,每餐只吃燙青菜和雜糧;半年後她瘦了5公斤,但脂肪肝卻變成中重度。對此醫師表示,脂肪肝並非胖子才會有,過度節食、蛋白質攝取不足,反而會加重脂肪肝。據《中國藍新聞》報導,浙江寧波一名29歲劉姓女子半年前做健康檢查,發現患有輕度脂肪肝,因為她認為自己平時葷食吃太多,太胖了才會得脂肪肝,下定決心減重,戒掉葷腥類食物和精緻碳水,每一餐改吃水煮的燙青菜和蒸過的雜糧;半年左右劉女成功瘦了5公斤,小腹也變平坦。劉女本來很滿意自己減重成功,但接受超音波追蹤脂肪肝狀況,卻發現從輕度轉為中重度,讓她嚇了一大跳。醫師對此表示,大多數人誤會脂肪肝是胖子的專利,其實是錯誤觀念,不健康不科學的減肥,過度節食下容易蛋白質攝取不足,這樣反而會加重脂肪肝。先前華山醫院脂肪肝門診林蘇主任醫師也提過,臨床上有許多因節食導致脂肪肝的案例,過度節食會導致營養素(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肝臟中的三酸甘油酯無法排出,容易引發營養不良性脂肪肝。林蘇醫師提醒,一般來說,輕度肥胖者,1個月減重不應該超過3公斤;中度肥胖者,1個月減重不應該超過6公斤;BMI指標正常,但小腹肉多的人群,1個月減重1.2公斤左右。而減重最重要的並非體重變化,而是如何健康減脂,能透過減少熱量攝入,並結合運動,促進身體減少脂肪,增加肌肉,達到減重效果。
13歲童「愛喝飲料」竟腎結石 醫示警1事:痛到又哭又吐
台灣手搖飲盛行,有些民眾會因為喝了飲料就很少喝水,日前彰化秀傳醫院急診兒科醫師黃士倫就分享一個他經手的案例,表示有一名13歲的弟弟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送醫檢查後才發現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黃士倫醫師在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提醒大家,「一定要跟家中孩子說要多喝水」,並分享近期的一名病患,一名13歲男孩因為左側腰痛,痛到又哭又吐,被家長緊急送醫救治,而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他左側水腎,電腦斷層報告結果則是顯示他左側輸尿管結石合併腎水腫,在照會泌尿科醫師後安排住院,後續將進行輸尿管鏡檢查。男童愛喝飲料,幾乎很少喝水。(示意圖/翻攝Pexels)黃士倫也說明孩子幾乎很少喝水,只愛喝飲料,再加上有結石的家族史,「這個孩子是我遇過年紀最小的腎結石」,他也在留言區提醒家長,體重跟大人差不多的小孩,可以用體重乘以30來計算一天該喝多少水,「果汁牛奶都算水份,但不要超過總水份的1/3」衛福部也曾指出,每日建議成人飲用6-8杯水(240 ml/杯),國小學童至少飲用1,500 ml水,可以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多喝開水除了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擺脫肥胖及慢性病威脅外,亦可維持恆定的體溫預防中暑,並藉由排尿、流汗以及排便等方式,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以及避免尿道發炎,維持身體的健康,謹記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此外,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尿液可作為人體是否需要補水或是身體情況是否良好的基礎簡易指標,使民眾能做到每天自我審查身體狀況。
湯圓熱量大公開!排名第一竟是「這口味」 醫:吃4顆得快走1小時
今(24)日為農曆正月十五,也是元宵節,除了提燈籠、賞花燈外,許少人也準備吃元宵、湯圓,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營養師朱姵穎針對市售湯圓的熱量進行排名,令人意外的是,排名第一的竟是「芝麻湯圓」,她提醒大家,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過量食用可能給腸胃帶來負擔,因此在享用這些美食時應留意攝取的熱量。朱姵穎透露,不久前在門診收治一名75歲奶奶,患有第二型糖尿病,長時間以來定期檢測血糖,且在飲食上也保持控制,然而在前幾天,突然感到頭暈,血糖值升至200比平時還高,後來得知,這是因為她在近期元宵節,一時沒有抵擋住誘惑,飲用了紅豆湯和湯圓,引發高血糖。朱姵穎表示,元宵與湯圓都是糯米粉裹內餡,吃多了不僅容易造成腸胃過大的負擔,例如脹氣、胃痛,糖尿病者食用過多的湯圓,也可能因為糯米外皮及甜內餡,使血糖飆升,她進一步解釋,若一位50公斤的民眾食用四顆芝麻湯圓的熱量,估計也需要進行快走(6公里/小時)1小時又8分鐘的活動才能消耗掉熱量,若是騎腳踏車(8公里/小時)則需1小時又33分鐘才能消耗掉。朱姵穎指出元宵、湯圓皆屬於全榖雜糧類,攝取4顆甜湯圓或5顆鹹湯圓的熱量相當於一碗飯,因此一般民眾吃湯圓也要留意熱量攝取,若當餐有吃湯圓,可將湯圓代替為主食,避免額外攝取其他碳水化合物食品,就能減少澱粉、熱量攝取過多,同時附上一張市售的湯圓熱量排行給民眾作為參考依據。朱姵穎提到,若是在煮鹹湯圓可增加蔬菜攝取,例如茼蒿、香菇、小白菜等,並以洋蔥、昆布等蔬菜湯底取代大骨或油蔥酥爆香的高湯底,可以減少油份與熱量攝取,飯後也可站起來輕鬆走走,幫助消化,輕鬆避開高熱量。朱姵穎提醒,胃腸消化功能不佳者,則應細嚼慢嚥並淺嚐即止,避免因食用過多的糯米與甜食,導致腸胃不易消化,產生胃痛、胃脹、胃食道逆流等狀況。三高患者要經常控制均衡飲食,尤其是糖尿病者,若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導致腎病變,因此建議糖尿病者選擇無餡湯圓,搭配代糖或是無糖紅茶、玫瑰茶或豆漿,或是搭配枸杞、桂圓或薑汁攝取,用來代替傳統甜湯。若為高血壓、腎臟病及高尿酸者,朱姵穎說,應避免食用高鈉與高鉀的鹹湯圓湯底,含磷量高的甜湯圓內餡如芝麻,花生等,也盡量避免;可選擇無餡湯圓、避免喝湯,或是可搭配白木耳、蒟蒻,以增加飽足感及減少熱量攝取,讓美食不至於造成身體負擔。朱姵穎建議,可自行製作低磷低鉀的水晶湯圓,主材料可挑選以低氮澱粉為主的樹薯粉、西谷米粉,內餡可選擇搭配紫心地瓜、黃心地瓜、紅心地瓜等,並選擇無糖沾粉,糖尿病、洗腎病人都可以吃,但也都要避免食用過量。家中若有長輩、小孩或吞嚥困難者,家裡煮湯圓可善用蓮藕粉﹑地瓜粉將湯汁芶芡,並且在食用湯圓前,先將湯圓剪成小小塊,能方便吞嚥、降低嗆、噎到的風險。
吃火鍋可以減肥嗎? 減重名醫:掌握3關鍵也可吃到飽
下雨後氣溫跟著遛滑梯,只要天氣稍稍變涼,火鍋店裡就是擠得滿滿都是人,三五好友大多相約到吃到飽火鍋店來個大進補,不管是香辣有味的麻辣鍋、泡菜鍋,或是香醇可口的涮涮鍋、起司鍋、臭臭鍋……,每一種都很受歡迎,各種口味滿足不同的喜好與選擇。不過,這溫度一降,可真是減重者的一大考驗,因為隨隨便便一頓火鍋餐舒服吃完,心裡可就不舒服了,一頓熱量少說800大卡起跳,稍有不慎「嘴一滑」,攝取熱量就破千卡警戒線,這可怎麼了得!做好熱量總量管制「減重者真的碰不得火鍋嗎」?腸胃肝膽科醫師蕭敦仁表示,口腹之慾每個人都需要得到滿足,火鍋當然不是減重世界的洪水猛獸,就連長年重視控制飲食的他,也偶爾會吃吃火鍋變換口味。減重的人照樣可以吃火鍋,只是方式要稍微改變,在享受美食的時候,也要有所節制,必須「有計畫」的聰明吃火鍋,才不會吃得過多或暴飲暴食,讓腸胃受不了,或是身材變了調。在吃火鍋的時候必須做到「熱量總量管制」!蕭敦仁表示,一般而言,我們將早餐設定在300大卡到400大卡之間,午晚餐約可500大卡到600大卡左右,以這標準來檢視食物的熱量,比較容易判斷哪些食物熱量過高該少吃,哪些食材熱量低,就算吃到飽也無所謂。跟著做,盡情享受美味以自身享受美食的經驗為例,蕭敦仁指出,想盡情享受火鍋美味的人,可以針對湯頭、食材、醬料三方面加以選擇:湯頭:在湯底的部分是基本,原則上,味道愈清淡、添加物愈少的,熱量就愈低,市面上有很多店家推出新口味的豆漿鍋、牛奶鍋,甚至是起士鍋,基本上是敬謝不敏,尤其是很多人喜歡的麻辣鍋、巧克力鍋等,都屬於高熱量的湯頭。這些湯頭都會讓你在吃一樣的食材同時,不知不覺中比別人多吃進到熱量下肚,控制體重者應該是要選擇熱量最低的湯頭為優先,才可減少熱量攝取。在家自製湯頭時,建議以蔬菜代替雞骨或大骨當底。蕭敦仁進一步說明,很多人都知道自製湯頭較能掌控健康及衛生,但卻忽略了過濾掉高湯的油脂這個步驟。建議平常在家製作高湯時,不要立刻食用,先將高湯放涼冷凍起來,之後在冷凍狀態下,將凍結在上層的油脂及殘渣刮除,這樣做出來的湯底會更加清甜。食材:加工食品像各式各樣的餃類和丸子類等,少碰是大原則,因為其中蛋白質含量較少,但脂肪含量卻很高。蕭敦仁表示,真的想嚐味道的話,也以花枝餃和鱈魚丸為佳,至於火鍋中不可少的主角肉類部分,也建議以雞鴨魚這類「白肉」取代豬牛羊這類「紅肉」。主要是因為白肉含有較少的飽和脂肪,同時油脂也比較低,當然也並非一定要吃肉,在沒有膽固醇等健康顧慮下,也可將主食改點海鮮類,熱量相對較低營養也是足夠的。增加纖維質的蔬菜可多吃,是減重者不可或缺的食材,想增加飽足感也可藉由白菜、香菇、金針、玉米或蘿蔔等來增添。通常在吃火鍋時,都有飯、麵和冬粉等澱粉類作為主食,建議以蒟蒻麵或其他低熱量替代物來取代,亦可減少過多的熱量。醬料:吃火鍋的沾料也要特別注意,涮涮鍋因為味道清淡,常會習慣搭配重口味的醬料,這可是熱量攝取的大陷阱。不要小看很多人愛吃的沙茶醬,蕭敦仁表示,小小的一湯匙熱量就破百,其他常見的沾醬如花生粉、麻油、辣油等,這些調料都有著超高熱量,而且都能刺激人的味蕾,使食慾更加旺盛,讓人不知不覺又多吃了一些預期外的食物。建議用蔥、蒜、薑、香菜等天然辛香料,加少許醬油或薄鹽醬油來代替醬料,或者選擇用醋或醬油來沾取,至少熱量不會那麼高。掌握原則,美味無負擔吃火鍋時,一人一鍋的涮涮鍋,比起大家共鍋更容易控制熱量攝取,同時建議準備一個小湯匙,當火鍋湯大滾時,中間部分的油跑到鍋緣時,用湯匙撈除浮油。雖然只是小小的動作,卻可幫減少熱量。蕭敦仁強調,執行減重計畫當中,火鍋不是不能吃,是量的問題。掌握吃火鍋熱量總量管制原則,記住湯頭選清湯、食物吃原味、沾醬盡量少,把握以上「教戰守則」,今年秋冬,你也可以聰明無負擔的享受「溫暖火鍋趴」囉! 文章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魔芋爽吃完真的會「ㄉ一ㄠˊ住」 毒理專家示警:少吃為妙!
大陸零食「魔芋爽」受小學生歡迎,但因重口味又屬高鈉食物,有國小老師也禁止學生食用。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也指出,魔芋爽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種名為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的物質,實際上也是蒟蒻的主成分,他實際吃完發現真的蠻好吃的,「口感真的是會讓人有『ㄉㄧㄠˊ住』的感覺。」招名威今(6日)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發文分析,魔芋爽的成分主要是一個名為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的物質,若只是查詢「葡甘露聚醣」這個成分,會發現很多正面的資訊,「畢竟葡甘露聚醣是多年生植物魔芋中所富含的可溶性高粘稠纖維,又稱蒟蒻纖維素、魔芋粉、魔芋膠,是一種多糖類食材,被人類食用已經很多年了,具有高分子,無熱量特性,吸水膨脹後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吸收,許多文獻提到它有很多的好處。」因此作為食物的角色,在「適量攝取」狀況下,魔芋這類葡甘露聚醣食材一般認為是安全且對身體有益的,但關鍵就是「食物在原型態總是問題不大,但是在經過加工處理,再加上人工香料添加之後,往往才是惡夢的開始。」招名威續稱,加工因為油炸,所以油脂含量超過,再加入大量調味料,鈉含量就會超過,「若以麻辣、香辣口味,每100公克鈉含量多達1262毫克;酸辣泡椒口味,每100公克鈉含量更有1310毫克。我們每人每天可攝取的鈉含量也不過2000毫克,吃個兩包就超量了。」招名威也坦承,很多人都誤以為「魔芋爽」成分只是蒟蒻,就可以拿來減肥,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把它當成食物取代正餐,卻忽略熱量和鹽分都很高,「其實魔芋爽口感真的很特別,會想要一口接一口,我只能說配方很厲害,至於這是不是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添加物在其中,不得而知。」他也強調,舉凡會有「ㄉㄧㄠˊ住」感覺的食物,他都會建議「少量為妙!」據之前的報導,針對魔芋爽,經濟部1月就曾指出,「魔芋爽」從來沒有被准許進口,屬於原則禁止,但招名威也表示,「因為台灣沒有類似產品,所以允許部分代理商申請專案進口。」
感恩節吃烤火雞要注意! 維持「3多3少3去」遠離大腸癌
今(2023)年11月23日是西洋「感恩節」,在這天和親友一同享用感恩節大餐慶祝佳節是感恩節的習俗。國健署表示,由於中西文化逐漸融合,許多台灣人也會聚餐慶祝感恩節,其中少不了燒烤類食物或烤火雞等佳餚,提醒民眾應「3多、3少、3去」,吃得健康並透過定期篩檢遠離大腸癌威脅。大腸癌威脅不容小覷 應掌握「3多3少3去」原則根據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雖然大腸癌不再是國人10大癌症第1位,但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仍有1萬6,238人,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衛福部統計,111年超過6千人死於大腸癌,影響國人健康甚鉅。而大腸癌的發生其實與現代人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愛吃燒烤與紅肉、缺乏運動或肥胖等因素,再加上沒有定期篩檢,都是造成大腸癌快速攀升的原因。為了讓民眾能「腸」保健康,感恩節安心健康享用美食,國健署提供健康「3多3少3去」原則:3多-多蔬果、多喝水、多運動: 多蔬果: 多蔬果:蔬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且膳食纖維可增加飽足感、促進腸胃蠕動,同時也可以減少肉類或主食類的攝取量。應挑選當季新鮮、顏色豐富的蔬果。多喝水:可以避免血液太黏稠、減少熱量攝取,以擺脫肥胖、慢性病威脅,並能促進腸胃蠕動進而預防便秘,維持身體健康。建議成人每日飲用6-8杯水(240 ml/杯),分次小口慢慢喝。另外,含糖飲料不僅無法解渴,反而會攝取過多的熱量,提醒民眾應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既省錢又可減少身體的負擔。多運動: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建議親朋好友歡聚之時,茶餘飯後相揪逗陣散步,還能降低大腸癌罹患風險,一舉數得。3少–少油鹽、少紅肉、少醬料: 少油鹽: 少油鹽:減少油的用量,並建議選用植物油,因為含有較高比例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保護心血管,但高溫烹煮會使油脂變性應盡量避免;而少鹽則可以降低鈉的攝取,減少身體負擔。少紅肉: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會增加17-18%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少醬料:建議多以食物的原味鮮甜為主,避免添加過多的醬料,或是可以自製較無負擔的醬料,兼顧食物的美味,又可兼顧自身的健康。3去–去肉皮、去肥油、去焦黑: 去肉皮:肉類的皮儘可能少吃,降低熱量的攝取。去肥油:肉質偏肥的部分,儘可能以瘦肉為主,減少食用肥肉的比例。去焦黑: 去肉皮:肉類的皮儘可能少吃,降低熱量的攝取。去肥油:肉質偏肥的部分,儘可能以瘦肉為主,減少食用肥肉的比例。去焦黑: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指出,在高溫表面上燒烤的肉片,因烹調過程中會形成致癌物質-多環芳烴(PAHs),隨而附在食物表面,若燒烤食物表面有焦黑現象,建議切除或不食用。定期大腸癌篩檢也很重要 可降35%大腸癌死亡率大腸癌是最可預防的癌症之一,為有效預防大腸癌,除要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外,定期篩檢也很重要,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50-74歲的民眾透過定期每2年做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35%死亡率。因此,國健署再次呼籲,感恩節聚餐民眾可多用當季新鮮食材,增加蔬菜的攝取及適量的水果,減少加工肉品及紅肉的攝取,而50-74歲民眾應多加利用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若檢查結果為陽性,建議及早做大腸鏡檢查,以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女子半年減重24公斤 過度節食患重度脂肪肝
中國1名25歲女子為了減肥,每天只吃蔬菜、雜糧,1週僅食用1次至2次的牛奶和雞蛋,雖然在半年時間裡成功減重24公斤,但也因過度節食導致營養素攝取不足,最後造成重度脂肪肝。中國福建1名25歲女子,年初時發現自己缺乏運動,體重已達70多公斤,於是下定決心要減肥。該女為自己制定嚴格的飲食計畫,每天只吃蔬菜和雜糧,每週僅食用1至2次的牛奶和雞蛋,半年後成功減重24公斤。不過某次健檢時,她的轉氨酶指數竟是正常值的3倍,女子便到華山醫院在福建的分院接受進一步檢查,隨後便確診為重度脂肪肝。脂肪肝門診林蘇主任醫師表示,臨床上有許多因節食導致脂肪肝的案例,因為過度節食會導致營養素(特別是蛋白質)攝取不足,肝臟中的三酸甘油酯無法排出,最後導致營養不良性脂肪肝。一般來說,輕度肥胖者,1個月減重不應超過3公斤;中度肥胖者,1個月減重不應超過6公斤;BMI指標正常,但小腹肉多的人群,1個月減重1.2公斤左右即可。林蘇也提醒,減重最重要的不是體重變化,而是如何健康減脂。健康減脂是透過適當減少熱量攝入,並結合運動,促進身體減少脂肪,增加肌肉,達到減少體重的效果。
中秋吃月餅4招減少熱量 主廚分享「月餅創意新吃法」美味又健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吃月餅是中秋節的習俗之一,不過月餅高油、高糖,食用一顆的熱量不可小覷。因此,國健署提供月餅新吃法,將傳統月餅改製成台式南洋創意料理,民眾可與親友一起DIY健康月餅料理,補充膳食纖維和多元營養素,為健康加分並提醒民眾在佳節期間別忘了平衡熱量、均衡飲食。1顆月餅=1個雞腿便當 善用4撇步減少熱量攝取國健署表示,一顆比手掌心還小的港式蛋黃蓮蓉月餅,重量約185公克就有將近800大卡的熱量,相當於一個雞腿便當的熱量;而一顆約50公克的鳳梨酥,也往往超過250大卡,相近於1碗白飯的熱量。若以一位體重60公斤的輕度工作者為例,每日所需熱量約1,800大卡,如果同時吃下港式蛋黃蓮蓉月餅、鳳梨酥,攝取的熱量就高達整日所需量的60%,實在不容小覷。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近年來國人偏向外食、飲食西化,導致肥胖者增加,成為代謝症候群的危險因子,研究顯示,肥胖者相較於體重健康者,罹患心臟衰竭的相對風險是2倍,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更超過5倍,因此在中秋闔家歡樂之時,民眾可善用以下4個小撇步:購買月餅時,多比較營養標示,選擇熱量較低或份量較小的月餅和親朋好友共享分食,還能增進彼此感情記得和其他餐次的主食代換,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搭配時令蔬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幫助腸胃蠕動,減少身體的負擔打破傳統月餅吃法 月餅2創新料理學起來!另外,主廚陳之穎發現搭配芽菜、瓜類等在地食材,更能突顯月餅的風味,適合設計成具南洋風情的料理,而且添加蔬果、乳品等,不但營養均衡還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鈣質等營養素。因此,國健署、主廚陳之穎分享打破傳統單獨食用月餅的2吃法:鳳梨酥越南米春卷:熱量676大卡,重點食材包含豆芽菜、生菜沙拉、小黃瓜、蝦子、冬粉等,用越式春捲皮包裹鳳梨酥(20克)、蔬菜(1.4份),將鳳梨酥的果香和東南亞特色料理結合,兩卷即可提供一餐所需的蔬菜量,並約可達到一日膳食纖維所需的1/5。 綠豆椪沙牛奶:熱量348 大卡,重點食材包含牛奶、蘋果等,將綠豆椪(40克)和牛奶(1份)、蘋果(0.5份)混打,乳品類富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B2等營養素,每杯可提供一日鈣質所需的1/4。 國健署表示,希望民眾一起發揮創意,搭配蔬果、乳品類等食材,來個月餅健康新吃法,即日起至112年10月10日只要將料理照片上傳至國健署食在好健康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eatinghealth.tw),就有機會獲得好禮。
中秋地雷1/物價創新高!烤肉食材費恐飆史上最貴 「糖價破12年記錄」月餅也喊漲
中秋節即將來臨,一向令許多民眾期待的烤肉大會,今年恐怕帶點驚悚心情,原因就出在物價!根據主計總處最新公布資料,8月物價飆漲幅度創半年新高,而9月情況也不樂觀,例如豬價最高漲15%,而烤肉常見的筊白筍、青椒等也紛紛漲價,恐讓今年烤肉創下史上最貴紀錄。而隨著國價糖價創12年新高,也讓月餅貴鬆鬆,糕餅師傅估計每顆蛋黃酥至少漲價5元。主計總處9月6日公布8月份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較上月漲0.55%,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漲0.18%;整體而言,較上年同月漲2.52%,物價飆漲幅度創半年新高,攸關民生的蔬菜、水果感受尤其明顯,例如苦瓜漲71.80%、絲瓜漲49.66%、高麗菜漲30.91%、香蕉漲30.61%、空心菜漲27.51%、豬肉漲8.98%、雞肉漲5.29%。物價上漲主因推測是接連颱風帶來豪雨,以高麗菜為例,受到產區南投仁愛鄉嚴重土石流影響,因此成為此波菜價飆漲的「天花板」,近日網路瘋傳澎湖出現一顆標價414元的高麗菜,某家頂級超市也出現1顆飆破600元的本產高麗菜,令人咋舌。農業部長陳吉仲受訪時表示,為平穩菜價,台北農產公司已釋出超過50公噸的平價蔬菜,像是1包29元大陸A菜、1盒28元玉米筍、及1顆75元進口高麗菜等。9月物價預估飆漲更嚴重,根據農業部畜產行情資料,毛豬交易9月7日達97.2元,跟8月相比最高漲幅達15%;雞肉8月每公斤90元、9月漲到97.6元,漲幅也超過8%;去殼筊白筍漲4.4%、甜椒青椒漲24.9%、香菇漲13.1%,若要準備中秋烤肉大餐,食材費恐創史上最貴。颱風豪雨不斷,導致高麗菜產區嚴重土石流,供需失調的情況下,超市竟出現一顆要價600元的高麗菜,讓人嘆為觀止。(圖/報系資料照)「市場的去殼筊白筍,從每台斤80~90元漲到130元!五花肉好多年前每台斤才120元,這幾年一直漲,今年原本已經漲到200元,最近竟然又變成210元。」新北市的賴太太說,為了省錢,每年烤肉她都去美式賣場買2公斤的梅花豬肉片,結果前年一盒才300多元,今年竟漲到600多元。喜歡吃海鮮的林先生,談起物價飆漲也猛搖頭,「為了省錢,我都是清晨到批發市場採買食材,但最近的價格實在太誇張!」林先生在9月13日去批發市場詢價,他發現牡蠣每台斤從70~80元漲到100元、泰國蝦從350元漲到410元、北寄貝也從300元漲到450元。「這些還只是批發價!一般市場會更貴。」林先生決定烤肉食材減少海鮮項目,以免荷包重創。應景的中秋月餅也貴鬆鬆,除了原物料價格上漲,國際糖價也創12年來新高,漲幅達26%,也讓台灣的糖價也漲了19%,直接衝擊糕餅業,以蛋黃酥為例,豆沙餡料成本就會增加,鹹鴨蛋也上漲4成,糕點師傅估計每顆蛋黃酥至少需漲價5元,許多店家因此調漲價錢,彰化不二坊蛋黃酥每顆45元漲成50元、聖瑪莉也從65元漲至80元,漲價令消費者非常「有感」,或許今年中秋節改跟親友共享月餅,不僅可以減少熱量攝取,也可以顧荷包。
可口毒藥2/「研發胃藥卻做出代糖」阿斯巴甜就此誕生 恐影響胎盤發育致性早熟
阿斯巴甜是一種低熱量高甜度的代糖,讓吃糖人無罪惡感,被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列為可能致癌物,再成話題。「成人每天喝下17罐無糖可樂才會超過建議攝量,但小孩不可超過3罐」,同樣隸屬世衛組織的「食品添加劑聯合委員會」(JECFA)雖不認同IARC,但也提醒民眾需適量,尤其是孩童。阿斯巴甜是六零年代化學家研發胃潰瘍藥物時無意發現的,當時把天門冬氨酸加入苯丙氨酸後產生一股甜味,而且甜度是相同熱量的蔗糖200倍,這種成分被命名為「阿斯巴甜」,後來成為低卡可樂的關鍵成分,是現在最廣泛使用的代糖,不過,近來不少研究陸續認為其具有致癌性,同時會影響胎盤發育,也會導致女孩性早熟。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7月14日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物,主要來自於一份法國針對10萬人的觀察性研究結果,結果顯示攝取阿斯巴甜較多的人其罹癌風險較高。營養師程涵宇表示,IARC將致癌風險分為1~3級,1級是確定致癌,如香菸、黃麴毒素;2A級是極有可能致癌,如紅肉;2B級是可能致癌,如醃漬蔬菜;3級是無法歸類為致癌因子,如咖啡因。而阿斯巴甜目前被歸類為2B級,雖然已有動物實驗,但結果尚不能印證在人體上。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秘書長歐弘毅表示,除了可能致癌,2021年國內也有另一項動物研究顯示阿斯巴甜會影響胎盤發育。營養師程涵宇解釋,這是因為阿斯巴甜的分解產物可以穿過胎盤,而且從小鼠實驗上發現,母鼠在哺乳期和妊娠期攝入阿斯巴甜,會使得生下的雄屬肥胖且血糖偏高。而從觀察性研究來看,阿斯巴甜與第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和荷爾蒙相關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而且也會使9~10歲女孩的月經初潮提前,增加性早熟的風險。炎炎夏日,讓人忍不住想喝一杯手搖飲料,專家提醒,光是一杯飲料的含糖量就已超過每日上限,建議要適量飲用。(示意圖/報系資料庫)阿斯巴甜每公克含4大卡的熱量,可是甜度是蔗糖的200倍,相較之下所含的熱量幾乎可視為0,再加上吃起來的口感較好,因此相當受減肥人士與糖尿病患的喜愛,或是讓人吃糖比較沒有罪惡感。因此當IARC公告可能將阿斯巴甜列為「可能致癌」等級時,部分專家認為若能完全不吃糖,當然是最棒的選擇,但如果阿斯巴甜能降低肥胖或血糖飆升的風險,那只需注意不要過量即可。營養師林世航就在自己的部落格發文指出,「癌症是需要考慮『時間』與『接觸劑量』,攝取量是真正的關鍵,即便是已經被確立為致癌物的酒精,偶爾才喝一杯,也不會導致肝癌,但若長期喝酒或每次都大量飲用,那肝癌風險才會提高。」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所公布的代糖攝取標準,阿斯巴甜的每日攝取上限為50毫克,以60公斤的成年人來說,每天攝取不得超過3000毫克,市售一罐355毫升無卡可樂,約含有180毫克的阿斯巴甜,相當於每天要喝下約17罐無糖可樂,才會超過建議攝取量。林世航說,攝取代糖進而減少熱量,確實能幫助減肥,但建議偶爾吃這類代糖食品即可,不宜過量,想要減肥還是必須改善整體飲食習慣、增加運動量。另外,阿斯巴甜含有胺基酸中的苯丙胺酸,罕病如苯丙酮尿患者因先天性無法代謝成酪胺酸,所以不能食用,否則可能會造成腦部傷害及嚴重的智力障礙,要格外當心。
營養師教你21天養成瘦習慣 掌握三大原則不復胖
想建構健康易瘦不復胖的體質,飲食調整最關鍵。減脂飲食計畫總共需要21天,我們會從三大原則著手:原則一:聰明選食,吃對比例,戒酒戒糖。也就是從選對食材開始改良飲食,優化腸道菌,打造燃脂體質。原則二:早少、午多、晚剛好。要能夠調整作息,吃好睡足,強化體內各項減脂激素。原則三:運動加持,提高代謝,極速燃脂。搭配運動並結合飲食,提高身體代謝極限這三個原則都做到,就能讓減重減脂速度不只是快,更能打造優秀的體質,衝刺後也能穩定達到目標。經過21天後,不僅可以習慣易執行、有效的飲食模式,更可以培養出內外兼顧的高代謝體質,達到健康、減脂的效果。原則一:選對食材,多吃享瘦,打造燃脂體質許多人聽到減重直覺反應會覺得好像要吃很少,一想到就累,還沒開始就失去一大半動力。所以打造燃脂體質的第一步,我們從最高效率、最低負擔的方式開始調整,不用餓肚子還能快速看到成效,讓你越減越順,越減越有信心!營養師精心設計吃得飽又能瘦的飲食計畫,朝「多吃享瘦」的方向前進。為什麼減重反而可以多吃呢?這就跟食物的「營養密度」、「熱量密度」有關。營養密度指的是同樣熱量下食物所含的營養有多少。舉例來說,吃一碗糙米飯大概有將近300大卡的熱量,而喝一杯多多綠飲料可能也差不多300大卡,兩者雖然都是300大卡,但糙米飯除了碳水化合物之外,含有更多的礦物質、維生素,營養密度高,在吃進熱量的同時也幫助身體補充了需要的營養素,而這些營養素就是維持代謝的關鍵。攝取「營養密度高」的食物能避免好像吃飽但身體不夠健康的「隱性饑餓」問題發生。熱量密度則是指同樣體積的食物帶給我們的熱量都不相同,舉例來說,同樣都是提供蛋白質的牛肉,牛里肌跟牛五花同重量下相比,熱量就差兩倍以上,而且還不包含烹調的差異。所以想要多吃享瘦,就從挑選好的食物開始吧!只要選對食物、用對烹調方式,不要說餓肚子,你說不定還能吃得比現在更飽!減重燃脂第一個原則「聰明選食,吃對比例,戒酒戒糖,戒除惡習」照著這句秘訣,只需要一週的時間就能看到明顯的體態變化。實際上要怎麼更精確仔細的執行呢?讓營養師來為你一一講解。1. 聰明選食,吃對比例如同前面點破的,不同食材有不同的熱量密度,選對食材就贏了一半,但不僅僅熱量控制、提升飽足感這麼簡單,各種食材自有其特別的營養、功效,只要吃對比例,身體走向脂肪合成的路徑就會大大降低,提升更多燃脂空間,在這個階段需要增加的食物是「蔬菜」跟「肉類」,特別強調一定要多菜、多肉!以熱量的角度來看,蔬菜是熱量密度極低的食材,符合我們高營養、低熱量的食材標準,且在低熱量提供飽足感的同時,我們還可以攝取大量的膳食纖維,這些膳食纖維是益生菌的養分。在前期我們不僅僅是控制熱量,背後的用意是讓腸道菌叢開始大改革,瘦的人有較好的腸道菌生態,用對方法,就能擺脫原本的易胖腸道菌,一起養成變瘦的本錢「好的腸道菌」,這是易瘦體質最重要最起始的一大步,畢竟改善體質是需要一點時間慢慢累積,所以首要、最重要的原則就著重「大量的膳食纖維」讓腸道可以開始動工、改善,為減重減脂打好最佳地基。多菜=控制熱量、提升飽足感、調整腸道、培養易瘦體質而肉類是我們最重要的蛋白質來源,你可能會好奇,肉類熱量不低,為什麼還要多吃?肉類的熱量我們可以從種類、部位來控制,主要選擇豆製品、雞肉、魚肉,搭配里肌、腿肉等低脂肪的部位,就可以達到攝取蛋白質又控制好熱量的理想狀態。特別增加肉類的原因是減少血糖上升與防止代謝下降!用蛋白質多的肉類替換碳水化合物的米飯,能有效減少胰島素分泌,抑制身體合成脂肪的作用!足量的蛋白質是減重減脂避免肌肉細胞跟著脂肪細胞一起流失的最佳方式,吃足肉類維持代謝好體質能延緩停滯期、平原期的到來,也是讓好不容易掉下去的體重不會谷底反彈提升的最佳方式,想要順順減、一直減,就絕對要吃足夠的肉!多肉=維持代謝、降低脂肪合成效率2. 戒酒戒糖,戒除惡習講到飲食的壞習慣,可能每個人都不同,但想有效減脂減重,最重要一定要改的兩項壞習慣就是戒酒、戒糖。如果本身有這兩個壞習慣,只要痛下決心一次改變,成效絕對會讓你非常滿意。酒精的熱量與濃度有關,每1克的酒精含有7大卡熱量,算一算一小罐啤酒可能才不到150大卡,大約半碗飯的熱量,也許有人會說:「我工作完晚上喝罐啤酒,少吃半碗飯不就好了?」錯!大錯特錯!酒精的影響不只是熱量,更重要的是酒精在代謝的過程中會刺激身體停止脂肪的消耗,並且增加脂肪合成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只看表面上的熱量不多,其實隱藏在熱量底下的生理作用,會讓你的燃脂體質大受影響。因此千萬記得,減重期間一定要戒酒、避開酒精,不然好不容易身體已經開始持續使用脂肪,突然就被幾罐啤酒打斷多不划算!想要有清涼消暑的感覺?那就換成氣泡水吧。戒糖這件事就更不用說了,直接戒糖吧!精製糖在許多的論文研究、調查中都證實了會造成肥胖、慢性疾病,我們一再提到「胰島素是身體走向脂肪合成最關鍵的營養素之一」,只要一吃進精製糖,血糖就會快速反應,身體也會想盡辦法把這些快速的能量留著,就只好拚命地往脂肪細胞塞,吃越多、頻率越高,就離減脂不復胖體質越遠。而且不論是精製糖還是酒精,都會影響腸道菌的生長,打亂我們辛苦建立的易瘦腸道。所以在一開始,我們就必須痛下決心戒酒、戒糖。如果你真的是嗜甜如命的螞蟻人,需要慢慢調整步調,那初期可以先以代糖飲料試試,至少代糖飲料減少熱量,也減少胰島素分泌,但一定也要努力地走向完全戒糖!(代糖飲料不建議長期食用,短期對身體影響較小,但長期來說也會影響到我們的易瘦腸道菌)。本文摘選自《營養師教你21天吃出瘦習慣:不挨餓、沒壓力,啟動原子習慣的3週3階段食譜,讓你終生享瘦》,商業周刊出版。
用腦過度會食慾大增! 醫曝「做1事」可防下班暴吃
期待老師在段考期間請吃雞排或喝飲料是許多人學生時期的美好回憶,如今有研究也發現,多動腦真的會使人飢腸轆轆、食慾大增。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恒也指出,這就是為何現代人下班後總是餓到抓狂,因此他也提醒用腦過度者若出現肥胖問題,可以在動腦後進行運動,不只可以降低飢餓感、減少熱量攝取,還能消耗多餘的卡路里,並提高基礎代謝率。王思恒近日在臉書粉專《一分鐘健身教室》發文指出,大學時期準備考試的時候會讓人特別飢餓,因此住宿的同學總是會開團訂雞排,一方面食物能消除準備考試的焦慮和緊張,但另一方面用腦又會讓人肚子餓。王思恒解釋,如今也有研究證明,動腦真的會提振食慾,而且「科學家還很上道地提供了解方:運動。」他援引了2016年美國研究,並針對38位大學生在以下3種情境的熱量攝取進行觀察:控制組:在實驗室休息35分鐘,接著午餐Pizza吃到飽。腦力組:在實驗室接受20分鐘大學入學考筆試,休息15分鐘,Pizza吃到飽。腦力+運動組:20分鐘大學入學考筆試,緊接著做高強度間歇運動15分鐘,Pizza吃到飽。結果發現,考試後的學生肚子特別餓,比控制組情境時多吃下100大卡Pizza。但考試後做運動可以抑制食慾,學生們反而少吃了21大卡,「這是個實用的小訣竅,如果你也有體重過重的困擾,下班後又總是餓到抓狂,先去跑個步、做幾個波比跳吧!時間不用太長,15分鐘的運動就能讓你少吃下100大卡,這還不包含運動時消耗的熱量。」王思恒也強調,動腦並不會讓人瘦,透過2007年的加拿大研究可以發現,雖然45分鐘的閱讀及寫作會讓人胃口大開、多吃下200多大卡熱量,但45分鐘的腦力活動只比發呆多消耗了3大卡的熱量。「動腦不會讓大腦燃燒多餘熱量,卻讓人加倍飢餓,不可不慎啊!」
冷瘦身1/抗性澱粉助攻!名嘴減重20公斤 專家最推薦「這3類食物」
夏天除了需要消暑氣,許多人更希望能瘦身展現好身材,而吃「冷食」就可同時一舉兩得,名嘴王瑞玲就靠著吃冷飯、控制熱量,短短2個月就瘦下20公斤,專家表示,冷飯所含的抗性澱粉有助瘦身,最推薦本身就是抗性澱粉的豆類、全穀類食物,以及冷藏後抗性澱粉大幅增加的冰地瓜,但光靠抗性澱粉難以減重,建議還是搭配飲食調整與運動。名嘴王瑞玲日前公布自己的瘦身成果,體重從70公斤降至50公斤,她表示吃冷飯幫了大忙,一餐通常吃2個冷的御飯糰,或直接吃冷飯,同時每口飯咀嚼30下、只吃7分飽、晚上7點半後不吃東西、一天喝水2000CC,這些努力讓她成功剷肉20公斤。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澱粉是由直鏈澱粉跟支鏈澱粉所組成,只是比例不一樣,其中只有直鏈澱粉能夠變成抗性澱粉,而抗性澱粉是一種不會在小腸中消化的碳水化合物,與一般澱粉相比,抗性澱粉具有多種健康益處和更少的熱量。所有的澱粉類食物都含有抗性澱粉與一般澱粉,只是比例多與少、品質優與劣的差別。程涵宇說,富含抗性澱粉的食物大約分為5類。「第一類是本來就比較難消化的澱粉,像是豆類、全穀類本身就是抗性澱粉;第二類多是還沒熟透的食物,例如生香蕉、生馬鈴薯。」地瓜、馬鈴薯煮熟後冷藏便會增加抗性澱粉的含量,不僅熱量降低、也會更有飽足感。(圖/123RF)第三類是烹調後放涼的澱粉類食物,如地瓜、馬鈴薯,條件是接近冷藏溫度 (4~5°C) 且水分含量充足的情況下形成。其他第四、五類都是人為加入比較難消化的澱粉,通過酯化、磷酸化或高直鏈澱粉複合物做成的加工抗性澱粉,較不推薦使用。營養師夏子雯表示,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RS),多加了「抗性」就代表是抵抗小腸的消化,它是不能被健康人體的小腸所消化、吸收、利用,但在大腸可做為益生菌的食物來源。根據歐洲一項研究指出,若以抗性澱粉取代一般澱粉,消化率會降低42%,因此能大幅減少熱量攝取。程涵宇補充,正因為抗性澱粉難以消化,所以可降低餐後血糖,有利於血糖控制、增加飽足感,這也是能夠幫助瘦身的一大重點。營養師程涵宇建議攝取天然來源的抗性澱粉,例如全穀類、豆類食物就是很好的選擇。(圖/程涵宇提供)「最推薦的抗性澱粉,當然是豆類、全穀類食物,因為它們本身就富含抗性澱粉,每100公克的燕麥、大麥含有3.6公克的抗性澱粉,而豆類的抗性澱粉更高,每100公克就有5公克。」更重要的是,豆類、全穀類還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多種營養。程涵宇建議將生活中一半的全穀根莖類食物都換成天然的全穀物,可以進一步提高抗性澱粉攝取量。例如用2片全麥麵包(62 克)代替2片白麵包(57 克),如此將使抗性澱粉增加0.5公克。除了豆類、全穀類食物之外,夏子雯認為冰地瓜是最推薦的抗性澱粉來源。「很多澱粉類食物冷藏後都能增加抗性澱粉含量,但我認為冰地瓜吃起來口感比較好,而且地瓜本身就屬於升糖指數較低的食物,吃下肚後相對於白飯、血糖波動會比較穩定,冷藏過後的冰地瓜,升糖指數比熱地瓜更降低。」雖然抗性澱粉的確能減少熱量攝取,但夏子雯認為還不足以達到瘦身目的,頂多只能算輔助。「因為抗性澱粉畢竟還是碳水化合物,吃太多熱量還是會超標,建議飲食均衡,同時搭配運動,才能健康瘦身。」夏子雯說。
冷瘦身2/隔夜飯助減重又抗癌? 「抗性澱粉激增2.5倍」是關鍵
所有的澱粉類食物冷藏後都會使抗性澱粉增加,由於難以消化,因此具有瘦身效果,國際期刊《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也指出,煮熟的米飯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此時的抗性澱粉會大幅增加2.5倍,更有助於減少熱量攝取。不只如此,國際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也指出,抗性澱粉還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但專家也提醒,食物冷藏會有細菌滋生的疑慮,建議還是要多加小心。澱粉類食物烹調後質地會變得柔軟粘稠,人體的消化酶也會較容易消化它們了,這個過程的稱為「糊化」(gelatinization),但是冷藏過後,一部分已經糊化的澱粉就又回到生澱粉的狀態,不容易被人體所消化,這個過程稱為「老化回生」(retrogradation),這一小部分的生澱粉便是所謂的抗性澱粉。營養師程涵宇說,包括冰地瓜、壽司飯、馬鈴薯泥都是上述類型的抗性澱粉,「根據《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指出,煮熟馬鈴薯冷藏一整晚後,抗性澱粉會增加3倍;煮熟後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的飯,抗性澱粉是剛煮好飯的2.5倍。」全穀類、豆類食物本身就擁有極豐富的抗性澱粉,不僅能減少熱量攝取,還能促進整體健康。(圖/123RF)但並非所有澱粉食物冷藏後吃,都能攝取到好的抗性澱粉,例如放冷的炸薯條、冷藏PIZZA、冰的含糖綠豆沙飲料,這些澱粉類食物因為額外添加了油、糖,所以就算含有抗性澱粉也無助於減重。另外,含水量也是一大重點,如果澱粉類食物本身的含水量過高,冷藏後「老化回生」的效果不好,就無法增加抗性澱粉,例如米飯冷藏後可以產生更多的抗性澱粉頗多,但含水量較多的粥冷藏後就無法讓抗性澱粉再增加。如果能吃到又好又多的抗性澱粉,可能還具有預防癌症的效果,營養師夏子雯說,「由於抗性澱粉會在大腸中發酵,所以能為腸道提供益生菌的食物來源,因此可降低大腸癌的風險。」營養師夏子雯表示,想要靠抗性澱粉達到瘦身目的並不容易,建議搭配飲食調整、運動,才能健康減重。夏(圖/夏子雯提供)國際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也指出,一項追蹤20年的研究顯示,抗性澱粉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膽道癌、胰臟癌及十二指腸癌等消化道癌症,就連其他癌症也都有60%的預防率。程涵宇說,這或許與抗性澱粉改變膽酸的細菌代謝有關,研究也顯示,若一天能攝取15~20公克的抗性澱粉,就有助於提升健康,建議多攝取全穀類、豆類食物這類天然抗性澱粉食物,取代原本的精緻澱粉,效果會更好。不過,夏子雯提醒,由於食物冷藏、加熱都有其衛生上的風險,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冷食時仍要小心,尤其夏天氣溫較高,更容易因滋生微生物、細菌而導致食物中毒,從冰箱中取出的食物千萬不要放置室溫過久才吃。
端午將近 營養師教你健康吃粽子
6月22日迎接端午節,馬偕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副主任蔡一賢提醒民眾,1顆鹹蛋黃的膽固醇就達到每日攝取上限,高血壓患者務必留意,另外搭配蔬菜、減少沾醬,都是健康吃粽子的訣竅;主廚郭宏徹也建議,鹹蛋黃以蒸取代炸,豬肉選油脂少的小里肌部位,就能吃得健康又美味。一、1顆粽子包半顆鹹蛋黃蔡一賢分享,鹹蛋黃膽固醇含量高,1顆鹹蛋黃的膽固醇大概為200毫克,吃1顆就達到每日攝取上限,加上蝦米也有膽固醇,因此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或正在使用降膽固醇藥物的民眾,特別留意吃進的分量,例如包粽子一次包半顆鹹蛋黃即可。二、減少沾醬更健康沒有甜辣醬好像少一味!營養師提醒,只要沾醬就會吃進鹽分,呼籲高血壓、有心臟血管疾病、腎臟病或肝臟腹水患者,吃粽子時盡量少沾醬,或是滷製豬肉時增添八角與白胡椒等風味,不用沾醬也美味。至於糯米澱粉多又不易消化,營養師建議高血壓與糖尿病友要注意控制飲食,可攝取紫米粽子,兼顧健康與口感;另外糯米黏性高,年長者務必細嚼慢嚥。三、搭配蔬菜水果不易胖一顆粽子熱量約380大卡到600大卡,怕胖的民眾可搭配蔬菜與水果,例如秋葵、玉米筍、小番茄等,餐後搭配香蕉、奇異果、葡萄也都是很好的選擇。不過香噴噴的肥肉、花生與油蔥都會增加粽子的油脂量,想要減少熱量怎麼吃?1肉粽選小顆的吃。2食材不要炸過,油脂含量比較低。3若肉粽比較大顆,可以與親友分食。高血壓、糖尿病友要注意控制飲食,長糯米澱粉比較高,紫米口感比較硬但澱粉較少,兩種食材搭配可兼顧健康與口感。主廚傳授挑食材訣竅郭宏徹建議,挑選蝦米最好顏色自然、體型完整,碎屑多代表不新鮮;花生飽滿外觀為佳,並留意味道是否變質;粽葉不要「太鮮豔」,有化學氣味就要當心。烹調與包料時,鹹蛋黃以蒸取代炸,豬肉選油脂少的小里肌部位,就能吃得健康又美味。至於如何增加粽子的香氣?郭宏徹強調菜脯不要洗,炒過再包更香;先爆香紅蔥頭,再炒香菇與肉,可讓香氣充足;另外推薦使用台灣在地食材,台南9號花生與北港14號花生,香氣充足口感佳。粽葉挑選3重點:看:避免顏色太綠聞:避免有硫磺味等化學藥劑味道洗:將粽葉表面刷洗乾淨,再使用大量清水沖洗粽葉肉類挑選3重點:看:鮮豬肉顏色呈現暗鮮紅色、脂肪潔白觸:不黏手,肉質鮮嫩有彈性,以手指按壓會凹陷而回彈買:選擇有屠宰衛生檢查合格、有口碑與信譽的店家粽子保存方式夏季炎熱,食物放久了容易變質,建議將粽子保存於60-70度的環境,或是利用冷藏方式保存。此外依家庭人口購買適當份量即可,以避免吃不完浪費。
全糖珍奶熱量高 爬三次101大樓才能消耗
面對手搖飲店、便利商店、販賣機琳瑯滿目的飲料的誘惑,每日一杯飲料成為許多人的習慣,含糖飲料正悄悄威脅民眾的健康。癌症關懷基金會受邀至心路基金會新北市慈泰庇護工場講解『飲料“甜秘密”知多少?』,向心智障礙者衛教宣導含糖飲料對健康的危害!運動消除熱量 卻總敗在飲料癌症關懷基金會營養師周晉帝表示,考量到學員的特殊性,課程特別設計成體驗與運動兩部分,體驗課程選擇學員們最喜愛的舒跑(含糖量17.5公克/250毫升)、可樂(含糖量26.5公克/250毫升)和水蠻牛(含糖量35公克/250毫升)。許多人會認為運動就能消除飲料帶來多餘的熱量,因此運動課程設計讓學員們原地慢跑1分鐘,體驗運動消耗熱量的辛苦,之後更公佈完整消耗250毫升的舒跑、可樂、水蠻牛各需要慢跑9分鐘、13分鐘及19分鐘,讓學員們大為震驚,紛紛表示不敢再喝。奶茶高熱量 果汁多濃縮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飲食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10%」,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營養師表示精製糖如慢性毒藥,與代謝症候群、脂肪肝、三高的發生息息相關,更進一步提醒民眾兩種飲品的陷阱:「奶茶」的主要成份為奶精、高果糖糖漿、香料等,奶精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飽和脂肪攝取過量易導致肥胖及心血管疾病,而一杯700c.c.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將近62公克,遠超過每日限量,熱量更高達650大卡,需爬樓梯300階,相當於3次101大樓,才能完整消耗。還有主打「100%果汁」,這類飲料主要是水與蔬果「濃縮」果汁調製而成,蔬果營養成分不多,但添加糖非常多,一點也不健康。喝水很重要 排除壞物質黃翠華營養師於課程中特別強調喝水重要性,當身體缺水時會發生口臭、沒精神、嘴唇乾裂、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影響健康與社交,建議平常多喝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可減少熱量攝取,並遠離肥胖及多種代謝疾病威脅。透過排除尿液、汗以及糞便清除體內廢物,促進腸胃道蠕動預防便秘及避免尿道發炎,而一日飲水量至少2000c.c.,可以將湯品、無糖茶飲合併計算,而喝水時應分多次喝、慢慢喝,不要喝得太快太急或一次喝太多,反而會造成身體不適。
餐餐水煮減肥超傷身 營養師曝「6大缺點」:越減越不健康
社會主流價值觀總是告訴女性「瘦才是美」,因此不少女性會嘗試多種方式來減重,吃水煮餐就是其中一種,不過營養師提醒,長期無油飲食存在6大缺點,因為油脂也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外,還有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等功能。營養師吳佳穎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對於外食族的朋友來說,市面上販售的便當,底部油脂真的不容小覷,且外食的油脂大多是使用促發炎的油脂,會讓身體長期處在慢性發炎的狀態下。不過雖然吃水煮餐確實有助於減肥,但也要使用對的方式,因為油脂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除了可以增加飽足感,還扮演幫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潤滑腸胃道、組成賀爾蒙&細胞膜等等功能,長期無油飲食可能出現6大副作用,包括容易便秘、缺乏飽足感更容易餓、荷爾蒙失調、增加膽結石風險、缺乏脂溶性維生素、皮膚乾燥無光澤。吳佳穎提醒,水煮只是減少熱量攝取的方式之一,但是長期無油卻是傷身的減肥方式,「減脂也並非完全不能吃油,而是要選擇吃好油」,否則身體會越減越不健康。營養師提醒,長期無油飲食存在6大缺點。(圖/翻攝臉書營養師 拉拉-吳佳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