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齡教學
」 少子化送走畢業生「全校剩8人」 成新北學生數最少國小
現代社會面臨的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高昂的生活成本、房價和教育費用使得許多年輕夫婦不願意或無力撫養多個孩子,再加上工作時間長、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使得大家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撫養孩子。而少子化問題也影響國教,不少學校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困境,像是新北貢寮區的福連國小是新北市學生數量最少的學校,目前全校學生只剩8人。先前內政部公布2023年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新生兒出生數量再創新低,僅有13.5萬人,比2022年的13.8萬人減少了3415人,同年的死亡人數則達到20.5萬人,這也是連續四年下降了,打破了自1988年以來虎年都是最少新生兒生肖年的規律。國發會於2022年發布的《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2年至2070年)》報告,預估2023年的出生人數為14.6萬至14萬人不等,但實際數據顯示,2023年的實際出生數13.5萬人,低於國發會先前的最低估值,突顯台灣在高齡化和少子化問題下面臨的嚴峻挑戰。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新北貢寮區的福連國小是新北市學生數量最少的學校,在送走2名畢業生後,由於新學年度沒有迎來新生,全校學生只剩8人,學校採取低、中、高年級混齡教學,校長梁均紘表示,少子化已開始影響國民教育,貢寮區因漁業沒落、雪隧開通、核四廠封存等因素,人口外移比新北市其他鄉鎮更嚴重學校與貢寮區鄰近學校組成教學策略聯盟,希望能留住在地生源,並吸引都會區學生跨區就讀。其實不僅是福連國小,東北角海岸線上的和美國小、福隆國小、貢寮國小、澳底國小等校也面臨招生困境。其中,和美國小已經兩年沒有新生報到,今年終於迎來兩名新生;貢寮國小今年只有1名新生,福隆國小有5名新生,但和美國小校長張麗秋認為,學校是社區裡的文化中心,只要社區還有孩子,學校就有存在的必要與價值。少子化衝擊無可避免,學校能做的就是更積極辦學,結合在地自然資源推出攀岩、浮潛等特色課程,給在地學子更多元的教學環境。事實上,為了解決少子化問題,行政院也擴大公共教保服務量,推動0至2歲公共托育家園、擴大2至5歲公共化教保服務供應量,並建置準公共化機制,審酌公共化供應量與推動時程尚無法滿足家長期待,與一定品質的居家式托育、私立托嬰中心及私立幼兒園合作,並將衛生福利部現行0至2歲育兒津貼照顧對象,延伸至2至4歲幼兒。
少子化衝擊...嘉縣小一新生少364人 3校招生掛蛋
嘉義縣113學年度小一新生4月底完成報到,經縣府教育處統計,新學年小一新生較112學年度少364人,降幅達12.9%,新生人數大減,也造成中和國小、黎明國小和豐山實驗教育學校3所國小招不到小一新生,另外5校小一新生僅1人,少子化衝擊大。嘉義縣有120所國小和10所分校,教育處統計,一年級新生共2452人,較112學年度少364人,降幅12.9%,雖與戶籍內人口數減幅12%相當,對比全國113學年度新生較112學年度減幅7%,嘉義縣少子化趨勢更不可逆,衝擊相對明顯,教育處長李美華說,裁併校持續評估中,會視各校情況通盤考量。經統計,新學年小一新生掛蛋學校有中和國小、黎明國小、豐山實驗教育學校;新生只有1人為安和國小、太平國小、大湖國小、仁和國小太和分校和阿里山國中小共5校;至於新生未達5人,全縣已有50所;新生未達10人學校亦高達75校。教育處統計,新學年一年級到六年級總學生數10人以下學校有仁和國小、太和分校、大湖國小、豐山實驗教育學校共4校,是名符其實迷你小校,另20人以下學校24所,30人以下的學校39所。未招到小一生的中和國小校長呂佳芸說,該校國小部24人,扣掉六年級畢業生,一至五年級學生共22人,加上附設幼兒園6人,總學生數比起部分學校「不算少」,今年未招到小一新生恰好是出生年齡有斷層,直言學校雖位於觀光勝地奮起湖,在地年輕人較少,也導致生源有限。李美華表示,縣內偏遠、交通不便學校占比高,不能光以學生數來考量,應以提供學生就近入學管道為重,另小校多半採混齡教學,教育處也透過跟相關聯盟合作,協助學校教學正常化,在少子化浪潮下尋求突破。
少子化首當其衝!新北1/4小學不到百人 教育局:不輕易裁併校
少子化浪潮不但衝擊高教,中小學更是首當其衝,其中新北市堪稱國教城鄉差距最大的縣市,有超過千人以上的大校,也有不到10人的「超迷你小學」,全市215所國小中,更有51校的學生人數在百人以下,幾乎占了1/4。對此,新北市教育局也表示,只要學區有學生在就絕對不會輕易廢校或併校,將持續推動小校轉型與混齡教學,保障偏鄉學生的受教權。根據新北市教育局統計,112學年度國小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2722人,相較111學年度新生入學人數為3萬4409人,雖然減少了1687人,但每年仍有大量人口移入,使整體學生數達20萬8436人。其中,112學年度10人以下學校有9人的和美國小,以及8人的福連國小2校,11至50人則有22校,51至100人共27校。和美國小去年雖然還有11名學生,但由於今年暑假有2名6年級學生畢業,再加上連續2年沒有新生入學,因此學生人數僅剩9名。對此,和美國小校長張麗秋也表示,偏鄉小學沒辦法去糾結有沒有新生,畢竟難擋少子化衝擊、人口外移等大環境因素,學校利用山海地理優勢,推廣海洋教育,研發採集石花菜、浮潛、攀岩與社區共融等課程,多元豐富課程是都會區學校所望塵莫及。張麗秋強調,迷你小學的最大優勢就是有超高的師生比,全校教職員加校長有10人,只服務9名學生,均採個別化教學服務。此外,營養午餐、學費、課後照顧班的費用全部免費,還有交通車到府接送,近年也與貢寮區鄰近5所學校組成策略聯盟,學生可以「1校就讀,5校學習」。同樣位處東北角海岸、全校只有8名學生的福連國小,今年則有2名小一新生。福連國小校長梁均紘感嘆,少子化是全國各大專院校、中小學都面臨的招生困境,尤其偏鄉小學更是吃虧,但他們都試圖在生存保衛戰中力求生機,以福連國小為例,因緊鄰卯澳灣,校內推動浮潛特色課程,每年的浮潛畢典都會引起媒體關注,近年來也陸續吸引雙北都會區的家長和學生,移居貢寮就讀。對此,新北市教育局指出,為協助轄內偏鄉小校解決師資與招生困境,教育局已擬訂相關措施,在每年教師甄試增設偏鄉組,推動跨校巡迴專長授課教師及公費合格教師,並從非偏遠地區商借正式教師。新北市教育局補充,從104學年度起,就針對學生數50人以下的學校進行「小校轉型發展計畫」,105學年度推動「混齡教學計畫」,編印混齡教學相關教材。108學年度更是成立「貢寮區學校資源整合暨學生學習課程發展中心」,首創「一校就讀、多校共學」的概念,例如和美國小的「1校就讀,5校學習」。台北市立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名譽教授吳清山則指出,面對少子化威脅,各級學校都要嚴陣以待,這時候首當其衝的國小就會先朝與鄰近學校合併發展,第2步再轉型成實驗學校,不得已才會選擇退場。吳清山還強調,他認同「一個孩子都不能少」的教育主張,但能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空間、完善的教育資源與文化刺激等也很重要。所以雖然教育部的「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合併或停辦準則」標榜一人都要成班,但此法已經公布5年,這5年教育現場的變化巨大,呼籲應該重新檢視法規的適用性。
占地裝可憐1/直擊黎明幼兒園「剩4童」轉型賣水 真正地主斥:違建蟑螂
台中黎明幼兒園近年風波不斷,先是因拆除案爭議多載,去年底又遭認定違建,園長林金連批市府「迫害」,並稱自己抗爭是為了保護孩童受教權,但本刊直擊發現幼兒園內僅剩4學童,園區還有多輛水車進進出出,儼然已「轉型」成加水站,而「黎明」長期抗爭求土地正義,其所在的土地卻另有其主,真正的地主也出面痛斥幼兒園是「違建蟑螂」,期望能盡快將土地收回。1月6日清晨6時許,記者抵達黎明幼兒園外觀察,還未到上課時間園區大門便已開啟,等來的不是趕著拂曉讀書的孩子,而是一台又一台的加水車,最大的水車光是車窗就遠高於一般幼稚園學童,眾多輪胎怪獸在本該單純的校園進進出出,光看就讓人捏把冷汗。黎明幼兒園內如今只剩4名學童,且校園內擺有多個大水塔,還有大型水車進出穿梭,儼然已轉型成賣水公司。(圖/本刊攝影組,CTWANT合成)實際走入黎明,一進門就發現數個大水塔聳立園區,園區占地遼闊,但有多間校舍荒廢許久,在風災侵襲下無法使用,幼兒園的遊樂設備也彷彿停留在半甲子之前,而園內目前僅餘4個孩子,因學生人數過少採混齡教學,每月收費1萬500元。「現在學生真的太少了,光靠學費根本難以負荷。」現任的張姓園長對賣水事宜坦承不諱,表示近年因拆遷風波而不對外招生,原本的幾百個孩子的榮景已不復存在,只能「異業結盟」,在園區內接續林金連的家族事業,他強調水車進出與上下課時間錯開,校園內的交通絕對安全。 實際在Google地圖上查詢,發現黎明幼兒園的地址也是「林之泉飲用水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便是多次在媒體上尋死覓活的林金連,他不滿幼兒園被劃入「黎明自辦市地重劃單元二」而強烈抗議,還曾騎腳踏車衝撞時任市長林佳龍座車,還到總統府外自殘,口口聲聲稱自己是為保護學生受教權和捍衛校園,並痛批土地不正義和市府迫害,此說法看在真正地主眼裡卻彷彿笑話。「我爸爸就因為這片土地而死的,我為什麼不能要回來?」何姓地主表示,其父祖輩世代務農,辛辛苦苦打拚在當地積累下近900坪土地,其土地原與黎明幼兒園比鄰,他2007年參加市地重劃,換回來約850坪土地,這塊土地卻坐落在幼兒園內,他多次抗爭希望能將土地收回,最終卻一直被「摸頭」敷衍,行經此處都只能「望地興嘆」,手中的土地所有權狀也成為最值錢的廢紙。根據地籍圖網路便民服務系統,何姓地主所擁有的地號的確是在幼兒園中,其公告土地現值為每坪43.3萬元,倘若由建商開發,市場價值更是難以估算,但如今土地因幼兒園處境難以運用,何姓地主認為自己無法捍衛祖先資產而愧疚不已。「我是長子,如果連這塊地都無法保住,我以後要怎麼面對爸爸?」何姓地主難過表示,父親在其14歲因農活太累而倒下,他失怙後帶著寡母和弟弟撐起這個家,全家人辛勤打拚守護家傳基業,如今因上天卻開了一個惡劣玩笑而丟掉祖產,讓他覺得自己無顏面對家中老小。如今黎明幼兒園已被認定成違建,市政府卻不敢強制他們拆屋還地,期望相關單位能還給一般民眾公道。何姓地主經市地重劃後的土地被劃進黎明幼兒園內,多年來無法運用,讓他大罵幼兒園是「違建蟑螂」。(圖/本刊攝影組)律師何金陞表示,黎明幼兒園一案卡在地上物霸占土地,地主當然可以提出拆屋還地請求,但此案已纏訟多年,提告之後法院是否會併案處理或另案審判都未可知,時效性自然也大打折扣,真正的解決關鍵應是由市府進行調處。何金陞提到,黎明幼兒園案之所以法律攻防10多年,是因前8年法院認為市府要先成立臨時委員會調處而不斷發回重審,法院最終做出實體判決判定拆除,又被上升成政治案件而無人敢動,台中市府應該要「硬起來」進行調處程序,用行政力執行拆除作業,才能真正的實踐土地正義。「這很離譜,幼兒園怎麼會是他的地。」黎明幼兒園張姓園長先是稱自己對地籍並不清楚,後又表示黎明並沒有參與重劃,怎麼可能歸別人所有,對於何姓地主的權狀也採否認態度,園方和張園長都稱會將此事轉告林金連,但至截稿前未接獲林金連來電。台中市地政局回覆表示,重劃會已要求黎明幼兒園拆除並對簿公堂,但去年5月重劃會因資格問題敗訴,因此難執行拆除,而這塊土地分配結果已經確定,理應要拆除地上物後再與地主點交,但地主們強烈希望先登記並拿到權狀,是否拆除則仍在法院訴訟中。地政局也強調,政府機關對於自辦重劃督導,無法用行政力強行介入,對於法律判決也予以尊重。
學生數太少 人少到辦不成大隊接力比賽
少子化對教育現場衝擊越來越大,不少小學校長直言,現在學生數太少,以至於不同年級的學生只能混齡上課,等於「每堂課只能上一半」,嚴重影響學習品質,還有學校人少到辦不成大隊接力比賽;私校工會指出,現在連台北市蛋黃區的私立高職都招不到學生,預估全國約50所私中將面臨退場。全國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新北市新莊國小校長張信務表示,混齡教學原本是不得已的教學方法,但因為學生太少,愈來愈多小學進行混齡教學,而將兩個年級學生放在同一班,每個學生每堂課等於只能學到一半課程,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張信務進一步指出,學校辦大隊接力比賽,通常一個班要出20個學生,但現在很多學校辦不成這項比賽。而由於班級學生數大降,同儕間的互動明顯減少,這樣的發展令人擔憂。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理事長侯俊良指出,現在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建議教育部調降班級學生人數,先降到每班25人,長期則減到每班15至20人,這樣可以對學生有更好照顧,也能避免老師失業。國中小以公立學校為主,但高中職有不少私校,他們經營日益困難。全國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說,過去學生上萬人的私立高中職,在少子化衝擊下都搖搖欲墜,連位在台北市蛋黃區的學校都招不到學生。他觀察,教育部似乎要讓辦不好的私立高中職自然淘汰,預期最後僅有1/2到1/3存活,全國約50校要退場。
教育部擬將2歲童混齡3至4歲班 全教總:掩飾托育量能不足
教育部在端午連假前,突襲式預告修訂「幼兒教育及照顧法施行細則」第2條草案,擬將2歲學齡幼兒混齡到3至4歲班級。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昨批評,教育部這是犧牲2歲幼兒權益,來掩飾托育能量不足;家長更急跳腳,「2歲幼兒還在包尿布、什麼都不懂,如何和3歲以上小朋友一起上課?」教育部在端午連假前突襲式預告這項混齡教學的修正案,預告修訂日期僅7天到6月9日,扣除3天連假,只剩4天時間讓社會表達意見。全教總表示,教育部這項修法預告居心叵測,讓人不禁聯想其意圖。全教總說,2歲幼兒身心發展與所需設備均不同3歲以上,應規畫為不同學籍。但這次預告修正之內容,純粹因教育部設立2歲專班量能不足,無法提供足量托育量能,滿足社會需求,所以異想天開地要將2歲幼兒混齡,以此來為自己毫無效能的托育政策解套。「教育部無能,拿2歲不會表達意見的幼兒,作為政策解套換取托育的員額,更用連假突襲方式公告,好意思稱自己是站在兒童最佳利益思考?」教育部是否要改名「遮羞部」?全教總呼籲,教育部應即刻踩煞車。台北市劉姓幼兒家長不滿,兩歲幼幼班幼兒,連自己吃飯都還不會,多數都還需要包尿布,老師多半時間都在處理洗尿布、餵飯等屬於托育的工作,和3歲以上已經具備基礎詞彙與理解能力,完全是不同的教育內容,混齡上課,只會讓老師疲於奔命,並犧牲這兩個年齡層該有的教育與托育品質。教育部回應,這次修正已在5月6日邀集地方政府及教師、教保、家長相關團體徵詢意見,因此6月2日起進行草案預告。關於2歲專班,2017年到2021年已增加計477班,增加逾7000個就學機會,今年預估可再增設280班,並持續鼓勵地方政府增設2歲專班。
台中東汴國小爆霸凌學生 母泣訴兒子被當人球逼轉校
罹患輕度自閉症的八歲男童「小蝦米」,原就讀台中市東汴國小,但才兩天就被校方要求轉學。媽媽求情後獲得伴讀機會,但導師卻在媽媽面前,引導全班同學言語霸凌小蝦米,校長還宣稱這是導師經營班級的方式,媽媽難過地說,「我真的不知道未來我們能到哪裡去?」小蝦咪媽媽控訴,導師竟在自己面前率領學生,抱怨小蝦米「妳的孩子很難教,請轉學」,校長也一旁嗆聲:「你們進來,其他家長連署要退學!」小蝦米媽媽心痛地說:「從一開始的拒絕到歧視,然後到對我們不公。」媽媽說,小蝦米上小學前經台中市教育局專家評估,不必就讀特教班,可到普通班級接受融合教育,因緣際會才申請到東汴實驗國小就讀二年級。沒想到校方在第二天放學時就說小蝦米「試讀」沒通過,校方與媽媽面談後,直指小蝦米不適合學校課程,希望她們轉學,媽媽打電話向教育局抱怨此事,但教育局卻遲遲未處理。東汴實小校長朱秀麗宣稱,「因為我們是被實驗教育法綁著,我們實驗教育一定要到一個規格,不然評鑑不通過,評鑑不過要寫報告,在這樣實驗教育體制、在這樣學習氛圍、這樣學習環境不適合他。」台中市府教育局長楊振昇已開會為由,指派主秘王淑懿回應,她坦承,陳姓導師根本不該用教導普通生方式引導,應由特教生方式引導,加上雙方缺乏溝通,才爆發人球疑雲,但現在已轉到頭汴國小就讀。王淑懿說,東汴實驗國小強調混齡教學,其實跟一般學校不同,但校方也不能以實驗教育法來推託,應做好細緻溝通,再讓家長自行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