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動力
」 電動車 美國 汽車 中國美國汽車業持續復甦 通用、福特銷量創5年來新高
相較於歐洲汽車業陷入愁雲慘霧之中,美國汽車業卻因受惠於庫存補充、優惠措施與混合動力汽車需求上升,使得去年汽車銷量持續從疫情低點強勁反彈。其中通用與福特等新車銷量更均創下2019年以來最佳表現。根據研究機構Wards Intelligence指出,去年全美汽車銷量為1,590 萬輛,不僅較前年增長2.2%,並締造5年以來最高紀錄。標準普爾全球移動公司汽車情報部門副總監布林雷(Stephanie Brinley)也持類似看法,指稱美國2024年汽車銷量應該接近1,600萬輛,且在上季買氣還有增強趨勢。標準普爾全球移動公司預測,2025年美國汽車銷量有望持續增長,預計可達1,620萬輛左右。至於在電動車方面,根據Cox Automotive估算,去年美國電動車銷量預計接近130萬輛,約占汽車總銷量的8%,略高出前年的7.6%。然而美國傳統汽車大廠通用與福特汽車同一天均發布2019年以來最佳銷量的亮眼成績。通用估算,2024年汽車銷量將超過270萬輛,年增4.3%。它解釋去年銷量上升,主要歸功它旗下四個美國品牌的買氣熱絡,以及電動車銷量成長約50%至逾114,400 輛。但儘管去年電動車銷量激增,但仍占通用總銷量的4.2%。通用估計第四季它在美國電動車市場的占比為12%。這裡的電動車包含包括油電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與全電動汽車。此外福特去年的新車銷量為208萬輛,也較前年增加4.2%。該汽車製造商表示,傳統汽油車全年銷量年增0.2%,至於電動車銷量則大幅增長38.3%。目前後者占福特年總銷量的13.7%。豐田汽車、現代汽車與本田汽車也都在同一天公布去年銷量,結果均成長個位數、大致符合產業預期。其中通用汽車仍是美國最暢銷的汽車製造商,其次是豐田、福特,現代汽車,至於本田則排名第五。
Honda、Nissan展開合併談判 國內業者強調「不影響在台業務」
日本兩大全球汽車集團本田(Honda)與日產(Nissan)在23日宣布啟動合併談判,目標明(2025)年6月達成協議,三菱(Mitsubishi)也有望加入。集邦(TrendForce)表示,若3家車廠順利合併,當務之急將是整合各自的資源以節省開支,利用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以及加快電動車計畫。而在台灣部分,台灣本田及裕日車也強調,「在台灣業務完全不受影響。」據TrendForce統計,2023年本田集團和日產集團的汽車銷量分居全球第7和第8名,但在2024年前3季的集團銷量排名中,比亞迪已超越日產成為第8名,緊追在第7名的本田之後。除了銷量壓力,本田和日產集團最焦慮的仍是電動化速度。TrendForce預估,2024年本田和日產在包含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燃料電池車(FCV)和油電混合車(HEV)的電動車市場占比皆低於5%,面臨在BEV、PHEV領域落後Tesla和中國車廠,於HEV市場也難和豐田匹敵的窘境。TrendForce分析,本田和日產合併將衝高整體汽車銷量,2025年將挑戰第三大集團Hyundai-Kia的地位,但在電動車領域,短期內合併將反映資源整合,而非銷量提升。目前兩家車廠的電動化目標不盡相同,本田初期改造油車平台生產電動車,作為過渡方式,以加速在中國市場投放BEV,計畫2040年實現BEV及FCV的全球銷售占比達100%。日產則聚焦e-POWER混合動力技術,規劃到2030年所有新車型均搭載e-POWER或純電動力。三菱汽車雖在銷量上的貢獻有限,但三菱集團擁有電動車核心零組件如電機、逆變器等製造能量,藉由三菱汽車維繫供應鏈關係,應有助於新公司發展電動車。由於三方皆有專有技術及特點,整合將有一定難度且需要相當時間。然而,盡快提出新的電動化方向,包括加快下一代電動車平台的推出,將是完成合併協商後的重要任務。至於本田與日產是否會影響在台灣市場狀況?根據掛牌數顯示,台灣本田累積前11月銷量達23,698輛,雖然目前排名車市品牌第4名,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卻衰退11.8%。台灣本田表示,「目前台本沒有得到總社相關資訊,在台灣業務也完全不受影響。」而裕隆集團(2201)旗下裕日車所代理的Nissan前11月累積銷售17,397輛,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15.3%。裕日車也提到,「目前裕日車與日產相關業務合作一切正常、不受影響。若後續有任何更新,我們會隨時向各位說明報告。」
本田、日產將於2025年6月正式合併 三菱明年決定是否加入
針對本田與日產汽車的合併計畫,目前已於23日正式進入經營統合的協商階段,雙方也完成基本合意書的簽署,目標是在2025年6月達成最終協議正式合併,此舉有望誕生全球銷量第三大的汽車集團。而三菱汽車則於明年第一季度決定是否要加入合併行列。綜合日媒報導指出,目前本田與日產雙方計劃於2026年夏季之前設立控股公司,將兩家公司同時納入旗下,新公司的領導權將由本田主導,社長人選預計從本田提名的董事中產生。此外,控股公司的董事會中,本田將提名過半數的成員,以確保主導地位。雙方之所以會有合併想法,主要是為了應對全球汽車市場格局的劇變。隨著電動汽車(EV)和自動駕駛技術的興起,以及軟體開發的重要性不斷增加,美國特斯拉(Tesla)和中國比亞迪(BYD)等新興企業迅速崛起,這些都對傳統汽車製造商構成巨大挑戰。面對技術開發所需的高額投資,本田與日產希望通過統合分攤研發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從而增強在市場中的競爭力。目前本田、日產及三菱汽車工業的領導層共同前往經濟產業省和國土交通省,報告統合協商的最新進展。三菱作為日產的最大股東,雖尚未明確表態,但計劃於明年年初決定是否加入新聯盟框架中。報導中也提到,日產近期因美國市場銷售不振,業績惡化。而本田計劃透過供應混合動力車(HV)及在其他領域展開合作,協助日產渡過難關。同時,三菱的加入可能進一步壯大新聯盟的實力,形成與豐田汽車集團分庭抗禮的局面,並對日本國內汽車產業的供應鏈產生明顯影響。此外,台灣電子代工巨頭鴻海精密工業(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也曾提出收購日產的建議,並透過收購法國雷諾(Renault)所持有的日產股份來進行談判,但日產選擇了與本田合作。
拚電動化!三陽氫燃料機車每公里不到0.2元 「這樣做」免費入手光陽電車
隨政府「2040年新售汽機車100%全面電動化目標」日期逐漸接近,各交通運具企業也竭盡心力提出各種可能方案。除了三陽工業(2206)攜手工研院「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已獲成功研究成果,測試應用於旗下SYM既有e-woo電動機車以外;光陽也支持基隆市環保局「基隆市電動機車3.0計劃」,針對Ionex全車款最高補助6萬元、最低0元入手。三陽表示,除了去(2023)年於米蘭展發表油電混合動力概念機車、今年9月在台南發表與中油公司合作快充型換電電池機車之外,去年啟動SYM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氫燃料電池機車共同研發合作案」,其中關鍵的第一階段「超高壓氫氣儲存技術」,已獲成功研究成果,並測試應用於SYM既有e-woo電動機車上,實際行駛於工研院內道路。機車體積小,因此可儲存能源的空間較小,所以在有限空間內得到最大能源儲存量並獲最大續航力,一直是技術上待發展的目標;而氫氣密度低,如何安全且有效儲存在氣瓶內,同時兼顧使用便利性,是SYM與工研院在發展氫燃料電池機車第一階段的目標。工研院使用多軸機械手臂,配合自動化纏繞製程系統,成功生產氫氣瓶內膽,並使用微米級化學電蝕處理,強化儲氫瓶塑料與金屬閥座異材質接合穩定度,產出可置放於機車內部規格大小,設計壓力高達500 bar的儲氫瓶。三陽工業董事長室吳奕成經理、新事業發展部邱穎峯協理與工研院李宗銘協理、材化所邱國展所長、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陳興華組長,以及企推組葉秀雲副組長日前共同聽取材化所金屬與複材組葉日華經理第一階段成果報告,並見證騎乘使用氫燃料電池的e-woo行駛於工研院內部道路。經過工研院測試及估計,本研究使用125克氫氣,透過市面上既有尚未配合機車優化之氫燃料電池,估計可行駛里程約100公里,單位碳排放量約為7g CO2/Km,遠低於燃油機車(約50g CO2/Km),並低於市售交換式鋰電池電動機車(約19.7g CO2/Km),如以符合環保但售價較高的綠氫估算,行駛每公里價格不到0.2元。另外,國內機車大廠光陽(Kymco) 支持政府「運具電動化」減碳目標,基隆市環保局日前正式公布「基隆市電動機車3.0計劃」,針對Ionex全車款最高補助6萬元、最低0元入手,全新3.0公益青年電動機車補助方案將於明(2025)年1月起受理登記,而原有的2.0方案也會續行。光陽表示,「這次也持續擔任推動角色,力挺基隆市低碳綠能城市願景。」光陽說明,基隆市電動機車計畫方案將於2025年1月1日起開放登記,申請資格限20至45歲基隆市民 (出生於69至94年次),且需以「老舊燃油機車」進行汰舊 (車籍需於2021年前於基隆掛牌)。此計畫推出包括Ionex光陽電動車等4種廠牌、共6種專案車款;其中,僅Ionex為換電型車款,結合基隆市邁向80座的Ionex換電站。明年開始,基隆市民不僅可選擇「2.0專案」搭配最低0元資費方案,免費申請i-One都會版(單顆電池)與S6 Rex暴龍系列(雙顆電池);針對專案外Ionex 光陽電動車款也可以選擇最高補助6 萬元購車金的「3.0專案」,換算補助後「i-One Air」及「酷玩 CoolOne」等同免費入手。此外,光陽也宣布單顆電池方案「88利集省」好評再延長一季,最低88元、最長48個月。
油商傷腦筋!電動車銷量3年增3倍 專家:中國汽油消耗每年下降逾4%
中國汽車市場不過從2021年開始,中國電動車和油電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已增長3倍,更比2020年增加近8倍之多。有專家預測,中國汽油消耗量每年可能會下降4%至5%。目前全球石油產量近五分之一流向中國,不過中國人對電動車的熱愛,將導致對汽油的需求顯著下降,而汽油占中國石油消費的25%。有專家預測,中國汽油需求將以每年4%至5%的速度下降,換算到2040年,中國汽車市場對石油的需求將從目前每日350萬桶驟減至100萬桶。觀察中國市場,中國本土電動車品牌發展快速,以比亞迪為例,旗下純電和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型吸引大量消費者,即使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依然使用汽油,但使用量明顯下降。隨著能源車型購買比例的增加,也意味著石油將面臨無法改變的市場萎縮。
日產陷財務危機「剩14個月挽救」 外媒:傳Honda有望出手止血
日產(Nissan)汽車近期面臨嚴峻挑戰,除了裁員9,000人、降低全球產能20%、出售持有的Mitsubishi股份以及延遲新車型的推出以外,Nissan內部高層表示,「目前只剩12到14個月的時間扭轉局面」,必須尋找長期投資人挽救公司狀況。據了解,Nissan的主要合作夥伴雷諾,將對Nissan的持股比例從最多46%降至40%,因此正積極尋找長期穩定的投資者,像是銀行、保險集團等;不僅如此,Nissan也可能與Honda共同開發電動車。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指出,至少2名Nissan內部高級官員證實,「可能僅剩12或14個月的生存時間」「最後,我們會需要從日本和美國尋求資金。」也就是說,Honda可能介入成為主要投資者,甚至Renault也可能將Nissan股票直接出售給競爭對手品牌。這也想起Nissan前執行長Carlos Ghosn在8月時曾表示,「我暫時無法想像Honda和Nissan之間將如何運作,除非Honda變相收購Nissan和Mitsubishi,由Honda占據主導地位。」不過依照目前狀況,有分析師認為,Honda購入股權的意願並不高。至於Nissan近年來為何陷入財務困境?Nissan首席執行官Makoto Uchida坦承,誤判美國市場對混合動力油電車款的需求量增長,不過並沒有及時推出更多混合動力油電車選擇,使Nissan這2年在美國銷量嚴重衰退。此外,Nissan高估中國市場對三缸引擎的接受程度,淘汰可靠又備受信任的四缸引擎,改以三缸引擎作為銷售主力,但是並未擁有廣大的接受度,加上中國近年來大量的自有品牌車廠崛起,都讓Nissan在中國市場銷售疲軟。面對瞬息萬變的汽車市場,接下來Nissan能否度過這次金融危機?還有待觀察。
比亞迪Q3營收首度超車特斯拉 單季賣破113萬輛年增37%
中國新能源汽車大廠比亞迪(BYD)公布第3季營收為282億美元(約新台幣9,035億元),不僅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更首度超越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Tesla)的252億美元(約新台幣8,049億元)。以全球銷量來說,特斯拉電動車銷量仍領先比亞迪,不過比亞迪的威脅已持續擴大。據比亞迪第3季財報顯示,比亞迪今年前3季營收達新台幣2兆2540億元、年增18.94%;淨利潤1,132億元,年增18.12%。而第3季營收為新台幣9,035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4.04%,顯示在中國政府「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支持下,比亞迪銷售勢頭強勁。隨著中國政府不斷擴大「以舊換新」政策,中國汽車銷售自今年5月以來首次回升。今年前3季比亞迪新能源車銷量達274.79萬輛,比去年同期成長32.13%;而今年第3季則有113.49萬輛的銷量,年增37.7%,甚至超越市場預期的110萬輛。其中,有44.3萬輛為純電車、68.6萬輛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雖然在中國市場具有強勁增長,不過比亞迪也面臨諸多挑戰,包含全球市場競爭加劇及成本壓力上升等。目前比亞迪超過9成銷量來自中國,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9月報告指出,比亞迪立下今年海外銷量達45萬輛的目標,比起3月設定的50萬輛有下調。在股市方面,特斯拉的股價於30日下跌0.8%,收257.55美元;標普500指數下跌0.3%。比亞迪ADR上漲0.6%,收76.50美元。
「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難掩黑色魅力 超值身價逼退德系對手
進口豪華大型SUV銷量逐年提升,從2021年13,016輛、2022年14,932輛到2023年衝破20,000輛直達20,675輛,除了顯示消費者對於休旅車的看重以外,也表現出進口豪華品牌地位日漸提升。JLR Taiwan看準這樣的趨勢,導入限量50台「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不僅擁有全黑迷人外觀設計,相較D300Dynamic SE車型售價更足足降低73萬元,帶給德系對手不少壓力。以第3代RangeRover Sport D300 Dynamic SE打造的黯影版,採用聖托里尼黑色金屬亮面車漆,搭配全黑外觀套件,如車前經典蚌式引擎蓋、亮黑色水箱護罩、納爾維克黑飾條與Range Rover品牌徽飾,雖然神秘卻又極具魅力。腳踩21吋緞光深灰色鋁合金輪圈與Brembo黑色煞車卡鉗,進一步強化整體運動風格,更霸氣、搶眼。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採用聖托里尼黑色金屬亮面車漆,搭配全黑外觀套件。(圖/JLR Taiwan提供)車身線條方面,黯影版延續Range Rover Sport經典設計元素,包括自 A 柱向後延伸的車頂弧線、車側三條獨特的車身折線,營造出強烈的運動美感。前保桿與 Pixel LED 頭燈採用水平線條設計,搭配車側隱藏式門把與整合式車窗設計,有效降低風阻與噪音。尾燈組採用 Surface LED 技術,不論白天或夜晚皆具備清晰辨識性,而亮黑色尾門飾條橫跨車尾,結合黑色車型銘牌,凸顯其動感而沉穩的身型。尾燈組採用 Surface LED 技術,不論白天或夜晚皆具備清晰辨識性。 (攝影/劉芯衣)拉開黯黑車門,車內以檀木黑粒面皮革座椅搭配檀木黑車頂篷內裝,不僅延續外觀神秘氛圍,更營造出奢華感。中央配有最新13.1吋Pivi Pro曲面觸控螢幕與互動式儀錶板,並支援SOTA無線更新功能。同時,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更具備車內電子後視鏡、手機無線充電及抬頭顯示器,且搭載四區恆溫空調系統與空氣品質監測功能;中船下方也有置物空間與充電孔,相當便利。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配有最新13.1吋Pivi Pro曲面觸控螢幕與互動式儀錶板,並支援SOTA無線更新功能。 (攝影/劉芯衣)配有的手機無線充電十分便利。 (攝影/劉芯衣)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新增接近時車輛自動解鎖與離去上鎖等的安全便利功能,還免費升級價值17萬元的電動伸縮車側踏板,據本刊記者實際測試給予「非常好用」的評價,以4,946mm x 2,047mm x1,820mm的車身尺碼來說,對於老人、小孩或多數女生上下車並不方便,不過電動伸縮車側踏板完全能夠優雅、從容的上下車,平常在行駛時踏板會完全收覆,不影響外觀設計。此次免費升級價值17萬元的電動伸縮車側踏板,讓上下車變得更優雅、方便。 (攝影/劉芯衣)在動力系統方面,Range Rover Sport搭載Ingenium 3.0L直列六缸柴油渦輪增壓引擎,結合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科技,可輸出300 PS與66.3kgm最大動力輸出,搭配ZF八速手自排變速箱,6.6秒內即完成0-100 km/h加速,電子限速 218 km/h;48V輕油電系統還可在加速時提供額外14.5kgm扭力助力,煞車時 也有動力回收介入,降低車輛減速時的點頭感。Range Rover Sport搭載Ingenium 3.0L直列六缸柴油渦輪增壓引擎,結合MHEV輕油電混合動力科技。 (攝影/劉芯衣)這次試駕是從台北內湖出發前往宜蘭,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採用前麥花臣與後五連桿懸吊,搭配雙閥式氣壓避震器及Adaptive Dynamic主動動態控制等底盤科技,再結合iAWD智慧四輪傳動系統,即使面對蜿蜒山路、高速變換車道時,依然保持穩定又靈活的操控,而且車內完全聽不到引擎運轉聲、車外聲音,隔音表現非常優異。在行駛時,不僅面對任何路段都能保有穩定操控,也能感覺到優異的隔音表現。 (攝影/劉芯衣)不僅如此,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搭載的360度環景影像輔助系統,不論停車、行駛時,都能清楚掌握周遭狀況;標配的Terrain Response 2進階全地形反應系統也能夠滿足想要越野的駕駛。由於配備電子氣壓懸吊,可以從行車模式裡設定「行駛高度」,包含進出、正常及越野3種。 (攝影/劉芯衣)由於和其他家媒體併車,因此回程從宜蘭開回台北時,本刊記者坐在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後座,空間大到不僅可以把腳恣意伸展,頭部也沒有任何壓迫感,搭配Meridian™音響系統和獨立空調,非常舒適又自在,彷彿置身家裡的床上,只要一閉上眼就能進入夢鄉;而且647公升的後行李廂,也有充足的載物空間。後座坐起來舒適又寬敞,不論頭部或腳步空間都不會感覺到壓迫。 (攝影/劉芯衣)後行李廂有647公升,以載物需求來說相當充足,而且可以透過電動調整將座椅全倒。 (攝影/劉芯衣)至於黯影版與24年式D300 Dynamic SE差在哪?黯影版從原本的溫莎皮革改成檀木黑內裝、Grained Leather粒面皮革,保有雙前座加熱及座椅記憶功能,但是20向電動調整雙前座則改為12向,還有車門自動閉合系統(電吸門)、後座加熱,在黯影版本就取消了,不過影響並不大。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具有24年式D300 Dynamic SE的質感內裝配備、寬敞乘坐空間和良好駕馭感受,而且全黑真的非常帥。 (攝影/劉芯衣)結論是,Range Rover Sport黯影版維持24年式D300 Dynamic SE的質感內裝配備、寬敞乘坐空間和良好駕馭感受,而且又升級電動伸縮側腳踏,不過卻擁有73萬元的價格調降,可以說是物超所值,唯一的缺點就是限量50台,因此有興趣的消費者要趕快把握機會。
賓利「最強雙門跑車」1780萬元起登台 搭載V8動力3.2秒加速破百
賓利(Bentley)總代理永三汽車今(24)日在台發表最新第4代Continental GT Speed,以及電動軟頂敞篷版Continental GTC的性能頂規Speed車型,更換上全新V8 PHEV插電式油電動力,成為品牌當代性能最強悍雙門跑車,售價分別為1780萬、1880萬元,預計明年年初開始交車。座艙具有深色內裝套件,減少傳統車室鍍鉻元素。(圖/永三汽車提供)綜觀車輛與內裝的全面革新,現代化且力求簡潔的細節來自蘊藏於Bentley 客製車型Bacalar和Batur的品牌DNA,搭載嶄新頂尖性能混合動力單元,4.0升V8汽油引擎整合可輸出190 PS的電能馬達,達到最大馬力782 PS、達到101.11kgm扭力峰值,擁有超跑級3.2秒0-100 km/h加速,更兼具81 km純電行駛距離,貼近日常移動實用性。相較於過往的旗艦動力W12引擎,全新V8 Hybrid混合動力在扭矩輸出上提升11%、馬力更增加19% 之譜,讓全新Continental GT Speed成為Bentley當代性能最強悍的車款,甚至超越第二代性能雙門車型Supersports與頂級訂製車款Batur。藉由V8引擎與電能馬達的雙效結合,全新Continental GT因而能強化全速域的輸出表現。低速域電能馬達的強力推進與加速延伸至中速域,結合更加進化的V8燃油引擎,形成全面提升的性能表現。Bentley工程師進一步運用十字曲軸的優勢,不需人工或電腦模擬音效,即能給予澎湃激昂的排氣聲浪。新世代外觀延續Bentley設計進化,也形塑品牌未來道路,堪稱Continental GT車系20年來最與眾不同的車頭概念,也是自1950年代至今,首度迎來單側單眼頭燈回歸。同時,全新矩陣式頭燈包含120顆LED,水平式燈眉成為最顯眼的特色,燈具上半部傳承Bentley著名水晶切割頭燈,下半部則是運動化的光雕圖騰,以更加寬廣的視野、降低明暗區塊落差來強化功能。座艙則具有深色內裝套件,減少傳統車室鍍鉻元素,以深色電鍍門把、控制開關與按鈕、音響格柵等呈現低調質感,並提供20向可調的電動座椅,Continental GT還可選配最新科技的智慧座椅,透過感應乘員體表溫度及濕度,自動調節空調系統,也能偵測坐姿受力點,經由不斷微調降低久坐疲憊感。科技層面不僅侷限駕駛輔助功能,全新Continental GT更能偵測車內及車外空氣品質,主動進行車室空氣循環或關閉換氣;甚至結合GPS定位系統,在車輛即將進入隧道時,自動關閉以阻隔車外汙染空氣。同時具備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也能進行雲端地圖資料更新。
去中化商機! 格棋攜中科院+日商闖碳化矽市場
台灣本土化合物半導體產業再添生力軍,碳化矽(SiC)長晶廠格棋23日宣布,斥資6億元興建的中壢新廠落成,將與中科院合作、強化在高頻通訊技術領域的應用,也與日本三菱綜合材料商貿株式會社簽合作協議,邁向日本民生用品和車用市場。格棋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化合物半導體長晶等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的工藝技術開發,是鋰電池廠格斯科技(6940)的關係企業,股東部分重疊,但沒有相互持股,專注在各自領域發展。格棋董事長張忠傑表示,中壢新廠預計2024年第四季滿產,其中6吋碳化矽晶片月產能可達5000片,2024年底,新廠將安裝20台8吋長晶爐及100台6吋長晶爐,因客戶需求大增,預計2025年8吋長晶爐擴產將達到200台規模。格棋也將由三菱綜合材料商貿向日系客戶提供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材料,格棋也負責整合台灣資源,向日本客戶供應6吋和8吋晶錠(INGOT)、晶圓(Wafer)與磊晶片(EPI Wafer)。格棋技術長葉國偉表示,碳化矽半導體有高效、高頻和耐高溫等特性,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及5G通訊等領域有廣泛應用,隨著技術日益成熟,成本下降,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儘管中國大陸積極發展碳化矽,產量大、品質高、成本又低,還有各種多元化在地應用發展,未來免不了硬碰硬,但葉國偉表示,在去中化的浪潮下,就是台灣產業發展的機會,外國廠商陸續發現,雖然使用台灣的產品貴一點點,但可一次解決很多問題;儘管近期電動車市場有些低迷,但電動化仍是大趨勢,過程會用到更多更高階的電池,這就是台廠的優勢。格棋擁有獨特的碳化矽晶體成長技術,包括特殊的晶種結合方法、即時監控系統、塗層技術,以及原料控制和熱處理技術,其核心技術可有效提升晶體質量,降低缺陷密度,為客戶提供高品質、高可靠性的碳化矽晶圓。
美將禁止中製軟硬體汽車上路 外媒:車價恐上漲影響買氣
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持續延燒,美國商務部估計,華府禁止車輛內安裝中國軟硬體的新規定,將導致美國車輛銷量每年減少約2.58萬輛,更糟的是這將導致汽車價格上漲,恐影響車市買氣。綜合外媒28日報導,美國拜登政府稍早基於國家安全考量,提出禁止安裝中國軟硬體的車輛在美國路面行駛。美國商務部28日發表分析報告指出,有關禁令將導致美國車價上升,影響每年1,680輛至2,5841輛汽車的銷售,也損害美國製造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根據報告,禁令將影響價值15億至23億美元的中俄兩國進口汽車。 另一方面,美國對中國電動車進口關稅提高四倍至100%的行政命令,已在9月27日生效。Wards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2023年美國新車銷量總計達到約1,550萬輛,其中包括混合動力車在內的電動車占了近17%。同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對美國出口僅逾1萬輛。 分析指出,從數字上來看,中國車輛銷往美國很少,每年減少2.5萬輛汽車銷量對美國車市影響也極小,但在中國已取得全球電動車供應鏈優勢的情況下,美國仍以禁令、關稅作為嚇阻防止手段,著眼的是長期策略,而非短期思考。但日後國內汽車漲價的代價,恐將難以避免拜登在2月下令調查中國車輛進口是否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尤其是連網車技術,以及這些軟體和硬體是否應該在所有美國道路上的車輛中禁止使用。拜登表示:「中國的政策可能會讓他們的車輛充斥我們的市場,這對我們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我不會讓這種事在我的任內發生。」
裕隆法說納智捷n⁷月產上看4,000輛 新店裕隆城今年營收力拚45億元
裕隆(2201)今(28)日召開法說會,發言人暨副總經理羅文邑預估,今年國內車市總銷量維持44萬台,與近5年市場規模相當;對於納智捷表現,今年累計至7月交車已5,464輛,預計第4季前每月交車維持1,000至1,200輛。裕隆說明,前7月台灣車市總銷量27.4萬台,年增0.9%,不過近期國際經濟情勢動盪,加上考量通膨,因此預估全年車市維持44萬台;在中國部分,前7月車市銷量1,631萬台,年增4.4%,其中乘用車銷量1397.4萬台,年增4.5%。裕隆指出,歐盟自6月起向中國課徵反補貼關稅,衝擊中國外銷,不過中國政府持續推動以舊換新行動方案,使全年汽車預估銷量維持3,100萬台。而對於納智捷n⁷生產,裕隆透露,n⁷採取單班8小時制,目前每月生產量可提升至3,000到4,000輛,全年有55,000台。不過上半年法說會上,原估每個月可以交付1,200至1,500台,但目前單月掛牌數量僅1,000台,對此,裕隆僅回應,「n⁷未來銷售計劃主要由鴻華先進說明。」裕隆也提到,n⁷的接單與銷售是由納智捷負責,全台賞車據點有12個,此外由於全球主要車廠聚焦在電動車、混合動力部份,因此短期內納智捷不會有油車計畫。針對新店裕隆城的表現,裕隆也表示,新店裕隆城今年是首個完整經營年度,全年租金收入約4億元,不過因有前期行銷、攤提費用,全年對獲利貢獻相對持平。觀察裕隆城人流狀況,平日約2萬至2.5萬人次、假日每日約4萬至4.5萬人次,今年總人次目標850萬至900萬人次,而營業額規模可到45億元至50億元,預期2025年較今年更樂觀。
加拿大對陸電動車課100%關稅 中方:損人不利己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Justin Trudeau)26日指出,加拿大也要對陸製電動車課100%關稅,新稅率10月起生效。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說,中方強烈表達不滿,此舉損害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人不利己。據Deccan Herald報導,杜魯道說,加拿大將對陸進口電動車課100%關稅,對鋼鐵和鋁也要徵收25%關稅,新措施10月起實施。杜魯道指出,加拿大要確保跟世界其他經濟體一致。據CBC報導,杜魯道說,要替加拿大工人製造公平競爭環境,允許加國電動車業能在國內和全球競爭。據了解,加拿大的此舉跟進美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近日訪加國後和杜魯道會面,而蘇利文27日要訪問北京。據了解,新稅率適用於電動車和部分混合動力客車、卡車等,而上海製造賣給加拿大的特斯拉也要課稅。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聖雅克(Guy Saint-Jacques)說,加拿大要支持美國的立場,他們75%的出口產品銷往美國,這也反映出大家對下任美國總統可能是川普的擔憂,加國要在這時表達立場。對此,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發言人回應,加拿大政府不顧中方一再反對,一意孤行加徵關稅,中方表達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此舉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也不利於綠色轉型,損人不利己。
保時捷H1全球交付近15萬輛年減7% 「這款車」在台灣成長53%
保時捷2024年上半年全球交付155,945部車,台灣市場則交付2,741部新車。保時捷上半年銷售保持穩定,全球共交付155,945輛新車,相較去年同期銷量下滑7%。Cayenne、Panamera、Macan、Taycan 和911等5款車型系列目前正處於改款階段。保時捷表示,由於換代升級過程繁複,可能導致個別市場和車型系列暫時出現產品供應缺口。歐洲市場方面(德國除外),上半年交付量為38,611部,年增6%;在德國市場,交付數量更大幅成長22%,共計交出20,811部;北美市場交付量為39,558部,下滑 6%。儘管第一季部分車型交付遭遇海關相關延誤,但該地區隨後急起直追並迅速因應改善,仍創下歷年最強勁的季度表現。海外及新興市場則共交付27,414部,與去年同期的高水準持平。保時捷Cayenne在上半年交付數量位居榜首,共交出54,587部;Macan則交付給39,167位客戶,受到多個市場改款影響,較去年同期下滑18%。保時捷全球銷售及行銷執行董事會的成員Detlev von Platen表示,「全新純電Macan SUV 的訂單量表現亮眼,首批車輛預計將於下半年開始交車。」而保時捷經典跑車911仍受消費者青睞,全球共交付28,212部;Panamera交付數量為 13,255部,年減25%,降幅原因估計與目前正進行的改款有關;Taycan同樣受到改款影響,2024年上半年交付數量為8,838部,年減51%);718 Boxster和718 Cayman車型則實現11,886部的交付數量,較去年同期成長8%。在台灣市場方面,保時捷於2024上半年度交付2,741部新車。全新Cayenne車型表現依舊亮眼,銷售成長 24%;經典跑車911更實現53%的顯著成長。台灣保時捷總裁Christian Nater 表示,「保時捷在台灣市場努力耕耘的信念比以往更加堅定,這從我們在台灣市場持續的投資,如6月舉辦的亞洲首座保時捷駕駛中心盛大開幕便可見一斑。邁入2024年下半年,我們將推出更多令人期待的車型,我對保時捷在台灣的未來充滿信心。」Detlev von Platen指出,「2024 年,保時捷將推出保時捷史上最強大的產品陣容,並持續專注3大動力系統,包含純電動車、高效能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款,以及令人熱血沸騰的燃油引擎車款。」
新車試駕/Suzuki Swift小而美 「6大重點」擄獲車主
休旅車強勢占據車市版圖,不少房車逐漸面臨停產命運,不過有一台可愛又輕巧的小車靈活穿梭在台灣都會中,去(2023)年也以超過3,000台的銷售成績活躍於汽車排行中,這台車就是家喻戶曉的Suzuki Swift。Swift自2004年作為Suzuki「全球戰略車款」推出以來,由於其靈活的車身、低油耗的優勢,創下全球熱銷超過900萬台的亮眼表現,成為一台極具代表性的經典掀背小車。去年12月日本發表第4代全新Swift,台灣在7月10日也正式上市,採單一車型,且新增多項配備以後,售價只比前一代漲1萬元來到73萬元,本刊記者也透過此次試駕整理5大看點。一、適合都市使用的緊湊車身與前一代Swift相比,第4代車長多了15mm來到3,860mm,不過車寬、車高及軸距仍維持1,735mm、1,480mm及2,450mm,迴轉半徑也同樣為4.8m,不僅能夠輕易從巷弄中掙脫、在街道上迴轉,對新手駕駛來說,搭配全車系標配的倒車顯影也可以更快速停進車格中。二、可愛又帶點帥氣的全新風貌全新Swift採用的LED頭燈以內鏡+光棒式的燈光設計,可以在照明時呈現更寬闊的外觀,同時配有鋼琴黑色的前格柵和與日行燈相呼應的L型標誌,看起來更加大膽,並承襲家族的蚌殼式引擎蓋,在嶄新外觀之餘仍保有經典。Swift採用的LED頭燈以內鏡+光棒式的燈光設計,可以在照明時呈現更寬闊的外觀。(圖/黃威彬攝) 雖然是一台可愛小車,車側卻充滿肌肉感,多了幾分帥氣和個性,不過懸浮設計車頂又為Swift增添輕盈感。值得注意的是,16吋雙色切削輪圈,在重量、強度和空氣力學的平衡比過去減少15%的滾動阻力。16吋雙色切削輪圈在重量、強度和空氣力學的平衡比過去減少15%的滾動阻力。(圖/黃威彬攝) 從車後看,獨特雕塑的後門和寬大的後保險桿,梯形形狀又為車輛添加一份穩定感,且首次在Swift中採用的後門側尾翼,也提升空氣動力性能。Swift車尾也將煞車燈造型由原本的內雙C改為外雙C。(圖/黃威彬攝) 三、新增懸浮式9吋中控螢幕車內配備變化不算大,以駕駛者為導向的人機互動設計,將儀表板和三角幾何圖形的門飾版相連;中控螢幕升級為9吋,並改為懸浮式設計還採中文化介面,在判讀資訊與操作上更容易上手,而且還有無線AppleCarplay/Android Auto。可惜的是,倒車顯影畫質沒有想像中清晰,不過用來判斷車輛與後方距離已經足夠。全新Swift將中控螢幕升級為9吋,在操作上更能快速上手。(圖/黃威彬攝) 雙前座頭枕的高度與厚度都增加1公分,靠著和躺著的時候都更舒適。此外,全新Swift 新增加熱座椅,不過近期台灣天氣炎熱,也許通風座椅會更加實用。不過全車加強NVH車輛寧靜工程,降低引擎及路線傳達的噪音,這次試駕不論在山路加速、在高速公路上行駛,都沒有被外界聲音干擾,非常優異。四、收納空間強雖然Swift是一台掀背小車,不過還是具備265L的尾廂空間,如果傾倒後排座椅更可擴張至579L的載物空間,雖然沒有手套箱有點可惜,但是全車具有7個置杯架依然可以滿足車上所有乘員。Swift具有265L的尾廂空間,且最多可以到579L收納空間。(圖/黃威彬攝) 五、平均油耗24.5km/LSuzuki Swift搭載1.2升3缸汽油引擎,搭配輕油電動力系統,整合ISG啟動馬達電機和12V鋰離子電池的SHVS智能混合動力,可以在減速時回充電能,還有充沛的動力輔助。Suzuki Swift搭載1.2升3缸汽油引擎,搭配輕油電動力系統,可以在減速時回充電能。(圖/黃威彬攝) Suzuki也特別補充,SHVS智能混合動力系統在車輛停止前與停止時,引擎會自動關閉節省油耗,並且以ISG作為啟動馬達,可以消除引擎噪音和震動;從靜止狀態啟動或加速時,ISG會自動提供引擎輔助動力減少燃油消耗,不僅如此,ISG也回收減速動能,為Hybrid雙電池充電,也因此,全新Swift帶來24.5km/L的平均油耗表現。而這樣的動力也讓行駛時的起步不拖泥帶水,以市區代步來說綽綽有餘,加上靈活車身相當有在大街小巷穿梭的優勢;藉由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也能拉高轉速。此外,Swift採用的懸吊系統可以降低轉彎時的車身傾斜、提高轉向能力;而後方可以有效吸收震動和衝擊,因此在山路的過彎時,並沒有任何不舒適,或是方向盤拉不回來的失控感。以市區代步來說,Swift的動力非常充足;在山路上過彎也沒有任何不適感。(圖/黃威彬攝) 六、安全配備升級,加入Level 2半自動駕駛系統Swift的小巧車身相當適合駕駛新手,在這樣的條件下,車內的安全配備就更需要重視。此次搭載DSBS II雙感知器煞車輔助系統,擴大偵測範圍與視角,只要偵測到可能與前車、對向來車或行人發生碰撞,儀表板上的指示燈會即時亮起,並發出警示聲提醒;距離過近時,系統更會自動提供煞車輔助,施加煞車力道。同時,Swift也新增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自動煞車輔助系統也新增前方碰撞、十字路口對角碰撞、夜間行人碰撞等預警系統;針對行人則多了橫跨、斜向靠近預警等功能;全車更搭載雙前座與車側、前後座車窗等共6具SRS輔助氣囊。Swift新增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變得更便利、更具安全性。(圖/黃威彬攝) 在都會行駛時,本身具有迴轉半徑4.8m的靈活身手,加上低油耗表現的優勢,增添完整的安全輔助系統,對Swift來說實在是如虎添翼。想要同時擁有低油耗、低稅金、高靈活度,並具有Level 2的進口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過外型小的Swift卻能滿足所有願望。Swift中控螢幕中具有多項資訊,搭配無線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對駕駛及乘員來說非常便利。(圖/Swift提供)在休旅車當道的年代,能讓Suzuki喊出年販目標2,000台的Swift,一直都是品牌以「極致剛好」的造車理念打造,所以整體帶來的城市經典特色、外觀的大膽有型、內裝的操駕舒適、節能的優異表現、強化的安全主動、小車的靈活身手全部都是「剛好而已」,對於消費者來說,用73萬入手也是剛剛好。以「極致剛好」的造車理念打造的Swift,年販目標2,000台。(圖/黃威彬攝)
Lamborghini首款混合動力休旅Urus SE售價破千萬 總代理:現在訂要等一年
Lamborghini台灣總代理嘉鎷興業16日發表首款混合動力Super SUV,採用插電式混合動力的Lamborghini Urus SE,在台售價為1298萬元起。嘉鎷興業表示,正式交車日期會在明年第1季,「現在訂車要等超過一年。」Lamborghini Urus SE位於儀表板中央的12.3吋全新觸控式人機介面(HMI)搭配電子儀表板,操作體驗更為直觀。(圖/Lamborghini提供)Automobili Lamborghini亞太區總監Francesco Scardaoni提到,「Urus已成為Lamborghini全球最暢銷的車型,而Urus SE的發表象徵品牌電氣化戰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Lamborghini Urus SE採用全新造型設計、更進化的空氣力學、前所未見的車載科技、以及高達800 CV的混和動力輸出,同時減低80%碳排量,結合跑車性能與SUV的日常實用性。歸功其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Urus SE在各路面條件皆有絕佳的動態性能表現,引用創新技術解決方案,於前後軸間設有電動扭力配置系統和電子後差速器,使車輛於任何轉速皆可輸出更大的扭力和更高的動力。Urus SE配載的雙渦輪增壓4.0升V8引擎經過重新設計,可迸發620 CV動力輸出以及81.63kgm扭力峰值;與內燃機引擎結合的電能動力系統則可單獨輸出192 CV動力以及49.38kgm扭力,綜效輸出達800 CV。EV Drive(純電)模式可提供超過60公里電動續航里程,最高時速超過130 km/hr。若行駛速度超過此速度範圍或扭力需求超過電動馬達的最大可用扭力,V8引擎則會自動介入支援電動馬達。Hybrid模式可於Strada模式中選擇,具有最大效率和舒適性,並在內燃機引擎和電動馬達中取得最佳動力平衡,為日常駕駛最適宜的選擇。Recharge模式可於Strada、Sport、Corsa和Neve模式下選擇,表現最佳性能的同時,可將電池充電至80%。Performance模式專為希望在柏油路面、賽道和越野路面的Terra和Sabbia模式中充分體驗Urus SE百分之百潛力的車主所設計,展現Urus SE全方位動態特性。Lamborghini在2023年8月18日發表首款純電概念車Lanzador,預計在2028年量產,在規格上並沒有詳細的介紹。對於往後品牌將邁向電氣化之路,會不會擔心影響原本的消費客群?Francesco Scardaoni在專訪時提到,「純電車款的推出對Lamborghini來說也是一個里程碑,不過我們也會保有品牌重要的DNA。」也就是說,即使內燃機發展不如以往,蠻牛依舊是蠻牛。此外,對於歐盟考慮延後2035年禁售燃油車的政策,Lamborghini將如何應對?Francesco Scardaoni則表示,「到2024年底,全系列會實現電氣化,而到2028年依然會致力於純電車的發展。」預計今年第4季將帶來「小牛」Huracan後繼車款插電式油電車型,並與Urus SE同採4.0升V8雙渦輪增壓引擎為基礎的油電混合動力。隨著Urus SE正式發表,作為Lamborghini Direzione Cor Tauri品牌電氣化之路第二階段的里程碑,Lamborghini首部V12混和動力超級跑車Revuelto以及首輛混合動力Super SUV Urus SE將於19日至21日在台北101水舞廣場限時快閃亮相。
陸汽車品牌去年全球賣出1340萬輛 首超美國品牌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當地時間14日報導,英國市場調查機構駿商務諮詢(JATO Dynamics)13日發布數據顯示,中國大陸汽車品牌去年售出1340萬輛新車,超越福特和雪佛蘭等美國品牌1190萬輛銷售量。同時,日本品牌以2359萬輛銷量,保持領先地位。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市場共售出7832萬輛自用車,除非洲外,對新車需求都在增加,比2022年增加近700萬台,增幅為10%。中國汽車品牌銷量增幅達23%,超過美國的9%。就品牌新車銷量來說,特斯拉Model Y是最暢銷車型,銷量較去年同期大增64%,達122.3萬輛。去年,新興經濟體市場新車銷量達到1750多萬輛,超過美歐市場銷售量之和,新興經濟體市場銷售的汽車占比超過1/5。報告指出,中國汽車品牌在中東、歐亞大陸、非洲等地市占率大幅上升,在拉丁美洲、東南亞等地市占率也增長,在歐洲、澳洲、紐西蘭和以色列等已開發經濟體占比同樣增加。相較之下,美國和印度對中國汽車購買量很少,情況與韓國和日本類似。該顧問公司高級分析師穆尼奧斯(Felipe Munoz)在報告指出:「傳統汽車製造商的疏忽導致汽車價格持續居高不下,無意中促使消費者轉向更實惠的中國替代品。」CNBC報導,隨著美歐國家對中國出口產品採取貿易保護措施,世界汽車產業面臨更大貿易障礙。歐盟本周宣布對進口中國電動車加徵最高38%關稅。此前,美國將進口中國電動車關稅提高四倍達到100%。 土耳其也宣布對原產地為中國的燃油及混合動力自用車徵收40%額外進口關稅。「中國汽車製造商正在尋找海外成長源,但旨在保護傳統製造商的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破壞了他們在美國和歐洲發展業務的雄心壯志。」穆尼奧斯說,「由於更寬鬆的准入政策、較低的貿易壁壘及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較高,中國品牌已在新興經濟體取得成功。」新華社報導,2024年1至5月,中國大陸汽車產、銷量分別達1138.4萬輛和1149.6萬輛,較去年同期分別成長6.5%和8.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392.6萬輛及389.5萬輛,較去年同期成長30.7%及32.5%,市占率達33.9%,新能源汽車產業延續良好發展態勢。
EV業陷困境 知名分析師:特斯拉暴跌是「機遇」股價年內將反彈77%
整個行業的電動汽車銷售持續趨緩,這一趨勢削減了特斯拉的收入,並迫使該公司頻頻降價。市場研究公司CFRA Research副總裁Garrett Nelson日前表示,特斯拉2024年的股價暴跌僅是一次遲來的調整,其價格最終將反彈至275美元。Nelson表示,未來有許多催化劑有望推動特斯拉股價反彈。其中最主要的是其在電動汽車行業的困境中有望受益,這應該會讓特斯拉再次成為焦點。當美國主要汽車製造商放棄電動汽車的增長計劃,轉而支持混合動力汽車時,小型汽車製造商面臨更多的生存困境。但與此同時,Nelson指出,該公司有能力在任何行業壓力下維持運營,並能在未來幾年隨著競爭的減弱而擴大其市場占比。他表示,儘管該公司股價自今年年初以來下跌了35%左右,但在2023年股價翻了一倍後,這次回調是有道理的。Nelson表示,特斯拉計劃將年銷量提高到2000萬輛左右。這將使他們遠遠超過排名第一的豐田,成為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即使達不到這個目標,我們仍然認為它有可能成為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而其他有利因素包括該公司290億美元的現金流、新工廠建設,以及推出另一款平價電動汽車的計劃。Nelson的觀點與美國投行Wedbush知名分析師Dan Ives基本一致。Ives上周表示市場對該股看跌過頭了,未來12個月特斯拉股價可能會反彈77%。他稱,由於特斯拉的需求在2024年剩餘時間內更趨於穩定,降價幅度正在放緩,電池成本顯示出強勁的成本效益。此外,該公司計劃在明年推出售價低於3萬美元的Model 2車型。這些都是股價回升的積極信號。”他說。但與此同時,市場仍有許多看空者。富國銀行上周將特斯拉目標價從200美元下調至120美元,這是目前華爾街針對特斯拉給出的最低目標價之一,代表該股將再跌30%左右。該行描述特斯拉是一家沒有增長的成長型公司,並預計今年的每股收益將比預期低32%。
特斯拉降價策略拖累股價今年跌掉35% 四月起Model Y在美調漲1000美元
昨天(16日)特斯拉官網顯示,特斯拉Model Y車型在美國市場漲價1000美元。此次價格調整將於4月1日生效,涉及所有Model Y車型。儘管調整價格原因尚未公佈,但有分析人士認爲,此次價格上漲可能與原材料成本上漲和全球供應鏈緊張有關。2023年特斯拉對其汽車進行了一系列降價後,2024年短短兩個月便推出了3次降價活動。不過特斯拉過去一年的持續降價策略,並沒有為其打下更大的市場,以至於馬斯克不得不表示今年銷量增長將放緩,2024年對於特斯拉來說註定是艱難的一年。伴隨近兩年持續的調價,特斯拉毛利率已經從2022年的25.6%,下降至2023年的18.25%,降超過7個百分點。而毛利率的一降再降,投資者已經用腳投票,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累計跌幅接近35%。曾看漲特斯拉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喬納斯(Adam Jonas)在報告中警告,如果按公認會計原則計算,其汽車業務可能今年就將顯示虧損。由於電動汽車需求繼續放緩,加之混合動力汽車正成強大競爭對手,雖然特斯拉可能是世上技術最先進的電動汽車公司,但其產品陣容可能是主要汽車製造商中最陳舊的。瑞銀13日發布最新報告稱,由於歐美電動車需求減緩、Model2上市推遲以及特斯拉生產因電力中斷而放緩等因素,特斯拉在2026年之前的電動車交付量、每股收益和毛利率預計都將低於市場預期。因此,瑞銀將特斯拉的目標股價從225美元降至165美元。並預計2025年Model 2的銷量非常有限,直到2026年開始,Model 2的銷量才會顯著增加,成為公司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富國銀行分析師則認為,特斯拉短期內是沒有增長的成長型公司。由於競爭加劇和交車量放緩,特斯拉主動降價損害盈利,估計特斯拉2024年的銷量增長將趨於平穩,2025年將下降;高盛銀行分析師則表示,儘管特斯拉存在長期的增長潛力,但近期正遭受多項不利因素影響,比如價格降幅超預期、電動汽車競爭加劇,FSD及第三代平台等上線延遲等,短期存在重大風險。
大立光投資4.5億元設電池材料廠 5分鐘充飽電拼2026年產能600噸
全球光學鏡頭大廠大立光(3008)投資4.5億元,攜手經濟部成立「萬溢能源公司」,首度跨足綠能產業,開發全球最快充電的鋰電池負極材料,不僅5分鐘充飽電,壽命更高達20年,搶攻全球電動車及儲能市場上千億美元商機。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 McKinsey)市場調查,到2030年全球鋰電池市場產值將高達4,500億美元,為此,經濟部近5年投入約10億元科研經費,進行快充電池、固態電池、綠色低碳製程等3領域研發。大立光總經理黃有執表示,透過成立萬溢能源公司進入綠色能源領域,看好鈮酸鈦負極材料快速充放電的特性,預計2024年建立鈮酸鈦材料試產線,初期產能目標24噸,2026年放大產能到600噸,供貨給國內外各大電芯廠使用,提高市場滲透率。本次萬溢能源公司主要的核心技術為鈮酸鈦(TNO)負極材料,可讓鋰電池5分鐘充飽電,且具備20年壽命及高安全性,可滿足快充巴士、儲能系統、混合動力車、堆高機及無人機等市場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