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靜脈栓塞
」 血栓中秋節吃柚子應景!醫師警告「這類人」不能吃:嚴重恐出血致命
今年中秋節為9月17日,許多民眾已開始準備購買月餅、柚子要送親朋好友,一起歡慶佳節,但你知道有一部分人不能食用柚子,嚴重的話可能會致命!醫師陳志金昨(2)日在臉書上呼籲民眾,有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千萬不能吃柚子,「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中秋節將至,大家會吃柚子和月餅應景,醫師陳志金特地在臉書上發文警告病患,「有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不宜食用柚子,陳志金解釋,「因為葡萄柚、柚子會減少抗凝血劑的代謝,導致體內藥物濃度上升,效果就像藥物過量一樣!」陳志金表示,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置換、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腦中風等病人皆有可能正在服用抗凝血劑,所以要特別注意。除了抗凝血劑之外,陳志金也列出6項藥物,提醒有在服用的病人們,這些藥物也可能會和柚子有交互作用,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降血壓藥」、「史他汀類降血脂藥」、「免疫抑制劑」、「安眠鎮靜劑」、「抗憂鬱、抗焦慮藥」。此外,陳志金也敬告在洗腎的病人,柚子要少吃,「因為葡萄柚、柚子含鉀量高,易導致高血鉀,引發心律不整!」有網友在底下留言提問,「印象中吃血壓藥也不能吃柚子,不知是否有記錯?」陳志金回答某些血壓藥服用後,的確不能吃柚子,如果不太清楚,請民眾記得向開藥的醫師或藥師諮詢。陳志金醫師提醒大家,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勿食用柚子。(圖/陳志金臉書)
久坐少動造成腿部深層靜脈栓塞! 「經濟艙症候群」沒搭飛機也會得
一位大學教師肥胖卻不以為意,每天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又黏在沙發上不太運動,沒想到某天整條右腿腫起來,緊繃疼痛!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蘇彥伯表示,「腿部深層靜脈栓塞」不僅造成腫脹不適,血栓一但脫落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堵塞肺動脈,引發嚴重缺氧甚至休克,致死率相當高,也就是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陳先生是一位60歲的大學教師,中年之後一直有肥胖的情形,學校定期的健康檢查發現有血壓和血脂肪偏高的問題,但因平常沒有特別不舒服,就沒有特別在意。他平日通勤要坐上1、2個小時的車程,回家後就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也不大運動。有一天,陳先生起床時發現自己的右腿整個腫起來、顏色泛紅,感覺緊繃疼痛。他趕緊到醫院檢查,醫生安排了血管超音波發現右腿的深層靜脈內有大塊血栓阻斷了血流,經過住院使用抗凝血藥之後,腫脹的狀況很快獲得緩解。蘇彥伯表示,正常狀態之下,血液靠心臟的收縮經過動脈輸送至末端器官及肢體供應營養,經過微血管重新在靜脈匯集,透過肌肉的活動以及體內壓力的變化重新流回心臟。這一整個過程應該是持續暢通無阻的,但是當血液的黏滯性增加,流動受到阻礙,加上血管的內皮受到損傷,就有可能引發血栓的形成。以陳先生為例,長年肥胖及高血脂會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引發氧化壓力,而造成血管發炎產生內皮的傷害,再加上長時間的乘車、久坐讓血管的流動受阻,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引發血栓。腿部的深層靜脈栓塞不但會造成局部的腫脹不適,血液的不流通會容易造成局部軟組織的感染以及潰瘍,假若血栓不幸脫落,有可能會沿著血流進入心臟,最終堵塞肺動脈,這時會引發嚴重的缺氧甚至休克,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所謂的「經濟艙症候群」指的就是這樣的情形。久坐少動、肥胖、服用避孕藥者要當心蘇彥伯提醒,近年來由於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西化,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越來越偏向久坐少動,造成臨床上看到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不可不慎。另外要注意的是,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臨床上也不時會看到本來是因為深部靜脈栓塞來醫院診治,後來在後續檢查中意外發現有惡性腫瘤的情況。蘇彥伯說明,當病人因為上述的症狀來到醫院,通常會安排抽血檢驗是否有與血管栓塞相關的血液異常,同時安排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偵測血栓的位置以及嚴重程度,如果病人同時有胸燜、胸痛、缺氧的症狀,會安排胸部的電腦斷層確定是否同時有肺部的血栓。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會依病人情況予以治療。3大類治療方式 避免4種危險因子1. 抗凝血藥物當確診有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繼續形成,並且慢慢的讓血栓溶解。2. 藥物合併導管或超音波溶栓倘若血栓很多,延伸到鼠蹊部或是大腿深層的大靜脈,或是藥物的溶栓效果不佳,有時會合併使用導管的方式,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3. 血栓過濾裝置有時候考量血栓有掉落到肺部的危險,會考慮在腹部的下腔靜脈放置血栓過濾裝置,避免發生致命的肺栓塞。通常病人在住院治療穩定之後,都會持續以口服的抗凝血藥物治療至少3到6個月,血栓可慢慢消除。醫師提醒,一般民眾要避免深部靜脈的栓塞,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產生下列危險因子,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期檢視是否有危險因子,有疑問隨時找醫師詢問,都可有效避免危險的身體病症發生。1. 積極控制體重並且維持健康的飲食型態,可以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以及減少血管內皮的發炎與受傷。2. 避免久坐的型態以及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3. 女性在長時間使用避孕藥時要特別注意是否有靜脈栓塞的徵兆。4. 定期的健康檢查,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引子。
致死率高!久坐不動毛病多 小心「經濟艙症候群」上身
60多歲的陳姓大學男教授,中年開始發福,有高血壓、高血脂,每天花兩小時通勤到學校,回家後就坐沙發看電視,直到某天醒來右腿腫脹泛紅,經檢查右腿深層靜脈血栓,即所謂「經濟艙症候群」,是致死率相當高的疾病,醫師提醒,長年的肥胖、高血脂,再加上長時間久坐,會增加血栓風險,應要控制體重、避免久坐。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醫師蘇彥伯解釋,經濟艙症候群指的是,長時間坐在狹窄空間,缺乏活動,靜脈血液回流受阻,血液稠度增加,引起回流不順,自大腿血管出現微小血栓,然後擴至心肺,一旦站起來,血栓到達肺部,就會引起呼吸困難、胸痛、休克,甚至猝死。另長途坐火車、搭飛機、坐巴士或久坐看電視及打牌等,若突然起身,也可能會出現深層靜脈血栓。蘇彥伯表示,一旦發生深部靜脈栓塞時,通常會先讓病人住院並給予強效的抗凝血藥物,阻止血栓的繼續形成,並且慢慢讓血栓溶解,嚴重者可直接吸除血栓或者是利用超音波震盪的方式溶栓。蘇彥伯觀察,近年來國人肥胖人口比率越來越高,生活型態也偏向少動久坐,臨床上深部靜脈栓塞患者越來越常見,年齡層也越來越低,另外,女性長時間使用避孕藥、荷爾蒙,或者是體內潛藏有惡性腫瘤,也是造成靜脈栓塞的高危險因子。要避免深部靜脈栓塞,蘇彥伯建議,控制體重、維持健康可避免血脂肪上升增加血液的黏滯性,並且減少血管內皮發炎與受傷;此外也應避免久坐的生活型態,適度的運動可以促進靜脈的回流,而定期健康檢查,也可早期察覺可能的誘發因子。
孕產婦隱形殺手! 「深層靜脈栓塞」變「肺栓塞」恐致命
懷孕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造成孕產婦們處於血液較容易凝血的狀態,以便產後可以快速停止子宮出血,但是缺點是會造成孕產婦發生血栓疾病風險為一般婦女的4到5倍,尤其產後階段風險更是增加高達20倍!國泰綜合醫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佳潔表示,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懷孕期間血栓的發生機率約為0.5-2/1000,其中80%與懷孕相關的血栓疾病為靜脈栓塞。這些靜脈栓塞中有80%是深部靜脈栓塞,20%是肺栓塞。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剖腹產風險高 產後3個月內最危險靜脈栓塞疾病是美國最常見孕婦死亡原因之一,發生率為每10萬產次約有1.1人;且大約占孕產婦死亡原因的9-10%。剖腹生產的媽媽較陰道生產的媽媽發生機率高約2-4倍。另外,懷孕期間若需要長期臥床安胎,也是高風險因子之一。血栓發生的機率隨著孕齡而增加,甚至到產後3個月內,都是高風險期。比例上,大約一半的血栓發生在懷孕期間,另一半在生產後3個月內發生,其中風險最高的時機為產後的第1個星期。深部靜脈栓塞的臨床症狀:單側或雙側下肢腫脹、疼痛、發熱、發紅、水腫及壓痛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呼吸困難或急促、心跳加速、咳嗽咳血、胸痛、頭暈頭痛或昏厥,嚴重時甚至可能死亡。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剖腹生產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多胞胎妊娠劇吐經產婦慢性高血壓或妊娠相關高血壓疾病產褥期感染死產產後大出血結締組織疾病曾經有過血栓病史心血管疾病長期安胎、低活動度肥胖早產早期破水鐮刀型貧血狼瘡疾病抽菸腎病症候群抗磷脂質症候群血液相關疾病史根據2018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所有剖腹產的孕婦都應該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並在術後盡快下床活動。間歇充氣加壓系統是一種物理性的治療方式,以非侵入的方式,透過腳套氣囊充氣膨脹收縮,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靜脈血液回流心臟,避免血液積聚,達到降低靜脈栓塞以及肺動脈栓塞的風險。並且也有減少下肢水腫的功能。李佳潔說明,對於高風險的孕產婦,預防靜脈栓塞除了使用抗凝血劑之外,研究證實使用或搭配氣壓式加壓系統,能有效地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為了避免產中及產後大出血,通常會建議正在使用抗凝血劑的孕婦,產前及產後停用抗凝血劑約1週。此時就可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這種物理性的方式來預防血栓形成,並且使用至能下床活動或重新使用抗凝血劑為止。如院內引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醫療用預防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裝置設備,以期提供孕產婦更安全的生產。原文出處:隱形的殺手 孕產婦深層靜脈栓塞與肺栓塞
身體不適連送2醫院…醫師沒揪出「致命關鍵」 23歲妹9天後身亡
醫生畢竟也是人,難免也會發生誤診的情況。蘇格蘭一名23歲女子身體感到不適,看了2家醫院,但醫生都沒發現她的腿上有血栓,僅開了止痛藥,沒想到過了9天竟不幸去世,讓雙親悲痛不已,因此持續進行活動呼籲,希望提高民眾對血栓的認識。根據《Scottish Daily Express》報導,凱蒂(Katie McPherson)當時正在學習,朝成為職業治療師為目標,當時2家醫院都沒發現她腿上的血塊,僅開立止痛藥,甚至她的全科醫生也堅稱「她很好」,遺憾的是9天後,凱蒂在2003年1月26日死於深部靜脈栓塞。凱蒂的父母戈登(Gordon)和珍(Jane)沉浸在失去女兒的震驚和悲痛中,隨後展開「認識血栓」運動,以提高人們對這種情況的認識。據了解,DVT (Deep Vein. Thrombosis)是靜脈中的血塊,通常發生在腿部,風險非常大,相關症狀包括抽痛、腫脹和皮膚發熱。凱蒂最終死於深部靜脈栓塞。(圖/翻攝自Scottish Daily Express)珍表示,她希望每個人都了解DVT,現在有一個9歲的孫女,因此告知兒子要接受檢測,看看是否有缺陷基因,「如果有的話,醫生就會知道,這是可以預防的」,但她無法繼續下去,因為會不斷想起女兒死亡的時候,「當時我和她在一起」。好消息是,戈登去年被國際血栓暨止血學會(ISTH)評為年度大使,他感到很不好意思。他提到,蘇格蘭每年有11400人死於血栓以及血栓形成的相關疾病,死亡人數占4分之1,坦言要讓蘇格蘭政府傾聽,接受這種情況正在全世界發生,是最困難的部分,但他會繼續努力。
老婦下肢腫痛險沒命 醫曝病因恐這樣來
高雄一名78歲婦人因左腳腫脹疼痛,前往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掛急診,抽血檢查發現深部靜脈栓塞指標數值達8717.32ng/mL,為正常值500 ng/mL的17倍多,緊急安排血管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婦人的左側髂靜脈、股靜脈至膕靜脈有栓塞情形,診斷為左下肢深部靜脈栓塞,若不立即治療,患部會缺氧腫脹,引發腔室症候群,可能引起敗血症需要截肢,不截肢則會造成死亡。心臟內科李明義主任給予抗凝血劑注射治療,一周後婦人順利出院。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是指在深層靜脈內有血塊阻礙血流,造成靜脈血管發炎,常發生在下肢深部的大靜脈,若血塊阻塞不僅會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 血栓還可能破裂,回流至右心,再到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奪命。臨床上引發深部靜脈栓塞的危險因素很多元,包括長期久站或久坐、臥床、腹部壓力過大(懷孕或腹水)、靜脈瓣功能不良、服用避孕藥、惡性腫瘤、膝髖關節術後、骨盆骨折等原因都可能導致深部靜脈栓塞,引發死亡。放射科醫師黃培毓表示,通常下肢深部靜脈栓塞在一開始形成時並沒有症狀,後期常見症狀包括患側下肢腫脹、疼痛及發熱等症狀;另外腓腸肌(小腿肚)在足背屈曲時疼痛,稱霍曼氏徵象 (Homan's sign),若有相關症狀,建議接受下肢血管電腦斷層或超音波檢查,以鑑別肌肉筋膜問題或蜂窩性組織炎,並積極接受治療。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院長顏家祺提醒,民眾平常應注意同一種姿勢不要維持過久,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長時間搭車或搭機要適時起身活動,若有出現疑似症狀時,應及早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婦人命危「1小時揪出超級細菌」 智抗菌平台建功!用藥錯誤降至0.84%
七十八歲的黃媽媽(化名),4月中旬因雙下肢紅腫送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黃媽媽原來有糖尿病、高血壓和慢性腎病病史,住院期間突然病情急轉直下,出現橫紋肌溶解,還發生急性腎衰竭,陷入昏迷,醫療人員緊急插管後轉送黃媽媽至內科加護病房治療,診斷黃媽媽左腿有深部靜脈栓塞,進行溶解靜脈栓塞治療。期間黃媽媽在加護病房高燒不退,5月底併發肺炎,肺部嚴重浸潤,危急旦夕;醫護人員先使用抗生素Ceftazidime(一種第三代頭胞菌抗生素)緊急投藥治療,並同步進行痰液培養,經過短時間培養結果證實了:黃媽媽感染了俗稱的「超級細菌Superbug」嗜麥芽窄食單胞菌(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該細菌屬於多重抗藥性病原菌,影響臨床治療成效甚鉅,中國附醫的醫護團隊啟用智抗菌平台,1小時內即預測該超級細菌對抗生素Ceftazidime具有其抗藥性,以及系統輔助建議氟喹諾酮類抗生素(levofloxacin)使用,醫護團隊使用在黃媽媽身上成功打擊感染病菌,後續黃媽媽順利拔管,預後良好,於7月下旬出院健康返家。「超級細菌」由於抗藥性強,又難以在第一間時間檢測出來,醫師往往只能先憑經驗給藥,不但治療困難,錯誤用藥更增強抗藥性之產生,醫界備感頭痛。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周德陽院長團隊,結合人工智慧與臨床質譜儀,可快速預測細菌抗藥性,成為對抗抗藥性細菌感染的一大利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檢驗醫學中心薛博仁副院長表示,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是很常見的多重抗藥細菌,導致嚴重感染如敗血症 、骨髓炎、肺炎以及心內膜炎。碳青黴烯類抗藥的克雷伯氏肺炎菌 (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 CRKP) ,對免疫力低弱的病人會造成嚴重感染,可引起肺炎、尿道感染、菌血症、腦膜炎、肝膿瘍及傷口感染等,是醫療照護相關感染常見菌種。而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Stenotrophomonas maltophilia) 對許多抗生素先天上就有抗藥性,一旦在免疫能力低下的病人造成感染,治療上就倍加困難,最常見的臨床徵候是肺炎,血流感染、傷口和泌尿道感染。質譜儀 (MALDI-TOF) 用於臨床上鑑定微生物菌種,從質譜儀訊號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幾秒鐘內即可快速檢測出細菌抗藥性,幫助醫師提早數天用正確的抗生素,阻止病情惡化。利用質譜圖形來預測抗藥性細菌,不僅應用在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和碳青黴烯類抗藥的腸內菌,綠膿桿菌和鮑氏不動桿菌,此次更成功的預測了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第三代頭胞菌素的抗藥性,這對早期且適當使用抗生素治療此菌感染是相當重要的。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護團隊跨領域將資訊、人工智慧、檢驗醫學、藥理學及感染症等五大領域整合的「智抗菌平台」,其中平台核心「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是由周德陽院長、薛博仁副院長,以及智慧醫療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游家鑫團隊共同執行開發,串接質譜儀資料與藥敏,預判是否具有抗藥性,能將整個流程縮短為一小時。周德陽院長指出,智抗菌平台模型預估,能將院內五年感染病菌死亡率,由原來的12.7%降低到9.5%,降低了25%,五年內平均用藥錯誤率從2.28%降低到0.84%,更是大幅下修63%。這項臨床研究成果,讓醫師更快速預測抗藥性菌株與敗血症風險,提供臨床診斷與藥物輔助決策,降低重症加護病房龐大的醫療成本與有效降低致死率。智能抗藥性細菌快速預測系統」已獲得臺北生技獎,國家新創獎與未來科技獎肯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研究團隊已找出多種細菌抗藥性蛋白質量表現特性, 包括黃媽媽痰液分離的超級細菌在內,運用AI運算分析,有效輔助醫師搶救瀕危病人成功的臨床成果,優異成績獲得國際醫界高度肯定。相關研究成果在今年被刊登在兩家頂尖國際醫療學術期刊:國際感染權威期刊《Journal of Infection》與美國微生物研究期刊《Microbiology Spectrum》與,這項技術也在2022年2月全面導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抗菌平台」,超過十萬人次應用,嘉惠重症患者。
新研究:感染新冠後數月內肺部血栓機率大增 輕症患者也有風險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不止,專家學者考慮「與病毒共存」策略,不過根據《英國醫學雜誌》週三(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感染COVID-19的患者,在染疫3個月出現內深部靜脈栓塞(DVT)的風險增加,且研究還指出,在染疫後6個月內,患者肺部出現危險性血栓或肺栓塞的風險也跟著增加,就連輕症患者也有因此而死亡風險。根據醫學專業媒體「medpage today」等外媒報導,瑞典于默奧大學(Umeå universitet)臨床微生物學家康諾利(Anne-MarieFors Connolly)在比較超過百萬位新冠肺炎患者與400多萬位健康人士後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罹患深部靜脈栓塞(DVT)、肺栓塞等出血性疾病風險增加,尤其是在染疫後3個月內尤為明顯。研究發現,新冠確診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30天內,罹患肺栓塞風險增加33倍、出現DVT的風險增加5倍,其他出血性疾病風險也增加約2倍,且在感染6個月後,相關風險仍然存在。事實上,過去就有研究指出,新冠重症患者出現血栓風險最高,不過新研究指出,即使是新冠輕症患者也有出現肺栓塞、DVT風險,分別增加了7、3倍。哥拉斯大學公共衛生學者Frederick Ho指出,這項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帶來的併發症強度、持續時間相當強且長,即使是輕症患者,罹患血栓的風險也在增加,這項發現有助於專家了解疫苗與血栓風險間的關係。
「鋼鐵醫師」被控賣療程險出事 劉乂鳴遭判賠24萬確定
有「鋼鐵醫師」、「醫界梁家輝」之稱的名醫劉乂鳴,憑著「間歇性斷食」以及自創的「逆轉療法」,從105公斤的肥男變成緊實肌肉的猛男而名氣大漲,高姓女病患因靜脈栓塞向劉求診,結果聽信劉建議花費32萬元購買療程,照做後卻感身體不適,直到大醫院求診才驚覺劉的方法險些讓她血栓脫落,於是以書面通知終止契約,並提告要求返還療程費用,台北地院合議庭今天(22日)判決劉乂鳴應返還高女24萬元定讞。現年53歲的劉乂鳴,擁有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療政策管理博士、阿根廷國立布宜諾斯醫學碩士學位,原是外科醫生的他憑著「間歇斷食」、「逆轉療法」從105公斤瘦到72公斤,並變身為肌肉男而爆紅,人稱「鋼鐵醫師」、「醫界梁家輝」。高女主張,自己因左腿深部靜脈栓塞和心臟二尖瓣脫垂,2019年11月底向劉乂鳴求診,劉宣稱搭配他的運動療程及處方便可逆轉疾病,高女於是以32萬元購買4期療程。不料高女依循劉乂鳴指示運動及服用處方後,左腿竟發腫變成紫紅色,還出現心悸等症狀,但劉依然要求她繼續服用處方、喝黑咖啡和持續運動。高女最後受不了至榮總求診,醫師嚴重警告她立即停止療程、不能繼續劇烈運動,否則會有血栓脫落危險。高女後來上網搜尋,才發現劉以類似話術販售療程衍生不少醫療糾紛,懷疑自己受騙,於是在2020年1月20日由律師發函終止雙方契約,並要求劉還錢。台北地院簡易庭一審原本判高女敗訴,後來上訴二審,北院合議庭檢視劉乂鳴諮詢時的內容,認定他有以醫師身份和門診方式,告知高女依其指示矯治身體狀況,因此雙方契約屬於類推適用委任規定的醫療契約。此外,高女因身體不適要求退出療程,當時發律師函通知劉乂鳴,顯示雙方信賴基礎已動搖,契約當天便已合法終止,因此扣除劉先前已返還的第一期療程費用8萬元,判決他返還其餘費用24萬元。
11類人中秋需忌口!「勿狂嗑柚子」 醫曝致命危機:恐腦出血
中秋4天連假,民眾把握好天氣外出遊玩,晚上還可在自家與親友團聚賞月大啖柚子、月餅等美食,品嚐佳節氣氛。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18日特意在臉書發文表示,有11類人不適合吃柚子,若服用恐引發嚴重後果。陳志金在臉書發文寫道,許多人在中秋節大多會吃葡萄柚和柚子景,但有些病患卻需忌口,尤其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病人,更要小心注意,更提到若這些病人吃了柚子或者葡萄柚,輕則流鼻血、身體瘀青;重則胃腸出血,甚至腦出血,更嚴重的話還可能致命。陳志金解釋,葡萄柚和柚子會減少抗凝血劑的代謝,使得體內藥物濃度上升,效果猶如服用了過量藥物一般,不可小覷。接著他更直接點出以下11類,不適合吃柚子的病患類型,如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置換、肺栓塞、深部靜脈栓塞、腦中風等上述5種患者,因極有可能正在服用抗凝血劑,因此最好不要食用。另外,陳志金也註明,若有病患正在服用下列藥物,也要注意:1.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降血壓藥、2.史他汀類降血脂藥、3.免疫抑制劑、4.安眠鎮靜劑、5.抗憂鬱、抗焦慮藥,最後則是洗腎病人也不宜吃。陳志金指出,服用上述5種藥物的人,因為藥性會和柚子產生互作用,因此須注意;而洗腎患者則是因為葡萄柚和柚子內含的鉀量高,易導致高血鉀,有極高機率引發心律不整,為避免發生意外,建議患者還是忌口,改吃其他水果為佳。
AZ疫苗增15例嚴重不良事件 3人接種後疑出現血栓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台灣疫苗近日也逐步開放施打,昨(10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公布,前天接種1.27萬人,新增15起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而在15例之中,有3人出現疑似血栓症狀,分別為20多歲、30多歲以及50多歲個案。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前天共有1萬2748人次接種疫苗,全國目前累積75萬9746人次接種,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天表示,當接種數量越來越多,出現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也會創新高,來到15例,當中有3人疑似出現血栓症狀,他也提到,這些疑似血栓個案陸續出現瘀血或D-dimer異常狀況,但血小板數量都正常,因此僅列為疑似的「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第一例疑似血栓個案,於接種疫苗後8天、因腹痛就醫,抽血檢驗後發現D-dimer異常,但是血小板數正常,後續有四肢出現紅疹的症狀,隔天再就醫,抽血發現D-dimer異常,且血小板仍正常,目前住院診治中。第二例疑似血栓個案,接種後隔天出現體溫偏高、頭暈、全身痠痛、喘、起身無力症狀,接種後4天因右腳踝腫且有瘀血的症狀,隔日就醫抽血檢驗,發現D-dimer和血小板都正常,目前門診持續追蹤中。第三例疑似血栓個案,於上月19日接種,當天就發生四肢與腹部出現紅疹、癢等症狀,且有畏寒、疼痛進而就醫,接種後第15至20天出現左腳水腫、腫脹、癢且有瘀斑,並在第22天前往急診就醫,經過初步診斷,疑似為左側下肢其他特定深部靜脈栓塞及血栓,因此將個案列為嚴重不良事件。
陷血栓副作用疑雲 荷蘭、印尼暫停施打AZ疫苗
阿斯特捷利康藥廠(AZ)與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新冠疫苗近日陷入血栓副作用疑雲。為保險起見,愛爾蘭14日宣布暫停施打AZ疫苗,隨後荷蘭、印尼也正式跟進。AZ藥廠同日則澄清,經該公司審查後,並無證據顯示疫苗會增加血栓風險。針對多國停打AZ疫苗,英國首相強森力挺源自英國的AZ,稱對其安全性有絕對的信心。路透報導,荷蘭宣布,即日起至3月29日,暫停讓國民接種AZ疫苗。當局表示,境內尚未出現民眾接種該款疫苗後發生血栓案例,不過基於丹麥、挪威等地出現潛在嚴重副作用案例,為採取預防措施,決定暫停施打。印尼衛生部長布迪15日也宣布,將延後接種AZ疫苗,以等待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疫苗調查結果出爐。本月初,印尼透過世衛的COVAX新冠疫苗獲取機制,取得100萬劑AZ疫苗。另外,阿斯特捷利康公司14日公布針對血栓案例自家調查結果。該公司指,仔細審查英、歐逾1700萬人接種AZ疫苗的數據後,發現不論任何年齡組、性別,或國家,都沒證據顯示疫苗會提升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深部靜脈栓塞(Deep Vein Thrombosis)、血小板減少症(thrombocytopenia)風險。目前已有丹麥、挪威、冰島、荷蘭、奧地利等13國宣布暫停施打AZ疫苗;泰國宣布暫停接種後,15日又稱將恢復接種,總理巴育及內閣將率先施打。現在AZ正準備向美國申請緊急使用授權,預計數周內就會公布在美的第3階段臨床試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