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投資
」股市大漲!金融三業前7月賺破同期史上新高
股市大漲助攻,金融三業上半年才剛賺破6,000億大關,7月緊接著破7,000億大關,稅前獲利來到7,694億元,已超過去年整年,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5成。若三、四季獲利動能未減弱,今年金融三業獲利將創史上新高紀錄。銀行業前七月稅前賺3,574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年增356億元或11%,已賺去年全年獲利的7成,預估8月累積獲利有機會破4,000億元大關。前七月最大貢獻來自於本銀賺破3,000億元,來到3,285億元,也創同期新高,年增350億元或12%,除受惠於金融市場表現佳挹注財管手續費,同時海外旅遊潮也帶動簽帳手續費收入大增,股市上攻也讓投資及其他淨收益大增。銀行業中前七月獲利動能最強勁的則是外銀,前七月賺破百億元,來到119億元,年增16%;不過,儲匯的獲利卻持續出現衰退,前七月僅賺57億元,年減18億元或24%,銀行局分析,因儲匯多是吸收存款,沒有做放款,目前市場利率上升,導致利息支出增加,資金成本大增所致。保險業前七月也賺破3,000億元,稅前來到3,186億元,年增近1.5倍。受惠於股市大漲、新台幣前七月連續貶值,壽險業獲利動能強勁,前七月大賺3,005億元、年增1.4倍,主要就來自壽險的淨投資利益年增2,076億元所帶動。產險業完全擺脫防疫險的衝擊,今年獲利重回正軌,前七月稅前賺18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64億元,年增1.8倍之多,保險局表示,產險業今年前七月不管是業務承保損益或投資損益,皆較去年同期增加,各增加96億元、29億元。台股上漲也拉升證期三業獲利動能,前七月稅前賺934億元,年增302億元或48%,估8月有望賺破千億大關。前七月以券商獲利最強勁、賺743億元、年增51%,主要是股市成交值較去年同期增加,帶動經紀手續費增,台股漲也讓自營業務收入增加;投信則因基金管理資產規模上升,經理費收入增,前七月賺138億元、年增44%;期貨因經紀手續費收入增,與客戶保證金存在銀行的利息收入增,稅前賺53億元,也年增24%。
9檔比特幣ETF十一日上市吸金90億美元 現貨連漲7天上看5萬美元投資
在美國現貨比特幣ETF獲批准的推動下,比特幣正邁向一年來最長漲勢。據數據顯示,比特幣周一(12日)一度上漲約1%至48436美元,有望連續第七天上漲。如果這一漲勢持續下去,將創下自2023年1月以來最長的連續上漲。9隻新的比特幣現貨ETF自11日起在美國開始交易,迄今為止已吸引了超過90億美元的投資者流入。彭博行業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Eric Balchunas在一份報告寫道,根據上市一個月後獲得的資產,貝萊德和富達投資的兩支ETF是最成功的基金。加密貨幣交易所BTC Markets執行長鮑勒(Caroline Bowler)表示,有跡象表明,越來越多的機構資金流入這一資產類別。成立十多年的灰度比特幣信託(GBTC)是該代幣的最大專用投資組合,在新基金上市的當天就轉換成ETF。雖然轉換後有資金不斷流出,但超過60億美元的資金從該基金流出的速度已經趨緩。這批10隻ETF共吸引28億美元的淨投資。去年對ETF的炒作,推動了比特幣的復甦,在開始交易的當天,比特幣一度突破49000美元。但隨後,投資者紛紛獲利回吐,比特幣遭遇近1萬美元的拋售。而此後的反彈又讓人們看漲至5萬美元。對今年4月比特幣即將進行四年一度減半(即開採出新區塊的獎勵減半)的樂觀情緒,也在加密貨幣領域蔓延開來。獨立研究機構Fundstrat Global Advisors在一份報告中寫道,除了ETF資金流入,在農曆新年假期期間,對比特幣的情緒「通常是積極的」。不過,目前比特幣仍比2021年創下的紀錄高點低約2萬美元,當時正值疫情時期的牛市,市場資金非常充裕。
機器人理財3/美股債組合ETF報酬率33%!警察辭公職轉跑道阿爾發僅是這一因
目前國內相關機器人、智能理財業者所推的產品來看,提供民眾投資的門檻從1000元起跳,使用費率的年費率從0.5%到1%,假設投入單筆30萬元資金,約需每年支付業者約2600元不等的信託管理費。此外,國泰世華銀「國泰智能投資」主推股債配置基金、ETF,一銀「e-First智能理財」以資產配置方式提供10種不同股債比例投資組合建議,每個投資組合包含8到10檔基金,華南銀「華南好基智」也是以基金為主。台北富邦銀行「奈米投」以海內外ETF為主,阿爾發機器人理財則主打美股等全球ETF。CTWANT記者採訪到阿爾發投顧協理蔡至誠,他今年30歲出頭,三年前他辭去警察派出所所長公職,投入金融業,而他過去在大學就學期間,每月省吃儉用存下大半生活費作為入門投資成本,但他沒有進場台股,而是僅僅選擇二檔「美股ETF」VT、BND為標的,讓他四年來賺進60萬元大紅包。至於他為何會選擇進入阿爾發服務,「研究理財後,我思考未來職涯規劃而投入金融業,加上阿爾發也是以美股ETF為主要提供民眾商品,與我的想法謀和,且透過機器人大數據分析,較為容易入門,也能避免情感上的衝突。」蔡至誠並分享自己選擇投資的阿爾發90/10組合(美股、債券的占比,屬於積極型的)績效,從2020年迄今的報酬率為15%,2023年以來的報酬率為10.52%。由於阿爾發機器人理財會依照民眾投資屬性而提供不同配置商品組合,蔡至誠進一步透露說,除了上述兩檔他個人會長期關注的美股ETF的VT、BND之外,同時他還會了解VTI、VEA、VSS、VNQ以及VNQI這五檔ETF。新創公司開發「智能理財人臉辨識理財規劃系統」,刷一下人臉秒給股債組合建議,並告知每個月存多少錢,到65歲時就可能存到千萬元。(圖/業者提供)蔡至誠說,民眾選擇機器人理財,也是願意接受「被動投資」一種方式,協助民眾可以透過科學化的投資方式,不用一直看盤,不用一直選擇買賣點,也不必一直進進出出市場,就能把時間專注在自己生活中人生中更有意義的事情。由於各家機器人理財商品的績效並未公開揭露,根據CTWANT本次採訪王道、國泰世華、第一銀行、華南銀行與阿爾發投顧等五家業者所開辦的相關智能理財業務的投資報酬率,以阿爾發的13種股債組合從公司成立以來的報酬率在3.39%~33.77%(為保守型美股債券占比3:7與積極型美股債券占比9:1的組合表現),2023年今年以來則約在6%~10%;華南好基智每日9種投資組合平均報酬率7.64%。第一銀行「e-First智能理財」自2020年10月成立至今已逾51,000人參與投資計畫,投資金額至8月已達24億元,期間歷經俄烏戰爭、美國快速升息的不利影響,10種投資組合報酬率皆為正數,績效最佳投資組合逾17%;國泰智能投資在2022年市場大幅修正下,資產管理規模有逾20%成長幅度;王道銀行三大類機器人的投資組合績效普遍領先全球股、債配置各半的投資組合(以MSCI全球股票指數及全球債券指數各半計算)。費用方面,多家機器人理財服務收取淨投資總額不到1%年費率之平台使用費(或稱信託管理費,按月持有日計算),有的免收申購手續費及信託管理費,民眾參與前可多加了解比較。
金控Q1海外曝險逾25兆 投資美國7.8兆居冠大陸連衰32季降至2.18兆
金管會公布最新本國金控集團國內及海外曝險統計。整體金控今年首季海外曝險25.2兆元,年增8.3%。而海外曝險金額前六大國家,依序為美、中、英、法、韓及香港,中國是唯一呈現衰退的市場。其中,金控對中國曝險降至2.18兆元,占整體海外曝險比重降至8.6%,金額與占比雙雙創下近32季最低。金管會自2015年第二季起,每季固定公布國內14家金控集團為主體,涵蓋旗下銀行、保險、證券及租賃等子公司曝險;今年首季海外曝險三大指標「淨投資」19.5兆元、「淨放款」3.8兆元及「同業資金拆借」1.7兆元。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3月底止,單一國家曝險最大仍為美國,累計投資達7.8兆元;若再加計放款、同業拆存,整體金控第一季對美國曝險總金額達8.5兆元。美國市場三年多來一直是金控最重要的海外投資市場,投資金額也最高。中國大陸續居第二大,主要因金控旗下國銀對大陸放款金額增加,截至3月底止,金控對中國大陸放款金額達6193億元,放款規模在所有國家中最高,金控對大陸投資金額也有1.2兆元。今年首季金控對中國整體曝險為2.18兆元,單季減少257億元。另以整體海外曝險占比來看,金控對中國曝險呈逐年減少,今年第一季更降至8.6%,創下統計以來的32季新低紀錄。有官員分析,主因仍是中國的經濟前景不明朗、風險攀升,讓金控業者改採審慎態度,分散減少對中國曝險部位。第三至六名分別是英國、法國、南韓、香港,變動不大,去年首季排名第五的香港,因年增幅僅1.3%,今年首季也被年增幅8.4%的南韓超越,而落到第六;第七、八名部分則出現變動,第一季金控對澳洲曝險增加196億元、對日本減少280億元,使澳洲重回到金控曝險國第七名。
壽險業上半年淨值蒸發近1.4兆 淨投資收益也減少455億
金管會保險局今天(26日)公布產壽業今年初至6月底淨值,壽險業整體較去年同期蒸發逾1.3兆,幅度超過52%;淨投資收益為6484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6939億元,減少455億元。保險局表示,保險業稅前損益111年6月底為1,66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038億元或-38.3%。其中壽險業稅前損益為2,138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47億元或-17.3%;產險業稅前損益為-46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91億元或-484.4%。保險業淨值(業主權益)111年6月底為1兆3,58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兆4,262億元或-51.2%。其中壽險業淨值為1兆2,55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兆3,775億元或-52.3%;產險業淨值為1,02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87億元或-32.2%。111年6月底新臺幣兌美元匯率相對於110年底貶值幅度為7.4%,壽險業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之累積餘額為1,665億元,較110年底增加1,228億元,111年6月底壽險業涵蓋兌換損益、避險損益及外匯價格準備淨變動之影響合計數為401億元,同期間壽險業國外投資淨利益(包含兌換損益、避險損益,但不包含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淨變動)為6,233億元。
大陸滴滴出行單季虧逾1305億 阿里CEO辭任董事
大陸觀察者網30日報導,滴滴出行當地時間29日在美股披露上市後的首份財報。與市場預期相符,在旗下多款APP因違規被下架後,滴滴的營收和平台總單量均出現下滑。更為觸目驚心的是,滴滴第三季淨虧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305億元),幾乎是2020年全年淨虧損的3倍。在財務資料之外,滴滴還披露了兩個備受關注的資訊:一是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辭任該公司董事會董事一職;二是董事會支持滴滴從紐交所退市,已批准該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滴滴啟動在香港主機板上市的準備工作。受多重消息影響,滴滴出行美股當天收跌8.18%,總市值為238.27億美元。按6月上市時的14美元/股發行價來算,滴滴出行股價整體跌幅達64.7%,市值蒸發約2800億元。當地時間12月29日,滴滴在美股同時披露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二季業績以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業績。財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滴滴營收為427億元,環比下降11.48%;2021年第二季,滴滴營收為482億元,第一季營收為422億元。在利潤表現方面,今年第一季扭虧的滴滴(淨利潤54.83億),在第二、三季再次出現大幅虧損。其中,第二季淨虧損242.71億;第三季淨虧損303.75億;第二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244億元,第三季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虧損為306億元。對比來看,2020年全年,滴滴的淨虧損「僅為」106.8億。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滴滴第三季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為虧損7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虧損僅為0.17億元。財報披露,滴滴第三季巨額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到對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該公司在第三季確認了208億元淨投資虧損。近期,滴滴的社區團購業務橙心優選出現了收縮,最近橙心優選APP在滴滴出行頁面還出現了下架。另外第三季多款APP因違規被監管下架,也不可避免對滴滴業務造成影響。目前,滴滴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計程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和其他業務(共用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其中,中國出行業務占總營收的比重超過90%。今年7月初,由於「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國家網信辦依據網路安全法相關規定,通知應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隨後「滴滴企業版」等25款APP也被下架。財報顯示,滴滴第二季 482億元的總收入中,中國出行業務的總收入為448億元,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的收入分別為8億元和26億元。第三季,滴滴出行的中國業務收入為390億元,環比下降12.94%。而其國際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分別為10億元和28億元,均小幅增長。其中第三季,滴滴中國出行業務虧損0.29億元人民幣。而在2019年、2020年、2021年前兩季,滴滴中國出行業務在非通用會計準則口徑下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都是正的。從交易資料來看,第二季和第三季滴滴核心平台總交易額分別為733億元、687億元。其中,第二季國內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為646億元,第三季為584億元,環比下降9.6%。而滴滴出行的國際交易額有所增長,第二季和第三季的總交易額分別為87億元、103億元,第三季環比增長18.4%。就單量規模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滴滴核心平台總單量規模分別為30.04億單、28.55億單;其中二、三季國內出行的總單量規模分別為25.7億單和23.56億單,環比下降8.3%;而國際業務的總單量規模為4.34億單和4.99億單,環比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