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
」大便顏色可了解腸胃道疾病 出現這4顏色是「警訊」!快自我檢視
大便不只是身體排泄出來的廢物,從糞便的顏色中其實也可以推敲出可能的消化道疾病。正常的糞便顏色為何?哪些糞便顏色又是身體的警訊呢?光田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陳俊欽一一說明。民眾在大號時也不妨觀察一下,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為什麼大便會是黃棕色? 醫:與「膽汁」有關一般正常大便的顏色會呈現黃棕色、咖啡色,陳俊欽主任表示,這主要是因為「膽汁」,剛從肝臟製造出來的新鮮膽汁為黃棕色,之後會進入膽囊儲存,存積一段時間後會慢慢轉為綠色,最後經由膽管進入十二指腸、小腸,幫助消化分解脂肪。但並不是所有膽汁最後都會進入大腸隨著糞便排出。陳俊欽主任指出,約有90%的膽汁會從小腸末端再吸收回肝臟,僅有10%的膽汁會進入大腸和未消化的食物混合,當食物顏色和這些黃棕色或帶點淺綠色的膽汁混在一起時,就會使糞便以黃棕色、咖啡色的顏色呈現。大便顏色會受飲食影響 4顏色可能是身體警訊由此可知,糞便其實有可能會因為吃下的食物、藥物等影響而有不同的顏色,如:使用鐵劑或吃大量黑芝麻、內臟/豬血湯等,可能會解出黑便;吃紅色火龍果,可能會解出鮮紅色的糞便。不過,陳俊欽主任表示,如果排除食物、藥物等因素,大便呈現以下顏色時,就有可能是「疾病」,需要進一步檢查:深綠色、墨綠色大便:大便顏色越綠,代表膽汁濃度越高,這可能是小腸出問題,使得膽汁再吸收的量少、進入大腸的量高,如果又拉肚子伴隨右下腹疼痛,那腸發炎、腫瘤等都是可能的疾病,而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急性腸胃炎」,當小腸發炎時無法進行再吸收,就會使大便呈現深綠色、墨綠色。灰白便:與深綠色、墨綠色大便正好相反,大便呈現灰白色代表糞便中沒有膽汁,可能是通道阻塞導致膽汁無法進入十二指腸。如果有眼睛變黃、皮膚變黃、茶色尿等症狀,就是「阻塞性黃疸」,大多數都是因為「胰臟癌」、「膽管癌」所致,少數是因為「總膽管結石」造成阻塞性黃疸產生灰白便。黑便:大便如瀝青、柏油便,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食道、胃、十二指腸出血都有可能使大便顏色變成黑色。主要是因為血液中的紅血球若遭到胃酸破壞,會釋放出鐵質,高濃度的鐵就會使大便呈現黑色。鮮紅便:若解出大便為鮮紅色,則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除顏色外也要注意「這些」 及早發現大腸癌風險除了顏色之外,陳俊欽主任提醒,如果排便習慣改變、粗細/形狀改變、頻率改變、有裡急後重或解不乾淨的感覺等,很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民眾應該要放在心上,及早就醫檢查,若早期發現大腸癌的前驅「大腸息肉」並進行切除,將可避免大腸癌風險。而現在,國健署也有提供50-74歲民眾公費大腸癌篩檢服務,每2年可進行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民眾可善加利用。另外陳俊欽主任也建議,年滿50歲的民眾應接受1次標準化大腸鏡檢查,平時也應多吃蔬菜水果、新鮮食材,避免高油脂類、西化飲食等,對腸道健康、預防保健才能更有幫助。
11歲男童長期腹痛血便 腸道畸形釀禍!發生率僅2%「嚴重恐致命」
端午佳節到來,民眾除注意食用粽子勿過量,以免腸胃不適外,雙和醫院小兒消化科醫師鄭弘彥呼籲民眾也得注意潛藏且不易分辨的消化道疾病,若有出現半年以上不明原因血便,或腹部急性疼痛的症狀都得特別小心,千萬別輕忽,若無適時妥善處理可能會導致腹膜炎、敗血症等狀況發生,嚴重時甚至有生命危險。鄭弘彥醫師分享近期門診案例,日前一名11歲男童突然腹痛難耐,並解出大量血便,家人緊急送往急診接受治療,原以為是食物中毒或是消化不良導致,經電腦斷層、胃鏡、大腸鏡等多項檢查,仍找不到原因,亦進行核醫掃描檢查,然影像仍不清晰,便立即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果真在遠端迴腸處發現有梅克爾憩室,透過腹腔鏡手術切除憩室,休養數日後男童終於平安出院,後續門診追蹤,也無腸道出血與腹痛的情況。鄭弘彥醫師表示,梅克爾憩室是一種最常見的先天性胃腸道畸形,容易有出血或腸套疊的併發症,主因是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卵黃管退化不全而在腸道中形成一段退化不完全的憩室,發生率為一般人口的2%。由於憩室內會有異常的胃黏膜或胰臟黏膜組織,並會分泌胃酸造成潰瘍導致腸道出血,一般可用核醫掃描進行檢查,但如果影像無法確認時,則可進一步使用呈像效果較好的膠囊內視鏡來進行檢查。鄭弘彥醫師指出,特別是在兒童或青少年有發生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長期腹痛腹瀉或疑似克隆氏症(腸道發炎)等等,就可考慮以膠囊內視鏡的方式來進行檢查。膠囊內視鏡膠可以觀察到傳統檢查方式難以達到的小腸深部,主要是經口吞入後透過胃腸蠕動使其前進來記錄消化道內部情形,每秒至少拍攝2張相片,約8小時可完成檢查,其影像會透過無線電傳輸到攜帶式接收器,藉由訊號強度來計算膠囊在體內的位置。鄭弘彥醫師強調,檢查期間不必住院,因此不會影響生活作息,待檢查完畢後再將攜帶式接收器交回院方進行判讀,而體內膠囊內視鏡則在會兩週內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值得注意的是,不需要麻醉也不會受到放射線影響,只要將膠囊內視鏡吞入即可,因此特別適合幫助兒童找出消化道不明出血的原因。據了解,目前美國FDA已核淮2歲以上兒童可接受膠囊內視鏡檢查,而目前台灣健保規範,可給付10歲以上兒童,經胃鏡、大腸鏡及影像檢查皆無法確認之消化道出血診斷。雙和醫院再次呼籲,如果兒童及青少年有不明原因的血便或長期腹痛腹瀉,可以到小兒消化科門診進一步諮詢。
男子飽受胃食道逆流之苦!服藥不想開刀 進行「內視鏡燒灼術」順利改善症狀
任職電子廠的黃姓工程師因長年需12小時輪班,養成經常空腹、狼吞虎嚥和三餐不定等壞習慣,結果常為胃食道逆流所苦,幾乎都靠藥物硬撐,但藥效一過,胃酸倒流症狀立刻上身,由於本身排斥開刀,醫師評估後建議採用「內視鏡抗逆流燒灼術」,果然大幅改善症狀,幫助擺脫「藥」命人生。消化道疾病常見胃食道逆流 致病因一次看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曾晟恩指出,胃食道逆流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之一,也可說是現代人文明病象徵,典型的症狀包含胸口灼熱、胃酸倒流,也可能會以胸悶、夜咳、呼吸不順、喉嚨異物感等症狀來表現,較嚴重者還會引發氣喘、食道潰瘍及巴瑞氏食道病變相關,患者往往需要尋求醫療的協助。曾晟恩醫師表示,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病因很多,例如不適當的飲食習慣、肥胖、生活壓力,也會與焦慮及敏感相互影響。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 不開刀安全又快速由於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會建議考慮手術治療,透過開刀將胃頂部進行摺疊並縫合,減少逆流頻率,然而侵入性較高且改變原有的器官構造,以至於多數患者望而卻步,所幸隨著胃內視鏡技術發展,「抗胃食道逆流黏膜治療」逐漸成為重要的治療選項,不僅侵入性較小且也是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曾晟恩醫師解釋,該技術的原理是透過內視鏡伸入到胃與食道交界的賁門部位,再使用氬離子電凝燒灼部分黏膜,製造出一個小潰瘍,藉由黏膜結痂癒合的過程,將鬆弛的賁門「拉緊」,達到減少逆流的效果,處置治療時間約三十分鐘,恢復快,術後即可返家或工作。除了手術治療 日常飲食應避免這些事曾晟恩醫師強調,研究統計大約8成患者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甚至不再需要服藥,達到接近傳統手術的效果,但仍有1-2成的患者對治療的反應不佳例如吞嚥不順等併發症,可能與過度敏感、假逆流、賁門構造或癒合不良等原因相關,必須在術前安排胃鏡及24小時胃酸逆流測試等檢查評估,才能給合適建議。曾晟恩醫師也建議,患有胃食道逆流的民眾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要調整飲食,避免吃太多辛辣食物、甜食、酒、菸、咖啡及氣泡飲料等,其次則是改變生活習慣,除了減重之外,晚餐和睡前避免過度進食,吃東西時細嚼慢嚥,不吃完東西就躺下,減少胃部壓力,才能擺脫胃食道逆流的困擾。
冬令進補要小心!養生不成反傷身 醫提醒「這幾類人」需注意
俗話說「補冬補嘴空」,時序已過立冬,不少民眾準備大啖薑母鴨、麻油雞養生。但中醫師提醒,現代人平時飲食已經相當豐盛,進補前務必先了解自己的體質,三高、慢性腎病或長期茹素者,應遵守中醫師建議正確進補,以免越補越糟!坊間常見補品包括羊肉爐、麻油雞、何首烏雞湯、燒酒雞、烏骨雞、薑母鴨、九尾草雞湯等,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林源泉提醒,應依照寒、熱、虛、實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辛、涼、甘、溫等進補方式;避開高油脂帶皮肉品,享受藥膳湯頭時先撈去浮油,少吃加工肉品及高鹽分調料,享受新鮮食材原味。林源泉以羊肉爐為例,因為羊肉屬性溫熱,三高患者不宜食用,可加入蘋果、冬瓜、蘿蔔等涼性食材,避免上火。建議做法是先將羊肉塊汆燙、去除浮沫,和切塊蔬果一起煮滾,接著加入東洋蔘、川芎、當歸、桂枝、枸杞等中藥材,燜煮直到羊肉軟嫩。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過去物質沒有那麼豐富的年代,冬天需要進補,為新的一年做準備,但現代人平時飲食豐富,一般以「平補」為主,例如四神湯就是一道很好的補方。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中西醫師簡采汝指出,長期茹素者體質偏冷,烹飪方式可調整為煲湯、燉、紅燒,添加薑、花椒、八角、咖哩等熱性食材,改變蔬菜寒涼性味。至於三高患者,簡采汝說,建議選擇當歸、黃耆、枸杞子與紅棗等中藥材,搭配蔬菜水果和五穀雜糧等高纖食物,並注意少油、少鹽、少糖原則;慢性腎病患者的藥膳調理重點是「以清為補」,著重補腎、補氣、補血,並且注意湯品含有高量的鈉、鉀、普林,避免攝取過多,以免造成水腫及腎臟負擔。陳朝宗提醒,感冒或有急性感染時不宜進補,適逢生理期、孕婦進補前應先諮詢中醫師,如患有消化道疾病,則建議先治療腸胃再行進補,如果有同時服用西藥,最好間隔1小時以上,避免彼此影響。
平時愛吃燒烤竟感染「E型肝炎」 醫師提醒孕婦與老人要特別小心
愛吃燒烤的人要注意了!南京一名男子平時喜歡吃串燒,尤其是烤腰子(豬腎臟),但在日前,他突然感到身體無力、噁心想吐,甚至出現了低燒反應,緊急到醫院就診後,才發現自己感染了「戊型肝炎」,俗稱「E型肝炎」。根據陸媒《937江蘇新聞廣播》的報導,「戊型肝炎」是由一種「戊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肝臟疾病,算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播,若食用受感染動物並未被煮熟的肉類,亦可能不小心感染。此種病症好發於春夏,潛伏期一般為2至8周,主要病症表現為食慾下降、疲乏,甚至出現黃疸。報導指出,感染戊型肝炎者亦可能出現急性肝衰竭或致死,尤其是孕婦,更將導致流產風險提高,死亡率更會高達20至25%。另外,對於抵抗力差的族群,特別是老人,更要注意食品的衛生狀況,包括不要食用不乾淨、未煮熟的貝類或肉品,加強清洗蔬菜水果等等。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相關資料顯示,對於戊型肝炎來說,預防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患者不需要住院,但若是孕婦、猛爆性肝炎則要住院治療;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建議,在處理食物或進食前應徹底清洗雙手,盡量使用公筷母匙,也應妥善儲存食物,並確定肉類、內臟、海鮮等有確實煮熟才開始食用。此外,也應特別注意齧齒類動物的衛生環境,避免直接赤手接觸,或選擇在接觸過後盡速清洗消毒。
不只胸口灼熱、呼吸道不適 胃食道逆流還會腐蝕牙齒
「胃食道逆流症」會造成胸口灼熱、胃酸倒流、打嗝甚至呼吸道不適的症狀。牙醫師郭芯妤提醒,胃食道逆流不僅上述影響,當牙齒出現表層凹洞、中間特別黃,就顯示牙齒的琺瑯質被胃酸破壞,應盡速就醫治療,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不僅療程更久更複雜,荷包花的錢也會更多。胃食道逆流症狀與治療方式一次看根據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資料指出,胃食道逆流為胃內容物(包括胃酸、胃脹氣或膽汁)以不正常的頻率或過多的分量反流至食道,是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台灣的盛行率為12-16%。原因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異常橫膈食道裂孔疝氣食道蠕動障礙長期放置鼻胃管服用造成下食道括約肌鬆弛的藥品或食物症狀典型症狀:如胸口灼熱、胃酸倒流非典型症狀:易與其他病症搞混,如胸悶、夜間咳嗽、呼吸不順、口臭、吞嚥疼痛或喉嚨異物感。併發症慢性胃食道逆流若未治療,可能會引發嚴重併發症,如食道發炎出血、食道潰瘍引起食道狹窄甚至食道腺癌。另外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可能會導致氣喘、慢性咳嗽與肺纖維化。治療方式調整生活作息,如避免彎腰提重物、就寢時抬高床頭10公分左右避免攝取油炸食物、辛辣食物與咖啡、菸、酒、甜食。且進食後1-2小時內避免躺臥造成逆流使用藥物治療或進行手術,建議諮詢醫師。牙齒也遭殃! 越晚治療越難拯救亞洲人尤其台灣人特別多胃食道逆流狀況,而且相當嚴重。郭芯妤建議患者先赴腸胃科照胃鏡,確認胃食道逆流的期別,進行藥物治療並改善生活習慣,從源頭控制胃食道逆流。而且,胃酸逆流恐會破壞牙齒表面,一旦琺瑯質或者是牙粉質大範圍破壞,牙齒就會特別敏感,就得使用特殊的瓷材質或是樹脂去重建牙齒,做好牙齒保養才能找回健康。郭芯妤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因怕看牙醫而延誤治療,拖的越久問題就會更複雜、更難治療,一旦要拔掉牙齒重建地基,治療時間更長、錢也要花的更多。
男誤喝假酒命危…醫生叫家人買「真白酒」灌進他體內 竟成功解毒
大陸成都市金牛區人民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金牛醫院)近日收治一名腹痛、反覆嘔吐、視線模糊的患者,診斷為代謝性酸中毒。短短數小時,多個對症治療方案不僅不起作用,患者病情還急轉直下,轉入重症醫學科搶救。此時,家屬一句「他平時愛喝點小酒」引起醫生注意,隨後將白酒灌入患者體內,竟成功解毒。《紅星新聞》報導,金牛醫院重症醫學科住院醫師仰蘭透露,「剛到醫院的時候,患者意識還是清醒的,能夠明確地描述自己的不適和症狀。主要表現是嚴重的消化道症狀、腹痛、反覆嘔吐水樣物質。因為劇烈嘔吐的患者容易出現誤吸,導致窒息,急診科醫生迅速地為他安置了胃管,進行胃腸減壓。」因患者生命跡象平穩,且意識清楚,按照急診科收治流程,患者轉入了消化科普通病房,接受進一步的治療。但異常的血液檢查結果讓醫生意識到,患者可能並非普通的消化道疾病。血液檢查結果提示,患者肝腎功能有損傷,尤其是評判患者是否有電解質失衡、酸鹼失衡的血氣分析結果提示,患者是明顯的代謝性酸中毒。沒想到,僅僅2、3個小時過後,張姓患者的病情急轉直下,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被送進加護病房搶救。轉入ICU後,醫生再次詢問家屬,患者生病前有沒有食用什麽特殊的物品或藥品或是異常舉動。家屬表示,確實沒有異常,患者和平時一樣,每次吃飯時喜歡喝點小酒。聽完家屬描述,醫生懷疑張男可能喝到假酒,經化驗確定是甲醇中毒,於是立即請患者家屬去購買白酒,再將其注入張男體內,因為乙醇是甲醇中毒的傳統解救藥,通過與患者體內的甲醇競爭結合乙醇脫氫酶,從而阻止甲醇經乙醇脫氫酶代謝為甲酸。大約1天後,患者體內已監測不到甲醇存在,成功脫離險境。
人類排泄物竟然可以治病!新加坡首家「糞便銀行」正式成立
糞便微生物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是一種將健康人類的糞便細菌轉移到病人腸道內的醫學療法,對治療艱難梭菌感染、便祕和大腸激躁症等疾病都非常有效。2012年全球首家專門收集糞便的非營利組織OpenBiome因此成立,而美國FDA也在隔年把人類糞便當作「實驗性藥物」作為監管。如今還有新加玻腸胃病專家在6月創立了首家「糞便銀行」,鼓勵大家保存自己的大便以備不時之需。將別人的大便移植到您的腸道內聽起來可能相當詭異,因為糞便是水、消化過的食物、各種細菌以及其他物質的發臭混合體。然而,糞便中的微生物已證明其在治療消化道疾病方面有極高的價值。這就是為什麼多年來醫生一直提倡糞便微生物移植的原因,透過灌腸、胃喉或口服膠囊的方式將健康人類的糞便細菌轉移到病人腸道內,將有助於恢復腸道菌落的平衡,對治療炎症性腸病、肥胖症、大腸激躁症都非常有效。據美國雜誌《連線》的報導稱,挪威研究人員在科學和醫學資料庫ScienceDirect上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1位罹患大腸激躁症的病人在經過糞便微生物移植的治療之後,腹脹、胃痙攣、便秘等症狀都明顯減少,而且移植3年後仍然有效。新加坡伊麗莎白醫院的胃腸病學家David Ong還透過糞便微生物移植的治療,讓1名女性因為移植了過胖的女兒的糞便,而開始變胖了,而反過來也有移植過後變瘦的例子。目前還有超過100項臨床試驗,試圖研究出糞便移植治療對抑鬱症、癲癇、新冠肺炎和癌症等各種疾病的功效。最早在2012年時,首家專門收集糞便的非營利組織OpenBiome就開始向全世界徵求高標準的健康糞便捐贈者,雖然每捐一次可以獲得40美元(約新台幣1200元)的報酬,不過篩選的過程極為麻煩又耗時,需要做一系列糞便、血液和病史檢查,連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都要符合標準才能捐贈,而且患者到最後還未必能「配對」上經過嚴格篩選後的糞便,因為可能出現不良反應,或是把潛在疾病傳染給患者。對此David Ong在今年6月創立了首家「糞便銀行」,鼓勵人們可以在健康狀態時保存自己「腸道菌群的完美樣本」以備不時之需,例如腸胃等器官出狀況時可以再將這間健康大便微生物移植回體內,藉此不但能節省大量匹配排泄物的時間,還避開不良反應和潛在疾病的傳播,而且對許多有潔癖的人來說,也消除了因為移植他人糞便而產生的不適感。目前該銀行的每一個糞便樣本都會冷凍保存10年,價格則為5500美元(約新台幣1.6萬元),雖然價格不算便宜,而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是一項值得投入資金的「保險」。
長期久坐如「慢性自殺」9大傷害曝 營養師授伸展秘訣
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需要久坐,但其實這對身體影響很大。對此,營養師高敏敏就警告,長期久坐可能造成的9種傷害,並分享2個動作,解決腰痠背痛的困擾,還能促進循環代謝。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指出,長期久坐有如慢性自殺,許多民眾對日復一日的生活工作型態很無奈,但其實透過簡單的小動作,就可以降低久坐不動的威脅,因為長期久坐或是低頭,對身體有很多傷害。1、肩頸僵硬:長時間低頭對脖子頸椎很傷,加上一直操作電腦,容易造成頸部肌肉疲勞。2、駝背:腰部處於高壓狀態,可能使腰椎出問題。3、腰痠背痛:肌肉痠痛是維持同一個姿勢太久,最常出現的問題。4、關節卡卡:長期和椅面接觸,受到摩擦、擠壓,使坐骨神經酸痛。5、循環代謝差:坐太久可能會阻礙臀部、腰部跟下半身血液的循環變差,嚴重時更可能導致痔瘡。6、心血管疾病:久坐不動使血液循環變慢,血液濃稠度也比較高,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壓風險。7、肥胖:久坐除了讓下半身血液循環變差,還可能讓體內多餘的脂肪及水分不容易排出,進而帶來水腫、肥胖的問題。8、消化道疾病:總是坐著不動,會讓腸胃蠕動變慢,使基礎代謝率跟著下降,長期累積下來,就會造成便秘、大腸癌風險。9、血糖差:久坐會迫使身體產生更多胰島素,讓血糖的代謝能力變差,造成糖尿病風險。久坐會造成9種傷害。(示意圖/翻攝自pexels)高敏敏提醒,如果打電腦時總是全身腰痠背痛,建議50分鐘就可以起來走動10分鐘。此外,也可以學學實用的伸展秘訣。※低頭族必備:1、肩膀:上下各5次2、脖子:左到右各5次3、轉頭:來回轉頭各5次4、上下點頭:上下點頭各5次※硬筋骨必備1、左右伸展2、上下抬腳3、往前彎4、扶著桌邊旋轉腰部
熟女過年狂吃「沒停過」 肚子痛到全身汗…肉眼見「血脂漂浮」險死
農曆新年假期剛剛結束,許多人在闔家團圓的日子,難免會大魚大肉吃好料,但大陸江蘇常州昨天(17日)傳出,一名女大生在新年期間狂與親朋好友聚餐「吃不停」,結果幾天後突然肚子痛到站不起來,後來被確診罹患急性胰腺炎;而大年初二也有一名年約39歲的熟女,也因為暴飲暴食誘發急性胰腺炎,送醫時抽血,肉眼直接見到血脂漂浮,搶救4小時人才清醒。具《江蘇公共新聞》報導,大陸常州一名就讀大二的女大生,趁著放寒假返鄉過春節假期。春節期間她不斷聚餐、大吃大喝,後來某天一回家就突然劇烈腹痛,緊急被送往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醫。醫生檢查發現,這名女大生並非一般的吃壞肚子胃痛,而是因暴飲暴食所誘發的急性胰腺炎,還好及時搶救,目前已無大礙。無獨有偶,蘇州一名39歲康姓女子,大年初二也因劇烈腹痛前往急診。當地醫院表示,女子身高160cm,體重破百公斤,到院時全身痛到都是汗,整個人臉色蒼白,後來經過檢查,發現女子血液呈現粘滯,肉眼直接可見血脂漂浮,有「乳糜血」的症狀,也是罹患急性胰腺炎,當下就被送進加護病房治療,經4小時搶救人才清醒。醫師表示,急性胰腺炎好發於青壯年族群,患者通常因為短時間內吃進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刺激了胰腺,導致胰液過度分泌,當胰液來不及流向十二指腸,滯留於胰管時,會導致胰管內壓力增高,就會發生急性胰腺炎。醫師警告,春節是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的好發期,急性胰腺炎如果導致胰腺大部缺血性壞死或感染,會引起身體其他嚴重併發症,死亡率最高可到30%,民眾務必當心。
友曝:這樣吃螃蟹超補!大媽嗑完30隻「胸腔爆膿液」 竟感染10種寄生蟲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舉凡清蒸蟹、香辣蟹、咖喱蟹、炒蟹等作法,都能吃到秋蟹的美味,唯獨生吃是大忌!大陸浙江1名46歲的胡姓大媽近日出現胸悶症狀,時常感到喘不過氣,穿刺引流後胸管竟流出大量膿液,原以為是感染肺結核,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原來她誤信偏方生吃螃蟹,結果感染了近10種寄生蟲。《浙江之聲》報導,胡女從8月開始感到身體不適,除了不停咳嗽,胃口也跟著變差,然而她到醫院照胃鏡,卻沒檢查出消化道疾病;1個月後,胡女開始出現胸悶症狀,總是覺得喘不過氣,只好去醫院接受CT檢查,被發現胸腔裡有大量的氣體和液體,壓得肺張不開,懷疑是結核病,需要立刻住院治療。為了讓患者呼吸恢復順暢,主治醫師先安排了左側胸腔穿刺引流術,不料在引流過程中,胡女的胸管內竟流出大量膿性液體;檢查結果出爐後,醫生發現患者的各項指標均未顯示結核感染或腫瘤,但血液的嗜酸性粒細胞卻高達參考上限的29.3倍,代表胡女可能存在過敏或寄生蟲感染。患者的胸管內流出大量膿性液體。(圖/翻攝自浙江之聲)在醫師追問下,大媽才想起自己今年3月動了腰椎手術,休養期間聽友人說「生吃螃蟹可以強壯骨骼」,於是她便買了30多隻河蟹,搗碎後用米酒浸泡,去除浮沫直接生吃下肚;可怕的是,患者接受血液檢查後,竟被驗出一口氣感染了肝吸蟲、肺吸蟲、弓形蟲、包蟲、裂頭蚴、豬囊尾蚴等近10種寄生蟲。醫生提醒,淡水螃蟹含有大量寄生蟲卵,進入人體後在消化道破裂,幼蟲脫出並穿過腸壁進入腹腔,甚至會穿過橫膈入胸腔和肺,導致胸腔感染,形成膿腫積液;部分寄生蟲還會在人體內發育為成蟲,寄生於多種組織器官,如腦、脊髓、胃腸道、腹腔和皮下組織等,嚴重時會造成永久後遺症,不可不慎。
「節食+穴位按摩」男子爽瘦10公斤! 結局竟是2種癌合併
人到中年體型多少會有微微發胖,大陸上海一名50歲男子中年發福,有了啤酒肚,於是勵志減肥,最近通過節食和穴位按摩想減肥,不到2個月成效就很好,瘦了近10公斤,就在他高興減肥成功時,竟然查出了胃癌和腸癌! 男子暴瘦並非減肥成功,而是罹癌。(圖/翻攝自都市現場) 根據大陸的《都市現場》報導,上海這名朱姓男子透過節食和穴位按摩減肥,不到2個月就瘦了將近10公斤,以為自己減肥成功的朱男這時卻出現了便血,他原先以為是痔瘡復發還不以為意,直到家屬發現他的臉色不對,朱男於是到醫院檢查,竟發現瘦身原因並非減肥成功,便血也不是痔瘡復發,而是罹患了非常少見的胃癌合併腸癌。好在朱男就醫及時,手術相當成功,切除了2個腫瘤,目前朱男術後恢復良好。不少網友看到這則報導紛紛表示,「突然的暴瘦,一定要去體檢」、「我只有中年暴肥」、「我默默去吃夜宵去了,還是胖點安全」、「短時間減肥一二十斤,這是有問題的,不是減肥的問題,而是身體的問題」、「為自己減肥不成功感到十分慶幸」,醫生就提醒,體重暴瘦或者有血便,很可能就是消化道疾病的先兆,患者切莫大意,建議民眾出現類似情況,一定要到醫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