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弧菌
」 海洋弧菌黃鐙輝自曝未成年騎車摔斷腿 鐵齒跳海險截肢
黃鐙輝今(21日)擔任伊甸公益大使,提及近來有名15歲少年偷開車,導致3個家庭支離破碎的社會案件,他自招國中時期也曾不懂事偷偷無照騎車,導致車禍拿拐杖2年,所以看到社會新聞心有戚戚焉,喊話大家:「不要有僥倖心態。」40歲那年差點因受傷導致截肢,讓黃鐙輝有所體悟。(圖/趙文彬攝)黃鐙輝感慨未成年時會有許多好奇,他國中時就因好奇騎車,結果車禍摔斷腳,因為要用鋼釘固定,歷經兩次手術,也拿拐杖長達2年,他也以自身經驗呼籲大眾,「年輕時都覺得自己是風,長大遍體麟傷後才知道只是草,也奉勸所有成年的,喝酒不開車,這都是一直在發生的事情,都是僥倖。」他也回憶40歲那年,他到綠島拍戲,因為下一個戲劇角色是海盜,於是黃鐙輝想在當地體驗跳海自由潛水,「跳下去前所有劇組人員都跟我講不要搞,要我穿裝備,我鐵齒說『你有看過海盜穿裝備嗎?』,上岸時我踩到珊瑚礁,腳出現三公分長四公分深的傷口」。由於綠島沒醫院,黃鐙輝只能在衛生所處理傷口,但護士也警告他,「如果是海洋弧菌可能要截肢,那一刻我覺得我快把我能抓的都抓斷了」,黃鐙輝才體悟到,「為什麼都覺得不會怎樣,意外發生是我沒辦法承受,可能別人也無法承受,我把自己的腳割爛,半年不能走路。」
吃生魚片隔天上吐下瀉「險釀敗血症」 專業醫解釋「1細菌」致命危險
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近日分享一起病例,指稱先前曾遇過一名65歲罹患慢性肝炎的患者意識模糊的到醫院求診,詢問後才知道前一天該名患者食用生魚片,隔天就開始上吐下瀉,甚至出現意識模糊、陷入敗血性休克的情況。後續醫師檢查後才發現,竟然是海洋弧菌搞鬼。根據媒體報導指出,陳威龍醫師表示,根據家屬透露,這位65歲的慢性肝炎患者在旅遊時,曾於海鮮餐廳享用了大量生魚片,但隔日開始出現上吐下瀉的症狀。起初,患者還認為只是單純的腸胃不適,選擇自行服用成藥。但病情迅速惡化,到當日晚間,患者已經四肢無力,整個人癱軟在沙發上,家人不得不緊急將其送醫。而當患者抵達急診室時,情況已經相當危急。陳威龍醫師回憶道,患者已陷入意識模糊和敗血性休克的狀態。後續根據患者的症狀和近期的飲食史,陳威龍醫師迅速判斷,推測患者可能是感染到海洋弧菌,好在檢驗結果也證實了這一判斷,在經過治療後,患者順利撿回一命。陳威龍醫師表示,海洋弧菌是熱帶和亞熱帶海域的常見細菌。它們在20度至27度的環境下生存,因此夏季是最有利於其生長的季節。這種細菌通常附著在海洋生物體上,隨著海鮮一同被捕撈上岸。雖然高溫烹煮可以有效殺死這種細菌,但食用生食時就可能不慎攝入。而對於多數健康人群來說,即使不小心攝入了被海洋弧菌污染的食物,通常也只會出現輕微的噁心、嘔吐等症狀。但對於免疫功能較差的人,如癌症、糖尿病或肝病患者,感染可能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陳威龍醫師強調,感染海洋弧菌的重症患者如果未能及時得到救治,病情會迅速惡化。過去就有多名重症患者在住院48小時內,因多重器官衰竭或猛爆性敗血症而死亡,死亡率高達50%以上。也因為這起案例,陳威龍醫師特別提醒民眾,日常要注意保護肝臟健康。他建議民眾在生活中應遵循四大原則:首先是戒菸戒酒,減少對肝臟的直接傷害;其次是注意飲食,多攝取富含鎂、葉綠素、維生素A和C的新鮮蔬果,以及含有Omega-3等優質油脂的食物,這些營養素對維護肝臟健康至關重要;第三是確保充足的睡眠,給予肝臟足夠的休息和修復時間;最後是保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避免肥胖導致酒精性脂肪肝等問題。
2歲男童到菜市場「摸魚」竟恐截肢 陪逛阿嬤內疚猛祈禱
中國大陸廣東一名2歲諶(音同陳)姓男童日前陪阿嬤到菜市場採買,卻在返家後出現發燒、右腳腫脹症狀,諶父見狀雖立刻帶兒子就診,但醫師不樂觀表示,諶童因感染創傷弧菌,可能必須截肢保命。綜合陸媒報導,諶奶奶當時見孫子看魚,便替愛孫買了魚並讓孩子提回家,未料孫子回家後出現反覆發燒,右腳接著發生腫脹、腳趾發黑情況。諶父雖趕緊帶兒子到醫院檢查,診斷結果卻讓他徹夜難眠。醫師表示,諶童感染創傷弧菌必須住進加護病房,且病情不樂觀,目前只能盡力保住右腳,不排除未來必須截肢保命,讓諶父、諶奶奶聽了震驚又自責,諶奶奶甚至在診間外不斷伸手祈禱。諶父懷疑,兒子可能在提裝有「已經殺好、處理好的魚」袋子時,接觸到死魚感染病菌,自責身為單親父親沒盡到照顧孩子的責任,且比起住院5天人民幣8萬元(約新台幣36萬元)費用,兒子檢查時被碰到患處痛得哭鬧的畫面,更讓他感到心痛。別稱為海洋弧菌的創傷弧菌可透過海水、海洋生物接觸人類,並藉由傷口或海鮮進入人體,感染後可能引發潰爛、組織壞死、敗血症,也可能造成腸胃炎,若有肝病、酗酒、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地中海貧血、慢性腎衰竭、淋巴瘤以及遺傳性血色沉著病,症狀還會更加嚴重。
煮火鍋貝類開殼後別馬上吃 恐把細菌全吃下肚
天氣冷颼颼,火鍋成為民眾聚餐暖胃的首選,但食藥署警告,「蛤蠣、牡蠣等貝類海鮮」下鍋殼打開後別急著吃,還是要以65到75度徹底加熱10至15秒以上,確保殺菌完成。醫師指出,貝類殼剛打開海洋弧菌、大腸桿菌等,可能還是會殘留在裡面,別為了追求一時的口感而食物中毒。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指出,貝類海鮮容易有些微生物的汙染,剛打開殼的貝類殼中,難免會有細菌及微生物沒有完全死透,包括海洋弧菌、大腸桿菌等,若沒煮熟民眾吃下肚,恐引發食物中毒。症狀有噁心想吐、腹瀉、肚子痛甚至發燒,都屬於急性腸胃炎症狀。除了貝類煮火鍋有NG行為,其實煮火鍋前也有不少NG事項,例如: 海鮮不建議用鹽水清洗,鹽水清洗反而可能讓病菌存活,若使用鹹水讓蛤蜊吐沙,必須用自然水清洗後再徹底加熱。火鍋料上有結霜也不建議購買,結霜代表存放過程中有溫度變動,導致水蒸氣凝結在外包裝上。據媒體報導,食材下鍋前必須先等到湯底煮沸,並避免一次放太多食材,可以先將食物切小塊,再分次下鍋,確保每樣食材的受熱均勻,更能確保無細菌、微生物殘留。 打蛋後不洗手也同樣危險,蛋殼外部殘留非常多微生物,使用前清洗蛋殼,打蛋洗完手再吃飯,別讓火鍋成為大腸桿菌的派對趴。
海虎潛艦「救難浮標鬆脫」恐誤發求救訊號!官兵登甲板檢修遇巨浪 墜海3軍官失聯待救
海軍又傳訓練意外!海虎潛艦256戰隊昨(21日)下午1時許在小琉球海域進行水上演訓時,突然裝備脫落,導致6名官兵遭大浪捲入海,經緊急搜救後3人獲救、3人失蹤,另船艙內有2名官兵受傷,如今5人傷勢也曝光。據了解,當時海虎潛艦在實施浮航固定時,遭到高達10餘米的湧浪突襲,導致6名官兵遭大浪捲入海中,陳姓少校、叢姓上尉與李姓士官等3員已經被救起,不過林姓士官長、顏姓及張姓士官等3人仍在持續搜救中;由於潛艦被巨浪襲擊嚴重傾斜,2名官兵也當場撞傷送醫。國軍左營總醫院主治醫師洪恭誠今(22日)表示,落海獲救的3名軍官及受傷的2名官兵,送抵醫院救治後並無生命危險,5人生命跡象均穩定,後續仍要住院觀察病情。海虎潛艦256戰隊驚傳訓練意外,落海獲救的3名軍官及受傷的2名官兵,均被送往國軍左營總醫院救治。(圖/擷取自Google Maps)洪恭誠透露,船艙內受傷的其中一名官兵,送醫診斷出手掌開放性骨折,由於開放性骨折有感染海洋弧菌的風險,目前先以抗生素投藥治療,後續將進行手術救治。失聯3人已落海逾20小時,至今仍未尋獲,海巡署今(22日)擴大搜救行動,增派台南艦、旗津艦、巡護七號及高雄隊10075艇出動馳援;空勤總隊昨天下午也加派海豚直升機協尋落海官兵,入夜後改派黑鷹直升機持續救援任務,把握黃金72小時全力搶命。事發後,海軍艦隊指揮部說明,海虎潛艦執行任務期間突「裝備脫落」,實施浮航固定時不幸釀意外,不過並未表明是何種裝備出問題。對此,有知情人士透露,當時船艦準備下潛時,發現甲板上的「救難浮標」突鬆脫,擔憂會發出無線電訊號與求救閃燈等「遇險訊號」,導致誤報釀恐慌,於是派遣官兵登上甲板檢修加以固定,怎料竟發生落海事故。
男爽吃生醃海鮮隔天高燒休克 感染「海洋弧菌」做4次手術被迫截肢
你敢吃生醃海鮮嗎?日前中國福建一名男子,食用生醃海鮮後隔天身體不適,發燒、右大腿腫脹明顯,甚至有休克等的跡象,目前經醫生救治,男子雖順利活下,但其下肢因嚴重感染、缺血性壞死,一條腿沒有保住。該男子在吃完生醃海鮮後,隔天回家發高燒到39.5℃、精神萎靡,甚至還有敗血性休克,他除了右大腿腫脹外,部分腿部皮膚甚至發黑、發青,照片相當恐怖。男子在醫院治療一個多月,其中經歷了4次手術,雖然他的命保住了,但其下肢因嚴重感染、缺血性壞死無法救回。據醫生推測,該男子應該是在食用生醃海鮮時遭海洋弧菌感染。海洋弧菌是生活在鹽水中的細菌,通常容易出現在生醃、未煮熟或不新鮮的海產上,另外若遭海中生物刺傷、傷口接觸海水,也可能會感染。據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一般免疫力正常者在感染到海洋弧菌時,大部分都只是輕微的腹瀉、腸胃炎、嘔吐或局部傷口感染;但有慢性肝病者,如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C型肝炎、脂肪肝炎等,或免疫力較差、長期使用類固醇、有糖尿病者都屬高風險族群,若感染海洋弧菌恐引起嚴重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尤以『肝硬化、肝功能異常、免疫力低下者』,生食海鮮要當心。」該事件引不少網友討論,認為店家環境有問題,應該抓出來徹查「應該不止他一個案例啊?店家,廚師,同一批客人呢?要是只是他得了,我覺得這是一場陰謀」、「很多病毒都是從動物身上感染到人,疫情才過去多久呀,大家就開始遺忘了嗎」,也有人認為要尊重他人,「喜歡吃就承受風險,不吃可能品嚐不到那個新鮮的味道,這有啥爭論的」。
被細沙磨出0.5cm傷口 老婦海灘戲水「慘染3細菌」…被迫截肢保命
到海灘遊玩千萬要小心!一名到長灘島度假的台中70歲婦人,因穿夾腳拖在沙灘行走時不慎磨破腳皮,傷口又浸入海水,隔天就出現發燒、畏寒症狀。返國後更診斷出感染海洋弧菌、綠膿桿菌、糞腸球菌等多種細菌,且因出現壞死,不得不截肢保命。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該名在暑假期間旅遊的陳姓婦人,起初對被細沙磨破的0.5公分傷口不以為意而繼續戲水,豈料隔天出現畏寒、發燒症狀,卻因國外就醫不便,直到2天後才返國看診。然而,傷口此時已因遭海洋弧菌、綠膿桿菌、糞腸球菌感染,出現組織壞死腫脹現象。(圖/報系資料照)最先收治陳婦的醫院雖採用抗生素治療,但治療19天效果仍不佳,便建議陳婦先確認腳部血管有無活化可能,轉診至光田綜合醫院。不過,陳婦仍因組織、血管已嚴重壞死,腳趾內仍有綠膿桿菌、糞腸球菌等多種細菌,被建議截去左腳食指,以避免情況更惡化。負責收治的謝逸樵醫師指出,由於陳婦有糖尿病,末稍神經感覺差、傷口不易癒合,幸好術後恢復良好,還能活動與行走,表示以婦人感染「非常危險」、處理不當容易造成器官衰竭,死亡率達5成以上的海洋弧菌,能讓感染沒惡化到腳的其他部位已是非常幸運。
夏季隱形毒3/真空包裝食品「藏致命細菌」 外有保護膜可存活數年
根據食藥署統計,每年5至10月份為國內細菌性食品中毒發生之高峰期,無論是之前的高雄冰店、或最近的法國麵包,都引發集體食物中毒,主要是高溫潮濕的環境易滋生病菌,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攝氏7度~60度之間稱為危險溫度帶,細菌容易滋生繁殖,而且隨著溫度上升,病菌繁殖速度會更快,因此夏天比冬天更容易爆發食物中毒。尤其對許多民眾誤認「真空包裝食品」代表無菌,事實上恰恰相反,若沒有高溫殺菌就可能藏有肉毒桿菌毒素的疑慮,由於肉毒桿菌屬於孢子型態,有一層保護膜,所以耐受度十分強,存活數年以上都沒問題,就連烹調後都無法消除,所以不當存放就會累積毒素,嚴重恐會致命。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指出,食物中毒常見的病菌包括諾羅病毒、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海鮮類容易有海洋弧菌,肉類可能有彎曲桿菌,而米飯等澱粉類可能有仙人掌桿菌。但最致命的細菌恐怕是肉毒桿菌毒素,由於會影響神經傳導,大多會先從頭部出現症狀,包括瞳孔放大、口乾,接著下半身會無力癱瘓,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必須等到神經修復才能自主呼吸,等待神經恢復期間,患者必須裝設呼吸器,若是併發感染就可能危及性命。遍布大自然之中的肉毒桿菌屬於孢子型態,由於有一層保護膜,所以耐受度十分強,存活數年以上都沒問題,一旦食物沾附肉毒桿菌孢子,就算烹煮過也無法破壞,在無氧、PH質4.5以上、攝氏3度以上、低糖與低鹽的情況下,就會增殖並分泌毒素。台灣過去就曾發生真空包裝豆干的肉毒桿菌中毒事件,「很多人以為真空包裝就能堵絕細菌,這是錯誤觀念。」程涵宇營養師說。有些民眾認為真空包裝食品不會孳生病菌,事實上若沒有經過高溫處理反而更加危險,建議食用前最好加熱較安全。(示意圖/報系資料照)程涵宇說,大多數真空包裝食品都沒有經過高溫高壓殺菌,由於沒有氧氣,很適合肉毒桿菌生存,所以要購買冷藏銷售及保存的真空包裝食品,購買後也要盡快冷藏,而且要加熱後再食用,「因為肉毒桿菌毒素並不耐熱,高溫烹調就會讓毒性消失。」但部分真空包裝食品撕開即可食用,例如豆干、玉米、火腿、鴨賞、涼筍等,若是食物沾附肉毒桿菌孢子、存放環境不佳,食用後就可能造成肉毒桿菌中毒,因此建議注意標示,若有經過高溫殺菌會比較安全。楊振昌說,為避免病毒和細菌滋生,食物加熱到100度可以殺死病菌,但如果加熱後又長時間放在室溫下,反而適合病菌生長,就會增加食物中毒風險,因此他提醒食物煮熟後應盡速時用,不宜在室溫下久置,如果2小時內沒有吃完就要冷藏。程涵宇則建議掌握5原則,包括調理食品前後都需洗手、食材、水源新鮮衛生、生熟食分開料理、加熱再食用、保存環境溫度低於7℃,如此就能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生與熟」還是「生與死」? 男子食用生蠔感染食肉細菌不幸身亡
民眾在吃海鮮、尤其是生食的時候,真的要特別留意食材的安全性。近日就有消息指出,美國一名男子在食用攤販所販售的生蠔後,不幸感染海洋弧菌。雖然後來該名男子有緊急接受治療,但最後仍然不幸身亡。根據《鏡報》報導指出,美國密蘇里州一名54歲男子日前在一處海鮮攤位享用生蠔,結果在食用一周後男子出現感染症狀,男子即時前往醫院接受治療,醫生也確認男子感染了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又稱創傷弧菌),但最後男子仍然是不幸過世。事發之後,當地衛生部門也發表聲明,表示目前無直接證據男子所食用的生蠔是在攤販販售時遭受汙染,這些生蠔有可能是在攤販入手前就遭到汙染,目前正在積極的調查這些生蠔的來源與去向。衛生部門也針對此事提出警告,海洋弧菌的致死率為33%,常見感染原因是食用未煮熟或是生食海鮮,而且潛伏期長達12至72小時,甚至一周後才發作的案例也時有所聞,像是這次的案例就是如此。而感染海洋弧菌後的症狀有腹部痙攣、噁心、嘔吐、發燒和發冷,如果患者免疫系統較差的話,有可能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症狀,甚至死亡。
被帶殼海鮮劃傷「恐致命」!醫師曝2招自保:這些族群要避免生食
「芥末能殺菌」這上古迷思至今仍困擾不少人,也讓醫師們每過一段時間都要再次澄清謠言。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洪妙秋就指出,民眾不只要記得芥末沒有殺菌功能,處理帶殼海鮮時更要小心,不小心被劃傷可能會致命。洪妙秋在《健康2.0-名醫觀點》指出,食用生魚片常用的芥末沒有殺菌功效,且生食食物有汙染或寄生蟲疑慮,處理時應將生、熟食分開,洪妙秋也強調「不是所有魚都可以做成生魚片」,不同魚種還會有不同寄生蟲。她進一步指出,在處理或食用生食前,要先確認魚種是否適合作為生食食用,且免疫力差者、服用免疫抑制劑或接受化療的癌症患者,最好不要吃生食,但即使沒有以上狀況,在處理帶殼海鮮時也必須小心,尤其是有糖尿病問題民眾,更要特別注意。洪妙秋表示,海鮮從被捕撈到入店販售的過程可能沾染到環境細菌如海洋弧菌,而一旦被帶有病菌的硬殼海鮮或魚鰭劃傷,就可能引發致命的菌血症或壞死性筋膜炎,建議民眾請店家或自己戴手套處理。此外,如果在處理時受傷,可先用水或生理食鹽水沖洗,再以優碘消毒。
釣魚被「它」刺一下染凶狠細菌…不到3天整隻手壞死 超駭人畫面曝光
熱愛釣魚的黃先生,近日去海邊釣魚不慎被魚刺刺傷,起初自覺只是小傷口只用優碘消毒,豈料3天後傷口惡化造成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及局部組織壞死,他趕緊到急診室就診。醫師診斷為壞死性筋膜炎,立即安排住院與抗生素治療,以及手術清創術,經過每天針劑抗生素治療及傷口更換敷料,這才逐漸好轉。萬芳醫院感染科醫師李文生說明,海洋弧菌是孳長在海洋中的細菌,當傷口暴露在充斥這類細菌的水域中、被生長於海水的生物所傷,甚至食用生食海鮮都有感染的風險,通常患部會紅腫熱痛和水泡,更嚴重者會組織壞死,遂引發敗血症時恐有性命之憂。由於海洋弧菌與其他細菌感染症狀相差無幾,病人容易忽略感染的嚴重性,李文生表示,傷口未及時處置會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若持續往深層筋膜侵襲恐會面臨截肢的風險。而輕微感染會使用抗生素治療(第三代頭孢子菌素加上四環素),嚴重蜂窩性組織炎則需要合併外科清創,等到傷口日漸痊癒再透過補皮手術,讓患部早日癒合。李文生提醒,海邊或魚市場是感染海洋弧菌的好發媒介,尤其現在天氣炎熱到海邊遊玩時,應留意礁石、尖銳物品或者接觸魚類時,都需要特別小心,另外有肝臟疾病、癌症、糖尿病控制不良等免疫力低下的族群,若出現傷口更要謹慎診治,千萬不可輕忽。
岑永康兒疑因壞習慣差點截肢!海邊遊玩染蜂窩性組織炎 手腫到皮開肉綻
曾入圍第51屆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主持人,且長期關注國際局勢的主播岑永康日前在節目中透露,他的兒子曾在多年前的金門全家遊時,出現發燒等感冒症狀,手更是腫到快皮開肉綻,最後才發現原來是蜂窩性組織炎,再晚點就醫可能就要被截肢了。岑永康日前上節目《醫師好辣》時透露,多年前10歲的兒子曾在全家去金門旅遊時罹患蜂窩性組織炎,差點就要被截肢。他指出當時兒子只是在沙灘上摸東摸西,沒想到回到台北之後,竟出現發燒、肌肉痠痛等感冒症狀,原本去診所就醫想說吃個藥就會好,沒想到兒子9天後依然高燒不退,2度就醫後醫師才驚覺狀況不對,立即要求他們轉往大醫院診治。兒子到大醫院檢查時,手已發燙紅腫到快皮開肉綻,醫師當下研判應該是蜂窩性組織炎,立刻要求兒子住院,並進行減壓手術,岑永康解釋減壓手術就是在手上劃兩刀把肉切開,以免腫到直接爆掉,由於傷口感染的地方深及見骨,讓他看了相當不捨。更糟的是,當下醫師還請他做好有可能截肢的心理準備,讓岑永康無奈表示:「早上去診所是看感冒,到傍晚你跟我講要截肢,我怎麼能接受」。醫師事後透過岑永康的描述,懷疑他兒子可能是因為愛咬指甲的壞習慣在手指上留下傷口後,又在海邊亂摸東西時被類似海洋弧菌的細菌感染,最終發展成壞死性筋膜炎,不過慶幸的是,兒子在打14天抗生素後保住手沒有截肢,雖然住院後每天都要進行清創,且留下2條傷疤,但已經是不幸中的大幸。
吃隔夜菜會致癌還出人命? 外食這「兩種菜」千萬別打包
上周國慶連假才剛過,很多民眾都趁假期出遊、大吃大喝,但藝人錦雯卻待在醫院照顧媽媽,原來是老母親愛當「省婆」,不停加熱隔夜菜吃,結果隔夜菜吃到中毒險死。到底吃隔夜菜,或是家長幫孩子準備隔夜菜便當,有沒有健康疑慮?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出幾項建議,教育大眾怎麼吃隔夜菜最安全。據《TVBS新聞網》報導,隔夜菜對健康最大的傷害,不在食物本身,而是隔夜菜容易因為保存不佳,出現「細菌污染」等問題。所以如果家長想幫孩子把前一晚煮好的飯菜裝成便當,最好是一煮好上桌,大家還沒開動前,就先裝好便當,而不是等全家都吃差不多了,才開始把剩菜裝進便當盒。而裝進便當的餐食,只要摸外盒不燙手,最好就趕快拿去冰冰箱,降低食物變質、孳生細菌等問題。譚敦慈並提到,有幫孩子帶便當的家長,建議如果前一晚要打包便當,最好不要帶深綠色蔬菜。她表示,因為一方面,深綠色蔬菜放涼再蒸,口感、外觀都不夠好;而且綠色蔬菜成長過程中,需要吸收環境中的氮肥,第二天透過蒸便當再加熱,會轉化成更多容易致癌的亞硝酸鹽,建議便當菜最好選擇像是白色的蔬菜和根莖類食物等不容易蒸過變色的蔬菜,相對較安全。另外,很多人如果外出吃大餐,吃剩的食物因為怕浪費,多會要求店家打包帶走。譚敦慈提醒,餐廳大菜若想打包,也不是什麼菜都適合帶回家,她建議「魚蝦貝類」與「冷盤菜」最好放棄。她解釋,因為魚蝦貝類容易有海洋弧菌等細菌,且蛋白質放隔夜後,也易形成有毒的亞硝胺,如果當餐沒吃完,最好直接放棄;而冷盤拼盤的菜,通常都是已經煮好、放涼再冰過,離起鍋時間隔太久了,細菌孳生機率比較高,也不建議打包帶回家。譚敦慈建議,外食若想打包剩菜,最後預先算好可能留下來的份量,還沒開吃前就先打包起來,有湯汁的食物,最好只打包料、不打包湯;帶回家後應立刻冰起來,隔天要先充分煮沸加熱後再吃,光用微波加熱是不夠的,而隔夜菜若都到了第2天還吃不完,建議直接放棄丟掉,比較安全。
【這樣烤肉會短命1】4毒素齊聚 烤得愈久命就愈短
中秋節即將來臨,許多人最期待烤肉,但當心烤得愈久、命就愈短!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說,以超過100度以上溫度烹飪食物,都屬於高溫烹調食物,所以烤肉當然也包括在其中,高溫烹調食物之後,許多致癌物質就開始產生,而且時間越長,產生越多毒素,尤其焦黑的部份毒素最多,更不要吃。顏宗海說,以烤肉最主要的蛋白質食物來說,高溫燒烤時可能會產生異環胺;油脂類食物則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澱粉類食物則會產生丙烯胺,以上這些毒素都可能會致癌,而醣類食物經過高溫烹煮後,則會產生先進糖化終產物,會導致老化與其他疾病發生。另外,烤肉時應少吃烤香腸、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含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食物,因為高溫調理會有亞硝胺致癌物產生,建議先煮熟後使亞硝酸鹽流失後再烤,毒素產生量較少。而且如有食用,最好能配合青菜水果或綠茶一起食用,會減少亞硝胺致癌物合成。亞硝酸鹽食物也不要與富含胺類的尤魚、秋刀魚、干貝、鱈魚等海鮮合吃,以避免在體內合成大量的亞硝胺致癌物。由於硝酸鹽食物同時食入養樂多、優酪乳會增加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進而增加亞硝胺致癌物合成,因此最好避免同時食用。除了毒素之外,其實更多人烤肉後拉肚子,顏宗海醫師建議生熟料理要分開處理,使用不同碗筷刀板,以免污染細菌。尤其是海鮮類更要分開處理,且一定要烤熟才食用,以避免海洋弧菌引起腸胃炎,或創傷弧菌引起慢性病人的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