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濫使用
」立法院預算中心示警!政府舉債5.8兆 需41年才能還清
近年中央政府屢制定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立法院預算中心示警,2018至2023年度總預算雖有財政收支賸餘而未舉債,惟該期間特別預算舉借債務1.6兆元,被批評是總預算財政收支平衡假象,而截至今年8月底止,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實際數為5兆8780億元,按2025年度債務償還預算數1415億元計算,在不增加債務前提下,需41年餘才能還清。預算中心指出,近年中央政府屢制定特別條例編列特別預算,並多於條例中排除適用《預算法》、《公共債務法》及《財政紀律法》等相關規範,且2001至2025年度特別預算債務舉借數達3.3兆元,高於同期間總預算之3.1兆元,以致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快速攀升,恐易加重政府財政負擔。另外,2025年度中央政府預計舉借債務數仍以特別預算為主,占69.48%,建議應審慎鬆綁財政紀律相關規範,以維財政健全。民眾黨立委張啓楷說,民眾黨一直以來強調「財政紀律」,有兩條防線,一是《公債法》第5條第7項,中央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每年舉債額度不得超過總預算及特別預算歲出總額15%;二是排除《預算法》第23條,不能拿舉債和賒借當經常性支出,但這些都被《預算法》第38條第4款的空白授權繞過,也因此國會應盡速刪除空白預算授權,有計畫才有預算,並須謹慎評估計畫可行性,才能維持中央財政紀律。國民黨立委王鴻薇則表示,因資本門有自償性、經常門沒有自償性,本來《預算法》規定經常門不能夠舉債,但在特別預算這部分卻沒有相關規定,浮濫使用時,當然就會造成財政赤字。
【1450又來了3】分際難拿捏 政策宣傳vs.首長造神
去年大選,農委會因一起預算編列1450萬元的「108年度加強農業訊息因應對策計畫」,引發朝野攻防,「1450」甚至成為政府網軍代名詞。行政部門編列預算,發包標案給公關公司進行收集輿情、宣傳政策等任務,其實行之有年,若拿捏恰當,確實也有助於政策宣傳「接地氣」。去年,農委會標案竟演變成朝野重大攻防之一,恐是行政部門對於國會監督的迴避與敷衍才是最大問題。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說,行政部門編列合理預算宣傳政策,有助政府與民眾溝通,這當然都支持;但假如浮濫編列、淪為「1450爭議」,就要檢討。他說,政府部門在宣傳政策時,要注意實際政策較果和人民實際感受的相輔相成,才不會宣傳一套,執行又是另一套,避免「老王賣瓜自賣自誇」。針對行政部門有沒有編列預算養網軍,洪孟楷則表示,還是要回到委員會專業的預算審查,政府現在都會在電子採購網上公告標案,國會監督能做的,就是要把每一筆標案再調出來檢視其成果內容,確認有沒有浮濫使用。國民黨立委林奕華表示,政府挹注資源宣傳政策,最後有沒有效,其中有許多客觀因素,包括議題重大與否、民眾主動關心的程度,例如目前防疫是大事,政府宣傳防疫相關事項,民眾都會主動關心,讓政府資源運用效益極大。林奕華也說,公部門編列行銷預算,要注意行銷的重點是政策,不能流於首長個人造神,這是分際問題;政策成功後面有許多專業的公務員貢獻,功勞應該還是要給這些無名英雄公務員,若政府的標案內容、結果能公開透明也能有助於國會監督,調整行銷方式,避免淪為政治人物的造神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