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石
」 活化石 中國 山椒魚來了 漁民台北學童參與復育活化石 成功孵出連體鱟
為提升台北市學生對海洋的學習與認識,並推動不臨海縣市的海洋教育,台北市教育局與海洋科技博物館簽署MOU,合辦海洋公民科學教育計畫,其中「鱟知鱟學計畫」,由北市40所國中小學生擔任鱟魚養殖保母,共同協助復育活化石,10月初即陸續傳出鱟魚卵孵化的好消息。 鱟知鱟學計畫8月底啟動,邀集40所國中小負責執行計畫教師至海科館參加養殖說明、研習,並領取鱟卵及養殖箱等器材,帶回學校養殖孵化復育,讓學生觀察學習,實驗過程須將海水分4缸,依照每天氣候變化,分別調整海水鹽度、溫度等,太高或太低都不利孵化。教育局表示,現今參與學校陸續傳出孵化成功的好消息,大同國小與金華國小學生分享,看到鱟卵孵化出連體鱟,覺得非常驚奇,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雨農國小學生說,看到鱟快孵化的卵會跳來跳去,好像在水裡跳水中芭蕾一樣,真的很有成就感,認為能實體觀察到鱟帶給他們很多知識,生活也變得更加充實有趣。康寧國小魏老師指出,台灣雖然是海島國家,但在靠山的內湖很難深入推展海洋教育,這學期推出養殖教學,許多學生都覺得很幸運,能實際接觸到過往只能在影片中看到的鱟,也透過養殖過程,領導學生深刻了解課程概念,例如鹽水的調配比例換算、卵生動物卵多但孵化少、不是每種動物都有硬的蛋殼等,不僅讓學生與鱟一起學習成長,也讓課程更加深入擴展。教育局說,鱟知鱟學計畫已邁入第2階段,40所鱟魚養殖保母學校將繼續觀察與照顧小鱟魚或魚卵,讓牠們逐漸長大,期待有一天可以放回大海的懷抱,未來也將持續與北市戶外教育和海洋教育中心合作推廣海洋公民科學教育計畫,增進學生對於親海、愛海與知海的海洋教育素養。
小紅書驚爆裁員潮!高層不滿一「關鍵指標」怒而下刀 3成員工恐失頭路
在年輕族群間相當流行的中國社交軟體《小紅書》,近日爆出即將啟動新一輪的裁員計畫,引起外界關注。對此,小紅書官方並未出面回應傳言的真實性,但不少內部員工先後透露此事正在進行中。根據中國媒體《鳳凰網科技》報導,小紅書在近期開啟了新一輪的裁員計劃。一位小紅書員工私下透露,裁員剛進行到鎖定招聘名額階段,正在進行人員盤點,但還沒有進行正式的官方通報,內部員工也都在等正式郵件通知。報導指出,這一波裁員的背後,是小紅書新高層對於人力資源效率的不滿,內部員工透露,新高層認為當前小紅書員工的「人效比」只能達到電商「拼多多」的一半,因此決定透過裁員來「優化」人力成本。報導還指出,小紅書這一輪的人力調整出現在618購物節之後,主要鎖定在績效在3.5以下的員工,預估約佔小紅書員工總數的3成左右。中國媒體對此向小紅書進行了求證,小紅書方面並未做出任何回應。不過,有多名小紅書的員工在各自的社交帳號上提到了被裁員的消息。中國科技媒體還注意到,小紅書的員工流動率高到異常,內部員工平均工齡只有半年,許多人都會在入職3到4個月後離職,工作2年以上的員工即可成為部門「活化石」。科技媒體認為,在這種高流動率的背後,意味著公司頻繁的組織架構調整與戰略方向的搖擺不定。招聘界人士人力也透露,小紅書在招聘員工時,有著極為嚴苛的年齡要求,原本設定的員工年齡上限是35歲,不過實務上可能連32歲的求職者都得不到入職機會。
溼地殺手「互花米草」入侵金門 活化石「鱟」岌岌可危
活化石「鱟」4億多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019年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瀕危物種,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目前僅剩金門及澎湖有成鱟穩定上岸產卵紀錄,但數量非常稀少。金門在地人士疾呼,除因人為影響外,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也限縮鱟群的生存空間,盼政府重視。金門縣水產試驗所內設有全台唯一的「鱟生態文化館」,每1隻鱟平均約有25年壽命,要活到第4年才會成年,雄鱟會一輩子附著在雌鱟身上,緊緊相依不分離,又被稱為「夫妻魚」,早年族群曾遍布台灣本島北海岸及西海岸,近幾十年來隨著人類過度捕撈與環境破壞,棲地急遽減少,野生族群數量持續下降。長期關注生態保育的退休老師洪清漳表示,金門早期因處於軍管之下,海岸不得任意進出,有效減少人為干擾,西、北海岸潮間帶均有穩定的鱟族群分布;但自解嚴後隨著,人為開發破壞加劇,金門鱟群的棲地正逐年縮減,縣府雖於2000年初劃設800公頃「金門古寧頭西北海域潮間帶鱟保育區」,但嚴重的人為干擾,如今只剩金城雄獅堡至建功嶼一帶的潮間泥灘環境較適合鱟生存,棲地環境岌岌可危。洪清漳也指出,鱟的棲地除人為破壞外,還遭受有「溼地殺手」之稱的外來種植物「互花米草」大舉入侵有絕大的關聯。互花米草耐鹽、耐淹、又抗風浪,根系可深入地下達60公分,單1植株每年可繁殖逾100株,密集生長的群體不僅會減低水流,也嚴重限縮鱟群等潮間帶生物的生存空間。金門縣府表示,互花米草分布區域為鬆軟泥灘地,加上金門潮汐潮差大,人力移除不易,加上受限於經費編列與多數鄉親擔心破壞潮間帶,反對以重型機具移除,2022年曾委外人力移除,但後續多處區塊無人投標,目前僅先針對重要地區清理,日後將再考量修正標案。對此,洪清漳表示,縣府執行移除的時間、工法不對,結果愈清愈糟糕,互花米草應趁其根淺時立即清除,而非累積一段範圍後再發包移除;另在挖除工法上未將斷根清除乾淨,使得「春風吹又生」,建議未來必須堅持「全面監控、立即根除」,才能將外來強勢植物完全根絕,還給鱟群開闊的棲地。
陸男捕魚驚見奇形生物 竟是4億年「海洋活化石」
大陸浙江省台州市一名男子,日前出海捕魚撈獲一隻外觀奇特的生物,將其送到警局,才知牠是4億年前出現於地球、擁有「海洋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之後警方聯繫當地野生動物保護部門,將中華鱟放生。《新浪新聞》報導,一名男子端著一個不鏽鋼盆進到警局,透露自己出海捕魚撈獲一隻外觀奇特的生物,但因不知如何處理,決定交給警方,才知牠是獲封「海洋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後來警方便對中華鱟做了大略檢查,並未發現異狀,隨即連繫當地動物保護部門協助放生。報導指出,中華鱟血液因含銅離子而為藍色,頭胸部甲殼略呈馬蹄形、兩側有棘刺、尾部有尾劍,被列在大陸2級保護動物名單之中。當地動物保護部門的協助之下,中華鱟被放生。(圖/翻攝自微博/星視頻、新浪新聞)根據行政院農業部官網資料,鱟的祖先約在4億年前出現於地球,由於外型相較遠古時期並無太大差異,才有「活化石」的封號。目前全球共有4種鱟,主要分布在美國東海岸和亞洲東海岸,而在台灣本島西南部、金門、澎湖沿岸等海域也可見到鱟的蹤跡。
嫩妹「一次拔57顆牙」 醫揭罹罕病曝:這數量還算少
以為缺了1顆牙,實際竟是長了57顆牙。中國大陸社群最近瘋傳一段「人體活化石」影片,一名23歲嫩妹分享自己在缺牙處的牙齦裡長了57顆「牙瘤」,以及動手術全拔的特別經驗,各種大小與形狀的牙齒照一曝光,立刻讓網友們驚呼連連。女子在社群曬片表示,下顎處有顆乳牙脫落後就沒再長出新牙,但由於不影響生活、不張大嘴說話就不會暴露,因此一直沒有做處理,身邊不少親友也沒發現她缺牙。怎知,某天去醫院一看,竟被醫師說「這問題非常嚴重」。女子的全牙與局部X光照。(圖/翻攝自抖音)醫師看完普通X光照後,立刻要求做更詳細局部拍攝,還把所有實習醫生都叫來,女子這才驚覺事情真的很不對勁。幸好,她雖被告知罹患「牙瘤」,還需要做全身麻醉的拔牙手術,但疾病與手術風險非常低。醫師在術後還興奮告訴她家人,「你女兒拔了57顆牙」,女子也在片中自嘲:「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人體活化石?」一名印度男童曾長出有526顆牙齒的牙瘤。(圖/翻攝自推特)另據《印度快報》報導,罕見疾病「組合型複合性牙瘤」無法透過簡單的目視診斷,且經掃描確認罹病後,只能透過手術摘除。印度清奈縣一名因牙痛在2019年就診的7歲男童,就被醫師從牙瘤的囊袋中清出526顆不同尺寸,每顆都有牙冠、牙根與牙釉質塗層的牙齒,當時牙齒排列照一出,瞬間轟動全球。
1.25億年歷史活化石從海中浮現 宜蘭南方澳捕獲800公斤「哥布林鯊」
13日有漁民在宜蘭縣南方澳漁港捕獲1條800公斤的「哥布林鯊」,該鯊魚是漁民使用底拖網漁船捕魚時意外捕獲,是台灣目前捕獲最大的「哥布林鯊」。台灣海洋藝術館向漁民收購該鯊魚作為海洋教育的教材,未來將會在台灣海洋藝術館內展出。台灣海洋藝術館表示,這次在宜蘭南方澳漁港捕獲的罕見史前深海鯊魚「哥布林鯊」(歐氏尖吻鮫Mitsukurina owstoni)重達800公斤,是台灣目前捕獲最大的哥布林鯊。這隻鯊魚是漁民使用托底網捕魚時,意外將此鯊魚拖吊上岸,此鯊魚被捕撈上岸時,肚子裡還有鯊魚寶寶。墨西哥也曾捕獲過2隻哥布林鯊,這種鯊魚有半透明的皮膚,身體呈粉紅色,還有尖尖的邪惡尖牙。牠們頭部形似哥布林,因此被稱為哥布林鯊,也作「惡魔鯊」,有大約1.25億年的歷史,是相當珍貴的活化石。漁民本來要將該鯊魚賣給餐廳當食材,台灣海洋藝術館經過一番爭取之後將其收購作為海洋教育教材,未來將會在館內展出。
一條魚換一間房!紅龍魚奪世界冠軍 網見天價驚:登上魚生巔峰
霸氣又艷麗的紅龍魚,一直廣受亞洲上流人士喜愛,日前在中國大陸廣州舉行的2023「長城杯」世界龍魚錦標賽,就以人民幣108萬(約新台幣467萬)價格成交被譽為「顛峰之作」的冠軍紅龍魚,其金額足以買下一間小三房型的重慶房,讓大陸網友大開眼界。綜合陸媒報導,該條編號13號紅龍魚,從眼睛、鰓蓋、頭型、鱗片、體態、比例、顏色到活躍度,都被評審嚴苛檢驗,最終獲得總冠軍並以108萬賣出,引發大陸網友熱烈討論,因為這價格相當於許多人10幾年薪水,或是一間房售價。冠軍紅龍魚以人民幣108萬賣出。(圖/翻攝自微博)就有網友以四川重慶市房價平均為每平方公尺1.3萬計算,指出這條冠軍紅龍魚可以換來一間房,讓其他網友驚呼這條紅龍魚登上了「魚生巔峰」。而2016年開始舉辦的長城杯世界龍魚錦標賽,由中國漁業協會龍魚分會與長城寵物展聯合舉辦,極高的總獎金吸引無數飼養和愛好者參與,堪稱大陸水族界奧斯卡。學名為Scleropages formosus的亞洲龍魚,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越南和寮國等地,由於保留許多硬骨魚類原始特徵,紅龍魚也被譽為活化石而有很高研究價值,目前亞洲龍魚被分為金龍、紅龍和青龍共3大類,其中金龍還可再細分為2種。
搜奇/少年抓到存在4億年「尖尾藍血海怪」 比恐龍還古早
逛街居然能買到活化石,大陸江蘇一名男子逛市場時,看到一隻外型詭異的海洋生物,花了約新台幣220元將牠買回家,沒想到家屬見狀,立刻表示這是活化石「中華鱟(音同後)」。一名父親在市場買到「尖尾海怪」,豈料他的兒子看到後,馬上認出此為活化石「中華鱟」。(圖/Pixabay)綜合陸媒報導,來自江蘇南通市的衛姓父親表示自己在逛市場時,發現攤商販售一隻「尖尾海怪」,全身都是殼,長相相當奇特,攤販原先以8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350元出售,但他認為這隻海怪不能吃,只能拿回家玩,因此和向攤商殺價,最終以50元人民幣購入。當晚兒子回到家,發現這隻海怪驚覺不對勁,原來牠是保育類動物,隨後趕緊聯繫當地農業農村局來確認,經證實,這隻海怪是大陸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中華鱟」,主要分布於海南、福建及廣東一帶,在70年代時,廣泛分佈於大陸東南沿海,但由於人類過度開發與捕撈,導致中華鱟數量銳減,成為瀕危物種之一。近幾年因氣候變化而出現於江蘇沿岸。一名少年在海邊撿到活化石「鱟」,擔心牠會被太陽曬乾,趕緊帶往警察局求助。(圖/Pixabay)另外,《新浪新聞》指出,浙江溫嶺市松門鎮的15歲王姓少年,日前帶著11歲弟弟到東海塘遊玩,在附近發現一隻「鱟」(音同後)在原地一動也不動,少年在學校曾學過這種海洋生物,由於身形特殊,讓他印象深刻,由於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當下擔心鱟會被太陽曬乾,因此先將牠帶回家。少年和家長商量後,決定與弟弟一起到警局求助,當時他還能準確叫出鱟的名稱,讓警察們非常佩服,隨後對鱟進行初步檢查,發現牠身上並未有受傷狀況,聯繫當地的漁業部門,將鱟帶往附近海邊放生。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資料顯示,鱟擁有4隻眼睛和一根長而尖的劍尾,祖先出現於古生代泥盆紀,甚至比恐龍古老,因此又被稱作「活化石」,體長可達60公分,體重約3至5公斤,不過牠們與其它節肢動物不同,由於鱟的外型直至現今都沒太大變化,因此才有活化石稱號,目前全世界有4種鱟,多分佈於美國東海岸與亞洲東海岸,在台灣及離島也能見到鱟的蹤跡,由於鱟血液中含銅離子,因此呈現藍色,堪稱是地球上唯一擁有藍血的海洋生物。
驚見怪蟲床上爬!他曬圖求解「這啥鬼」 一聽答案嚇壞:我捏爆了
不少人最害怕的生物莫過於昆蟲,就有網友曬出一張「怪蟲照」,表示最近在床上驚見銀白色的奇怪昆蟲,嚇得他趕緊「捏爆」消滅,並向廣大網友求解,怎料得知答案後,讓他著急搬離,「已在找房子搬走!」該名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發文表示,近日在租屋處發現一隻奇怪的小蟲子,更噁心的是還直接跑到床上,情急之下他還是鼓起勇氣處理掉「我捏爆他了」,擔憂怪蟲的的繁殖能力,他也曬出照片向網友們拋問,「求解!這啥鬼?」照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解答,「衣魚,室內太潮濕就容易有衣魚,會啃食木頭跟衣服」、「蠹蟲,又稱蠧魚、衣魚,喜歡潮濕環境,會咬破書籍、纖維、紡織物」、「衣魚,繁殖力很強,而且不容易殺光,要買專門的藥劑」、「衣魚…不吃不喝可以活三、四個月」、「好討厭這種蟲,看起來好噁心」、「我家超多,已經跟他們成為朋友了。」然而,有網友驚曝「衣魚」竟是古老生物,「它比你祖先的祖先的祖先還老,恐龍時代保存至今的活化石」,另外也有人建議原PO可以放樟腦丸驅逐,同時保持環境乾燥,便可預防衣魚出沒。
《山椒魚來了》票房突破400萬 粉絲背海報追「粉紅超跑」見媽祖
由麥覺明執導生態紀錄電影《山椒魚來了》,上映10天全台票房突破400萬,上映第二週麥覺明導演持續勤跑映後與觀眾面對面,兩天累積十三場映後,搭乘捷運加上跑步趕場,還被粉絲捕獲野生麥導,麥覺明導演表示:「雖然奔波,但累得很快樂!」更有觀眾在一年一度的「粉紅超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進香盛會,自發性在背包別上宣傳海報,一起進香走透透,非常有趣。有觀眾在一年一度的「粉紅超跑」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進香盛會,在背包別上《山椒魚來了》宣傳海報,一起進香走透透。(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山椒魚來了》魅力旺盛,各級學校、機關包場不斷,已突破100場,有觀眾分享:「從小看《MIT台灣誌》到現在,也是因為登山認識另一半,因此特地帶著老婆跟小孩來看《山椒魚來了》,謝謝麥導讓我們成為家庭,所以我們也要挺麥導。」麥覺明導演(右)帶著代表五種山椒魚種類的五隻小鯢玩偶致贈給馬前總統(左)留念。(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其中一場來自高雄五權國小的師生甚至自備拍照道具,對導演「示愛」,有一位學生舉著「麥導,愛你一萬年!」的手舉牌紀念合影,麥覺明導演在映後途中看到照片笑得合不攏嘴,感受到觀眾的心意。麥覺明導演表示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內心很充實,也認為觀眾看完電影,可以更認識山椒魚,不只是課本裡學習到的知識,山椒魚的繁殖、孵化、成長過程,從兩棲類離開水中,登陸變成小山椒魚,都很值得大家認識。前總統馬英九也出席《山椒魚來了》特映活動,馬英九表示:「很慶幸有像麥覺明導演一樣的影像紀錄者,扮演穿針引線的角色,讓大家認識在地球上活了三億年的活化石『山椒魚』。或許一般人不在意,但有一群科研人員,願意投入自己的心血和時間,甚至生命,只為了讓大家知道『山椒魚』是什麼。」麥覺明導演也帶著代表五種山椒魚種類的五隻小鯢玩偶致贈給馬前總統留念。
《山椒魚來了》預售票房就破百萬 姚以緹現身力挺曝淵源
導演麥覺明以《MIT台灣誌》囊括無數金鐘獎的,他歷時17年推出第二部紀錄長片《山椒魚來了》,並於今日舉辦電影首映會,電影光預售就突破百萬票房。與《MIT台灣誌》淵源頗深的女演員姚以緹,學生時期曾是節目的一員,擁有多年深厚情誼,此次《山椒魚來了》首映會也受邀到現場觀影。姚以緹表示:「看麥覺明導演從《MIT台灣誌》到《黑熊來了》、《山椒魚來了》一路走來,對影像記錄工作仍然保有極大的熱忱,也對臺灣生態環境保育等議題倡導多年,很榮幸曾經是他的夥伴。他的熱情也感染了大家對登山與山林的喜愛,相信《山椒魚來了》一定有很好的成績!」與《MIT台灣誌》淵源頗深的女演員姚以緹受邀到現場觀影(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麥覺明導演也分享在姚以緹擔任記錄人的其中一集,曾經到觀霧翻石頭尋找觀霧山椒魚,時隔多年現在想起覺得很有緣份,此次首映會者主持人也特地邀請《MIT台灣誌》熟悉的配音員王介安擔任。麥覺明導演感性表示,當初會記錄臺灣山椒魚其實早於《黑熊來了》,第一次看到山椒魚是在阿里山姊妹潭旁邊的森林,當時只知道牠是古老的活化石,生長環境很難拍攝,就產生很大的動力要來記錄。經過17年的拍攝,補齊了五種山椒魚,還拍到卵串,很有成就感,也很希望能讓大家多認識臺灣的特有種「山椒魚」。《山椒魚來了》將於2月10日全台上映。
伍佰首次為電影獻聲 讚台灣特有種呆萌好可愛
曾以行腳節目《MIT台灣誌》獲得金鐘獎肯定的知名製作人與主持人麥覺明,繼《黑熊來了》喚醒大眾對黑熊保育的關注,創下千萬票房佳績,2023年再推出歷時17年拍攝的生態電影《山椒魚來了》,記錄臺灣特有種山椒魚的調查研究。熱愛登山的麥覺明時常關注山林與生態保育議題,這次新作特地找來搖滾天王伍佰首次為電影獻聲,擔任電影敘事,以自我風格獨具的感性嗓音,帶領觀眾聽故事。麥覺明提及邀請伍佰合作的契機,麥覺明表示團隊與音樂總監王希文討論音樂時,考慮到旁白配音和詞曲演唱的調性,開玩笑發想:「感覺伍佰還有電影主題曲演唱人陳昇跟山椒魚都是臺灣特有種。」沒想到伍佰爽快答應,也促成了他第一次為電影擔任旁白敘事。山椒魚經歷了恐龍大滅絕、人類誕生,是珍貴的活化石。(圖/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伍佰表示在配音時重點是想把故事講清楚,不要講太快,因為自己看完影片的直覺是,舉止輕緩的山椒魚,說話應該是有著驕傲的優雅,讓故事中有情緒的流動。山椒魚也是他前所未見的生物,透過電影也看到前所未見的臺灣高山美景,非常震撼,也因此在整個配音過程都很興奮,認為山椒魚呆萌的樣子異常可愛,卻有著滿滿的生命力。生態電影《山椒魚來了》用文字和影像記錄長年奔闖在山之巔、水之湄的山椒魚研究人員,他們研究的對象「山椒魚」不是魚,而是和青蛙一樣擁有卵、蝌蚪、成體,三種不同生命形態的兩棲類動物。山椒魚出現在億萬年前的地球上,經歷了恐龍大滅絕、人類誕生,是珍貴的活化石。《山椒魚來了》將於2023年2月10日全台上映。
楊小黎花街長大自封「林森北宋慧喬」 拍片隔天爆3級警戒
金鐘演員楊小黎在黑幫賀歲片《山中森林》中,客串演出手機行店員,跟甫出獄的男主角、金馬影帝李康生有對手戲,雖然僅是1天客串演出,卻對楊小黎意義重大,因為她從小就住在林森北路,有感繼夯劇《華燈初上》後,又有劇組拍攝自己生的地方,無論舊時條通、現今酒店林立的林森北一帶,都頗有故事性。楊小黎開玩笑自封是「林森北路宋慧喬」、「林森北活化石」,在地住久了認識不少人,像這次演出林森北路上的手機行店員,那家店她也熟識,常去維修手機,拍起來感覺特別熟悉。更讓她難忘的,是她拍完客串1天的戲,隔天就遇上疫情3級警戒。楊小黎在《山中森林》客串演出手機店員。(圖/禾力文創提供)楊小黎回憶說:「我前1天還在小琉球錄節目《在台灣的故事》,隔天就趕回台北拍,我們沒有講片酬,但導演也很有義氣,可能我們都是在林森北長大的人吧,都挺講義氣。」也慶幸還好有來拍,拍完之後疫情拉緊報,大家只得關在家,幸好留下拍攝時的美好回憶。楊小黎跟姜寧是在第58屆亞太影展相識,之後楊小黎發片,姜寧也有邀請她去自己的直播節目宣傳,這次再碰頭,除了是兩人第一次合作,也是她首次跟李康生拍戲,「跟康生哥合作很開心,他的節奏很特別,那場戲沒有劇本,完全沒有說要講什麼,就非常即興的發揮,他氣場很強大,有人看他會覺得很兇,但我看到他,有種黑色幽默的感覺。」《山中森林》楊小黎(右起)、田士廣、李康生、邱勝翊、導演姜寧(圖/禾力文創提供)這次楊小黎也有跟邱勝翊(王子)同框,可惜沒有對到戲,但兩人本來就認識,楊小黎說:「他本人跟角色酷酷的不太一樣,其實是很照顧人的男生。」不過她全劇組最熟的演員是徐愷,兩人曾在2020年合拍電影《媽!我阿榮啦》。電影《山中森林》將在明年1月13日賀歲檔上映。
湖南研究人員深入120公尺深洞「挖出熊貓化石」 具代表性兩顆犬齒清楚可見
大陸湖南化石辦研究人員日前進入到約120公尺深的洞穴中,並將化石採集打包運送出來,經形態學研究與DNA鑒定,化石標本均為大熊貓,其下顎骨可清楚辨別貓熊具代表性的兩顆犬齒。據中國自然資源報消息,日前,湖南化石辦研究人員在湖南龍山發現洞穴大熊貓化石。研究人員在山地救援隊的幫助下進入約120公尺深的落水洞底部,歷時6小時將暴露在洞穴堆積物表層的化石採集並打包運送出來。經形態學研究與DNA鑒定,化石標本均為大熊貓。研究人員指出,從洞穴中發現的化石是一枚完整的下頜骨,清楚可見辨別貓熊具代表性的兩顆犬齒,且其牙床也保留地相當完整,可以確定是貓熊化石。貓熊是大陸特有物種,現存的主要棲息地是大陸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和陝西南部的秦嶺地區,為大陸國寶,也被譽為生物界的活化石。
香山溼地發現8隻稚鱟 市府籲:民眾勿任意進入溼地潮間帶
新竹市政府與海洋保育署近日在香山溼地辦理三棘鱟野外族群調查訓練,帶領保育志工及學員野外調查實習,結果在過程中發現8隻從4億8000萬年前生存至今、有活化石之稱的稚鱟,創下香山溼地記錄到最多稚鱟的一天。新竹市政府辦理的三棘鱟野外族群調查訓練,在香山溼地發現8隻稚鱟,創下記錄。(圖/新竹市政府提供/中國時報陳育賢新竹傳真)代理市長陳章賢表示,香山溼地是北台灣最大的濱海溼地,生態資源豐富,且因位處國際東亞澳水鳥遷徙線的中間位置,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中繼補給站,不僅如此,歷年來更有零星觀測到稚鱟及漁撈混獲成鱟的紀錄,此次調查結果也說明香山溼地是鱟的優良生長繁殖場所,相當稀有珍貴。鱟專家楊明哲指出,全世界現存4種鱟,台灣可見的中華鱟,又名三棘鱟。三棘鱟在2019年列入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物種,台灣除了離島的金門和澎湖較易發現稚鱟,生活在台灣本島的三棘鱟稚鱟過去幾乎絕跡,目前只在新竹香山、嘉義布袋和台南有極為稀少的稚鱟。楊明哲表示,這次發現的雉鱟,推測可能是5年前孵化,發現地的泥攤也比去年8月明顯沙化,去年走在泥灘地會陷到小腿肚,今年只到腳踝,已經跟早期鱟棲地非常接近,可能與2016年大面積移除人工栽植紅樹林有關。此次在發現稚鱟的區域有豐富的海草甘藻及底棲生物,都是雉鱟的食物,也可能因此成為稚鱟喜愛的棲地。另外,漁民在溼地外海發現的成鱟,頭胸甲直徑達39公分,是體型很大的母三棘鱟。金吉利定置漁場漁撈長陳聖傑指出,位於香山溼地外海的定置漁場近年也發現三棘鱟、瑞氏海豚、豆腐鯊、綠蠵龜、中華白海豚等保育類光顧,能夠參與海洋生態保育物種紀錄,是金吉利的使命,漁場會持續為保育海洋生態付出心力。市府產發處指出,成鱟一般生活在20至30公尺深的沿海地區,每年6至9月的繁殖季節,會成對的爬到潮間帶高潮線附近的沙地產卵,孵化後的稚鱟以泥灘上的藻類、細小生物或碎屑為食,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游向外海生活,顯然香山溼地泥灘地已經成為海洋生物的孕育場。市府也呼籲,民眾勿任意進入溼地潮間帶,避免踩踏誤傷稚鱟與溼地生物,依據溼地保育法破壞棲地可罰30至150萬元。
尼斯湖水怪是真的? 科學家找到「失落環節」水怪1億年前就存在
流傳上千年的尼斯湖水怪傳說終於找到新的「存在證據」,科學家在撒哈拉沙漠挖掘出「在淡水河系」生活的蛇頸龍化石,打破過去蛇頸龍只能在鹹水生存的認知。換言之,傳說形狀近似蛇頸龍的尼斯湖水怪,可能真的存在於淡水湖尼斯湖中。綜合外媒報導,由英國巴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th)組成的考古團隊,在摩洛哥撒哈拉沙漠一處有1億年歷史的河系中,找到一種小型蛇頸龍化石,古生物學教授馬蒂爾(Dave Martill)表示,這2頭長約3公尺和1.5公尺的成年與幼年蛇頸龍,與鱷魚、烏龜和棘龍同居,且蛇頸龍與棘龍都有相似的牙齒磨損痕跡,代表兩者都以盾皮魚為食。也就是說,不論是地質年代或飲食證據,皆表明這種蛇頸龍已適應淡水且足以和棘龍等其他食肉物種競爭,馬蒂爾也直言:「古老的摩洛哥河流中有這麼多肉食動物並存,真的讓人大感驚訝」。這個發現也打破尼斯湖水怪懷疑論者的「蛇頸龍只生活在鹹水」理論,假如尼斯湖水怪真如傳說中是類似蛇頸龍的生物,那麼水怪極可能是存續超過1億年的活化石。此外,加拿大麝鼠湖的穆西(Mussie)、加拿大與美國交界的尚普蘭湖的尚普(Champ)水怪,皆是外型被描述近似蛇頸龍的未知生物,也都和尼斯一樣,因為發現地為淡水湖而被懷疑不可能存在或不會是蛇頸龍,不過隨著新的考古發現,讓尼斯、穆西和尚普的存在機率大增,當然,前提是牠們真的存在。
比恐龍還老「活化石」!台東漁民捕獲灰六鰓鯊...下場恐成美味生魚片
台東新港漁港17日捕獲一尾身長395公分、重420公斤的罕見鯊魚,漁民還一度將其誤認為別的物種,所幸經過東部海生研究中心鑑定指出,漁民所捕撈到的是「灰六鰓鯊」,該物種堪稱為史上最古老的鯊魚,化石紀錄可追溯至1.8億年前,比恐龍還古老。不過,這尾「活化石」恐怕還是難逃,被做成生魚片的命運。據中央社報導,成功水試所研究員吳瑞賢受訪時表示,昨天在新港漁港捕獲到一隻「灰六鰓鯊」(bluntnose sixgill shark),而現今鯊魚品種都已演化至5道鰓裂,只有「灰六鰓鯊」仍保有6道鰓裂,牠們通常棲息在200至1000公尺左右的深海裡,可說是相當罕見。「金永利」號漁船於17日捕獲「灰六鰓鯊」,新港區漁會漁市主任陳錦泰受訪說明,這尾「灰六鰓鯊」身長395公分、重420公斤,這麼大隻實屬少見。當地漁民指出,當時這尾鯊魚捕獲上岸時,由於一般圖鑑中找不到「灰六鰓鯊」,所以還將牠誤認為是「尖頭七鰓鯊」。不過,這尾「活化石」18日也難逃被拍賣的命運,由鯊魚達人陳文榮得標,下場恐將成餐桌上的美味佳餚。
搜奇/12歲男童釣到「3公尺活化石」 8歲童靠一支魚竿捉3百公斤巨鯊破世界紀錄
不少人喜愛釣魚,而釣到的漁獲種類或是重量、長度,就成了釣客口中熱議的話題,澳洲先前就有一名8歲男童跟著父親到雪梨外海釣魚,沒想到竟釣起一尾重達3百公斤的虎鯊(tiger shark),且打破了世界紀錄,另外,美國一名12歲男童則是釣到一尾長9英尺11英吋,換算約3公尺的鱘魚,追平愛達荷州的紀錄。美國12歲男童釣到長3公尺的鱘魚。(圖/翻攝自@KREM2臉書)綜合外媒報導,來自愛達荷州的12歲男童泰勒(Tyler Grimshaw)和父親以及釣魚嚮導韋斯那(JoeWeisner)一起淺網當地的「蛇河」(Snake River)釣魚,沒想到泰勒鏡釣到一尾巨大鱘魚(Sturgeon)。在鱘魚上鉤後,泰勒並沒有驚慌,過程中,他把魚竿夾在雙腿間,利用自身的體重當成槓桿和鱘魚搏鬥。泰勒和這條鱘魚激戰了50分鐘後終於成功將魚釣上船,他表示當下興奮到不知所措,「這條魚比我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都大」,而嚮導韋斯也難掩興奮知情,「這條魚真的很特別,牠是絕對的巨人」。熱愛釣魚的泰勒過去曾釣過重達48磅的鱒魚。(圖/翻攝自@UtahDWR推特)這尾鱘魚長達3公尺,他們在抓到後反覆測量3次,確認牠追平了該州捕獲和釋放的鱘魚紀錄。根據報導,鱘魚是地球上體型最大、壽命最長的淡水魚,外型極似恐龍,更被稱為是「活化石」,不過鱘魚目前面臨絕種危機,許多國家都加以保護。據了解,這也是泰勒釣過最長的一條魚,他還打趣裝做咬住魚尾巴,作勢要吃掉鱘魚,「味道很好、吃起來很棒」,但眾人在合照留念後就將鱘魚放回河中,期待牠能長到更大,而泰勒接下來的目標就是釣到另一條更巨大的魚來打破自己的紀錄。泰勒釣到這尾大魚還開玩笑說「很好吃」。(圖/翻攝自Jones Sport Fishing臉書)除此之外,據《每日郵報》報導,在澳洲則是有一名8歲男童順利釣起一條3百公斤的虎鯊且打破了世界紀錄。8歲的傑登(Jayden Maillauro)從2歲開始就愛跟隨爸爸釣魚,如今是哈金港釣魚比賽俱樂部(Port Hacking Game Fishing Club)年齡最小會員的他,先前與父親及船長艾貝(IbbyDardas),乘坐7.3公尺的小船赴雪梨南部外海釣魚時,意外釣到這條虎鯊。澳洲8歲童捕獲怪物級巨鯊 。(圖/翻攝自每日郵報臉書)根據傑登表示,期間他在海上放了一排魚餌,沒想到意外引誘到這尾虎鯊,傑登發現虎鯊當下很緊張,儘管已有釣魚經驗,還是擔心若有閃失恐錯過這條虎鯊,「我希望能捕到牠,我不想失去牠,我真的很興奮」,經過一番纏鬥,虎鯊也順利被他釣起,而當眾人返回西爾維尼亞(Sylvania Marina)碼頭時,才發現打破了世界紀錄。原來,這隻虎鯊重達692磅,約314公斤,打破了世界紀錄,比1997年創下的紀錄還多了2公斤,1997年的世界紀錄,是由希斯(Ian Hissey)所釣起的312公斤的一隻虎鯊,這項紀錄已維持22年,8歲的傑登才40公斤重,但他卻只用了15公斤的釣魚竿釣起這尾虎鯊,對他來說,小小年紀能釣到「重量級大魚」,無非是一項創舉。
搜奇/300顆牙怪物竟是8千萬年活化石 159公斤巨魚曾與恐龍共生
電影《侏羅紀世界》火紅的「滄龍」,生活於 7000 萬至 6500 萬年前的西歐海域,因為第一具化石於 18 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被發現,所以學名為「Mosasaurus」,意指「默茲河的蜥蜴」,可以長到18公尺,體重大約 40 噸左右。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圖/侏儸紀世界:統霸天下劇照)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主要以捕食魚類、菊石類、海龜、其他小型的滄龍為生,雖說滄龍已經滅絕,不過要說到曾與恐龍共生直到現今仍可見到的海中「活化石」,就不得不提到鱘科魚類。滄龍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頜部與尖銳的牙齒。(圖/侏儸紀世界電影劇照)根據外媒報導,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羅斯(Braeden Rouse)4月時與女友科澤連科(Sidney Kozelenko)前往弗雷澤河(Fraser River)釣魚,他們各自乘坐一艘輕艇在河上釣魚,過程中羅斯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據他回憶,「當時魚不斷拉扯釣竿,輕艇3次差點翻船,為了避免翻覆,我將釣竿維持在船頭」。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圖/翻攝自adventureswbraedenandsid抖音)最終這條巨魚體力不支被拖到岸邊,這才驚覺這是一條鱘魚,長約2.5公尺、估計重159公斤,他們事後將釣魚過程分享到臉書,引發熱議。這對情侶和這條巨魚合影後就將牠放生,羅斯表示,「當我們將牠拉到岸邊後,才意識到牠到底有多大,這也是我第一次釣到體型如此大的魚」,科澤連科也將過程拍攝下來,當時羅斯的輕艇還被拖著走,可見鱘魚的力氣不容小覷。來自加拿大卑詩省的屋頂工人釣到一尾怪物級巨魚。(圖/翻攝自adventureswbraedenandsid抖音)鱘科魚類主要生活於歐亞大陸和北美洲熱帶、溫帶和亞寒帶水域中,化石記錄可追溯到2.45至2.08億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因此被稱為「活化石」,一般能活50到60年,不過因被人類過度捕撈已面臨絕種危險,許多國家已將鱘科魚類列為瀕危保護物種。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除此之外,葡萄牙有一艘拖網漁船在2017年進行研究作業時,在水下2千多英尺處同樣捕獲一尾深海怪物,魚的身形又細又長,而且擁有300多顆牙齒,專家表示,原來這是存活於地球8000萬年的活化石「皺鰓鯊」(frilled shark)。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Daily Star臉書)據《每日星報》報導,這艘和歐盟合作的拖網漁船,當時在阿爾加維(Algarve)附近海域進行「減少商業漁業過渡捕撈」計畫,期間在水下2千多英尺,約609公尺處,意外捕獲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皺鰓鯊,牠擁有300多顆牙齒,長約1.5公尺,乍看猶如一條蛇。(圖/翻攝自維基百科)另外,據《國家地理》指出,皺鰓鯊存在地球8000萬年,外觀幾乎沒有改變,自恐龍時代以來一直生活於地球深處,儘管擁有300多顆牙齒,目的是用來捕捉獵物,加上下巴非常靈活,捕捉到獵物就可立刻吞下肚。由於皺鰓鯊出沒於深海,人類對牠門的了解甚少,主要分布於大西洋和太平洋地區,2007年時曾有日本漁民捕獲過活的皺鰓鯊,不過轉移至靜岡縣的淡島海洋公園沒多久就死亡。
就想要櫻花鉤吻鮭!白目男潛棲息地垂釣得手還PO網炫耀 最少罰20萬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屬於20萬年前冰河時期遺留下來的「陸封性寒帶魚類」,有活化石之稱,但目前瀕臨絕種,約只剩下8000隻,吳姓男子上月卻在雪霸國家公園釣上2尾櫻花鉤吻鮭,並貼臉書炫耀,警方與雪霸國家公園查獲後將他送辦,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櫻花鉤吻鮭近年遭逢颱風洪水、農業開發、攔砂壩阻隔等諸多因素衝擊,使生存環境變化甚大,還嚴重威脅其生存,導致全台約只剩下8000多隻,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吳姓男子有意釣櫻花鉤吻鮭,上月初進入雪霸國家公園內,果然櫻花鉤吻鮭棲地釣上2尾幼魚,更將此「戰果」貼上臉書炫耀,被警方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查獲,吳男應訊時大聲喊冤,表示自己不清楚法條,但此說法不被警方接受,將他依涉嫌違反野生動物保護法送辦吳男,保七總隊第五大隊與雪霸國家公園管處共同呼籲,為維護臺灣珍貴生態資源及特有種生態多樣性,民眾切勿非法獵捕、宰殺及騷擾該棲息地之行為,違者恐涉野生動物保育法,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請民眾切莫心存僥倖,以免身陷囹圄,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