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暐傑
」 洪暐傑酷熱臭傷害2/有狐臭竟然才正常?! 基因突變「讓韓國歐巴流汗都香」
既然每個人身上都有大汗腺(頂漿腺),為何有些人有狐臭?有些人卻沒有?研究顯示,其實有狐臭才正常,十多萬年前的基因突變才讓部分人免去異味困擾,又以東亞人種為主,而韓國人自帶「清爽基因」的比例達到98%,換句話說,韓國歐巴流汗幾乎無異味!2006年,日本東京技術研究所發現人體的ABCC11基因跟耳垢乾溼型相關,ABCC11基因中的G/G型或G/A型屬於潮濕耳垢;A/A型是乾燥耳垢,而乾溼耳垢會影響狐臭機率,乾耳垢因為缺乏特定的化學物質來餵養腋下皮膚的細菌,因此狐臭機率較小,相反來說,溼耳垢就容易有狐臭問題。其實一開始幾乎人人都有狐臭,但十多萬年前東北亞的某個遠古人類在ABCC11這個基因上出現了突變,也就是A/A型,這個突變基因會減少大汗腺分泌,讓產生臭味的細菌生長條件變差,身體因此而變得更清爽、沒有氣味,因此出現了擁有「乾耳垢」 以及「沒有狐臭」的新人種特色。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新聞網(NBC News)報導,多項研究皆指出,80~95%東亞人都擁有ABCC11突變基因,也就是比較沒有狐臭問題,其中又以韓國人比例最高。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受訪曾表示,只有2%的韓國人擁有這個G型基因(ABCC11基因中的G/G型或G/A型),其餘98%的韓國人幾乎都沒有狐臭問題,「所以,『韓國歐巴流汗都是香的』這句話真的沒錯!」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認為,體臭雖跟基因、人種有關,但飲食、清潔也至為重要,如果一位韓國人總是嗜吃重口味食物,那排出的汗液自然味道就會比較濃,「所以各個環節都是相關的!」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多擦去汗水、維持乾爽,也能減緩狐臭問題。(圖/報系資料照)如果狐臭問題不嚴重,可以使用止汗劑來改善狀況,畢竟減少汗水,就能降低產生細菌進而散發味道的機率。「含有「鋁鹽製劑」止汗劑具有阻塞汗腺的效果,但需要一段時間進入皮膚毛孔,最佳使用時段是前一晚洗完澡後噴上,用一夜的時間讓止汗成分進入毛孔。」趙昭明提醒,要注意不可使用過量。「每次只要使用一點點就夠了,千萬不要猛噴或狂塗!」趙昭明說,因為若是阻塞過多汗腺,容易造成汗水難以代謝而導致中暑,另外,使用過量也會增加皮膚過敏、紅腫癢的風險,所以要小心。此外,也可以除去腋毛以減少細菌的附著量,同時多擦汗、勤洗澡,保持身體乾爽,同時保持良好作息,都能減少狐臭味道。
60旬婦人常喊累醫一查竟「心臟衰竭」 醫列「10原因」造成疲倦
一位60歲婦人近半年體力不佳,出遊行程時常跟不上大家,就連在家煮飯就感覺累,兒女擔心母親得憂鬱症攜母前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心臟超音波發現有心臟衰竭的跡象,醫師洪暐傑則表示,疲倦感從生活習慣到免疫疾病,甚至心肺疾病等10原因都有可能發生,若是疲倦持續一週以上,無特別原因且影響日常活,或是出現胸痛、心悸、心律不整等盡速就醫檢查。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臉書分享個案,疲倦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問診發現婦人的疲倦是一整天,容易因活動量大累得更快,甚至爬樓梯會喘於是往心肺疾病去安排檢查,檢查發現婦人有心臟衰竭的狀況,每當心臟收縮時,心室裡的血至少打出40%才夠,但婦人僅有36%,因此心臟打血量不夠,造成運動、爬樓梯等需更多血時,容易覺得喘。他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是貧血,血紅素標準才9g/dl,正常標準為12g/dl,長期貧血的情況下,心臟需要提共身體足夠的血量,因此只能更用力打血,於是心臟過勞導致心臟衰竭;也列出身體疲勞容易累的10項原因。1.生活習慣:飲食沒有均衡、飲酒過多、沾染毒品成癮、壓力生活、過勞、久坐、時差。2.睡眠疾病: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失眠。3.藥物:安眠藥、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疾病藥物、類嗎啡類藥物、抗痙攣藥物、肌肉鬆弛劑、乙型阻斷劑、抗組織胺(過敏藥物)。4.感染性疾病: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肺炎、感染性單核球症、萊姆病、HIV感染。5.心臟與肺部疾病:心衰竭、心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7.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8.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腎上腺皮質素低下。9.其他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疲勞症候群、癌症、化療、骨髓移植、肝臟疾病、纖維肌痛症、貧血、維生素D、B12缺乏、脫水。10.飲食與體重問題:與厭食症、暴食症、肥胖、體重過輕有關。他建議,每天睡足夠7到8小時,睡前不要喝咖啡及滑手機等,養成睡眠規律,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點改善睡眠;避免喝酒、健康飲食、調整壓力等,可做瑜珈、冥想等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
男子腹爆痛掛急診抽出「整管粉紅色」血 醫:三酸甘油酯飆到6千
一名30多歲的男子某日突感腹痛,彎腰抱肚坐在輪椅上,被女友推入診間。男子痛苦哀嚎「肚子非常非常痛」,全身更是不停冒冷汗。女友透露,近期他頻繁聚餐,醫生一聽立刻建議進行抽血檢查,结果竟抽出「整管粉红色」的乳糜血,三酸甘油酯飆升至驚人的6000mg/dl,最终被診斷為急性胰臟炎,緊急入院治療。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為了瞭解男子情況,他先是進行問診,沒想到男子突然暴怒表示「我現在有100分痛啦」,要求醫生盡快開藥,身為護理師的女友在一旁回想,透露男子近日聚餐多,進補許多藥酒料理,在看到男子整館粉紅色的乳糜血,也焦急詢問醫生三酸甘油酯的指數。抽血結果出爐後,洪暐傑相當震驚,他表示三酸甘油酯的標準值為150mg/dl,而男子的數值飆到6000mg/dl,立刻診斷為急性胰臟炎,並推測是剁度進補導致三酸甘油酯過高引起胰臟發炎。當下要求男子住院,透過禁食、藥物、點滴的治療下,過了一週三酸甘油酯降到300mg/dl,順利出院。最常引起急性胰臟炎的原因,包括膽結石、酗酒、高三酸甘油酯,胰臟先天或腫瘤等後天結構異常、家族史,也會增加相關風險。急性胰臟炎症狀包括上腹、中上腹、偏左上腹疼痛、背痛、噁心、想吐、食慾不振等。而因胰臟炎是全身性的影響,因此嚴重則可能發燒、畏寒,甚至是呼吸衰竭、腎衰竭、休克等,輕微通常7日左右康復,嚴重則可能住院一個月。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曾提到,「急性胰臟炎」可說是他最害怕的疾病,尤其是「壞死性胰臟炎」。他表示,其症狀與胰臟癌不同,疼痛感是非常劇烈且持續的,類似於極嚴重的胃痛,常痛到整個背部,甚至在地上打滾,還會出現噁心、想吐,往往需要嗎啡類的止痛藥才有辦法暫時壓住不適。在近期尾牙、聚餐多的時期,想避免胰臟炎發生,林相宏建議,應該理性飲酒,每日不喝超過2罐啤酒。此外,反覆急性胰臟炎是會遺留長期併發症的疾病,增加未來罹患糖尿病、胰臟癌、慢性腹瀉、營養消化不良的機率,建議平時保持生活正常、避免油膩食物、不酗酒、避免體重過重、規則運動及預防膽結石的產生。
可防心血管疾病、中風!「1疫苗」降26%死亡風險 半年內都有效
季節進入秋冬,國內流感疫情升溫。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表示,國外研究發現,有打流感疫苗者,心血管相關事件的風險減少了34%,一年內有急性冠心症者(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穩定型心絞痛)的心血管相關事件風險減少45%,心血管相關的死亡風險少了26%,還能降低半年內中風的風險。洪暐傑醫師在臉書發文,在2022年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的論文,整理了6篇相關研究,一共分析了9,001人的資料,這些人的平均年齡是65.5歲,其中42.5%是女性,52.3%有心血管疾病,研究結果發現:有打流感疫苗者,心血管相關事件的風險減少了34%;一年內有急性冠心症者(急性心肌梗塞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打流感疫苗,心血管相關事件的風險減少45%;有打流感疫苗者,心血管相關的死亡風險減少了26%。洪暐傑提到,在2022年發表於「刺胳針公共衛生(LancetPublic Health)」的論文,研究分析了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健康保險資料,從2009年9月30日到2018年12月31日的資料都列入分析,研究一共列入了4,141,209位18歲以上的成年人,分析打流感疫苗與中風的關聯性,中風包含了缺血性、出血性以及暫時性缺血這些類型都算,研究結果發現,在有打流感疫苗後的半年內(182天),能明顯降低中風的風險22.5%,並且無論是哪種類型的中風風險都能降低,同時對於男性的好處比女性還要更大,男性中風風險降低27.8%,女性降低16.7%。醫師說明,研究結論顯示,有打流感疫苗的人,能有著比較低風險的心血管相關疾病,而且如果一年內發生過急性冠心症的人,打疫苗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就更明顯;有打流感疫苗的人,能降低打完疫苗後半年內中風的風險,這個影響對男女都有效,但對男性有著更強的保護效果。洪暐傑指出,由於年紀大免疫老化,對一般流感疫苗的反應會變差,各國皆建議有比較高免疫效果的疫苗,包含佐劑流感疫苗、高劑量流感疫苗、重組型流感疫苗,建議的項目會依照該國有的品項,而有著些許不同的建議,基本原則會是年紀大建議打較高免疫效果的疫苗,這類別台灣目前有的是佐劑流感疫苗。(圖/翻攝自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臉書)
老婦「喉嚨卡卡」健檢OK!醫曝罹這病:從頭到腳都有症狀 2類人風險高
喉嚨異物感竟與精神疾病有關?一名6旬老婦經常覺得喉嚨卡卡,且伴隨肩頸痠痛、失眠等症狀,奇怪的是檢查報告一切正常。對此,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科醫學科主任洪暐傑研判,該名病患恐是罹患「焦慮症」。醫師洪暐傑在臉書分享診間病例,透露一名60多歲婦人老是覺得喉嚨卡卡,但照過胃鏡、X光、超音波等各項檢查均找不出病因,醫師進一步追問才得知,原來病患也經常感到肩頸僵硬痠痛、頭暈、難以入睡,診斷婦人應該是罹患「焦慮症」。洪暐傑舉例說明,明明平時與人交談順暢無比,但偏偏遇到演講或報告時,講話竟突然開始卡卡,這一切全是「壓力」在作祟,「當有壓力的時候,喉嚨的肌肉會收縮,而這時候就會讓人感覺的喉嚨卡卡的異物感,焦慮也是相同的,會讓喉嚨肌肉收縮產生了異物感,於是就會覺得喉嚨有卡卡的情況。」洪暐傑指出,除了喉嚨卡卡之外,「從頭到腳都可能有相關症狀」,包含胃有攪動感、頭痛、頭暈、手腳刺麻、坐立難安、肌肉疼痛、心跳快、呼吸急促、睡眠品質不好、噁心、口乾舌燥等,而像是完美主義者或急性子的人更容易被焦慮症纏身。對此,洪暐傑提醒民眾,想要改善焦慮的情況,除了調整生活方式外,關鍵點就是要減少假設,「儘量避免對還沒發生的事情不斷的假設,對於未來的事情假設太多,會增加許多莫名的壓力,而且這些假設都會往不好的方面想」,不過若是焦慮狀況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則須儘快尋求醫師協助。
怕膝蓋痛就整天躺都不動? 研究發現一天坐躺10小時機率增加28%
不少人因走路或坐姿不良,造成膝蓋、腿部疼痛,但你知道如果怕痛不動整天躺或坐,痛的機率反而更增加嗎?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分享一個韓國的研究,發現若一整天坐或躺超過10小時的人,慢性膝蓋痛的機率會增加28%。研究發現膝蓋痛還是可以做些運動,另外減輕體重也是一大方法。(示意圖/翻攝自pexels)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科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在臉書粉專分享,2019年「BMC公共衛生(BMC Public Health)」雜誌有篇論文,韓國研究分析五十歲以上的民眾膝蓋痛的情況,研究一共有8008人,其中1644人有慢性的膝蓋痛。研究結果發現,如果一天中坐著或者躺著的時間超過10小時,出現慢性膝蓋痛的機率會增加28%。相反每天有著中強度的活動,中強度是指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一些,也會流一些汗,會有點喘,喘到可以講話,但是無法唱歌的程度,如果一週的中強度活動超過2.5小時,或是高強度活動(喘到講話不順)超過1小時15分鐘,這時候出現慢性膝蓋疼痛的機率會減少22%。除了久坐、躺著、運動之外,這篇研究也提到了,如果BMI數值30以上的肥胖者,慢性膝蓋痛出現的機率會是3.48倍,因此體重過重也是一大膝蓋的負擔。另外他也提到,老年人膝蓋退化還能不能騎腳踏車,他表示根據一項研究發現,和沒在運動的人相比,騎室內腳踏車能減少疼痛感、改善運動功能。但是對於關節僵硬、日常生活功能、生活品質的改善程度,沒有達到臨床上的顯著差異。和做其他運動的人想比,騎室內腳踏車對於症狀、疼痛、關節僵硬、功能這些皆沒有太大差異。
糖尿病不一定是尿中有糖! 醫:「若真有」代誌就大條了
據國健署推估,台灣有超過230萬名的糖尿病患者。對此,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科醫學科主任洪暐傑也表示,「糖尿病」會讓許多人誤以為是尿中有糖,但糖尿病的判斷標準其實是血糖數值,若空腹血糖達126 mg/dL以上就達糖尿病的標準,因此即便尿中無糖仍是糖尿病。尿液一直要到空腹血糖高於160-180mg/dL時,才真的會出現糖,但這也表示病情嚴重多了。醫師洪暐傑26日在臉書專頁《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發文表示,有位新診斷為糖尿病的阿伯在得知診斷結果後非常驚訝,「我驗尿都是正常的呀,裡面也沒有糖,為什麼會是糖尿病呢?」對此,洪暐傑也解釋糖尿病一詞的由來,其實是由於英國醫師道伯森(MatthewDobson)注意到尿液有甜味,並證實甜味來自於糖。不過他也提醒,「糖尿病患也不見得每個人的尿液裡面都會有糖的反應。」他接著解釋,事實上,未必每個糖尿病患的尿液都有糖。因為人體的腎臟會過濾血液製造尿液,一開始排出的尿液會進入到腎小管,腎小管會將身體需要的糖分、電解質再吸收,以保存能量不浪費,「所以如果順利把腎小管裡面的糖都吸收回體內,到了最終出口的尿液,也就是我們排出來的尿,檢驗起來就不會有糖囉。」因此若按照上面寫到的數據,洪暐傑指出,血糖數值高於160-180 mg/dL的時候尿糖才會出現,如果是長期糖尿病的病患,甚至有可能到220 mg/dL,尿裡才會有糖,但是其實空腹126 mg/dL就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了,「這時腎小管還是能夠把所有腎臟過濾的糖都再吸收回來,因此尿裡面是沒有糖的,所以符合糖尿病診斷的病患,尿液不一定會有糖唷。」
吃鈣會增加結石的機率? 家醫科醫師:這樣吃更容易腎結石
不少人聽聞吃鈣容易造成結石,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在社群網站上表述此事,透露吃鈣不會造成結石,但有一習慣才是會造成腎結石的恐怖習慣,他也透露補鈣的量要剛剛好,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更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有位阿姨前陣子不小心跌倒,結果就發生大腿骨折,檢查起來有骨質疏鬆,於是建議阿姨要補充維生素D與鈣質,同時也要打骨質疏鬆的藥物,阿姨聽到要補鈣,覺得十分擔心,怕補充鈣會造成腎結石。他就舉一篇2014年發表在泌尿科權威雜誌<The Journal of Urology>的論文,分析生活中的飲食習慣與腎結石發生的影響後發現下面幾個結果:增加鈣質攝取:減少5-29%腎結石機率;增加鈉(鹽分)攝取:增加11-61%腎結石機率;體重增加:增加19-101%腎結石機率;增加動物性蛋白質攝取:和腎結石發生沒有明顯有關。結論是增加鈣質攝取反而減少腎結石的發生,吃太鹹鹽分攝取太多會增加腎結石,另外太胖也會增加結石機會,而動物性的蛋白質就跟腎結石比較沒有關聯。當血液中的鈣質太低,就會造成副甲狀腺素亢進,副甲狀腺素的任務是在負責維持血液裡面有著足夠的鈣,也因此鈣降低的時候,副甲狀腺素會分泌較多出現亢進的情況,而副甲狀腺素為了讓血裡面的鈣足夠,會從骨頭裡面把鈣提領到血液中,同時也會增加小腸對鈣質的吸收,後續也會增加尿裡面鈣質排出的量,而尿裡面鈣質增加的話,就有可能增加結石的機會。換句話說,當補充足夠的鈣質,避免低血鈣的發生。研究中發現的吃比較鹹,攝取太多的鈉離子,也會增加結石的機會,原因是因為我們平常吃的鹽分,其中主要的成分之一是鈉離子,當鈉離子攝取太多的時候,自然會從尿液排出比較多的鈉,此時也會同時造成從尿裡面排出比較多的鈣,因此結石機率會增加。而且不僅如此,鈣質從尿液排出較多之後,血裡面的鈣質變少出現低血鈣,接著如同上一段提到的,副甲狀腺素亢進會接著發生,後續更明顯增加結石的機會。因此,補鈣會不會造成腎結石這件事情,有些研究說會些微增加機率,有些研究說反而會降低結石機率,比較中性的做法應該是,可以監測血液中的鈣質量,避免補充過多與高血鈣,也避免沒有補充以及低血鈣的情況,一般標準建議,骨質疏鬆症患者每日應該要攝取1200毫克的鈣質。但是十分確定的是,吃太鹹是會很明顯增加結石的機率,千萬不要吃太鹹。
挑戰無重力國標 顏曉筠表演3分半鐘花10小時拍
顏曉筠在往年都在《民視第一發發發》舞蹈PK單元創下高收視、話題,今年她帶來「反重力國標」,以國標舞基底,運用顛倒佈景製造出失去地心引力的驚奇魔法,讓顏曉筠與國標曾文俊老師飛簷走壁大跳國標,展現一種扭轉乾坤的特殊畫面。顏曉筠說這舞蹈花了一個月時間討論,難在每一步都要跳得「精準」,在一正一反的屋子要跳出一樣的舞步,呈現飛簷走壁一樣,顏曉筠像是走到天花板爬上櫃子,在拉著燈在空中漫步。顏曉筠與曾文俊老師挑戰反重力國標,光舞蹈就花費1個月時間。(圖/民視提供)顏曉筠印象深刻地說:「我單腳踩三層櫃子,手扶顛倒櫃,另一隻腳還踩在牆壁上,身體呈現一個高難度的大字,這樣一拍就是10個小時」,顏曉筠說拍到隔壁棚《醫學大聯盟》都錄完4集她還在拍,錄影到全身不舒服時,《醫學大聯盟》家醫科洪暐傑醫生直接過來檢查,讓眾人佩服顏曉筠的超高忍耐力與毅力。
31歲女星驚爆「面癱1個月」連喝水都會漏 就診揪出關鍵病因
藝人舒子晨從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固定班底出身,後來參加選秀節目模仿電音女神謝金燕受封為「小謝金燕」,不過芳齡僅31歲的她,近日在節目上透露,她在去年發生面癱1個月的情況,連喝水都會狂漏,經就診後才得知真相。舒子晨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親舖,2021年某日起床刷牙時,突然發現嘴巴右下角完全動不了,於是她趕緊就醫,醫師檢查後表示可能是疱疹病毒攻擊到神經,詢問最近是不是有感冒?舒子晨表示有,醫生則說有可能是太累讓免疫力下降導致。舒子晨嘗是各種方式,每天還不斷拉嘴角想辦法讓它動,一個月後終於完全康復。為了儘早康復,舒子晨嘗是各種方式,包括吃類固醇也去針灸吃中藥,另外她勤吃B群修復神經,每天還不斷拉嘴角想辦法讓它動,一個月後終於完全康復。家醫科醫生洪暐傑表示,最重要的就是患者要多休養。對於舒子晨的症狀,家醫科醫生洪暐傑表示,顏面神經失調很常見,只是外界有時會誤以為中風而非常緊張,他表示,當人體免疫力低落時,疱疹病毒就會作怪,開始影響神經,神經發炎就會造成神經控制的功能不好,所以掌握黃金時期,使用類固醇的劑量就很重要,嚴重一點還得服用抗病毒藥物,B12、B1等B群也有修護的作用,不過最重要的就是患者要多休養。
女大生每天健身「尿液變紅」慘吊點滴 醫檢查搖頭:嚴重要終身洗腎
許多人為了瘦身或改善體態,會開始健身,不過凡事都不應該過度。曾有一名女大生,疫情期間在家運動,把健身過程放上網,結果獲得一片好評,使得她更積極賣力去做,怎料卻造成嚴重後果,不得不住院。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節目《醫師好辣》透露,有一名20多歲的女大生,疫情期間都是遠距教學,在家都沒有運動,網路發現很多人都在做健身操,原本沒有運動習慣的她,便加入健身的行列,事後把健身過程PO上社群媒體,發現按讚數很高,更激勵她分享健身成果,「很認真每天都發,每天都做,因為按讚數太多了」,後來卻感覺身體全身痠痛,但朋友表示這是正常現象,她聽完以後更努力,直到某天發現真的不對,才來看診。女大生發現尿液顏色很深,甚至有點紅。(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洪暐傑指出,女大生就診時,帶了一罐尿,自述肌肉痠痛。嚇人的是,顏色不只是深黃,甚至有點紅色的狀況。他一看立刻抽血,「肌氨酸激脢」指數正常應該是1、200,「她是1萬多,大概100倍」,證實是「橫紋肌溶解症」,因為運動過度,肌肉被溶解、破壞太多,肌球蛋白跑進尿液,以致於尿液的顏色變得深黃甚至深紅,洪暐傑解釋,橫紋肌溶解症很嚴重,處理不好可能腎臟會壞掉,終身只能洗腎,因此當下告知要住院打點滴,讓女大生驚呼:「有這麼嚴重嗎?」他提醒,不要輕忽尿液的顏色改變,加上身體有不適,就應該早點就醫檢查。
40歲女下肢水腫求診!醫照超音波驚吐:心臟衰竭 急籲「7大症狀」別忽視
身體發出的微小警訊真的不容忽視!一名醫師發文分享,日前有位40歲左右的中年女子前來求診,並表示自己最近腳部水腫,可能是腎臟功能出了問題,問診過程中病患臉色蒼白、不斷喘氣,最後被診斷出「心臟衰竭」,且該疾病死亡率高達40~50%,呼籲民眾若身體出現7種警訊,需要多加留意。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醫師洪暐傑週二(25日)在臉書發文表示,日前有病患因腳部水腫前來問診,過程中她臉色蒼白描述病情,且短短一句話都無法一次講完,需要不停喘氣、換氣才能繼續。洪醫師見狀,趕緊詢問平時是否也會這樣喘氣,病患答道,「以前似乎不會這樣,大約是一年來,好像開始比較喘,一開始以為自己只是肺活量比較差,戴著口罩講話不太順,仔細想想,好像平常的時候也會有點喘。」對此,洪醫師立刻安排了一系列檢查,雖然腎功能並無大礙,但透過X光發現心臟心臟比較放大,「正常心臟寬度與肺部寬度比例要在0.5以下,小姐的大約0.6。」經由心臟超音波檢查後,洪醫師發現該名病患從心臟打出去的血液比例小於40%,而正常值應為50~85%左右,因此判定該名女病人患有心臟衰竭。洪醫師表示,心臟是身體核心的幫浦,負責把血液不斷打進全身,供應身體養分與氧氣,若出現以下7種狀況需要多加留意。第一、呼吸困難、喘,躺著的時候會加重,第二、半夜睡到一半可能會覺得喘不過氣,第三、手腳腫,體重增加,第四、心律不整或是有心悸,第五、咳嗽,有可能痰會有血絲,第六、夜間頻尿,第七、容易疲勞。洪醫師也分析,像是與心臟相關的高血壓、心律不整、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臟病、瓣膜性心臟病等,以及排除心臟因素的肥胖、貧血、慢性腎臟病、肺部疾病等狀況,都有可能造成心臟衰竭。值得注意的是,心臟衰竭三年內死亡率為30~35%,若病情較嚴重甚至有40~50%的高死亡率發生,致死率恐比一些癌症還要高,需要被好好重視與及時治療。
校花級女大生喉嚨卡「亮黃膿液」 2原因冒超噁口臭…慘斷3桃花
女生想要成為人人追求的對象,高顏值是受歡迎的第一關,但如果長得漂亮,但一開口卻有揮之不去的壞口氣,可能就算美若天仙,也讓人不敢恭維。一名擁有校花等級外貌的女大生,就是因為不明原因的口臭,讓她因此斷了至少三段的桃花。後來就醫檢查發現,女大生的喉嚨後方卡了一坨「亮亮黃黃」的膿液,醫師這才發現,她是因為鼻涕倒流導致喉嚨後方化膿,加上本身有胃酸逆流問題,才引發超噁的口臭困擾。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就分享,他的門診日前來了一名約20歲,長相甜美的女大生,對方一進診間開口說話,所散發的惡臭味,讓他當場移動了一下位子,後來一問才知道,女大生是來找他治療口臭的。女大生提到,因為口臭問題太明顯,已經影響到她的交友與桃花。女大生抱怨,因為自己的口臭問題,第一任男友直接在吃飯時,跟她提出分手,後來她想倒追另一個男生,結果對方一聞到她口中的異味,馬上回覆「我們還是當朋友」好了。後來好不容易又與一位男生交往,對方還帶她去治療蛀牙,但口臭問題還是沒有改善,導致戀情最後還是破局。洪暐傑後來檢查女大生口腔,發現有一坨黃黃亮亮,像是膿液的東西卡在喉嚨後方,後來證實是鼻涕倒流卡在喉嚨後方太久,才引發化膿,這時又加上鼻涕倒流到胃部出現脹氣,產生胃酸倒流,2者氣味融合在一起,再從女大生的口中散發,就形成嚴重的口臭問題。後來洪暐傑開立了一些藥物,緩解這名女大生的鼻涕倒流與胃酸問題,大約經過了4個月,女大生的口臭問題終於獲得明顯改善,成功維持住現在這段戀情。
半夜常驚醒滿身汗…她量血糖偏低「90分鐘後竟反彈」:變3倍 醫親揭原因
一名30多歲女子近日總是睡不好,睡到半夜都會突然驚醒,且還滿身汗,由於女子有服用糖尿病藥物習慣,醫生懷疑可能是低血糖的情況,但女子表示自己醒來後,血糖測量結果都偏高,醫生便請女子家人在她醒來前90分鐘,提前測量血糖,結果發現真的是低血糖,醫生也解釋這其實是「梭莫基效應」。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在臉書粉絲專頁「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發文分享,她表示一名30多歲女子近日總是睡不好,睡到半夜都會突然驚醒,醒來後滿身汗,家人認為可能是壓力過大,因此她請了一個禮拜的假旅遊,旅遊期間半夜就沒醒來,回到正常上班生活後,又出現了相同半夜驚醒的狀況。洪暐傑表示,半夜醒來睡眠不好是蠻常見的情況,但是醒來滿身汗不是個正常失眠該出現的症狀,點開女子健保雲端用藥紀錄,發現她有在服用糖尿病的藥物,因此詢問對方是否是低血糖的情況,但對方卻肯定表示,不只沒有低血糖,血糖還偏高,「因為她一開始也是擔心低血糖,所以驚醒後會自己測一下血糖,血糖數值大約都在180左右(標準空腹血糖100以下,70算低血糖),所以這個數值不只沒有低,而且還偏高。」洪暐傑便建議女子家人,在女子凌晨四五點驚醒前一個半小時,幫女子扎針量血糖。隔一週回診,家人很開心的拿出血糖紀錄本說,「真的有低血糖耶,扎完都只有60左右」,但家屬相當好奇,為什麼醒來之後過陣子量卻是高血糖?洪暐傑解釋這其實是「梭莫基效應」。梭莫基效應是低血糖反彈的一種情況,是身體的保護機制,詳細情況是在半夜發生低血糖的時候,這個低血糖情況刺激身體的賀爾蒙釋放,包含像是腎上腺素、生糖素、生長激素、腎上腺皮質醇等等,這些的賀爾蒙會讓我們身體的血糖開始衝高,擺脫低血糖的窘境,而衝高的數值甚至會比平常時的血糖還要高。通常梭莫基效應發生在第一型糖尿病的病患比第二型來的多。要發現梭莫基效應,有3個方法:1.可以測量半夜時候(凌晨三四點左右)以及早晨的血糖做個比較2.使用連續血糖監測儀,連續監控血糖的數字3.把身體發生的情況充分和醫師討論,像是半夜驚醒盜汗的情況,也是警訊之一想要改善梭莫基效應,最重要的就是避免自己調整藥物,上述病患在旅遊期間沒有驚醒,是因為她旅遊那一週每天晚上都有吃消夜,所以半夜血糖就沒有太低的情況,所以如果半夜都會有低血糖,出現梭莫基效應,可以和醫師討論在睡前吃一些合適的小點心。
阿伯睡覺鼻子狂過敏…無辜喊「每週洗被子」 醫問習慣秒懂:洗過更嚴重
一位阿伯無奈表示,最近睡覺的時候,自己的鼻子狂過敏、狂流鼻水,流到完全睡不著,然而被子明明有定期清潔,甚至已經連續5、6個禮拜每週都洗被子,但還是過敏的很嚴重。對此,醫生表示,剛洗完的被子濕濕的,晾在路邊時沾染空氣污染的懸浮微粒、蟲卵、花粉等,就有可能引發過敏。家醫部預防醫學科醫師洪暐傑在臉書粉專「洪暐傑醫師的愛講空間」分享,「有位阿北一臉無奈的說,最近睡覺的時候,鼻子狂過敏狂流鼻水,流到完全睡不著,阿北表示被子都有定期清潔,他已經連續五六個禮拜,每週都洗了被子,但是還是過敏的很嚴重。關於過敏這件事,醫療人員就像是偵探一樣,要從生活中抽絲剝繭找出線索」。醫師表示,「和阿北細談之後發現,每次剛洗完被子的前兩天,好像過敏會比較嚴重,這時候似乎好像有點眉目了,請阿北這兩週先不要洗被子試試看」,狀況明顯改善。洪暐傑提到,「阿北洗完被子都會把被子曬在路邊,路邊也有一些樹,剛洗完的被子濕濕的,晾在路邊的時候,空氣污染時的懸浮微粒、戶外的蟲蟲來產卵、花粉等等,都會吸附在棉被上,所以曬完拿進來蓋反而過敏比較嚴重。」醫師指出,「大家常提到的塵蟎,是個常見的過敏原,在溫度超過55至60度時可以殺死塵蟎,但是單純用曬的,塵蟎會移動到陰影處,就算能殺死塵蟎,塵蟎的屍體也會引起過敏喔。這個部分可以考慮溫熱水的方式進行洗被子,接著用烘衣機烘乾,再用強力吸塵器吸一下,減少塵蟎屍體」。
深夜探索「老婆空間變小」超緊實…敏感尪驚覺怪怪的 醫一看搖頭:是癌症
一名人夫與太太享受魚水之歡時,在探索的過程中,赫然發現太太的空間與過去明顯不同,因此感到不對勁。未料太太就醫檢查後,發現竟是癌症。家醫科醫師洪暐傑提醒,先生如果覺得另一半有異常,一定要勇敢講出來。洪暐傑日前在《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分享案例,一名先生帶著太太就診,先生描述最近跟太太行房時,在事前的手指探索覺得太太的緊實度變高,裡面的空間變小,覺得怪怪的。洪暐傑透露,一開始自己覺得是先生過度焦慮,沒想到檢查完發現竟是大腸癌。檢查竟是大腸癌。(圖/翻攝自YouTube/媽媽好神之俗女家務事)洪暐傑說明,因為大腸腫瘤的部分往前壓到私密處,先生才會感覺到太太私密處的空間變小,「先生很敏感的感受到,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懷疑先生,像很多乳癌也是先生發現的。」他以此例子提醒,先生如果覺得另一半有異常,一定要勇敢講出來,不要怕被罵,而太太也要勇敢接受最了解自己的先生,不要覺得先生只是要找麻煩。此外,洪暐傑也提到,國健署有提供四癌篩檢,包括子宮頸抹片、口腔黏膜檢查、糞便潛血檢查、乳房X光攝影等,都是政府補助的,不用掛號,其中糞便潛血檢查對象是50歲到75歲,每兩年就有一次,這部分是為了大腸癌的篩檢。
女大生跟風跳健身操…四肢痠痛求開鬆弛劑 醫檢查嚇壞:差點腎衰竭
疫情期間,許多人不敢上健身房,戶外活動也不得不減少,只好在家裡跳健身操活動筋骨,順便鍛鍊筋骨。不過,一名女大生因為四肢痠痛到醫院就診,希望能開一些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原本以為只是運動過度,不料檢查後竟是「橫紋肌溶解症」,險些引發急性腎衰竭,情況相當緊急,所幸沒有造成大礙。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在臉書發文,「最近有位大學生,因為四肢痠痛到醫院就診,希望能開一些止痛藥和肌肉鬆弛劑,她笑笑的說最近運動太多了啦。但是在和她聊聊的過程開始發現不太對勁,肌肉比較沒力氣加上尿液的顏色變得很深,為了謹慎我們驗了尿抽了血。」洪暐傑表示,女大生血液檢查「肌酸激酶(CK)」的數值高達1萬2000,是正常的60倍,最後的診斷是橫紋肌溶解症,「關於橫紋肌溶解症,是因為肌肉產生急性損傷,進一步導致肌肉壞死,因此會覺得比較沒力氣,而這時候會有肌球蛋白到血液中,接著到尿液中,所以會出現深色的尿液,同時如果尿中肌球蛋白太多的話,腎臟會被破壞,造成急性腎衰竭,因此橫紋肌溶解症是個需要盡快處理的疾病。」至於為什麼產生橫紋肌溶解症呢?醫師指出,女大生可能是因為疫情視訊上課,整天在家,平常沒在運動的她想說趁這個時間奮發圖強,跟風跳了流行的健身操,每次都跳很長的時間,接著就開始出現肌肉酸痛加上深色尿的情況了,「提醒大家運動雖然是件好事,但是也不要突然做遠遠超過平常量的運動囉」。
睡覺手機放床頭恐罹癌?醫師提各國數據解密
現代人習慣手機、平板不離身,不少人直到睡前都還會用手機,甚至把手機放在隨手可及的位置入睡,但不少人也擔心,手機電磁波會讓身體出現狀況,甚至引發腦癌,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就駁斥這個說法,並舉出從手機問世至今,各國的腦癌比例並沒有增加的狀況。不少人都對手機放床頭有疑慮,醫師也解答這個問題。(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綜藝節目《醫師好辣》近日就討論「晚上睡覺手機放床頭恐罹癌?」,節目來賓王俐人就表示,她睡覺前就會在手機跟枕頭中間放一個枕頭,希望能隔離一下;而藝人圓圓則是常在睡前追劇,看到睡著後卻還是夢到自己在追劇,所以也擔心是否是因為手機電磁波影響。不過家醫科醫師洪暐傑則表示,曾經有相關單位發表提醒大家注意手機電磁波可能會造成身體的狀況,但後來這個狀況被推翻,因為從手機問世後的25年來,所有各國的腦癌比例都沒有增加,並且也去分析腦癌的人,研究發現使用手機並沒有跟腦癌有直接關係,更有醫師表示手機的電磁波遠不及高壓電或是醫學檢查的放射光線。
溫度影響健康 醫提醒「天冷引發6疾病」曝簡單防範法
時序已入冬,近日溫度變化大,氣象專家也預報下週一(22日)可能會有到達大陸冷氣團等級的冷空氣報到。醫生提醒天氣變冷會增加6種疾病的風險,並提供簡單的防範方法,希望民眾能多多留意。義大醫院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在粉專提醒,溫度下降會對身體多個部位造成影響,造成不同的疾病。一、中風、心肌梗塞可適量增加衣物及圍巾,要留意進出浴室的溫差,睡前可在床邊放件外套,並注意控制慢性病。二、呼吸道疾病要注意流感等病菌感染,自己要做好防疫及接種疫苗;有氣喘或過敏病史者,應配戴具有密合度的口罩或布口罩。天氣變冷,許多民眾上街都會穿厚外套、佩戴圍巾。(圖/林士傑攝)三、糖尿病風臉要適度添加衣物及圍巾,留意低血糖所造成的發冷,且避免因進補而造成血糖飆高,另外平時也要規律用藥、控制病情。四、皮膚癢除了避免抓癢、過度清洗之外,也要避免以過熱的水沖洗皮膚,還可以使用乳液來滋潤皮膚。五、骨折除了要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之外,還要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及地板的乾燥。六、憂鬱症可多喝牛奶、多吃水果,尤其是香蕉,同時維持良好運動習慣。洪暐傑提醒,如果有憂鬱狀況或失去熱忱達2週以上,應盡快至相關門診就醫。
安妮遇到家醫科醫師 不給看診歪樓藉機徵男友
徐小可、安妮日前上《WTO姐妹會》節目,與新住民朋友一同給家庭科醫師洪暐傑「看診」,解決新住民在台灣生活遇到水土不服問題。徐小可笑稱:「我身體很健康,只是很容易受孕!」逗趣表示不常看家醫科,比較習慣看婦產科!徐小可同時分享自己曾被檢查出有腎結石,那時醫生便提醒要多喝水,她回想情況:「可能結石很小,回家後狂喝水,一年之後結石就真的沒了耶。」接著輪到俄羅斯籍女星安妮求解,認真表示來台灣後,不僅勤保養、多吃菜也喝很多水,下一秒卻歪樓問:「但為什麼我沒有男朋友!?」話一出,莎莎、郭彥均忍不住跳出來阻止,莎莎笑說:「這問題妳不用麻煩醫師,我幫妳在臉書發一篇徵友文就好了。」郭彥均也搭腔:「我每個禮拜一、三、五都會去打籃球,妳跟我一起去也可以。」節目中,醫師也破除感冒時要喝熱水,以及民間所說泡溫泉能醫百病的迷思,最後更提供喝酒怎麼喝才不傷身的小撇步。莎莎逗趣表示:「總歸一句,就是多喝水、不要上班、保持身體健康,以及要放鬆不要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