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士涵
」 呼吸中止症吃東西、喝水就嗆到?醫揭原因: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
如果你時常吃東西或喝水就嗆到,這其實是一種吞嚥障礙。醫師表示,許多長者都有進食時反覆噎到或嗆咳的症狀,但原因不只是老化,吞嚥困難甚至可能引發吸入性肺炎、營養不良等問題,住院可能就一病不起。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12.8%有吞嚥困難,原因不只是因為老化,還有其他臨床症狀導致,例如中風、帕金森氏症、失智症等。據《良醫健康網》報導,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洪士涵表示,容易嗆到常常是吞嚥障礙的起始,千萬要謹慎。洪士涵解釋,吞嚥障礙最常見的是吞下去的過程中,因為保護不足嗆到,另一障礙則是因為吞不乾淨,食物殘渣卡在喉嚨內部。吞嚥障礙輕則影響進食速度,重則出現營養不良或吸入性肺炎等危及生命的狀況。出現以下症狀時,須注意很可能已有吞嚥障礙:1.吃東西時常嗆到2.進食時間拉長3.吃東西明顯會疲累4.吃東西後聲音改變5.無法自覺口腔殘留過多食物殘渣6.東西吃不完的次數增加7.吃完東西後感覺喉頭有食物殘留8.吃完東西後常咳嗽且咳嗽次數增加9.時常發燒或感染肺炎10.不明原因體重減輕11.不願意進食,甚至開始愛流質食物。醫師也提醒,有吞嚥障礙時若能及早就醫治療,可避免吸入性肺炎發生,目前治療多以訓練咽喉肌力及改變食物性質為主,治療師會訓練病人的喉肌力,增加吞嚥的力量,越早開始訓練、吃的東西就越多,越有力氣順利吞下食物,才能有較足夠的營養。
【年輕猝死1】睡眠差!33歲醫師驚爆腦中風 肺炎機率也暴增3倍
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專家們紛紛呼籲民眾多提升自身免疫力,其中睡眠充足最重要,然而呼吸中止症患者怎樣都睡不好。據研究指出,呼吸中止症患者因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得到肺炎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近3倍,也容易猝死。其實,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罹患呼吸中止症,而誤以為是心血管疾病,今年43歲的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就曾有類似的經歷。「33歲時我開車往醫院途中,突然感到一陣天旋地轉,因為自己是醫師,當下就知道不對勁。」趕赴醫院做了非常多檢查才確認是缺血性腦中風。「當時太年輕了,體重標準、健康無虞,大家都不敢相信是腦中風!」後來洪士涵因此做遍全身各部位的檢查,就是想找出原因。「就連血管檢查結果都顯示我非常健康。」洪士涵說,幸好腦中風情況不算嚴重,卻導致嚴重暈眩,將近半年時間,大腦中的世界都在翻攪,「後來不再暈了,但找不出原因讓人更心慌,因為再次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9倍,我還那麼年輕,有個萬一怎麼辦?」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33歲時爆發腦中風,事後發現與呼吸中止症有關。(圖/王永泰攝)一年後,家族到外地旅遊,晚上一起睡通鋪,隔天起床爸爸就告訴他:「我覺得你有呼吸中止症。」洪士涵來自醫師世家,擔任牙醫的爸爸自然很具信服力,進一步檢查後,證實爸爸判斷果然沒錯。洪士涵說,睡覺時呼吸道周圍的軟組織鬆弛,會造成呼吸道狹窄或塌陷,就會導致呼吸停止,不但會中斷睡眠,整晚身體也會一直重覆缺氧,就會增加心血管風險。「那時,我覺得自己的缺血性腦中風,原因可能就出在呼吸中止症!」
【年輕猝死2】9成民眾長期睡夢中缺氧 想不到這些名人都中鏢
近來猝死案例頻傳,皆為青壯年驟逝、且無心血管疾病史,醫師以自身經歷推測可能與呼吸中止症相關,而亞洲人因為咽喉結構狹窄,高達8~9成皆患有此病而不自知,血液缺氧使得猝死機率大增,也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其實這樣的患者可不少,包括前總統陳水扁、前立委顏清標、知名樂師孔鏘、名廚詹姆士,甚至就連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也患有輕度呼吸中止症。呼吸中止症會導致睡眠中斷,造成交感神經異常,根據國外研究指出,相較於一般人,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機率增3倍、心血管疾病增2倍、中風率也提升1.6倍。另外,研究也發現,在1522名受試者當中,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在未來18年存活下來的機率,比一般人大幅下跌將近3成,顯示呼吸中止症具有潛在的生命威脅。洪士涵醫師表示,若懷疑自己有呼吸中止症可先就醫,並向醫療院所租借睡眠檢測儀器,根據醫師指導進行初步檢測。(圖/王永泰攝)洪士涵醫師表示,若懷疑自己有呼吸中止症可先就醫,並向醫療院所租借睡眠檢測儀器,根據醫師指導進行初步檢測。(圖/王永泰攝)今年43歲的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也是患者,33歲時突然爆發缺血性腦中風,做遍全身健康檢查卻始終找不出原因,後來在家族旅遊時,才意外由同睡的爸爸口中得知自己可能有呼吸中止症,由於會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洪士涵總算找到自己腦中風的可能原因。洪士涵說,近來這些青壯年猝死案例,不僅無心血管疾病、又相當年輕,其實應該去思考呼吸中止症危及健康的可能性,因為太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了。
【年輕猝死4】醫師自救靠CPAP氣沛治療 一用8年終於睡好
萬芳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洪士涵也有呼吸中止症問題,他認為藉由減重改善呼吸中止症,對亞洲人來說成效不大,其實多數呼吸中止症的原因都不明,他自己當初也沒有過重問題,只能推測是亞洲人下巴後縮、呼吸道狹窄,熟睡後就容易堵塞呼吸道。「如果是咽喉結構導致呼吸中止,可以試著手術切除解決,但因為我病況屬於中度,認為手術改善有限,所以就直接選擇使用『CPAP氣沛治療』。」洪士涵說。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指出,CPAP氣沛治療是呼吸中止的第一線治療方式,主要是透過機器產生持續氣流,維持連續性正壓來打開阻塞的氣道,維持呼吸道通暢。「我至今已經使用了8年,每晚都戴著CPAP氣沛治療的面罩睡覺。」洪士涵說,第一天還在適應,第二天醒來發現面罩沒被扯掉,而且精神明顯變好。「我當時看了一下手錶,發現自己睡的時間並不長,卻有一種睡很久的感覺。」國外研究顯示,使用CPAP氣沛治療7年後的心血管風險大幅降低。施振榮日前受訪時,也坦承使用CPAP氣沛治療來控制自己的心血管疾病,他說:「如果生命重要,就試著去適應一個幫助健康的器材。」目前CPAP氣沛治療的選擇愈來愈多,但台灣仍屬自費項目,要價大約3~5萬元左右,洪士涵笑說這些年來用過無數機種與面罩,現在不僅有符合亞洲人輪廓的面罩,就連氣流也可以針對亞洲人狹窄的呼吸道設計,「想要活命,就不會覺得麻煩。」CPAP氣沛治療主要是透過機器產生持續氣流,維持連續性正壓來打開阻塞的氣道,維持呼吸道通暢。(圖/翻攝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