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藥物
」 國民健康署國邑吸入新藥完成澳洲1期臨床 激勵股價上漲1.75%
國邑(6875)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結果揭曉,激勵24日股價上揚至63.9元,上漲了1.10元,漲幅達1.75%。台股本日加權指數收在23,192.52點,下跌142.24點,跌幅達0.61%。國邑總經理甘霈表示,L608是以微脂體包覆伊洛前列素的新劑型藥物,2023年底獲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的孤兒藥資格,L608的策略會先鎖定硬皮症的治療,挾孤兒藥法規優勢,在本次取得一期臨床數據後,將與美國FDA於今年完成Pre-IND會議,諮詢直接進入SSc-RP/DU二/三期臨床規劃建議,以加速L608的開發進程,盼能及早上市、造福病患。另外,本次一期臨床亦證明國邑自行開發之霧化器可達到使用方便與快速給藥之效果,未來將提供病患更方便的治療模式。國邑23日公告,吸入新藥L608完成澳洲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最高劑量下仍具有良好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無嚴重不良反應。接下來除持續規劃治療第一類肺動脈高壓(PAH)二期臨床設計外,由於L608已取得美國FDA授予治療硬皮症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預計將以此次的一期臨床試驗數據資料,在今年底前完成與美國FDA的Pre-IND會議,討論治療系統性硬化症相關雷諾現象和指尖潰瘍(SSc-RP/DU)之臨床試驗設計,並進行後續的IND申請。國邑指出,治療PAH吸入新藥L608的澳洲一期臨床試驗,在64位健康受試者中,使用至40 mcg的最高劑量下,配合自行開發新型網式振動霧化器給藥,所有受試者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且皆無藥物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SAE)發生。硬皮症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自體免疫系統疾病,而雷諾現象和指端潰瘍是硬皮症患者血管方面受影響的的主要臨床特徵。SSc-RP/DU在美國並無任何治療藥物獲准上市,在歐洲則僅有一項上市的注射藥物,但需於醫院接受治療,對患者來說,存在迫切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潮牌A&F前執行長被捕!騙開趴卻強迫賣淫 受害男模:異性戀也難逃魔爪
全球知名服飾品牌A&F(Abercrombie & Fitch)前執行長傑佛瑞斯(Mike Jeffries)及其2名同夥,涉嫌在2008年至2015年間從事跨國賣淫活動,因此遭到逮捕。隨後法官裁定以1000萬美元交保,但必須待在家中接受GPS監控並交出護照。根據受害者供稱,傑佛瑞斯甚至強迫不是同性戀的受害者注射藥物,在違背意願的情況下被迫與同性戀發生性行為。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傑福瑞斯被控利用強迫、詐騙和利誘的手法,讓受害男子誤以為參加「全球派對」能提高獲得模特兒工作機會,但到了現場才知道,這不但是同志淫趴,他們還必須要「接客」。根據聯邦檢察官說法,目前已知有15位男性受害者,他們抵達派對現場後不僅被迫服用藥物助興,甚至要被逼著「剃毛」,並且接受灌腸。甚至,有些受害者並非同性戀者,但卻被強制注射強效勃起藥物,遭逼迫與同性戀者發生性行為。美國檢方指出,前A&F執行長傑福瑞斯(Mike Jeffries)在2008年至2015年間,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地位,為了滿足自己與伴侶史密斯(Matthew Smith)的性需求,透過中間人賈可布森(James Jacobson)在全球範圍內選拔年輕男模特兒。他們以「試鏡」為名,邀請這些模特兒參加性愛派對,並對部分受害者注射藥物來「助性」。美國檢方表示,至少有15名受害者,其中年齡最小的男性僅19歲,犯案地點在紐約以及英國、法國、義大利和摩洛哥等地的酒店。受害者被要求脫去衣物和交出錢包、手機等私人物品,以防止他們逃離或蒐集證據,並被要求簽署保密協議,禁止透露任何活動內容。有些受害者誤以為參加的是試鏡,而有些受害者事前知道活動與性有關。不過,法官最後判定,傑福瑞斯以1000萬美元獲得保釋,賈可布森則以50萬美元交保。由於史密斯持有英國護照,檢方擔心他有潛逃的風險,因此拒絕讓他保釋。
黛咪摩爾新片被讚「奧斯卡級神演技!」 再度挑戰全裸不怕觀眾檢視
好萊塢巨星黛咪摩爾(Demi Moore)從影以來最突破的驚悚電影《懼裂》(The Substance),除獻上從影最大尺度,更被喻為是生涯最精湛之作,高呼聲問鼎明年奧斯卡影后,日前黛咪摩爾受訪時分享令她抓狂的一場戲,在這場戲中她為了呈現完美的自己,在鏡子前化妝、卸妝再重新化妝,但卻怎麼樣都無法接受自己...她從自信、羞愧、憤怒到厭惡的精采轉折演技,反映出了容貌焦慮的極端行為,她透露這場戲拍了高達45次,直到臉部因反覆揉搓而紅腫疼痛到無法再上妝才結束,她說:「這樣的容貌焦慮在我的真實人生中曾經出現,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但其實你已經很好了,只是無法說服自己。」而這場戲,亦被影評人讚嘆:「是過去從未見過的黛咪!」、「奧斯卡級神演技!」《懼裂》將於本週五10月18日全台正式上映。黛咪摩爾讚片中飾演一個有容貌焦慮的明星。(圖/CATCHPLAY提供)電影《懼裂》不僅奪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與多倫多國際影展「觀眾票選首獎」肯定,更在北美開出亮眼票房引發話題,全片大膽又狂野的劇情及創新的視覺震撼觀眾。在今日發布的訪談花絮中,黛咪摩爾提到了和片中分裂的「共同體」瑪格麗特庫利(Margaret Qualley)上演激烈對峙,她說:「瑪格麗特才華過人,她的表演非常細膩和微妙,我們都很專業地為戲裸露,彼此赤裸著一起堆疊躺在地上,我不怕任何觀眾的檢視,這就是現在的我。」電影《懼裂》(The Substance) 於本週五(10/18)全台上映。(圖/CATCHPLAY提供)除了尺度大突破,黛咪摩爾此次詮釋內在的情感也極具難度與層次,需將赤裸裸的脆弱呈現給大銀幕觀眾,她不忘大讚和法國名導柯洛里法吉特(Coralie Fargeat)合作起來相當契合,「我覺得這部片絕對精彩爆表,那種刺激囊括了所有腥羶色,都是他們想在恐怖類型中看到的!至於也有興趣看到深度作品的人,想進一步觸及令人深思的問題,影迷同樣也會樂在其中」。電影《懼裂》由《浴血狂花》(Revenge)法國名導柯洛里法吉特(Coralie Fargeat)展現細膩出色的編導功力,故事描述曾經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黛咪摩爾飾),無法面對自己老去的容顏,決定使用一種名為「完美物質」的黑市藥物,透過注射藥物的細胞複製物質,創造出更年輕、更好的另一個自己(瑪格麗特庫利 飾)。「年華老去」及「年輕貌美」的自己該如何共存?會是更強烈的容貌焦慮大戰,還是要不斷迎合大眾對「美」的期待?一場自我身體主導權的爭奪戰即將上演。《懼裂》將於本週五(10/18)全台上映。
跟Jennie巴黎時裝周比美 瑪格麗特庫利《懼裂》穿性感韻律衣太害羞先灌醉自己
好萊塢巨星黛咪摩爾(Demi Moore)、瑪格麗特庫利(Margaret Qualley)共演驚悚電影《懼裂》,描述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為了變美無所不用其極。瑪格麗特庫利上週出席巴黎時裝週時,因與BLACKPINK成員Jennie互動被放大檢視,真實上演電影《懼裂》中所呈現殘酷的生存之道。黛咪摩爾在電影中飾演曾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無法面對自己老去的容顏,透過注射藥物的細胞複製物質,創造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瑪格麗特庫利在片中,不僅穿著低胸、高衩的緊身韻律衣大跳性感健身操,更以年輕貌美、凹凸有致的身材,獲得更多工作機會,卻因過度追求「更完美的自己」,和黛咪摩爾陷入一場容貌焦慮生存戰。《懼裂》瑪格麗特庫利身穿韻律服大秀好身材。(圖/CATCHPLAY提供)不過瑪格麗特庫利日前接受訪問時透露,由於要在很多工作人員面前大跳性感健身操,這令她非常緊張,甚至補充道:「當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喝醉了!」坦言幸好有酒精讓她在拍攝時可以那麼狂野。而片中黛咪摩爾與瑪格麗特庫利因容貌焦慮,將「完美成癮」到「面目全非」詮釋得淋漓盡致,上演血淋淋又極致瘋狂的肉體對峙。儘管如此2人戲外卻互相支持,瑪格麗特庫利憶及當初收到劇本後,就對這個故事著迷不已,片中她飾演黛咪摩爾打入「完美物質」後分裂出更年輕、更美麗的「共同體」,她在訪談花絮中提到,黛咪摩爾展現生涯巔峰的瘋狂演出絕對令人嘆為觀止,看到前輩專注突破演出之外,也受到她的照顧,「我們在巴黎開拍前相處了幾週,我立刻就感到跟黛咪很契合,她很聰明、善良、溫暖,我跟她一拍即合。能跟她對戲意義不凡,她展現大放異彩的巨星風範。」《懼裂》將於10月18日全台上映。
黛咪摩爾拒絕變老為變美超瘋狂 全裸演出被看好角逐奧斯卡
驚悚電影《懼裂》在北美上映近一週,票房已突破美金320萬(約1億台幣),劇情透過從容貌焦慮轉變成的肢體恐怖,來反諷現代人對完美的瘋狂追求。女主角黛咪摩爾在片中獻上從影最大尺度,全裸倒在浴室,露出的背部血肉縫合傷口藏玄機引人好奇,瘋狂演技獲讚是生涯演技代表作,被看好有望角逐奧斯卡影后。黛咪摩爾在電影中飾演曾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巨星伊莉莎白,無法面對自己老去的容顏,使用一種名為「完美物質」的黑市藥物,透過注射藥物的細胞複製物質,創造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蘇,一人甦醒生活時,另一人則是昏迷狀態,7天後必須交換。黛咪摩爾在電影中有許多全裸鏡頭,將電影中「完美成癮」到「面目全非」的瘋狂詮釋得淋漓盡致,但比起肉體的裸露,她更希望大家關注的是電影中揭露的赤裸人性,反思我們對自己的審美暴力,她感性地說:「希望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可以透過這部電影,解放自己。」《懼裂》黛咪摩爾飾演的女主角伊莉莎白打入「完美物質」後,啟動細胞分裂,創造出由瑪格麗特庫利飾演的「更好的自己」。(圖/CATCHPLAY提供)黛咪摩爾現在已經61歲,身形依舊維持完美,絲毫感受不出在電影中所強調的容貌焦慮。不過,她宣傳電影時就坦言,這部電影讓她回想起自己曾經非常在意身體外表的那段時光,她說:「我曾經非常在意我的身體外貌,認為它是決定我能不能待在這個圈子、夠不夠成功的一個標誌,但這究竟是一種審美標準還是容貌焦慮,這是《懼裂》想傳達的想法,值得觀眾反思。」黛咪摩爾表示當時接演這個角色時,就明白必須跨出自己的舒適圈,這部電影對她而言不僅僅是身體尺度上的突破,內在的情感詮釋也極具難度,她需要將赤裸裸的脆弱呈現給大銀幕觀眾。《懼裂》將於10月18日在台上映。
小時候都打「屁股針」為何沒了? 醫師吐3原因:刺中就糟了
近日,有兒科醫師分享,在替小朋友打水痘疫苗時,小朋友的媽媽提起,「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醫師解釋,現在打針在屁股上已經很少見了,主要是考量三個原因:怕刺中坐骨神經、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以及「面子掛不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在粉專「傑足先登 傑登醫師」發文分享,近日一名4歲小朋友來施打水痘疫苗第2劑,當時醫師問小朋友「想打在手臂還是大腿?」此時一旁陪診的媽媽忍不住問,「我記得以前都打在屁股,為什麼現在都改成大腿或手臂呢?」對此,醫師也說明,小時候常打的「屁股針」現在很少見了,主要原因有三。第一,害怕針頭刺中坐骨神經。坐骨神經是人體直徑最粗的單根神經,主要支配大部分腿部的感覺和運動,屁股剛好是它的必經路徑,「一不小心刺中造成神經受損可就糟了!」再來,打針在屁股上,可能會導致屁股肌肉纖維化,也就是俗稱的「青蛙肢」。反覆的肌肉注射造成肌肉長期發炎,之後攣縮纖維化,導致無法併腿蹲下或活動受限,在過往很愛從屁股打退燒針的年代較常出現。最後也最重要的,是「面子掛不住」。畢竟要把褲子脫下來對陌生人露出屁屁,不管對大人或小孩來說,都需要一些「恥力」,尤其是要大規模接種時,就更難達成了。傑登醫師表示,現在為孩子接種疫苗或注射藥物時,會優先選擇「大腿」或「手臂肌肉」。若是2歲以下的嬰幼兒,由於手臂的肌肉還不夠厚,通常會優先選擇在大腿前外側注射,但卡介苗除外;而2歲以上的孩子,因手臂有肉了,可選擇在非慣用手的上臂三角肌注射。傑登醫師還透露,他的個人習慣是遇到2歲以上、又可以溝通的小孩,就讓孩子「自己選要打哪裡」,一方面是讓孩子練習自己做決定,而且小朋友面對「自己選的」通常也會比較勇敢面對。
降低新生兒死亡率 呼吸窘迫新藥9月納健保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高,2022年為千分之2.8,高於OECD國家。為讓寶寶順利長大,健保署將「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新藥Curosurf納入給付,同時放寬Surfactant的用藥規定,呼吸困難的新生兒不必等到插管,就能使用藥物,預計9月上路,盼減少新生兒死亡憾事。早產兒常見的呼吸窘迫症候群,容易造成寶寶死亡,若能及時用藥,就能緩解呼吸急促、發紺症狀,減少插管的痛苦,甚至幫助寶寶脫離插管。自9月起,健保署將新藥Curosurf納入給付,用於呼吸窘迫的新生兒,受惠人數為245至659人,每人每年可省下4.4萬元。同時,Surfactant的給付規定也放寬,呼吸窘迫的新生兒不必等到插管,在使用連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且氧氣需求大於3成的前提之下就能用藥,估計將有490至540人受惠,每次療程可省5.4萬元。為滿足SMA(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病友的期待,健保署也放寬含nusinersen成分的脊髓腔內注射藥物、含risdiplam成分的口服液劑的給付條件。從「3歲以下發病確診」擴增至「18歲以下發病確診」,同時取消上肢運動功能RULM大於等於15分的起始治療條件,預估每人每年藥費約660萬元,約250人受惠,新增19億元健保支出。目前臨床針對IL-36基因突變的全身性膿疱性乾癬尚無標靶治療藥物,健保署也透過暫時性支付方式納入支付。另也收載新藥risankizumab用於克隆氏症,並放寬含abrocitinib成分藥品用於12歲剄未滿18歲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者。這3種藥物的給付,分別在7到10月間上路。
「捐卵旺季」出國旅遊兼賺錢? 國健署提醒「恐在異國觸法」
暑假是捐卵旺季,部分女大學生甚至會一起揪團捐卵,網路社群媒體也有不少出國捐卵的廣告出現,宣傳能出國旅遊又能賺取高額營養金,藉此吸引年輕族群。國健署提醒,根據我國《人工生殖法》第31條規定,意圖營利,從事生殖細胞、胚胎之買賣或居間介紹者,可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針對有上述意圖業者,均依法辦理,此外若未事先瞭解國外相關法令規範,很有可能會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觸法。晚婚、晚育讓現代人不孕問題日趨嚴重,也讓借卵需求逐漸增加,為避免精卵捐贈淪為商業買賣,及引發倫理爭議,我國《人工生殖法》規定,男性20歲以上,未滿50歲;女性20歲以上,未滿40歲,經人工生殖機構檢查及評估適合捐贈、且未曾捐贈或曾捐贈而無活產且未儲存者,方可捐贈精子或卵子,並且要以無償方式捐贈。不過考量到捐贈人在捐贈過程中須接受相關檢查,而且捐卵者還須接受排卵針、藥物等,並進行「取卵」之侵入性手術,因此不孕夫妻得委請人工生殖機構提供捐贈人營養費或營養品,或負擔其必要之檢查、醫療、工時損失及交通費用,以補償捐卵者所費之時間及捐卵時所產生的風險及不便。根據我國規定,接受捐贈之不孕夫妻得委請人工生殖機構提供營養費、工時損失及交通費用,共計9萬9,000元以內金額。因此,就有廣告大肆鼓吹出國捐卵,不僅能獲得更多營養金,還能順道旅遊。但國健署表示,這些招攬內容未曾提到出國捐贈生殖細胞可能觸犯當地法律,以中國為例,該國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以任何形式募集捐卵者進行商業化捐卵行為,因此前往中國捐卵是違反當地法律的行為。美國則須持有醫療簽證才可捐卵,國健署提到,若是持旅遊簽證卻從事醫療或工作,一樣是違法的行為,因此民眾應事先瞭解並遵守當地的相關法令規範,以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觸法。此外,捐卵的過程中會使用排卵藥物、進行取卵手術等,可能會有副作用及風險。因此國健署呼籲,在決定捐卵助人之前,民眾應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可能的副作用與風險,包括注射藥物引發的局部不適感或過敏反應、誘導排卵導致的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取卵手術與麻醉藥物的風險等,以保障自身健康權益。
網紅狂推出國捐卵「爽旅遊賺很大」 國健署:最高可罰百萬
由於國人有晚婚與遲育的趨勢,不孕問題隨年齡而增加,部分高齡或其他身體因素而無法自然生育的夫婦,需透過人工生殖方式,甚至接受他人捐贈精子或卵子進行人工生殖,才能完成生兒育女的願望,依據現行《人工生殖法》規定,男性20歲以上,未滿50歲;女性20歲以上,未滿40歲,經人工生殖機構檢查及評估適合捐贈、且未曾捐贈或曾捐贈而無活產且未儲存者,方可捐贈精子或卵子,並且要以無償方式捐贈。對此,國民健康署示警,女性在捐贈卵子的過程中,會有排卵藥物副作用及取卵手術之麻醉等身心健康之風險,民眾在決定捐卵助人之前,注意4點。第一,捐卵應充分瞭解相關風險,國健署表示,捐卵過程中,捐卵者需使用排卵針劑和藥物與接受侵入性取卵手術,可能有注射藥物引發的局部不適感或過敏反應、誘導排卵導致的卵巢過度反應症候群、取卵手術與麻醉藥物的風險等,為了自身安全與健康,民眾在捐卵前應先與醫師充分溝通,了解相關可能的副作用及風險,以保障自身健康權益。第二,選擇經中央主管機關許可之人工生殖機構,國健署指出,依據我國《人工生殖法》相關規定,只有經中央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許可之人工生殖機構才能實施人工生殖、接受生殖細胞之捐贈、儲存或提供;選擇通過許可之人工生殖機構進行捐卵,由於機構的人員、設施及設備上均符合相關規範,對於有意捐卵的民眾也是一種安全保障。第三,捐卵不是賣卵,營養費不會依卵子數計價,國健署提到,為避免精卵捐贈淪為商業買賣,及引發倫理爭議,我國《人工生殖法》已規定精卵應以無償方式捐贈;但考量捐贈人於捐贈過程必須接受相關檢查、醫療等措施,尤其是卵子捐贈者須接受排卵針劑和藥物及「取卵」之侵入性手術,因此,不孕夫妻得委請人工生殖機構提供營養費或營養品予捐贈人,或負擔其必要之檢查、醫療、工時損失及交通費用,以補償捐卵者所費之時間及捐卵時所產生的風險及不便,依我國規定,接受捐贈之不孕夫妻得委請人工生殖機構提供營養費、工時損失及交通費用,共計9萬9000元以內金額。第四,出國捐精卵,小心觸犯法律,國健署提醒,近年來,在媒體或社群網路平台上偶有出現貼文招攬民眾出國捐卵賺取營養金,招攬內容大肆宣揚順道出國旅遊,還可兼賺高額營養金,依據我國《人工生殖法》第31條規定,意圖營利,從事生殖細胞、胚胎之買賣或居間介紹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針對有上述意圖業者,均依法辦理。國健署也說,另因該些招攬內容未曾提到出國捐贈生殖細胞可能觸犯當地法律,以赴大陸地區捐卵為例,大陸地區迄今禁止任何組織或個人,以任何形式募集捐卵者進行商業化的捐卵行為,因此赴大陸地區捐卵是違反當地法律之行為,又例如赴美捐卵,依規定應持醫療簽證進入美國,倘若持旅遊簽證卻從事醫療或工作,一樣是違法的行為,故民眾應事先瞭解並遵守當地的相關法令規範,以免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觸法。
看診40年鹿港人稱「許醫師」 沒想到僅國中學歷…69歲密醫獲緩刑
彰化縣僅有國中學歷的69歲許姓男子,鹿港人稱「許醫師」,開業看診長達40年,因收費低廉,號稱能看百病,患者無數,直到去年才被檢舉查獲是密醫。檢方以他長年「行醫」亂看診、開藥,害病患小病變大病,草菅人命,建請院方不宜緩刑。但一審法官認為他年事已高,再犯可能性低,日前依《醫師法》判刑1年6月,緩刑4年。判決指出,許為不特定求診病患看診、開藥方、給藥物、注射及書寫病患處方箋,其中開立藥方給予藥物1日費用80元、2日費用150元、3日費用200元,注射藥物另加收100元至150元,直到2023年12月21日為警查獲時,共計獲利252萬元。許在檢警偵訊時說,他雖僅國中畢業,但有在診所當過助理好幾年,懂得看診、打針及開藥,他都根據病人主述症狀開藥。許幾乎當密醫一輩子,被揭穿後,改以種田維生,每季收入約4萬元,其家中成員尚有配偶、5個小孩、9個孫子,其中1個兒子、3個孫子與其同住,經濟狀況普通。法官審理認為,許男犯《醫師法》第28條前段之非法執行醫療業務罪,判刑1年6月,緩刑4年,並應於判決確定之日起1年內,向公庫支付30萬元,應於緩刑期內依執行檢察官指揮參加法治教育2場次,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法官審酌被告年近70歲,犯罪後坦承犯行,經此教訓後,當知所警惕,而無再犯之虞,故判緩刑。不過他未扣案的252萬犯罪所得,也將沒收或追徵其價額。
席琳狄翁對抗罕病「僵硬人症候群」 自拍紀錄片痛苦抽搐片段曝光
55歲西洋傳奇歌后席琳狄翁(Céline Dion),2022年宣布罹患罕病「僵硬人症候群」(Stiff Person Syndrome)後,便消失在螢光幕前。近日她罕見出席全國廣播公司(NBC)黃金時段播出的特別節目中,談論疾病如何影響了她的生活,更將自己對抗疾病的過程拍成紀錄片,完整呈現發病時痙攣的痛苦情況,讓諸多粉絲看了相當不捨。這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I Am: Celine Dion)的紀錄片,於6月25日正式在網上公開,片中記錄下席琳狄翁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可以見到席琳狄翁因為痛楚不斷啜泣,同時臉部肌肉也難以控制,不時露出猙獰表情,手指也因為肌肉緊縮而蜷曲,直到醫護人員朝她鼻子內注射藥物,症狀才稍微得以舒緩。在名為《我是:席琳狄翁》的紀錄片中,記錄下她發病時身體不受控制,肌肉嚴重痙攣的畫面。(圖/翻攝FB/I Am: Céline Dion)席琳狄翁表示,每次發生類似事情時,自己都會為此感到相當尷尬。即便如此,席琳狄翁依舊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對抗病痛的希望。如果未來不能跑步,那麼就用走的向前,就算最後只能用爬的,自己也會不斷往前爬,絕對不會輕言放棄。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在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此疾病多在成年後發病,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不足,造成肌肉僵硬,倘若肢體開始出現僵硬徵兆,活動會因此受到限制,不過由於此疾病有嚴重的肌肉僵硬現象,很容易被誤診為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席琳狄翁2022年12月在個人IG宣布罹患「僵硬人症候群」後,就此消失在公眾目光前,還為此取消了原定2023年至2024的全球巡迴演唱會場次。台大醫院神經部兼任主治醫師楊智超曾於台大醫院神經部網站刊文表示,僵硬人症候群多在成年後發病,6至8成的病人,血中及腦脊髓液中會出現抗麩胺酸脫羧基的抗體,這種酵素是合成中樞神經一種抑制性傳導物質GABA所需的,若遭受到抗體的破壞,會導致中樞神經抑制功能的不足,使得肌肉產生過強的活性,繼而變得僵硬,觸感硬如鐵皮,若肢體也出現僵硬時,行走、活動都會受限。對於僵硬人症候群的治療,楊智超表示,有些藥物可以改善患者軀幹及肢體僵硬的情形,但基於其自體免疫失調的機制,施以免疫治療藥物或使用血漿置換術、注射免疫球蛋白製劑,也能改善病情。
志祺七七新片聊麥可傑克森!封面「標題4字」遭炎上 緊急調整道歉
百萬YouTuber志祺七七昨(27日)上架新影片,討論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的傳奇一生與爭議。不過封面以「麥可傑克森是戀童歌手嗎」,引發大批網友不滿。對此,志祺七七將封面換掉,並且道歉,「很遺憾我們的執行反而造成負面的聯想,在收到觀眾的回饋以後,我們已立即調整。」影片曝光後,不少人紛紛留言「這次的封面我很不喜歡,他是一個被媒體毀掉的來到凡間的天使,請不要用生前毀掉他的方式提起他」、「標題非常不妥,這個框架只會加強刻板印象,只會讓沒有關注的人先入為主」、「標題跟封面先改一下吧,無助於釐清事實的真相」。此外,也有網友點出,影片中沒提到的3項重要事情,一,MJ的父親在他小時候便虐待他,包括鞭打及言語暴力;二,指控MJ性侵的男童後來主動承認是父親要求他誣蔑MJ,性侵並非事實;三,MJ死前為他注射藥物的醫生被法醫裁定刑事殺人,後被判誤殺入獄。針對網友批評,志祺七七強調,製作這支影片,是因為團隊成員中剛好有Michael的歌迷,希望讓更多人一起認識這位傳奇巨星的成就。志祺七七提到,而在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對他不熟悉的人最疑惑的就是關於兒少的爭議與傳聞,因此在下標和內容中多著墨這方面的討論,「但很遺憾我們的執行反而造成負面的聯想,在收到觀眾的回饋以後,我們已立即調整,感謝大家的提醒與討論。」
「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治療一年卻無效 問診才知竟是鈣片惹禍!
北部一名中年女性上班族,罹患「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ITP)已多年,期間以皮質類固醇治療;一年多前因療效減退,改換成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成效卻不見彰顯,病情難以控制。最終經醫師詢問後,才發現原來為了預防骨質疏鬆,她每天都會服用含鈣保健食品,不料與口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導致藥效無法發揮,讓患者不禁大嘆白白浪費治療時間,卻因口服藥物的種種限制,降低了治療效果。胃藥與口服藥交互作用! 兩年治療徒勞無功義大醫院大昌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浚凱說明,上述「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患者原先在北部它院治療,使用口服「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將近一年多,卻遲遲不見療效,病情時好時壞,直至南下他的診間就醫,經過詳細詢問下,才驚覺原來是患者固定吃的含鈣保健食品與口服藥物交互作用,讓藥效全失。經過與患者討論後,目前她改為「皮下注射型」的「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無須再顧慮與其他藥物的交互作用,讓患者安心治療,穩定追蹤病情。廖醫師解釋,「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是一種因為血小板數量減少造成的出血性疾病,成因不明確;女性患者多於男性,約占六至八成,男性好發於10歲以下及60至70歲之間,女性則好發於20-40歲, 血小板數量正常值為15至45萬/μL,出現症狀的患者嚴重恐致1至2萬以下;病人大多因健康檢查抽血數據異常,或是有出血症狀前來就醫,例如紫斑、嘴巴出血、經血過多、腸胃道出血情形。「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 患者須留意口服用藥限制目前「免疫性血小板缺乏紫斑症」(ITP)治療多以皮質類固醇做為第一線治療,若是六個月後效果不佳,或是副作用耐受性差,例如月亮臉、水牛肩,則會改為「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治療,目前有口服與皮下注射型,共兩種藥物類型可供患者選擇。廖醫師表示,兩種「血小板生成素受體致效劑」(TPO-RA)控制症狀,避免疾病惡化成效都相當不錯。「口服TPO-RA藥物」是一天一至二顆,必需在固定時間並且空腹服用,但須留意使用限制,用藥建議前四小時及後兩小時空腹,達到藥物發揮的最佳效果,若是同時服用陽離子藥物,例如軟便藥物、腸胃藥、或是鈣鐵鉀鎂等保健食品,甚至牛奶及豆漿等等,會影響藥效,甚至無效,患者須多加注意。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 用藥簡單適合年長者廖醫師進一步說明,相較於口服藥物,一週一次的「皮下注射型TPO-RA藥物」限制則較少,對於經常出國出差,或輪班上班族、空服員、容易忘記服藥或無法自理的年長者來說,不需空腹用藥,是比較方便、簡單的用藥選擇。同時年長者多有共病、三高或是多種用藥、保健食品,皮下注射藥物也能免去藥物交互作用風險。針劑目前可自行施打或前往附近診所施打,若是病情穩定,可依醫師建議固定回診,追蹤血小板數值即可。廖醫師提到,若是口服藥物效果不佳,或是無法承受副作用,例如頭痛及四肢疼痛為主,可與醫師討論更換藥物。依據國外研究指出,口服藥物若無效,提早改換皮下注射型藥物仍有7至8成效果,藥物轉換成功率高。藥物治療多方面考量 務必遵從醫囑用藥廖醫師表示,針對二線TPO-RA藥物,醫師多會參考患者生活作息及需求,並依據病患狀況給予適當治療建議,多以肝指數(病毒性肝炎),以及各項身體數值來衡量,若是C肝患者只能以針劑治療,而年長者大多藥物遵從性較低,以皮下注射型藥物治療較佳。醫師最後提醒,用藥者不論採取口服或皮下注射型藥物,都務必遵從醫囑,充分與醫師溝通討論,避免因藥效無法發揮,導致病情持續惡化。
3病毒肆虐兒童!急診醫示警:2歲以下「這些症狀」要就醫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目前兒童遭到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3種病毒肆虐,高燒病童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新冠明顯升溫。流感服藥或打針治療通常2、3天退燒;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高燒期;兒童感染新冠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更重要的是,2歲以下幼童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及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一定要看醫生。謝宗學11日在臉書粉專《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指出,現在兒童被3種呼吸道病毒肆虐: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這幾天小兒急診室來診人次雖然不像 9、10 月爆量,但高燒病童佔了很大一部分,其中以腺病毒、流感居多。此外,新冠肺炎明顯升溫,特別針對過去2年沒有染疫的兒童和剛出生的嬰兒。」謝宗學續稱,流感和腺病毒沒有治療通常會高燒5至7天;針對流感的抗病毒藥物,口服克流感大約使用2至3天後退燒;抗流感單劑靜脈注射藥物,使用後大約1至2天退燒。但是「腺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支持型療法,撐過5至7天的高燒期,比較特殊的是以前認為5歲以下兒童感染腺病毒後才容易高燒,這次發現有國中生感染腺病毒一樣高燒多日。」至於兒童感染新冠肺炎,輕症只需要支持型療法,中、重症才需要使用抗病毒藥物,幸好這波新冠疫情比較少出現中重症和MIS-C,但引發嚴重哮吼的病例仍不時出現,「若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特別是2歲以下幼童出現聲音沙啞、狗吠咳嗽聲和呼吸急促等哮吼症狀時,一定要帶孩子給小兒科醫師看診。」謝宗學也在文末提醒,近期是總統大選造勢集會密集時期,「全台各地將有多場超大型造勢晚會,加上寒流來襲病毒活性增加,多場密集群聚活動可能讓腺病毒、流感、和新冠肺炎病毒更為肆虐,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措施,保護自身和孩子的健康。」
男性勃起功能障礙藥物治療不佳? 1治療協助解決重獲性生活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勃起功能障礙並不少見,根據統計40~70歲者盛行率約30 ~5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柯明中說明,陰莖勃起是男性接受性刺激後,神經興奮使陰莖海綿竇動脈及海綿竇組織的平滑肌鬆弛,於是血液灌入海綿竇使陰莖膨大堅挺;過程需賀爾蒙、神經、血管及陰莖海綿竇協同作用,任一環節有問題都可能影響勃起功能。勃起障礙問題 震波治療改善 柯明中醫師進一步說明,勃起功能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改變飲食習慣;有效控制影響勃起的疾病或調整用藥,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口服藥物治療,例如磷酸去酯酶抑制劑等;陰莖海綿體內注射藥物或尿道內塞劑;陰莖真空抽吸器;手術治療等。隨著再生醫學進步,勃起功能治療有更多進展,其中以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的報告最多。震波治療勃起功能的作用是藉由適當的震波能量促進海綿竇的血管、神經新生,進而達到改善陰莖血液灌流與勃起功能。透過震波治療 改善陰莖硬度研究報告指出,20位本來服用磷酸去酯酶抑制劑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個案於停止藥物後接受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在治療完成一個月後進行評估顯示勃起功能顯著改善,這樣的改善於治療後三個月與九個月再次評估時依然持續,此外本研究也顯示震波治療改善陰莖海棉竇的血液灌流。而其他一些相關研究也顯示震波治療可以改善陰莖勃起硬度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柯明中醫師說,自從引進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後,原本有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適合藥物治療的個案多了治療選項,不少個案也因此重獲滿意性生活。
男子性格突變嚇壞親友! 就醫檢查竟是躁鬱症影響
今年最暖心催淚的韓國神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劇中精神科護理長老練又可靠的專業形象深植人心,讓人不禁對護理人員又增添了幾分敬意。而護理長妹妹為思覺失調症患者,每天身陷難以辨別真實與幻想的泥沼中,面對一般民眾的不理解及異樣眼光讓二人搬家時吃盡苦頭,難被社會接納的心情無法言喻。「為什麼偏偏是我(的家人)?精神疾患就是這樣的病,不知會在何時何地,也不知道會發生在誰身上,就是這麼無法預測。」思覺失調症的早期診斷和介入治療至關重要,不僅有助於患者盡早穩定控制病情,更可讓他們重返工作崗位、重拾生活自主權。是真是假難以分清 每次發病都將使腦部受損據統計,台灣約有13.4萬名思覺失調個案,平均每一千人約有3-6個人罹患思覺失調症,其症狀分為正性症狀與負性症狀兩種。正性症狀包括妄想、幻覺、幻聽;負性症狀則有無法自我照護、不想工作、不注重清潔、社交能力降低等。台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侯伯勳科主任指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腦部疾病,如果沒有接受妥善且持續的治療,症狀反覆出現干擾,每次發病都是對腦部的傷害,將造成認知及社會功能的退化,復發越多次、大腦功能回復機會就相對越低。許多思覺失調症患者原有的穩定工作,因發病關係,情緒不穩定、影響人際關係,沒辦法好好工作,每次復發住院都要向公司請假,動輒兩週、一兩個月,不只工作銜接有困難,無法回到既有的工作及家庭崗位,難以融入社會。藥物治療多元化 控制病情有解方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而言,維持穩定治療、擁有穩定生活與工作是相當重要的。發病時由於大腦內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造成病人對外在的思考知覺判斷出現異常或扭曲,可能產生幻覺、幻聽或是其他異常感覺,而這些感覺在當下對於患者都是很真實的。侯伯勳科主任表示,藥物治療是必須的,藉由藥物介入才能改善症狀,重新整合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狀況,加上其他治療輔助,病人的腦功能才可能慢慢回復。現代精神醫學藥物發展迅速,思覺失調症病人的臨床用藥方式包含口服與注射藥物,但部分不規則就醫、甚至抗拒使用口服藥物的病人,往往因病情控制不佳而有極高機率再次復發及住院。為改善思覺失調症病人之服藥順從性,臨床上常藉由施打長效針劑,減少病人口服藥物次數,不僅可達成長期穩定病情之目標,亦能降低再住院率。長效針劑亦有不同成分的選擇,副作用多寡與藥物成分有關。在意副作用者,建議選擇安全性高,副作用更少的長效針劑成分施打,較不會引起代謝症候群和變胖,也可避免因泌乳激素升高導致月經不來等症狀。長效針劑需就醫評估 健保給付好安心侯醫師坦言,思覺失調症屬於精神科慢性疾病,天天吃藥對於病患來說的確是一大壓力,尤其患者有時無法辨別真假、病識感薄弱,經常覺得自己沒有問題,導致漏藥、忘記吃藥、自行斷藥等情形發生。尤其思覺失調症不像高血壓或糖尿病,停藥之後血壓/血糖會明顯變高,通常在停藥一段時間後症狀才會復發,因此患者短期停藥並不會感受到急迫性,然而其中卻潛藏著極大風險。有鑑於此,施打長效針劑即可有效避免這個狀況,也減少照顧者每天需提醒吃藥、和患者長時間來回溝通交涉的負擔,對照顧者跟病人都是較好的治療模式。台灣近年積極建立社會安全網並推廣長效針劑的施打,對於社會功能的維持以及住院率的下降是非常顯著的。醫師指出,我國政府對精神疾病患者照顧十分周全,只要醫師評估病人施打長效針劑是有其必要性的,目前健保都有提供給付、不須病人自費,因此如果患者有相關需求都可與醫師討論用藥治療,不但能協助患者逐漸養成固定回診追蹤的習慣,亦能達到病情穩定,一步步回到生活的軌道上。
地震受困如何「自救」增加獲救機會? 切記!壓傷骨折別做1事以免大出血
日本石川縣地震災情引起多國關注,而台灣也和日本一樣常有地震發生,若是不幸受困於倒塌的瓦礫間,並有骨折、出血、壓傷等情形時,在獲救前民眾該如何自救,增加獲救機會呢?獲救後醫療團隊又會如何進行醫療處置呢?臺北榮總急診部災難醫學科黃獻皞主任告訴你!地震常造成哪些傷害? 現場、急診如何醫療處置?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資料顯示,地震發生時醫療團隊施行的醫療處置,以軟組織(如:擦挫傷、開放性傷口)、肌肉骨骼傷害(骨折、壓砸傷症候群)為大宗。當傷者順利獲救脫困後,醫療團隊會分別在災難現場、急診進行不同的治療處置。黃獻皞主任表示,像擦挫傷在災難第一現場,醫療團隊可以先換藥、局部處理,送到急診後假如有傷口可以進一步做局部縫合。再來較嚴重的就是骨折、壓傷,黃獻皞主任提到,壓傷後再灌流可能會導致肢體腫脹、肌肉傷害、橫紋肌溶解症等,進而造成腎臟的損傷、腔室症候群,因此當傷者脫困後,會先幫傷者打點滴,若有骨折、斷肢會先進行固定,固定後就要盡快後送急診。黃獻皞主任表示,當傷者送往急診後,醫師會盡快確認再灌流、肢體腫脹的程度,進行抽血檢查,了解是否有造成腎臟傷害、腔室症候群等,甚至會進一步注射藥物避免腎臟傷害,這些是在急診室才有辦法做到的醫療處置。未獲救前傷者該怎麼自救? 骨折、出血「這樣做」不過在地震災害發生後,搜救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重重阻礙,沒辦法立即將所有受困的傷者一次救出,在尚未獲救前,這些傷者該如何「自救」,增加成功獲救的機會呢?黃獻皞主任表示,假如有骨折的情形,千萬不要移動,因為斷掉的骨頭切面很尖,晃動斷肢有可能會割斷周邊的組織,包含神經、血管等,神經如果斷了還能手術接回,但最擔心的就是血管,一旦割斷破裂會大出血。所以如果不幸骨折,又沒有專業醫療人員在場,傷者不要自己嘗試復位,也不要隨意移動。黃獻皞主任建議,原本是什麼姿勢就盡量維持同樣的姿勢,盡量待在原地然後趕快求救,等專業人員來固定處理,萬一骨頭斷掉後不幸內出血,只要不是流到外面都有可能會稍微止住,這時可以盡量補充水分自救。
58歲男力不從心「夫妻關係緊張」 震波治療勃起障礙奏效
勃起功能障礙並不少見,根據統計40-70歲者盛行率約30-50%,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柯明中說明,陰莖勃起是男性接受性刺激後,神經興奮使陰莖海綿竇動脈及海綿竇組織的平滑肌鬆弛,於是血液灌入海綿竇使陰莖膨大堅挺;過程需賀爾蒙、神經、血管及陰莖海綿竇協同作用,任一環節有問題都可能影響勃起功能。柯明中進ㄧ步說明,勃起功能治療包括:調整生活型態,例如戒菸、改變飲食習慣;有效控制影響勃起的疾病或調整用藥,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口服藥物治療,例如磷酸去酯酶抑制劑等;陰莖海綿體內注射藥物或尿道內塞劑;陰莖真空抽吸器;手術治療等。隨著再生醫學進步,勃起功能治療有更多進展,其中以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的報告最多。震波治療勃起功能的作用是藉由適當的震波能量促進海綿竇的血管、神經新生,進而達到改善陰莖血液灌流與勃起功能。一項Vardi等人的研究報告:20位本來服用磷酸去酯酶抑制劑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個案於停止藥物後接受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在治療完成一個月後進行評估顯示勃起功能顯著改善,這樣的改善於治療後三個月與九個月再次評估時依然持續,此外本研究也顯示震波治療改善陰莖海棉竇的血液灌流。除了Vardi等人的研究,其他一些相關研究也顯示震波治療可以改善陰莖勃起硬度進而達到治療效果。柯明中說,自從引進震波治療勃起功能障礙後,原本有些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適合藥物治療的個案多了一個治療選項,不少個案也因此重獲滿意性生活。他提出兩個案例,72歲陳先生多年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就診時主訴勃起功能越來越差,性行為頻率大幅降低,最近一年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雖然接受多種藥物治療,但效果不佳;經安排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後勃起功能顯著改善。另一位58歲張先生就診時抱怨近幾年常感力不從心,不是不夠硬進不去陰道,就是做到一半就軟掉,近幾個月更是完全停擺沒有性行為,造成夫妻關係緊張,經詢問病史,張先生有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因擔心治療勃起功能藥物的副作用,所以未接受藥物治療,對於陰莖海綿體內注射藥物治療,張先生也怕痛而感到擔憂,因此也沒接受治療;經討論後他選擇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治療後重振雄風,夫妻關係更和諧。柯明中提醒,近年來勃起功能障礙治療有很大進步,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可以達到最大治療效果,提升性生活滿意度,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不適合藥物治療者,陰莖海綿體震波治療可以提供另一個治療選項。
治療看見曙光!罕病藥物納健保 健保署:已給付1病童4900萬
今年8月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基因治療藥物被健保署納入健保給付後,高雄1名男童持續接受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治療,目前健保給付金額已高達4900萬。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健保首次將罕病基因治療藥品納入給付,適應症為「6個月以下發病,且帶有基因突變」的SMA病人,預估1年有8至9名病童受惠。高雄1名4個月又11天大的男嬰出生後因頭部無法直立、全身軟弱無力,哭聲微弱,送到高醫看診,被診斷出為罕見地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在經過2個月的治療後頭部已經可以控制自如、扶著髖部可以坐立、手部抓握力量變強、並且能主動連續翻身、趴著時可以自主抬頭。而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為一種漸進性神經肌肉退化性疾病,位於人類第五號染色體的SMN1基因缺損,導致脊髓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退化,病人的運動功能會隨著時間,持續不斷的退化,導致全身肌肉無力、甚至無法自主呼吸而死亡。脊髓性肌肉萎縮症也是一種體隱性遺傳罕見疾病,必須要父母親都是帶有1個缺陷基因的帶因者,就會有1/4的機率生下SMA的孩子,但父母並不會發病。要正確診斷SMA除了上述臨床特徵外,需由小兒神經科或神經內科醫師依據臨床症狀、神經學檢查、肌電圖、SMN1及SMN2基因檢查,來做確診。石崇良表示,SMA現在已經有3種治療藥物,包括需終生給藥的RNA藥物(Nusinersen髓鞘內給藥)及小分子藥物(Risdiplam口服)和只需一次性給藥的基因治療藥物(Zolgensma靜脈注射),健保署自2020年7月起給付SMA脊髓注射藥物,2023年4月給付口服液劑,到2023年8月再將基因治療藥物納入給付,健保署逐步爭取預算逐步擴增給付範圍,目前對於此項給付已給付到4900萬元。高醫院長王照元表示,SMA發生率約為1/10000,最嚴重的第一型SMA病童,約80%在2歲前就會因呼吸衰竭死亡,是目前世界上嬰兒死亡率最高的遺傳疾病。健保給付第一個SMA基因治療個案已於8月23日在高醫執行藥物治療,家屬非常感謝政府與健保署同意SMA基因治療藥物由健保給付,讓孩子與其家屬免除每天面對孩子運動功能退化的恐懼及擔憂,可以改善寶寶的運動功能暨生活品質,重新燃起生命希望。
年紀增長視力變差正常? 醫:每10位長輩約有1位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威脅國人眼睛健康、甚至造成失明的主因之一就是黃斑部病變,其中又與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nAMD )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有關。為了提升國人對黃斑部病變的重視,中華民國愛盲協會特別於112年10月12日世界視覺日前,喊出「擊退Eye的威脅,就靠愛的力量」口號,提醒國人關心另一半或家中長輩的視力健康,並鼓勵穩定回診、治療,確保治療不中斷,助其擺脫疾病的威脅,奪回美麗新「視」界。輕視黃斑部病變症狀、日常生活危機四伏有視力障礙的老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是黃斑部病變引起,此外,每10位長輩中約有1位的失明源於黃斑部病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部黃奕修部長說明,黃斑部病變可依據其致病原因分為許多種,常見的類型包含: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前者的發病機率隨年齡增長而提升,後者則是好發於糖尿病患者。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患者因脈絡膜中的血管異常增生且結構不緊密,所以水分、血液容易從細胞間的縫隙漏出,造成水腫、出血。隨著病程發展,我們的視野將變得模糊、扭曲、出現黑點、顏色黯淡。也提醒民眾,千萬別以為視線變差一點點沒關係,若視野受到限制,不僅駕駛交通工具時容易有危險,可能連走樓梯都會踩空,閱讀、工作等也都會受到衝擊,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品質與安全。64歲的病友劉先生,4年前發現右眼視野扭曲,不僅拜拜插香插不準,連倒茶都會倒到杯子外面。因為知道疾病容易導致失明,因此積極接受治療,定時回診追蹤,至今非常穩定,也對生活沒有造成其他影響。黃奕修部長指出,儘管黃斑部病變的健康衝擊劇烈,但患者卻很容易放棄治療,為了揭開關鍵原因,特別與羅氏大藥廠共同進行收案研究。此研究中,收案患者年齡坐落在56至88歲,以接受眼內注射治療的患者為主,諮詢15位長期且穩定治療的患者,以及14位中斷治療超過四個月的患者,藉由比較兩族群,對於黃斑部病變的治療認知與態度,從中統整出「2大常見迷思」與「3大改變契機」。迷思1—黃斑部病變健康衝擊不大?! 專家憂:不治療的患者視力有受損風險研究指出,對於消極治療的患者而言,56%患者不認為黃斑部病變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且儘管超過4個月沒有回診追蹤、治療,仍有71%患者並不擔心視力受損,甚至認為病況會自然好轉。黃奕修部長說,事實上,中斷治療可能導致療程功虧一簣,有一定的視力受損風險。迷思2—有治療視力就會快速變好?! 專家:眼內注射為長期治療過程、患者等不到成果就放棄消極治療的患者57%不確定其治療成效好壞與否。黃奕修部長進一步說明,這樣的結果呼應了眾多醫師的臨床經驗,治療成效是否讓患者有感,是影響其後續治療穩定度的關鍵點。然而,眼內注射為長期治療過程,有高機率幫助患者避免視力受損,部分患者也可提升視力。但治療成果需要一定時間才能見效,在對治療有高度期待之下,患者容易主觀判定治療無效而放棄治療。關鍵1:患者抗病之路孤立無援 伴侶、家人以愛相伴、鼓勵回診治療黃奕修部長指出,觀察研究中的兩類患者,可發現雖然86%患者與家人同住,但卻有高達31%患者無人可照顧,無論是回診或是日常自我照護,都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不僅如此,每五位約有一位患者認為無法從親友間獲得足夠的支持。關鍵2:年長者慢性病齊發 交通與候診就要花掉7小時隨著年紀的增長,不只是黃斑部病變,許多患者也陸續確診慢性病,黃奕修部長依研究分析,高達62%患者罹患其他慢性病。然而,為了維持黃斑部病變的治療,患者不僅在交通往返上需要花費1.8個小時,候診的平均時間更是耗時4.7小時,也就是說,每一次的回診治療,需要花掉6.5個小時的時間,幾乎等於上班族工作一日的時間。不難想像為何研究也指出,有36%消極治療的患者認為回診很麻煩與不方便,也因此,降低回診治療次數,也是減輕治療障礙的一大重點。關鍵3:9成患者期待治療新選擇 醫師: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可依治療反應減少注射次數研究也顯示,高達90%患者期盼能夠了解最新的治療選擇。黃奕修部長鼓勵,除了眼內注射藥物,今日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部退化病變與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治療,已有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有機會可幫助減少不正常血管增生並讓血管更穩定。透過藥物新選擇,患者可依據醫囑及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療程。待治療穩定後,更可依據治療反應,有望將治療頻率延長至每4個月一次,減少眼內注射次數,還有機會改善病況。黃奕修部長說,及時治療黃斑部病變很重要,當「視」界變得模糊、扭曲、出現黑點、顏色黯淡時,就要尋求眼科醫師的協助。也提醒家中有長輩的國人,在世界視覺日前夕,與長輩一起透過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自我檢測,用30秒快速檢測自己是否有黃斑部病變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