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沙堆積
」基隆驚險土石流!新豐街汽機車遭掩埋 市府緊急搶通道路盼儘速恢復
山陀兒颱風的外圍環流4日帶來強風豪雨,重創南部,也波及北部多地,基隆市新豐街在凌晨時發生驚人的土石流,傾瀉而下的泥石將道路完全掩埋,停在路旁的汽車、機車更慘遭落石覆蓋,災情嚴重,所幸此次事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畫面中,大片泥石混著斷枝從山坡上傾瀉而下,不僅堵塞道路,也讓多輛車輛瞬間消失在泥流下,這突如其來的走山事故讓附近居民十分恐慌,不僅交通受阻,也擔心後續安全隱患,由於大量泥沙堆積,當地交通癱瘓,通行受影響。基隆市政府在5日清晨迅速派出大型機具趕赴現場進行搶修,開始搶通工程,務求盡快恢復交通秩序,市長謝國樑也親自前往新豐街視察災情,了解工程進展,強調市府將全力以赴,盡速排除險情,力求在週一之前完成清理,讓市容和交通儘快恢復正常。基隆市府也提醒居民,近期若有極端天候,應注意天氣預報,避免前往危險地區,以防更多意外發生,土石流地區的居民也應保持警覺,確保自身安全。
珊瑚現生機1/核三廠當年扛珊瑚白化黑鍋 水落石出全球暖化與人為開發是主因
日本福島核電廠二度排放核廢水,再度引起週遭國家的抗議,而核電廠排水問題曾在台灣掀起爭議。30多年前恆春核三廠出水口珊瑚,多次出現白化現象,當地民眾一度把矛頭指向排水口的溫差釀禍,甚至策動多次抗議核三廠行動,經多過年研究與觀察發現除溫排水影響之外,大範圍的珊瑚白化與全球暖化趨勢、人為開過干擾,關係更為直接。名列台灣十二大建設的核三廠位於屏東恆春鎮南灣地區,建廠起於1978年,第一機組在1984年開始商轉,1985年第二機組接續商轉,在當時民眾對於核輻射的恐懼氛圍下,核三廠與三軍聯訓基地、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並列「恆春三害」,陳情抗議浪潮前仆後繼。1987年,恆春當地潛水人士首次向墾管處反映,後壁湖有不少珊瑚死亡,墾管處初步研判後壁湖附近珊瑚大量死亡,可能與核三廠排放的溫排水、天氣炎熱有關。數日後,國立台灣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教授黃哲崇在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現為核能安全委員會)所召開的核電廠熱廢水檢討會議上明確指出,墾丁國家公園南灣海域的珊瑚大量白化死亡原因,罪魁禍首應是核三廠溫排水。核三廠出水口第一次發現珊瑚白化,外界將矛頭指向排放溫排水的核三廠。(圖/樊同雲提供)接下來南灣域珊瑚又發生白化事件,墾管處疾呼台電拿出具體的解法,台電當時向原能會及環保署提出溫排水設備改善方案,但相關採購及安裝,卻要到年底大修才能進行,珊瑚白化嚴重擴散,也逼得原能會大力要求台電檢討現行熱廢水排放標準。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究員樊同雲表示,珊瑚和身上的共生藻有依存關係,共生藻提供珊瑚營養,也是珊瑚顏色的來源,若環境不好共生藻離開後,珊瑚營養不足就會露出白色骨骼,正是大家所知的「珊瑚白化」。珊瑚白化依照顏色深淺分為6個等級,要跨兩個色階才叫做珊瑚白化,且在珊瑚還沒死亡以前是可以恢復的。1987年和1988年核三廠出水口接連出現兩次珊瑚白化,「週熱化度數」(即最近12週內所累積的珊瑚白化熱緊迫指數)已達到4,代表發生嚴重珊瑚白化,因此激起大眾對於珊瑚及海洋保育的意識;1998年全球珊瑚大白化,連墾丁國家公園其他海域首次發生珊瑚白化,週熱化度數已達8,意即珊瑚有可能大量死亡,該年也是人類開始使用溫度記錄150年來最熱的一年,也是聖嬰現象最強的一年,全球海洋升溫,導致熱帶珊瑚礁發生白化、死亡。名列台灣十二大建設的核三廠位於屏東恆春鎮南灣地區,建廠起於1978年。(圖/宋岱融攝)他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數據指出,2020年是台灣珊瑚礁白化最為嚴重的一年,南台灣週熱化度數已達16.6,而北台灣週熱化度數也達到12.2,在熱浪襲擊下又無颱風登陸可將海水降溫,連北部珊瑚礁群聚都出現白化,顯見地域不論南北,海洋熱浪的威脅才是導致珊瑚白化及死亡的主因。樊同雲也說,從2012年至2022年觀察資料來看,經過2020年珊瑚大白化後,核三廠出海口的珊瑚覆蓋率近50%,2021年降至45%,2022年又升到51%左右,顯示珊瑚有快速復原能力,儘管核三廠出水口因溫排水關係,溫度比進水口高2度,但南灣有間歇性湧升流,深海冷水湧升,如同三溫暖一般,才讓珊瑚復原良好。而進水口處除了有防波堤外,也設管制區禁止非相關人員進入,低破壞的環境,再加上抽取海水帶來豐富營養,目前核三廠出水口及進水口的珊瑚礁是全台最健康。台電環保處副處長林景庸表示,適合珊瑚生存的溫度是攝氏18至29度,核三廠在興建時就特別考慮到生態問題,將出水口的導流堤設計成末端上揚,使溫度較高的排放水只注入海洋表面;此外,廠內也加裝兩具熱稀釋泵,當夏季溫度高時可抽取更多海水,在排放前預先混合降溫。過去第一次發現珊瑚白化時,核三廠「在場證明」非常明顯,溫排水也是事實,社會氛圍讓核三廠成為眾矢之的,台電因此開始投入珊瑚研究以及培植至今30幾年,更在進水口建置水下即時監測系統。近年來發現綠島、蘭嶼即便沒有核電廠仍有白化情況,證明核電廠溫排水並非珊瑚白化唯一因素。至於珊瑚礁生態被破壞的原因,樊同雲表示,最主要是土地開發的泥沙堆積於珊瑚上形同活埋,而各類汙水若未經汙水處理排到海中,會導致水質優養化,讓藻類大量繁殖,導致珊瑚無法吸收光線;至於颱風過境,雖可以降低海水溫度,但也伴隨泥沙,對珊瑚來說有好也有壞,此外遊客踩踏也會造成珊瑚礁破壞。核三廠的溫排水,溫度稍高,和外圍海水形成特殊陰陽海景觀,左為台電環保處副處長林景庸。(合成圖/台電提供、宋岱融攝)
豪雨侵襲轉嫁風險!買房租屋都可保這一險 淹水50公分就理賠
豪雨重創南台灣,多縣市持續發布淹水警戒。國人投保率不到4成的住宅火險,已在去年1月起擴大承保「颱風及洪水災害補償」,理賠風災導致住宅淹水逾50公分的災害損失,產險公司建議屋主、租戶,可以多了解檢視保單保障內容,適時調整,並可參考「加減乘除」4字訣提醒自身防災意識。南山產險舉例,試算高雄市五層樓公寓的一樓、25坪空間,若加保超額颱風洪水險、建築物保額147.5萬元,自負額為每一事故賠償金額之5%,一年的參考保險費約2,651元。若因住家建築物淹水經評估實際損失100萬元,自負額僅5萬元,其餘的95萬元損失將由保險公司賠付。車禍、產險等法律專家布老師也提到,中途加保附加險,要繳一年保費,保期會與主約一起。因此,民眾若於颱風季節才要中途加保住宅超額颱風洪水險附加條款,保費仍須以一年期計算收費,而且如果中途單獨退保,保費也不予退還。金管會保險局今年曾公布,住宅火險的投保率截至2019年僅34.5%,未達4成,但略高於2018年的34%、2017年的33.1%且有成長趨勢,理賠金額也逐年增加,從2019年的2.2億元、2018年的2.17億元及2017的1.98億元。再依據全國住宅戶數899萬3,950戶計算,財團法人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在住宅火險中有加保住宅地震險的全國平均投保率為36.47%,顯見住宅火險的投保率在今年也有成長情勢。南山產險指出,去年1月起投保住宅火險可加購「超額颱風及洪水保險附加條款」,民眾詢問及加保都有增加,該險理賠範圍擴及到若因風災導致被保險之住宅淹水達50公分以上就可理賠,依所在縣市不同分為三區,補償金額為7,000~9,000元不等;若淹水未達50公分但有實際損失,也將依保單約定賠償限額內依實際損失金額賠付。南山產險也提供「加、減、乘、除」四字訣,提醒自己的防災意識:「加」強警覺:隨時注意是否有豪雨或溢堤狀況,並建議加保超額颱風洪水險,轉嫁財損風險。「減」少外出:避免不必要的意外發生,並特別注意自身安全。「乘」車安全要注意:如住所地勢較低窪,應及早將車輛停往高處,以免愛車成了泡水車。「除」去泥沙堆積:留心居家四周排水系統,隨時探看是否有淤積或回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