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屬圭亞那
」 獵風者 氣象衛星台首個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啟動 進入「酬載試運轉 」階段
國內首個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於9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的Vega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升空,對此,國家太空中心(TASA)表示,獵風者升空不到一周,就已完成衛星本體的健康檢查,並開啟衛星任務的關鍵儀器GNSS-R。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獵風者衛星已進入「正常操作模式」(normal mode),GNSS-R酬載儀器將持續開機並開始收集資料,進入「酬載試運轉 」階段,獵風者團隊會檢視這些資料的接收狀況與品質,並持續調整儀器參數,以獲得最佳觀測數據。獵風者是台灣歷來第三個氣象衛星任務,更是首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其任務目標是獲得海面風速資料。國家太空中心提到,獵風者於9日搭乘法國亞利安公司的Vega火箭從法屬圭亞那升空,進入601公里高的軌道,同天順利與衛星通聯;經確認衛星本體健康狀態良好,12日便開啟任務儀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完成GNSS-R儀器硬體檢查。在太空中心執行過的所有衛星任務當中,獵風者是升空後進展最迅速平順的,最快達成通聯、最快完成衛星本體健康檢查、最快開啟任務酬載。國家太空中心表示,獵風者在第0軌(→剛脫離火箭後尚未通過赤道升交點的軌道)就下傳資料成功了,遠比預期還早,這可歸功於火箭精準地讓衛星入軌、太空中心過去執行任務累積的經驗,及衛星發射前紮實的各項測試等因素。根據亞利安提供的火箭飛行資料,衛星入軌高度與時間誤差很小(5秒以內),TASA地面團隊得以快速掌握衛星軌道,利於後續通聯;此外,TASA團隊對獵風者發射前的各項測試掌握度非常高,熟知衛星各項性能表現,能迅速確認衛星狀況。國家太空中心說,這是我國首度研發 GNSS-R 酬載,現在是檢視酬載表現的關鍵時期,太空中心團隊會繼續努力,期盼獵風者不久後也和運作中的福衛七號一樣加入氣象資料開放行列,共同為全球氣象科學與天氣預報盡一份心力。
順延2天!台灣首枚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發射成功
我國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預計搭乘亞利安公司織女星(Vega)火箭的VV23航班,原先預計在台灣時間7日早上9:36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Centre Spatial Guyanais,CSG)發射,但進入最後倒數階段時,因偵測到某數值異常而中斷倒數程序。亞利安太空公司重新排程,今(9日)同一時間再度嘗試發射,順利升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稍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原定台灣時間10月7日早上9:36升空的Vega火箭VV23,在進入最後倒數階段時,因偵測到某數值異常而中斷倒數程序。亞利安太空公司重新排程,10月9日同一時間再度嘗試發射,順利升空!「獵風者衛星是第一顆台灣自製氣象衛星,其任務酬載是台灣自主研發的 GNSS-R(全球導航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任務目標是透過接收GNSS導航衛星經海面反射的訊號,反演出風速。」國科會已在先前的貼文中提到,過去台灣已執行過2個氣象衛星任務,而「獵風者」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其搭載的關鍵儀器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任務是反演海面風速,補充目前氣象資料中較缺乏的海面風場資訊。國科會說明,「獵風者」的觀測原理較不易受雲層遮蔽影響,可全天候觀測,對於像是颱風等劇烈天氣系統預報,能提供相當寶貴的觀測資料,提升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且「獵風者」的觀測範圍能全球覆蓋,主要會集中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緯度帶,這也是劇烈天氣生成的區域。國科會續稱,「獵風者」搭乘的Vega火箭是亞利安旗下的小型運載火箭,這款火箭有4節,能運送1500公斤有效酬載至繞極軌道,已經執行任務逾22次。而VV23火箭航班上的乘客共有12個,除了「獵風者」,還有泰國遙測衛星THEOS-2,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10個「立方衛星」。
氣象衛星「獵風者」搭載Vega火箭 國科會:訊號異常「發射延期」
我國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預計搭乘亞利安公司織女星(Vega)火箭的VV23航班,在台灣時間7日早上9:36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Centre Spatial Guyanais,CSG)發射升空!不過在最後進入發射倒數時段時,Vega火箭出現異常訊號,發射因此取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今稍早在臉書發文指出,原定台灣時間10月7日早上9:36升空的Vega火箭VV23延期,「我們和國家太空中心會向亞利安公司了解詳細情況與下個發射日。請大家持續追蹤獵風者衛星最新動態。」國科會在先前的貼文中提到,過去台灣已執行過2個氣象衛星任務,而「獵風者」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其搭載的關鍵儀器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任務是反演海面風速,補充目前氣象資料中較缺乏的海面風場資訊。國科會說明,「獵風者」的觀測原理較不易受雲層遮蔽影響,可全天候觀測,對於像是颱風等劇烈天氣系統預報,能提供相當寶貴的觀測資料,提升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且「獵風者」的觀測範圍能全球覆蓋,主要會集中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低緯度帶,這也是劇烈天氣生成的區域。國科會續稱,「獵風者」搭乘的Vega火箭是亞利安旗下的小型運載火箭,這款火箭有4節,能運送1500公斤有效酬載至繞極軌道,已經執行任務逾22次。而VV23火箭航班上的乘客共有12個,除了「獵風者」,還有泰國遙測衛星THEOS-2,以及來自其他國家的10個「立方衛星」。
美女主播見證歷史的一刻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將升空
台灣第一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Triton)」將於台灣時間10月7日上午9點36分在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台視新聞台將從上午9點起開始轉播,和觀眾們一同見證獵風者衛星,搭載織女星火箭航向天際的重要時刻。「獵風者(Triton)」不僅是台灣第一個自製的氣象衛星,同時也是國家太空中心升格行政法人後首次發射衛星,其搭載的任務酬載為「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GNSS-R),功能是反演海面風速,補充目前氣象資料中較缺乏的海面風場資訊,對於像是颱風等劇烈天氣系統,獵風者的觀測資料能有效提升颱風強度與路徑的預報能力。林益如透露4年前轉播福衛七號時兒子才2歲。(圖/台視提供)台視主播林益如將與有著「火箭阿伯」之稱的太空中心吳宗信主任,以及火箭工程師黃振瑋同步現場解說,一起迎接火箭振奮人心的瞬間。林益如透露4年前轉播福衛七號時兒子才2歲,現在6歲兒子對太空科學產生很濃厚的興趣,還會不時回放福衛七號升空影片,林益如笑說:「聽到我又要負責轉播獵風者升空,他非常高興,還要我先講解給他聽。」台視長年以來致力參與台灣太空發展的每一刻,從美國加州空軍基地的福衛五號、美國佛州卡納維爾角福衛七號的馬拉松轉播,到今年首次與歐洲國家合作的獵風者衛星發射,台視團隊不僅動員人力,赴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設置轉播現場為觀眾帶來第一手衛星發射資訊。《獵風者衛星》發射全紀錄的片頭音樂也特別邀請到近期曾為三金典禮製作配樂、同時也是美國葛萊美音樂組織導師的蔣榮宗特別創作,台視《獵風者衛星 發射全紀錄》將於10月7日上午9點起於「台視新聞台」、「台視新聞YouTube頻道」皆可同步收看,邀請觀眾一同見證台灣太空史上的重要發展。
大陸進口原木發現「全新蟑螂物種」 源頭為法屬圭亞那
大陸珠海拱北海關所屬的中山港海關近日在中山港口岸的進口原木中,截獲拉丁蠊屬蜚蠊種,為全球首次報導的新物種。(圖/翻攝自《環球網》)據《環球網》及《央視》的報導,中山港海關、珠海保健中心病媒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在中山港口岸對一批自法屬圭亞那進口的原木進行聯合檢疫時,截獲一隻蜚蠊,現場的海關人員迅速取樣送實驗室鑒定,並對同批次貨物實施檢疫處理。廣東拱北海關保健中心病媒實驗室工程師陳健表示:「通過DNA條碼技術及形態學鑒定,均未匹配到已知的蜚蠊種類,經進一步研究,依程式確認該頭蜚蠊為未被描述過的拉丁蠊屬蜚蠊物種,為全球首次報導。」蜚蠊,俗稱蟑螂,目前已知的種類有4000餘種,是各國海關口岸監測的重要病媒生物之一,具有極強的適應力、繁殖力,作為外來物種很容易在入侵地定殖,對入侵地生態環境造成威脅,還可能攜帶未知病原體傳播疾病,危害人類健康。
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 蘇貞昌:在全球太空領域占一席之地
行政院長蘇貞昌昨(7)日前往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並聽取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簡報任務相關資訊時表示,台灣擁有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優勢,應凝聚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努力與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蘇貞昌昨天在國家太空中心先觀賞獵風者衛星簡介影片,並聽取同為台大橄欖球隊隊友的吳宗信簡報獵風者衛星任務相關資訊,隨後在獵風者衛星任務標誌(MISSION LOGO)上簽名留念,並由學弟吳忠信致贈其任務徽章。蘇貞昌也前往衛星整測廠房,並在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的解說下,視察獵風者衛星整備情形。蘇貞昌說,為扶植台灣太空產業發展及培養太空科技人才,他再任行政院長後,不僅核定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長程發展計畫」,亦陸續通過「太空發展法」、「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期待發揮台灣在太空產業的優勢力量,政府也會用盡全力推動國家太空產業發展,期盼我國未來也能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並能從太空守衛台灣,也請大家一起加油,讓台灣做得更好。蘇貞昌指出,台灣現在雖非全世界可自行發射火箭的11國之一,卻擁有自製火箭及衛星的相關能量,並且台灣在半導體、資通訊及精密機械等領域,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國太空產業應凝聚台灣最頂尖的技術與力量,想方設法與其他國家在太空領域上同步併進,並後來居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表示,今年7月在屏東旭海已發射全球第一個具自主導航控制能力的混合式火箭,是台灣啟用首座短期科研火箭發射場後,第一次發射探空火箭,代表政府全力支持太空科研與產業的發展。國家太空中心也指出,此次獵風者衛星在不斷精進、整備完成,並通過全功能測試後,預計將於明年第1季運送到法屬圭亞那太空中心發射升空。
外星生物已存在地球上?科學家曝驚人發現:生活在動物園內
外星生物是否真實存在,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多年來專家不斷尋找蛛絲馬跡,就是希望能找到證明它們存在的證據。沒想到科學家透過最新研究發現,他們在巴布亞企鵝(Pygoscelis papua)的糞便裡找到一種距離地球4100萬公里、來自金星上特有的化學物質「磷化氫」。這讓他們大膽猜測,也許大家一直在找的外星生物,就是在動物園內生活的企鵝。根據《每日星報》報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博士戴夫(Dr Dave Clements)透露,他們在巴布亞企鵝的糞便中,意外發現一種無色、劇毒、有魚腥臭味的氣體「磷化氫」(phosphine),而這種氣體是金星上特有的物質,「我們確信磷化氫的發現是真實的,但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在製造這種物質。有一些厭氧細菌會產生磷化氫,在池塘的黏液、獾類的內臟和企鵝糞便中都能找到,這可能與防禦或對競爭性細菌發出信號有關。」令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何金星上的特殊物質會出現在生活於地球上的游禽體內,因此推斷企鵝很有可能就是大家一直在尋找的「外星物種」,但科學家目前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解釋。戴夫表示,因為不清楚企鵝體內的磷化氫是如何產生的,因此接下來計劃將研究巴布亞企鵝的生活方式來釐清。戴夫補充,也許人類可能已經發現了一種外星生命,通過對企鵝的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人類辨別存在於其他星球的生命形式。事實上,金星距離地球3800萬英里(約6115萬公里),去年9月在金星大氣層探測到磷化氫氣體,打破過去外界一直認為「金星上沒有生命」的想法。去年12月,法屬圭亞那 ( French Guiana) 發射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美國航天局(NASA)也藉此作為未來幾年的主要觀測站,深入探測其他星球,搜索是否有其他生命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