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
」 泌尿道感染 腎臟 糖尿病 膀胱 憋尿腫瘤位置影響是否需要人工肛門 大腸直腸癌手術新選擇 提高術後恢復品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宗憲報導】過去的觀念裡,大腸直腸癌患者聽到手術後要裝人工肛門,因此對手術相當排斥、恐懼,進而導致延誤治療。中國醫藥大學癌症中心外科主任柯道維醫師指出,隨著醫療技術進步,手術有更多選擇,例如使用微創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能提高手術穩定度、腫瘤切除精確度,讓腸道與肛門重建接合得更好,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此外,柯醫師也針對民眾對手術選擇、是否需要人工肛門等常見迷思及誤解做了詳細解答。手術後一定會裝人工肛門?腫瘤位置影響較大在傳統觀念裡,大多民眾第一直覺反應,認為大腸直腸癌術後要裝人工肛門,因此拒絕開刀。柯道維醫師說明,人工肛門分為暫時性與永久性,需要哪一種,主要是跟腫瘤位置有關係。若腫瘤位置在直腸(指肛門往上12至15公分範圍內)特別是中位與低位(10公分以內)的直腸腫瘤,手術後可能會需要暫時性的人工肛門,待手術後3個月左右,根據腸道與肛門的接合復原狀況,再關閉人工肛門,恢復正常的腸道功能,由肛門排便。目前,唯一會需要裝永久性的人工肛門,就是腫瘤直接侵犯到肛門的括約肌,且經過前導性的治療或其他方式,腫瘤仍沒辦法消除,手術將腫瘤切除的同時才會裝永久性的人工肛門。柯醫師表示,過去在和患者溝通時,會特別明確的標示腫瘤位置,說明是否需要暫時性、永久性,甚至不需要人工肛門,患者在清楚了解病情後,較能提高接受治療的意願。該如何選擇手術的方式?柯道維醫師表示,民眾在手術選擇上有傳統開腹手術與微創手術。其中,傳統開腹手術傷口較大、術後傷口較痛、恢復期較長,且傷口併發症較多、沾黏風險較高,住院期較長等情形。而微創手術分為腹腔鏡手術與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在腹腔鏡手術上,利用先進的螢幕設備可以清楚看見病灶來做切除,傷口較小且恢復期較短。而達文西手術是透過系統讓醫師操控機械手臂來達到更精準、精細的動作,並呈現更完整的3D影像,因此在手術上能更精確的切除腫瘤,又不傷及周邊組織,保留更為完整的身體功能,降低復發與後遺症的風險。機械手臂輔助手術 精準切除腫瘤手術對於大腸直腸癌患者預後與生活品質有絕對的幫助,柯道維醫師說明,大腸直腸癌腫瘤位於骨盆腔深處,周邊有許多神經、血管等。因此在傳統開腹手術上,摘除腫瘤過程可能會傷及神經、血管,進而導致尿失禁、性功能障礙等,影響生活品質。達文西手術透過優良的視野呈現,能精準地拿掉腫瘤,完整保留周邊神經、血管,對患者泌尿道功能恢復較好。柯醫師表示,越來越高比例病患在接受達文西手術當天或隔天就可以移除導尿管,排尿相當順利。另外,手術後腸道接合的精確度也會影響民眾恢復期。如果接合不良可能會產生腸液滲漏的情況,進而會導致骨盆腔感染、發炎、化膿,即使透過抗生素等治療,也會影響骨盆周圍器官的功能。柯醫師表示,達文西手術透過系統讓醫師操控機械手臂,可以精準地縫合腸道,大大降低術後併發症,並提高病患術後的生活品質。術後保養少量多餐 核心運動改善頻便感不論是何種手術,在完成後2至3個月醫師都會建議民眾要少量多餐,飲食上要選擇較營養且較好消化的食物,避免過油、辛辣等,藉由飲食的調整,讓腸道休養並逐漸恢復功能。另外,柯道維醫師說明,大部分直腸切除手術後,由於結構改變,常會出現切除後症候群,導致患者產生排便不規律、頻便、急迫感等症狀,這都必須要透過後續的飲食以及持續核心肌群的運動訓練來改善。了解病況 選擇合適的手術柯道維醫師呼籲,不論是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達文西手術,都需要先至醫院檢查,確認腫瘤位置才能知道是否需要永久性或暫時性人工肛門。而在手術上可選擇恢復期較短的達文西手術,精準切除腫瘤、縫合腸道與肛門,進而減少使用暫時性人工肛門的時間與腸液滲漏風險,留給患者較好的生活品質與健康。
女生「邊洗澡邊尿尿」沒衛生?泌尿科醫揭1好處:對健康有益
有部分女生會趁洗澡淋浴順便小便,有的人覺得方便,但有些人覺得不衛生,還曾有治療師不推薦稱會影響生理習慣。不過最近有國外泌尿科醫師支持女性洗澡順便小便,因為溫水可以讓人放鬆括約肌減少對膀胱的壓力,直言對健康有益。根據外媒《CNN》報導,美國洛杉磯西達賽奈醫學中心的泌尿科教授艾柏(Karyn Eilber)回應有關女性淋浴邊小便有害的傳聞,他站在健康的角度分析,淋浴時小便並沒有健康危害,大多時候是很方便。過去有觀點認為,女性站著小便會導致骨盆肌肉無法放鬆,使尿液不能排乾淨。紐約有另一位泌尿科醫師舒特曼(David Shusterman)表示,淋浴時溫暖的環境有助於肌肉放鬆,使尿液自然流出,能避免強行小便對肌肉和膀胱造成壓力。人們小便時尿道內括約肌與尿道外況約肌負責控制尿液從膀胱流出,用力會使括約肌縮緊難排尿,所以在溫暖放鬆的狀況小便對健康更有益。且舒特曼認為,尿液也不太會導致下水道堵塞。不過專家強調洗澡時一個情形不推薦小便,「絕對不能在浴缸內泡澡時排尿」因為溫暖的水是細菌和真菌滋生地,如果泡澡邊排尿容易增加細菌進入尿道,恐怕發生尿道感染的風險。據悉,曾有國內泌尿科醫師指出,尿液是從腎臟過濾出來,經過輸尿管儲存於膀胱,屬於密閉系統,其實算是無菌狀態又乾淨,除非泌尿道感染,才會變成有菌狀態。換句話說,邊洗澡邊小便完全不算沒有衛生的行為,還有人誇讚反而能省水。
16歲女高中生染罕見「沙波病毒」 1天吐8次喝水都害怕
彰化員林市一名16歲的高二女學生,近日持續高燒且頻繁上吐下瀉,特別是在進食後便會出現嘔吐情況,連水都不敢飲用,每天嘔吐多達7至8次,經多次就醫未見好轉後,她被轉診至彰化醫院,透過糞便PCR檢驗後確診罕見的沙波病毒感染,住院治療13天後才出院。女學生日前開始上吐下瀉並伴隨發燒,於是前往附近醫院急診,當時被診斷為腸胃型感冒。然而,服藥兩天後症狀仍無好轉,一進食就嘔吐,甚至連喝水都害怕,儘管如此仍不斷嘔吐且持續腹瀉。隨後她轉診至彰化醫院,經檢查確診罹患罕見的沙波病毒,且因長時間不敢喝水引發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後,症狀才逐漸改善。女學生回憶,發病前曾拿食物餵流浪貓,懷疑是否因此感染,但馬瑞杉認為,貓感染沙波病毒的可能性極低,目前也無研究證實貓是該病毒的傳播源。女學生的母親表示,女兒以前也曾出現嘔吐和腹瀉情況,但這次的病情特別嚴重,讓她十分擔心。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表示,常見的上吐下瀉通常是由病毒型或細菌型腸胃炎引起,常見病毒包括諾羅病毒、輪狀病毒與腺病毒,而沙波病毒較為少見。每年11月至3月是腸胃型病毒流行期,此個案是否是疫情的先遣部隊,尚需進一步觀察。馬瑞杉指出,沙波病毒的傳播途徑多與不乾淨的手部接觸有關,可能因如廁後未洗手,手上殘留病毒,又接觸食物而導致傳染。為防止腸胃型病毒感染,馬瑞杉建議民眾勤洗手,做好防疫措施避免感染,尤其是在進食前、如廁後、出入公共場所後,以及處理生鮮食材時要徹底洗手。家中如有感染者,應以漂白水稀釋消毒,減少群聚感染風險,並避免生食,建議以煮熟食物為主。
「老年衰弱症」恐致長者失能! 醫示警:肌肉減少風險更高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醫院常見有些老年病患,體格偏瘦但看似健康但尚能自我照顧,只是行動稍慢,因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一週後,竟喪失走路能力,甚至只能臥床,生活不能自理需他人全程照顧,這就是典型的「衰弱」。這樣的老人其身體狀況處於危險邊緣,任何風吹草動都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衰弱症」老年人 與生心理、社會經濟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葉孟奇說,臨床上發現,有「衰弱症」的老年人是不良健康後果的高危險群,往往需要較多的健康照護及社會資源使用,比起強健的老人死亡率甚至高達三至五倍。造成高齡衰弱的原因是多重的,無法以單一問題來解釋,可以分為內在及外在因子。內在因子例如老化、生理、心理狀態、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生活習慣等;外在因子例如社會、經濟、環境等。內在及外在因子會彼此交互作用而誘發並促使衰弱的發生。五項衰弱臨床表徵 體重、疲憊感、肌握力、行走與體能2001年國外學者曾提出五項衰弱臨床表徵:無預期的明顯體重減輕、費力疲憊感、肌握力下降、行走速度變慢、體能活動度低,若符合3項以上,即認為有衰弱症。研究顯示,衰弱的人在死亡率、住院率、跌倒率、日常生活及行動能力變差的比率等,皆比無衰弱的人高。因此衰弱被認為是失能前的重要表徵,且衰弱的等級越高,其改善的可能性越小,不良預後及死亡的風險也增高。肌肉減少症與衰弱關聯大 使疾病每況愈下葉孟奇表示,目前有許多生理機轉被提出與「高齡衰弱症」有關,其中「肌肉減少症」被認為與「衰弱」有高度的相關。肌肉質量與強度的衰退,容易影響步態和平衡,進而容易跌倒,造成行動能力下降,促使衰弱速度加速。許多急、慢性疾病及老化的相關狀況,也都會間接或直接誘發衰弱的產生;衰弱又會更進一步使疾病、肌肉質量及相關情況惡化,導致衰弱老人進入每況愈下的惡性循環。規律運動、保持動態 降低「肌肉減少症」跌倒率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法,最好是預防並針對有衰弱傾向的老年人及早介入。葉孟奇說,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規律的運動或保持動態的生活型態,同時加上適當的營養、控制慢性疾病且戒菸、保持開朗的心情及多社會參與的活動,如此多管齊下,才能減緩「高齡衰弱症」的發生。
廚師腹脹燒到38度!送急診竟「快洗腎」 醫示警「這疾病」易被輕忽:今年7例
57歲林姓男子是一名廚師,有高血壓並接受藥物控制,不過從今年1月中旬起發燒到38.1℃、有畏寒現象、輕微腹脹,除此外並無其他症狀,也沒出去旅遊、或接觸動物、家人同事也沒群聚現象,因症狀愈來愈嚴重,於是前往北市聯醫急診就醫。經檢查,醫師表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感染科主任王登鶴指出,林男當時血氧飽和度97%、體溫35.4℃、脈博99次/分、呼吸18次/分、血壓93/50 mmHg,急診發現其腎功能很嚴重,肌酸酐8.1 mg/dl,已到了要洗腎的程度,同時有泌尿道感染、低血壓、肝功能異常、肺水腫併發急性呼吸衰竭現象,因病情病危,於是安排住院至加護病房。經過檢查,林男被診斷出是鉤端螺旋體感染。王登鶴說明,鉤端螺旋體為細桿狀螺旋型,主要宿主包括鼠、犬、豬、牛、羊、馬等動物,為人畜共通病,感染症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好發於熱帶地區,發生國家遍及全世界,以中國大陸、韓國及東南亞病例較多,感染的病人其臨床症狀為高燒、全身酸痛、乏力、結膜充血、淋巴結腫大,重者可併發肺出血、黃膽、胸膜炎和腎衰竭。王登鶴表示,傳染途徑主要為接觸感染,病原會存在於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一步污染水源、土壤等周圍環境,再伺機經由動物皮膚傷口、結膜與被污染尿液或食物接觸而感染宿主,皮膚有傷口、戲水、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易被感染的族群,嚴重時將有致命的可能性,死亡率高達5-10%。王登鶴示警,因鉤端螺旋體感染在台灣不常見,今年到5月中旬全台總共7例,容易被醫師輕忽,沒想到這個病而診斷延遲,導致病人死亡,因此提醒大家,在台灣對於發燒、肢體疼痛、或合併黃膽或急性腎衰竭的病人,鉤端螺旋體感染應該列入鑑別診斷,以免延誤治療的時機,導致病人死亡。
男友失業陪直播 丟丟妹曝原因「爸爸從不認同到認可」
直播天后「丟丟妹」李明珊今年5月拿回「丟丟妹」商標,另外還擁有「樓頂揪樓下」直播事業。今(23日)她出席自創酵素品牌上市活動,宣告事業版圖再加1,導致一周7天全被工作塞滿,讓丟丟妹一度累到哭,好在男友Tommy從旁協助她,「表面大家覺得他失業還怎樣,連我爸也不太認同,現在越來越認可」。丟丟妹男友Tommy今年6月收掉在台中經營的200坪髮廊,之後被丟丟妹收編到旗下公司當副統籌,現在也會一起直播賣貨,丟丟妹坦言起初爸爸不認同這個做法,「越來越認可是因為我很累,可是因為他(Tommy),我能喘口氣,不然我之前常泌尿道發炎」,丟丟妹也透露男友是「無酬員工」,現在直播網友反應越來越好,連爸爸對Tommy的態度也有轉變,「我爸不會理任何人,只對我愛心泡泡,但他討厭一個人很明顯,會用瞪的,現在看到他還會笑」。丟丟妹也透露Tommy正在規畫北部開美髮,屆時不會投資男友,至於是否會重金聘請丟丟妹當代言人?她笑回:「他覺得他很厲害不需要我。」而丟丟妹現在握有3品牌,雖然收入變多,但她直言自己離開「丟丟妹」一年,「觸及降很多,所以我要救它流量,本來百萬剩幾千,沒有以前這麼巔峰,但有回到百萬,我先把流量救回來,吸引顧客眼球,他們才會購買。」丟丟妹直播長4小時,好在有男友幫忙讓她能喘口氣。(圖/侯世駿攝)
睡前別再滑手機又放床上! 研究曝:恐接觸「蟑螂糞便細菌」
現代生活時常離不開3C產品,許多人更習慣睡前躺在床上滑手機,然而有研究人員警告,手機上可能帶有大量細菌,這種細菌普遍在蟑螂糞便中被發現,一旦接觸這類細菌,可能讓免疫力低下的族群引起感染、痘痘、紅疹、肺炎甚至是敗血症。根據外媒《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據估計,每個人平均1天觸摸手機的次數多達2617次,手機也會因此變得極度不衛生。此前,更有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細菌含量是馬桶的10倍,且科學家曾示警,「床上溫暖潮濕的環境是病原體生長和傳播的完美培養皿」。英國寢具品牌「MattressNextDay」就贊助了一項研究,試圖了解手機上究竟藏有哪些細菌。研究人員從10支智慧型手機及10支智慧型手錶上採取樣本,並將樣本放入實驗室生長,以便觀察有哪些病菌存在。結果發現,「智慧型手機是最骯髒的科技產品」,其細菌數量比先前在電視遙控器等物上發現的細菌還要多。報導指出,智慧型手機、智慧型手錶上最常見的細菌是「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這是種常見於蟑螂糞便中的細菌,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害的,但它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併發症,若是免疫力較差者,接觸細菌過後,可能造成眼部感染、疹子、膿皰、腹瀉、頭痛,甚至誘發肺炎、泌尿道感染、敗血症。「MattressNextDay」也針對575名成年人進行調查,發現有高達74%的受訪者睡覺時會將手機放在頭邊或這頭下,而睡眠專家、「MattressNextDay」執行長馬丁(Martin Seeley)就直言,「記住,你的床應該是讓你休息的避難所,而不是潛在有害細菌的培養皿」。對此,專家建議,可以定期使用含酒精的濕紙巾或紫外線消毒劑來清潔手機,這能幫助消除手機上可能存在的任何細菌,並且應減少讓手機與臉部直接接觸。
白麵線吃1搓「鈉攝取」直接爆表 營養師:每週別超過4餐
麵食控小心鈉攝取過量,恐容易發胖,並引發高血壓及腎臟病。營養師陳嫚羚指出,大家常吃的「麥製麵」與米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她也列出「高鹽值麵」排行,其中白麵線吃1搓100g,鈉含量就高達2874mg,已超越國人飲食指南建議1天不超過2400mg的量,因此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營養師陳嫚羚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民眾平時常吃的麥製麵,包括泡麵、意麵、油麵、拉麵、麵線等白麵條,基礎原料為「麵粉+鹽+水」,而1g的鹽含有400mg的鈉,「與同為主食的飯相比,相同重量下,會多吃進300至900mg的鈉。」陳嫚羚也列出鈉攝取過量導致的許多健康問題,例如:容易胖:通常鈉攝取量多的族群,也伴隨有熱量攝取多的狀況,再加上飲食習慣上會偏好重口味食物 ,過去的研究也發現,鈉攝取量高的族群,BMI會顯著增加1.24 kg/m2 ,腰圍則顯著增加4.75 cm。 高血壓:鈉攝取量高身體容易蓄積更多水分,再加上過多的鈉可能也會刺激交感神經,打亂正常的血壓調節,而進一步造成血壓升高。長期的高血壓狀態,則會增加中風、冠心病等疾病風險。腎臟病:鈉攝取量高會伴隨增加尿鈣排出,提高腎結石或泌尿道結石的機會 ,再加上血壓升高,也容易對充滿細小血管的腎臟造成傷害,進一步增加腎臟疾病的風險。陳嫚羚補充,根據2014至2017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全體國人的鈉攝取量平均為3500mg,「7歲以上國人都呈現在超標的狀態」。WHO建議成人鈉的攝取1天小於2000mg,國人的飲食指南建議是1天小於2400mg,「2400mg鈉,約等於6g鹽,約一茶匙量。」陳嫚羚進一步分析鈉攝取的食物來源,結果顯示,佔比第1的竟是進食或烹調中添加的鹽或調味料,第2才是加工或調味食品,「在這個大類中又以麥製麵條為國人鈉攝取量最高的食物,所以愛吃麵真的容易造成鈉攝取過高!」營養師更盤點國人常吃的高「鹽」值麵,位居冠軍的是白麵線(壽麵線),每100g中鈉含量約2874mg,再來依序是雞絲麵2450mg、鍋燒意麵990mg、紅麵線(蚵仔麵線)752mg、油麵712mg、意麵572mg、拉麵429mg。想吃麵又想減鈉?陳嫚羚建議,可以選擇「減鈉麵體」,像是減鈉又低熱量組的「蒟蒻麵、豆腐麵」,或是義大利麵、通心麵、貝殼麵;米製麵組的米粉、粄條、米苔目、糙米麵;豆製麵組的冬粉、粉絲。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烹調方式」也需要一併調整,除了要降低鹽、醬料和調味料的使用,並改用蔥、薑、蒜、番茄等氣味重的食物調味,也別忘了看清楚營養標示,鈉含量每100g超過600mg即為高鈉食物。陳嫚羚強調,每週吃麵更是不要超過4次,「尤其是外食的麵食,通常鈉含量都非常高!不建議太常吃,主食的選擇建議以未精製全榖雜糧為主,而且通常吃米飯會搭配菜和肉,也會比較均衡。」而吃麵食也可以搭配新鮮蔬菜吃,因為新鮮蔬菜含有豐富的礦物質鉀,可幫助體內過多的鈉排出。
吃太多紅肉恐導致「尿路結石」 醫示警「5NG習慣」
尿路結石症的盛行率高,而且發作時往往令人痛不欲生!對此,泌尿科醫師施冠偉也列出5個容易造成泌尿道結石的生活習慣,包括水喝太少、吃太多紅肉、重口味及高草酸的飲食習慣,也建議「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施冠偉近日在臉書粉專「理雞先生 ― 泌尿科施冠偉醫師」發文表示,每年7至9月是泌尿道結石發作的高峰期,夏天長時間在陽光下流汗,太少補充水分,水分攝取減少、汗水流失增加,容易導致尿液濃度提高,就會加速泌尿道結石的形成。對此,施冠偉醫師也列出泌尿道結石風險的5大NG習慣:水喝太少:攝取的水量影響到尿量多寡,當液體變少、雜質濃度變高,會連帶增加結石形成的風險。建議成人一天至少須攝取2000至3000c.c水分。習慣攝取高蛋白、吃太多紅肉:攝取過量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海鮮等,會使尿液偏酸性,進而增加結石形成的可能。習慣重口味飲食:重口味的飲食含鈉量高,高鈉會減少鈣質吸收,增加血液中的尿鈣,容易生成結石。因此建議避免吃進過多高鈉食物,以降低身體負擔。攝取過多碳酸飲料、濃茶、啤酒(高草酸飲食):包括菠菜、地瓜葉、巧克力、碳酸飲料、濃茶、啤酒等,這些都是富含草酸的食物。草酸是結石的原料之一,因此攝取過多草酸含量高的食物,會增加結石形成的機率。太少運動:養成固定運動習慣及適當補充水分,能減少產生沉澱結晶,有助結石的排出及預防,但需避免太激烈碰撞的運動。施冠偉補充,泌尿道結石早期不會疼痛,若結石小於0.5cm內,能透過多喝水自行排出。若結石過大,造成堵塞引發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須要立即就醫處理。日常多喝水、盡量少憋尿,是預防結石的好習慣,也能盡量降低身體的負擔 。
男子泌尿道壁如水泥牆 釀「泌尿道長期發炎」!腎臟也嚴重受損
61歲梁姓男子這半年來反覆發燒及泌尿道感染,住院多達六次,日前再度復發,轉院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就醫,多科會診發現包括腎臟及輸尿管等泌尿道系統被一層像是水泥、蛋殼的鈣化物覆蓋,被稱為Encrusted uropathy(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因此造成泌尿道長期發炎,急性腎臟功能惡化。泌尿道發炎非典型腎結石 起因於結殼性泌尿系統病變彰化醫院腎臟科主任蔡旻叡表示,泌尿道結石通常會有頻尿、血尿、疼痛、甚至尿失禁等情形,但這起個案病人並不太會疼痛,而是一再地發炎感染。從超音波發現梁男的腎臟有類似鈣化的強回音反射,卻又不是典型腎臟結石,在腎臟科、泌尿科及感染科一起會診下,進一步從腹部電腦斷層發現鈣的沈積物覆蓋在泌尿道系統的內部表面,包括腎臟髓質及輸尿管,像是一層蛋殼一樣,也可以看成內璧有如敷上一層厚厚的水泥,輸尿管因此阻塞擴大,造成水腎及慢性發炎現象。罕見棒狀桿菌也是原因之一 結石不結塊但如水泥般覆蓋蔡旻叡表示,病人尿液進一步培養出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urealyticum),這種細菌致病力很弱,毒性低,培養不易,在臨床上經常被忽略,然而在少數病人(10%)身上會引起類似結石的沈積病變,產生俗稱鳥糞石的磷酸銨鎂及磷酸鈣混合結石沈積。不同於一般結石的是,石頭不會結成塊狀,而是如本起個案,像水泥般地覆蓋住泌尿道。此病症比較可能發生於免疫力不足、臥床或是長期置放尿管的病人身上。多喝水、不憋尿 一有症狀需積極找出病因蔡旻叡說,釐清病因後,為梁先生使用抗生素及進行多次的輸尿管內視鏡手術去除石片,已經不再發燒,但其腎絲球過濾率(eGFR)僅剩20,顯見半年的持續性泌尿道發炎已損害腎臟功能。蔡旻叡強調,泌尿道結石可能發生在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不管是哪種形狀,要預防結晶成石,最重要的是多喝水、不要憋尿、適度運動,營造出較為不易結石的環境。
青少年性病例創6年新高 16歲男一次中鏢菜花、淋病、梅毒
適逢開學,今年北市率先首次擴大國中男生公費接種九價HPV疫苗。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呼籲,家長們應多支持家中適齡孩子接受施打,因為青少年正是容易對於「性」感到好奇卻又一知半解的年紀,可能因一時衝動或受同儕影響而想要嘗試,卻又缺乏預防保護觀念。顧芳瑜建議及早接種HPV疫苗不僅能夠減少HPV(人類乳突病毒)感染機率,同時還是少數具有防癌效果的疫苗,能協助女生預防子宮頸癌、外陰癌、也有助預防好發於男生的頭頸癌、肛門癌或陰莖癌等生殖泌尿道癌症,其中頭頸癌在亞洲國家的好發性又較其他國家高。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去年13至18歲青少年的淋病與梅毒病例均創下近6年新高,且據相關醫學研究指出,不分性別,一生被HPV感染機率高達8成,最有效的預防感染方式就是接種HPV疫苗,而青少年階段接種則可達最大保護效果。顧芳瑜提到以目前診所曾收治的性病案例中,就有年僅16歲的青少年同時感染菜花、梅毒與淋病的病例,由媽媽陪同來檢查,經了解就是因為暑假期間和朋友們對性好奇,而有了不安全性行為導致。由於打疫苗需要父母同意,顧芳瑜表示有些父母可能會對施打HPV疫苗的必要性存疑,或者帶有錯誤見解,擔心施打疫苗是否變相鼓勵性行為,因而不同意孩子施打,反而錯失這個提供絕佳保護且由政府補助的良善政策,極為可惜。顧芳瑜更建議,由於HPV疫苗的最適接種年齡為9至45歲,鼓勵父母親除了支持家中孩子施打,若自己也未曾接種過,不妨考慮和孩子一起施打。值得提醒的是,接種第一劑時年齡在9-14歲只要施打2劑即可,若已年滿15歲以上則應施打3劑。
怕公廁髒! 她如廁「這姿勢」反傷膀胱慘住院14天!
多數公廁都有清潔人員定時整理環境,不過仍有許多女性顧慮衛生問題,因而選擇半蹲解尿,避免觸碰馬桶坐墊,但據泌尿科醫師歸家豪在節目中分享,有女子安排到離島旅遊,行前就有排尿不適的症狀,到了當地深怕公廁不乾淨,因此半蹲著尿尿卻導致發炎,甚至引發腎盂腎炎還要住院治療。歸家豪在《醫師好辣》中分享,該名女子當時半蹲著尿尿,此時尿道開口括約肌無法很好地放鬆,導致「尿到一半就斷掉」,造成骨盆底肌無法好好放鬆,膀胱內的餘尿變多,若裡頭是乾淨的尿還無妨,但女子膀胱裡是帶有細菌的尿液,時間一久就造成膀胱發炎。該名女子返回本島後出現血尿、發高燒的症狀,除此之外,尿液甚至逆流回腎臟,確診為腎盂腎炎,最終收住院治療打了14天的抗生素。對此,他強調,「半蹲式尿尿」大腿無法放鬆,骨盆底肌會不由自主地收縮,就沒辦法把尿排得很乾淨。歸家豪建議,如廁前先沖水也可避免上一位使用者殘留的尿液噴濺到自己身上。不過,他表示,沖水時一定要蓋上馬桶蓋,沖完後可降低馬桶當下的細菌數量,只要馬桶水不直接接觸尿道口附近,基本上是不會感染。另外,也有人會直接「踩在坐式馬桶上」如廁,曾有女大生在《Dcard》呼籲千萬不要!原來她父親的同事患有嚴重的腸胃問題,推估是便祕,因此在家排便時都習慣蹲在坐式馬桶上以便出力,未料馬桶長期被重壓不堪負荷,某天突然爆裂,他整個人從馬桶上摔下,「我爸同事的腳踝直接被馬桶的碎片割斷,僅剩一層皮連著」。
35歲OL頻尿不敢喝水「腎功能惡化」 醫建議多吃「1蔬果」3個月就改善
都說「多喝水有益身體健康」,然而一名35歲的OL卻因為患有膀胱過動症,一喝水就想上廁所,導致她不敢多喝水,進而影響腎功能。而OL在求診後,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建議她可以多吃洋蔥,以及其他五顏六色的蔬果,果然改變飲食3個月後就改善OL膀胱慢性發炎的狀況。洪永祥近期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自己經手的個案,表示有一名35歲的OL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的困擾,但因為患有膀胱過動症,一喝水就想上廁所,導致她不敢喝太多水,結果造成泌尿道感染。洪永祥解釋,一般人的膀胱蓄尿約300至400毫升時開始收縮,會感到想尿尿,但膀胱過動症患者因泌尿系統老化,蓄尿量可能只達到100毫升就想尿,但如果因此不敢多喝水,腎功能會進一步惡化。雖然OL泌尿道感染的情況在吃了抗生素後有所好轉,但頻尿的問題變得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腎功能也因此提前老化,OL來就診時,腎功能已經變得相當差,洪永祥形容她的腎功能像是60歲的婦人一樣非常糟糕,腎絲球過濾率只有65ml/min(正常的腎絲球過濾率大約是100ml/min)。對此,洪永祥也建議OL可以多吃洋蔥,以及其他五顏六色的蔬果。洪永祥指出,膀胱過動症和泌尿道感染患者常與身體慢性發炎有關,多吃富含花青素、茄紅素、兒茶素、植化素的蔬果,這些成分都有抗發炎作用。洪永祥也說明,洋蔥富含維生素B、C和膳食纖維,水分含量豐富,還含有硫化物、槲皮素和一些抗氧化劑,其中硫化物可以改善膀胱慢性發炎,進而提升腎功能,長期食用對腎功能有很大幫助。最終OL在改善飲食三個月後,回診時發現腎功能從65ml/min上升到8065ml/min,且頻尿情況也改善了。
腰痛又血尿!男引出1公升「奶茶尿」 醫師警告最慘後果:摘除腎臟
身體不適要及早就醫!義大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維倫分享他遇過特殊病例,一名60歲男子有腰痛和血尿的狀況,經檢查有結石卡在輸尿管,出現腎水腫狀況,更引出1公升奶茶色的尿液。對此,黃維倫透露最慘後果,有嚴重感染的話恐摘除腎臟。日前黃維倫醫師在經營的臉書粉絲專頁「U and泌的鳥醫師.黃維倫」發文,提到自己遇過一起特殊病例,有一名60歲男性患者,在忍受左右疼痛數個月又發生血尿情形,才趕緊就醫診治;經電腦斷層檢查,才發現左側輸尿管有一顆結石,導致尿路阻塞和腎水腫。黃維倫指出,正常的腎臟間質厚度約1.5至2公分,該名病患的腎臟被撐到最薄只剩下0.1公分,「算是非常嚴重的腎水腫」;但病患的狀況無法做輸尿管鏡碎石,因為可能導致腎臟損傷或術後嚴重感染,於是先替病患將腎積水引流出來,才能執行碎石手術。豈料,令黃維倫震驚的是,從管子引出多達1公升的奶茶色液體,而這些液體正是病患的尿液,「當嚴重泌尿道感染的時候,尿液會因為細菌滋生而變濁甚至變臭」,但要有這麼大量又混濁的尿,在臨床上很罕見。最後黃維倫以此案例告誡民眾,腰痛和血尿都是泌尿道疾病的警訊,若有相關症狀或身體不適,都應該及早就醫診治,否則像是該名病患的狀況,若時間一久會導致嚴重感染,最後需要手術摘除腎臟。
水喝不夠恐增腦中風、心梗風險! 營養師曝喝水學問
人的身體中有70%是水分組成,因此適時補充足夠的水分相當重要。營養師張珮蓁指出,要是人體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嚴重恐引起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而在補充水分時,也需注意許多細節,才能正確地將水分吸收。營養師張珮蓁近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Patty營養師 陪你一起吃」中發文,表示喝水的學問很大,絕非有喝就好。張珮蓁指出,每天喝的水分至少要是體重的30倍以上,因為水分攝取不足容易使血液水分減少,進而使血液黏稠,加速血球老化、血管硬化。嚴重時,還會增加血栓、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的風險。不過,張珮蓁提醒,喝水的時候要「適量多次喝」不要一次瘋狂灌水,在白天活動較多時,每小時補充約150-300毫升,確保水分充足。而這樣也可以有飽足感不亂吃東西,定期去尿尿也可以避免泌尿道感染。另外,運動時的補水時機也是相當重要,前、中、後都要適時補充水分。張珮蓁進一步說明,運動半小時前,應補充300到400毫升的水量,若喝完後都沒有產生尿液,或尿液顏色很深,代表身體可能處於缺水狀態,建議持續緩慢補充直到尿液呈現淡黃色。在運動過程中,每20分鐘應再喝100到150毫升的水量,以補充流汗流失的水分;運動後半小時內,應再補充150到200毫升。不過此時要注意,避免短時間大量灌水,否則容易電解質失衡,產生噁心感、頭暈等不適。最後張珮蓁也透露,其實茶、咖啡、湯都是水分來源,不過她建議,下午2點過喝白開水就好,以免茶跟咖啡影響睡眠。
微波剩菜「這動作」害全家掛急診 6旬婦慘釀急性腎損傷
用微波爐加熱剩菜也要小心!一名60多歲婦人長期追蹤糖尿病,日前她加熱番茄炒蛋時,不介意加熱不均勻、菜的中間還是涼的就食用,導致全家人腸胃炎掛急診,就連自己也出現急性腎損傷的症狀。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這名婦人在他的門診追蹤健康狀況,原本糖尿病一直控制得不錯,在上一次回診時卻發現,她的腎絲球過濾率掉了30分,「這是很嚴重的一件事,通常代表有急性腎損傷,而最常見原因就是感染」。洪永祥隨即詢問對方是否有感冒,或是出現泌尿道感染、急性腸胃炎,婦人這才坦承,她一個星期前掛了急診,且是全家都中招,係因她將放隔夜的番茄炒蛋拿去微波爐加熱,食物表面已經是溫熱狀態,中間還是涼的,但想著正值夏季炎熱,涼涼的也蠻好吃,一家人就跟著吃下肚。後來,全家人在飯後開始上吐下瀉,甚至只能到急診打點滴,而婦人則因患有糖尿病又腎衰竭,造成腎功能急速下降。對此,洪永祥解釋,微波爐加熱時,可能會有受熱會不均勻的狀況,如果時間不夠,建議要再加熱一次,至少加熱至70度以上。至於要如何保存剩菜,洪永祥提出「6重點」提醒民眾:避免將剩菜擺在室溫下超過2小時;食物要裝在乾燥、密封的容器裡,如保鮮盒、密封袋以阻絕空氣;大份量料理要分裝保存,避免細菌汙染;剩菜「趁熱」就要放進冰箱,低於60度就可能引起細菌汙染;隔餐菜要加熱至70度以上;剩菜最好一次食用完畢,避免反覆加熱。
穿短褲坐高鐵!陸女「感染真菌」起疹癢到爆 官方回應了
大眾交通工具因來往人潮眾多,衛生安全難免掀疑慮,一名大陸女網友控訴,她日前乘坐完當地高鐵後,身體突然開始莫名發癢,求診竟被醫師告知是「真菌感染」,讓她相當傻眼。據陸媒報導,最近有一名網友曬出褲子沾上噁心黃漬的照片,崩潰發文直呼「你永遠不知道上一個人在座位上幹了什麼,而且小桌板也是能不用就不用,要用最好拿酒精或者濕紙巾擦一下,以後再也不敢在小桌板上睡覺了」,她也忍不住呼籲大家,「坐高鐵一定要穿長褲啊!」貼文曝光後,高鐵座椅的衛生問題再度引起關注,網友紛紛留言回覆,「上次坐高鐵就看到有人把腳ㄚ放在了桌板上」、「不要輕易趴在小桌板上睡覺!!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上一個旅客是不是光著腳架在上面」、「媽媽有一次坐高鐵,下車發現屁股後面濕了,還發臭,懷疑是小孩子在座位上尿尿。」另外也有不少苦主分享類似經歷,「我之前穿短褲坐高鐵,然後下車之後我的大腿就開始癢,巨癢無比,去醫院檢查真菌感染了,我治了好久!腿都摳爛了,從那之後我都帶一次性的坐墊」、「上周穿短褲坐高鐵…腿上跟有跳騷一樣一直癢,回到家好像傳染給我老公了,他當天過敏去打了針(他以前從沒過敏過蠻奇葩的)」、「上次夏天坐高鐵,就兩小時路程,泌尿道感染了」、「上次高鐵下來腿上真的密密麻麻的疹子。」對此,大陸國鐵集團表示,高鐵座椅套每隔180天就會換洗一次,乘客若發現座位有髒污,可向列車工作人員反應,工作人員將即時處理。
26歲女喉嚨痛看耳鼻喉科好不了 她私密處出現症狀「尿尿會痛」原來得淋病
喉嚨痛居然是染上淋病!一名26歲女子因為喉嚨卡卡且伴隨反覆疼痛,原以為只是感冒,但吃藥一段時間未見改善,私密處還開始出現症狀加上尿尿疼痛,這名女子於是去看泌尿科治療時才驚覺,這一切的不適症狀都是「淋病」引起。根據泌尿科顧芳瑜醫師在臉書表示,近日疫情擴大,提醒若喉嚨出現疼痛症狀伴隨私密處有症狀,可能要小心是感染性病「淋病」,顧芳瑜分享,近期遇到一名年約26歲的女性求助門診,原先她覺得喉嚨卡卡伴隨著反覆疼痛,認為是感冒,所以她先到耳鼻喉科看診,但過一段時間卻未改善,直到私密處開始出現症狀加上尿尿會痛,來到泌尿科治療時才得知,自己染上「淋病」。顧芳瑜醫師說明,淋病不只藉由下體性接觸傳染,口交接觸也有可能會因此感染,這是在臨床上常見的情況,但卻常被大眾忽略調的傳染方式,「因為普遍『壞壞』時,大家想的是戴保險套,但嘴巴戴套呢?當然是不太可能的…」。顧芳瑜醫師指出,女性有時難以察覺感染淋病,因為症狀不如男性明顯,且臨床上也遇過下泌尿道無症狀,僅有喉嚨反覆疼痛,「所以壓根沒想到」。顧醫師也強調,淋病是可以治療的,建議施打「單一劑量的第三代頭孢子菌素」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除此之外,顧醫師也提醒,切記伴侶也要同步治療,「很多人往往治療好了,但還是在短時間內一再感染,才發現因為並不敢跟伴侶坦承生病了,導致自己治療好了,淋病卻像是乒乓球一般,在伴侶之前互相傳染」,和伴侶共同治療才能有效避免淋病反覆發生。顧芳瑜分享,近期遇到一名約莫26歲的女性求助門診,一開始她覺得覺得喉嚨卡卡伴隨著反覆疼痛,直到私密處開始出現症狀加上尿尿會痛,來到泌尿科治療時才意外發現,原來根本這一切的不適症狀都是「淋病」引起。(圖/翻攝自臉書)
日本玩用「這裝置」她竟發炎急衝藥局買藥 網驚:超噁
在日本不管走到哪裡,如廁時幾乎都可以使用「免治馬桶」,現在在日本的普及率更高達八成左右,然而有女網友表示,她在日本旅遊開始習慣用免治馬桶沖水,卻忘記公共場所的噴頭不一定乾淨,在出遊期間念珠菌感染,讓她無奈嘆「大家去日本還是要多多注意」。原PO日前在Dcard以「日本公共免治馬桶容易導致陰道炎」為題發文指出,自己在日本用免治馬桶沖水太習慣了,一時忘記公共場所的噴頭不一定乾淨,尤其是人特別多的地方,豈料在遊玩期間念珠菌感染,只好趕快到藥局買藥擦,心情十分無奈,「大家去日本還是要多多注意,祝大家旅途愉快」。此文一出,網友紛紛直呼「我的天外面的免治馬桶我真的不敢用,只要不是自己家裡的我都覺得好可怕」、「一直不敢用免治馬桶的噴頭,總覺得細菌一堆又是藏在馬桶深處」、「誰會用公眾廁所的免治馬桶阿,超噁」、「本來就不太能用免治馬桶,因為水會噴濺到陰道口,很容易把肛門的細菌或其他的細菌帶去那邊,而且也會太潮濕導致感染」。對此,台中榮總婦產科醫師謝筱芸曾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免治馬桶透過噴嘴噴出水柱沖洗肛門,也有沖洗外陰的功能,若是噴嘴遭到汙染、沒有常清潔,恐怕容易滋生細菌,就算定期清潔噴嘴,泌尿道感染的女性更要謹慎使用。她強調,原則上尿液是無菌的,只要用乾淨衛生紙壓乾尿道口就好。
家中沒人生病…兒醫幫3月大發燒嬰快篩 爸媽臉三條線
近期第6波Omicron疫情升溫,本土併發症爆增,小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最近不少小孩發燒,而一名3個月大的寶寶發燒,沒其他症狀,驗了新冠快篩「爸媽臉上也逐漸出現三條線。」巫漢盟在臉書發文,「好一陣子沒幫病人做新冠病毒快篩了,但最近發燒的孩子突然變多不少,而且溫度都燒好高呀,目前據我門診觀察,感覺呼吸道感染的比例最高,新冠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都有遇過,反倒是腸病毒最近比較少了!」巫漢盟表示,「一個三個月大發燒的寶寶,沒有其他症狀,問不出特別的接觸史,爸媽也說家中沒人生病,我先幫他檢查尿液去排除泌尿道感染,結果是正常,再來我決定先做新冠病毒快篩看看,叮咚!果真試紙很快呈現兩條線,爸媽臉上也逐漸出現三條線。」巫漢盟說,他跟爸媽衛教後,也講了何時要去醫院,「看樣子最近大家都要好好保重,必要時戴口罩勤洗手,也可以去打疫苗唷!」疾病管制署18日表示,疾管署說,近期國內疫情上升,接種XBB疫苗是能減少感染後重症或死亡風險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全國尚餘莫德納XBB疫苗約286.9萬劑、NovavaxXBB疫苗約4.1萬劑,呼籲尚未接種新冠XBB疫苗者儘速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