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疫苗
」 疫苗 陳時中 疫情 柯文哲 高端遊日小心「會走路的肺炎」!日本黴漿菌疫情「創10年新高」
日本是許多台人疫後出國的首選,然而近期肺炎黴漿菌的感染人數攀升,創10年來新高。對此,曾任臺灣食品安全協會和臺灣觀光協會高級顧問的福澤喬也指出,從日本感染的地區來看,福井縣患者數最多,達3.33人,接著是東京都和岐阜縣(各2.8人),呼籲出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清潔,並佩戴口罩。福澤喬昨(4日)上午在臉書粉專《Joel來談日本》發文指出,接下來又要進入台人旅日的熱潮,記得要常洗手戴口罩,因為最近日本的肺炎黴漿菌感染症感染人數出現上升,根據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的資料,近期日本的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病例數量持續增加,「9月16日至22日的1週期間,全國約500個定點醫療機構的統計顯示,每個機構平均報告了1.48名患者,這已是連續4週的增長,也是過去10年來同期的最高數字。」福澤喬補充,從日本感染的地區來看,福井縣患者數最多,達3.33人,接著是東京都和岐阜縣(各2.8人)、茨城縣(2.69人)、大阪府(2.61人)以及廣島縣(2.55人)。根據衛福部官網,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1種非典型的細菌,透過飛沫傳播,常造成呼吸道的輕微感染,亦為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因其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通常症狀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肺炎黴漿菌可經由人傳人傳播,藉由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沒有症狀的人也可能在鼻腔或喉嚨帶有此菌。一般而言,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可持續1至4週,且可造成數種類型的感染。衛福部指出,肺炎黴漿菌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特別是孩童,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倦怠、發燒及長達數週甚至數月的咳嗽。估計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的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小於5歲的孩童感染時發燒較少見,但可能會有喘嗚(wheezing)、嘔吐或腹瀉等症狀。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至於如何預防肺炎黴漿菌?衛福部也提醒,肺炎黴漿菌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因此如有呼吸道症狀(尤其是咳嗽)時須戴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蓋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無紙巾可改以上臂或手肘代替,切勿直接用手。用肥皂勤洗手且至少搓揉20秒,沒有水時,可改以乾洗手液代替。
路透社:美軍曾在菲律賓進行「反中國疫苗運動」 手法曝光
路透社14日報導,在COVID-19大流行最嚴重的時候,美國軍方發起了一場秘密行動,以對抗中國在菲律賓日益增長的影響力,而菲律賓是受這種致命病毒打擊尤其嚴重的國家。對此,菲律賓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沒有回應,包括是否了解五角大廈的行動。路透社一項調查發現,此舉旨在引發人們對中國提供的疫苗和其他救生援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懷疑;透過冒充菲律賓人的假網路帳戶,軍方的宣傳工作演變成反疫苗行動,社群媒體貼文譴責了口罩、檢測試劑盒以及中國科興疫苗的品質。路透社在X上發現了至少300個帳戶,這些帳戶與熟悉菲律賓行動的前美國軍方官員分享的描述相符,幾乎所有內容都是在2020年夏天創建的,並以「#Chinaangvirus」的口號為核心,中國的他加祿語就是病毒。檢視2020年7月的一則典型推文,就是用他加祿語寫下「新冠病毒來自中國,疫苗也來自中國,不要相信中國」。這些文字旁邊配著注射疫苗的照片,還有中國國旗和飆升的感染圖表。另一些推文則提到,「來自中國的個人防護裝備、口罩、疫苗等,假貨,但新冠病毒是真實存在的。」在路透社向X詢問這些帳戶的情況後,該社交媒體公司刪除了這些個人資料,並根據活動模式和內部數據確定它們是機器人活動的一部分。路透社指出,美國軍方的反疫苗行動於2020年春季開始,並擴展到東南亞以外地區,並於2021年中終止;五角大廈針對中亞和中東地區的當地受眾量身定制了宣傳活動,在多個平台上結合使用虛假社交媒體帳戶,在穆斯林中散佈對中國疫苗的恐懼,當時該病毒已導致數萬人死亡;而該策略的關鍵部分是,放大有爭議的論點,即由於疫苗有時含有豬明膠,中國的疫苗可能被視為伊斯蘭法所禁止的。路透社發現,這項軍事計劃是在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領導下啟動的,並在拜登(Joe Biden)就任總統幾個月後持續進行,即使在社交媒體高管警告新政府五角大樓一直在販賣新冠病毒錯誤訊息之後也是如此。路透社還發現,拜登白宮在2021年春季發布了一項法令,禁止反疫苗工作,這也貶低了其他競爭對手生產的疫苗,五角大廈啟動了內部審查。菲律賓駐華盛頓特區大使館沒有回應,包括是否了解五角大廈的行動。然而,菲律賓衛生部發言人則表示,路透社的調查結果值得有關國家有關當局進行調查和聽取。報導指出,菲律賓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和前官員對美國的反疫苗行動感到震驚,他們認為,這行為利用了本已脆弱的公民。菲律賓疫苗接種基金會執行董事布拉沃(Lulu Bravo)直言,公眾對2016年在菲律賓推出的登革熱疫苗的擔憂,導致人們對整體疫苗接種產生了廣泛懷疑,五角大廈的行動利用了這些恐懼。曾在疫情期間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和菲律賓政府顧問的博士Nina Castillo-Carandang說,「當人們快要死的時候你為什麼這麼做?我們非常絕望,我們自己沒有疫苗能力。」她指出,美國的行為在傷口上灑了更多鹽。菲律賓前衛生部長卡布拉爾(Esperanza Cabral)表示,菲律賓人不願意信任中國的科興公司,該公司於2021年3月首次在菲律賓上市。卡布拉爾強調,自己對美軍的秘密行動並不知情。不過她確信,「有很多死於新冠病毒的人本來不會死於新冠病毒。」
全家雙眼無神進診間…醫秒猜到「1病毒」作祟 恐怖都市傳說是真的
近期由於腸病毒、諾羅病毒肆虐,已經有不少專業醫師提出警告,呼籲家長應當要注意兒童的身體情況。小兒科醫師周一珊透露,最近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幾乎可以馬上猜到是感染了諾羅病毒,由於諾羅傳染力強,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可以說是「一人中獎全家分享」。周一珊在臉書粉專「波力診所-新北市新莊區」表示,最近只要看到一家人雙眼無神、拖著沉重的步伐一起進診間,都可以猜到「八成又是諾羅病毒這個小壞蛋!」由於諾羅病毒主要經由糞口傳染,只要接觸過糞便、嘔吐物沒把手洗乾淨,少少的病毒量就能傳染給很多人,且男女老少都是好發年齡層,所以才有「一人中獎全家分享」的恐怖都市傳說。醫師說明,一般感染諾羅病毒後24小時至48小時,就會開始感到噁心、嘔吐,部分人會腹瀉,可能伴隨發燒、倦怠、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但諾羅來得快、去得也快,約2至3天就能痊癒,然而康復後3天至2週內,可能都還具有傳染性,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周一珊指出,諾羅病毒變異大,目前還沒有疫苗或特效藥,醫生會給予對症下藥的支持性療法,並且建議患者多補充水分、電解質,如果連喝水都會吐,最好停止進食4至6小時,期間小口飲水,讓腸胃道多休息,若還是不舒服可以請醫生開立止吐、止瀉藥等,「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勤洗手。症狀持續一段時間,還是要盡早來院檢查治療」。
腸病毒流行期!小心絨毛玩具成傳染媒介 6大QA一次看
疾管署於7日提醒民眾,國內腸病毒正處流行期,疫情持續上升,預計6月中會達到高峰。由於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與教托育機構(幼稚園、托兒所、安親班)等處最容易傳播,其中以5歲以下嬰幼兒為重症的高危險群。疾管署也請家長要保持警覺,留意嬰幼兒健康狀況,疾管署也整理了相關Q&A。●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在家庭及教托機構育機構等處最容易傳播,可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幼兒而造成,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咳嗽、打噴嚏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嘴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腸病毒何時流行?潛伏期與可傳染期各是多久?腸病毒流行期為每年4至9月,夏季為高峰期,但在亞熱帶國家全年都可能發生。腸病毒潛伏期約2至10天,病人大多可在一週左右痊癒,一般而言,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痊癒後,腸病毒還會隨著糞便排出達 8 到 12 週之久,表示都還有傳染力。所以痊癒之後還是要繼續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才可以降低病毒傳播的機會。●感染腸病毒會出現什麼症狀?感染病毒後一般3至5天會出現症狀,但是大多數感染者,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典型症狀為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可能合併發燒。病程為七至十天。極少數個案,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肺炎、麻痺等併發症。●如何預防腸病毒?目前腸病毒中,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所以勤於正確洗手、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1.正確的洗手方法為: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擦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心互相磨擦、兩手揉搓自手背至手指、兩手揉搓手掌及手背、作拉手姿勢以擦洗指尖、用清水將雙手洗淨,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用乾淨的紙巾或烘手機將手烘乾。2.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特別是準媽媽、幼童和新生兒,盡量避免接觸腸病毒病人。3.家有嬰幼兒的成人工作或外出返家後,務必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4.罹病之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5.平時注意營養、均衡飲食及運動,增強個人之免疫力。也要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腸病毒如何治療?重症前兆是什麼?除了小兒麻痺病毒有疫苗預防之外,腸病毒感染症目前並沒有特效藥,採取支持療法,如退燒、止咳、症狀治療等方式,絕大多數患者會在發病後 7-10 天內自行痊癒。少數患者會出現「持續發燒、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至大醫院就醫。●吃冰或是冰的東西可以治療腸病毒嗎?坊間有傳言吃冰或冰的東西可以治療腸病毒,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念,請民眾不要誤信;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物可以來治療,吃冰(含冰涼食品)只可以緩解小朋友嘴巴破的不舒服症狀,也可以幫小朋友補充一些水分,但是大量吃冰並無法治療腸病毒。疾管署也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彰化童參加冬令營狂燒7天 兒科醫示警:春節4病毒「上下夾擊」
彰化縣員林市1名7歲李姓男童反覆高燒1週,並造成扁桃腺炎、喉嚨痛及眼睛結膜炎,也併發支氣管炎,住院治療,確診為腺病毒感染,和他一起參加補習班冬令營的多位同學也接連感染。衛福部彰化醫院小兒科主任馬瑞杉提醒,腺病毒正在大流行,春節假期不只將面臨腺病毒,還有流感、新冠及諾羅、輪狀等病毒的「上下夾擊」。馬瑞杉表示,所謂「上下夾擊」指的是流感、新冠及腺病毒引發的呼吸道感染,以及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道病症,這幾種病毒目前都還在流行,如果一起感染或接連感染,身體上方的呼吸道和下方的腸胃道恐將吃不消,面對可能的「上下夾擊」,免疫力比較低的老人和孩童更需要注意。李童母親透露,國小一年級的兒子放寒假,參加補習班的冬令營,1週前開始發燒,前往診所看診拿藥,但連著7天還是反覆發燒,而且喉嚨痛及眼睛癢,眼睛還揉成紅腫,才轉到彰化醫院,被安排住院,在這期間冬令營也傳出多名學生發燒,冬令營並因此停課。馬瑞杉說明,李童確診為腺病毒感染,以致反覆發燒,而且支氣管發炎,住院治療。腺病毒好發在孩童,以飛沫傳染為主,感染後持續發燒的時間可能長達3到10天,可以說是最容易引起發燒的病毒,臨床上以呼吸道症狀為主,也常引發結膜炎,目前台灣沒有疫苗上市,只能採症狀治療,如果併發肺炎或支氣管炎,就要住院為宜。馬瑞杉進一步指出,隨著春節返鄉及旅遊的人口流動,加大了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以目前來看,新冠、流感及腺病毒的人數都還在流行,病徵除了喉嚨痛等呼吸道感染之外,還可能頭痛、倦怠、肌肉酸痛、咳嗽等,春節期間所引發的呼吸道傳染恐將大增,情況嚴重者還可能引起肺炎等併發症。馬瑞杉提到,目前也流行著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諾羅病毒及輪狀病毒,輪狀病毒好發於6歲以下的嬰幼兒,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都可能。2種病毒主要是經糞口傳染,主要症狀為水瀉、嘔吐,並可能伴隨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醫師強調,春節期間面對多種病毒的夾擊,最好在出入公共場所時戴口罩,並且勤洗手,如果身體不舒服,還是要就醫,盡量在家休息。
中年男吃「黑布丁」全身痠痛…病情惡化身亡 醫揭致命原因
食物最好煮熟再食用,若生吃很可能感染病菌,嚴重甚至會喪命。越南有一名男子,在吃了「最喜歡的食物」後,感到疼痛、疲倦,還伴隨腹瀉、高燒、發冷,最後住院治療,結果因為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據《docnhanh》報導,這名來自南定省的50歲男子沒有健康問題,為了和朋友一起過年,宰了頭豬做「黑布丁」(Black Pudding),是指用動物的血、脂肪和碎肉做成的血腸。怎料隔天全身痠痛,不斷拉肚子,還出現高燒、寒顫、四肢發紫等症狀,家屬緊急將他送往醫院急診室。男子被診斷為豬鏈球菌引起的敗血性休克,開了抗生素、升壓劑、插管等,緊急轉移轉到其他醫院,時間不到5小時,卻陷入昏迷,瞳孔放大到4公分,全身出現紫色斑紋,從臉部、手臂和腿部都是,搶救後心臟又開始跳動,但後來病情仍未好轉,在1月23日宣告死亡。黑布丁是用動物的血、脂肪、內臟等做成的食物。(示意圖/翻攝自維基百科,由Alexbrn-自己的作品, CC BY-SA 3.0)對此,中央熱帶疾病醫院綜合科副主任Nguyen Quoc Phuong醫師介紹,病患的死因是豬鏈球菌引起的敗血性休克,伴隨多重器官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凝血病。據悉,豬鏈球菌是豬隻常見的傳染病,這種細菌會棲息在幼豬的扁桃腺、鼻腔、消化道等,假如喜歡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豬製品,非常容易感染,另外包括養豬戶、獸醫、肉類運輸工人、廚師等,也是高風險職業。豬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很高,也可能出現永久性聽力受損和前庭神經炎,目前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只能確保畜牧業勞動安全、食品安全衛生、加工食用熟豬產品、不吃黑布丁等。Nguyen Quoc Phuong醫師警告,即使是健康的豬隻,仍可以攜帶病毒和細菌,因此就算吃了「清潔」過的豬製成的黑布丁,依然可能感染危險疾病。
歐洲麻疹去年爆增近「45倍」 世衛籲兒童接種疫苗
近期要去歐洲玩的民眾要小心了!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去年歐洲麻疹病例增了近45倍,這數據令人震驚。而英國目前疫情嚴重,將麻疹升為全國性事件。據《CNN》報導,世衛主管警告,去年歐洲麻疹病例,增加了近45倍,病例仍在增加,要採取「緊急措施」防止進一步傳播。去年約有4.2萬人感染,而2022年只有941人感染。至於原因為何?世衛認為,因新冠疫情大流行,接種麻疹疫苗的兒童減少。世衛說,接種疫苗是保護兒童免受侵害的唯一方法。英國衛生官員稱,西米德蘭茲郡的麻疹疫情,會擴散到其他接種率較低的城鎮。英格蘭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表示,有超過340萬名未滿16歲的兒童沒有疫苗保護。世衛主管指出,他們看到歐洲的麻疹病例不僅增加數十倍,還有近2.1萬人住院治療,還有5人死亡,「接種疫苗是保護兒童免受侵害的唯一方法。」據《衛報》報導,據了解,2成5的病例是1到4歲的幼童,2成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英國因為麻疹病例爆增,將其升為全國性事件,呼籲家長接種麻疹疫苗。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負責人哈里斯(Jenny Harries)教授坦言,英國麻疹疫情走上糟糕的軌道,儘管大多數家長不反對小孩接種疫苗,但他們需要更多衛教資訊,才能更有信心。世衛解釋,2022年83%兒童在出生後的第一年,接種了第一劑麻疹疫苗,高於202年的81%,不過還是比新冠疫情前的86%差。據了解,2021年全球估計有逾12萬人死於麻疹,大多是沒接種疫苗的5歲以下兒童。
趙少康爆獲旅北台南同鄉力挺 印證民心思變
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替藍委候選人張斯綱站台指出,民進黨上台八年來,真的想不出「曾經做過什麼好事」「壞事一件又一件數不完」,例如疫情發生時,沒有疫苗,沒有口罩就算了,最可惡的是,疫情一開始時,還因為口罩不夠,還要大家別戴,官員及綠委吳思瑤甚至還罵堅持戴口罩的前總統馬英九「錯誤示範」,就因為口罩不夠,可以這樣搞「愚民政策」嗎?台灣民眾可以被這樣耍弄嗎?北市一選區國民黨立委委選人張斯綱昨晚在台北市北投區石牌福星宮,參加「泛藍大團結廟口開講」,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南投縣長許淑華、國民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柯志恩、國民黨立委候選人羅智強、徐巧芯以及新黨副主席李勝峯也出席力挺。趙少康表示,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明年1月13日換人換黨做看看。趙少康在站台時也說,他遲到了,要向現場民眾抱歉,但之所以遲到,是因為在此之前參加北市台南同鄉會會長交接典禮,主辦單位事前曾提醒他,該同鄉會以前堅持挺綠,從來不邀藍營政治人物,只邀綠營,這次很不容易願意邀請台南長大的趙少康,強烈建議趙少康到場後別罵民進黨,以免場面尷尬,因此他到場上台後非常緊張、也很客氣,只提他在台南的快樂童年及成長過程,很念台南。趙少康說,他隨後向現場60幾桌逐桌敬酒,現場熱烈程度超過他的想像,讓他一度還以為「是不是跑錯場」,要求與他合照、握手、敬酒的台南鄉親非常熱情,還高喊「侯康配」當選,讓他非常感動,這也表示真的「人心思變」,最近他到很多「想不到」的地方拜票,民眾熱烈的手、期待的眼神,讓他真的感覺,民進黨執政八年做得太爛,真的是人心思變。張斯綱則表示,民進黨做得很爛,每次的投票就是一次總複習,讓大家回想這個政黨到底在過去8年做了什麼樣的「好事」,很多人軍公教的退休金被減,過去幾年邦交國也減少,8年一下減少8個國家,再加上缺蛋、缺疫苗、排口罩、缺快篩、缺疫苗,甚麼都缺。他提到,兩岸和平是最基本的原則,因為戰爭沒有贏家,都只有輸家;張斯綱透露,最近自己的辦公室接到很多家長、甚至役男的來電,希望可以提早入伍,因為能在520之前把兵役服完,就是擔心打仗,萬一中間打仗「當兵當不完」,這就是現在很多役男最擔心的事情。張斯綱指出,現在有6成的民眾期待明年政黨輪替、在野國會過半,6成民眾是希望明年國家走上不一樣的道路,拜託大家一定要把票集中到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張斯綱以及國民黨。他也批評對手民進黨現任立委吳思瑤在缺疫苗時沒有幫忙講話,大家都討厭萊豬時反而支持, 甚至大家都希望萊豬不要進校園,她沒有支持保護食安的議案,就是「黨意立委」,民進黨的啦啦隊,請大家要用選票讓黨意立委「去休息」。
女星2歲女兒感染腺病毒 發燒4天爆7症狀「無疫苗特效藥」
中國近來爆發呼吸道疾病,流感病毒、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和新冠病毒5種病菌齊發,又以幼童感染最為嚴重,台灣也有愈來愈多人中標。女星夏如芝的2歲女兒就因為感染腺病毒,反覆發燒1個禮拜,還出現喉嚨痛、急性支氣管炎、結膜炎、小便灼痛、咳嗽、流鼻水、眼睛發炎等7症狀,讓她十分心疼。「腺病毒大爆發!病毒退散,還我健康可愛又貼心的寶貝芝麻」,夏如芝在社群平台提到,女兒從本月17日開始,連續發燒將近4天,每到夜裡就燒到超過39度,加上是熱痙攣體質,令他們感到擔心。由於感染腺病毒除了發燒,出現一般感冒或類流感症狀,還有喉嚨痛、急性支氣管炎和結膜炎、小便灼痛,而女兒通通都有。夏如芝指出,每次看女兒小小的身體,因為病毒造成全身不舒服,不斷地咳嗽,鼻子不舒服同時眼睛發炎,眼淚都是分泌物,眼淚不由自主掛在臉上,就會覺得很不捨,「鼻涕像是永遠擤不完一樣,鼻子也因為一直擤,整個都紅通通的」。女兒因為生病,連最喜歡吃的東西都不吃。(圖/翻攝自夏如芝 Cherry Hsia臉書)夏如芝表示,當時每天都希望女兒可以快點痊癒,女兒生病竟然沒有食慾,所有喜歡吃的東西都不吃了,也因此瘦了一圈。好在經過10天,狀況終於好轉,晚上也明顯睡得比較好。雖然現在只剩鼻水鼻塞和咳嗽,但她提醒還是要小心,因為腺病毒的併發症很多。夏如芝強調,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接種,也沒有可以直接治療的藥物,而且用酒精消毒也無用,若不小心感染會非常辛苦,只有確實使用洗手乳洗手才有辦法預防,「一定要記得隨時隨地都要好好勤洗手喔!」最後她希望大家都健康平安,自帶抗體不易生病。
新冠疫情明年1月高峰 台大醫曝「幼兒被多病毒夾擊」
疾病管制署今(21)日表示,今年秋冬各種呼吸道疾病感染好發中,加上流感持續在流行期,上周類流感就診達5.6萬人次,高出過去三年同期,預測新冠疫情高峰將延遲至1月中下旬,另外,台大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呂俊毅也表示,目前正是各種病毒百花齊放的狀態,特別是不少幼兒得到呼吸道感染,而且是陸續得到好幾種,一再感染可能引起重症,因此打疫苗是唯一確保降低感染風險的方法。根據呂俊毅指出,目前各種病毒處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狀態,特別是小朋友到幼兒園、托嬰中心階段,很多人得到呼吸道感染,且不只得一種,陸陸續續好幾種,一個還沒好又得另一個,是償還免疫負債的過程,過去兩年比較少生病的,現在都要還回去。呂俊毅還表示,由於小朋沒有能力保護自己,遇到其它人就一起玩、一起分享食物玩具,很難做到感控隔離;而且病毒感染可能帶來二次感染,例如細菌性肺炎、腦膜炎;反覆病毒感染也會造成小朋友呼吸道傷害,這裡唯一可靠預防方式就是打疫苗,這麼多病毒可能沒有疫苗,有疫苗卻不去打就很可惜。他也舉例,流感、新冠疫苗大家很熟悉但也可能忽略,流感從今年夏天開始到現在都沒有消退,冬天恐怕有另一波高峰,而且得過流感小朋友也不要以為絕對安全,還有其它型別的流行,得一種不代表不會得第二種。新冠也一樣,因為病毒演化,現在流行病毒和先前感染、接種過的疫苗不同,還是要接種新的疫苗。另外,疾管署指出,2023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已接種554.9萬劑,使用率達85.6%,不過6個月至6歲學齡前幼兒接種率僅53.7%,相當於92.7萬名幼兒僅49.8萬人完成流感疫苗接種,尚餘約42.9萬名幼兒尚未接種,疾管署也呼籲家長盡快讓孩童完成接種,於流感高峰期來臨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肺炎黴漿菌「會走路的肺炎」!誰是高危險族群? 5大常見QA一次看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季節轉換許多呼吸道疾病紛紛出籠,不只有流感病毒、COVID-19等,近日中國還傳出肺炎黴漿菌感染症大流行的消息。許多醫師紛紛提醒,雖然黴漿菌一年四季皆有可能感染,但夏天及初秋較常見,民眾要注意,而疾管署也整理了5大QA幫助民眾了解肺炎黴漿菌感染症的症狀、治療以及高風險族群。常見問題1: 肺炎黴漿菌是什麼?如何傳播?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它和一般細菌不同,沒有細胞壁,因此許多常見的抗生素對它無效。肺炎黴漿菌主要是透過咳嗽或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傳播,是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疾管署表示,由於肺炎黴漿菌造成的肺炎和一般的肺炎不一樣,通常症狀較輕微,所以又稱為「會走路的肺炎」(walking pneumonia)。常見問題2: 哪些族群是肺炎黴漿菌高風險群?肺炎黴漿菌一年四季都有可能感染,不過夏季、初秋較常見。依據美國資料顯示,約3至7年會有一波大流行。雖然所有年齡都有可能感染,不過疾管署指出,肺炎黴漿菌較常見於年輕人、學齡兒童。此外,肺炎黴漿菌在家戶內的傳播最常見,而學校、大學宿舍、軍隊、護理之家及醫院等場所生活或工作的人感染風險也較高。若原先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仍在恢復期或免疫功能較差的病人,發生嚴重感染的風險會更高,因此要注意各項預防措施。常見問題3: 該如何預防肺炎黴漿菌感染?肺炎黴漿菌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疾管署建議,民眾若出現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佩戴口罩;在咳嗽或打噴嚏時應用紙巾掩住口鼻並立即丟棄,若沒有紙巾也可改以上臂、手肘代替,但切勿直接用手掩住口鼻;此外平時也要落實用肥皂勤洗手。常見問題4: 肺炎黴漿菌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若受到肺炎黴漿菌感染,最常見的疾病型態為「支氣管炎」,疾管署表示,常見症狀包含喉嚨痛、倦怠、發燒,及可能有持續持續惡化甚至長達數週的咳嗽。此外,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若感染者為小於5歲的幼童,感染後除了有上述症狀外,可能會有喘鳴(wheezing)表現。常見問題5: 肺炎黴漿菌感染要如何治療?若有肺炎黴漿菌感染疑似症狀,民眾可就醫由醫師進一步診斷評估,並進行適當治療。疾管署表示,事實上多數感染者皆可自行痊癒,但若發展為肺炎,則需遵照醫囑完成抗生素療程。
「黴漿菌」恐大流行!主要感染途徑曝光 營養師揭「6類食物」防染病
秋天是許多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今年不只流感肆虐,近期「黴漿菌」疫情更嚇壞不少人。小兒科醫師表示,黴漿菌肺炎是因為感染黴漿菌所導致,感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包括唾液、鼻腔分泌物等,常見症狀有嚴重咳嗽、發燒、白色黏痰、嚴重者甚至會有帶血絲黏痰、發生肋膜積水、肺水腫現象。小兒科醫師巫漢盟在臉書說明,黴漿菌肺炎是因為感染黴漿菌所導致,一年四季都可見到,但好發於春夏、秋冬季節轉換之際,感染途徑包括飛沫傳染,包括唾液、鼻腔分泌物等,常見症狀有嚴重咳嗽、發燒、白色黏痰、嚴重者甚至會有帶血絲黏痰、發生肋膜積水、肺水腫現象,少數病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等嚴重併發症。巫漢盟表示,黴漿菌肺炎的高危險族群為孩童、青少年、年輕族群,在美國主要好發於5歲以上孩童;在台灣發現感染族群有年輕化趨勢,3歲以上孩童感染的比例明顯上升,目前治療方式為服用抗生素,常用藥物以巨環類(Macrolide)的抗生素為主,提醒民眾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出入擁擠處。(圖/翻攝自林雨薇 營養師臉書)另外,營養師林雨薇透露,雖然目前沒有疫苗可預防黴漿菌感染,但仍可透過飲食及生活習慣防範,建議多吃優質蛋白質、發酵乳品、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深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以及海鮮或全穀類,以增加免疫力。如果真的不慎感染黴漿菌,營養師也分享8個方法加速恢復,分別是喝大量液體如白開水和熱湯、練習腹式呼吸、不吸菸和二手菸、曬太陽10至15分鐘、充足睡眠、每天20分鐘的中低強度運動、多攝取薑黃素,以及補充Omega-3脂肪酸。(圖/翻攝自林雨薇 營養師臉書)
中國正流行…台灣曾爆黴漿菌感染「4童插葉克膜」 台大醫示警:抗藥性60%
肺炎常發生在孩童身上,「黴漿菌」更是逐漸成為主要病因,目前正在中國大流行。近年發現,國內第一線抗生素已有6成抗藥性,由於該細菌目前沒有疫苗,因此只要感染就很容易引發肺炎重症,是未來5~10年內須緊急研發的疫苗重點。衛福部疾管署說明,肺炎黴漿菌(Mycoplasma pneumoniae)是目前發現最小且可自行複製的病原體,與一般細菌不同的是,因為沒有細胞壁,許多常見的抗生素豈不了作用,可經人傳人傳播,藉由打噴嚏或咳嗽產生的飛沫傳染,沒有症狀的人可能在鼻腔或喉嚨也帶有此菌,可持續1~4周,造成各種類型的感染。中國正在大流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據悉,約有10%的人會得到肺炎,常見症狀為黏液痰、發燒和發冷、呼吸困難、胸痛及倦怠,少數人會有嚴重肺炎、氣喘發作、腦炎(大腦腫脹)、溶血性貧血、腎功能異常及皮膚疾病(史蒂芬強生症候群、多形性紅斑、毒性表皮溶解症)等嚴重併發症。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肺炎黴漿菌已逐漸成為兒童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因,過去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控制,但早在新冠疫情前的2018~2019年,北部地區曾有4例因肺炎黴漿菌而插葉克膜治療的重症兒童個案。黃立民提醒,中國正在流行肺炎黴漿菌,更發現當地對一線抗生素紅黴素,抗藥性已近百分之百,台灣的肺炎黴漿菌對一線抗生素的抗藥性也高達60%,因此接下來的5~10年會對兒童產生高度威脅,將是將來急需迫切研發的重點。
高市登革熱累計542例 「噴藥滅蚊」民眾憂…專家:必要手段
南部登革熱疫情升溫,高雄市截至2日累計542例,而有民眾對噴藥產生擔憂。對此,專家表示,因為噴藥防登革熱,是快速有效的必要手段。台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昆蟲學系名譽教授徐爾烈強調,在目前登革熱並沒有疫苗、治療藥劑的情形下,為快速減少環境中病媒蚊數量,避免疫情擴散、並為清除孳生源爭取時間,實施化學防治(噴藥滅蚊)是緊急防治登革熱的必要方式。安全性是優先考量,在環境部與衛生單位依據經驗與規範實施噴藥下,發生意外的機率非常低。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高雄大學白秀華教授說,登革熱是蚊媒傳染病,尤其在高度都會化的高雄市,喜歡棲息在室內、人工容器,傳播力強且僅在嘉義以南出沒的「埃及斑蚊」性喜人類居家環境,更是造成高雄市社區傳播鏈的主角,這也是必需執行家戶「室內空間噴藥」滅蚊的主因。白秀華表示,蚊子一旦帶病毒就是終生帶病,一隻蚊子平均可活1-1.5個月。當社區出現登革熱疫情時,快速而有效的噴藥殺滅空間中帶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是必要的防疫手段,同時配合落實孳生源清除工作則可避免已經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繼續危害社區。高雄市噴藥。高雄市20年來均秉持著噴藥專業原則,從選用環境衛生用藥、噴藥技術及機具都必需經過嚴謹的評估,登革熱「空間噴藥」是用以殺滅成蚊,依據生物檢定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在標的空間內的致死藥量,搭配噴藥機具(超低容量或煙霧機)、噴藥濃度、噴藥流量及施作時間等,以有效滅蚊為目的進行噴藥;白秀華教授依據高雄市2023年的監測室內噴藥滅蚊生物檢定數據約可達到85%-100%擊昏率分析,目前的噴藥滅蚊是有效的。部分民眾疑慮環境衛生用藥的濃度與毒害問題,徐爾烈進一步說明,空間噴藥的原理基於「緊急防治」有效滅蚊前提下,在社區緊急防疫噴藥每戶3到5分鐘有限的施藥時間內、要盡速達到標的空間內的致死藥量,提高噴藥機具流量或改良噴嘴效能、環境衛生用藥濃度都是必需的。徐爾烈解釋,而環境衛生用藥的主成分是除蟲菊精遇陽光及空氣極易分解,毒性極低,對人類影響主要是部分刺激與過敏性反應,根據研究除蟲菊精類殺蟲劑對哺乳類動物的急毒性極低,但是卻對於昆蟲如蚊子、家中害蟲如塵蟎的殺滅效果極佳。合成的除蟲菊酯(精)對於昆蟲的致死劑量遠大於人類(2250倍),也是安全並且有效被世界各地廣泛使用的登革熱防治噴藥藥劑,請民眾安心。徐爾烈說明,在環境部及衛生單位的嚴謹把關下,殺蟲劑對人體危害低,且噴灑時一定要將環境淨空,經過1小時再返回家中,再把門窗打開藥物濃度會降低許多,若家中有小朋友會在地面爬行,要先清理乾淨。依據規範用藥,發生意外機率非常低,請民眾可以放心。
腸病毒疫情升高 趙正宇要求六歲以下公費接種疫苗
立委趙正宇今(12)日指出,根據疾管署監測統計資料顯示,近來腸病毒的患者人數有遂步上升的趨勢,因幼童屬於易發重症與併發症的高危險群,他要求衛福部將六歲以下幼童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納入公費接種,並且同步提升疫苗採購數量,以確保小朋友的健康。趙正宇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13日至8月19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1萬1501人次,8月20日至8月26日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2030人次,患者人數居高不下且逐步上升,顯示腸病毒疫情已非常嚴峻。趙正宇指出,六歲以下幼童屬於腸病毒高危險群,易因患病導致重症及併發症,雖腸病毒71型疫苗已於八月初上市並開放自費施打,但完整施打費用近萬元,讓許多家長經濟上難以負擔,並且疫苗數量明顯不足,導致出現家長想替小朋友接種,卻沒有疫苗可施打的情況,最近又正逢學校開學,學童間交互傳染的情形,讓正宇非常擔心。趙正宇今天要求衛生福利部,將六歲以下幼童施打腸病毒71型疫苗納入公費接種,並且同步提升疫苗採購數量,小孩子是家長的心頭肉,確保每個小孩子的健康,不只是家長的事,政府的政策配合同樣重要,所以將會持續督促衛福部,盡速將六歲以下腸病毒疫苗施打納入公費接種,保護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健康平安的長大。
鄭正鈐批時代力量不實指控 列多項法案政策證明
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邱顯智投入2024年新竹立委選舉,並指稱國民黨立委鄭正鈐「沒聲音」;對此,鄭正鈐今(25)日批評,邱顯智做不實指控,刻意忽視自己為民眾發聲的表現,邱純粹為拉抬選情而採取選舉手段,他也列舉多項政績證明立委任內的努力成果。鄭正鈐強調,自己不但致力於為人民發聲,更以實際行動回應人民的需求,他為了反對萊豬和核食進口,不但在立院議場抗爭,更上街頭為民眾發聲。他指出、在疫情爆發國人卻沒有疫苗可打時,他率先前往總統府向總統蔡英文表達國人要疫苗、要活命的憤怒與訴求。「針對蔡政府無能解決柬埔寨打工詐騙案,自己還親赴柬埔寨成功營救受騙少年。」鄭正鈐也指出,他不但成功推動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確保幼童遠離食安風險,禁止瘦肉精入侵幼教飲食,也針對性別工作平等法,增加產檢假,配偶陪產檢及陪產假皆增加為7日。此外,鄭正鈐還列舉推動的一系列重要法案和政策,包括國民教育法修法,將3-5歲學齡前基本國民教育學費由中央支應;修訂學校午餐法,加強營養師人力,建置校園專業管理人,並持續檢討補助款運用,以及主張學校衛生法明訂禁止瘦肉精和核食進入校園,保障學生的食品安全等法案。鄭正鈐指出,他還爭取將育兒津貼提高至5000元、擴大兒童醫療補助對象至5歲以下兒童、要求提供11歲以下孩童專用快篩試劑等多項重要政策,以及其他許多與民生相關的法案政策。他強調,自己以實際行動為民發聲,所推動的一系列法案、政策,除了回應民眾需求及增進民眾福祉,同時也展現維護國人權益的決心和行動力。
腹瀉就診創3年新高紀錄 9歲女童上吐下拉「1天超過10次」
疾管署日前公布,近期單週腹瀉就診人次達到16.5萬人,創下三年來新高紀錄,且當中高達9成為感染諾羅病毒導致,自春節假期後至今就未曾趨緩,依趨勢觀察,評估目前仍再染病高峰,民眾得多加注意。雙和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鄭弘彥表示,日前在診間就遇到一名9歲女童因一天內嘔吐超過10次並伴隨腹瀉來就醫,病人因嚴重嘔吐吃不好,甚至出現脫水及酮尿症狀,所以緊急安排住院治療,先給予點滴補充水分、電解質及葡萄糖,病人的糞便經過腸道細菌與病毒分子檢測(BD MAX™ Enteric Bacterial and Viral Panel)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以支持性治療並配合藥物緩解症狀,5天後才康復出院。鄭弘彥醫師指出,諾羅病毒可藉由排泄物、嘔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源接觸傳染,傳染力極強,成人或幼童都有可能被感染。像上述個案,經過病史詢問發現,可能是全家外出郊遊時,以山泉水沖洗水果,食用後不幸感染,原以為只是一般的腸胃炎,但因為女童嚴重連續嘔吐及水樣腹瀉,加上食慾與活動力下降,家長警覺不對後才送醫。鄭弘彥醫師強調,孩童身體水分占比約7成,感染急性腸胃炎後更要注意脫水的狀況,可觀察皮膚彈性是否下降,或出現嘴唇乾裂等狀況。而兒童急性腸胃炎首先要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並配合清淡飲食,如果仍然持腹瀉、嘔吐及食慾不振,建議應該盡快就醫治療。想要預防諾羅病毒,鄭弘彥醫師建議,可從注意手部衛生、戴口罩與勤消毒開始,特別是在飲食方面,在如廁後、進食或準備食物前都應正確洗手。烹製菜餚應注意食品衛生,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並避免食用未充分煮熟的蛋、肉類或貝類等產品,以及飲用未煮沸或消毒之生水。另外,目前並沒有疫苗可以預防諾羅病毒的感染,因此家長照顧嬰幼兒時,仍要多注意家中環境廁所衛生,要多洗手,少去公共場所及人潮多的地方,以避免接觸傳染,若不幸感染,出現強烈腹瀉、嘔吐,甚至是抽搐症狀時,請盡速送醫勿延遲。
肝病列國人第十大死因 醫曝「這件事」助預防
根據衛生福利部2022年統計,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目前仍然是國人第十大死因。在台灣,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主要是因B型及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B、 C肝帶原 恐演變肝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家庭醫學科醫師廖虹雯說,B型與C型肝炎病毒可藉由血液、體液、垂直傳染,帶原者若沒有透過篩檢,獲得即時的追蹤與治療,則可能演變至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C型肝炎病毒不僅造成肝臟的發炎與病變,也會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增加肝外併發症的風險,例如:糖尿病、血脂異常、淋巴癌、再生性不良貧血、冷凝球蛋白血症等。C肝治癒率逾95%以上 放寬藥物給付盼根除廖虹雯指出,自1986年開始,B型肝炎疫苗列入新生兒常規注射,使得B型肝炎帶原率顯著下降,是台灣重大公衛成就。C型肝炎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隨著口服抗病毒藥物的問世與發展,C型肝炎的治癒率可高達95%以上,且副作用比傳統治療低。C型肝炎口服抗病毒藥物已於2017年納入健保給付,在放寬給付條件後,讓更多C型肝炎患者得以接受治療,並成功根除C型肝炎病毒。成人B、 C肝篩檢 及時治療與追蹤衛福部發布「國家消除C肝政策綱領(2018-2025)」,從預防、篩檢、治療,從基層醫療院所、地區醫院、區域醫院至醫學中心,從診間到社區,透過精準的公衛防治計畫、一條龍與在地化服務,全面防治C型肝炎,守護民眾健康。許多B型或C型肝炎帶原者可能沒有症狀,也不會特別去做檢查,是透過免費篩檢才得知自己有病毒帶原,及時轉介至腸胃科追蹤和治療。有鑑於預防與篩檢勝於治療,目前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各院區與院外門診部,以及不定期舉辦的社區篩檢,提供45歲至79歲成人,與40歲至79歲原住民,終身一次免費的B型與C型肝炎篩檢。
病毒來討債1/腸病毒大流行恐再釀停班停課? 專家揭「關鍵傳染途徑」
隨著防疫措施陸續鬆綁,民眾原以為生活將逐漸步入正軌,沒想到年後竟遭「免疫負債」反撲,大大小小的病毒步步進逼,其中腸病毒睽違2年再度出現重症死亡案例,令專家憂心恐掀大流行潮。由於腸病毒無疫苗、藥物可醫,屆時恐再次步入停班停課一途,專家認為「成人沾染病毒返家傳染幼童」是關鍵傳染途徑,只要斷絕此傳染鏈,就能阻止腸病毒肆虐。許多民眾都猜測年後疫情指揮中心便會公布「口罩解封」,沒想到竟期待落空,指揮官王必勝解釋,春節後各醫院的加護病房幾乎都滿床,擔心口罩解禁恐會再加重醫療量能。為何最近醫院忙翻天?專家分析跟「免疫負債」息息相關,受疫情影響,過去3年人們幾乎不聚會、不出國、南來北返的機會也降低,不只阻絕了新冠病毒,其他病毒也一併被封鎖。在這段時間裡,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被保護過度的「媽寶」,現在不僅邊境開放,再加上適逢史上最長的10天年假,民眾參加一場又一場的聚會、大型活動如燈會也吸引許多人潮等,於是病毒開始來討債,其中又以腸病毒最為危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29至2/4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330人次,較前一周的933人次上升42.6%。早從去年12月起,國內便陸續出現4例腸病毒重症案例,其中一名5個月大女嬰經搶救後仍不幸於今年1/12病逝,這是2年以來的首位腸病毒死亡案例。不只如此,3例中還有一名30多歲男子也是重症案例,由於腸病毒的危險族群為5歲以下的幼童,成人重症相當罕見,因此也格外引發關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幾乎沒有腸病毒,許多幼童從未感染過,所以會有免疫負債的問題,因為免疫力從未被訓練,所以就算疫情再低,都可能造成重症。莊人祥說,現在腸病毒根本還未達流行閾值,卻已經出現重症、死亡案例,這是一個警訊。想要預防腸病毒傳染,噴酒精的效果不佳,最好的方式是以肥皂勤洗手。(圖/趙世勳攝)中山醫大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腸病毒發生大流行的機率很高,這三年出生的40多萬名新生兒,幾乎沒有感染過腸病毒,一旦發生流行,病毒將以極快的速度在幼童間傳播,尤其進入6月更要注意,因為腸病毒本來就好發於夏天,而且這也是防疫解封後的第一個夏天。謝宗學說,腸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或藥物可治療,未來若爆發腸病毒大流行,是否要確實執行停班停課隔離,是可能需要考慮、思量的選項之一。莊人祥認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但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建議成人外出返家後,因為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所以務必要以肥皂洗手,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才能與家中幼童接觸,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長應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免疫負債要來了?腸病毒暴增74%「恐大流行」 醫曝最壞情況
過去3年因為新冠疫情,民眾出門在外都必須戴口罩,直到近來才鬆綁,不過隨之要面對的是孩童的「免疫負債」危機。疾管署上月30日公布數據,國內腸病毒有上升趨勢, 急診就診人次較前一周增加74%,因此未來很可能會發生大流行。有醫生就警告,若出現最壞情況,恐怕只能停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透露,最近不管是兒童急診的臨床觀察,或是疾管署的資料,數據都顯示流感病例數增加,尤其是A型流感。春節假期結束,許多幼稚園恢復上課,補習班、安親班、寒輔也紛紛開始,兒童群聚活動是否會讓流感疫情升溫,值得密切觀察。國內腸病毒病例有上升趨勢。(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謝宗學提醒,今年將面臨防疫解封後第一個夏天,最需要注意的是兒童腸病毒,因為過去3年台灣處於高度防疫狀態,這段期間出生的40多萬名新生兒,幾乎沒有感染過腸病毒,一旦發生流行,病毒會以極快的速度傳播,有很高的機率發生大流行,加上目前沒有疫苗預防或藥物治療,對幼童的健康產生巨大威脅,如果未來爆發腸病毒,可能要思考是否確實執行停班隔離政策,以阻絕病毒繼續傳染。疾管署指出,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目前沒有特效藥,大多在感染後7天會自行痊癒,家長應注意其病情變化,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務必立刻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