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場地訓練
」 全運會 沒場地訓練 水中口罩 自主訓練紙上運動會1/豪宅泳池能重啟卻沒訓練場地 防疫3個月國手恐失優勢
在全民瘋東奧之際,二年一度的體壇盛事「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全運會)也即將在十月登場。然而,在疫情警戒下,各項體育賽事的戰前訓練卻顯得綁手綁腳。公共游泳池等訓練場地至今未能解封,但社區或豪宅泳池在提出防疫計畫下卻可以重啟,立委批評,蔡政府只會「坐在冷氣房想政策」,未能兼顧防疫作為與選手權益,簡直是在扼殺體育發展。「社區泳池提出防疫計畫即可重啟,為何公共、民營和學校泳池卻被禁止?標準到底在哪?」中華民國游泳協會理事長曾正宗表示,國內疫情警戒降級後,各行各業都有防疫指引,唯獨游泳池沒有解禁;反觀國際間,各國針對游泳項目早有相關防疫措施,像是「水中口罩」、「游泳間隔」以及人流管控等。中央應考量選手比賽在即,有條件開放游泳場域提供訓練,避免讓他們的努力成為泡沫。許多國家針對游泳採取防疫措施,諸如配戴水中口罩(圖)、保持游泳間隔等。(圖/翻攝自朝日新聞網)代表台灣參加六月份「東奧馬拉松游泳資格賽女子組」的選手王怡臻,「泳齡」超過十四年,崇拜的偶像是美國奧運金牌選手Katie Ledecky。王怡臻擅長中長距離的比賽,更曾在「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八百公尺摘金。「除了亞運和奧運,全運會是游泳選手最重要的比賽!」王怡臻表示,由於三級警戒導致訓練停擺二個月,大大影響體能銜接,對中長距離的選手來說,需要三、四個月以上才能恢復,短距離的選手至少需要二、三個月,「疫情期間的確讓選手們很煎熬,大家只能在家訓練核心肌耐力,這些以前都只是輔助性質,鍛鍊體能主要還是得仰賴水上訓練,很難想像接下來必須花多少時間,才可以恢復到原本的狀況。」入選「現代五項」(馬術、擊劍、射擊、越野賽跑和游泳)國手選拔賽事的石易景,二○一九年參加全運會後就展開密集訓練,目前正為了本屆全運會加緊訓練,努力補回「消失的二個月」。「之前每天下午五點到七點,都是我的練習時間,游泳是我五項賽事中的優勢,無法單靠核心訓練維持體能,我怕少了練習,優勢就會掉下來。」對於游泳池至今仍未開放,石易景難掩失落。游泳教練鄭明杉表示,選手近三個月沒有練習,游泳池至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放,選手面對即將登場的全運會,要恢復以往體能的機會很低。「目前全隊的後期訓練計畫幾乎歸零,選手只能自主練習,陸上體能做太多,身體反而會變得僵硬,到水裡會游不動。」全運會泳賽 選拔卡關中華民國游泳協會理事長曾正宗指出,過去約5至7月間舉辦選拔賽,各縣市9月推派全運會代表;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縣市紛紛延期,或是改採遴選方式,但他認為,遴選方式參考上半年賽事如全中運等成績,缺少距離全運會最近的選拔賽成績;部分延期比賽的縣市,選手「一出關」就得立即投入比賽,兩者成績都缺乏客觀性。台北:延至8月9日 台中:採遴選新北:採遴選 台南:延期辦理桃園:採遴選 高雄:延至8月21日
紙上運動會2/至少要3個月才能恢復狀態 連教練都憂「選手游不動」
繼「舉重女神」郭婞淳為東奧中華代表隊奪得首面金牌,「麟洋配」王齊麟和李洋七月三十一日在羽球男雙項目再次勇奪金牌,漂亮的戰績令舉國沸騰,瞬間點燃國人關注東奧的體育魂;然而,「台南市體育總會游泳委員會」(台南游委會)七月二十八日卻突然宣布,將退出今年十月的全運會,原因是二級警戒下,選手們缺乏練習場地。代表台灣參加六月份「東奧馬拉松游泳資格賽女子組」的選手王怡臻,「泳齡」超過十四年,崇拜的偶像是美國奧運金牌選手Katie Ledecky。王怡臻擅長中長距離的比賽,更曾在「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八百公尺摘金。兩年一屆的全中運10月將在新北舉行,但游泳教練鄭明杉表示,選手因疫情已停訓3個月,可能都「游不動」了。(圖/翻攝全中運臉書粉專)「除了亞運和奧運,全運會是游泳選手最重要的比賽!」王怡臻表示,由於三級警戒導致訓練停擺二個月,大大影響體能銜接,對中長距離的選手來說,需要三、四個月以上才能恢復,短距離的選手至少需要二、三個月,「疫情期間的確讓選手們很煎熬,大家只能在家訓練核心肌耐力,這些以前都只是輔助性質,鍛鍊體能主要還是得仰賴水上訓練,很難想像接下來必須花多少時間,才可以恢復到原本的狀況。」游泳教練鄭明杉表示,選手近三個月沒有練習,游泳池至今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開放,選手面對即將登場的全運會,要恢復以往體能的機會很低。「目前全隊的後期訓練計畫幾乎歸零,選手只能自主練習,陸上體能做太多,身體反而會變得僵硬,到水裡會游不動。」立委鄭正鈐表示,中央制定防疫政策時大多待在冷氣房,想法悖離現實太遠,因此屢遭批評;政府針對運動選手的訓練與防疫,實在需要滾動調整,才不會影響選手長期訓練的成績與權益。
紙上運動會3/大熱天戴口罩衝刺+階梯訓練 短跑選手直呼:快窒息了
舉國上下瘋「奧運熱」,為中華隊好手打氣,國內中斷訓練數月的選手們,重回集訓地後,花時間適應環境的同時,全程「戴口罩」卻成了訓練過程的緊箍咒,在高耗能和心肺功能強力運作下,口罩成了生理的沉重負擔,影響訓練效果,有選手直呼「幾乎快窒息了。」進入「降級不解封」的二級警戒後,新北市板橋第一運動場終於重新開放,每天上午八時左右,身著五顏六色校服的田徑選手們,戴上口罩踏入訓練場,似乎少了往日雄糾糾的氣勢。即將升上國二的蘆洲國中田徑隊長張竣宸衝刺二百公尺後,溼透的口罩完全黏覆在臉上,上氣不接下氣的他直呼:「以前沒戴口罩,我跑二百公尺可以重複六、七趟,現在大概三、四趟就不行了。」教練指出,戴口罩練習對於田徑選手的心肺功能是一大挑戰,容易累、容易喘不說,還可能導致橫隔膜拉傷。(圖/張文玠攝)曾是田徑選手的蘆洲國中體育老師田恩說,現階段室外全程必須戴口罩的規定,對選手而言就像是「緊箍咒」,烈日下戴口罩訓練對心肺功能是一大挑戰,心肺不夠好的選手容易喘;高溫加上口罩,就怕呼吸太急促導致橫膈膜痙攣。田恩還擔心,這二個多月以來,僅能在線上訓練選手,「本來我們有十五個人,隨著線上教學時間延長,後期實際在線的學生只剩八個,成效不佳,甚至還有選手退出團隊。」他也透露,線上課程只能以仰臥起坐、伏地挺身、波比跳、抬腿跑和深蹲等核心訓練為主,無法全面鍛鍊體能。專長四百公尺和八百公尺的田徑選手張珈瑄坦言,過去教練會安排選手前往海邊或山上訓練,但去年至今受疫情影響,移地訓練大多取消,前陣子只能透過視訊進行自主訓練,然而器材有限,很難達到過去的訓練效果,「二年一度的全運會就在眼前了,心情實在很不安。」而且戴著口罩訓練非常艱辛,讓她大呼:「有時幾乎快窒息了。」疫情期間,體育選手只能透過視訊自主訓練。(圖/張文玠攝)
紙上運動會4/面具內戴口罩外罩塑膠片 劍道選手:連呼吸都困難
不只室外體育項目受疫情影響,學習劍道二十八年、希望代表台北市出戰「中華民國全民運動會」的林益誠指出,三級警戒期間,為了維持手感,只能在家練習揮劍及徒手訓練肌耐力;再者,每個人住家環境各有限制,例如住在公寓中的選手,因為不能吵到樓下鄰居,無法練習下半身的步伐踩踏。雖然選手們在疫情期間都會自主訓練,但強度跟正常訓練時完全不能比,也很容易因姿勢不正確受傷。(圖/張文玠攝)「在家『空揮』與實際對打有一段差距,自主訓練只能做一些基本動作。」林益誠表示,劍道屬於互動的競技,要互動才能精進敏捷度,「就像每天練習投籃,跟真的打比賽就有差別,選手每天投籃一萬次,雖然準度會提升,但仍須透過實際比賽,才能驗證精準度。」擁有十年劍道經驗的蔡忻珉則表示,去年疫情平緩時,還有賽事可以參加,今年五月疫情大爆發後,「市長盃」等大型賽事紛紛取消,道館也暫時停止營運,只能在家自主練習基本動作,「沒有實際到道館與人對練,反應速度變慢,對未來比賽不利。」蔡忻珉說,由於劍道屬於接觸性很高的賽事,所以防疫措施做得非常嚴謹,選手比賽時不僅會戴上口罩,面具表層還會貼上塑膠片,以降低雙方撞擊時,口沫和汗液噴濺所產生的傳染風險,「只是戴口罩真的很悶,口罩溼掉又更難呼吸,比賽時確實更加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