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內容
」 無法離開的人 威尼斯影展 陳芯宜蔡嘉茵接雄影頒獎典禮主持棒 同台曾敬驊自稱長輩
2023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頒獎典禮,將於15日在高雄市總圖登場。今年典禮主持人由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曾入圍金馬獎、金鐘獎的女星蔡嘉茵獨挑大樑,並邀請台語搖滾天團「拍謝少年」擔任開場表演嘉賓,本屆影展大使曾敬驊與導演謝沛如將共同頒發「臺灣學生獎」。2023高雄電影節影展大使曾敬驊也將來高雄擔任頒獎人。(圖/高雄電影節提供)今年國際短片競賽共有63部國內外短片進入決選,本屆評審團陣容堅強,涵蓋國內外優秀影視工作者,國際評審包括奧斯卡提名導演巴辛.哈利勒、馬來西亞導演尼克.阿米爾.穆斯塔法,國內則由金鐘視后尹馨、導演陳芯宜及鄭文堂擔任「金火球大獎」決選評審,XR組則邀集前Meta VR for Good總經理艾米席丹溫、韓國富川奇幻影展策展人金鐘敏及綺影映畫製片陳斯婷擔任決選評審。金鐘影后尹馨擔任本屆雄影短片競賽決選評審。(圖/高雄電影節提供)在幕前幕後都交出好成績的蔡嘉茵,雖然曾主持過金穗獎頒獎典禮,不過今年首次以主持人身份來到雄影還是直呼緊張,「以影人身份參與的時候心情很輕鬆,這次要主持頒獎典禮,完全跟之前不同,非常緊張」。即便如此她還是接下重任,笑說可以提前看到很多入圍影片是一大誘因,蔡嘉茵今年對不少參賽作品印象深刻,像《熱帶複眼》、《人之初,性,本善》等,很期待台灣影視產業有更多元的好作品問世。2023高雄電影節頒獎典禮邀請台語搖滾天團「拍謝少年」擔任開場表演嘉賓。(圖/高雄電影節提供)才剛與本屆雄影大使曾敬驊合作宣傳完電影《我的麻吉4個鬼》,這次蔡嘉茵又將與曾敬驊同台頒獎典禮,看到今年影展主題「耽美男神」版曾敬驊,蔡嘉茵直說「面對帥版的敬驊還是沒有那麼熟悉啦,比較熟悉衰版的他」,雖然曾敬驊男神魅力掃到很多粉絲,但蔡嘉茵透露自己看待他常常不自覺變成長輩眼光,笑稱「覺得孩子真有出息,真棒!」導演陳芯宜擔任本屆雄影短片競賽決選評審。(圖/高雄電影節提供)今年國際短片競賽入圍來自全球91國2260部優秀短片,最終入圍43部國際短片與20部臺灣短片,共同角逐「金火球大獎」、「美麗島人權獎」、「亞洲新浪潮獎」等獎項,總獎金超過百萬。「國際組」與「臺灣組」複選評審團邀集導演林龍吟、江偉華、楊婕,影評人張士達、卓男、孫志熙、甜寒、賈選凝、沈怡昕;決選評審包括以《川流之島》榮獲金鐘視后的尹馨,以《無法離開的人》聞名國際,同時也是2023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導演陳芯宜,即將登場的史詩時代劇「鹽水大飯店」導演鄭文堂,以及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曾以《萬福瑪麗亞》在雄影獲獎的英國-巴勒斯坦導演巴辛.哈利勒(Basil Khalil),今年馬來西亞現象級大作《睜開雙眼想見妳》導演尼克.阿米爾.穆斯塔法(Nik Amir Mustapha)。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是亞洲最大的XR展覽,其中國際VR競賽進入第6年,是台灣唯一針對VR創作的競賽獎項。今年度XR評審團由去年以《謎幻泡泡糖》拿下金火球大獎的導演克里斯多福戴維斯(Christopher Lane DAVIS)、《女海盜:成名之路》VR導演黃丹琪,以及 XR無限幻境節目經理李尚喬擔任初選評審,決選評審則邀請產業先鋒前Meta VR for Good總經理艾米.席丹溫(Amy Seidenwurm)、韓國富川奇幻影展策展人金鐘敏及《全能元神宮改造王》、《星際大騙局之登月計畫》等作製片陳斯婷組成,共同選出今年最佳XR作品。
《雲在兩千米》改編自吳明益小說 陳芯宜任威尼斯影展VR單元評審團主席
導演陳芯宜先前推出VR《無法離開的人》,獲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如今她與公視合作全新 VR 作品《雲在兩千米》,成功在上百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入選今年2023威尼斯合資市場展「Venice Gap-Financing Market」中「沉浸式計劃」創投項目,同時陳芯宜亦獲邀擔任今年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再度為台灣影視產業爭取國際曝光。《雲在兩千米》改編自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導演陳芯宜提到吳明益是台灣當代十分重要的小說家,也是她十分景仰並欲追隨其腳步的學長,她說:「當收到公視改編邀請時,雖知會是十分困難的挑戰,但在第一時間便答應。一來是早已醉心於吳明益的小說世界,二來是這幾年我從對VR 這個新媒材的探索中,隱約找到可以與小說世界相互呼應的切入點;故嘗試以VR 為載體來改編《雲在兩千米》,無論是內容本身或形式本身,都具有象徵性,希望能藉此創造出跨文化觀眾的集體共感。」VR《雲在兩千米》改編自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描述喪妻律師在追尋雲豹時,成為雲豹的過程。(圖/公視提供)原著作家吳明益表示,當他知道《雲在兩千米》公視和陳芯宜導演有意製作成VR版本,「我立刻回憶起了多年前在澳洲雪梨歌劇院觀看VR作品的經驗,而當我實際參觀陳芯宜導演《無法離開的人》後,我馬上感受到,她不是一個僅沉迷於技術性的導演,而是技術上的突破,讓她展開了不同於傳統影視製作的探索。」了解技術突破之處,並且用創造力去駕馭它,理解它,「如此才能不斷拓展人類自我理解的視野。」《雲在兩千米》故事描述律師關,在妻子於無差別殺人事件中喪生後,意外發現亡妻遺留在雲端的小說半成品檔案,內容是關於台灣瀕臨絕種動物雲豹的故事,關因此開始一趟追尋雲豹、成為雲豹的旅程,預計明年初進入製作期。除了在威尼斯影展創投發表《雲在兩千米》VR提案;陳芯宜亦獲邀擔任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是台灣第一人。她也盼藉此機會,積極與各國頂尖創作者交換心得,為台灣開啟國際間創作上的對話與產業交流。
2023世界公視大展閉幕 《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曝VR新作計畫
全球公共廣電媒體年度盛會「世界公視大展」(INPUT)18日於台北落幕,除了播映多部影視作品,會上主創團隊也分享創作歷程。導演陳芯宜先前推出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獲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會上她也透露持續與公視合作,籌劃下一部 VR 作品將改編作家吳明益短篇小說集《苦雨之地》。以色列 Kan11 電視台作品《魔鬼的自白》導演 Yariv Mozer 現身分享。(圖/公視提供)今年的INPUT 2023播映多部引人深思的影視作品,來自加拿大魁北克電視臺的調查式紀錄片(Investigative documentary)《必須異鄉》(Essential),描述社會在許多層面倚賴移工,以及移工如何從事危險、不穩定的工作卻僅有少數拿到永久居留權,多數移工沒有脫離社會底層的機會。製作團隊在映後分享,「故事結局沒有呈現希望或是光亮,希望觀眾帶著這份悲傷,在現實生活中做點改變。」另一部來自日本NHK 作品《虛擬陷阱》(Just a Child)以劇中劇結合紀錄片的方式呈現日本未成年人面對社群網路性虐待、性霸凌的處境。製作團隊分享作品靈感來自於導演就讀小學的兒子,他在線上遊戲中找到歸屬並認爲素未謀面的網友是「好朋友」而非陌生人。劇中劇的呈現也讓導演驚喜地發現年輕演員描繪的感受,與他作為成年人寫進劇本的情緒不同,年輕演員的真實聲音,也被整合到紀錄片中。以色列 Kan11 電視台作品《魔鬼的自白》(The Devil’s Confession: The Lost Eichmann Tapes)則首度完整曝光納粹德國「 最終解決方案 」(Final Solution )規畫者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 )受納粹記者威廉.薩森(William Sassen)訪問揭露罪行的錄音帶,導演 Yariv Mozer 現身分享錄音帶素材取得的曲折經歷並以「場景重現」的方式將歷史呈現給觀眾了解。這些錄音帶詳細描述了艾希曼在納粹大屠殺中的角色,但其下落一度不明。最近,在德國的檔案室中重見天日,這一發現對六十年前艾希曼審判的認知產生了重大影響。INPUT 2023 特別單元「臺灣 AR/XR 沉浸式內容新創力」上,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紅尾巴》導演王登鈺、《窺見生命的奧妙》導演張文杰對談,分享沉浸式體驗的創作心法,與國際製作團隊交流經驗。導演陳芯宜分享,過往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在富川奇幻影展呈現上,不只 VR 虛擬實境的氣氛營造,也找來編舞家周書毅在展場上親自演出,兩者結合,加上空間的風、空氣的燈光與濕度轉換,與現場工作人員向觀眾灑紙屑,「 沉浸式體驗是觀眾孤獨的旅程,創作者持續優化觀影過程,設計成完整的旅程,打開觀眾的感官」。談及近期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陳芯宜表示20 年前就有這個想法,看著綠島人權園區的蠟像館蠟像停留在那裡,彷彿時間就此停止。製作過程中,大量參考 Youtube上觀眾的 VR 觀影體驗,構思自己的故事線「體感與電影的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是俯角或仰角,創作者必須尋找新的敘事語言。」並透露已經在籌備下部 VR 作品,預計將改編作家吳明益《苦雨之地》。
集結全球近30國影視專家 文化部部長史哲也現身
2023年世界公視大展昨(14日)舉辦開幕記者會,現場有來自全球近 30 國、 300 名以上影視界專業及相關人士,這是疫後國境開放以來最盛大的一場影視產業界的國際交流活動,世界公視大展主席余玉英(Judy Tam)、文化部部長史哲、公視董事長胡元輝蒞臨致詞歡迎世界影視產業專業人士齊聚台灣。公視董事長胡元輝(左起)、文化部部長史哲、世界公視大展主席Judy Tam、公視總經理徐秋華、 NCC主委陳耀祥齊聚。(圖/公視提供)世界公視大展主席余玉英表示,在全球性緊張局勢和挑戰下,感謝臺灣公視承擔起主辦會議的責任。「台灣公視是亞洲領先的公共媒體,與其他亞洲夥伴密切合作,加強對公民社會的影響力。不論環境如何改變,我們仍渴望面對面的交流。INPUT 是激勵投身媒體工作的平台,讓與會者交流內容創作,提醒初衷。」文化部長史哲表示,今天「世界公視大展」現場將最具臺味的夜市、美食、臺灣啤酒,帶至最代表臺灣的國際地標的台北101,正凸顯臺灣內容的自由、豐富及多元。史哲指出,臺灣目前正在進行《公共電視法》的修法,希望能協助公共電視具體回應傳播新科技與數位轉型的需求,提供更全面的公共性服務,並引領臺灣、甚至全球的內容產業發展。臺灣能在此刻辦理「世界公視大展」,相信也是對於臺灣公共電視最具意義的時刻。公視董事長胡元輝說,「INPUT 是世界公共電視一年一度的內容產製交流大會,在技術的研發或節目的創新上,公視一向不遺餘力,而這當中很重要的一部份,是仰賴國際友人的協助與支持,這類國際交流以及後續合作,是台灣公共電視邁步向前的重要助力,並對台灣整體影視產業的發展帶來正面的影響。」台灣首屈一指的地標、台北101大樓,也特別以英、中文點燈「INPUT 2023 in Taipei」、「世界公視大展」。國內領先的舞蹈創新團隊禾一文化傳承舞團,帶來跨藝術領域的官將首表演,結合台灣在地文化與國際表演風格,震撼視覺體驗。5 月 17 日「世界公視大展」特別單元 (Special Session) 講座 ,將以「台灣 AR / XR 沉浸式內容新創力」為題,邀請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無法離開的人》導演陳芯宜、《紅尾巴》導演王登鈺、《窺見生命的奧妙》導演張文杰進行分享對談。
電影頻道/威尼斯得獎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開跨界展 60年前遺書惹淚崩
影集《四樓的天堂》導演陳芯宜推出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無法傳遞遺書的經歷搬上VR,360度沈浸式體驗讓觀看者親身體驗受壓迫的難受心情。如今陳芯宜將VR作品結合當年歷史原件跟劇本、VR幕後影像集結成跨界展覽。陳芯宜坦言VR技術難度相當高,因為技術關係,演員都不能NG,現場她還會請演員群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讀秒計算台詞時間,「演員壓力爆大,又要讀秒、走位不能錯,還要有情緒。」相當考驗演技。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獲威尼斯影展肯定。(圖/希望行銷提供)《無法離開的人》拿下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並在希臘、印度、加拿大、法國、沙烏地阿拉伯等超過12個國家放映。談起拍攝過程,陳芯宜開玩笑說,VR就如同特效片一樣,拍攝只有短短3天,2天棚內1天綠島實景拍攝,演員也必須習慣現場8顆鏡頭,「現場不能有人,而且VR不能剪接,台詞講多久就多久、幾分幾秒要走到哪裡都要很精準,走錯位置人物就會破碎。」後製也花了11個月時間,將現場8顆鏡頭畫面縫合,她坦言拍完以後也難以想像成品,「這部片是我最無法預期的作品,不知道會變怎麼樣,技術困難度太高,直到從威尼斯影展回來參加慶功宴以後才有實感。」《無法離開的人》描述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無法傳遞遺書的經歷,以VR方式打造360度沈浸式體驗。(圖/希望行銷提供)陳芯宜坦言原先很擔心台灣歷史題材,會不會讓國外觀眾難以進入,沒想到國外觀眾反應相當好,「很多人看了因為情緒太重會一直哭,在國外也有觀眾哭到蹲在地上,我想應該是因為國外有烏克蘭戰爭,最近也很關注人權議題,在國外放映第一天,後面的場次就預約完了。」拿獎後也有不少觀眾喊話想看,因此她動念舉辦跨界展覽,將VR作品、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以及當年受害者遺書、原件等,讓觀眾看完VR後,一方面可以有空間舒緩哀傷心情,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過觀賞當年遺物,理解當時受難者心情,並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陳芯宜坦言原先很擔心台灣歷史題材,可能會讓國外觀眾難以進入,還好這擔憂並未發生。(圖/林士傑攝)陳芯宜透露,當初受難者想到可能跟家人分別,離開前留下遺書,但很多信都是經過五、六十年才交還到家屬手裡。這次舉辦跨界展覽她也特地請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錄音念出真實的遺書,「大家都唸到太難受了,你會看到一個爸爸快要死之前想跟家人說些什麼,往往都是很生活化的小事,要兒子不要去海邊、要好好吃飯,要顧好身體。」她也希望能藉由展覽讓大家能夠以不同角度來理解當年這段歷史,「希望大家能用同理的角度,你有一個家人他不見了,他有一封信你過了70年後才拿到,希望大家同理這樣的感受,再去看他背後的故事。」陳芯宜希望能藉由展覽,讓大家能夠以不同角度來理解當年這段歷史。(圖/林士傑攝)「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將於5月6日至7月2日於北師美術館展出,VR放映採劃位售票,其餘展區開放免費參觀。
演白色恐怖受難者狂瘦10幾公斤 許時豪被反綁吊空中雙手都瘀青
陳芯宜執導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描述白色恐怖受難者無法傳遞遺書的經歷,獲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今導演陳芯宜攜手演員群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莊岳出席「無法離開的人」跨界展覽記者會,飾演受難者的許時豪透露當初為了演出爆瘦10幾公斤,還被反綁吊在空中,雙手都是瘀青,直呼:「真的都不用演,超級不舒服,也沒力氣講話了。」許時豪為了演出VR《無法離開的人》瘦了10幾公斤。(圖/焦正德攝)許時豪原先是擔任選角指導,最後卻變成男主角,被眾人笑虧是「自肥」,他笑著解釋當初劇組因為疫情延期,加上角色要剃頭,一直找不到合適人選,最後製片沒辦法,要他在乾脆在演員提案上放上自己的照片,他才會加入演出。當初許時豪為了詮釋受難者備受煎熬的狀態,靠著飲食控制在三個月內瘦了10幾公斤,為了曬黑買了助曬劑,天天只穿內褲上家中頂樓曬太陽,還特地爬到比較隱密的水塔上躲起來,就怕鄰居上頂樓看到他會嚇到。黃姵嘉在《無法離開的人》飾演許時豪妻子。(圖/焦正德攝)林鉅則在片中化身政治受難者坤伯,在綠島人權博物館導覽,帶觀眾回到1950年代的故事,他坦承自己太緊張,又是第一次到綠島拍,太緊張喝到有點宿醉,一直不太進入狀況,直到下午潘麗麗來了才進入狀況。陳芯宜執導VR《無法離開的人》獲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圖/焦正德攝)陳芯宜受訪時表示,VR因為需要後製縫合鏡頭,演員都必須一鏡到底演出不能NG,並且要在指定時間內演完,念台詞也必須維持固定速度,不太能即興演出。在片中飾演許時豪妻子的黃姵嘉就透露,懷中小孩才1歲多,因為年紀太小很難配合劇組指令,「她一直走來走去說要找媽媽,我抱她,她也會一直推我,不想給我抱,我拍完覺得很喪氣。」最後陳芯宜找到解決方法,讓媽媽待在現場空間,再利用縫合技術將媽媽所在的位置修掉,完成拍攝。「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將於6日至7月2日於北師美術館展出,與藝術家王榆鈞、李佳泓合作,將展出木刻版畫、倖存者的回憶之聲、在國家層層審查下的政治犯書信原件,以及VR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等,延伸這段無法離開的歷史。
威尼斯得獎VR電影《無法離開的人》 人權體驗展5月開展
陳芯宜執導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拿下第79屆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競賽單元最佳體驗大獎,繼在香港、希臘、印度、加拿大、法國、沙烏地阿拉伯等超過12個國家放映,將於5月回到台北,與台灣的觀眾見面,並於2023年5月6日至7月2日於北師美術館推出的「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從陳芯宜導演的同名VR作品出發,打造以沉浸式體驗為核心的跨界展覽。《無法離開的人》由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等人主演,以綠島人權文化園區蠟像館為啟發點,劇情融合多位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經歷,以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穿越歷史與時間,跨越國界與世代,喚起人們對於創傷記憶與人權議題的共感。「無法離開的人」展覽將於北師美術館展出,圖中為演員林鉅。(圖/希望影視行銷提供)許時豪表示:「一段台灣過去的歷史能藉由VR廣傳到世界各地,並在全球各地都得到很棒的迴響,如今即將要在台灣展出了,我想,我可能有點類似當年王建民的家人看他從美國回台灣的心情。感到光榮、興奮,很想跟大家分享這麽好的作品,同時也希望我們可以好好對待這得來不易的成果。」VR放映從0開始,找場地、找放映設備、找資金、找資源都不容易,對於終於回到台北展演,陳芯宜導演也感性表示:「展覽籌備比想像中的還不容易,無論是資金還是資源都非常有限,但還是希望不辜負影片的議題,要對得起每個參與創作及付出心力的大家,這部VR是關於台灣1950年代為理想與自由犧牲的前輩,這些前輩帶給我們力量,所以無論如何,用盡全力也希望讓台灣的大家都可以看到。」「無法離開的人」展覽由北師美術館與國家人權博物館共同主辦,從陳芯宜導演的同名VR作品出發,也將首次公開陳芯宜導演VR製作幕後細節,透過手稿、劇本、模型、設計圖、VR影像工作檔、拍攝道具和訪談影片,一探虛擬實境如何虛擬、如何造境。
AKIRA擔任雄影頒獎人 《無法離開的人》威尼斯影展後再奪獎
2022高雄電影節國際短片競賽頒獎典禮23日揭曉得獎名單,由楊小黎獨挑大梁主持,影展大使9m88結束海外巡迴,回台首次露面就是參加頒獎典禮。「國民姐夫」AKIRA也開心再臨雄影,擔任「臺灣組評審團特別提及」頒獎人。導演陳芯宜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繼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最佳體驗大獎後,再拿下本屆雄影「VR360敘事獎」。臺灣導演余聿《島影》則獲得「臺灣組金火球大獎」肯定。陳芯宜執導VR作品《無法離開的人》拿下VR360大獎。(圖/高雄電影節提供)雄影國際短片競賽「國際組」與「臺灣組」共有88國2138件優秀短片報名參賽,選出34國家40部「國際組」入圍優秀短片,「臺灣組」20部短片入圍。由視帝傅孟柏,國際美術大師菲利浦巴克(Phillip BARKER),導演鄭芬芬、香港導演黃勁輝、動畫導演邱立偉出任決選評審。「國際組金火球獎」由《暴雨前夕的祕密》獲得,片中描述馬其頓女孩離開家庭和校園,面臨一場身體與情感的風暴。跨海得知獲獎消息的導演蘇菲亞耶爾格瓦希里(Sofia GEORGOVASSILI)表示獲獎非常榮幸,對工作團隊來說十分特別跟重要,開心以飛吻祝福與會大家。《無法離開的人》描述白色恐怖的傷痛。(圖/高雄電影節提供)臺灣導演余聿《島影》拿下「臺灣組金火球大獎」,片中以羊毛氈動畫帶出一個島嶼寓言,無論同類或異類、留下或離開,前方都面臨考驗和代價。導演張誌騰的作品《詠晴》拿下「臺灣組評審團特別提及」。「兔將奇幻大獎」,則由導演李念修以《講話沒有在聽》拿下,片中幽默描寫亡者回魂,邀集了楊貴媚、金士傑等實力演員一起熱鬧飆戲,評審表示這是台灣少見融合靈異、喜劇與家庭,嘻笑怒罵中感受暖暖的情感。「兒童評審團大獎」則由《她不笨,她是我妹妹》獲獎,描寫青春期的姐姐,在同儕的壓力與歧視下,捍衛智能遲滯的妹妹,讓人看見慢飛天使的美麗。楊小黎擔任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主持人。(圖/高雄電影節提供)林柏瑜執導的《看海》,繼拿下桃園電影獎台灣獎後,又獲得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臺灣組評審團獎」肯定,片中描繪長照悲歌,陸弈靜精彩詮釋媽媽照顧智能不足兒子的心疼與無奈,與黃迪揚飾演的母子檔,演出自然且生動。「VR組」有29國229件作品報名,選出來自13國、22部VR作品入圍。線上即時互動演出的《謎幻泡泡糖》獲「VR金火球大獎」肯定,以華麗視覺、合作解謎遊戲和演員真實演出,一起互動跨越虛擬的界線。《看海》,繼拿下桃園電影獎台灣獎後,又獲得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臺灣組評審團獎」肯定。(圖/高雄電影節提供)導演陳芯宜威尼斯得獎之作《無法離開的人》,拿下雄影「VR360敘事獎」。評審表示本作品以身具張力的手法描述白色恐怖的傷痛,既魔幻又寫實。陳芯宜導演接獎後興奮表示,這部作品想要挑戰VR敘事手法,感謝高雄電影館開啟她在VR領域的探索,謝謝人權博物館與一起工作的全明遠、涂碩峯等夥伴們,「片中為理想自由犧牲的前輩們帶給大家力量,希望我們繼續延伸。」
台片《無法離開的人》奪威尼斯影展大獎 導演陳芯宜感動親領獎
第79屆威尼斯影展於台灣時間11日凌晨公布得獎名單,導演陳芯宜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從來自世界各國頂尖的30部VR作品脫穎而出,勇奪沉浸式內容單元 (Venice Immersive Competition) 的最佳體驗大獎(Best Experience),也是該單元的最高榮譽。導演陳芯宜在頒獎典禮上激動表示:「我要感謝威尼斯影展以及評審給予我們這個獎項肯定,也要謝謝Liz與Michel 組織了一個VR大家庭,在過去的一周裡,我們在與其他團隊的交流中也學習到很多。」導演陳芯宜以白色恐怖受難者故事為題的VR新作《無法離開的人》勇奪「威尼斯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的「最佳體驗大獎」。(圖/翻攝自YouTube)在頒獎典禮上,陳芯宜特別謝謝台灣的國家人權博物館,讓她得以開啟了這段旅程,也謝謝所有的演員與工作人員,「這支影片想嘗試破VR的限制,我們做了很多努力與嘗試,能走到這裡,對我與整個團隊來說非常重要。謝謝VR技術總監全明遠、製片宋沁諠、監製林仕肯兩年從頭到尾一起努力,我們做到了。」她最後更是感性表示:「這部VR是關於台灣1950年代為理想與自由犧牲的前輩,是這些死去的前輩帶給我們力量,我們會繼續把這個精神延續下去。謝謝!」評審表示,這次入圍的作品範疇很廣、很新,花了非常久的時間討論及辯論才選出本次的得獎名單,可謂競爭非常激烈。演員許時豪在片中飾演一名知識型的政治犯,半夜聽到消息後完全不敢置信。(圖/行者影像提供)主演之一的許時豪半夜聽到消息後完全不敢置信表示,「真的假的啦!」平復心情後激動表示:「太激動!突然可以理解入圍者坐在台下突然被CUE的時候真的會腦袋一片空白。」許時豪在片中飾演一名知識型的政治犯,為了貼近角色做足了功課,包含讓自己曬太陽、瘦身、並做許多勞動的工作,讀了很多文學作品以及練習講台語…等。「因為疫情延拍,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去為這個角色做功課,同時身兼這部片的選角指導,謝謝導演在跟我一起看了這麼多演員後決定選擇我,受寵若驚,參與這部片的過程非常愉快,希望這部作品可以繼續去很多很遠的地方,讓更多人看到。」《無法離開的人》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出品,邀請導演陳芯宜以白色恐怖受難者的經驗為題創作,這樣的議題能在國際舞台上被看見,著實意義非凡,第一時間人權館館長得知得獎訊息後表示,「讓臺灣人權的價值躍然於國際,不僅臺灣被看見、臺灣白色恐怖的獨特人權價值亦為更多人所知曉。」人權館館長也說:「謝謝陳芯宜導演以及所有製作團隊,還有曾經協助過的每個人,與國家人權博物館一同製作出如此高品質作品。作為亞洲第一座以國家層級、在威權統治不義遺址上打造的人權博物館,日後也將繼續致力於保存過去的傷痕歷史、聚焦當代人權議題與推動國內外人權發展。」監製林仕肯跨海得知得獎訊息也表示:「一段被許多台灣人民遺忘的歷史,能夠呈現給世界的觀眾,並獲得評審的肯定,最重要的是,讓民主的價值能更被重視,身為台灣電影人的我,感到非常驕傲。」本片由行者影像及邊境映象聯合製作,林鉅、許時豪、黃姵嘉、潘麗麗、陳家逵等人主演,戴上VR頭顯,觀眾置身在綠島人權園區的「新生訓導處」蠟像展示館,政治受難者坤伯正述說著當年的情景與難友阿青的故事。該片也同時入選高雄電影節VR競賽單元,台灣的觀眾也將有機會可以看到。
VR影集《大師狂想曲》入圍翠貝卡影展 「坎城女兒」河瀨直美盼挑戰肥宅故事
VR影集《大師狂想曲》全系列共5集,繼首集拍攝導演阿貝爾費拉拉、第二集導演」蔡明亮後,後三集的卡司也正式亮相,包括《暮光之城:無懼的愛》導演凱薩琳哈德維克、曾在好萊塢發展的韓國導演李明世,以及有「坎城的女兒」美譽的日本名導河瀨直美,且3集都入圍翠貝卡影展公佈沉浸式作品單元主競賽單元,也是唯一一部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台灣VR,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角逐最佳VR影片獎。《大師狂想曲:凱薩琳哈德維克》主視覺。(圖/綺影映畫)《大師狂想曲》是以五位優秀的大師級導演,談沒有機會實現、或者不會去拍成電影的精彩故事,每位導演的訪談皆使用動態捕捉技術,並且利用動畫重現訪問場景,並將那些被談論的電影,把這些結合到場景裡。有趣的是,第三集和第五集的兩位主角,皆為女性導演,製作人陳斯婷表示:「當時在企劃時,除了很堅持一定要加入亞洲導演的觀點外,所有聯合出品方也希望能加入女性導演的視角,身為女性影視創作者,我很高興有機會能以更多元的角度去看這個系列作,豐富這個系列的視野。」第三集的主角凱薩琳哈德維克,過去著名作品為《暮光之城:無懼的愛》和《血紅帽》,其中《暮光之城:無懼的愛》的周末票房為有史以來女導演作品之最,在《大師》第三集中,她分享在暮光之城電影第一集享有票房風潮後,有嘗試改編由美國作家愛德華·阿比(Edward Abbey)於1975年出版的反主流文化小說《故意破壞幫》(The Monkey Wrench Gang ),該小說是如何吸引她,並且在好萊塢製片廠的不情願下,這個項目成為無法製作的項目之一。凱薩琳在製作時曾表示:「很高興看見在暮光之城第一集拍完後,有越來越多女性導演在產業中被看見,並突破比她先前更好的票房紀錄。」而第五集的日本導演河瀨直美,作品擅於補捉私密的情感與記憶,充滿對生命於死亡的思索。1997年首部劇情長片《萌之朱雀》叩關坎城影展,並以最年輕得主之姿榮獲金攝影機獎,2007年再以《殯之森》勇奪評審團大獎。除編導創作之外,亦參與電視、電影演出,2020年推出新作《晨曦將至》,不僅入選坎城、釜山等各國際影展,更代表日本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在第五集中,她分享在2015年拍攝完《戀戀銅鑼燒》後,一直希望拍一部挑戰自己,顛覆她以往自然寫實、詩意風格的喜劇作品,《Oh Debu》(日文:肥宅、胖子意思)講述的是一名27歲的肥胖女子的浪漫故事。該系列影集由克萊蒙‧德諾擔任總導演,為德法公共電視台(Arte)、英國廣播公司(BBC)、台灣公共電視台(PTS)共同出品,並獲得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TAICCA)的沉浸式內容國際合資合製計畫支持。《大師狂想曲:李明世》影片主視覺。(圖/綺影映畫)
姚以緹變身霸氣女海盜 台VR作品入選SXSW影展
一年一度的SXSW影展(又稱西南偏南電影節)今(3日)公布VR及XR電影單元片單,台灣VR作品《女海盜:成名之路》入圍沉浸式內容單元 (XR Experience Spotlight),女主角姚以緹聽聞興奮表示:「之前有關注也滿喜歡這個音樂電影節,收到這個好消息覺得很開心,很榮幸參與其中,想不到海盜船悄悄開到那麼遠的地方了,歡迎大家上船參與女海盜的世界。」本片由法國導演摩根歐馬及台灣導演黃丹琪共同編劇指導,高雄市電影館及綺影映畫共同出品,綺影映畫及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共同製作,由曾以電影《江湖無難事》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的姚以緹主演,其他共同演員還包含孔令元、黃尚禾、徐灝翔,故事靈感來自19世紀亞洲知名女海盜鄭一嫂的故事。台灣VR作品《女海盜:成名之路》入圍SXSW影展沉浸式內容單元 。(圖/希望行銷提供)西元1884年,廣東沿海一名女子奮力擺脫被迫賣淫的生活,一躍成為被歷史給遺忘的偉大女海盜。她的故事沒有確切的被歷史記載,監製陳斯婷透露:「2017年,摩根歐馬導演跟我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很驚訝,雖然我在台灣、亞洲長大,但我從來沒聽過她的故事,因此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和摩根歐馬導演合作,找到方式讓這個傳奇能夠活過來。」摩根歐馬導演表示自己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海盜的故事,有一天他看到一篇關於阿根廷作家所寫的短篇,描繪一個不可思議的亞洲海盜傳奇,但由於鄭一嫂的故事並沒有被大量記載在正史中,製作團隊將這個半真實半想像的傳奇故事以床邊故事的方式引領觀眾沉浸式投入到故事中,運用VR結合實拍及動畫(「tilt brush」)的技術,以一種全新的敘事方式來呈現,並藉由兩位不同文化、國家、性別的導演一同來詮釋鄭一嫂傳奇性的一生。SXSW影展將於3月11日到20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舉辦,屆時也是《女海盜:成名之路》的國際首映,本片監製陳斯婷、洋雅苳也將出席影展與參展觀眾互動,SXSW影展今年採線上線下同步放映,即使無法實體參與影展,VR愛好者一樣可以透過SXSW線上放映平台觀看《女海盜:成名之路》。
元宇宙8大免費課程學習認證 Yahoo TV與資策會合推沉浸式內容學院
5G加上疫情的推波助瀾下,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大爆發,沉浸式體驗被視為發展關鍵,相關技術及人才亦日益受到重視。Yahoo TV今(7)日宣布推出「Yahoo TV沉浸式內容學院」,首度攜手資策會聯名開設免費線上「學習認證」8大主題課程,期待整合產官學界跨領域豐富資源與專業技能經驗分享,培育台灣延展實境(XR)新世代人才。Yahoo TV與資策會合推沉浸式內容學院。Yahoo TV總製作耿暄(右)、資策會地方創生處副處長洪毓良。(圖/Yahoo TV提供)據調查,臺灣逾8成(82%)為沉浸式體驗潛力消費者,比例高居全球之冠 ,顯示台灣發展元宇宙的潛力極高,可望帶動相關應用人才需求增長。Yahoo TV總製作耿暄表示,2021年可說是沉浸式體驗元年,相關應用已經進入快速增生期,打團體戰才能加速內容發展,同樣地,人才培育也刻不容緩。資策會地方創生處副處長洪毓良指出,資策會作為數位轉型的化育者(Digital Transformation Enabler),將持續推動新興科技與內容產業整合,驅動我國內容產業技術突破;而沉浸式內容人才將能帶動臺灣產業更多元豐富的數位經濟活動、創新技術應用、新興商業模式及產業總體經濟成長,期待此次與Yahoo TV合作,可共同強化台灣在沉浸式內容的產業發展和人才養成。此外,有鑑於現今企業選才模式轉變,為協助學員提升職場競爭力,結合後疫情正夯的遠距學習風潮,Yahoo TV與資策會也聯名推出「學習認證」機制,即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前,只要進入資策會CoreLab線上技能成長學習平臺觀看8堂課程,完課率達90%(含)以上並通過隨堂測驗即可獲得數位證書,還可添加認證標章至LinkedIn個人檔案,展現沉浸式內容的專業研習知識,為職涯加分。Yahoo TV沉浸式內容學院集結9位產業及學界先進擔任講師,除了Yahoo TV虛擬網紅實驗室製作人許朝欽、Yahoo TV XR內容製作人陳建名之外,還包括:科碼新媒體執行長李昀叡、夢想動畫創辦人林家齊、台灣知名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系教授曹筱玥、新月映像執行長小谷創、必揚實境科技創辦人王勇智、NVIDIA亞太區XR業務發展經理王映慈等,跨界打造8大主題系列影音,以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XR等創新技術與內容製作為主,輔以實戰經驗案例。首波已上線5大主題,涵蓋虛擬網紅、趨勢影像技術、新媒體創新應用、體感娛樂、影劇、藝術應用及虛擬教育等相關內容,預計10月中旬將再推出第二波3大主題,介紹4D全息掃描及投影、多人協作虛實環境等領域,讓有興趣參與或發展沉浸式內容的民眾,能深入淺出一次瞭解XR內容製作的多元面向。「Yahoo TV沉浸式內容學院」集結來自包括科碼新媒體、夢想動畫、新媒體藝術家、臺北科技大學、新月映像、必揚實境、NVIDIA等9位產業及學界重量級師資,打造涵蓋8大主題的系列影音節目,以AR、VR、XR等創新技術與內容製作為主,輔以實戰經驗案例,橫跨虛擬網紅、體感娛樂、影像技術、容積捕捉(Volumetrix)技術、多人協作虛實環境等熱門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