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錦豐
」沈錦豐「猛爆性肝炎」過世 醫曝「2地方變黃」快就醫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日前在粉專表示,在醫學上其實沒有所謂爆肝的病名,比較接近的應該是急性肝衰竭,亦可稱為猛爆性肝炎,而急性肝衰竭不單單只是熬夜覺得累而已,是一種高危險性、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造成急性肝衰竭的常見原因有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急性肝衰竭是高危險、高致死率的肝臟疾病,不一定和長期熬夜太累有關,在台灣有超過6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基隆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病逝 「老鷹先生」沈振中悼:用生命最後力氣為生態發聲
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多年來致力於推動環境教育,曾獲得國家教育環境獎,也守護老鷹長達20多年。然而在今(8)日,其親友證實沈錦豐因「猛爆性肝炎」離世,讓不少生態界人士感到相當不捨。沈錦豐的叔叔、被稱為「老鷹先生」的沈振中稍早在臉書社團「基隆鳥會」表示,沈錦豐於7日傍晚在基隆長庚醫院因「猛爆性肝炎」往生,其子女正處理後事中,「他早期發現腸室炎時,未做大腸內視鏡,症狀嚴重時時已是大腸癌4期」。沈振中也說,「多次化療、開刀、標靶治療,他選擇不休養,用生命最後的力氣繼續四處奔波紀錄生態影像、接推廣講座、調查計畫、繼續擔任鳥會理事長為生態發聲」。沈錦豐的親友也發文哀悼,「知道他要離開我們只是遲早的事,他畢生奉獻給台灣的保育行動是我們的典範。他準備好接受這一天已經很久了,最後這些日子他開心的拍鳥直到闔上眼,老天爺也賞給他亨通的鳥運,也讓大家有眼福,我相信他此生無憾了!」據了解,沈錦豐僅有高中畢業學歷,擁有超過30年計程車司機的資歷,因為叔叔沈振中熱愛賞鳥,他在20多年前加入鳥會,也跟著栽進了愛鳥、護鳥的行列,成為了知名的野鳥攝影家,也長期從事環境教育工作、推動傳統社區保存、努力守護基隆生態,並曾在2016年獲頒國家環境教育獎個人組特優殊榮。
台灣第4種水生螢火蟲暖暖現蹤 暫命名「北杪螢」
基隆鳥會執行基隆市政府生態調查委託案,在暖暖山區採集到未列入圖鑑的螢火蟲,經學者鄭明倫證實,這是1種台灣目前尚未被記錄過的螢火蟲,暫時命名為「北杪螢」,確認為台灣第4種水生螢火蟲。基隆鳥會去年接受基市府委託,執行為期3年的螢火蟲生態調查及復育計畫,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表示,調查的第1年就在暖暖山區採集到未列入圖鑑的螢火蟲,在螢火蟲專家陳燦榮協助下,透過鄭明倫證實是台灣尚未被記錄過的螢火蟲種類。鳥會表示,這種螢火蟲的幼蟲疑似為溪流水棲性種類,為記錄、溝通方便,暫稱中文名為「北杪螢」。杪是樹梢的意思,因為該螢火蟲會在樹冠層的高度飛行,去年鳥會進一步採集到卵並順利孵化,由幼蟲具有氣管腮,且都在水中活動及覓食,確認是台灣第4種水生螢火蟲。沈錦豐指出,目前台灣已經發現的螢火蟲種類中,包括了3種水生螢火蟲及1種半水生的鹿野氏黑脈螢,其中被列為2級保育類的黃胸黑翅螢、鹿野氏黑脈螢在基隆都有穩定的棲地,這次發現幼蟲水棲的「北杪螢」,說明基隆仍保有不錯的原始環境及乾淨溪流,又以暖暖及七堵山區保存最為完整。他說,除在暖暖山區發現的「北杪螢」外,這次螢火蟲調查的5個樣區中,七堵友蚋則是螢火蟲數量最多的地點,特別的是,以黑翅螢為主的螢火蟲聚集區剛好位在隧道口,旁邊有小溪及蜿蜒的小徑,隧道的另一頭則是友蚋主要的交通要道。基隆鳥會指出,鳥會將協助七堵友二社區推動結合礦坑文史及自然生態的收費賞螢活動,即日起接受團體報名。
罕見!基隆新山水庫 驚見黑鳶群飛
黑鳶是基隆市的市鳥,在海洋廣場常常能見到其飛翔的身影,基隆市野鳥學會理事長沈錦豐日前在新山水庫觀察鳥類時,恰好目擊75隻黑鳶同時間出現,沈表示,這是學會成立以來,同一時間在基隆記錄到的最大量情形,相當罕見,且族群與基隆港的不同,群體來自何方需再觀察。沈錦豐表示,25日上午11時20分許,他在新山水庫看到先有幾隻黑鳶飛往對面,後續又有許多黑鳶跟著一起齊飛、在山谷中盤旋,事後根據影像估計,至少有75隻黑鳶,大多是幼鳥,數量相當多。沈錦豐說,這群黑鳶與常盤旋在基隆港上空的族群不同,十分罕見,能拍到黑鳶大量群飛畫面也相當珍貴;由於現場大多是幼鳥,從飛行姿勢、季節與地緣關係研判,很有可能大部分是遷移性的候鳥,也讓他想起黑鳶「小茄子」的故事。他解釋,小茄子是黑鳶幼鳥,2020年在屏東某處茄子園墜落,被農民發現後送屏科大救治,臨床判斷為老鼠藥中毒,救傷成功後裝了衛星追蹤器放飛,後來也驗證成為台灣第一筆度冬黑鳶的紀錄。因此沈研判,在新山水庫出現的這批黑鳶,可能是許許多多過冬遷徙的「小茄子們」,不過這只是初步推論,還要深入調查才能確認。沈錦豐指出,每年冬季過後,黑鳶數量有減少的情況,研判有一部分族群,可能是為了過冬,屬遷移性的候鳥,來台度冬後遷移離開,但繁殖區在何處還不確定;新山水庫這群黑鳶並未在水庫夜棲,懷疑是在別處與原有的在地黑鳶族群夜棲,至於會有多少群體離開或留下,還再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