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仲敏
」 沈仲敏 流感 腸病毒 A型流感 免疫負債早產兒「9成血液倒流」回到母體 轉診僅花70分鐘!成功搶救新生命
疫情期間,一名於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國泰醫院重症新生兒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並於到場判斷評估病人狀況後,於抵院前通知同仁備血,讓這名病人的外接轉診時間有效縮短至70分鐘(據國外研究新生兒外接轉診時間平均為235分鐘,而轉診時間超過120分鐘新生兒併發症會增加62%)。國泰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所幸經醫療團隊專業判斷並搶救得宜,病人出院2週內回診檢查肝腎功能及腦部超音波皆正常,成功搶救新生命。台灣社會少子化,每個孩子都是家中捧在手心、細心呵護的寶貝,而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國內每10位新生兒就有1位是早產兒,國泰醫院多年來重視孕產兒安全,透過擬真情境模擬救護流程、跨領域組成新生兒外接轉診團隊,分秒必爭掌握外接救護時效,分別榮獲2022年醫策會國家醫療品質獎擬真情境類產兒組金獎,及以「COVID-19疫情期間重症新生兒的外接轉診服務」榮獲主題類銀獎肯定。
病毒來討債1/腸病毒大流行恐再釀停班停課? 專家揭「關鍵傳染途徑」
隨著防疫措施陸續鬆綁,民眾原以為生活將逐漸步入正軌,沒想到年後竟遭「免疫負債」反撲,大大小小的病毒步步進逼,其中腸病毒睽違2年再度出現重症死亡案例,令專家憂心恐掀大流行潮。由於腸病毒無疫苗、藥物可醫,屆時恐再次步入停班停課一途,專家認為「成人沾染病毒返家傳染幼童」是關鍵傳染途徑,只要斷絕此傳染鏈,就能阻止腸病毒肆虐。許多民眾都猜測年後疫情指揮中心便會公布「口罩解封」,沒想到竟期待落空,指揮官王必勝解釋,春節後各醫院的加護病房幾乎都滿床,擔心口罩解禁恐會再加重醫療量能。為何最近醫院忙翻天?專家分析跟「免疫負債」息息相關,受疫情影響,過去3年人們幾乎不聚會、不出國、南來北返的機會也降低,不只阻絕了新冠病毒,其他病毒也一併被封鎖。在這段時間裡,人體的免疫系統猶如被保護過度的「媽寶」,現在不僅邊境開放,再加上適逢史上最長的10天年假,民眾參加一場又一場的聚會、大型活動如燈會也吸引許多人潮等,於是病毒開始來討債,其中又以腸病毒最為危險。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1/29至2/4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計1,330人次,較前一周的933人次上升42.6%。早從去年12月起,國內便陸續出現4例腸病毒重症案例,其中一名5個月大女嬰經搶救後仍不幸於今年1/12病逝,這是2年以來的首位腸病毒死亡案例。不只如此,3例中還有一名30多歲男子也是重症案例,由於腸病毒的危險族群為5歲以下的幼童,成人重症相當罕見,因此也格外引發關注。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由於新冠疫情期間幾乎沒有腸病毒,許多幼童從未感染過,所以會有免疫負債的問題,因為免疫力從未被訓練,所以就算疫情再低,都可能造成重症。莊人祥說,現在腸病毒根本還未達流行閾值,卻已經出現重症、死亡案例,這是一個警訊。想要預防腸病毒傳染,噴酒精的效果不佳,最好的方式是以肥皂勤洗手。(圖/趙世勳攝)中山醫大附醫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表示,腸病毒發生大流行的機率很高,這三年出生的40多萬名新生兒,幾乎沒有感染過腸病毒,一旦發生流行,病毒將以極快的速度在幼童間傳播,尤其進入6月更要注意,因為腸病毒本來就好發於夏天,而且這也是防疫解封後的第一個夏天。謝宗學說,腸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或藥物可治療,未來若爆發腸病毒大流行,是否要確實執行停班停課隔離,是可能需要考慮、思量的選項之一。莊人祥認為,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無論成人、小孩都有感染風險,但大多數成人感染腸病毒後症狀不明顯或僅有類似感冒症狀,容易因一時忽略而造成家中嬰幼兒感染。建議成人外出返家後,因為酒精對腸病毒的毒殺效果有限,所以務必要以肥皂洗手,落實「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才能與家中幼童接觸,避免將病毒帶回家中。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只有短短數小時的黃金治療時間,家長應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例如「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一旦出現上述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病毒來討債2/疫情世代「免疫力如白紙」 一生病曝2大症狀「嚇壞爸媽」
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已3年多,自去年10/13國境解封起,各項防疫措施逐漸開放,但各種病毒也陸續「回歸」,專家警告「免疫負債」已經開始反撲,尤其5~6歲以下的孩童最危險,免疫力猶如一張白紙,一旦生病往往又急又猛,發燒溫度特別高、時間拉得又久,讓爸媽操碎了心。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本流感季自去年10/1起截至今年2/6,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7例,其中31例A型H3N2、2例A型H1N1、4例B型,其中5例死亡,光是春節連假期間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就超過1萬9,400人次,較過去數周明顯上升。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目前流感重症人數仍處低點,以疫情爆發前2019至2020年流感季為例,重症通報人數就有900多例,但受到春節連假影響,流感疫情正在上升,依據實驗室通報檢測顯示,年節期間通報570例,較年節前297例約增加1倍,建議醫師遇到有類流感症狀的患者,即可開立抗病毒藥物治療。隨著出國民眾陸續回國,流感疫情恐怕會持續加溫,因為日本東京都政府2/2發布3年來首次的「流感警報」,目前東京都超過3成民眾都感染流感,顯見東京也正在上演免疫負債的反撲。新冠疫情爆發已逾3年,在這期間出生的40多萬名寶寶幾乎沒有接觸過太多病毒,解封後恐怕會面臨「免疫負債」。(示意圖/報系資料庫)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免疫負債是指在防疫措施齊全時,人體較少接觸其他病毒,因此身體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不幸接觸到病毒後,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會更為明顯,甚至會引發重症。沈仲敏說,尤其是這2~3年出生的幼童更為明顯,因為他們出生後沒有機會訓練免疫系統,所以一生病往往會顯得較為嚴重,以發燒為例,不但溫度會更高,發燒的時間也拉得更久,往往讓爸媽擔心不已。沈仲敏建議若幼童出現高燒,就可以盡快篩檢是否感染流感,因為若能在48小時內服用抗病毒藥物,就能大幅降低重症機率。此外,由於新冠疫情仍在持續中,也要當心流感、新冠雙重感染的狀況發生。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分享,日前一位女童發燒,在家進行COVID-19快篩為陰性,後來就醫確診A型流感。女童服用克流感藥物後,症狀卻沒有改善,還出現嘔吐、食慾不振的現象,所以家長趕緊帶女童來急診,女童再做一次新冠肺炎快篩,結果竟是陽性。吳昌騰說,這是雙重病毒感染,也就是同時感染流感和新冠肺炎,當它們同時流行時,這類雙重病毒感染有可能會比想像的更常見。吳昌騰表示,最近較為寒冷,會讓更多人選擇待在室內活動,因此病毒更容易傳染,建議要多加強個人衛生、洗手及環境清潔。
病毒來討債3/兒童急診爆3倍!全家吐成一團 專家提醒「呼吸都會被傳染」
年節期間醫院人滿為患,除了因天氣寒冷引發心血管疾病就醫潮之外,兒童病房也熱鬧異常,原來他們都感染諾羅病毒,而且幾乎是「一人中,全家中」,幾乎全家都又吐又拉,專家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都有機會中鏢。諾羅病毒是種容易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腸胃炎的病毒,常見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肚子痛、發燒、脫水等,且傳染力非常強。三軍總醫院小兒部主任陳錫洲表示,諾羅病毒好發於天氣冷時,農曆春節前已有一波幼兒感染,最新一波感染則是因為過年期間聚會接觸增多,兒童急診數量增加3倍左右。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諾羅病毒俗稱「腸胃型感冒」,大人、小孩都會感染,通常會先嘔吐,大約2天後變成腹瀉,兒童症狀較為明顯,目前無疫苗也無專門藥物,主要以症狀治療為主。陳錫洲說,患者年紀越小、症狀就越嚴重,尤其是3歲以下嬰幼兒,若是發燒與上吐下瀉太嚴重,甚至可能出現脫水情況,建議可透過少量多餐的方式食用清淡飲食,但同時也必須注意營養攝取,以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另外,也要補充水分,必要時需補充電解質。諾羅病毒傳播力非常強,患者所觸摸的所有物品都要以稀釋漂白水消毒,嘔吐物與排泄物也要特別處理。(圖/CTWANT資料照)禾馨小兒科醫師陳映庄曾在臉書發文提醒,諾羅病毒只需極少的病毒量便可傳播,如食用被諾羅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接觸被諾羅病毒汙染的物體表面,再碰觸自己的眼、耳、鼻,或與感染諾羅病毒的病患密切接觸,甚至吸入病人的嘔吐物及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就可能遭到傳染。陳映庄提醒,目前並沒有諾羅病毒的疫苗可以施打,只能透過勤洗手、把食物煮熟後再吃等方式,避免感染諾羅病毒,此外,噴酒精消毒也不能預防諾羅病毒,建議用稀釋漂白水消毒手容易摸到的地方。疾管署則提醒,若想降低同住家人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患者的衣物、床單要立即更換,馬桶、門把、電燈開關、遙控器等常接觸的器物表面,也建議用2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擦拭;處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前應戴上手套與口罩,並用100c.c.漂白水加1公升清水消毒清理,不可直接沖入下水道。
免疫負債1/解封後病毒急竄「這年齡最危險」 醫建議「分期付款」較安全
10/13起國境解封,國外入境者不再需要居家隔離,只要7天自主健康防疫即可,也開放觀光團出、入境,幾乎已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不過,許多專家都警告「免疫負債」恐怕即將反撲,尤其是5~6歲以下的孩童最危險,若是一下子「負債太多」,可能影響全身的免疫系統,最好「分期付款」慢慢欠債叫好。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已滿3年,從原始病毒株到變異株Alpha、Delta,再到去年底出現的Omicron,以及最新出現的BQ.1.1、BF.7和XBB。在這段時間內,大多數人外出都謹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的防疫守則,不僅預防新冠病毒,其他病毒也都沒有可趁之機。以秋冬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例,台灣自2021年起連續15個月沒有出現患者,如今隨著防疫政策鬆綁、疫情解封,首例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病例已在9月出現,依據疾管署傳染病監測顯示,截至10/13,呼吸道融合病毒患者近四周分別為12、49、88、118人,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要當心『免疫負債』反撲!」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說,所謂的「免疫負債」是指在防疫措施齊全時,人體接觸其他病毒的機變少,因此身體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不幸接觸到病毒後,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會更為明顯,甚至會引發重症。「尤其是5~6歲以下的嬰幼童,這些孩子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就遇到疫情爆發,長時間處於防疫狀態,身上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張白紙,沒機會受到訓練,所以當他們遇到病毒時,往往就會更加嚴重。」沈仲敏說。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收治了6名未滿月、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小嬰兒,年齡介於2~3週大;其中一位是出生35週的早產兒、2位是出生體重小於2500公克的低出生體重兒。他們當中有2位因呼吸窘迫,被收治到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治療。10/13邊境解封,入境旅客不必再居家隔離,也開放觀光團出入境,屆時將會有更多病毒傳播的機會,醫師建議民眾持續戴口罩、勤洗手,才能保護自己免於感染。(圖/報系資料庫)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單股的RNA病毒,此病毒主要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為2-8天,會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破壞,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呼吸急促、餵食困難、肺部痰液增加,或是呼吸時會聽到「咻咻咻」的喘鳴聲。由於嬰幼兒的呼吸道相對狹小,因此易因為增多的痰液,造成小氣道阻塞,而發生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甚至導致呼吸暫停。沈仲敏說,呼吸道融合病毒尚無特效療法,通常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氧氣給予、化痰等,仍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痊癒,但對肺部發育未完全的早產兒來說,就相當危險,建議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降低感染風險。不過,若不屬早產兒等危險族群,幾乎不可能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因為一針就要自費2萬元,且效果維持一個月而已。」沈仲敏建議家長還是多叮嚀孩子洗手、戴口罩,若發現孩子生病就留在家裡休息,以免反覆感染不同病毒,形成惡性循環會重創全身免疫系統。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門診時有孩子告訴他:「我們班同學都不見了!」原來一個班上總共有30多人,但幾乎全都在發燒、咳嗽,只剩下7位同學到校上課,老師都快變白雪公主。醫師王韋力說,兒童圈最近7大病毒齊發,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黴漿菌,且發燒、咳嗽等症狀都很嚴重,應小心輪流交替感染。沈仲敏說,「如果逃不過免疫負債,起碼分期付款還債,生病就留在家中休息,以免到校又感染其他病毒,若是一下子欠太多債,恐怕會影響未來健康。」
免疫負債2/流感季提早到「即將大擴散」 國門開放最關鍵!400萬人恐感染
疫情持續已3年,隨著全民齊心做防疫,許多病毒在這段期間幾乎銷聲匿跡,以流感為例,過去2年竟無重症死亡案例!但隨著防疫逐漸鬆綁,流感病毒也捲土重來,且來勢洶洶,專家預估今年將是流感大爆發的一年,將有400萬人感染病毒。根據疾管署監測系統顯示,9月第二週已出現50起流感病例,較以往的11月流感季提前兩個月,甚至在10/10出現首例重症死亡案例,死者是一名住在長照機構的90多歲婦人,確認感染H3N2流感病毒,屬於A型流感的一種。而先前公布的50例中,就有46例屬A型流感,以H3N2流感病毒為主。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台大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表示,流感主要分為四種類型,包括A型的H1N1、H3N2,以及B型的山形株、維多利亞株。一般來說,A型流感傳播速度較快、範圍也較廣,一旦快速出現,恐怕會是大流行前兆。「這是強烈暗示,今年台灣流感疫情不會太小,要非常小心。」黃立民警告。依過去經驗,台灣流感小年,大約會感染10%左右人口;流感大年,則可能感染多達20%人口。若今年迎來流感大年,換算感染比率,恐怕會有超過400萬人被感染。黃立民也預估,新冠疫情10月中開始會走下坡,接下來就是A型流感的流行期。黃立民坦言,今年台灣不利因素有四項,「病毒早到、流行病毒株為H3N2、國門開放、防疫疲乏」,其中國門開放是最大不利因素,因為流感潛伏期短,通常邊境封鎖7天後,病毒就進不來,但現在國門已開放;H3N2致病力強、變異率高,重症率恐是H1N1、B型流感的1.5倍至2倍。面對反撲的流感病毒,民眾除了接種疫苗之外,也要做好個人公衛如戴口罩、勤洗手等。(示意圖/黃耀徵攝)流感病毒將如何大規模反撲?或許可以先參考其他國家的例子,澳洲、南非、智利這些南半球國家在防疫鬆綁後,迎來了睽違3年的流感大流行,以澳洲為例,這波已累積 21 萬人確診流感,人數超越過去5年的平均值。澳洲醫學專家分析發現,今年澳洲流感來的時間比較早之外,疫情上升很快速、流行幅度高、病人數較多,推測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亞洲。目前台灣、新加坡、韓國的流感疫情持續加溫中,且都以H3N2為主。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表示,接種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本年公費流感疫苗已經開打,第一階段對象包括:65歲以上長者、學齡前幼兒以及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風險群,截至10/13接種數約184萬劑,較去年同期121萬劑為高,顯見民眾也已提高警覺,及早做好準備。沈仲敏說,今年流感疫苗無論是自費或公費,都屬於四價疫苗,保護力更好,選擇何種疫苗並沒有太大差異,若有過敏疑慮,則可選擇細胞培養疫苗。
【流感腸病毒齊攻5】三年一次大流行 死亡首例僅1歲
流感和一般感冒最大的差別,就是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肺炎、腦膜炎等,可能危及性命。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說,「如果不打疫苗,就多戴口罩自我保護,如果發現高燒不退、全身痠痛,趕緊就醫檢查,如果確診為流感,48小時內投藥較為安全。」亞東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廖俊星醫師提醒,流感重症的病況會急遽惡化,所以48小時內要有警覺,確診要趕緊服用克流感,狀況控制不住就再加強施打抗病毒針劑藥物,年底預估也將有治療流感的新藥物上市,可以增加藥物選擇。除了流感之外,今年的腸病毒疫情也十分猖獗,以疾管署第41周公布數字為例,今年腸病毒案例高達1071人,去年同期僅為329人,增加3倍多,日前高雄更出現首件重症死亡案例,一位年僅1歲多的男童發病3天後便不治,讓人不勝唏噓。流感、腸病毒齊攻,許多幼兒園、校園都病號連連。(圖/報系資料庫)沈仲敏說,腸病毒有3年一次大流行的循環,今年差不多就是第3年,從夏天到現在氣溫降低都持續有疫情。「今年重症不多,但非常普遍,而且大多是手腳起紅疹水泡的類型。」許多小學班級都同時出現許多腸病毒案例,停課的班級也較去年同期增加許多,罹患腸病毒在家隔離的小彣由爸爸照顧,結果爸爸竟然也得了腸病毒,不但嘴巴黏膜全是破洞,手腳也出嚴重水泡。「急性期如喉嚨破、手腳起紅疹時,傳染力最強,如果成人免疫力較弱,也可能被傳染腸病毒。」沈仲敏說,不同於流感可以施打疫苗,腸病毒目前只能勤洗手加以預防。因此要注意相關症狀,包括持續高燒不退、活動力不佳、昏睡、肌抽躍等等,若發現有異就要趕緊就醫,以免造成其他併發症如腦炎、心臟衰竭等等,也已經有藥廠研發腸病毒相關疫苗,未來可以預防重症發生。氣候暖化讓病毒、細菌無從預防起,今年冬天恐怕疫情猖獗。
【流感腸病毒齊攻4】破天荒等無疫苗 這兩個族群最危險
疫苗史上第一次延後一個月施打,到底會不會造成冬季流感肆虐?醫師們都坦言「極有可能」,民眾自保之道就是「趕緊施打疫苗」,亞東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廖俊星醫師說,「一般流感高峰季都在過年後,因為人潮南北往返會使疫情擴大。」以最後順位施打日期1月初來計算,大約2周後才逐漸有保護力,等於一開放就要趕緊施打。其中,又以幼童、老年人兩個族群最要當心,因為他們遲至12/8才能施打流感疫苗,由於免疫力低風險相當高,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建議盡量做好自我保護,例如飲食均衡增加抵抗力、出入公共場合配戴口罩,也可以考慮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藉此減少感染流感後併發肺炎的機率。流感、腸病毒齊攻,許多幼兒園、校園都病號連連。(圖/報系資料庫)「如果擔心,也可以考慮自費施打流感疫苗,就不必等待。」沈仲敏說,自費疫苗只要到貨就能立刻施打,所以民眾可以多詢問診所、醫院,目前許多小兒科診所皆採取預約制,目前已有診所自費疫苗到貨,已經有民眾前去施打。許多人關心何時打流感疫苗,但也有部分民眾堅持不打,甚至也包括一些醫護人員。「只要增強免疫力,多注意相關症狀就好。」一位護理人員坦承擔心疫苗的存放環境不夠安全,所以自己的小孩從小到大從未打過任何疫苗,當然也包括流感。但這位護理人員也說,正因為自己有專業知識才做這個決定,她的孩子也因此得過流感,當時她就按照症狀治療的方式照顧孩子。「其實這個心理壓力相當大!」她坦言。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建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很高,民眾不需過度擔心副作用。(圖/國泰醫院提供)沈仲敏說,多數家長擔心疫苗副作用,但目前研究證實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很高。「我自己兩個小學階段的孩子都是從小打到大。」廖俊星全家也是每年施打流感疫苗,他說:「真的不要賭,今年我們醫院的流感重症都是沒有打疫苗的。」
【流感腸病毒齊攻3】去年猜錯病毒好心驚 導致疫苗晚到一個月
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會向全球研究中心收集各地流感病毒株資料,再根據過往經驗,以電腦演算推估出下一個流感季可能流行的病毒株。每年流感流行的病毒株雖具有一定的循環性,但隨著電腦演算的極限,病毒愈來愈多突變,所以也經常猜錯病毒株,根據資料顯示,過去18年猜對機率大約一半,但儘管如此,疫苗都有交叉保護力,所以施打仍有一定的預防效果。去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預測流感季流行的B型病毒株錯誤,因此導致公費流感疫苗保護力降至3成,所以為提升預測精準度,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後1個月公布,因此導致全球的流感疫苗生產皆延後。公費流感疫苗今年遲至11月中旬才開打,讓許多家長惶惶不安。(圖/報系資料庫)台灣今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升級為四價,保護力更全面,但卻必須於11月中旬後才能收到得標疫苗廠商交貨的第一批疫苗,因此流感疫苗開打時程也調整至11月15日以後。「這真是史上第一次!」亞東醫院內科部副主任暨感染管制中心主任廖俊星醫師說,過去流感疫苗施打從未延後一個月,也從沒發生過按順序施打的事,而學生排在首批名單,可能是希望在期末考前趕緊讓學生施打完畢,畢竟校園是很大的族群,集中施打可以產生很大的保護力。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建議,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很高,民眾不需過度擔心副作用。(圖/國泰醫院提供)國泰醫院小兒科醫師沈仲敏說,「去年學校施打疫苗時程較晚,導致施打率不高,所以校園流感案例增多,可能因此今年就調整到優先順位。」再加上今年皆是四價疫苗,擔心一下子被搶光,更需要依照風險高低安排施打順序。
5歲女童肺積水 量多猶如一瓶可樂
發燒、咳嗽是孩童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5歲陳小妹妹因反覆高燒達40度及劇烈咳嗽至他院就醫,因狀況未改善,遂改至醫院就診,經胸部X光發現有大量肺積水約500cc(相當於1瓶可樂),經插胸管引流胸水,血液及胸水檢驗結果是黴漿菌感染引起大量肺積水,即使入院便使用正確抗生素治療,病童仍住院3個星期後才退燒。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黴漿菌不是黴菌,是一種沒有細胞壁的微生物。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可見到黴漿菌感染病例,但好發於春夏交替及秋天時節,一般侵犯的年紀多為3歲以上孩童及年輕成人,2歲以下的嬰幼兒病例數較少,主要感染的年齡層在5〜15歲之間,尤其在團體中更容易感染。黴漿菌抗體沒有終生保護效果,所以會再次感染,而黴漿菌的傳染途徑是經由飛沫傳染,需要人對人的傳染,它的潛伏期可長達2~3週。因此,臨床上,常見全家或學校同一班級內輪流感染達數月之久。黴漿菌感染不一定會先以發高燒表現,有時是久咳,起初大多沒什麼痰,後來才出現白色黏痰或帶有血絲的膿痰,可以持續到3〜4週,引起肺積水並不常見,其他同時會出現的症狀還有寒顫、咽喉炎、嘔吐、腹痛、皮膚疹等。值得注意的是兒童比成人更容易會發高燒。由於黴漿菌肺炎的病人其排菌時間可長達3〜4個月之久,經常會造成學校、家庭及社區內的群體感染,以上述案例來說,如此嚴重的肺積水是不常見的,然因黴漿菌目前並沒有疫苗,感染之後也沒有終生免疫,因而提醒各位家長,如果發現孩子出現咳嗽、發燒久久不癒,應盡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病情。尤其在秋天流行季節,建議應常洗手、戴口罩,盡可能減少出入人潮密集的地方,是預防黴漿菌感染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