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組件
」 台股 秦榮華 東陽 經濟部 汽車零組件東陽去年營收256億元創新高「售後維修」年增10% 2025將持續擴廠
汽車零組件廠東陽(1319)去(2024)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22.48億元,年增5%,創同期新高,全年自結累計合併營收255.96億元,年增7%,再創史上新高紀錄。其中,東陽AM(售後維修)事業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16.17億元,年增8%,全年自結累計合併營收188.95億元,年增10%,雙雙創同期新高。而OEM(原廠委託生產製造)事業去年12月自結合併營收6.31億,全年自結累計合併營收67.01億,年增1%,創6年同期新高。東陽提到,2025年東陽將持續整理整頓,增加產品開發、提升產能,並進行科工、七股、新市等擴廠計畫,滿足未來3至5年成長需求。
看好臺灣離岸風電發展 西門子歌美颯:政策已經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
離岸風電作為臺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重要能源選項,自發展以來便面臨諸多挑戰。尤其今(2024)年,先是歐盟於七月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申訴,認為台灣國產化政策違反國際貿易規則,以致經濟部不得不承諾鬆綁國產化作為回應;十二月又傳出中鋼為配合國產化政策轉投資的興達海基公司,在虧損六十四億元後,將於農曆年後退場。為了釐清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目前面臨的機遇與困境,本刊特別專訪長期深耕臺灣的全球離岸風機大廠,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希望為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進一步推動,提供更多助力與洞見。倪邇思指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目前面對的挑戰主要有三。第一,是因為臺灣獨特的電業市場結構,導致綠電市場欠缺健全的制度保障。倪邇思表示,綠電不是只有像台積電的大企業需要購買,有很多中小企業也有綠電需求,但企業若欲購買風場發出的綠電,便須與業者簽訂長達二十年的CPPA,資本門檻高,一般的企業根本無法進場。相較之下,其他具有健全綠電交易市場的國家,譬如丹麥,便沒有這個問題,家戶甚至可以直接選擇跟誰買電。如何活絡臺灣綠電交易市場,讓臺灣綠電交易常態化,因此是健全離岸風電產業的首要關鍵。第二個挑戰,是風電業者難以獲得銀行支持,融資非常困難。事實上,綠電市場的健全與否,與離岸風電的開發,從來是息息相關的問題。因為風電案場的開發成本龐大,開發商需要向銀行爭取專案融資以取得開發資金,然而銀行在評估是否投入資金時,卻會先考慮案場供應的綠電買主,是否具有足夠資本、能保證穩定收購案場發出的綠電二十年。這導致,一旦開發商無法與具有足夠信評的企業簽訂CPPA,就無法取得銀行融資。倪邇思指出,即便政府已經鼓勵公股銀行提供融資,目前能夠獲得融資的案場仍少之又少,自去年九月海龍離岸風電獲取得專案融資後,至今未有其他風電融資。渢妙風場近期能否順利獲得公股銀行融資將是業界的重點觀察指標。西門子歌美颯亞太區離岸風電營運發展總部董事長倪邇思指出,國內離岸風電發展,面臨綠電市場缺乏保障、風電業者融資困難、國產化造成開發成本上漲等3大挑戰。 (圖/業者提供)第三,則是國產化政策造成風電開發成本上漲。倪邇思認為,儘管國產化政策的本意是用政府的資金帶動本土產業發展,但這個過程卻導致市場的壟斷,以致開發價格居高不下。並造成風電供應鏈在國際上欠缺競爭力。「競爭才能促使產業進步!」倪邇思強調,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汽車零組件產業都是透過不斷競爭才有如今的領先優勢。離岸風電在國產化政策的庇蔭下不存在競爭,造成其供應鏈在國際市場缺乏競爭力。這阻礙了臺灣離岸風電往亞洲甚至是國際市場發展的潛能針對經濟部近期成立泛官股售電平台「臺灣智慧電能」,以解決離岸風電業者在融資上遭遇的瓶頸,並降低企業簽訂風電CPPA之負擔,倪邇思說,其實產業已多次向政府建議,期待能夠仿效國外導入聚合型售電契約(Aggregated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讓中小企業能夠透過團購形式,共同與同一案場簽約。藉由泛官股組合的統購,銀行將更有信心向風電開發商提供必要的資金;平台的分銷,則能讓規模較小的公司也能買到所需綠電,進而在國際供應鏈上維持競爭力。倪邇思因此認為,這是改善台灣綠電交易市場的重要一步。但倪邇思也提醒,臺灣智慧電能本質上仍是一間售電公司,因此能否穩定獲利,將是未來能否長久運作的關鍵。對此,倪邇思認為曾擔任經濟部綠能推動中心副執行長的鄭亦麟,能加入營運團隊,對業界來說是一大好消息,因為他過去曾參與綠能政策推動,熟悉產業脈絡,加上具備外語能力,相信「更有助於產業跟政府溝通。」倪邇思強調,西門子歌美颯在台灣設置具全球頂尖水準的機艙廠,該廠一年產能高達2GW,除了供應台灣風場,更期待打造台灣成為亞太區離岸風電中心。尤其日韓的風電市場正在起步階段,兩國未來的開發規模將是台灣的數倍大,對臺灣風電產業而言,無疑是進軍國際市場的關鍵機會。但要幫助臺灣成功打進「國際盃」,就需要更成熟、健全的政策與法規支持。西門子歌美颯已經在台灣找到了一流的團隊,以及對綠能產業滿懷熱誠的員工,只要政府能夠正視離岸風電遇到的困境,並在正確的方向上持續前進,倪邇思認為,臺灣的離岸風電仍大有可為。
三陽怒退公會1/沒有及早告知+「有心人士」落井下石 吳清源:強烈不滿
經濟部新制「國產車自製率」上路4個月,國內大廠中華車、三陽工業全部躺槍,但12月2日三陽工業董事長吳清源突然不滿,直言「退出車輛公會」,讓今年已不平靜的汽車產業,再添一樁「兄弟失和」。CTWANT記者調查,這樁失和源於12月1日的一場同業餐敘,吳董大吐苦水,不料隔天被傳開,氣話只好成真。一位知情人士向本刊透露,12月1日,吳清源參加南部一家汽車零組件商舉辦的家庭日聚會,在私下聊天中,吳清源告訴與會人士對於「國產車自製率」新制的看法,「我支持車輛國產化,但是我不認同車輛公會的做法。」餐敘上,吳清源越說越氣,他認為,身為車廠和政府橋樑的車輛公會應該從中協調,但公會不僅在規範出爐前未盡到告知會員的義務,三陽還疑似被公會成員檢舉,眼見12月又要繳會費了,吳清源索性退出。陳昭文(右)於2020年接任車輛公會理事長一職,並在2023年連任,眾望所歸。(圖/業者提供)CTWANT記者調查,惹怒吳清源的導火線是,「產發署有人私下透露給吳董,表示公會內有成員舉發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代理的Custin,也應該被限制生產。」知情人士說。依車界估計,今年新車銷量截至11月已累積416,528輛,其中,國產車有215,900輛,占51.9%。而經濟部祭出「國產車自製率」新制,則鎖定中國原型車款,因此,新制上路後首當其衝的就是中華汽車導入及代工的MG,在2022年8月引進後,僅1年半時間就在台擄獲破萬名車主。而三陽同樣在2022年引進的Hyundai Custin,是台灣少有的7人座MPV車款,使用與北京現代共用的零件,採取CKD(完全散裝進口)模式組裝,在2023年以6,290台銷售成績寫下國內最暢銷MPV Custin。據傳,原本Custin並不在名單內,但因為有心人士舉發,因此也成為此次新制的受害者之一。為了盡快通過審核,三陽短時間已投入近4億元調整生產線,不僅進行Custin車款相關零組件國產化,也投入相關產品開發與模具費用。「現在有600、700車輛零件都滯留在海關,所以Custin的生產和銷量都有影響。」受到國產車自製率影響的中華汽車、三陽工業,都為了盡快通過審核不斷努力。(圖/翻攝自中華汽車官網)沒想到,餐敘上吳董一番氣話,隔(2)日一早被傳開來,「三陽工業不滿新制退出車輛公會」,成了今年歲末車市的大新聞。2日傍晚,吳清源也發出聲明表示:「車輛公會自詡是車輛業的大家庭、車輛產業與政府之間的重要窗口,惟令人遺憾的是該會近年於一些政府重要政策上,除未能及早知會會員、協助會員做好準備外,會中更有有心人士以落井下石、魚死網破之心態破壞會中秩序與和諧。」他再次重申對車輛公會的強烈不滿,並宣布三陽工業即日起退出車輛公會。不僅如此,吳清源也強調,「其餘國家政策云云,皆為媒體揣測,三陽一向恪尊法規,也支持車輛國產化,絕無不滿亦或不配合之說。」至於吳清源口中的「有心人士」究竟是誰?攤開車輛公會官方網站的簡介,可以發現中華汽車、國瑞汽車、裕隆汽車、福特六和、光陽工業、台灣本田、台灣山葉機車工業、台鈴工業等高層都在理、監事名單中,也引起外界的猜測。
永豐三檔ETF公告配息 00901每股配發0.9元
永豐投信今天(1日)宣布旗下3檔ETF最新期前配息公告,00930永豐台灣ESG低碳高息40 ETF、00958B永豐15年期以上ESG投資等級美元銀行債ETF基金及00901永豐台灣智能車供應鏈ETF基金,每受益權單位預計配發金額各為0.43元、0.042元與0.9元,均在11月26日除息,最後買進日為25日,並於12月20日發放配息。永豐基金經理人王俞淳表示,環境部日前發布碳費制度的三項配套子法,正式宣告碳費制度將上路。政府訂立碳費的目的,主要是為加快國內減碳的步伐,引導企業能夠開始實施碳排轉型,一旦國內碳費徵收啟動,企業的獲利勢必會受到影響。王俞淳指出,除了因應碳稅可能影響到企業的營收狀況,對投資人而言,未來在評估投資標的,也應考量到其碳排量。00930追蹤之指數為臺灣指數公司編制之特選臺灣ESG低碳高息40指數,成分股除了順應國際的碳排趨勢,納入低碳競爭力強的台灣企業,更鎖定相對高息標的,適合認同低碳成長趨勢及息收需求的投資人。永豐基金經理人陳鎮平則表示,今年9月美國進入降息循環,而債券價格與利率呈現反向關係,因此有利於債市走向多頭行情。除此之外,根據聯準會9月利率點陣圖,長期均衡下的聯邦政策利率約在2.5%-2.75%,較當前仍有8碼以上降息空間。掌握債市投資契機,建議透過存續期間較長的債券ETF,因為其價格對利率的敏感度相對高,在利率下行階段,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資本利得機會。永豐基金經理人林永祥指出,台灣是全球電動車的關鍵供應鏈之一,而00901追蹤的「特選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能高度反映台灣智能車4C供應鏈變化與優勢,尤其在全球綠能意識抬頭,「淨零碳排」已成國際趨勢下,各國政府紛紛祭出禁售法規、補助購車等政策,展現對電動車產業的大力支持,也帶動電動車在全球滲透率快速攀升,台廠相關供應鏈如車用電池、汽車零組件、車用晶片、充電相關設備等,營運自然備受激勵。
百達-KY加速汽車零組件布局 砸近24億元收購星國企業
車用零組件廠百達-KY(2236)發布重訊,宣布董事會通過其新加坡全資子公司Patec Pte. Ltd. 以約星幣9,800萬元(約新台幣24億元)收購新加坡證交所上市公司大道工業集團有限公司(Big Industrial Group Limited,簡稱BIG)約43%的股權,預計12月底前完成收購。百達表示,「這是邁向海外併購的重要一步」,為少數台灣上市公司收購海外上市公司股份的案例之一。大道工業集團於1969年建立,現時主要業務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經營生產及銷售硬碟驅動器、非硬碟驅動器,以及泡沫塑料。百達指出,公司自2015年於證交所掛牌以來,專注汽車零組件加工設備製造及服務型機器人設計製造業務,近年來展現出穩健的財務成長。此次收購BIG,將透過策略性併購拓展市場版圖,加速百達在汽車零組件產業及相關高價值產品領域的布局。百達說明,這筆收購案籌備已超過半年,在完成新加坡收購交易後,按照當地法規進行後續公告。未來公司會視交易進展適時召開法人說明會,向外界進一步闡述併購細節及預期效益。公司已與BIG的大股東達成協議,將先行收購約43%的股權,隨後針對其他股東展開全面收購邀約。百達-KY成立於2011年,並於2015年6月在證交所掛牌上市,主要生產與銷售汽車及機車零組件及沖壓生產線設備,產品包括汽車排氣系統、門鎖與座椅系統、煞車系統等。百達表示,隨著全球汽車產業需求的增長,百達-KY 的汽車零組件出貨量逐年提升,尤其受惠於主要客戶比亞迪的全電動車項目擴展,以及愛信(AISIN)訂單的增加,未來出貨量預計將大幅增長。
財報季迎來好兆頭 凱基投顧預期多頭延續到明年上半年
台股7月歷經股災,8月築出底部,9月迎來反彈,10月延續漲勢,主要反映美國經濟逐漸化解衰退陰霾以及中國祭出規模空前的經濟刺激政策,凱基投顧表示,今年6月即提出「下半年先蹲後跳、第四季向上反彈」,提前預告第三季修正風險及年底的投資機會,檢視迄今市場變化都相當精準,而現階段多項正面訊息支撐之下,展望到年底期間只剩需要留意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對股市造成的不確定性,預期台股本波多頭行情將至少可延續至明年初。凱基投顧指出,台股本波行情可持續觀察三大正面指標,首先是台積電已為本次財報季捎來好兆頭,因10/17法說正式調高今年度營收財測,且由原預估之年增25%上修至年增30%,反映AI需求火爆及蘋果iPhone16放量。其次,預期台積電以外的多數科技股,亦容易於本次企業財報發布時釋出正面訊息,因為以凱基投顧所追蹤的30個主要科技次族群第三季營收達成率來看,大約94%家數符合預期或超越預期,這反映原先被寄與厚望的AI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原先疲弱的智慧型手機需求有回溫跡象;非科技族群第三季營收達成率雖僅55%符合預期或超越預期,惟中國戮力救市並有望讓經濟逐漸脫離谷底下,與中國經濟連動的塑化、鋼鐵、橡膠、汽車零組件、自行車等族群雖尚難重回往年榮景,但應有望迎來產業觸底回溫的正面訊息。最後要注意中國祭出經濟刺激政策,若能逐漸提升民眾的消費意願與能力,這對全球經濟將是正面的,因為中國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且占據原物料、智慧型手機、PC約52%、25%與16%的全球需求份額。中國需求好轉或不再惡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舉足輕重,而10月底前中國即將舉行人大常委會議,這次會議是否宣布增量財政政策,將是市場觀察是否積極救市的下個觀察重點。此外,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5舉行,過往選前投資人觀望心態相對濃厚,而本次又因川普與賀錦麗兩者選情緊繃,更容易導致多頭行情陷入膠著,惟凱基投顧預期不論最終誰勝選,股市都將回歸強韌經濟基本面而延續多頭漲勢,僅有川普敗選但不認輸並引發美國政治動盪對股市才是利空。雖然因目前美股位置處相對高位,市場擔憂川普勝選後,將因全面對外實施高額關稅而引發通膨問題,但川普的高關稅政策應是貿易談判的一種手段,全面落實或實際落實的機率不高,因此預期川普勝選縱使導致股市一時的波動,但並不致於引發市場恐慌性賣壓,且短暫波動過後仍將重回股市偏正面走勢。投資策略方面,廣受好評的「凱基股股漲」節目建議投資人,優先關注財報亮麗及第四季營收成長類股,或是具利多題材且技術面表態突破壓力與回測均線支撐轉強相關個股,例如今年以來在市場中表現出色的AI相關概念股,目前往後看仍顯優異,如果投資人對個股不熟悉,也可以留意國內第1檔專以「AI」為投資主題的產業型ETF凱基台灣AI50(00952),這檔ETF成分股一年換股兩次,能夠搭配市場節奏切換攻守位置,實現股價成長與股息兼顧,是投資人現階段的優選投資標的。凱基投顧建議投資人,可於每周一至每周五晚上九點鎖定凱基投顧官方YouTube「凱基股股漲」頻道的專業分析,留意每日市場洞察並把握布局時機。
防陸車來台洗產地新制上路 郭智輝:保護台廠供應鏈
為嚴格防堵中國汽車零組件洗產地,衝擊台灣汽車供應鏈,經濟部產發署公告「中國大陸車款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認定作業要點」,根據車款上市時間不同,分為3年調整,最高要求在地化比率達到35%以上。經濟部長郭智輝15日受訪表示,考量到台灣整車市場很小,車廠也要盡量使用國內廠商的零組件,「保護台廠供應鏈」。經濟部8月1日實施新制,若國內車廠業者規劃引進中國品牌者等4種車款樣態,包括中國品牌與國際品牌合作、中國品牌併購國際品牌、國際品牌在中國生產的車輛、以及純中國品牌,須符合零件在地化採購比例,且須逐年提高,已上市車款也須遵守相關規範。經濟部產發署表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採逐年提高,根據車款上市時間不同,給予不同在地化比率要求,分為3年調整,最高要求在地化比率須達35%以上。經濟部產發署進一步解釋,2023年底前取得交通部審核的車款,國產化比率在在今年8月1日到明年的7月31日間,要達到20%以上;2025年的8月1日到2026年的7月31日間,要達到30%以上;2026年的8月1日以後則要達到35%以上。此外,經濟部產發署也指出,今年1月1日到7月31日前取得的交通部審核車款,國產化比率在今年8月1日到明年7月31日間要達到15%;明年8月1日到2026年7月31日間要達到25%;2026年8月1日之後要達到35%以上。至於今年8月1日以後取得交通部安全審驗合格證的車款,在地化比率必須在1年內達到15%以上,第2年達到25%以上,滿2年後則達到35%以上。經濟部產發署表示,業者是否符合國產化要求,將邀集專家學者召開審查會議審查,委員會組成除了經濟部產發署代表1人,車輛專業領域專家5人,成本估算財務領域專家1人,由經濟部產發署核發在地化比率認定文件;審查不符合者,經濟部產發署應駁回其申請。
民生用電凍漲別開心 業者怨工業電價大漲:「明年不是漲價潮就是停業潮」
經濟部日前召開電價審議委員會,雖民生電價維持凍漲,但民眾也別開心得太早,因為工業電價平均調幅12.5%,最多漲15%,仍難避免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然而現在產業間也傳出不少電價漲幅標準「不公」的埋怨,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就指出,市場疲軟的國旅,成本根本不堪負荷,許多小型旅宿業者明年恐將掀起一波「停業潮」!工業及用電大戶電價雙位數成長,令業界大呼吃不消,賴正鎰預期,中大型觀光旅館即便守住經營,也會將成本轉嫁,明年1月1日起國內觀光飯店房價恐再漲5%以上。電價調漲,對每年業績平均僅1%、2%成長的百貨業同樣是晴天霹靂。新光三越和遠東SOGO對此回應,將落實各項節能減碳措施,透過節能效益,降低電價調漲後的衝擊。不過,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就不諱言說,百貨業者透過調漲房租、提高抽成手法後,餐飲、服飾、化妝品櫃位等,就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賴正鎰提醒,燃氣成本遠高於核電,政府「非核家園」的政策不變,核電明年全部退役,電價一年起碼漲2次,不出3年,企業會受不了成本過高而出走,再掀一波產業外移。此波電價調漲,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因用電或產值衰退,調漲幅度為零或減半,產業間就傳出「不公平」的聲浪。工總率先喊不公平,工商協進會也說,針對用電大戶訂定較高電價調幅,不盡公允,建議給予達到一定能效標準的企業電價折扣,以激勵企業投入節能減碳。有業者就認為,以用電或產值衰退作為標準,嚴重失真,自行車在疫情期間接單爆增,近2年在消化庫存,這並不代表自行車產業「有多差」,而是剛好因去化庫存導致產值衰退。而自行車業者則是態度低調,僅回應感謝政府體諒產業困境,但也提醒重新檢討能源配比,才是長久之計,否則電價調漲不會只這一次,每年都得漲。汽車零組件方面,業界也質疑,汽車零組件廠何其多,做OME(代工)跟AM(售後)所遇到的情況也截然不同,不理解是以何標準拍板電價漲幅減半,況且今年新台幣大貶,零組件業者因收美元,享有龐大匯兌收益,多數公司整體獲利不差,恐也不屬艱困產業。
工業用電大漲!成本墊高衝擊產業 旅宿恐掀一波停業潮
電價大漲衝擊製造業,不少業者直呼無可避免會轉嫁,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更指出,用電大戶這3年來累計漲幅超過4成,以旅館業來說,再考慮最低工資調整,成本根本不堪負荷,許多小型旅宿業、商務旅館或者觀光飯店都考慮轉售,台灣旅宿業將掀起一波「停業潮」!對於自行車等產業凍漲或減半漲,業界人士質疑,依部分產業獲利分析,歸類「艱困產業」有些說不過去。工業及用電戶大電價雙位數成長,令業界大呼吃不消,除觀光飯店、旅館業恐掀停業潮,賴正鎰分析,中大型觀光旅館即便守住經營,也部分會轉嫁,明年1月1日起國內觀光飯店房價恐再漲5%以上。賴正鎰進一步說,燃氣成本遠高於核電,政府「非核家園」的政策不變,核電明年全部退役,電價一年起碼漲2次,不出3年,企業會受不了成本過高而出走,再掀一波產業外移。電價驚驚漲,對今年業績平均僅1%、2%成長的百貨業無疑是晴天霹靂!新光三越9月30日表示,近年來致力於落實各項節能減碳措施,期望透過節能效益,降低電價調漲後的衝擊。遠東SOGO也回應,配合政府政策,同時持續落實各項節能措施。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認為,電價調漲擴及百貨業,會對民生物價造成衝擊,百貨業者透過調漲房租、提高抽成手法後,餐飲、服飾、化妝品櫃位等,就可調漲售價轉嫁給消費者。此波電價調漲,包括自行車、汽車零組件等產業,因用電或產值衰退,調漲幅度為零或減半,昨日獲知此「喜訊」後,態度相當低調,僅回應感謝政府體諒產業困境,但也提醒重新檢討能源配比,才是長久之計,否則電價調漲不會只這一次,每年都得漲。但未被減半調漲的產業卻相當不滿,認為以用電或產值衰退作為標準,嚴重失真。這位產業高層表示,自行車在疫情期間接單爆增,近2年在消化庫存,這並不代表自行車產業「有多差」,而是剛好因去化庫存導致產值衰退。汽車零組件方面,業界也說,汽車零組件廠何其多,做OME(代工)跟AM(售後)所遇到的情況也截然不同,不理解究竟是以何標準拍板電價漲幅減半,況且今年新台幣大貶,零組件業者因收美元,享有龐大匯兌收益,多數公司整體獲利不差,恐也不屬艱困產業。
漲定了!工業用電約漲14% 民生用電暫凍漲
電價審議委員會30日登場,台電提報最新腹案建議「民生住宅」凍漲、工業電價約漲14%;年用電量逾50億且連兩年用電成長的「特高壓大戶」及資料中心,將沒有特殊考量,比照一般工業用戶漲14%,但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衰退產業則減半調漲7%。10月新電價預計10月16日上路。經濟部次長連錦漳預計明天下午五點過後召開記者會,說明這次電價調漲方案的內容。據悉,為免立委諸公誤會經濟部將調漲電價與1千億追加減預算撥補綁在一起,以此威脅立法院,台電除會說明有無1千億的財務結構外,經濟部決將二者脫勾,仍決定10月電價要調漲。這次台電提出漲價方案以工業為主,目前工業電價為每度3.81元,仍低於應有電價每度3.95元。迄目前為止,工業電價已連續3次調整,關鍵在於產業用掉全台過半電量,占電費收入約75%。若工業可調約14%,預計一年可挹注台電財政收入約840億元,我國工業電價每度來到約4.3元,低於韓電的每度4.53元、日本工業電價每度5.17元。依電價調漲方案,這次一泵工業均調漲14%,而用電逾50億度的特高壓大戶如台積電及資料中心等,這次不再特別考慮比一般工業拉高,而是比照一般工業。而上半年與去年同期比較用電衰退5%的產業,如自行車、汽車零組件、化學製品等約3.5萬用戶,電價調幅減半,調漲7%。至於台電過去給予農漁、社福、學校等團體電價優惠,則將回歸各主管機關編列預算補貼,相關用戶電價不會有任何變動。至於新電價實施日期,由於9月30日才決定10月新電價,10月1日就上路來不及製作電價表,太過倉促,為配合產業夏季電價於10月中旬結束及台電內部調整電表設定作業等流程,傾向建議委員會給予兩周緩衝時間,16日上路。會期中若追加預算撥補台電千億預算通過,知情人士,將用於補貼民生用電,經這波工業電價調漲,雖然今年無法損益兩平,仍有800億虧損缺口,但至少明年財務結構會比較健康。
降息循環要來了2/台股跟著美股震盪 看看巴菲特持股來買台股
美國啟動降息循環後,台灣投資人該如何布局?CTWANT記者訪問多家法人及分析師,多建議投資人採防禦性操作,除看好債市、半導體等電子、金融股,鎖焦出口美國內需市場相關傳產股與醫療股。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認為,在經濟軟著陸、緩降息的週期中,相對來說「高股息個股、ETF的殖利率的標得較優,具有優勢」;而對於金控股來說也是受惠股,「因其旗下的壽險公司投資部位大的債券,會受到利率調降而淨值上升、評價回升」。「再來看美元貶、新台幣走升,到2024年底前,外資回流到台股,仍會是看好重量級的權值股,像是台積電(2330)、聯發科(2454)、廣達(2382)、鴻海(2317)、蘋概股等」至於面對降息的防禦性操作的話,可以關注醫療器材、民生必需用品的食品、生產製造食用油等個股。台股偏重出口美國市場的內需市場相關個股,譬如說像是服飾類的儒鴻,可以多加留意。(圖/記者黃耀徵攝)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沅易也看好台股半導體、電子股及壽險金控金融股,「銀行部分,需多留意其在美國分行的營收影響,而對偏向國內內需市場部位,要看央行的利率調降決策,短期內的波動不明顯。」他也以美國股神巴菲特「不賣可口可樂、美國運通卡」的操作觀念為例,「對美國中產階級、高資產端的內需市場來看還是強勁」,而他前兩季在蘋果、美國銀行上漲就賣一些,持續地減持到剩一半,減持理由是因應美元走貶進行調節,目前持有部位仍大。對照上述台股偏重出口美國市場的內需市場相關個股,像是做窗簾、高爾夫球、汽車零組件等個股億豐(8464)、復盛應用(6670)等;還有做車燈、保險桿的堤維西(1522)、帝寶(6605)等;服飾類的儒鴻(1476),以及與瘦瘦針掀起「減肥藥題材」的醫療保健相關個股,例如美時(1795)、友華生技(4120)等。歐美掀起熱潮的瘦瘦針(又稱瘦瘦筆),原用於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藥品,意外掀起減肥市場熱度。(圖/翻攝自novomedlink官網)群益美國新創亮點基金經理人向思穎建議,在防禦型操作上可關注醫藥股,降息消息塵埃落地後,操作上仍以成長型科技股為主流,另看好市場將對新藥研發的醫藥股評價升高。而受到「瘦瘦針」掀起的減肥市場熱度,也讓投資人關注相關在減脂、醫美等注射型、口服型的新藥開發。國泰5G+基金經理人蘇鼎宇認為,對於降息利率敏感性的受惠產業,包括金融業、地產業、泛小型股等應該會先做一波反彈,接下來市場資金主流仍是會回到科技股,「看好多頭走勢,美股主指會再創新高。」
憂中國車進軍組裝影響生計 經濟部8月拍板「國產車自製率」最高35%
中國車低價搶市,為保護國產市場,目前中國整車及車輛底盤不允許自中國地區進口,不過仍有中國車款透過國產化組裝進軍國內市場。因此經濟部也於今(30)日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我國汽車產業和汽車零組件產業相互合作帶動下,分別創造出2,300億元及3,060億元的產值,各車廠與技術母廠授權下,引進技術在國內進行組裝成車,帶動產業發展。而我國汽車市場,新車每年約45萬輛,其中,國內組裝新車約25萬輛,進口車約20萬輛。不過近期有立法委員指出,國內有汽車業者自中國地區引進整車零組件達95%比例,影響國內零組件業者生計。對此,經濟部也邀集各車廠說明新制實施作法。經濟部表示,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為了確保業者落實自製率規範,政府相關單位已經研擬相關配套進行管理,未來車廠如擬自申請中國大陸樣車進口與專業人士來台、進口中國大陸製且供小客車或小客貨兩用車使用的馬達、轉向裝置、車軸、車架4項產品及相關車款申請或換發車輛領牌相關審驗前,需先向產發署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書並取得產發署同意文件後,才能進行申請,相關措施將於8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國際間中國大陸低價車輛傾銷各國,已引起國際關切,歐盟執行委員會調查中國大陸車輛產業挾帶政府補助,導致產業不公平競爭,歐盟已於今年6月宣布對中國大陸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以反制中國大陸的侵害;美國於去年推出通膨削減法,積極推動電動車本地生產,並於今年5月宣布提高中國大陸電動車進口關稅至100%;日本、韓國及土耳其等國面對中國大陸車輛也推出相關因應政策。
鴻海砸百億收購ZF子公司50%股權 合資車用底盤公司
鴻海(2317)進軍車用市場再下一城,5月1日與汽車零組件供應商采埃孚集團(ZF Group) 共同宣布,雙方已完成車用底盤系統合資公司程序,各持50%股份,為鴻海在汽車產業開闢新前景。鴻海公告,與采埃孚集團完成乘用車底盤系統合資公司程序,以3.32億歐元、約115.5億元新台幣,收購采埃孚底盤模組公司 (ZF Chassis Modules GmbH)50%股權及Class A特別股。新合資公司名為ZF Foxconn Chassis Modules,企業價值約10億歐元。此合資協定是在2023年7月24日簽署、並獲得批准,2024年4月30日完成收購程序。采埃孚底盤模組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球高端和暢銷車型製造商提供產品,在全球擁有25個據點,大約3800名員工,其中近100人常駐德國,而采埃孚底盤模組業務2023年銷售額約為43億歐元、大約1495.8億新台幣。合資公司將由兩位采埃孚的高階主管帶領,Eike Dorff擔任執行長,財務長則由 Urs Rienhoff擔任。采埃孚集團執行長Holger Klein表示,兩家公司優勢互補,將各自獨有的優勢,如工程能力、靈活性、經驗技術和客戶導向等在全球範圍融合在一起,滿足市場新舊客戶的多元化需求,並將更多創新技術成果應用於量產車型。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的全球網路和供應鏈管理能力將有效賦能雙方長遠的發展戰略,期待在更廣泛的交通和出行領域,與采埃孚探索更多合作機會。
全球經濟回溫助台股飆+AI旺 台經院:3月製造業景氣轉亮綠燈
近期全球製造業景氣已出現改善,而台股衝上2萬點創新高,加上AI新興科技運用需求強勁下,台經院4月30日公布3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從2月的10.41分,3月增加到13.41分,燈號從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轉為持平的綠燈;不過台經院也提醒,部分傳產貨品可能會面對中國低價傾銷與大量產能開出,拉長傳統製造業復甦時間,衝擊未來表現。台經院表示,就細部產業來看,化學材料業方面,因中國取消我國部分石化原料關稅減讓,但紅海危機及巴拿馬運河乾旱問題,致北美輸往亞洲的供給量減少,加上第2季起亞洲輕油裂解廠將陸續歲修,下游客戶補貨意願升高,出口增速由負轉正,生產指數減幅亦縮小,推升需求及經營環境等面向指標表現,故3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由代表衰退的藍燈轉為低迷的黃藍燈。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方面,因為AI與雲端資料服務需求增溫,資通與視訊產品出口年增率創史上新高,生產指數增速亦有雙位數成長,推升需求面及原物料投入面指標表現,故3月本產業景氣燈號由代表持平的綠燈轉為揚升的黃紅燈。展望未來,台經院表示,IMF大幅調高2024年美國經濟成長預測,消費支出依舊強勁,有助美國製造業景氣回溫進而帶動我國出口。在中國方面,中國第1季GDP增速雖優於去年第4季,但其國內需求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需求不振已造成其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問題,EIU評估包括鋼鐵、水泥及工程機械等產業所受的衝擊較大,此將導致部分過剩產能轉向出口,加上中國取消我國部分石化原料等產品關稅減讓,未來也擬取消機械、汽車零組件、紡織等貨品關稅減讓,國內部分傳產貨品可能要面對中國低價傾銷,或者是中國產能開出後,影響國內訂單等問題,進而拉長傳統製造業復甦時間,衝擊到我國製造業未來表現,這些將是後續要持續觀察的重點。
劍麟Q1營收12億元年增12.15% 優化中國、波蘭生產效率
汽車零組件大廠劍麟(2228)公布2024年3月合併營收達新台幣4.2億元,呈現月增10.83%、年增2.06%水準;累計2024年第一季合併營收為12.43億元,年增12.15%。劍麟表示,受惠主要客戶對於膝蓋式及側邊安全氣囊或氣簾、預縮式安全帶精密導管等產品拉貨表現持續攀升,推升第一季汽車事業銷售較去年同期持續成長。劍麟長年與全球主要一階(Tier 1)汽車安全零組件供應商客戶深厚業務合作基礎,並因應客戶車用安全件產品設計需求共同開發,同時持續優化中國、台灣及波蘭等地生產效率,奠定客戶良好業務黏著度,近年與客戶共同開發新案穩健增加,隨著後續新品陸續交貨貢獻挹注,創造集團新一波成長動能。展望2024年第二季,劍麟持審慎樂觀看法,看好隨著平均每車配備安全零組件數量提升趨勢明確,有助於持續擴大客戶下單動能,加上集團持續採取高值化車用安全件產品開發設計、設備智能化與工廠智慧化發展,皆有助於帶動集團整體訂單能見度、接單動能保持良好水準,以期帶動未來營運成長態勢。
宇隆搶進中國氫燃料電池市場 3月營收3億元月增逾42%
汽車零件廠宇隆(2233)公布2024年3月合併營收達3.09億元,較上月2.17億元成長42.25%,較去年同期3.08億元成長0.42%;累計2024年第一季營收達8.65億元,年增10.9%。宇隆指出,3月營收月增、年增,主要受惠於農曆年後各產業客戶對於公司旗下關鍵零組件的拉貨力道明顯回溫,尤其在汽車類方面,不僅外銷至歐洲、美國市場的出貨動能成穩定態勢,氫燃料電池用零件也已在中國正式供貨,貢獻3月汽車類的業績繳出月增31.03%、年增3.48%。從第一季4大產品線的營收比重來看,汽車類73%、自行車11%、醫療產品9%、工業自動化7%。其中,自行車、醫療產品、工業自動化第一季業績季增率分別為64%、19%、36%。根據國外研究機構Lucintel研究報告《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報告》指出,全球氫燃料電池應用在商用車和小客車市場充滿機會,預估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起以年複合成長率23.4%的速度成長,至2030年將達61億美金,其包括環境問題日益關注、政府為氫燃料電池提供基礎設施的計劃,以及研發資金的增加,皆為市場規模放大的主要成長動能來源。近年來宇隆與現有的歐洲汽車類客戶共同開發適用於氫燃料電池的閥門類零組件,從2023年第三季起已經開始量產,將有更多新品項的零件於今年完成驗證測試,陸續加入量產排程,有望進一步堆疊宇隆在新能源車的營收占比。除此之外,自有品牌TUF ONE行星減速機也在本屆「台灣國際工具機展」登場,TUF ONE行星減速機具有「低背隙、低分貝、高扭矩、高精度」等特性,已取得多項發明專利,未來將朝AI智能自動化及機器人領域發展。展望2024年第二季,宇隆對於整體營運仍保持正向看法。宇隆憑藉精密金屬零件加工技術,以及導入高端生產設備與精密檢測儀器確保產品品質,加上具備各項品質認證,且能配合客戶的全球供貨要求,持續深化汽車零組件市場,同時也將核心技術拓展擴大到旗下其他應用領域上,增加非車用營收占比,邁向多元化發展。
車用零組件回溫 劍麟股價衝上103元創半年來新高
汽車零組件大廠劍麟(2228)看好今年隨著平均每車配備安全零組件數量提升,客戶下單動能有望續增,近期股價轉強。上周外資連五日買超,29日一度觸及100.5元,終場上漲1.84%收99.7元;今(1日)再度回到百元關卡,最高來到103元,創去年9月中以來新高。截至發稿上漲2.3元或2.31%,現報102元。劍麟去年合併營收48.9億元年增11.9%,稅後純益5.14億元,年增13.53%,每股EPS6.78 元,改寫近4年新高,董事會已通過擬配發每股5元現金股利,配息率約73%。統計2月營收3.79億元,年增10.82%;前2月合併營收8.23億元,年增 18.1%,主要是因品牌車廠和主要一階(Tier 1)汽車安全零組件供應商客戶訂單保持良好需求。劍麟說明,旗下膝蓋式和側邊安全氣囊或氣簾、預縮式安全帶精密導管等產品,出貨需求持續增。近年也積極擴大汽車事業整體業務接單規模,隨著汽車安全零件接單穩健成長,也積極介入車用散熱新領域,今年出貨將逐步增量,占比雖小但有機會呈倍數成長,未來將與安全零件成為公司汽車事業兩大支柱。
IKKA-KY斥資10億日圓名古屋新廠落成 董座:今年業績挑戰雙位數成長
汽車零組件大廠IKKA-KY(2250)斥資逾2億日圓(約新台幣4,200萬)打造名古屋第3工廠,今(25)日舉行開幕剪綵儀式,IKKA董事長胡湘麒表示,這座工廠將總投資達10億日圓,目標2至3年達到年產值15億日圓。今日IKKA新廠落成開幕參照日本傳統典禮由日本神官主持開幕祭典,現場由IKKA董事長胡湘麒及社長小原正美社長帶領日本重要團隊,連同台灣母集團能率創新董事長董俊仁及董俊毅,完成新工廠落成開幕儀式。IKKA表示,愛知縣為日本豐田集團(Toyota)及其重要Tier 1供應商愛信集團(AISIN)的總部,因而打造名古屋市成為日本汽車生產重鎮。IKKA原日本總部鄰近日本壢木縣宇都宮市,離名古屋市約新幹線3小時車程,但因豐田汽車零組件營收占比超過50%,隨著電動車世代的來臨,5G及AI等車載系統發展日新月異,新車開發速度配合新的科技需求越來越快,因此為了貼近客戶需求,加快新車開發速度,於名古屋市打造新工廠。胡湘麒指出,目前愛信約占公司25%營收、住友占2至3成。他表示,「今年業績希望能挑戰兩位數成長。」另外,公司也生產TOTO免治馬桶所用零件,約占20%營收,接下來將推出全新產品計畫,像車用散熱水泵,有望下半年投產,明年發酵。豐田汽車(Toyota)自2023年下半年供應鏈問題緩解之後,銷售量不斷提升,2023年全年銷售量達到1,123萬台創歷史新高,連續4年居全球汽車銷售之冠;更帶動IKKA-KY營業獲利增加,於甫公布的2023年全年年報,IKKA-KY下半年獲利即佔全年獲利的85%。
AM市場需求激增汽車類股同嗨 東陽飆上124元歷史天價
汽車零組件大廠東陽(1319)今(18日)放量盤中再飆124元新天價,漲超過半根停板帶領下,AM(售後市場)車用件業者連袂漲,瑞利(1512)上漲逾8.5%,聯嘉(6288)漲逾7%,堤維西(1522)漲逾6%,耿鼎(1524)、昭輝(1339)同漲逾4%。東陽表示,北美市場車價受到通膨影響而高漲,有利二手車買賣,目前AM業務出貨至北美市場約占74%。另一方面,受惠北美前兩大汽車保險公司StateFarm自去年10月擴大全美各州全面使用AM件賠付效益,勢必長期擴大北美AM市場的整體規模,國內AM汽車零組件長期出貨動能可期。東陽獲大和資本調高股價預期至131元。去年稅後純益30.19億元,年增40.35%,EPS 創新高達5.1元,擬配息4元,為歷年最好;今年前二月合併營收38.9億元,年增13.5%,稅前盈餘9.08億元,年增高達3倍,雙雙刷新同期新高紀錄,前二月每股EPS1.5元。若此熱絡市況延續,法人樂觀看待,東陽全年獲利創高可期。東陽集團總裁吳永祥表示,目前每日出貨已達80個40呎貨櫃,力拚今年達到每日90至100個,為因應長期產能開出所需,除了去年底斥資5.95億元新購台南近5000坪土地,今年不排除再找到10萬坪土地來擴廠。此外,堤維西亦持續受惠北美AM需求拉抬,去年稅後純益達10.93億元創新高,年增17.15%,每股純益3.31元,董事會通過擬配息2元,配發率逾6成,殖利率約4.31%。堤維西今日人氣同步升溫,目前股價高見50.2元,盤中漲幅逾6.5%。
桃園鐵皮工廠大火 濃黑煙狂竄!現場畫面曝光
桃園市平鎮區南東路一間鐵皮工廠今(22日)上午9時28分發生大火,現場竄出濃濃黑煙。警消獲報後趕抵現場,緊急佈水線灌救,至於詳細起火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從照片中可以看見,現場濃黑煙直竄天際。桃園消防局出動73名消防人員,30輛消防車以及救護車2輛前往現場,燃燒面積待確認,人員全力灌救中。據了解,工廠為1層鐵皮建築,裡面堆滿大量紙箱和汽車零組件,至於傷亡、財損情形以及詳細起火原因仍有待相關單位調查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