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量
」 特斯拉 中國馬斯克開始搶攻AI? 外媒:特斯拉上海廠Model Y產量將削減二成
近期,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策略調整引起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外媒報導,據內部消息人士和行業數據透露,自3月以來,特斯拉位於上海的工廠已經對其最暢銷的Model Y電動汽車產量進行了兩位數百分比的削減。這一舉措是特斯拉應對中國市場需求減弱的直接反應。作為特斯拉的第二大市場,中國對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來說至關重要。然而,在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電動汽車製造商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價格戰,特斯拉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其生產策略。據匿名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上海工廠是其全球最大的製造中心,該工廠計劃在3至6月期間將Model Y的產量削減至少2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也支持了這一點,3月份Model Y的產量是49498輛,而4月份下降至36610輛,分別年減17.7%和33%。今年前四個月,特斯拉在中國共生產了287359輛Model Y和Model 3汽車,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5%。儘管Model 3的產量增長了10%,但整體產量的下降仍然顯著。目前,尚不清楚這一減產策略是否會延續至今年下半年,或者是否會擴展到Model 3的生產,以及特斯拉在美國和德國的工廠是否會採取相似的措施。特斯拉方面並未對此作出回應。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週四,特斯拉發佈了《2023年影響力報告》,但該報告中卻未提及此前提出的年銷量最終達到2000萬輛的目標。這一跡象表明,特斯拉將重點轉向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而非僅僅專注於電動汽車,顯示出公司對未來發展方向的重新定位。上個月,馬斯克在社交媒體平台X上發文宣佈,特斯拉將在8月8日發佈Robotaxi產品。據了解,該產品旨在利用自動駕駛技術,使特斯拉車輛能夠自主接送乘客並收取車費。馬斯克此前曾預測,未來自動駕駛出租車將比人類駕駛的汽車更普遍。
銷量放緩+競爭加劇 彭博:特斯拉中國工廠將削減EV產量
據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消息透露,特斯拉減少了其中國工廠的電動汽車產量,原因是新能源汽車銷售增長乏力,而且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知情人士說,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本月早些時候指示其上海工廠的員工減少Model Y SUV和Model 3轎車的產量。特斯拉周五(22日)股價下跌1.99美元或1.15%,收盤價170.83美元。報導指出,特斯拉已削減其中國上海工廠的工作時間,從每週6天半調整為每週5天,電動汽車Model Y和Model 3的產量都有所下調,原因是新能源汽車銷售放緩以及競爭加劇。上述措施已於本月稍早開始執行。報導還稱,包括電池生產線的特斯拉上海工廠可能面臨更長時間減產。特斯拉已告知員工和供貨商,減產措施將延長至4月。儘管2024年前兩個月中國轎車銷量年增17%,惟新能源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成長37.5%,但特斯拉的出貨量卻下滑。相較之下,競爭對手比亞迪的電動車價格更便宜,更具在地化技術優勢,而特斯拉仍依賴2020年之前推出的兩款車型Model 3和Model Y,近期僅小幅升級。同時,不僅於中國,特斯拉還在美國和歐洲都面臨電動車需求普遍放緩的局面。與2024年的前兩個月,特斯拉交付了131812輛汽車,比去年減少了6%,儘管自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在降價,惟其中只有53%的汽車於本地市場銷售。
全美汽車工人大罷工1個月 小摩:三大巨頭恐損失80億美元
一週前,高盛預測了將在第三季末衝擊美國GDP的三件事,包括學生貸款恢復支付、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罷工,以及政府關門。高盛計算出,如果目前正在進行合約談判的三家汽車公司都受到影響,UAW的潛在罷工導致的汽車產量下降,將使GDP年化季率每持續一週就下降0.05%至0.10%。根據外媒報導,通用、福特和Stellantis這三家汽車公司,生產了美國幾乎一半的組裝汽車。高盛在對其影響的估計中表示,任何受罷工影響的公司的汽車產量都可能大幅下降,高盛也假設降至幾乎爲零。摩根士丹利的汽車策略師喬納斯(Adam Jonas)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表示,投資者對罷工結果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恐慌,現在看來,解決方案似乎確實跟投資者擔憂的問題一致。喬納斯在調查中粗略的計算,北美3大汽車公司輕型汽車生產的價值,約為每天7.5億美元。若減產幅度略高於30%,並假設產量100%受到影響,便代表這三大巨頭每天將損失約2.5億美元的利潤;按照整個月的產量損失推算,三大巨頭的利潤損失總計可能高達70至80億美元。據喬納斯所述,一些損失的產量將被彌補,因為一些客戶可能會購買進口品牌或特斯拉。但除了一次性的損失外,喬納斯更擔心的是在未來4年內,勞動力價格可能會上漲30至40%,以及美國國內汽車公司將重新調整其電動汽車的投入資本回報率(ROIC)和回報。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師認為,結果將是更大的緊縮,並將重點放在電動車上。然而,這將使更多的工人失業,因爲電動汽車需要的機械干預遠少於燃油車。且購買新車約佔美國CPI的5%,很快汽車公司將必須結構性地提高價格。簡而言之,新車價格上漲3%可能會在4年內對CPI產生15個基點的影響。
電動車市掀價格大戰? 特斯拉中國3個月內降價2次大砍24%
特斯拉周五(6日)早盤股價開低走高,收盤上漲2.5%至113美元,最低跌至101.8美元大跌逾7%,創2年多新低。因其對中國生產的Model 3和Model Y電動汽車再度降價,為3個月內第2次在中國降價,大砍24%,同時推出更高端的Model S和Model X。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需求疲軟,以及中國對手車商比亞迪、小鵬和蔚來汽車等公司在大眾和高檔市場的競爭加劇。根據特斯拉中國官網,國產的Model Y起售價降至259900元(約37875美元),創下這款車型中國市場歷史最低價,比美國網站標出的65900美元起售價便宜43%。Model 3的起售價上調至229900元,比美國便宜約30%。特斯拉表示,新推出的Model S中國售價為78.9萬元,Model S Plaid是特斯拉速度最快的車型,售價101萬元,百公里起速僅需2.1秒。Model X SUV售價為87.9萬元,Model X Plaid車型售價在104萬元,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交付。去年特斯拉已經有過降價促銷。中國國內大眾和高端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本土品牌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以及外資品牌保時捷和梅賽德斯奔馳等都在爭奪市場份額。中國三大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去年累計銷量13.3萬輛、年增47.25%;蔚來汽車12.2萬輛、年增33.97%;小鵬汽車12.08萬輛、年增23.03%。整體來看,蔚小理去年總銷量基本相當,相對而言,理想汽車進步較大。而曾經作為2021年的銷冠,小鵬汽車去年沒有延續好運勢,主要在於產品力不足導致。目前小鵬P7上市三年未曾更新,競品卻層出不窮,小鵬 P7 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其次,被寄予厚望的小鵬G9於去年9 月上市後,遭遇銷量折戟,未能承擔起小鵬汽車的銷量重任。曾有「中國版特斯拉」之稱的小鵬,主力產品P7和G9價格帶與現在的特斯拉高度重疊。不賺錢的小鵬原本就已逐漸在中國造車新勢力的競爭中落隊,關於2023年起中國取消新能源車補貼的政策,小鵬汽車則是推出限時保價政策因應,凡在去年12月31日24時前完成訂金支付的訂單,可享受2022年新能源補貼,而上牌時間導致的補貼差額由小鵬汽車承擔。去年12月,特斯拉中國的出貨量創下5個月最低水平,去年擴建的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向歐洲地區出口電動汽車。汽車製造商通常以促銷優惠方案來控制庫存,但是去年,由於訂單強勁,特斯拉一直能夠保持售價穩定,甚至提高價格。特斯拉近期特意降低日本、南韓、澳洲最暢銷車款Model Y和Model 3的售價之舉,是為了刺激上海生產中心汽車產量的需求。
鉑金大漲26%跑贏其他貴金屬 業界估2023仍將供應短缺
今年四個季度以來,鉑金累計上漲26.2%,創2008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佳季度漲幅,當時鉑金的單季漲幅高達33.96%。根據世界鉑金投資委員會的預計,2023年全球鉑金將出現短缺,需求將增長19%,而供應的增幅僅為2%。全年最後兩個交易日,鉑金連漲兩日,在周四(29日)大漲4.6%之後,周五(30日)鉑金上漲1.24%,報收每盎司1067.6美元。累計上漲26.2%,創2008年一季度以來的最佳季度漲幅,當時鉑金的單季漲幅高達33.96%。全年來看,鉑金累計上漲了10.9%,跑贏其他貴金屬。鉑金價格在今年9月下旬開始大幅上漲,主要原因是需求明顯高於供應。根據世界鉑金投資委員會的預計,2023年全球鉑金將出現短缺,需求將增長19%,而供應的增幅僅為2%。該組織認為,儘管國際經濟環境動盪,許多國家已經或預計將陷入衰退,但與2022年相比,工業對鉑金的需求將增長10%,超過過去十年的平均水準。該組織預測,2023年的鉑金供應將短缺約9噸。佔世界產量約七成的南非的供應低迷將產生影響。在南非,由於電力基礎設施等脆弱,目前仍頻繁出現計劃停電。媒體報道稱,當地停電頻率和嚴重程度都是史無前例的。鉑金的開採和提煉要消耗大量電,因此業界紛紛擔憂停電導致供應減少,2023年南非的供應量將約為126噸,與供應明顯停滯的2022年持平。從世界礦山供應量來看,也比2019年的水準少5.8%。該組織預計鉑金需求將保持堅挺。在面向汽車催化劑的鉑金需求方面,汽車產量趨於恢復,加上持續暴漲的鈀的替代需求,預計鉑金需求將增加。鉑金錠及金幣等個人現貨需求也保持堅挺。與鉑金相關的股票也在四季度大漲,Impala Platinum上漲了31.7%。英美鉑業和Sibanye Stillwater也錄得兩位數漲幅。鉑金從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就開始出現短缺,2021年2月,隨著工業需求改善以及投資者權衡鉑金在全球向清潔能源轉型中的重要性,鉑金一度觸及六年高位,市場出現了一段復甦期。
能源危機促汽車成本暴漲14倍 歐洲車產量縮減近40%
據俄羅斯媒體15日報道,汽車行業研究機構S&P Global Mobility日前發佈的一則報告顯示,受到新冠疫情和俄烏衝突影響,歐洲能源危機使該汽車行業面臨巨大的能源成本壓力,甚至歐洲有可能開啟限電模式。汽車生產成本已經上升到每輛687至773歐元(約台幣2.1至2.4萬元)之間,遠高於能源危機前50歐元(約台幣1554元)的水平,這尤其給小型供應商帶來巨大的壓力。隨着歐洲能源價格的飆升,凜冬可能會使某些汽車製造商的生產線面臨無法繼續運轉的風險。在最壞的情況之下,能源危機可能使得其汽車產量在2023年年底前每季度減少近40%,換算成數量即超過100萬輛。該研究機構預測,從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年底,歐洲汽車組裝廠每季度的預計產量原本在400萬輛到450萬輛之間。然而,由於能源價格的大幅上漲和冬季來臨前政府對能源使用的限制,該機構預計,歐洲汽車企業每季度的產量將減少到最低275萬輛至300萬輛。該機構研究人員稱,整個汽車行業供應鏈中,尤其是金屬結構的壓制和焊接等,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研究人員預計,從今年11月份到明年春季,由於歐洲汽車生產商和供應商都將受到嚴格的能源使用限制,歐洲汽車行業供應鏈將出現嚴重中斷。歐洲企業為了降低能源成本,紛紛將生產線外遷,而外遷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國。大眾集團今年6月在其位於田納西州的工廠啟動了一個電池實驗室,該公司到2027年將在北美總共投資71億美元。梅賽德斯-賓士(Mercedes-Benz)3月在亞拉巴馬州開設了新的電池工廠。寶馬(BMW)宣佈10月在南卡羅來納州進行新一輪電動汽車投資。有媒體評論稱,高昂能源成本迫使不少歐洲國家的能源密集型企業減產或停產,令歐洲面臨去工業化挑戰。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歐洲工業結構可能永久性改變。
新南向搶鎳戰1/直取礦場經營權 華新麗華搶佔新能源戰略地位
台股今年上半年表現,從半導體族群領漲大盤衝上18619點新高點,再從半導體領跌,大幅回測14000點,但有一檔不鏽鋼股飆上30年高點後,法人仍不離不棄,外資持股從76萬張增到85萬張,投信更是從5000多張爆增到10萬張,它就是成立已56年老牌電線電纜大廠華新麗華(1605)。華新麗華的股價從年初的25-26元緩步向上,3月初一度突破30元大關,4月11日傍晚發布一則重大訊息後,股價再度拔地而起,連連往上衝,短短9個交易日內,從28.95元飆到48.15元,短漲幅達66%,短暫拉回後,再衝高到49.85元,創30年高點。這則激勵股價的訊息是,華新麗華以2億美元取得中國青山集團旗下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成為台股首家切入電動車電池上游原料鎳礦礦源的不鏽鋼廠。而這間「中國青山集團」,正是今年三月震撼全球的「妖鎳」事件主角。取得青山控股印尼礦場過半股權消息一出,華新麗華股價直接在短短9個交易日內,大漲66%。(圖/翻攝自搜狐網、翻攝自台灣股市資訊網)話說俄烏戰爭開打後,引爆全球原物料驚人漲勢,鎳價也是其一。今年3月7、8日兩天,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鎳交易上演了一場史詩級的逼空風波,中國青山集團所持有的20萬噸鎳期貨空單,據傳引來想取得中國青山控股旗下印尼鎳礦股權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鎖定進行軋空,鎳價從每公噸約2萬美元,先衝上5萬美元,再飆上10萬美元天價,迫使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緊急暫停鎳交易一周。這場「妖鎳」事件中,中國青山集團實際災損眾說紛紜,青山集團並未公告,然多數不鏽鋼廠均認為,基本上不可能全身而退,市場推估空單虧損恐達120-160億美元,「華新麗華取得印尼旭日公司股權的價金,對青山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但華新麗華投桃報李意味濃。」鋼廠人士說。事實上,與中國青山集團的合作,正是華新麗華能夠在台灣不鏽鋼產業勝出,搶先布局印尼鎳礦取得原料的關鍵一步。台灣不鏽鋼早年以進口為主,在1955年唐榮(鋼鐵)成立後,才開始有部分自給產能,義联集團旗下燁聯及華新麗華也陸續投入,形成三大不鏽鋼廠。然亞洲不鏽鋼市場近年有了翻天覆地的新變局。台灣不鏽鋼業者多以廢鋼及合金為原料,加工製造冷軋不鏽鋼,然2013年大陸與印尼簽訂合作,插旗全球鎳蘊藏量超過20%的印尼鎳礦礦場,由中國青山集團在印尼蘇拉威西島開發青山工業園區,2016年布建鎳礦開採到不鏽鋼產業鏈,便以低廉熱軋不鏽鋼搶攻市場。面對大陸業者來勢洶洶,義联集團董事長林義守2018年曾喊出,將斥資3000萬美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購買二座礦山,預計投資7億美元建置從上游鎳礦的一條龍不鏽鋼煉鋼廠,2019年經濟部也有意整合國內不鏽鋼廠商,預計投資200億元,赴印尼紅土鎳礦區設立年產200萬公噸的不鏽鋼煉鋼廠,希望建立不鏽鋼國家隊。然而,義聯集團及經濟部赴印尼投資不鏽鋼一條龍的計畫,皆無下文之際,華新麗華卻「惦惦吃三碗公」,2019年底宣布在印尼蘇拉威西島設立華新鎳業,並投資逾5億美元,設鎳生鐵產線及電廠。非但如此,疫情爆發後,青山集團於2020年5月將台灣業務交給華新麗華獨家代理三年,華新麗華旗下資源事業群2021年立馬交出全年營業利益40億元的佳績。焦佑倫也在今年5月的股東常會上明確指出,將在鎳相關的資源事業、海底電纜及綠能發展上多箭齊發,再拚營運高峰。鎳是電動車電池關鍵原料,連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也與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會面,討論電池相關投資。(圖/Joko Widodo臉書、特斯拉官網)由於鎳不但是不鏽鋼重要原料,更是電動車所使用的三元電池的重要原物料,華新麗華因著今年取得印尼旭日公司50.1%股權,直接彎道超車,在礦源之爭取得灘頭堡優勢,還有「電動車電池」原料加持,打入能源概念股。究竟鎳對於電動車有多重要?根據上海有色網(SMM)統計,一輛Tesla Model 3所使用的電池,大約就要用到30公斤的鎳礦,換言之,如果特斯拉設定每年生產2000萬台電動車的終極目標來推估,等於特斯拉一年就需要6萬公噸的鎳。特斯拉(Tesla)執行長馬斯克2021年2月曾在Clubhouse受訪時表示,「我們正在努力儘快提高汽車產量,主要限制因素是電池的生產。」同年3月,就傳出特斯拉已簽約直接向法國位於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的1處鎳礦場購買鎳。就連世界首富馬斯克在茲念茲,想的就是鎳礦,莫怪,華新麗華這次大舉切入鎳礦礦場,業界普遍解讀為「高招」。
晶片短缺讓汽車產量銳減140萬輛 車廠高層:情況會延續到2023年
從2020年中旬開始,晶片短缺導致全球半導體、科技、汽車甚至是家電產業都遭到重挫,即使多間晶圓代工廠已經擬定擴廠計畫,但仍緩不濟急,其中2022年汽車產量預估將銳減140萬輛。根據預測機構AutoForecast Solutions(AFS)最新報告指出,2022年的汽車產量將銳減140萬輛,相比前一週前的預測,增加了98,900輛,其中歐洲車廠受晶片短缺影響又取消了97,600輛汽車的生產計畫,累積縮減74.7萬輛。對於晶片短缺衝擊汽車產量的情形,BMW AG執行長Oliver Zipse在接受瑞士《Neue Zürcher Zeitung(新蘇黎世報)》採訪時表示,汽車產業晶片短缺的情形,將會延續到2023年。Volkswagen財務長Arno Antlitz,則在更早時透露,內部預測晶片供給的情形,預計要到2024年才會滿足需求,推翻了各界在2021年底預測在2022年中晶片荒就會舒緩的預測。除了歐洲汽車產量銳減外,早在2022年初日本Toyota汽車就不斷減產,目前預估在4至6月最多減產2成,6月以後的生產計畫,還得看晶片、零組件供應商的供貨情形。
車價集體瘋漲2/進口車商不敢賣太多 醞釀2022年漲聲響起
由於全球製車原物料成本大幅提升,明年進口車一定會漲,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差別在於用什麼方式漲?何時開始漲?CTWANT記者佯裝購車客戶至各家展間,包括AUDI、VW、SKODA、VOLVO、KIA、LEXUS等多家進口車商的業代都一致表示,「年後車價一定會調漲,要買要趁現在!」這也許只是業務員賣車的話術,但也不難看出年後這一波漲價的確在醞釀中。記者再詢問各家進口車商,得到的回覆也一致保守地表示:「不排除年後會漲價?」「正努力與原廠爭取中。」其實對進口車廠而言,漲與不漲都是苦。據了解,進口車商與原廠車價的談判,會以年度為主,一家歐洲車廠表示:「如果要漲價,那就是從2022年1月起生產的車輛開始漲價。」重點是,在車源不足的情況下,即使現在下單訂車,一些熱門車款都要等半年以上才能交車。「現在下單是漲價前的售價,但明年交的卻是漲價後的車,這些成本都要車商自行吸收。」在帳面上每家車商都希望訂單多一些,但接得愈多未來又得負擔吸收的漲價成本,所以絕大多數進口車商都不願意先透露漲價的訊息。特斯拉在10月底微調價格,Model 3基本款上漲4.5萬,中階、旗艦款也有1.5萬漲幅。(圖/翻攝自特斯拉粉絲專頁)除了車商公佈的訂價外,另外一種「隱形的漲價」則是議價空間縮小。以一輛200萬元的進口車來說,除非在新車剛上市前幾個月的蜜月期,否則一般至少都有5萬元以上的議價空間。「但現在晶片缺、車源少,很多進口車都要等,議價主控權都在經銷商。」本刊實際詢價,一輛訂價178.4萬元的VOLVO XC40 B4只有一萬元的折扣;而熱賣到沒車的SKODA Octavia更是零折扣。一名Skoda Octavia準車主向CTWANT表示,在10月中訂的車已經排到明年6月才拿得到車,「業代還跟我說,22年式應該會漲價,到時候還要再看價格調整幅度」。韓系品牌KIA代理商起亞森那美表示,由於原物料、零件供應不穩,價格浮動大,因此價格、車型供應時間都還未定案,但持續與KIA母廠積極溝通,為台灣消費者爭取最佳的權益。台灣賓士則是在2021年中旬調漲全車系車價約1萬元,至於在9月中所發表的全新C系列車種有著2至5%漲幅,賓士全球財務長透露,主要是物流海運受阻加上晶片供給短缺、原物料上漲所致,讓交車時間拉長,對車商來說成本也有相當壓力。進口車業者私下透露,目前許多車商在售車款傾向不會漲價賣,但新年式款若新發表,就會把價格直接加進售價中,同時也會增加部分實用配備,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不僅傳統燃油車漲價,特斯拉從年中就已經調漲許多地區的售價,台灣一直到10月底才微調價格,其中Model 3基本款調漲4.5萬元,進階、旗艦款則調漲1.5萬元,主要是反映成本增加。許多經銷商私下透露,由於晶片供應不穩加上原物料零件上漲,使得汽車產量不比從前,但在產量減少的情況下,各國的需求量並未降低,導致各國經銷商也不得不加價向原廠調車,如果不加價多數車款就會被大陸經銷商買走。美國加州洛杉磯港、長灘港是重要集裝箱出入口,自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後持續塞港中。(圖/新華社)
世界工廠東南亞Delta疫情肆虐 恐引爆全球供應鏈危機
身為亞洲新興市場,東南亞曾被視為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之一,但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確診數持續攀升,加上疫苗覆蓋率不足,促使疫情控制力遠落後於其他已發展國家,當地多處工廠停擺,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東南亞地區受到Delta變種病毒影響影響全球供應鏈,9月份亞洲整體製造業活動呈現低迷。(圖/翻攝自路透社網頁)根據《路透社》指出,回顧過去數十年,由於多項重大經濟改革以及鄰近中國大陸等因素,使東南亞挺過多次全球危機,但這次受到疫情惡化,東南亞地區首當其衝,削弱這個地區的製造業活動和需求,市場普遍預期會引發新一波全球供應鏈危機,最好的例子就是晶片短缺和供應鏈短缺。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圖/達志/美聯社)對於東南亞製造商而言,他們的競爭力主要來自低成本勞動力以及易於取得的原物料,新一波疫情爆發影響勞動力供應,導致生產上的重大瓶頸。9月馬來西亞和越南的製造業出現萎縮, 主因就是疫情衝擊勞動力供應,削弱了東南亞工廠活動,導致勞動力不足或停工,國際間的供應鏈無法維持順暢,也威脅了這個經濟規模3兆美元地區的復甦。豐田汽車8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將削減40%。(圖/達志/美聯社)像是泰國,是亞洲第4大汽車出口國,也是日本豐田汽車(Toyota Motor Corp)等全球主要汽車品牌的生產基地,但在7月時因疫情導致零件短缺而被迫暫停3個工廠的生產。豐田汽車8月中時就表示,由於東南亞的疫情對其供應鏈造成動盪,該公司9月份的全球汽車產量削減40%。至於越南,當地政府最近公布的統計指出,部分城市和省份自7月以來實施嚴格的行動限制措施,導致工業產出急劇下滑,包括三星(Samsung)、富士康(Foxconn)和耐吉(Nike)等跨國公司都在此設廠,在越南南部的公司如今必須在夜間生產,以使工人能夠隔離工作。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圖/達志/美聯社)越南之所以實施嚴格行動限制措施,就是為了因應自春季開始爆發的新一波疫情,部分地區實施了數個月之久的嚴格防疫封鎖措施,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包括Nike及Gap等這些越來越依賴東南亞生產的全球知名品牌,也難逃一劫。根據越南官媒指出,越南紡織服裝協會(Vietnam Textile andApparel Association, VITAS)在8月時曾表示,越南疫情風暴中心的南部地區,高達90%成衣產業的供應鏈已經破產。疫情導致在越南生產的球鞋、毛衣、車用零件到咖啡等眾多產品,出現全球性供貨短缺問題。(圖/達志/美聯社)Nike先前也警告,他們正面臨著運動服飾供應短缺的問題,並下修了銷售預測。Nike將矛頭指向了越南及其他國家,並表示他們有80%的工廠位於越南,Nike有大約一半的球鞋,是在越南生產,而當地有將近半數的成衣廠已經關門;至於供應67%全球橡膠手套市場的馬來西亞,也因為封鎖措施迫使許多手套製造商在6月和7月暫停營運。報導還指出,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路透社》也訪問了我經濟部長王美花的說法,她表示,全球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未緩解,主因在封裝程序,並非更前端的晶片生產過程。馬來西亞的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占約 13%,全球半導體貿易額約 7% 透過馬來西亞,可看出當地的半導體封裝測試產業分量。(圖/達志/美聯社)就她所知,馬來西亞廠商自9月初恢復生產,已到 80%。廠商產能慢慢恢復後,相信車用晶片供應能逐步緩解。馬來西亞廠商提供意法、英飛凌、豐田汽車、福特汽車等服務。市場人士則認為,雖然廠商雖全力趕工,但之前積壓訂單太多,無法立即滿足市場需求,就算產能增加,最快也要到 2022 年初才有望緩解。另有一派看法則指出,深受疫情反撲衝擊的封裝重鎮馬來西亞,必須提供降低車用晶片供不應求的方式,才能有效解決。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圖/達志/美聯社)東南亞地區人口約6億,因疫苗接種緩慢,導致原先就已受損的經濟,恢復步伐又被拖慢。信評機構穆迪(Moody's Investors Service)表示,經濟結構集中的亞太經濟體和體弱的機構恐因疫情受到嚴重衝擊,穆迪表示,「這些國家屬於中低收入經濟體,經濟若留下嚴重的傷疤,可能會增加社會風險。在其中一些經濟體中,沉重的債務負擔將限制政府對抗疫情大流行的財政空間」。另外,匯豐銀行(HSBC)經濟學者也警告,印尼、越南、菲律賓和泰國的疫苗接種率過低,促使疫苗效力的不確定性增加,恐導致這些國家的經濟處於風險,這也代表這些國家的人口可能受到當前疫情的衝擊,未來可能也會因為病毒再度突變被影響,防疫限制措施恐怕會一再延續,對經濟成長構成壓力。
強開台積電2/車用晶片廠斷鏈 神山6月增產作關係卡位電動車商機
翻看台積電財報,年營收1.34兆元的台積電,車用電子產品營收占比不到4%,為何美國白宮三番兩次找上台積電搬救兵?根據市調機構統計,一台燃油車需要至少40種晶片,若是電動車,晶片數暴增為150種以上,就以目前車輛電子化控制愈來愈高情況下,晶片使用的數量也只有愈來愈多。事實上,全球車用晶片逾85%都掌握在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意法半導體(ST)、德州儀器(TI)與瑞薩電子(Renesas)等5大整合元件製造(IDM)廠手中,加上汽車供應鏈屬於封閉式的長鏈,車用晶片屬於「利基型」的產品,通常需要提前1年做規劃,從晶片製造到汽車生產至少要6個月時間,中間還有一階、二階供應商分級,其他廠商很難打入。「以前很多車廠不跟半導體說話的」,波士頓顧問公司(BCG)董事總經理暨合夥人徐瑞廷一語道破。IDM廠只要一個環節斷鏈,整個供應鏈都斷了,尤其是晶片,台灣半導體產業自然成了這場世紀晶片大缺貨的救星。據SEMI調查,台灣到2024年為止,還會新建11座12吋晶圓廠,可以說半導體產能在量能、規模與良率上,台灣都是排名前段班,而台積電有8吋與12吋廠晶圓廠逾40座,且與蘋果(Apple)、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超微(AMD)甚至英特爾(Intel)等大廠合作,更是歐美汽車業首選。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全球的晶片缺貨潮從電子業危及到汽車產業,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早在今年1月就致函台灣,希望提高晶片供應量,並點名台積電。看好台積電晶圓生產規模、技術及良率等優勢,連德國經濟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都點名台積電來協助解決晶片需求。(圖/台積電提供)今年2月以來,美國德州大雪的天候因素讓三星、英飛凌及恩智浦晶圓廠停擺,日本地震影響瑞薩電子那珂晶圓廠營運。知情人士表示,5大車用晶片廠產能遲遲恢復有限,近年來也沒有擴廠計畫,而車用IC的使用數量只是持續增加,使得車用晶片短缺問題日益惡化。為此,4月12日、5月20日及9月23日美國白宮召開三場半導體高峰會議,找來半導體供應鏈業者及汽車業成員,為要解決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台積電自然是座上賓。雪上加霜的是,9月13日歐洲半導體重鎮德國東部的德勒斯登(Dresden)發生大停電,由於停電過久,即使業者大多有備用發電系統緊急因應也無法應付,讓汽車晶片缺貨增添變數。美國顧問公司AlixPartners就預估今年全球汽車產量約減少770萬輛,約占市場規模10%,而晶片短缺的損失預估達到2,100億美元(約新台幣5.83兆元)。今年以來,美國為要解決車用晶片缺貨問題,已在4月12日、5月20日及9月23日召開三場半導體高峰會議,台積電自然不可或缺;而在歐美車廠及美國政府點名下,台積電也從善如流今年在MCU(微控制器)的產線將增產六成,並執行產能優先供應給車用晶片的方針,逐步因應需求。「電動車是新主流,現在自然也是台積電趁機卡位的絕佳良機。」資誠創新整合公司董事盧志浩表示。
史上最大衰退 英國車商1月慘兮兮
根據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SMMT)4日發布的數據,1月份的新車銷量和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約40%,顯示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城市封鎖產生非常劇烈的影響。這也是數十年來1月份的最低水平。從1月5日開始,英格蘭和蘇格蘭開始實施嚴格的限制,許多企業都只能關門大吉,汽車經銷商也被迫關閉,只能選擇在線運營。不只今年1月份銷售數字創新低,根據先前公布的資料,2020年英國汽車產量也驟減29%至920,928輛,創下自1984年以來的新低,原因和受疫情衝擊、工廠被迫關閉有關。英國汽車製造商和貿易商協會預估,由於疫情衝擊持續,以及本田(Honda)在斯文敦(Swindon)的工廠永久關閉,2021年英國汽車產量只能小幅回升至100萬輛。日前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表示,希望限制措施能夠逐步放寬,若4大高風險群都能在2月中以前完成疫苗接種,3月有機會逐漸解禁,而且會先從學生開始。目前英國各地已有超過1000萬人接種第一劑COVID-19疫苗,但3日卻又有1322人死亡,累計死亡人數達10萬9335人。
MIT汽車賣到非洲! 國瑞生產休旅「神車」搶第一
台灣國產車高競爭力,再度獲得國外客戶青睞,國瑞汽車22日宣布,其生產的豐田品牌休旅車Corolla Cross,拿下北非摩洛哥外銷整車供應訂單,最快11月裝船出口,首開MIT汽車外銷北非紀錄;加上2021年Corolla Cross開始外銷中東海灣六國,看好能成為Altis之後,台灣第二款有大量外銷能力的新神車。Corolla Cross在台上市十天累積接單突破7,000張,國瑞汽車恢復兩班生產還不夠,下周起每天還要再加班至少兩小時,加上外銷需求,挺住疫情的衝擊,國瑞總經理林永裕預估,今年國瑞新車內外銷總量可望達10萬輛以上,蟬聯台灣汽車製造業龍頭。國瑞汽車是日本豐田汽車的台灣生產基地,由台灣豐田汽車總代理和泰汽車與日本豐田合資成立,其中和泰車持股三成、豐田七成;國瑞生產的車型除供應台灣外,從2009年起也開始外銷Altis車款至中東海灣六國。林永裕表示,國瑞是豐田海外競爭力排名數一數二的工廠,擁有不輸日本原廠的品質與技術。近年因應新一代Altis、Corolla Cross兩款車型的生產,國瑞累積斥資逾60億元,導入多項先進設備、儀器與技術,全面強化生產與品質競爭力,不僅成就兩款車能在台灣熱賣,成為銷售神車,更能為台灣贏得外銷訂單。林永裕舉例,新的Altis與Corolla Cross的焊點較過往增加30%、達3,700個,大幅強化身車強度,要向市場證明,台灣的「國產車」擁有不輸國際大廠的實力。他認為,台灣能取代日本,拿下中東與這次北非的整車外銷訂單,靠的不是成本低、價格比人家便宜,靠著是品質、是競爭力!林永裕表示,國瑞堅持最大規模現地化政策,生產的車款自製率均達七成以上,是國內最高;國瑞的汽車產量增,不僅在2014年創下年營收600億元的紀錄,更成為台灣的繳稅大戶,2014年的繳稅額占整體稅收的1%,對於帶動國產相關產業產值有相當大的貢獻。如今Corolla Cross接棒Altis,看好將成為新一代內外銷神車,可望帶動國瑞、整體國產車業更上層樓。林永裕認為,若中東市場明年啟能逐步復甦,Corolla Cross有機會重現2014年Altis外銷近10萬輛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