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勇
」台灣大參戰BNPL 3/業者持續投入 政府應因地制宜規劃監管機構納管
「『分期付款免息』(Buy Now Pay Later,BNPL)的概念並非新鮮事物,在Covid-19期間,由於與網購需求的結合,BNPL服務更是爆發性增長。在2021年,美國的BNPL服務發放了1.8億筆貸款,總額超過240億美元,較2019年增加了近10倍。印度在2020年的使用量也增加了5倍。」銘傳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汪志勇告訴CTWANT記者說。BNPL服務可以由單一商家提供,例如電商為其顧客提供BNPL服務,根據後台數據給予會員消費分期貸款額度。其主要目的在於讓交易更加便捷,刺激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擴大營業額。BNPL服務也可以由專營業者提供,專營業者與商家達成協議,通過專營業者開發的支付介面,先行向商家提供資金,然後再向消費者收費。除了針對B2C(商家對消費者)的消費貸款外,BNPL服務實際上也可以針對B2B(企業對企業)的融資提供服務。台灣大是台灣首家推出BNPL的電信商,該公司電信金融副總吳建頤表示,最大優勢在於台灣大及momo用戶基礎。(圖/台灣大提供)至於業者的獲利,則是依照消費者不同分期的期數,來收取不同比例的手續費,這是BNPL業者最主要的獲利來源。汪志勇表示,BNPL讓消費者可以先獲得產品,享受產品的效用,然後再付款,某種程度上提供了良好的消費者保護。然而,國外的發展提醒我們,BNPL這類產品常常存在隱藏費用、缺乏透明度且沒有進行適當的信用審核。廣告鼓勵消費者在多個網站上使用這些計劃進行多次購物,累積無法償還的債務。理論上,BNPL服務不需要由金融監管機構監管,但由於金融科技的發展,許多非金融業公司也提供金融服務。因此,各國對於這些非金融機構提供金融服務且具有一定規模,可能使消費者面臨風險的情況下,監管機構也會加以監管。以台灣為例,目前主要還是由經濟部主管,而非由金管會主管。金融商品越來越多,政府單位如何有完善的監理機制也成為產學界關注的焦點。(圖/翻攝自林國春臉書)「目前,台灣主要是以傳統電商、電信和租賃等知名公司建立BNPL服務,通過其自身的營運模式,讓消費者能更輕鬆使用,而這些公司基本上都還算是有知名度的廠商,對於消費者信用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加上額度的控管,也較少見到消費者因為拖欠付款而需要面臨高額逾期費用的狀況。」汪志勇說。然而,根據國外的經驗顯示,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大,可能會有新的小型BNPL業者進入市場,可能會為了從中獲利而收取較高的費用。監管機構必須長期考慮不同類型的BNPL業者是否需要有相同或不同的規範。
幣圈最後稻草?3/「FXT是披著區塊鏈次級品」 果殻律師:Not your key, Not your money.
2022年堪稱是幣圈的海嘯年,先是2018年成立的Luna加密貨幣平台,在5月短短6天內一夕歸零,不到一個月,著名加密對沖基金之一的三箭資本(3AC)也在6月宣布破產清算,如今,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交易所FTX將聲請破產。幣圈玩家已經習慣的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下一步怎麼走,去中心化還是加強監理?對於這次的FTX事件,一位加密貨幣交易所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這絕對是一個讓投資加密貨幣玩家的重擊,當交易所都可以說倒就倒,幣圈的冬天可能就要來臨了。」該高層指出,加密貨幣交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透過去中心化交易,另一種則是透過交易所交易,以方便性來說,透過交易所交易,雖然有交易手續費等成本,但是便利性相對來的高很多,對於喜歡透過買低賣高來賺取價差的投資人來說,雖然交易所的方式並不是原本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主旨,但卻是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但是當交易所又自行發幣,這就給了上下其手的空間。就FTX聲請破產一事,對區塊鏈有深入研究的果殼律師(林紘宇)也在臉書上發文指出,「一個全世界巨鱷交易所、一個不可一世的FTT平台幣,被一則Twitter打倒了,帝國在一夕間崩塌。這應證了,由單一機構發行代幣,可以被關閉、操作甚至消失的,你仍然可以說他是區塊鏈,但那是次級品。FTX以及FTT代幣,就是套著區塊鏈外衣的次級品。」 FTX官方推特宣布破產,正式引爆風暴。(圖/翻攝自FTX官方推特)11月2日區塊鏈媒體CoinDesk發文指出,FTX創辦人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旗下的Alameda Research主要資產其實是由FTX所發行的代幣FTT,而全球最大交易所幣安聽聞後,決定將其所持有的FTT陸續賣出,引發FTT價格大跌,投資人也紛紛將資產從FTX提領。為了穩定FTT價格,FTX陸續表示資金充足,但仍無法停止投資者持續從FTX提出資產,最後造成擠兌。「很多出事的,其實是交易所所發行的代幣,就像這次的FTX所發行的FTT代幣,原本代幣的目的,是要提供在該交易所的用戶,一種類似折扣券(coupon),但是卻衍生成為一種類加密貨幣,在交易所持續發行代幣後,反而喧賓奪主取代了原本的加密貨幣,而成為投機性商品。」台灣幣圈業者說。對於近期的FTX事件,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告訴CTWANT記者,加密貨幣還是紀律不嚴謹,還不能稱之為貨幣,這波應該看起來是一個大清洗,浪潮把基礎不是那麼穩固的、比較投機的去掉。「虛擬貨幣交易所是否納入監管,但其實交易所也願意被納入監管,不過主要關鍵還是在於大家對於虛擬貨幣的定義,到底算不算是貨幣,還是僅是商品。這次的事件,或許也會讓大家重新思考。」銘傳大學企管系教授汪志勇說。區塊鏈律師果殼律師認為,FTX事件如果能各國對於強化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理制度,將有利於產業的正向發展。(圖/翻攝自果殼律師臉書)身為比特幣及虛擬通貨發展協會理事長的果殼律師樂觀其成地說,「虛擬貨幣本身是去中心化,目前各國對虛擬貨幣交易所雖然有監理,但多僅以洗錢防制為主,這次的FTX事件如果能各國對於強化虛擬貨幣交易的監理制度,將有利於產業的正向發展。」但是對於有意投資虛擬貨幣投資人,還是要切記「Not your key Not your money」。幣圈能不能在這次事件中重新浴火重生?一位加密貨幣交易所高層認為,「其實交易所也需要來進行壓力測試,當所有玩家都將資金抽離,就可以看到哪些交易所其實是虛的。但是投資人最好的方式,還是把虛擬貨幣都放在冷錢包裡面,但切記,要好好記牢自己的私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