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島
」山城重慶3/到張飛廟裡拜杜甫 上白帝城看劉備託孤
重慶位處巴蜀之地,在漫長歷史巨輪的轉動中,所留下的事蹟傳說,自然離不開英雄輩出、如史詩般精采的三國時代,尤其又以蜀漢劉、關、張、孔的故事最動人。 重慶雲陽縣的長江沿岸有座知名的張桓侯廟,供奉的主角是蜀漢猛將張飛,又稱為張飛廟。巴蜀地區有兩間張飛廟,另一間在四川南部南充市的閬中縣,據說張飛的頭顱葬在雲陽,身軀葬在閬中,所以有「身在閬中,頭在雲陽」之說。 張飛廟的解說員袁夢萍表示,張飛廟建於蜀漢末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原本是建在雲陽老縣城對岸的飛鳳山麓,因為興建三峽大壩,張飛廟的將整間廟西移了32公里,搬遷到磐石鎮龍安村的現址。特別的是,搬遷時廟中的每塊磚、每片瓦甚至木板都逐一編號,到新址後再依序拚回原貌,浩大的工程既費時又費力。 此外,張飛廟的大門並不在正前方,而是開在側面斜向西南方的牆上。這種「邪門歪道」,據說是為了將廟門朝向蜀國據地四川成都的方向,以示張飛的忠心。 張飛廟不僅供奉張飛,由於唐代杜甫曾在廟中客居兩年,所以後人也建了杜鵑亭和得月亭來紀念一代詩聖,可說是間允文允武的奇廟。加上廟中收藏漢唐以來的石刻、木刻、字畫多達600餘件,其中包括黃庭堅〈幽蘭賦〉、蘇軾〈前後赤壁賦〉、岳飛〈前後出師表〉等名家字畫碑刻,件件珍貴,有文、書、刻三絕的美譽。 要登上白帝廟,得爬數百級高陡的階梯,體力不好的人,可考慮花錢乘轎輕鬆些。(圖/王若攝)從雲陽縣沿長江往東,抵達鄰近的奉節縣,此處名聞天下的招牌便是瞿塘峽和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這首〈下江陵〉,讓白帝城無人不曉。」在奉節,連學前幼童都能朗朗上口,不過要說清楚白帝城的故事,還是得重回三國。 白帝城位在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過去的白帝城一面靠白帝山,三面環長江,面對瞿塘峽口,氣勢十分雄偉,要從山腳到達白帝城入口,得經過漫長而高陡的石階。 2003年三峽大壩正式蓄水後,白帝山被淹入135公尺的水位下,白帝城成為一座四面環水的江心島。即使如此,要登上山上的「白帝廟」,仍得通過數百級階梯的嚴峻考驗。根據本刊記者汗流浹背,氣喘吁吁的親身經驗,奉勸體力不好的人,還是花錢乘轎安穩些。 瞿塘峽別稱夔峽,是三峽中最短的一段峽谷,以宏偉壯觀著稱。(圖/王若攝)登上白帝廟,此處正是當年劉備託孤阿斗給諸葛亮之地,因此廟中也有祭祀劉備的先主廟,和祭祀諸葛亮的武侯祠。或者也可學學古人自白帝廟遠觀「夔門天下雄」,瞿塘峽別稱夔峽,歷代名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陸游等都,曾登白帝,游夔門,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句大量詩篇。 奉節也有道聲名遠播的招牌美食「竹園盬(音同古)子雞」,「盬子」是在奉節竹園鎮鄉間民窯才有燒製的烹調器皿,外型像個圓柱體的陶瓦罐,中間有些凸出。 「盬子雞」的特色是:「冷凝蒸餾,化氣為湯,肉質鮮嫩,湯醇味美,入味七分,餘韻三分」。主要材料是整隻土雞、切成小塊狀的臘肉,醃製的陳年大頭菜。作法不是整鍋直火燉煮,而是將放好食材的盬子放入加水的鐵鍋中,當鐵鍋裡的水燒開時,蒸氣會從盬子底的小孔鑽進,再從盬子壁的小孔噴出,如此循環利用蒸氣將雞「汽熟」,又叫「汽鍋雞」。出鍋的盬子雞有土雞的鮮、臘肉的香,和陳年大頭菜的醃香味,結合成一鍋鮮美無比又不油膩的雞湯。 「盬子雞」食材裡不需加水,湯汁全靠蒸熟雞隻的水蒸氣冷凝而落。(圖/王若攝)
女子露營被村民狂收4次費用 村委會打臉:收費並無依據
一名大陸女子在網路上發文抱怨,表示自己近期到湖南長沙天心區興馬州的江心島露營時,24小時內就被當地居民以4種不同的名義收取露營費用,不少網友看到後也紛紛表示自己遇過相同的狀況,23日當地村委會的負責人也為此事出來澄清。近日,一名女子在網路上發出自己到湖南長沙天心區興馬州的江心島的露營過程,她表示,當天抵達江心島已經是傍晚,由於周末人潮較多,就找了一塊較為偏遠的空曠地紮營,不到一會,就有一位村民過來向她索取20元場地費,並表示這邊的環境是他們在維持,所以才會收取此費用。女子說,到了晚上,她把自己的帳篷拿出來搭建,同樣一位村民又走過來向她收取帳篷費,女子認為非常不合理,便沒有將錢交給村民;隔天早上,村民3度向女子索取費用,她一氣之下對那位村民說了一大堆道理,村民便摸摸鼻子走了。女子更表示,到了第二天下午,同樣一位村民再次出現,這次還把自己的老婆帶來,並告訴她「這次就算了,平常一般都是要收點費用的」,女子只能無奈地說「反正我也要回城了,不想跟妳爭辯什麼」。這件事爆出後,許多網友也紛紛在底下留言表示,自己也遭收取過相關的費用。而當地村委會的負責人也公開澄清表示「村民們自發性進行收費沒有任何依據,更沒有收取衛生費一說,如有旅客遇到類似情況,可保留證據向村委會進行投訴」。當地村委會表示如遇到類似情況可向他們投訴。(圖/小紅書)
德州嚴重乾旱河流乾枯見底 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
今年夏天世界各地遭到熱浪侵襲,氣溫迭創新高,還有多地出現嚴重乾旱情況,卻也有珍貴歷史遺跡因此被世人發現。美國德州現正經歷乾旱,恐龍谷州立公園的河流也因此乾到見底,沒想到意外讓1.13億年前的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公園發言人表示,這些足跡屬於身高約15英尺(約4.5公尺),重近7噸的空棘龍,在正常情況下這些恐龍足跡會被溪水淹沒,並且充滿沉積物,如今由於乾旱出現,實屬難得。根據「CNN」報導,恐龍谷州立公園發布聲明表示,由於今年的嚴重乾旱導致公園內河流乾枯,許多大約有1.13億年歷史的恐龍足跡被發現。公園發言人加西亞(Stephanie SalinasGarcia)表示「最近在公園河流的不同區域被發現的大多數足跡,都屬於空棘龍。這種恐龍成年後身高約15英尺,重接近7噸」。許多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圖/翻攝自恐龍谷州立公園官網)由於今年夏天過度乾旱,公園內一條河流大多數流域完全乾枯,因此這些難得的恐龍足跡才得以出現在世人眼前,加西亞解釋,在正常的天氣條件下,這些恐龍足跡都會被河水淹沒,並且充滿沉積物,這使得這些足跡不太明顯,「能夠找到這些發現,並體驗新的恐龍足跡總是令人興奮」;不過於此同時,預計屆時隨著雨季到來,這些足跡會重新被河水淹沒,但加西亞也補充,這個過程有助於保護這些足跡免受風化侵蝕。報導也表示,根據美國乾旱監測機構數據,德州上週超過60%地區都在經歷乾旱,加上近期熱浪,氣溫高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7.8度),數百萬人因此處於過熱警報之中。不過同時,世界不少地方也傳出歷史遺跡被發現情況,像是中國大陸重慶長江江心島礁上,距今近600年的3龕明清摩崖造像便因河水乾枯露出水面。許多1.13億年前恐龍足跡重現天日。(圖/翻攝自恐龍谷州立公園官網)
重慶連日飆40度…長江島礁曬出「明代古物」 7百年歷史觀音閣也現真容
近日熱浪席捲大陸,重慶西部、陝西南部、湖北西部、安徽東南部、浙江中部等地最高氣溫40到43度,四川、陝西、甘肅、湖北、浙江、福建等地共62個國家站氣溫更突破歷史高溫。受到高溫乾旱影響,重慶市巴南區雙河口鎮五台村附近的長江江心島礁上,距今近600年的3龕明清摩崖造像日前也露出水面。綜合陸媒報導,由於長江水位回落,常年被淹沒的佛爺梁摩崖造像近日露出江面。8月11日上午,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巴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登上快艇,實地打探了造像出水情況。在快艇上遠眺,佛爺梁的灰色礁石聳立在江水中,露出江面約有7米高,造像位於礁石最高處,造像坐東向西,共3龕造像。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牛英彬表示,該摩崖造像最頂上石頭上有三龕造像,中間主尊是一僧像,坐於仰蓮座上,高度有95厘米左右,僧像兩側各有兩個小龕,這兩個小龕特別,從造像、服飾上來看可能是道教的造像。據悉,該摩崖造像為研究川渝地區明清時期摩崖造像的分布、題材、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位於長江鄂州段、有700年歷史的「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近日因水位降低,露出大片的礁石基座。(圖/翻攝自湖北日報)牛英彬指出,摩崖造像位於長江江心礁石上,比較少見,又處於長江航道上,該段航線上有不少島礁、暗礁,船隻往來風險較大,因此推測該造像可能是保佑來往船隻在長江上面平安航行。另外,位於長江鄂州段、有700年歷史的「萬里長江第一閣」觀音閣,近日因水位降低,露出大片的礁石基座。據鄂州水利專家透露,在持續高溫乾旱之下,長江鄂州段水位已達到1865年有水文記錄以來的同期最低水平,江岸沙洲如冬季枯水期一樣寬闊,讓觀音閣露出真容,和往年汛期形成巨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