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
」 水母氣溫驟降!林園溼地公園 水母寶寶終現蹤
隨著氣溫驟降,林園海洋溼地公園出現體型迷你的水母寶寶,相較去年8月就發現水母蹤跡,今年顯得時間較晚些,林園愛鄉協會理事長陳俊強觀察,可能與今年超級藍月與進行疏伐工程有關,水質受到影響,整個生態系統需要慢慢恢復,預計明年3月就可能出現大量水母。位在高雄林園海洋溼地公園蘊含多種生物,尤其以倒立水母最為聞名,去年8月底,就有倒立水母現身,今年約11月初才發現水母寶寶現蹤,相較起去年,時間晚了約2個月。陳俊強觀察,水源都是從附近養殖戶廢水回收再利用,不過今年遇上超級藍月,因大潮泥沙將溼地公園排水口堵住,海水倒灌,養殖戶苦不堪言,只好趕緊請怪手挖開,但水迅速全洩光後,導致溼地公園有將近2周沒有補水狀態。以目前水母出現位置推論,並非於俗稱「水母產房」的入水口溝渠,就是因為今年又剛好將周遭水草、海茄苳等進行簡單疏伐整理,水溫和水質也勢必會有影響,陳俊強說,當時進行採樣,發現水中幾乎沒有水螅和水母。陳俊強說,現在的水母寶寶則是現身於滯洪池內,就是因為滯洪池今年沒有工程干擾,且有樹遮陰,水溫相對低,就能保留水螅體存在,後續經過溫度改變,刺激進行分裂成蝶狀幼體,才出現小水母,但目前數量相當稀少,且體型迷你,待「水母產房」的溝渠水質穩定後,推估明年3月就可能出現大量水母,屆時一定又能吸引不少民眾到場爭睹看水母於水中優游模樣。
男子沙灘驚見「發光藍色觸手」詭異生物 真實身分曝光
澳洲有名男子日前在沙灘上發現「類似外星人」的藍色海洋生物,其身體周圍有著短而發光的觸手,外觀大小還相似於硬幣,他當下也十分震驚,並求問網友生物的品種名稱。據《每日郵報》報導,男子日前在沙灘上,低頭一看,竟發現藏在沙子裡的藍色海洋生物,其背面軟軟滑滑的,周圍又有藍色觸手,由於他從未見過此生物,所以也忍不住拍下照片,並求問網友生物的品種名稱。對此,網友則紛紛驚呼從未見過外型如此特別的生物,認為是因為潮汐才將牠捲上岸,還有人受到驚嚇呼籲原PO絕對不要碰到,另外則有人猜測是水母。事實上,該生物為「錢幣水母」,英文俗名為blue button(藍鈕扣),是生存在熱帶、亞熱帶的表層漂浮性物種,錢幣水母雖然有水母之名,但其實是由許多水螅蟲個體聚合而成,而中間的白色鈣質,是用來幫助其漂浮的硬圓骨片。雖然錢幣水母毒性較弱,但不要因為毒性弱就去觸摸,因為很容易因此被螫傷,引發紅腫與輕微脹痛。
千萬別碰!海邊驚見夢幻「半透明假水母」 竟是世界第3毒
英國民眾日前在北威爾斯海岸發現1隻半透明的夢幻生物,此生物的外型十分獨特,除了擁有氣球般的半透明身軀,還有長長的藍色觸鬚。事實上,此生物是被稱為「葡萄牙戰艦」的僧帽水母,牠們的觸鬚上佈滿有毒的刺絲胞,其毒素在水母類中排行第3,若人類不甚碰到,嚴重還有致命可能。據North Wales Live報導,有名遛狗的民眾於4日在北威爾斯海岸發現1隻僧帽水母,英國當局也警告民眾,不要觸摸到這種「假水母」,因為牠的觸鬚上面佈滿刺絲胞,一旦碰到獵物後就會注射麻痺毒素,除足以殺死魚類外,若人類不甚被螫傷,還會留下螫痕,並引起劇烈疼痛,嚴重還有致命可能。僧帽水母會被稱為「假水母」是因為牠們其實是包含水螅體及水母體的群落,且一般棲息在海平面,部份像帆浮在水面上,其餘部份在水底下,分佈地區則在大西洋熱帶海域。而英國的10月,海水溫度將達到高峰,因此目擊到僧帽水母的機率也逐漸增加。此外,隨著海洋溫度持續變高,專家也預計未來幾年威爾斯海岸將出現越來越多的外來物種。
高雄「水母湖」水溫受天氣影響上升 工務局這方式提高水母存活率
高雄林園海洋溼地公園有全台獨有「水母湖」,在內棲息的倒立水母(仙后水母)吸引民眾慕名而來,但近期卻因天氣連日乾旱高溫,導致湖內水溫升高,影響水母生長。高雄市工務局表示,經養工處增設循環流動水系統,有效淨化生態池水質並提供穩定的水溫,提高水母的存活率,目前公園內水母已突破10萬隻。林園海洋溼地公園位於林園區後厝路與半廓路口,面積約6.2公頃,園區內生物種類繁多、生態豐富,尤其是原生種紅樹林的海茄苳頗多,也有不少鳥類、植物、魚蝦蟹類、昆蟲類、兩棲爬蟲類等等外,更因公園內還有罕見的倒立水母聞名。倒立水母就像靜靜躺著就像水中盛開的花,翻起身來,就會在水中優雅的漂游,傘體的色塊變化又多,往往是攝影者爭相追逐的對象,因此吸引各地遊客慕名而來,許多學校也安排校外教學來觀察這種特別又有趣的海洋生物。但卻有民眾發現,因天氣連日乾旱高溫,導致水溫升高,進而令水母生長受到影響。對此,工務局表示,林園溼地生態的管理上,目前與非政府組織「林園愛鄉協會」合作,經由養工處增設循環流動水系統後,調整最佳的注水頻率,有效淨化生態池水質並提供穩定的水溫。此外,工務局指出,同時藉由海茄苳的呼吸根增加水螅體(一般為水母的前身)的生存空間及提供遮蔭減少光照,達到降溫效果,回流水中豐富的營養鹽能帶給水螅體充足的營養,提高水螅的數量,進而提高水母的存活率,水質環境改善後水母的生長已有相當成效,經觀察目前公園內水母已突破10萬隻。
澳洲海灘驚見「外星嬌客」 藍瓶僧帽水母肆虐戲水成噩夢
澳洲(Australia)東岸擁有不少遊客最常造訪的海灘景點,像是綿延57公里海岸線的黃金海岸,不過在近日,當地各大觀光海灘卻出現大批令人恐慌的「嬌客」,就是「藍瓶僧帽水母」(bluebottles)。 藍瓶僧帽水母也被稱為「葡萄牙戰艦」,有著長長觸鬚,最長可達50公尺。《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澳洲近日轉為舒適暖和的天氣,東岸的知名觀光海灘在這時竟出現大批宛如藍色外星生物的藍瓶僧帽水母,照片中可見密密麻麻的藍色透明水母佔據了沙灘一角,若有密集恐懼症的民眾看了想必會感到不適。藍瓶僧帽水母含有劇毒,特別是水母的觸手有刺絲胞,遇到刺激時會釋放的刺針。另外據「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過去幾個月以來,分別在澳洲新南威爾士州(NSW)、維多利亞州(VIC)、南澳大利亞州(SA)和塔斯馬尼亞州(TAS)可以見到數量驚人的藍瓶僧帽水母。藍瓶僧帽水母又被稱為「葡萄牙戰艦」,由水螅體及水母體組成,看起來有點像洩氣的藍色氣球或透明塑膠瓶,並有著長長觸鬚,最長可達50公尺。這款外型呈現淡藍色透明囊狀,乍看有點像水晶餃的嬌客,其實一點都不「嬌」,因為藍瓶僧帽水母含有劇毒,特別是水母的觸手有刺絲胞,遇到刺激時會釋放的刺針;被水母螫傷後,患部會出現條狀紅疹,並有刺癢疼痛症狀,過敏體質者甚至可能造成昏迷,若不小心觸碰到水母,先用海水處理避免牠們釋放更多毒液。花蓮七星潭海灘2年前也曾發現過牠們的蹤影,還一度被誤以為是「世界第三毒」的僧帽水母,根據澳洲博物館研究所(Australian Museum Research Institute)海洋學家貝倫特絲(PennyBerents)表示,對目前是夏季的澳洲來說,受到東北風帶動下以及適當的繁殖條件助長,藍瓶僧帽水母都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在澳洲「大量繁殖」。
純白沙灘染上一條蔚藍的海色 專家警告:有毒別碰!
日本沖繩一處離島的海灘,近日在白皙的沙灘上竟然染上一條蔚藍色的紋路出來,遠遠看起來非常的美麗,但有專家出面表示,這些藍色是源自於一種有毒的生物,看到時千萬別碰。根據《Okinawa Times》報導指出,在沖繩渡名喜島的「アンジェーラ浜」海灘近日發生一種奇景,白色的沙灘上出現一條蔚藍色的「痕跡」,遠遠看起來晶瑩剔透的,非常美麗。但有專家學者表示,這個看起來非常漂亮,但是千萬不要用手觸碰。專家表示,這種被沖上岸的藍色物體,其實是一種暖水性動物「帆水母」。而名字雖然是水母,但實際上卻是一種水螅類的腔腸動物,主要是這種動物的充氣浮囊看起來像是海中的船帆,因此得名。但是這種動物在他橢圓形的軀體下方有著短短的觸手,處手上的刺會分泌毒素,人類碰到的話會紅腫疼痛,甚至會引發嚴重的過敏反應,因此專家呼籲不要看到覺得漂亮就伸手觸摸。
澳洲「藍色嬌客」爆量釀生態悲歌? 海邊戲水成噩夢
澳洲(Australia)東岸的各大觀光海灘,近日出現一大批有著鮮明藍色外型、令人恐慌的小生物,那就是藍瓶僧帽水母(bluebottles),當地政府提醒,這種看似美麗的藍色水母觸鬚有毒,千萬不要被牠漂亮的外貌被引誘觸摸「牠」。(圖/達志/美聯社)根據《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從1月下旬延續至2月初,澳洲新南威爾斯州(New South Wales)各大海灘,出現密密麻麻的藍色透明水母佔據了沙灘一角,牠們就是藍瓶僧帽水母,除了在新南斯威爾州的海岸線出現,還有民眾捕捉到藍瓶水母入侵邦迪海灘一處濱海游泳池,畫面上看到,密密麻麻的水母肩並肩擠在泳池岸邊,完全沒有落下一處空隙。(圖/達志/美聯社)藍瓶僧帽水母也被稱為「葡萄牙戰艦」,由水螅體及水母體組成,看起來有點像洩氣的藍色氣球或透明塑膠瓶,並有著長長觸鬚,最長可達50公尺,2年前,花蓮七星潭海灘也曾發現牠的蹤影,還一度被誤以為是「世界第三毒」的僧帽水母,嚇得有民眾發文提醒「千萬別碰」,雖然藍瓶僧帽水母出沒澳洲的景象讓當地民眾看了嘖嘖稱奇,但是滿地水母也讓許多到海邊戲水的民眾不小心螫傷了腳,形成嚴重的紅腫、脹痛現象有時還會奇癢無比,嚴重時毒素還會深入淋巴結,導致休克及干擾心臟和肺部功能影響,雖然致命案例不多,但仍不可小覷。事實上,藍瓶僧帽水母主要的棲地為偏遠的海洋中,但報導指出,這群「美麗刺客」是被大浪不斷拍打至近海,根據澳洲博物館研究所(Australian Museum Research Institute)海洋學家貝倫特絲(Penny Berents)指出,對目前是夏天的澳洲來說,受到東北風帶動下以及適當的繁殖條件助長,每年夏天藍瓶僧帽水母都會在澳洲海灘上「大量繁殖」。科學家懷疑,氣候變遷和暖化的問題,是導致水母爆量繁殖的主因,因為水母最需要在溫暖的水域中茁壯成長。
海邊驚見「川普的舌頭」?周董、昆凌蜜月海島 出現形狀奇特生物
周杰倫和昆凌的愛之旅月地驚見「川普的舌頭」?!周董和昆凌2015 年蜜月時的其中一處地點海豚島,是澳洲昆士蘭的一個外島,是澳洲第二大沙島,正式名稱為「莫瑞頓沙島」(Moreton Island),因為有野生海豚聚集,又稱做海豚島,距離布里斯班約75分鐘船程,往返皆需要搭船。不過根據《每日郵報》報導,近日有民眾在附近的渡假村散步漫遊時,驚見海灘有「條狀的奇特生物」出現!(圖/翻攝自Catherine Nguyen FB) 根據報導,這名叫做凱薩琳(Catherine Nguyen)的女子日前在海邊散步,意外發現一個形狀奇特的海洋生物,粉嫩的光澤和紋路,乍看之下長得像「舌頭」,便好奇在臉書發問,照片一出立即引發熱烈討論,也釣出一名動物學專家回覆。不少網民看到照片後紛紛搞笑回覆,「應該是川普遺忘的舌頭」、「誰的臘腸遺忘在這裡」、也有人認為這是「美人魚的舌頭」,對此,有專家則回覆,應該是一種無脊椎海洋生物「海筆」(sea pen),沒有毒性,但容易使皮膚敏感的人出現過敏症狀。網有笑諷川普的舌頭遺落在海灘上。(圖/翻攝自Catherine Nguyen FB)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海筆也叫「海鰓」,是刺胞動物門珊瑚綱的一目,呈鵝毛形,長十厘米至兩米不等,紅紫色或淺紅色,能發磷光。棲息在海底,主要棲息在中潮區以下的軟泥底質,少數在泥沙或純沙底,棲息時一頭扎入泥沙,一頭露出,利用過濾水中的營養物質為生,帶有觸手的水螅體可以捕捉水中的生物為食。
「錢幣水母」龍洞灣現蹤 專家:藍色觸手有毒別碰
炎熱的夏日,許多民眾都會前往海邊戲水消暑,東北角的浮潛遊客也有明顯增多的趨勢。有遊客在龍洞灣潛水時,發現了像是瓶蓋、圓盤的漂浮物體,仔細一看才發現原來是「錢幣水母」,但專家提醒民眾,錢幣水母具有輕微毒性,千萬別碰觸。專家提醒,錢幣水母外觀大小相似於10元硬幣,是由水螅蟲個體聚合而成,中間白色鈣質的硬圓骨片,是用來幫助漂浮的,周圍佈滿可以捕食獵物的藍色觸手,具輕微毒性,是台灣夏季常見的海中生物,到海邊戲水時應盡量避免碰觸。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任陳麗淑表示,果凍水母是屬於毒性比較弱的水母,但不要因為毒性弱就去觸摸,很容易因此被螫傷。海大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李孟洲也說,錢幣水母是生存在熱帶、亞熱帶的表層漂浮性物種,不具自主遊動能力,主要藉由季風與波流移動。人體肌膚接觸到錢幣水母觸手時,可能產生過敏、紅腫與刺痛反應。龍洞灣海洋公園表示,水母無法禁絕,建議遊客下水時應穿著全身包覆的薄式潛水衣,可保持體溫也可避免被水母傷害。若真的不幸被水母螫傷,可使用清潔的海水清洗傷口,再用含酒精的液體中和毒液,或用衛生紙沾氨水敷在患部緩解痛楚,如未改善應儘速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