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汙染
」獨/士林溪山里水源汙染?逾百人上吐下瀉 北水處查驗:大腸桿菌偏高
北市士林區溪山里驚傳有大量民眾因不明原因上吐下瀉!溪山里8日起陸續有里民出現上吐下瀉的反應,相關人數超過20戶、逾百人,且目前人數還在增加中。溪山里里長黃慧芬也在第一時間緊急通報北市府衛生局,認為造成里民上吐下瀉的主因,疑似就是因為403地震過後水質混濁釀禍;對此,北水處後續且前往採檢表示,由於溪山里為自設水源系統,並非北水處供水,初步確認溪山里水質大腸桿菌群有偏高情形,提醒民眾若做為飲用水,包含盥洗、洗滌任何飲用器具及食物之用水,使用前務必要先煮沸。初步了解,溪山里於7日起陸續發生多起不明原因上吐下瀉,由於403強震過後,溪山里水質混濁,加上溪山里為自設水源系統,不少居民疑似因此喝下混濁用水,才出現上吐下瀉的情形,且目前人數還在增加,而出現症狀的里民還多為至善路三段上的住戶;里民們前往就醫後均被醫院確診為急性腸胃炎,需住院打點滴。里長黃慧芬見事態不對,也在第一時間緊急通報1999,並向衛生局通報,想確認是否為水質問題或是因不明傳染性疾病所致;而相關單位獲報後,北水處也獲報前往採檢,9日採檢後初步發現溪山里水質有大腸桿菌群偏高的情形,隨即通知里長務必轉達給里民,如做為飲用水,包含盥洗、洗滌任何飲用器具及食物之用水,使用前務必要先煮沸。北水處也指出,由於溪山里使用自設水源系統,並非由北水處供水,而北水處每月皆至溪山里自設水源系統採樣監測水質狀況,並將水質檢驗報告通知溪山里里辦公處,後續也將請里長將檢測結果適時對外公開,並於供水前進行消毒處理,以維民眾用水安全衛生。北水處也強調,近期將加強水質採樣檢驗持續追蹤,必要時,可配合里辦公處需求設置臨時供水站。
上吐下瀉病患攀升!醫籲「快做1事」防中標:小心噁喝糞水
台灣食安風波燒不停!繼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王品旗下餐廳「初瓦」和「嚮辣」,以及知名連鎖鍋貼店「八方雲集」接力爆出食物中毒後,引起全台民眾恐慌人人自危。對此,整合醫學專科醫師姜冠宇表示,近期因腹瀉求診的患者人數有上升情況,提醒不僅只有食材會引起食物中毒,若是發現「水源」的顏色、氣味不同以往,甚至摸起來黏黏的,都要小心恐是遭到汙染。醫師姜冠宇今(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期嘔吐、腹瀉民眾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且部分病患都是外食族,不過都是各自吃完不同的連鎖店後才出現症狀,因此並未發現集體中毒的現象。姜冠宇指出,「食物中毒,從來就不是只限於食材性(foodborne),當然也會有水源性(waterborne)」,由於屋齡老舊的住宅容易發生水管滲漏問題,漏水環境易形成死水,導致微生物的大量孳生,進而影響水源,「更慘的是人家排便的水管路滲漏,再進入飲用水或自來水源,這個狀況去驗大腸桿菌定量分析應該就明朗了。」對此,姜冠宇提醒,若是水源遭到「產氣微生物」汙染,顏色及氣味都會有所異常,若是水摸起來黏黏的可能是「營養化」,或者牆壁有滲漏聲、感覺水壓有降,這些都是水源變質的警訊。姜冠宇示警,若發現「同水源供應區」的使用者均出現不適症狀,要小心恐是水源汙染造成的集體中毒事件,建議老舊大樓的水源應做大腸桿菌檢測,才能確保家中用水安全無虞。
鳳山溪遭廢溶液汙染 竹縣府開挖清除底泥
新竹縣關西鎮鳳山溪0612汙染事件,縣府對涉汙染的艾斯巴達公司祭出960萬元罰鍰,縣長楊文科24日會同關西鎮長陳光彩等民代視察清汙採樣作業,針對艾斯巴達後方邊坡至潮音禪寺間約60公尺的粗坑溪和野溪底泥,2輛怪手將深挖1公尺後清除,環保局預計最快2周完成檢驗報告,後續向艾斯巴達追討相關清除費用。楊文科說,艾斯巴達公司堆置的廢溶液,從邊坡流下吸附在鳳山溪的底泥,造成水源汙染事件,因該公司事發後毫無作為,縣府和關西鎮公所聯手先以人工挖除邊坡汙染土壤,24日調派2輛怪手將向下深挖1公尺底泥,直到證明底泥乾淨無疑慮,且會全程錄影保存證據交給檢察官。楊文科指關西水汙染是長年問題,已建議中央將鳳山溪依自來水法畫為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縣府也加強在自來水取水口加設監測儀器,確保水質乾淨,短期要設工廠的加強嚴格審核,已設廠部分則是保障合法、打擊非法,從嚴稽查,希望關西鄉親合作打拚徹底根絕,相信關西一定會恢復過去的好山好水。環保局長朱振群說,移除的底泥24日送往檢驗室採樣分析,強調直到確認所有受汙底泥都清乾淨後,怪手挖掘工作才會停止,最快8月上旬會有檢測分析結果,如還有問題會繼續再找團隊協助清乾淨。朱振群指艾斯巴達公司因未提出清除計畫,縣府與公所主動聯手清除,費用都會列在跟艾斯巴達求償的清單中,挖起的底泥會跟先前清出的14袋汙泥找合格清潔廠商,依廢清法相關規定妥善處理。朱振群表示,關西鳳山溪沿岸列管廠商共有13家,上周除水汙法列管的5家還沒查完,其餘查完的8家都符合法規規範,近期將在取水口上游再加裝水質監測裝置,以24小時網路即時連線,讓全民一起監督,並已派駐專人駐點,每月定期人工採樣,保障水質安全,另正規畫加強設置監視系統,嚴防不肖業者擅自汙染環境。另外,牛欄河上游跟桃園合作平台,會與桃園市環保局共同打擊非法,桃園市已對8家廠商列冊管理加強稽查,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圍爐年菜好澎派 營養師示警「5件事」要注意…預防食物中毒
圍爐是農曆過年不可缺少的習俗,為求喜氣,年節的餐桌總是豐盛滿桌,然而卻也往往因過於「澎派」,無法當餐食用完畢,吃剩的年菜放進冰箱,留至隔餐、隔夜,重複加熱再加熱,不但走味、營養價值流失,甚至可能滋生細菌有害健康。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姵棋表示,不論是自家烹飪還是從外訂購的年菜,都潛藏食安危機,想要吃得衛生又安全,從烹調、食用、保存到復熱,每一環節都至關重要,不得馬虎。王姵棋提及,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原因包括,烹調者的衛生清潔疏失、生食與熟食交叉污染、菜餚於室溫下放置過久、加熱處理不確實、器具未確實清潔或水源汙染等,而常見的症狀如嘔吐、腹瀉、寒顫、發燒等,不同病菌引發的症狀略有不同。王姵棋指出,若兩人或兩人以上吃到相同食品而有類似不適症狀產生,即為食物中毒,中毒事件發生時,應儘速將中毒者送醫外,同時需將檢體密封保存於冰箱並通知衛生單位。王姵棋說,「難得過年,如果因一時疏忽鬧肚疼,那該有多掃興。」因此她彙整出5重點,讓民眾能安心享用美食,歡喜度佳節。1.落實手部衛生:備餐前應確實清潔雙手,若有傷口須確實包紮並配戴手套,避免金黃色葡萄球菌汙染食物,且此菌所分泌的腸毒素相當耐熱,即使煮沸80℃ 30分鐘仍不受破壞。2.避免交叉汙染:處理生、熟食使用的器具應分開;食物存放於冰箱時需確實加蓋密封,且需將生、熟食置放於不同隔層,避免交叉污染。3.勿久置於室溫:餐食勿置於常溫超過2小時, 避免食品停留於7-60℃危險溫度帶的時間增加,造成細菌大量繁殖。4.注意保存溫度:為避免大份量菜餚吃不完,先預估用餐人數,盛出當餐所需食用量,其餘待不燙手後立即分裝冷藏或冷凍,冷藏溫度需低於7℃,冷凍溫度低於-18℃。5.徹底加熱殺菌:菜餚復熱時中心溫度需加熱至75℃以上,才能消滅病菌。最後王姵棋也提醒,年節常見菜餚如八寶飯、佛跳牆、髮菜羹等,或糖醋及勾芡類等皆含隱形油脂,所含油量與熱量不亞於油炸類,食用時建議淺嚐即止,建議民眾依每日飲食指南均衡攝取食物,把握分寸,健康迎接新的一年。
人人吃塑膠2/微塑膠入侵人體 每人每年吃掉1根吸管
為緩解地球暖化,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方會議」)於2015年12月間通過《巴黎協定》 (Paris Agreement)訂下2050年的碳中和目標,就在這一年的8月,一部哥斯大黎加海洋研究者的8分鐘紀錄短片,研究者從一隻瀕危欖蠵龜鼻腔中,拔出一根完整的塑膠吸管,震撼世人,開啟全球減塑議題。而珍珠奶茶、手搖飲大國的台灣,塑膠吸管用量如何?據調查,台灣過去每年要用掉30億根塑膠吸管,排列起來可繞地球12圈。環保署在去年7月起禁止公部門、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4大類共8,000多家業者,提供內用者「一次用塑膠吸管」。政策實施至今,環保署估計每年約可減少1億根塑膠吸管。但禁用塑膠吸管就能拯救海洋嗎?根據「荒野保護協會」發佈的國際淨灘活動數據顯示,塑膠吸管僅是海洋垃圾的第四名;但值得關注的是,前十名海洋垃圾中除了菸蒂與玻璃罐外,全都是塑膠製品。台灣每年用掉約30億根吸管,總長度可繞地球12圈。(圖/報系資料照)根據聯合國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出,人類從1959年塑膠袋發明以來,已在地球上製造了83億噸的塑膠產品,這其中只有12%被焚燒、9%被回收,其他有許多就成了海洋、山林的汙染源;尤其是海洋。就連2019年5月人類下潛至馬里亞納海溝達10,928公尺深的新紀錄,都發現塑膠垃圾。也就是說,不僅僅是影片中那隻不幸的海龜,所有生活在海洋或依賴海洋為生的生物,都會是海洋塑膠垃圾的受害者。譬如2015年英國有一篇關於海鳥的研究報告,便指出全球有超過9成的海鳥,曾經把塑膠垃圾吞下肚。此外,研究人員也分別在印尼、加拿大、日本、美國等國沿海城市的市場抽驗,發現平均約有4分之1的魚,內臟內有塑膠垃圾。包括貝類、魚類、頭足類等海洋生物,體積大的可能誤食塑膠袋、吸管,體積小的則吃到微塑膠(直徑或長度小於5mm的塑膠微粒),而這些海鮮都是人類餐桌上的美食,吃進肚後仍有部分會殘留在人體。「綠色和平」在今年初曾公佈一份數據,推估台灣每人每年平均經由海鮮吃下1.63萬個微塑膠,相當於1根塑膠吸管,這個數字很驚人。此外,綠色和平也與保護保育類動物團隊合作,調查六大保育類動物的水源汙染,發現連海拔3,310公尺、管制甚嚴格的嘉明湖,湖水的微塑膠檢出率居然是100%,也從水鹿的糞便中檢測出微塑膠,顯示「塑膠災難」已遍及台灣陸海空還人畜不分都吃下肚,減塑及限塑行動已是刻不容緩。環團人員在海拔3,310公尺的嘉明湖檢出微塑膠。(圖/綠色和平提供)
澳洲教授致力保護野生青蛙 竟然學會「蛙語」與其溝通
澳洲一位70歲的生物學教授馬恩尼(Michael Mahony),長年致力於環境與野生青蛙的保護工作,而為了更加了解澳洲當地的野生青蛙,他不僅耗費多年研究,甚至學會「蛙語」與青蛙溝通。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身為澳洲亞紐卡斯爾大學生物學教授與環境保護主義者的馬恩尼,他目前已經初步掌握了青蛙的溝通模式,他可以理解青蛙的叫聲,也能透過模仿的方式與青蛙溝通,馬恩尼表示「跟青蛙聊天的時候,有時候其實你會忘記你正在工作,因為這真的很好玩」。而當每次馬恩尼模仿成功、青蛙也給予他回應後,他每次都十分興奮,但他也表示,十分擔心青蛙回應他的次數會越來越低。報導中指出,澳洲當地有240種青蛙,但其中有30%面臨到氣候變化、水源汙染、棲息地喪失等各種的威脅。馬恩尼表示,自己年輕時曾經發現新品種的青蛙,但沒想到僅僅過了2年,這種新品種的青蛙就遭到滅絕。而在職業生涯中,馬恩尼發現了15種新品種的青蛙,但他也親眼目睹了一些品種的青蛙遭到滅絕。因為親眼見證了新品種青蛙的滅絕,這也讓他意識到青蛙的脆弱,他甚至為此開發了一套「深低溫保存法(cryopreservation)」,他透過這個方法來保存各種青蛙的基因,甚至以此建立了小型的基因組保存庫,希望能以此免於有青蛙又因為環境因素而遭到滅絕。與此同時,馬恩尼對於青蛙的熱情,都看在學生眼裡,甚至有一些學生也學會了馬恩尼的「蛙語」,也開始跟著馬恩尼一樣與青蛙溝通,而也有學生在2016年發現新品種的青蛙,就以教授馬恩尼的名字命名,以此表彰他在保護青蛙領域中的熱情與付出。
損失慘重!天氣回溫卻現延遲性寒害 桃市20萬隻台灣鯛冷死
跨年以來3波寒流強勢襲台,近期逐漸回暖,但農、水產延遲性災情陸續傳出,桃園市重災農作為食用番茄,葉片黃化、落果情形不斷,水產則以埤塘養殖最慘,數十萬隻的台灣鯛(吳郭魚)成群翻肚,漁民只能無奈認賠,市府農業局現正統計各地災損,報請農委會申請補助。桃園養殖漁業發展協會理事長胡榕展表示,桃園圳埤塘有260多口、石門圳則為400多口,多養殖台灣鯛、烏鰡及大頭鰱等魚種,其中不耐寒的台灣鯛在寒流過境時,早已在池底奄奄一息,待天氣回暖才逐漸浮上水面,粗估有20、30萬隻魚窒息而死,漁民雖想提前捕撈止損,但受限於今年休耕,池水水位較往年還高,增加捕撈困難,讓漁民損失慘重。農業局指出,現已請農田水利署管理處與環保局先行協助死魚捕撈,避免水源汙染。補助部分,農田水利署副署長陳衍源表示,透過管理處合法供水的私人埤塘,可依法申請停灌補償;至於管理處所轄的埤塘,由於承租人只有魚界的採捕權,僅能向管理處申請租金減免。除養殖漁業外,根據農業局統計,桃園市中壢、大園及八德區共計有0.88餘公頃的食用番茄受到寒害影響,出現葉片黃化萎凋、枝蔓受損、落花及落果等狀況,經會同農糧署北區分署及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勘災後,確認番茄災情達救助門檻,18日函請農糧署以每公頃5萬元的行情發放補助,實際金額還須後續核定。至於復興區日前降雪是否造成災損,農業局則說,因5月桃目前正值開花期,災情無法判定,約莫3月上旬再辦理災損鑑定,茶樹則待茶芽冒出,觀察葉片是否有褐變等受損,才會啟動查報機制。
龍潭居民拒養雞場進駐 農業局打圓場促對話協商
大榮養雞場購買位於龍潭區高平里一塊土地興建養雞場,15日上百名居民群起抗議(見圖,呂筱蟬攝),指當地飲用簡易自來水,養雞場不到百公尺外就有住戶,鄰近還有龍源國小,憂心養雞場將影響水質環境汙染,堅決要求市府撤照。飲用地下水達數十年居民高舉白布條及旗幟,高喊反對興建養雞場。高平簡易自來水廠管理委員會主委蕭家坤指出,當地有1500多戶,數十年來都是飲用地下水,既然市政府無法讓自來水普及,就不應該讓外來業者企圖影響當地環境。養雞場用地約1500坪,計畫養雞、堆肥及設立飼料間,當地沒有任何排水溝,屆時恐怕不僅汙染水源,還有土壤及空氣、噪音汙染等。高平里長羅盛添說,養雞場設立在山坡地之農牧用地,鄰近當地重要水源富浪埤,雞糞稍有不慎就會透過排水汙染水源,影響地下水品質。且養雞場距離住宅僅56公尺,離龍源國小也只有280公尺,校長楊建華也站出來力挺,表示冬天東北季風一吹,養雞惡臭恐影響師生上課品質。農業局長郭承泉指出,該養雞場不是位在河川區及嚴重地層下陷區,且已取得水土保持計畫書核備在案,也不是位於石門水庫飲用水水質水量保護區,距離板新鳶山堰取水口也有一定距離,經農業局會辦相關權責機關審查完備,在2018年核發畜牧設施容許使用同意書。新式負壓型不排廢水他說,該養雞場設計為新式負壓型的畜牧場,有別於傳統的養雞場,養雞不排放廢水,民眾對於水源汙染疑慮可以降低,會請業者持續與居民協商取得共識。
印度海灘佈「浪漫白色泡沫」遊客猛拍 專家曝:全是有毒物質
印度著名的旅遊景點馬里納海灘(Marina Beach),位在坦米爾那都省(Tamil Nadu)首府清奈(Chennai),是印度涵蓋範圍最長的市區海灘,近日卻接連出現大片猶如雲朵般的白色泡沫景象,許多遊客還在沙灘上玩耍、自拍,殊不知這些泡沫都是有毒物質,恐引起皮膚感染。許多遊客或幼童興奮的與白色泡沫玩耍、合影。(圖/達志/路透社)綜合外媒報導,每年一到東北季風吹拂時,馬里納海灘就會出現這種景象,由於未被處理的廢水和磷酸鹽(phosphate)隨著近日大雨一起流入海洋,經海水反覆翻攪後產生大量白色泡沫,但今年的情況卻嚴重許多,目前坦米爾那都省汙染控制局(Tamil Nadu PollutionControl Board)正分析其中的成分和毒性。科學家Pravakar Mishra指出,清奈的廢水僅40%經過處理,其餘的汙水直接流入大海。許多遊客或幼童看到這一大片白色泡沫,還興奮的衝到沙灘上玩耍,殊不知這景象全都是廢水所致;對此,醫生也特別提醒,這些白色泡沫可能帶有危害人體的毒物,小心會引起皮膚感染。這些白色泡沫恐參雜有毒物質,可能引起皮膚感染。(圖/達志/路透社)印度當地因工業廢水未經處理排放,加上民眾習慣把垃圾往河裡丟,導致水源汙染問題日益嚴重,此現象恐影響到漁民的生計,買家會擔心漁獲受到汙染而拒絕購買;孟買地區在2017年時,發現有11隻狗狗的皮毛被染成藍色,動保團體推測,牠們是遭工廠排出的廢水污染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