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影響
」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高溫 聯合國 極端氣候苗栗老牌溫泉飯店爆「大規模欠薪」 縣府揭露30員工遭欠薪逾470萬
苗栗縣泰安鄉溫泉觀光業興盛,是台灣知名泡湯景點之一。近期,在地經營超過20年的老牌溫泉旅館「錦水溫泉飯店」向苗縣府文化觀光局申請因「內部整修」暫停營業一年,苗縣府勞青處隨即接獲員工反映,共約30名員工遭飯店欠薪470餘萬,目前相關單位正在進行勞資調解。這次爆出欠薪消息的錦水溫泉飯店,在當地經營長達21年,是苗栗縣第一間間領有「溫泉標章」的4星級溫泉飯店,也是全國第一家推行「溫泉瑜珈」的飯店。但如今雖是秋冬泡湯旺季,現場卻掛出暫停營業告示,飯店內也空空蕩蕩不見人跡。原來該飯店從今年6月起,已向苗栗縣府文化觀光局申請因內部整修暫停營業1年,並於7月初在飯店門口張貼「整修公告」。苗縣府勞青處出面表示,目前錦水溫泉飯店約有30名員工遭欠薪共約470萬,日前舉行第一次勞資調解並未成功,縣府已先開罰業者2萬,後續將持續安排勞資調解,或協助遭欠薪員工提起訴訟。據《自由時報》報導,錦水溫泉飯店並未對此消息發表回應,不過附近溫泉業者透露,近期受氣候變遷影響,天氣仍未轉冷,溫泉飯店訂房率也因此受影響,訂房率只剩5成;此外,泰安溫泉區聯外道路經常發生落石崩塌,也是遊客變少原因之一。業者也表示,泰安鄉溫泉區附近商圈較為「單薄」,除了清安豆腐街,附近並不熱鬧,對於飯店內設施較少的業者來說也是一種劣勢。
碳費即將開徵!排碳大戶台電中油成焦點 經濟部表態油電價格不轉嫁調漲
碳費從2026年要開始徵收,立委23日關心排碳大戶台電、中油營運壓力,虧損連連會不會轉嫁成本調漲油價電價。經濟部次長連錦漳表態:「我認為不應該漲價」,將要求兩家公司吸收。環境部正式公告碳費一般費率每公噸300元、優惠費率100元及50元,代表2026年將收取60億碳費,經濟部昨赴立院經委會報告碳費徵收對產業衝擊評估,立委呂玉玲指出,中油、台電現在有上百億或上千億的鉅額虧損,碳費開徵後會不會又調漲油電價格。立委王鴻薇因此要求確保碳費不會影響到油電價格。連錦漳指出,碳費開徵,台電、中油預計各要繳15億、16億元,合計31億元。但如通過高碳排自主減量計畫,可以降為5億、6億元。若只課這些,應該不影響油電價格。對於多縣市首長喊話碳費留地方,環境部長彭啟明呼籲勿將碳費當成利益分贓或政府財政手段,卻遭立委抗議。國民黨立委楊瓊瓔23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對彭的「碳費利益分贓」說表達嚴正抗議,強調中火碳排最高,台中應獲得碳費專款、專案增加補助。彭啟明說,若委員感到不舒服,他在此深深致歉,不過按照縣市人口數、排放量或受氣候變遷影響分配碳費,算法都不一樣,環境部希望由溫室氣體管理基金管理會討論。彭啟明強調有些縣市排碳量少卻易受氣候變遷衝擊,碳費運用需通盤考量。環團則呼籲,碳費用途勿淪為市場叫賣,應以氣候變遷調適、日常減碳作為和公正轉型為優先,並廣邀民間參與討論,地方政府則要先完備淨零法制與上位計畫,再談碳費使用。此外,勞動部委外研究顯示,電子零組件業2025年將有超過1萬勞工失業,2050年高達4萬以上人失業。彭啟明表示,這是理論推估的數值,台灣近2年每月綠領人才需求逾2.2萬,明年將與勞動部、經濟部合作推動綠領轉型平台,幫助弱勢勞工轉型、接受綠領相關職業訓練。
物種恐大滅絕?AI列出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牠從35年前便失去蹤影
隨著人們用掉更多地球上的資源,導致自然空間減少、生物數量下降,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就列出了11種「預測將在2050年滅絕的動物」,並分析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根據外媒《每日星報》(Daily Star)報導,人工智慧「Gemini」表示,有幾個物種正面臨嚴重威脅,被認為是高度脆弱,因此「Gemini」在每個動物群中,點出了最為突出的例子。1. 北極熊:從哺乳動物來看,由於氣候變遷影響,北極海的冰山融化,影響北極熊的食物來源,故可能在2050年消失。2. 西部大猩猩:隨著森林砍伐影響,以及人類與花豹的獵殺、伊波拉病毒,西部大猩猩成為了「極危物種」(Critically Endangered)。3. 蘇門答臘虎:由於過度砍伐森林及盜獵問題,蘇門答臘虎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目前野生個體數量約剩下400至500隻。蘇門答臘虎。(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4. 加灣鼠海豚:又稱為「小頭鼠海豚」,雖然從未被直接捕獵,但由於牠們經常被困在流刺網中,早在1996年便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根據2018年夏天收集的聲學數據,全世界只剩下最多22隻、至少6隻幼年小頭鼠海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預計約有10隻左右。加灣鼠海豚。(圖/翻攝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官網)5. 皇帝企鵝: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牠們的繁殖地、食物供應成了問題,2022年10月,美國政府決定將皇帝企鵝納入「瀕臨滅絕物種保護法」保護名單。6. 北極海鸚:大西洋唯一的本土品種海鸚,由於其主食沙鰻開始向北邊較冷的水域遷移,導致吃不飽,數量下降。北極海鸚。(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7. 紐西蘭本土鴞鸚鵡:唯一不會飛行的鸚鵡,由於外來掠食者的威脅,人們自1989年開始便運行鴞鸚鵡復育計劃至今。8. 加拉巴哥象龜:現存體型最大的陸龜之一,由於外來入種入侵、棲息地喪失、非法野生動物貿易,加上18至19世紀的捕鯨者及海盜經常捕捉象龜作為在船上的糧食,目前加拉巴哥象龜數量仍在銳減。加拉巴哥象龜。(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9. 科摩多巨蜥:現存世上體型最大的蜥蜴,由於棲息地環境逐年惡化,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保護級別從「易危」升為「瀕危」。科摩多巨蜥。(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10. 金扁蟾:由於全球暖化和環境污染,金扁蟾自1989年以後便再也沒有被發現過。至2006年,金扁蟾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保護狀況被改為「絕滅」。 金扁蟾。(圖/翻攝自Animal Diversity Web)11. 巴拿馬金蛙:屬於「極危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壺菌擴散(為兩棲類的一種傳染病),當人們發現其野生群時,已接近「滅絕」,急需進行保育工作。巴拿馬金蛙。(圖/翻攝自Smithsonian's National Zoo)
花蓮地震後土鬆溪濁 造成供水異常
花蓮地震後土質鬆動,加上連日午後強降雨,沙婆礑溪水瞬間濁度破2000多度,導致供應大花蓮地區自來水的娑婆礑淨水場無法處理,造成供水出現異常,近日最多有2萬戶降壓供水,縣議員魏嘉賢26日建議,參考北市或國外案例開挖地下水井作為備源。台灣自來水公司表示,多年前已購地並規畫戰備井,會持續取得地方民眾共識研擬改善。花蓮北區自來水高度仰賴沙婆礑溪流域供應,最近民眾發現水壓不足、自來水出現混濁,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沙婆礑淨水場進水濁度破千而降壓供水。自來水公司第九區管理處緊急啟動深井水源、調度壽豐淨水場支源,持續調整供水及清理取水口淤積,減壓戶逐漸下降,到昨天供水已恢復到8成5以上。魏嘉賢昨指出,受地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颱風、暴雨及旱災發生率高,有必要參考國外案例及台北市政府做法,考慮開挖地下水井,作為防災用水應對環境危機。他表示,花蓮自來水取得來源過於單一,過去地震都曾造成自來水管線大範圍受損,也因多次乾旱、雨後水源過濁而導致自來水供應緊張和降壓問題,若縣政府和自來水公司能善用伏流水、淺層地下水及深層地下水資源,應能大大減少缺水危機。魏嘉賢強調,北花蓮位於木瓜溪、沙婆礑溪、美崙溪及七腳川溪共同沖積而成的花蓮平原上,長年雨量豐沛補注地下水源,使得地下富含豐盈地下水資源。他也認為可將戰爭時自來水場停擺的可能納入風險評估,建議應學習北市經驗,在防災公園及防災學校或附近公園設置防災地下水井,提供緊急雜用水需求,以健全防災體系。台灣自來水公司第九區管理處回應,20年前曾在花蓮市豐川地區購地規畫戰備井,因當時地方民眾有意見所以未能執行,但考量民眾用水需求會持續推動。
氣候變遷無蜜可採...蜂農首度列災害救助 6月28日前申請
今年因氣溫過高,龍眼、荔枝整體開花率僅剩2至3成,連帶影響蜂群採蜜,高雄、彰化與台中等縣市的蜂蜜產量大減。農業部18日公告全國為辦理蜂群(蜜源缺乏)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地區,符合條件的蜂農可在28日前提出申請。高雄市內門龍眼受異常氣候影響,今年開花及結果率均不佳,影響蜂蜜產量。內門永富養蜂場主人蔡坤成說,今年龍眼蜜可說近10多年來最少的1次,內門農會也未買到今年生產的龍眼蜜,稱將暫以庫存量提供消費者。彰化縣蜂蜜產區主要集中在彰化市到二水鄉沿八卦山脈一帶,主要以荔枝、龍眼花為蜜源,今年荔枝、龍眼花受氣候變遷影響,開花率偏低,蜂蜜產量因而減少超過1半以上。這次蜂群每群救助額度450元,台灣養蜂協會副理事長李東峰,本身也是彰化縣二水鄉蜂農第3代,他表示,協會積極向農糧署尋求補助,補助金額雖遠不足彌補損失,但這是首次將蜂農列入補助對象,也是一種突破。台中市太平區養蜂產銷班第1班班長陳明煌表示,他有100箱蜂群,以往每年蜂蜜產量約3噸至4.5噸,今年龍眼、荔枝開花率僅剩2至3成,加上採蜜期遇低溫或降雨影響,今年蜂蜜產量不及2至3成。高雄市農業局表示,今年初氣候不穩、忽冷忽熱,造成全國龍眼及荔枝開花情況普遍不佳,高雄雖玉荷包開花有6至7成,但其他荔枝品種及龍眼同樣開花率不好,導致蜂農無蜜可採,農業部經修改救助辦法後,公告相關救助與低利貸款,受理自6月19日至28日止,減少農民損失。
北市參加2024危機管理會議 跨國12城市防災交流
北市政府於5月29、30日至印尼雅加達出席「2024危機管理會議(Crisis Management Conference 2024)」,並由北市政府消防局黃建華專門委員與各國際城市分享台北市因應氣候變遷影響之防災措施與減災成果,深化國際合作交流。危機管理網(Network for Crisis Management)為日本東京都於2001年倡議建立亞洲主要城市的危機聯合機制,跨國共同應對都市所面臨挑戰,目前計有14 個會員城市,每個會員城市輪流舉辦「危機管理會議(Crisis Management Conference)」,臺北市為創始會員城市之一,每年均透過該網絡進行救災資訊聯絡、國際城市搜救訓練(IUSAR)和綜合防災訓練等合作活動,並派員出席危機管理會議。此外,台北市亦曾於1994年、2005年和2021年主辦過危機管理網會議,預計於今年6月19日至21日規劃籌辦危機管理網國際移地訓練,有效地進行防救災經驗交流及合作。這次會議與會者包括台北市、雅加達、曼谷、首爾、東京、新加坡、馬尼拉、吉隆坡、柏林、新南威爾斯州等12個城市,由雅加達市長赫魯(Heru Budi Hartono)致歡迎詞拉開會議活動序幕,以「強化全球城市的災害韌性」為主題,包含「氣候變遷的緩解和適應:洪水和極端天氣的影響」、「透過永續城市空間規劃與發展進行災害整備措施」及「災害管理中的危機溝通策略與合作」等3項子議題,內容聚焦在制定全面且具體的災害整備措施,解決災害可能在城市環境中引發的挑戰,並強調制定全面協作策略的迫切性;臺北市由消防局黃建華專門委員代表,向各會員城市分享臺北市運用智慧科技於氣候變遷調適行動( Utilizing Smart Technology for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Actions)及近年來在災害防救所做的努力與成果。台北市也在會議上誠摯邀請各會員城市踴躍參加今年由台北市政府主辦之「2024第16屆城市網災害小組會議暨國際研討會」及明年由雙北共同主辦之「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台北市致力於發展多元智慧城市,透過結合數位科技應用與創新解決方案,提升本市的防災韌性與永續發展能力。同時,臺北市持續與國際城市進行交流與合作,建立良好的伙伴關係,以實現城市間協同防救災的初衷目標。
巴基斯坦極端氣溫「飆破52度」 創該國今年最高溫!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巴基斯坦氣象局(PMD)27日指出,該國東南部信德省(Sindh)的氣溫已升至52℃以上,創今年最高溫紀錄,並接近該國的歷史最高水平。多名科學家也表示,亞洲過去1個月的極端氣溫現象,很可能是人為導致的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據南華早報的報導,巴基斯坦氣象局高級官員阿巴斯(Shahid Abbas)27日表示,信德省境內以印度河文明考古遺址聞名於世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在當天24小時內氣溫飆升至52.2℃,為今年迄今為止的最高溫。52.2℃也接近該國在2017年於西南部俾路支省(Balochistan)土爾巴特(Turbat)創下的54℃高溫。巴基斯坦氣象局首席氣象學家薩法拉茲(Sardar Sarfaraz)曾補充,54℃為亞洲第2熱、世界第4熱的高溫。對此,巴基斯坦氣候變遷部發言人薩利姆(Muhammad Saleem)也在27日示警,「與往年相比,巴基斯坦今年的熱浪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都在增加,提醒孕婦、兒童和老年人都是高風險族群。」此前,總理的氣候變遷和環境協調員阿拉姆(Rubina Khursheed Alam)已在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警告,「巴基斯坦是第5個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而今年我們也目睹了超越正常水平的降雨和洪水。」
氣候變遷影響健康? 英研究:全球暖化高溫加重腦疾風險
氣候變遷可能對腦部疾病患者的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15日發布研究顯示,極端高溫等環境因素會影響失智症、癲癇和憂鬱症等疾病的患病率,還會增加因這些疾病而入院、殘疾甚至死亡的風險。UCL研究人員審查了332份報告,探討環境對19種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包括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及其他形式失智症、偏頭痛、中風、多發性硬化症和腦膜炎。他們還收集了有關憂鬱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症的研究,因為精神疾病常與神經系統疾病並存。研究結果顯示,天氣以不同的方式影響每一種疾病,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引發較高的患病率或導致病情惡化。例如,隨著溫度升高,死於中風和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而極熱和極冷都與憂鬱症等許多精神疾病的死亡率上升有關。又如,在極端高溫下,阿茲海默症及其他失智症患者很難做出適應性選擇,如尋求幫助、穿更輕便的衣服或多喝水。此外,夜間高溫往往會影響睡眠質量,而睡眠不足會使癲癇症變得更嚴重。研究人員還發現,隨著氣溫升高,與失智症、偏頭痛、多種精神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症相關的住院治療也會增加。上述研究發表於《刺胳針神經醫學》(Lancet Neurology)期刊。領導這項研究的UCL神經病學研究所教授西索迪亞(Sanjay Sisodiya)說:「大腦必須維持在相對狹窄的溫度範圍內才可正常運作。如果大腦患有疾病,那大腦的體溫調節能力就會受損。」研究人員提醒,氣候變暖對大腦的損害可能會慢慢發生,等需要進行醫療干預時,可能為時已晚。另外,儘管人們希望新冠病毒致命性最終會弱化到與季節性流感一樣,但美國一項研究顯示,在新冠病毒首次為人所知的4年後,它仍然比流感更致命,因為新冠病毒可能也在肺部外其他部位造成更多損傷。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聖路易斯醫療保健系統的研究人員發現,2023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新冠患者住院人數幾乎是季節性流感患者住院數量的2倍,而前者在30天內死亡的風險,比後者高出35%。此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古木敲響氣候警鐘 去年是「2000年來最熱夏天」
近年來氣候變遷影響嚴重,而科學家從古木中發現,去年是北半球2000年來最熱夏天,學者呼籲,如果拖越久,時間成本就越高,扭轉局面的機會就越困難。據《BBC》報導,科學家研究歐洲阿爾卑斯山到俄羅斯阿爾泰山脈的數千棵高海拔活樹跟死樹,因為那些樹在夏季生長最明顯。據悉,年輪在溫暖的時刻較寬,寒冷時就較薄。研究人員用9個樹年表,描繪追溯至2000年前的北半球夏季氣溫圖,從古樹中表明,2023年是北半球2000年來最熱的夏天。研究人員說,去年6到8月的氣溫,比最冷夏季高了4度。羅馬一名男子在噴泉旁給狗降溫。氣候科學家一再警告,近幾十年來全球氣溫一直在迅速上升,據聯合國氣候機構的數據,全球上一次如此溫暖,已是10萬多年前。據了解,冰芯和深海沉積物雖然也能揭開地球的過去,但無法精確追溯個別年分,而樹木年輪不僅能看樹的年齡,還記錄了每棵樹生長的氣候狀況。劍橋大學環境系統分析教授本特根(Ulf Büntgen)說,這就是年輪的美妙之處。科學家表示,要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從年輪中可見,在工業時代之前最暖夏季在246年,但研究人員表示,即使這樣,也與最近的溫暖程度差很大,儘管紀錄有一些差異。研究人員說,樹木年輪讓人類了解歷史上的氣候變遷。研究人員指出,去年夏季的高溫高於工業化時期,大多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不過,聖嬰現象也加劇了氣候變遷。研究主要作者、德國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的埃斯珀(Jane Esper)教授說,結論就是要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越久時間成本越高,想扭轉局面的機會就越困難。聖嬰現象加劇了氣候變遷。
阿富汗洪災315死、1600傷 災民悲喊:什麼都沒了
阿富汗當局12日說,山洪襲擊北部的村莊造成315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村民埋葬死者,而援助機構警告,破壞範圍正在擴大。據《路透社》報導,由塔利班控制的難民部指出,數千棟房屋被洪水破壞,家畜被奪命,而援助組織警告,醫療和供水設施都被破壞,街道全是泥漿,巴格蘭省納林地區的民眾,把死者抬到墓園。遺體被放置地上。男子雅各布(Muhammad Yahqoob)說,「我們沒有食物、飲用水、住家,沒有毯子,什麼都沒有,洪水摧毀了一切,」他失去13名家人,孩子也離他而去,原有42棟房屋,現在剩3棟,洪水摧毀了山谷,受災戶在努力求生。塔利班經濟部長哈尼夫丁(Din Mohammad Hanif)呼籲聯合國、人道主義機構提供救援。救助兒童會阿富汗主任馬利克(Arshad Malik)說,生命都被沖走,襲捲村莊,沖毀了房屋,殺死了牲畜,而最嚴重的災區還有31萬名兒童。巴格蘭省災情嚴重。難民部指出,12日的死傷人數來自巴格蘭省辦事處,數字可能再上升。據悉,阿富汗自然災害頻繁,被聯合國認為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國家之一,而塔利班2021年接管阿富汗,該國一直面臨援助短缺的問題。據《美聯社》報導,聯合國機構國際移民組織(IOM)說,巴達赫尚省、古爾省、巴格蘭省等經歷嚴重洪水,近2000間房屋受損。世界糧食計畫署指出,而這只是眾多洪水之一,他們正向難民發餅乾。當局稱,去年4月的異常降雨和洪水,造成阿富汗和巴基斯坦100多死,超過600隻動物也死亡,7月山洪又讓數十人喪生,10月西部又有6.3強震,造成數千人死亡。
產量剩一半!台灣恐陷「香菇荒危機」衝擊菇農生計
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天災與糧食危機正對人類造成衝擊!台中新社是台灣香菇的最大產地,不過因氣候暖化導致香菇菌種弱化,促使香菇產量大幅下滑近一半,菇農紛紛擔憂生計受到影響。台中市新社區以盛產香菇聞名,因此當地還有一條廣為人知的「香菇街」,不僅販售菇類產品的小店林立,遊客也可以在觀光農場體驗採菇樂趣,只是身為家庭主婦不可或缺的餐桌食材,香菇卻面臨減產危機。據《TVBS新聞網》報導,台灣菇類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陳宗明表示,國產香菇大多採太空包種植,以往每包「香菇太空包」可產出300克的香菇,但如今卻減產剩不到200克,每年平均產量約5000公噸的香菇,現在只能產出約3000公噸,產量直接腰斬。香菇為何越來越難種?陳宗明透露,包括氣候變遷、種植菇類的木屑品質及菌種弱化,這3種因素都會影響香菇生長,其中最關鍵的原因為「菌種弱化」。為了協助菇農解決菌種弱化問題,台中市轄區8家農會攜手台農投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蕈源生物科技公司,並與日本合作研發適合台灣高溫氣候的「抗熱型」香菇菌種,盼能提高國內香菇的產量與品質。
聚焦「氣候競爭力」 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徵件中!建構食農新創生態圈 年底前進東南亞科技會展
頂新和德基金捐助成立的好食好事基金會,長期透過「好食好事加速器」培育飲食農業新創團隊,計畫邁入第7年,今年首度改為隨到隨選制,並因應氣候變遷挑戰,聚焦協助具「氣候競爭力」的食農新創公司。捐助人代表魏應充期盼,2024年加速器計畫能在氣候永續、食農產業、科技三方交集下,為台灣食農產業帶來積極轉型。第7屆好食好事加速器計畫現預計招收8至12家新創公司,凡是位於飲食產業上下游中、從產地到餐桌,甚至是循環經濟,只要具備市場擴張潛力、創新技術,都是好食好事加速器的範疇;報名採隨到隨選制,額滿截止,歡迎台灣、亞太地區食農新創公司報名加入,攜手構建出完整的食農新創生態系,詳細介紹請見官方網站。好食好事加速器提供新創團隊Demo Day展演機會,捐助人代表魏應充(左5)期盼,2024年加速器計畫能在氣候永續、食農產業、科技三方交集下,為台灣食農產業帶來積極轉型。(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科技賦能 食農新創打造氣候競爭力一間具備「氣候競爭力」食農新創公司,在於能提供「智慧」、「韌性」的食農服務、產品,確保原物料、糧食供給不受極端氣候威脅,此概念源於世界銀行(World Bank)提出的「氣候智慧型食農體系( Climate-SmartFood and Agriculture System)」,是一種適應生產、減緩糧食在運輸和消費過程中,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創新策略,以確保當前和未來的糧食永續,範圍涵蓋永續農業實踐、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食物損失和浪費的最小化,及促進整個飲食供應鏈的資源效率。好食好事加速器新創發展經理林薇真解釋,具「氣候競爭力」的食農科技新創公司是近期國際創投機構關注的重點,尤其是否讓食物生產更具永續性,抵禦氣候變遷,實務上科技包括:精準農業科技、有效率的灌溉技術、智慧化的保存運輸服務,甚至是替代性蛋白來源等,皆是當前國際投資人關注的目標。好食好事透過加速培育、資本對接,迄今已協助多家台灣食農新創公司成長茁壯。(圖/好食好事基金會提供)好食好事加速器協助食農新創鏈結豐富資源好食好事基金會所推動的加速器計畫已邁入第7年,獲選進入2024好食好事加速器的新創公司,可持續獲得豐富的業師前輩經驗指導、對外曝光機會,並能廣泛與潛在合作夥伴、投資者建立人脈網絡,還有機會接觸基金會的合作企業資源,開啟資金和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大門,推動業務向前發展。此外,好食好事預計在2024年第4季帶領新創團隊開拓東南亞市場,前往新加坡參與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食農科技會展,有機會與全球重要的食農科技投資人、潛在買家進行接觸。
主計處上修今年CPI 4月電價調漲衝擊2%通膨警戒線
物價蠢動。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29日舉辦國內經濟展望記者會,把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修至1.85%,較去年11月預估拉高0.21個百分點。值得擔憂的是,這還未納入4月電價調漲因素,學者認為,若今年電價連續調漲,CPI很可能再度突破2%通膨警戒線。對CPI上修至1.85%,主計長朱澤民分析,主要是外食費、服務價格居高不下,像外食費漲幅有好幾季都維持在4%以上,房租也漲了逾2%,這類價格有僵固性,是上修全年CPI的主因;我國4月可能調漲電價,朱澤民表示,由於漲幅、結構等都尚未定案,並未納入這次CPI評估中。他坦言,若電價上升,全年CPI預估值將會再次上修,「通膨壓力仍然存在」。朱澤民進一步指出,民生用電權數占整體CPI的1.15個百分點。簡單來說,當民生用電每調漲10%,將衝擊全年CPI達0.12個百分點,不過,若企業用電也同樣調漲,對CPI還有間接影響,即廠商把生產成本轉嫁到銷售價格上,轉嫁多少較難獨立做分析。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不論消費、生產都離不開電,今年2次電價調整將是今年CPI是否衝破通膨警戒線的最大隱憂。其他氣候變遷影響糧食進口價格,或颱風洪水侵襲,水果及蔬菜價格上漲,也是CPI上修潛在因素。好消息是現在能源、進口糧食下跌,若全年能風調雨順,全年通膨仍有機會控制在2%內。朱澤民也認為,預估今年國際油價(OPEC)每桶平均81.9元,較上次預測的價格下修了7.5美元,對通膨走勢是有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明年政府將開徵碳費,朱澤民表示,雖然碳費細節未公布,但企業是否會提前反映企業成本的增加,仍是今年CPI存在的不確定因素。不過,企業為了減碳,也可能增進企業投資,正反兩因素並存,不一定要負面解讀。
台灣這區「一年五季」超崩潰 外國人曬「體感變化圖」引起網友共鳴
這幾天全台冷成「凍番薯」,多個縣市出現10度以下低溫,受到全球氣候變遷影響,台灣很難感受到四季分明的氛圍,氣候相當極端。一名在台生活的外國人就分享,11月到2月明明是穿長袖的季節,但有時候卻熱到要穿短袖,尤其北部最為嚴重,忽冷忽熱的天氣型態,讓他直呼根本是「一年五季」。Special Taiwan是一個由國外旅客探索台灣的社群帳號,近期他們就po出一則「台灣北部實際上有五個季節,包含原有的四季,還有一個是現在正處於的季節」的貼文,他表示一般季節更替有春、夏、秋、冬四季,但在北部除原有的四季外,11月中旬至隔年2月的氣候非常混亂,忽冷忽熱,衣服無法換季,天氣變化非常大。此外,他還附上一張台灣北部的「體感變化圖」,原po認為,台灣冬天是2月底到3月初,春天為3月底到4月初,4月底到11月初全是夏天,而只有11月中旬是秋天,剩下的11月底到2月初,就是讓他最崩潰的「第五季節」,這三個月內春夏秋冬都有可能發生,讓外國朋友相當崩潰。這則貼文引起許多台灣及外國網友關注,還有正旅居台灣的外國人分享,指在冬天還能在戶外泳池游泳,感覺很棒。而住在台灣北部的人則回應「這是我們秘密的天氣武器」、「基隆人(一月)還在玩水呢」、「在『冬季』時,我多數的日子都在台中的戶外游泳,我超喜歡」可見台灣罕見的「一年五季」多數人都非常有感。Special Taiwan附上一張台灣北部的「體感變化圖」,讓他崩潰直呼台灣北部根本一年五季。(圖/擷取自X@Special Taiwan)
南太平洋友邦皆「氣候難民」 陷氣候危機恐被海洋滅國
據報導,我與吐瓦魯邦誼可能生變,因大陸可能再次提出「人工島計畫」,企圖拉攏吐瓦魯。事實上,台灣另外2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皆屬於「氣候難民國家」,同樣深受氣候危機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曾有報告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最多上升超過一公尺,吐瓦魯是世界上深受氣候變遷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未來數十年恐面臨被海洋滅國的重大危機。2017年11月蔡英文總統出訪吐國時,因吐國機場跑道長度僅5000呎,華航737無法降落,外交部另外花約5千多萬元,包租兩架加拿大龐巴迪環球6000豪華商務客機供蔡英文及隨行人員乘坐,媒體團尚無法隨行。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表示,「填海計畫對吐瓦魯人的生命和生活很重要,希望填到海拔5至10公尺,即使海平面上升也能讓所有吐瓦魯人居住」。他曾計畫在首都富納富提島的環礁地帶,用附近採集的砂土填海,預計面積約16平方公里。然而,填海計畫需要大筆資金。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被聯合國列為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地人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等農業活動。因此填海計畫資金也只能依賴外援。2019年吐瓦魯舉行大選時,親台灣的索本嘉(H.E. Enele Sopoaga)敗選,就引發人們對新總理將與台灣斷絕關係、轉而支持北京的擔憂。時任吐瓦魯外長柯飛(Simon Kofe)2019年透露,當時有陸企曾接觸吐瓦魯,稱有意合作約4億美元的人工島計畫,但吐瓦魯保證,吐國將維持雙方外交關係並承認台灣。不過,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在幾天後就做出外交轉變。為解決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吐瓦魯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協議,澳洲同意讓那些因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的吐瓦魯人,逐步移居澳洲,澳洲還承諾為吐瓦魯的土地開墾提供資金,將首都富納富提的土地擴大約6%。然而,這項條約事後卻引起部分吐瓦魯人反彈,他們認為澳洲意圖侵犯吐瓦魯主權,協議目的只是想趁機防堵中國,並干預26日即將來臨的吐瓦魯國會選舉。
學測試場今年可開冷氣 大考中心:今氣溫未達開啟標準
113學年度學科能力測驗於今(20日)至下週一(22日)舉行,大考中心也提醒,考試當天千萬不要用學生證,因為無論有沒有照片,都屬無效證件。此外,大考中心主任張新仁也表示,是否開冷氣是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預報資料,上午數A與下午自然科,分別根據氣象署5點半與11點半最新預報資料決定,最新資料顯示,全國89個分區、60個鄉鎮市區的氣溫預報,都未達到攝氏28度,故今天不會開啟冷氣試場。儘管歷年學測都是在冬季1月下旬舉行,不需要開冷氣,但近年受到氣候變遷影響,去年學測考試期間部分考(分)區曾出現高溫,在考生要求下,以及考量極端氣候情形造成各地區可能溫度變化不同,因此大考中心決定從今年起,根據氣象署預報資料決定是否開放冷氣,試場冷氣溫度以設定攝氏26至28度為原則。大考中心指出,113學年度學測共有120195人,包含集體報名109349人,個別報名10846人,編配於34個考區,91個分區,3480個試場。首日考試在今日登場,項目為數學A、自然科,分別有9萬831人、7萬8282人報考。儘管天氣預報表示今天上午各地天氣穩定,太陽高掛,但張新仁解釋,上午數A與下午自然科,分別根據氣象署5點半與11點半最新預報資料決定,而從最新資料顯示,全國89個分區、60個鄉鎮市區的氣溫預報,都未達到攝氏28度,故今天沒有達到開啟冷氣試場標準。至於各地氣溫狀況不一,最新預報也可能會產生誤差的問題,張新仁強調,基於考試公平性,若考分區所在鄉鎮市區預報氣溫超過攝氏28度,由大考中心統一決定開冷氣,不會由個別考場決定。此外,隨著疫情趨緩,今年學測開放快篩陽考生應考,但得全程佩戴口罩。大考中心表示,今天早上數A考試時,共啟用5間備用試場,其中北區與東區各有一名考生,因為感冒或呼吸道症狀移到備用試場。
史上首次!COP28達成「終結化石燃料」協議 產油國退讓背後藏隱患
全球近200個國家今(13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達成「史上首次」的歷史性協議,宣示為避免最嚴重的氣候變遷,將逐步減少使用與淘汰化石燃料,明確但也象徵性的表明石油時代終於走向結束。據《路透社》報導,該使用「逐步淘汰石油」強硬措詞協議,在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OPEC組織反對下,進入馬拉松式延長討論,並以「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形式,踏出終結人類石油時代第一步。會議主席賈比爾(Sultan Al Jaber)告訴各國代表,「一起為我們的歷史成就自豪,我也為我的國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推動進程的作用感到驕傲」;科學家則盛讚,這是阻止氣候災難最後與最好的希望。協議在OPEC反對下一度卡關。(圖/達志/美聯社)協議呼籲各國以「公正、有序、公平方式讓能源系統逐漸擺脫化石燃料,俾使於符合科學情況下,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與在2030年完成全球再生能源增產2倍、加快減少煤炭使用程度、加快碳捕捉及碳儲存技術,以協助「清理」難以脫碳的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大的小島嶼國家,共同推出代表。(圖/達志/美聯社)不過,雖然丹麥氣候與能源部長約根森(Dan Jorgensen )驚訝道:「我們在周圍都是石油國家的會議上,完成遠離石油與天然氣的協議。」、沙烏地阿拉伯代表歡迎協議的誕生,並稱協議將幫助完成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的「控制升溫攝氏1.5度」目標。但這項協議背後其實暗藏洶湧與存在隱患。代表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劇烈的小島嶼國家首席代表拉斯穆森(Anne Rasmussen),在認同協議同時也批評,「我們要的是指數級,不是漸進式的進步」。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主要產油國,也主張「專注碳排放與碳捕捉,而非化石燃料」,暗示OPEC拒絕為氣候變遷大幅減產石油而影響國家收入,也為結束石油時代投下變數。批評者認為,產油國的主張無法實現真正的減碳。(圖/達志/美聯社)批評者表示,碳捕捉是極其昂貴又未經過大規模驗證技術,產油國的主張是為證明「人類還是需要石油」的伏筆;美國前總統高爾(Al Gore)更直言,「最終協議在產油國家影響下半途而廢,並存在明顯漏洞」,且協議既然達成,各國就有責任透過政策與投資實現協議的目標。憂思科學家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的科學家克萊斯特(RachelCleetus)也指,該協議未讓富裕國家提供發展中國家相對應的應對資金,恐使窮國難以履行協議與無法縮小能源貧富差距。
烏魚子「這原因」產量較10年前少5成 人才、通路成難題待解
新竹縣竹北濱海的拔子窟為北台灣最大烏魚養殖區,每年11月是烏魚子產季,不過受氣候變遷影響,產量較10年前大降5成,另外養殖烏魚年限長、風險高,導致青年無意願投入,新竹區漁會總幹事童錦杰盼透過政府政策協助,讓青農更容易承租或透過自有生產空間養殖。竹北市水產養殖產銷第1班班長許豐立指出,通常烏魚子10月收成到11月中結束,在還沒收成前,盤商幾乎都包下漁獲,不過因氣候變遷因素,近年產量較10年前減少5成。今年新竹縣市粗估產量10萬尾,竹北就占了8萬尾。童錦杰介紹,新竹縣拔子窟是小而美的烏魚養殖區,緯度高,周圍有相關研究機關協助,包括水產試驗所、食品研究所、工研院等,讓養殖業進入智慧養殖領域,如今已不再放藥,而是採天然無毒方式養殖。童錦杰表示,近年來竹北烏魚子產業面臨兩大問題,第一是養殖烏魚年限長,起碼要3年才會成熟,風險也高,一投入養殖就沒有一天能睡好覺。目前水產養殖班員平均年齡超過70歲,少有第二代願意承接,漁會也想辦法培養有熱忱的養殖系學生,希望政府能透過政策協助,讓年輕人無論是承租、自有,都能擁有自己的養殖空間來發揮。再者是通路問題,童錦杰表示,經過政府跟漁會輔導,養殖烏魚已打入縣內營養午餐,去年就造福千名竹北地區學子,營養午餐吃得到在地烏魚,但通路仍需多元拓展。童錦杰認為還需要透過打造自有品牌、開發即時產品、提升混養技術,來彌補產量不足。另外,童錦杰也期待政府能協助全台數百個農漁會,成立北中南合法的聯合加工代工廠,讓農產品能就近送往加工廠,而不須遠赴南部加工,減少碳足跡、增加效率。
2023年屢創恐怖紀錄!地球氣候已進入「未知領域」 彭啟明:令人擔憂
受氣候變遷影響,今年已出現許多史無前例的極端天氣紀錄。對此,國際氣候科學家聯盟近日也示警,最新的2023年氣候狀況顯示,地球的氣候危機已進入「未知領域」,這也讓氣象達人彭啟明坦言,「讀到這篇文章,有點令人擔心……」據Oxford Academic的報導,由牛津大學出版社(OUP)代表美國生物科學研究所(AIBS)出版的科學期刊《生物科學》(BioScience),24日刊登了一篇由國際氣候科學家聯盟所發表、標題為《2023年氣候狀況報告:進入未知領域》(The 2023 state of the climate report: Entering uncharted territory)的文章,內文指出,用來追蹤氣候變遷的35個地球生命體徵中,有20個處於創紀錄的極端數字,直言「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關於氣候危機的未知領域,這是人類歷史上未曾目睹的情況。」研究分享的數據顯示,許多與氣候相關的紀錄在2023年被大幅打破,特別是與海洋溫度和海冰相關的紀錄,例如7月7日南極海冰創下自衛星資料出現以來的最低每日相對範圍,另海洋酸度、冰川厚度和格陵蘭冰量均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而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熱含量則升至歷史最高水平。氣溫方面,今年6月至8月更是有史以來最溫暖的時期,7月初創地球有史以來測得的最高全球日平均表面溫度,可能是過去10萬年來地球上最溫暖的溫度,另截至9月12日,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超過1.5°C的天數已超過其他年份,且總數恐會繼續上升。與此同時,加拿大今年的野火截至9月13日,已燒毀面積達1660萬公頃,排放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超過了加拿大2021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0.67億噸。此外,2021年至2022年間,全球樹木覆蓋率損失率每年下降9.7%,達到2280萬公頃。另根據2023年1月迄今的統計數據,3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二氮均達到創紀錄水準。內文強調,氣候變遷可能導致一系列重大的極端天氣災害,其中一些事件表明,極端氣候正在威脅更廣泛的地區。預估到21世紀末,全球恐有多達3億至60億人會發現自己處於地球宜居區之外,這意味著他們將面臨酷熱、糧食供應有限,以及死亡率上升等風險。對此,氣象達人彭啟明昨上午也在臉書分享這篇文章,並感嘆「有點令人擔心……因為今年的破紀錄實在太多,不大真實的感覺。」
賴清德協許淑華參拜慈祐宮 祈禱臺灣國泰平安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今(17日)赴松山慈祐宮參香,他提到,2016年時廟方曾協助台南大地震度過難關,這份恩情使他感念,這次特別祈求國泰民安。他還回憶在地立委參選人許淑華的辛苦過往,讓許現場潸然淚下。松山慈祐宮董事長陳玉峰則祝賴心想事成。賴清德致詞時表示,慈祐宮媽祖是公義的化身,在2016年台南地震造成巨大傷亡時,幫助台南市度過難關,這份恩情他銘記在心。今日是他今年第二度造訪,盼台灣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信眾闔家平安大賺錢。他致詞時特別點名許淑華,大讚許是非常溫暖的人,對人客氣禮貌。即便家境困難,但她一路奮鬥未曾放棄,求學時除了申請助學貸款外,也曾半工半讀,此舉讓許淑華當場淚崩,頻頻轉頭拭淚。他指出,許淑華在台北市議會的表現非常專業且負責任,國會需要有愛心且守護台灣的立委,盼鄉親能栽培許淑華。對於日前台北因強陣雨導致淹水,賴清德提到,全球受氣候變遷影響,不是缺水就是淹水,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威脅,未來若有機會領導國家,將檢討各縣市風災標準,並設置中央、地方共同合作平台,共同檢討防洪標準、防洪措施等。陳玉峰說,雖然副總統很忙,但這是賴清德今年第二次來參香,上次是媽祖誕辰,這次來祈求台灣國泰平安、風調雨順,「媽祖給你保佑,最後祝福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