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危機
」 全球暖化 熱浪 極端氣候 氣候危機 賴清德前進COP盛會 南山人壽發揮保險業影響力 擔任永續健康領航者
氣候變遷,不僅對地球環境造成破壞,更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今年再度前進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又稱COP),是唯一連續二年參與世界氣候峰會(World Climate Summit)的臺灣保險公司,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在大會發表專題演說,強調保險業與健康及環境息息相關,加上對於風險有深刻理解與掌握,將持續發揮影響力,協助臺灣民眾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相關影響,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氣候危機就是健康危機。氣候變遷不只造成全球暖化、重大天然災害頻傳,也對全球人類健康造成直接與間接的衝擊。根據《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刺胳針全球健康》期刊文章,全球氣溫每上升1°C,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就增加2.1%;同時,國際勞工組織(ILO)最新報告也指出,氣候異常加劇全球職工的工作風險,全球至少有24億勞工在過熱環境下工作導致危害健康,每年有209萬人因過熱導致疾病或失能,顯示氣候變遷正以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嚴峻威脅。臺灣國家衛生研究院受委託在西元(下同)2017年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位處亞熱帶的臺灣,夏季溫度每升高一度,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就會增加2.9%,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醫療支出則增加1.37%。為了應對和緩解氣候挑戰,世界各國包括臺灣在內都開始展開積極作為。今年六月,臺灣政府宣布設置「健康臺灣推動委員會」以及「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氣候變遷的挑戰拉升到國家級議題。南山人壽積極參與國際永續事務,今年再度前進世界氣候峰會,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圖/南山人壽提供)。作為保險業領導品牌及推動健康永續議題的先驅,南山人壽以臺灣最大的獨立保險公司的角色參與國際永續事務,積極在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上發揮影響力,董事長尹崇堯受邀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峰會上,以「氣候韌性與健康——以金融策略締造更健康的未來(ClimateResilience and Health – Financing Strategies for a Healthier Future)」為題發表演說。尹崇堯說,保險業對風險有深刻了解,除了透過資金投、融資,倡議因應氣候變遷,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金融商品及服務,提供解決方案,協助客戶提早認知風險、緩阻及移轉風險。南山人壽透過結盟及強化夥伴關係,協助臺灣民眾及社會預知及轉移風險,具體作為包括: 一、透過保險商品及服務,守護民眾健康風險南山人壽致力提供保戶全面的健康與財務保障,提供多元的保障商品,並透過保險商品附加外溢機制的設計,鼓勵保戶關注自身健康預防疾病萌生,從而提升社會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成為保戶的「健康補充包」;同時,在2020年攜手大健康產業夥伴成立「健康守護圈」,積極投入資源提升民眾對健康風險的認知,2023年健康守護圈平台瀏覽人次即超過117萬,協助民眾關注健康風險、提升面對氣候變遷的韌性。二、發揮保險影響力,協助弱勢抵禦氣候風險臺灣是個多山的島嶼,極端氣候引發更為頻繁的洪水、土石流等天災,加深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潛在威脅。保險業扮演「社會安全網」的重要角色,南山人壽慈善基金會透過捐贈「微型保單」,提供弱勢民眾遭逢意外時的保障傘,至今已累計承保73萬人次。此外,當地震、風災等重大災難發生時,南山人壽在第一時間啟動關懷措施,整合資源與人力,親赴災區醫院探視傷患及罹難者家屬,及時送上實質救助資源與溫暖關懷,希望減輕受災民眾經濟負擔與心理壓力,協助受災民眾儘速重建生活。 三、啟動弱勢及原鄉關懷,弭平健康不平等氣候變遷除了衝擊個人健康,也加劇健康不平等的現象。根據《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報告,婦女、幼童、老年人及低收入等脆弱族群,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比一般人更加明顯。南山人壽自2013年啟動醫療關懷計畫迄今,提供逾新台幣5.3億元醫療補助基金,協助4.5萬個遭逢急難的經濟弱勢病患家庭度過無力就醫的困境,並從2023年開始推動「原鄉關懷列車」計畫,發現臺灣偏鄉部落民眾也常因醫療資源短缺、經濟困頓或交通不便,未能及早發現疾病,或在罹病後無法及時治療,南山人壽結合醫院與NGO資源,協助解決偏鄉部落民眾就醫不便及醫療資源缺乏等問題,並針對慢性病進行健康宣導,提升當地居民的健康意識,以確保弱勢族群在面對氣候變遷時具備足夠韌性。南山人壽永續創新發展部協理林哲仰(左)與世界氣候基金會主席Jens Nielsen (右)在亞塞拜然會場中交流(圖/南山人壽提供)。氣候變遷對全體人類健康造成挑戰,南山人壽希望扮演「永續健康的領航者」,發揮保險業的影響力,協助強化個人、社會與環境的健康韌性。尹崇堯指出,保護地球,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每一代的傳承及共同要面對的問題,如同南山人壽的品牌承諾「未來 有備而來」,期待未來能攜手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打造一個更健康的未來。
「自綠生活節」綠能DIY體驗、低碳飲食!讓永續生活成為日常
在氣候危機下,「永續意識」成為人們日常行動的重要原則。今周刊舉辦第三屆「自綠生活節」,響應聯合國的ACT NOW氣候行動,鼓勵民眾為地球未來貢獻自己力量。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表示,地球正面臨氣候變遷重大危機,下月將舉行年度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9,今年夏天溫度又創新高,人類生存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響應北市淨零新生活運動!」本屆「自綠生活節」安排三大精彩活動:沙龍講座、室內特展、自綠商店街,希望讓民眾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為地球出一份力。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圖片提供/今周刊)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分享自身「自綠行動」經驗。他提到最近的一次日本會議上,主辦單位鼓勵與會者脫下西裝和領帶,讓冷氣溫度調高,從而降低能耗。針對城市在氣候變遷中的調適需求,北市積極推動多項綠色政策,為實現「降溫城市」目標,北市不僅在平地增加綠化,也鼓勵建商在建物陽台種樹,預計此舉能讓降溫約1°C。此外,市府推出的TPASS通勤月票,也在減少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李四川指出,因應極端氣候現象,北市近年暴雨頻率增加。為此,市府加強水資源涵養措施,提升城市韌性,應對未來氣候變遷挑戰。崇越集團永續長室副總孫格偉。(圖片提供/今周刊)企業、劇團響應自綠生活節崇越集團永續長室副總孫格偉表示,將永續發展融入核心業務運作。他指出,集團以「高科技」「環保綠能」和「大健康」三大主軸,推動綠色創新,與北市府合作華亞科學園區建設再生水處理廠,實現水資源再利用。大健康事業方面,提倡「從產地到餐桌」的健康飲食理念,優先選擇無農藥在地食材供應。針對花東地區因交通受阻而影響經濟發展,崇越團隊計劃將當地農產品帶回台北,持續推動綠色行動精神。環境部綜合規劃司司長洪淑幸則介紹中央政府推動2050年「綠色成長」與「淨零轉型」的政策,指出政府設立永續長機制,將以碳排盤查、減碳行動、綠色採購為三大目標,逐步落實綠色政策,落實永續理念。蘋果劇團企劃部經理吳玟慧說,未來期望透過戲劇向小朋友傳遞永續理念,為未來世代共同守護地球。低碳飲食不困難,在超商就能實踐統一超商此次也參與自綠生活節,為滿足消費者飲食蔬菜需求,統一超商提供環保的低碳飲食,包括天素地蔬、Simple Fit、在地蔬果、低碳植米、燕麥奶拿鐵等低碳水和低碳排商品。公共事務部品牌溝通Team經理薛思彥表示,為支持在地農業發展,推出「低碳植稻團」計畫,與農委會、屏東科技大學及米商供應商合作,運用大數據分析,採用益生菌加有機質肥料的創新灌溉方式,節省30%灌溉用水,活化農田生態系統,減少施肥次數,實現省水、省肥、減藥、降碳的效益。旗下的和逸飯店、慕軒飯店及台北國泰萬怡酒店三大品牌國泰飯店,在人才培育部分向下紮根,推動「小樹苗培育計畫」,實踐永續行動及企業社會責任。海運受損品、智慧林業都是永續另外,恆隆行旗下永續品牌restyle2050負責人卞文俊分享循環創新消費理念。他指出,傳統企業常從自身角度看待顧客需求,忽視商業運作中常見的「不完美」商品。有些商品雖功能完好,卻因箱損、外觀瑕疵或拆封後退貨等原因面臨報廢命運。為此,恆隆行於2023年成立以「不完美經濟」為理念的restyle2050平台。室內特展中NBL諾貝爾生技公司專注於瑚礁魚類培育;而好日子(agooday)則開發出竹牙刷和Pockeat食物袋等環保產品,推動永續生活風格。此外,為解決剩食問題,Tasteme良食共享平台攜手逾千家商店,提供優惠良食福袋減少浪費。自綠商店街有,綠色冀泉社企推動台灣高經濟原生樹種的再生,致力於推動智慧精緻林業和創新的樹循環經濟。另有永續議題刊物《小永報》將鼓勵他們從小學習永續理念。此次沙龍講座為「DIY水動力車」和「DIY風力發電機」,分別邀請到新北市中園國小輔導主任梁哲霖、台北市興雅國小教務主任丁文欽親自帶領參與者學習簡易製作過程。展現水動力車主及風力發電機的主要原理。
常搭飛機、坐長途航班注意了!未來將擬「頻繁飛行稅」 最高多付500歐元
一張機票裡,除了一般的票價以外,還包含了燃油附加費、機場建設費、安檢費、戰爭保險費、檢疫稅、各城市出入境稅等等費用,而目前歐洲正計畫徵收「頻繁飛行稅」,稅額也將隨著飛行次數增加而調漲,希望能藉此減少汙染,也能籌措綠色資金。根據環保運動組織「Stay Grounded」官網指出,「Stay Grounded」、新經濟基金會(NEF)和其他機構共同發表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民調發現,西歐有52%受訪者在1年內完全不搭飛機,只有11%的人每年飛行超過3次;以收入超過10萬歐元(約新台幣346.7萬元)的家庭為例,有35%每年會搭乘3次或以上的來回航班,而收入低於2萬歐元(約新台幣69.3萬元)的家庭,僅有5%每年會飛行3次或以上。該報告提議,「頻繁飛行稅」未來將將實施至歐洲經濟區(EEA)和英國出發的所有航程中,預計可使歐洲航空稅收入增加6倍,高達約640億歐元,相當於整個歐盟年度預算的30%,同時減少5分之1的碳排放量。至於該如何計費,該報告認為,若1年中僅搭乘2次航班以內,不會被課徵「頻繁飛行稅」,但當搭乘較長,需要多收取50歐元附加費;長途、商務艙、頭等艙則要多收取100歐元。從第3、4次搭乘開始,每張機票將加徵50歐元的「頻繁飛行稅」及其他附加費用;第5、6次搭乘,費用則提升至100歐元;第7、8次,稅額則再調升至200歐元,此後每次搭乘稅額改為400歐元。有90個組織和47名學者簽署了一份公開聲明,表達對「頻繁飛行稅」的支持,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國際行動救援組織(Action Aid International)、提倡稅收正義的組織「Taxmenow」等等。「Stay Grounded」認為,這項政策是一種創造社會公平的方式,以解決大多數富裕常客因過度飛行造成的污染問題,同時能同時增加收入,以擴大提供鐵路及公共交通等建設;如果是偶爾乘坐飛機的旅客,則不會增加任何財務成本。NEF高級研究員塞巴斯蒂安(Sebastian Mang)表示,為阻止氣候崩潰,歐洲目前面臨巨大資金缺口,「頻繁飛行稅」恰好能為此作出貢獻,像是風能、太陽能的投資,也可用於救濟因氣候危機而出現困難的國家。
G7國家首例!英國關閉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 結束142年燃煤發電史
英國最後一座燃煤發電廠9月30日熄燈,結束英國142年燃煤發電史,也讓英國成為首個汰除煤電的七國集團(G7)國家。綠色活動人士盛讚英國政府在減少碳排、提供國際氣候領導力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據《衛報》報導,位於諾丁罕郡的拉特克利夫電廠(Ratcliffe-on-Soar)為英國發電57年,為200萬戶家庭供電,極盛時期曾雇用近3千名工程師。電廠最後的170名員工昨日被邀請一起倒數熄燈,電廠經理感嘆道,「過去這一年,充滿了令人心酸的時刻,離開之際,一定有人流淚。」英國是老牌工業化國家,燃煤發電史可追溯至1882年。在1980年代初,煤電占英國電力的8成,至2012年仍有4成,但隨著碳稅越發昂貴和更便宜的再生能源興起,煤電在過去10年逐步被淘汰。為達成減碳目標,英國於2015年宣布10年內汰除煤電,當時英國約有3成電力來自燃煤發電,但至2023/2024年,風力發電占29.29%、天然氣26.5%、核能13%、生質能為11.2%,而燃煤僅剩1.28%。其餘是太陽能、水力和淨進口電力。全球能源監測研究分析師指出,G7要確保在2035年實現汰除煤電的目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日、美和德國。因為煤電仍占德國電力的25%以上、日本更逾3成。英國能源部長尚克斯(Michael Shanks)說,該電廠關閉後,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140多年來,煤炭工人為國家提供電力,令人感激。擁有拉特克利夫電廠的德國能源公司Uniper執行長路易斯(Michael Lewis)說,「當我們結束這一篇章時,我們同時擁抱乾淨和靈活能源的未來。」氣候危機智庫E3G主任馬修(Ed Matthew)說,「英國是第一個建造燃煤發電廠的國家,也是第一個退出煤電的主要經濟體。這象徵真正的全球領導力,為其他國家指明道路。」
英氣候人偶「面目猙獰」 居民:沒睜眼就很嚇人了
還記得美國前總統川普在任內訪問英國時,有示威者製作川普嬰兒汽球以示抗議,近日在英國曼徹斯特郡的羅奇代爾市(Rochdale)市鎮廳外,則是出現了一尊巨型嬰兒人偶,目的是要讓孩童關注氣候變遷議題,但有民眾認為,人偶造型實在太驚悚「反而讓人感到恐怖」。根據《紐約郵報》等外媒報導,羅奇代爾市議會近日在建築外打造了一個8.5公尺高的巨型寶寶,想藉此時邀請當地學童前來參觀市政廳時,可以和巨嬰聊聊對氣候變遷的看法。報導稱,這個巨嬰麗莉(Lilly)是配合由英國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England)與慈善團體加菲爾德韋斯頓基金會(GarfieldWeston Foundation)舉辦的W環境藝術動項目之一,目的是適合闔家參與,並且提高對氣候危機的重視,活動現場還會將播放孩童對Lilly道出的心聲。不過當地政府的一番美意,卻因麗莉的「造型」大打折扣。根據居民表示,巨嬰還沒睜眼的外貌就夠嚇人了「若睜眼還得了」。而這個麗莉人偶在網路曝光後,也引發網友揶揄表示,根本和電影「鬼娃恰吉」(Chucky)的角色一樣恐怖,甚至還有網友直言,若是他的孩子見到這尊巨嬰,恐怕會「連續做好幾個月的惡夢」。對於這個巨嬰人偶在網路和當地引發熱議,羅奇代爾市議會則回應,「還好麗莉是個人偶,否則聽到這樣的評論,肯定會很傷心」。市議會表示,這是個專為兒童設計的活動,且孩子們反應都很好,外界不該針對巨嬰人偶外貌做出抨擊。氣候人偶被譏像「鬼娃恰吉」。(圖/翻攝自X)
臭氧層逐步康復? 2066年南極破洞有望恢復
在9月16日「保護臭氧層國際日」當天,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最新一期《臭氧和紫外線公報》,文中指出,越來越多科學證據表明,臭氧層有望在數十年內逐漸恢復至1980年代的水準。報告預測,如果目前的政策措施維持不變,2066年南極地區的臭氧層就可恢復至1980年臭氧洞出現前的水準;北極地區預計為2045年、世界其他地區預計在2040年恢復至相同水準。報告特別提到了2023年南極臭氧空洞的變化,指出氣象事件和火山大爆發對臭氧洞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儘管自2000年以來,南極臭氧洞的面積和深度有所波動,但整體趨勢顯示其恢復步伐穩步推進。聯合國於1994年將每年9月16日設立為「保護臭氧層國際日」,以紀念《蒙特婁議定書》簽署。 2024年的主題為「推動氣候行動」,強調國際合作在保護臭氧層和應對氣候變遷中的重要角色。臭氧層是地球的關鍵屏障,可以吸收大部分來自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的生命。自1985年《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簽署以來,全球透過一系列條約和政策,逐步淘汰許多對臭氧層有破壞性的化學物質,如氟氯碳化物(CFCs)。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議定書》則是保護臭氧層的另一里程碑,管控近100種化學物質,並以科學發展徹底淘汰有害物質。該協議的全球實施不僅有效遏制了臭氧層的破壞,也透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積極應對了氣候變遷。在此基礎上,2016年通過的《基加利修正案》進一步要求各國逐步淘汰氫氟烴(HFCs)。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在國際日當天表示,如果《基加利修正案》徹底落實,本世紀末全球可以減緩升溫幅度高達攝氏0.5度,但依然需要提高能源效率,才能避免世紀中葉面臨氣候危機。古特雷斯呼籲,全球必須延續《蒙特婁議定書》所帶來的成功,進一步採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他表示:「曾經危在旦夕的臭氧層正在逐步康復。現在是時候加倍努力,守護地球與人類的未來」。
展現氣候韌性 國泰金三子公司首屆TCFD報告書評鑑優異
國泰善盡永續金融先行者責任,以最高標準主動遵循國際永續框架,加速實踐淨零轉型。國內首屆「銀行與保險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報告書評鑑」結果出爐,國泰人壽、國泰世華銀行、國泰產險皆榮獲績優單位,本次評鑑由政大企業永續管理研究中心辦理,強調與過往績效評鑑偏重量化數據成果不同,而在降低資訊不對稱,讓大眾了解金融業者在氣候變遷宏觀布局的作為及優劣。國泰於TCFD報告書展現氣候韌性,透明客觀揭露氣候與自然相關財務風險,引領利害關係人超前面對氣候危機。國泰人壽設立「零碳營運轉型」與「低碳投資配置」的氣候雙軌策略, 定期驗證策略韌性,將營運碳排減量率及綠電使用比例等氣候目標連結至高管績效;至2023年綠電使用量逾627萬度,綠電使用比例占11.7%,成功超越10%的目標。設定不同升溫路徑的多種情境,全面進行投資、營運與保險端的情境分析,應用MSCI(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技術與資料庫,分析各項投資標的面臨減碳要求、氣候災害的損失幅度,模擬不同溫度情境下,各企業碳排放減量以及碳費課徵等要求力度,以估計未來至2050年各年度碳費支出的氣候轉型損失。將氣候風險結合既有風險管理架構,設立氣候風險質化胃納聲明,並以敏感產業限額管理,另一方面則實施ESG風險審核流程,用心守護來自保戶的每一份資金。國泰世華銀行促進正向循環,佈局氣候至更全面的自然領域,將氣候與自然元素融入自身營運與投融資部位的風險管理與轉型策略。自主精進並遵循國際框架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IFRS-S2(氣候相關揭露),從自然、客戶、社會共好角度,整合氣候暨自然風險的辨識流程,發展相應行動方案強化風險管理的效度。舉例來說,國泰世華透過聯徵中心「金融業氣候實體風險資訊整合平台」,發展水資源乾旱的自擬情境分析,以評估特定產業中的企金授信戶,因水資源不足所導致的營運衝擊,會對國泰世華帶來何種影響;透過此分析,能更加明確化損失,有助國泰世華提前布局降低氣候自然風險。國泰產險發揮「保險保障、損害防阻」核心職能,將氣候議題納入產品生命週期,積極研發再生能源保險、農業保險及環境責任保險等永續保險商品。舉例而言,國泰產險運用碳會計金融合作夥伴關係( PCAF) 方法學進行車險與商業險碳強度計算,並據此推動承保控管措施,持續發揮保險力量邁向產品綠色轉型。於自身營運導入溫室氣體盤查作業,針對碳排放量來源進行檢視,辨識出營運能耗熱點,主要來自辦公室能源使用,因此推動職場改造,發展低碳高效能的混合辦公模式,去(2023)年營運碳排減碳成效達11.4%,其中總部大樓及敦南信義大樓已達綠電使用100%。
曼谷最快7年內「沉入大海」! 專家示警「經濟損失近18兆、1045萬人受影響」
全世界有數個國家受到全球暖化影響,造成海平面上升,而這些國家的國土恐將沉入海裡,其中,位在東南亞的泰國就有專家示警,稱首都曼谷在未來8年內會沉沒,若泰國政府不及時作出應對,恐釀成高達約新台幣17.5兆元的經濟損失,影響1045萬名居民。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泰媒報導,泰國商會大學(UTCC)經濟學院院長阿努頌(Anusorn Thamjai)近日引述「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最新研究顯示,每年吸引大批觀光客的曼谷由於地勢較低,恐怕會在未來7、8年內沉入大海,甚至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損失,上千萬人受到影響。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根據這份研究,曼谷有80%以上的面積恐會沉入大海,估計經濟損失將達18.6兆泰銖,折合新台幣約17.5兆,影響超過1045萬人。報導也指出,早在今年5月就有專家示警,曼谷可能會在21世紀末前被海水吞沒,但這個時程恐怕會大幅提前。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對此,阿努頌在報導中建議,泰國政府應做好預算規劃,建造一座水壩或沿海公路,同時管理好沿海土地的使用,同時種植紅樹林作為吸收水分的緩衝區,除此之外,各界應將投資分散至各個地區,並啟動保護曼谷和周邊地區沉沒的相關投資,避免曼谷下沉後經濟毀於一旦。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示意圖/達志/美聯社) 另外,泰國氣候變化與環境局副局長克薩瓦旺(Pavich Kesavawong)先前也曾指出,針對曼谷面臨的氣候危機,政府正在研擬因應措施,其中有參考歐洲的荷蘭,藉由興建堤防的方式來防堵海水倒灌;同時納入跟印尼一樣「遷都」的計畫,解決曼谷每逢雨季就會引發水患的情況。專家擔憂曼谷最快可能在7年內沉入大海。(圖/翻攝自X)
美國熱浪今年恐再創紀錄! 多州機構呼籲聯邦政府:將極端高溫、野火列為「重大災害」
非營利性會員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指出,由多州環境、勞工和衛生團體組成的聯盟,於美東時間17日敦促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部門防災減災機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為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提供重要的救災資金,但這2種情況目前均不被FEMA視為重大災害。生物多樣性中心能源司法主任兼高級律師Jean Su表示:「目前迫切需要FEMA將不斷加劇的熱浪和野火災害視為主要的氣候災難。現在是FEMA應對氣候緊急情況的時候了!這意味著為地方政府提供關鍵資金,以建立強大且有彈性的解決方案,例如社區太陽能和儲存、冷卻中心和空氣過濾等,這些都是我們保護工人和弱勢社區免受氣候緊急情況破壞的關鍵方式。」報導指出,科學家認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並預計2024年將出現更嚴重的熱浪。美國各地初夏氣溫已經打破歷史紀錄,且6月的酷暑影響了西部及中南部地區,拉斯維加斯氣溫高達43.89°C,德州阿馬里洛(Amarillo)氣溫也上看39.44°C。達拉斯工人保護組織代表西德(Margarita Del Cid)指出:「氣候危機加劇,使德州勞工成為高危險族群,且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的負面影響對所有德州人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無論其社經地位。然而,大多數是移民或拉丁裔的臨時工特別容易受到高溫曝曬的影響。在德州,每3天就有1名建築工人死亡,而造成這些死亡的主要因素就是炎熱,無論是中暑、體溫過高,或是長期曝曬導致的視力退化等健康問題。」美國野火蔓延,造成許多人命傷亡與財損。(圖/達志/美聯社)西德續稱,包括拉丁裔在內的有色人種社區通常居住在更容易受到野火災害影響的地區,這可能引發一些足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氣喘、支氣管炎,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因此若有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定調為重大災難的聯邦標準,就能為這些脆弱社區和地區提供資源及支持。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WS)的數據顯示,極端高溫是美國天氣災害中的頭號殺手,導致的死亡人數比颶風、洪水和龍捲風的總和還要多。2023年,光是亞利桑那州馬里科帕郡(Maricopa County)就有近650人死於極端高溫災害,比2022年增加了52%。與此同時,隨著野火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強,許多地區正面臨更嚴重的空氣汙染。對此,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CIO)主席舒勒(Liz Shuler)也提醒,「2023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1年,但今年又有許多地區打破了新的高溫記錄,因此顯而易見的,勞工保護措施根本跟不上氣候危機的升級程度。 太多勞工平時暴露在高溫和野火空汙的工作環境下,且沒有採取足夠的安全措施。我們不僅需要制定強而有力的勞工保護標準,以應對環境變遷和加劇的氣候災害,還需要聯邦政府立即採取行動釋放資源。CIO呼籲FEMA根據《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迅速將高溫和野火列為「重大災害」,以確保勞工及脆弱社區,擁有所需資源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據悉,《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授權FEMA根據州、地方官員的請求,宣布發生重大災難,並釋放救災資金。例如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FEMA就曾迅速採取行動,透過《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來應對新冠疫情。然而,FEMA至今拒絕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視為《斯塔福德法案》規定的「重大災難」。亞利桑那州公共衛生協會(AZ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執行董事亨布爾(Will Humble)也呼籲:「氣候變遷正在加劇亞利桑那州的野火和高溫災害,這類問題已在去年導致數百人死亡,雖然州政府和地方社區一直在應對這些威脅,但還遠遠不夠。將高溫和野火加入到FEMA已經宣布的災害清單中,將有助於亞利桑那州社區更好地應對這些日益常見的氣候威脅。」
全球氣溫未來5年恐突破1.5°C標準 聯合國秘書長:我們在跟地球玩俄羅斯輪盤
聯合國氣象機構5日示警,在2024年至2028年間,至少有1年,全球平均氣溫有80%的可能性將比前工業化水準高出1.5°C以上。這與2015年的預測相比產生了顯著的變化,當時平均氣溫暫時性突破前工業化水準1.5°C的可能性被認為趨近於零,這凸顯了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迫切需求。據CNBC的報導,聯合國15個專門機構之一「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WMO)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當天,發布了1份警世意味濃厚的報告,內文指出,目前全球平均氣溫有80%的機率在未來5年間,至少有1年會比前工業化水準高出1.5°C。這與2015年的預測差別極大,當時WMO認為平均氣溫暫時超過前工業化水準1.5°C的機率趨近於零。對此,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也在5日的演講中感嘆:「我們正在與地球玩自殺式賭博遊戲俄羅斯輪盤(Russian roulette)。我們現在急需一個能逃離氣候地獄的高速公路出口,而實際上我們正掌控著方向盤。」古特雷斯也因此向世界各國領袖喊話,「一切都取決於你們這些領導人已經著手實施或躊躇不前的舉動,尤其是在未來18個月內,現在是氣候危機的關鍵時刻!」報導補充,1.5°C的標準是由聯合國195個成員國於2015年12月12日,在當年的聯合國氣候峰會中通過的氣候協議《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所規定的,當時內容包括: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革命前水準以上低於2℃之內,並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前工業化水準以上1.5℃之內。科學家依此示警,長期超過這個溫度閾值將導致越來越頻繁的災難性極端天氣事件。WMO副秘書長巴雷特(Ko Barrett)也在1份聲明中表示:「這些統計數據背後隱藏著1個嚴峻的現實,即我們距離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還很遙遠。我們必須緊急採取更多措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否則我們將付出越來越沉重的代價,包括數兆美元的經濟損失、數百萬人的生命威脅,以及對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大範圍破壞。」
賴清德520演說不提非核家園 專家估綠反核神主牌將走入歷史
賴清德新總統520正式就職,就職演說也預告未來四年施政方向,各界關注。而剖析能源面向,相較於過去蔡英文主打「非核家園」,賴清德對非核隻字未提。專家分析,重啟核二、延役核三恐怕只是早晚的問題。清華大學工程系統科學系教授葉宗洸向本刊分析,賴清德先提到面對氣候危機,必須堅定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自己也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儘管內容綁住「多元綠能」,但重點在於不再提「非核家園」,意味重啟核二甚至延役核三,都將成為賴政府的選項。此外,賴清德在演講中強調供電必須穩定,形同間接承認目前供電不穩定,打臉了前朝政府。葉宗洸分析,先前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民進黨智庫副董事長童子賢對核能放寬的發言,都可以視為賴政府的風向球。只要沒有招致內部大規模且高強度的反對,零星的民間反核團體抗議根本不足掛齒。葉宗洸預估,2024年夏天核三1號機停轉後,供電不足的挑戰相當大,賴清德應該不會放任大停電再次發生,因此20日演說所提的二次能源轉型,是否納入核電,暑假前就會揭曉。而針對各企業的「碳焦慮」,葉宗洸直言無從避免,畢竟現行能源政策無視國際「核綠同行」的趨勢,僅重壓再生能源,無碳電力占比不夠高,以出口為主的企業面臨國際間的碳稅課徵(例如歐盟的CBAM),就怕因此提高成本喪失競爭力。葉宗洸憂心,整體再生能源開發進度嚴重落後,未來可能反而導致火力等排碳電力占比上升,等同被迫提油救火。為了讓企業放心,除了必須立即加強供電穩定,持續穩健不躁進地開發再生能源,也須儘速讓現有核電機組都能延役,甚至讓核四重啟,提升國家整體無碳電力的占比,才有可能讓企業不必焦頭爛額地尋覓綠電憑證,也才能從根本消除企業的碳焦慮。葉宗洸進一步說明,擴充再生能源與核電都有助全球減碳趨勢,只要政府不躁進,穩健開發光電與風電,就不必被廠商勒喉,妥協於高到離譜的躉購費率,一方面減少台電的虧損,另一方面仍可讓開發商獲取合理利潤,只要獲利透明,便可消弭黑影幢幢的不當勢力干預。更重要的是,建立「綠能國家隊」本就需要時間,唯有穩健發展不躁進,技術銜接與人才培育才能完善,根本急不得,才有望做好電力成熟轉型。葉宗洸感嘆,賴清德有相當多說帖能讓核電起死回生,加上賴清德對外發展有限,只能拚內政歷史定位,因此更不能讓夏季跳電重演。只要反跳電大旗一揮,反核意見只能徒呼負負,民進黨非核神主牌,恐怕也將走入歷史。
從元宇宙談到長照 賴清德520就職講稿全文曝光
中華民國第16屆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於5月20日上午隆重而熱鬧的在總統府前展開,除了各式表演,外界最關心就是賴清德的就職演說。這次演說中,賴清德先從國政切入,談到民主價值,並實際提到有關電力、長照、AI、詐騙等等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的議題,全文如下: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新台灣蕭美琴副總統、各位友邦的元首與貴賓、各國駐台使節代表、現場所有的嘉賓,電視機前、還有線上收看直播的好朋友,全體國人同胞,大家好:我年輕的時候,立志行醫救人。我從政的時候,立志改變台灣。現在,站在這裡,我立志壯大國家!我以無比堅定的心情,接受人民的託付,就職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我將依據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肩負起帶領國家勇往前進的重責大任。回想1949年的今天,台灣實施戒嚴,全面進入專制的黑暗年代。1996年的今天,台灣第一位民選總統宣誓就職,向國際社會傳達,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在民。2024年的今天,台灣在完成三次政黨輪替之後,第一次同一政黨連續執政,正式展開第三任期!台灣也揚帆進入一個充滿挑戰,又孕育無限希望的新時代。這段歷程,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前仆後繼、犧牲奉獻的結果。雖然艱辛,但我們做到了!此時此刻,我們不只見證新政府的開始,也是再一次迎接得來不易的民主勝利!許多人將我和蕭美琴副總統的當選解讀為「打破八年政黨輪替魔咒」。事寶上,民主就是人民作主,每一次的選舉,虛幻的魔咒並不存在,只有人民對執政黨最嚴格的檢驗、對國家未來最真實的選擇。我要感謝,過去八年來,蔡英文前總統、陳建仁前副總統和行政團隊的努力,為台灣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請大家一起給他們一個最熱烈的掌聲!我也要再次感謝國人同胞的支持,不受外來勢力的影響,堅定守護民主,向前走;不回頭,為台灣翻開歷史的新頁!在未來任期的每一天,我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一分信賴與託付。新政府也將兢兢業業,拿出最好的表現,來接受全民的檢驗。我們的施政更要不斷革新,開創台灣政治的新風貌。賴清德出席520總統就職典禮。(圖/黃耀徵)一、行政立法協調合作,共同推動國政今年二月上任的新國會,是台灣時隔十六年後,再次出現「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面對這個政治新局,有些人抱持期待,也有些人感到憂心。我要告訴大家,這是全民選擇的新模式,當我們以新思維看待「三黨不過半」,這代表著,朝野政黨都能分享各自的理念,也將共同承擔國家的種種挑戰。然而,全民對於政黨的理性問政,也有很大的期待。政黨在競爭之外,也應該有合作的信念,國家才能踏出穩健的步伐。立法院的議事運作,應該遵守程序正義,多數尊重少數,少數服從多數,才能避免衝突,維持社會的安定和諧。二、民主台灣,世界之光各位國人同胞,民主、和平、繁榮是台灣的國家路線,也是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台灣是「世界民主鏈」的亮點,民主台灣的光榮時代已經來臨!台灣自從總統直選以來,已經成為全球最蓬勃發展的民主國家之一。我們持續提升人權,向世界展現民主自由的價值。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台灣示範了,民主防疫可以優於專制防疫。台灣不論是民主指數,或是自由度的評比,在亞洲的排名都是數一數二。民主台灣已經是世界之光,這份榮耀屬於全體台灣人民!未來,新政府將持續善用台灣的民主活力,推動國家發展,也加深國際合作。對內,我會用人唯才,清廉勤政,並落實民主治理,建立開放政府,以「公開透明」、「人民作主」的精神,鼓勵大眾參與公共政策,繼續推動十八歲公民權,共同實踐國家的願景。對外,我們將持續與民主國家,形成民主共同體,彼此交流各領域的發展經驗,一起對抗假訊息,強化民主韌性,因應各項挑戰,讓台灣成為民主世界的 MVP!三、民主台灣,世界和平舵手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明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滿八十年,台灣和各國都一樣,走過戰後艱辛的復興道路,才有今天的發展成果,沒有人願意讓戰爭摧毀這一切。如今,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持續衝擊全世界,中國的軍事行動以及灰色脅迫,也被視為全球和平穩定最大的戰略挑戰。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牽動著世界地緣政治的發展。早在1921 年,蔣渭水先生就指出,台灣是「世界和平第一關的守衛」,在2024年的今天,台灣的角色更加重要。國際間已經有高度共識,認為台海的和平穩定,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為了因應當前複雜的國際情勢,世界各國已經展開積極的合作,來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就在上個月,美國也完成了「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的立法,將提供印太區域額外安全援助,支持台海的和平穩定。我們感謝世界各國對台灣的重視和支持,我們也要向世界宣告:民主自由,是台灣不可退讓的堅持,和平是唯一的選項,繁榮是長治久安的目標!由於兩岸的未來,對世界的局勢有決定性的影響,承接民主化台灣的我們,將是和平的舵手,新政府將秉持「四個堅持」,不卑不亢,維持現狀。我也要呼籲中國,停止對台灣文攻武嚇,一起和台灣承擔全球的責任,致力於維持台海及區域的和平穩定,確保全球免於戰爭的恐懼。台灣人民熱愛和平,與人為善。我始終認為,如果國家領導人以人民福祉為最高考量,那麼,台海和平、互利互惠、共存共榮,應該是彼此共同的目標。因此,我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尊重台灣人民的選擇,拿出誠意,和台灣民選合法的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以及學位生來台就學開始,一起追求和平共榮。各位國人同胞,我們有追求和平的理想,但不能有幻想。在中國尚未放棄武力犯台之下,國人應該了解:即使全盤接受中國的主張,放棄主權,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並不會消失。面對來自中國的各種威脅滲透,我們必須展現守護國家的決心,提升全民保家衛國的意識,健全國安法制,並且積極落實「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強化國防力量,建構經濟安全,展現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領導能力,以及推動價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國家肩並肩,形成和平共同體,來發揮威懾力量,避免戰爭發生,靠實力達到和平的目標!四、民主台灣,世界繁榮推手台灣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台灣!台灣不只是打開世界的大門,台灣已經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展望未來的世界,半導體無所不在,AI浪潮席捲而來。現在的台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影響世界經濟發展,以及人類生活的幸福與繁榮。各位國人同胞,當我們主張,中華民國台灣的未來,由兩千三百萬人民共同決定。我們決定的未來,不只是我們國家的未來,也是全世界的未來!我們要走對的路,產業要大展身手,做世界繁榮的推手,讓台灣每前進一步,世界就向前一步!過去,我擔任行政院長、副總統,到全國各地的產業拜訪,我了解台灣產業的潛力和需求。未來,政府會跟產業界密切合作,把握三大方向,推動台灣的發展。第一個方向是,「前瞻未來,智慧永續」。面對氣候危機,我們必須堅定地落實2050淨零轉型。面對全球智慧化的挑戰,我們站在半導體晶片矽島的基礎上,將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加速人工智慧的創新應用,並讓產業人工智慧化,用人工智慧的算力,來提升國力、軍力、人力和經濟力。我們也必須發展創新驅動的經濟模式,透過數位轉型,以及淨零轉型的雙軸力量,來協助中小企業升級轉型,追求包容性成長,打造智慧永續新台灣,創造台灣第二次經濟奇蹟。除了投資新創,培育新世代隱形冠軍之外,無論是量子電腦、機器人、元宇宙,或精準醫療,各領域的前瞻科技,我們也都要大膽投資,讓年輕人可以追逐夢想,也確保台灣在未來世界的領先地位。第二個方向是,「競逐太空,探索海洋」。我們立定目標,要讓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也要發展下一個世代通訊的中低軌道衛星,進軍全球太空產業。我們更要探索海洋,發揮海洋國家的優勢,豐富人民的海洋生活,並且投入海洋科技研究,推動海洋產業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我們要讓台灣的經濟與產業,往更多面向發展,無遠弗屆。第三個方向是,「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已經申請加入 CPTPP,我們會積極爭取加入區域經濟整合;跟世界民主國家簽訂雙邊投資保障協定,深化貿易夥伴關係;並解決碳關稅問題,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我們也要站穩全球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好好把握地緣政治變化所帶來的商機,發展半導體、人工智慧、軍工、安控,以及次世代通訊等「五大信賴產業」,並且持續改善投資環境,歡迎台商回台投資,鼓勵在地的企業擴大投資,根留台灣。我要向各行各業的朋友保證:各位有雄心壯志,追求頂尖,政府也有決心鼎力相助,讓台灣的產業能夠立足台灣、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台灣絕對有能力,成為「經濟日不落國」,無論太陽從哪裡升起,都可以照到台灣的企業,造福當地的發展,也讓台灣人民能夠有更富足的生活!五、樂民之樂,憂民之憂我深信,經濟發展的果實,應該為全民所共享。未來,在推動「國家希望工程」、擴大社會投資之下,我要建立一個有愛和道德勇氣的台灣社會。年輕人可以看見希望,壯年人可以實現夢想,老年人可以擁有幸福,弱勢者可以得到照顧。每一個人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能夠獲得政府的支持。未來,幼托、長照、社會住宅等服務,要延續擴大;物價、房價、貧富差距等問題,要不斷改善;食品安全、道路安全、校園安全、社會安全網等保障,要持續強化;還有,對於教育、司法、轉型正義等改革工作,也都要繼續做下去!我也了解國人對生活的煩惱和期待,凡是各位關心的議題、社會需要的改革,政府都會積極以對,全力以赴。大家希望收入更高,我會推動產業升級,創造更好的薪資環境。大家期待治安更好,我會積極打擊黑金、槍、毒和詐騙。大家需要供電穩定,我會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發展多元綠能、智慧電網,強化電力系統的韌性。大家關心勞保財務,我要再次強調,只要政府在,勞保絕對不會倒。大家重視交通安全,我會打造符合人本的交通環境,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名。大家期待政府能夠幫助家庭照顧者減輕負擔,以及協助產業改善缺工的困境,這些問題,我都會積極解決。迎向未來,我們都期待一個更強韌的台灣,可以妥善因應傳染病、天災地變等各類型災害,以及加速都市更新,解決危老建築的問題。我們也期待一個更健康的台灣,我期許自己發揮醫師專業,集結各界的力量,打擊癌症,以及成立「體育暨運動發展部」,推展全民運動,並且確保健保永續經營,讓國人活得長壽又健康。未來的台灣,要保有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多元族群的文化,以實踐環境永續、文化永續,讓國家更美好。未來的台灣,會有更多元發展的創新經濟,會有更普及的數位科技應用,會有更好的競爭力和雙語力,會有更強大的公共支持服務體系,也會有更尊重性別平等的環境,讓每一位國民的權利受到保障。未來的台灣,更要讓每一個縣市,依據特色發展,推動地方創生產業,落實「均衡台灣」的目標,處處可以安居,人人可以樂業!六、團結力量大,繼續壯大國家親愛的國人同胞,國家的未來發展,需要每一分力量。面對全球化、全面性競爭的時代,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打獨鬥,也沒有一個分裂的社會能夠成功面對。團結一致,我們的腳步就更穩;相互扶持,我們的足跡就更遠。為了國家的生存發展,我將透過民主的力量,團結所有國人,壯大國家。我們都知道,有主權才有國家!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每一個人,都要團結、愛護國家;任何一個政黨,都要反併吞、護主權,不可為了政權犧牲國家主權。當世界上有越來越多國家,公開支持台灣的國際參與,在在證明了,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台灣是全球和平繁榮值得信賴的力量。全體國人不分族群,也不論先來後到,只要認同台灣,都是這個國家的主人。無論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或是台灣,皆是我們自己或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的名稱,都一樣響亮。就讓我們不分彼此,大家一條心,大步走向世界!七、台灣新世界,世界新台灣當台灣走進世界,我們也歡迎世界走進台灣。許多新住民朋友、外籍友人,從世界各地來到台灣,寫下屬於台灣的新篇章。我要感謝你們,也要向你們致敬!今天現場,也有千里來訪的國際友人,有歸國的僑胞朋友,以行動支持台灣。我們是不是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感謝他們!今晚,我們接待國內外賓客的國宴,選擇在台南舉辦。1624年,台灣從台南出發,開啟台灣全球化的開端。站在「台南 400」的歷史時刻,台灣更要展現自信,勇敢航向新世界,讓世界迎接新台灣。我也要邀請每一位國人,和我一起為孕育你我的母親台灣喝采,我們一起用行動守護她、榮耀她,讓世界擁抱她,讓她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謝謝大家!
曼谷「這時間點」恐被淹沒!海平面不斷上升 泰國政府:有考慮遷都
泰國以觀光業聞名,不少觀光客都會造訪首都曼谷(Bangkok),然而全球暖化問題加劇,導致海平面不斷上升,泰國氣候變遷辦公室評估,曼谷在本世紀末恐被海水淹沒,為了避免曼谷成為「海底之城」,泰國官方為此考慮遷都,不過目前仍處於假設階段。泰國氣候變遷辦公室評估,曼谷在本世紀末恐被海水淹沒。(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新加坡的《亞洲新聞台》等外媒報導,泰國首都曼谷過往在雨季時,經常飽受洪水問題困擾,天災一直是政府頭痛的議題,隨著曼谷人口已破千萬,加上全球暖化趨勢,有專家示警,因為海平面不斷上升,曼谷恐在21世紀結束前遭海水淹沒。隨著曼谷人口已破千萬,加上全球暖化趨勢,有專家示警,因為海平面不斷上升,曼谷恐在21世紀結束前遭海水淹沒。(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泰國氣候變化與環境局副局長帕維奇(Pavich Kesavawong)警告,曼谷可能無法適應當前全球暖化趨勢,「全球暖化已經超過攝氏1.5度,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當前的趨勢,曼谷大概會被淹沒」,他也透露,關於首都曼谷面臨的氣候危機,政府正在研究因應措施,像是參考歐洲著名的低地國荷蘭,藉由興建堤防的方式來防堵海水倒灌;同時當局也有將「遷都」納入計畫之中。隨著曼谷人口已破千萬,加上全球暖化趨勢,有專家示警,因為海平面不斷上升,曼谷恐在21世紀結束前遭海水淹沒。(示意圖/達志/美聯社)這並非泰國首次提出遷都。前首相帕拉育在位時,也曾提出同樣的建議,2019年時,這位前總理在「泰國與世界相連大會」(Connecting Thailand with the World Conference)拋出遷都議題,藉此因應曼谷海平面上升以及交通壅塞、環境汙染和人口過度稠密問題。針對遷都議題,帕維奇也提到,這部分牽涉問題太過複雜,因此仍在初期、假設階段。除了泰國打算遷都,目前東南亞有計劃遷都的國家就有緬甸,當地軍政府於2005年11月6日將首都從仰光遷到北方320公里的奈比多(Naypyidaw),此外,印尼首都雅加達(Jakarta)也因為面臨人口過剩、環境污染、於交通壅塞及地層下陷等危機,預計在今年正式「遷都」至婆羅洲島的東加里曼丹省(East Kalimantan),新首都名為「努山塔拉」(Nusantara),在印尼語中有「群島」之意,不過高達350億美元的遷都計畫也備受爭議。隨著曼谷人口已破千萬,加上全球暖化趨勢,有專家示警,因為海平面不斷上升,曼谷恐在21世紀結束前遭海水淹沒。(圖/翻攝自X)
AI將影響「全球40%」就業機會 IMF總裁警告:加劇社會不平等
AI浪潮席捲全球,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AI「如海嘯般」衝擊勞動市場,影響全球4成就業機會,恐加劇社會不平等。喬治艾娃出席瑞士國際問題研究所(Swiss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在蘇黎世主辦的活動指出,AI恐在未來兩年,衝擊已開發經濟體60%的就業機會,全球40%的工作也會受到影響。面對AI浪潮來襲,喬治艾娃表示,「我們沒什麼時間讓民眾和企業做好準備。若是我們控制得當,AI能大幅提高生產力,但也可能帶來更多錯誤資訊,加劇社會不平等。」喬治艾娃列舉2020年全球爆發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為例,提到近幾年世界經濟飽受衝擊,尤其氣候危機作祟下,她預期還將面臨更多衝擊,不過依然極具韌性。喬治艾娃演說中指出,去年憂心多數經濟體陷入衰退的疑慮四起,但並未發生,沒有落入全球衰退的處境。她說,「讓我們備受打擊的通膨正在降溫,幾乎各地都是如此。」瑞士央行(SNB)總裁喬丹(Thomas Jordan)也在同一場合演說,他聲稱瑞士的抗通膨戰役大有進展。瑞士4月通膨率年增1.4%,連續11個月維持在SNB的0到2%目標區間。AI取代人類工作的示警聲此起彼落,華爾街巨頭高盛集團4月初報告即提出驚人預估,全球有3億個工作將因生成式AI萎縮或消失。但高盛不忘強調AI的優勢,認為自動化帶來創新,促成新型態工作。企業拜AI所賜節省成本,將資源投注於開拓或擴張業務,全球每年GDP可因此增加7%。喬治艾娃警告AI給勞動市場帶來「海嘯」般威脅,股神巴菲特在甫於5月初落幕的年度股東大會上,則將AI比擬成「核彈」,要是運用不當,將造成毀滅性後果。巴菲特當時提及,AI技術能將其音容模仿得維妙維肖,連妻女都辨不出真偽,令他對AI應用於詐騙的潛力感到憂心。
全球珊瑚釀危機…大堡礁經歷最糟糕夏季 專家:如水下野火
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上月經歷嚴重的白化事件,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也警告,全球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影響至少53個國家。據CNN報導,清晨太陽升起,陽光穿透大堡礁的碧綠海水,埃里奧特夫人島是世界著名的浮潛地,但這也是氣候危機的前線,而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蔓延至全球。大堡礁。據了解,大堡礁剛經歷最糟糕的夏季。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上個月宣布,全球經歷罕見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這是1990年來第四次,影響至少53國。而不只大堡礁,加勒比海和佛州的珊瑚也遭到大規模破壞,美國專家預測,今年夏天珊瑚還會有嚴重受損。澳洲明德魯基金會首席研究科學家奎格利(Kate Quigley)說,現在海洋中發生的事就像水下野火,嚴重暖化到一個臨界點,再也無法恢復。據悉,海洋熱浪會讓珊瑚白化,如果溫度恢復正常,珊瑚會恢復正常,但如果水溫還是很高,牠們就會死亡。大堡礁基金會首席科學家古德伯格(Hogg Goldberg)教授指出,這是一次滅絕,氣溫變得如此溫暖,超出了紀錄,他祈禱珊瑚會回來。科學家預測,如果照目前的暖化速度,2050年全球平均氣溫可能比工業化前高出2度,AIMS研究計畫主任瓦亨費爾德(David Wachenfeld)坦言,大家都在為珊瑚礁的悲傷和無助奮鬥,南十字星大學研究員哈里森(Harrison)表示,色彩繽紛的珊瑚礁現在像墓地一樣安靜。
賴清德520上任在即 國民黨籲新內閣檢討錯誤能源政策
國民黨副書記長林思銘、羅庭瑋委員、張智倫委員、林沛祥委員3日召開「撥補四千億,造就減碳世界排名倒數,錯誤能源政策還是不改嗎?」記者會。國民黨團呼籲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切勿重道覆轍,走回錯誤的道路,應當正視能源危機問題,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林思考銘指出,民進黨政府已經撥補台電4000億元發展綠電,朝向淨零碳排的方向前進,可實際上,面對全世界氣候變遷的排名卻是每年往下掉,一年不如一年,政府宣稱的目標,淪為不切實際的口號。綜觀氣候變遷績效指標排名 CCPI,台灣從2016年的52名跌落至2024年的61名,在67個國家排名第61名。倒數第七的名次 只贏了產油國,著實心酸又悲哀。「民進黨的能源政策可以說是既不環保又非常浪費錢,然後我們換來的是光電弊案叢生、電價上漲、供電不穩定,可以說民進黨的錯誤政策,苦果全民買單。」林思銘進一步表示,台灣真正的問題在於躁進的非核家園政策,完全忽視世界以核養綠,穩定轉型的策略,導致能源缺口用火力發電來補充,並且高估再生能源的發展,僅僅只有達到一半的目標。林思銘說,錯誤的能源政策導致台灣愈來愈依賴高碳排的發電方式,並且造成電網韌性不足,導致全台容易大停電,讓經濟與民生都面臨巨大挑戰。世界先進國家已不再反對核能,就算本國不選擇核能,也會支持那些選擇使用核能的國家繼續發展相關技術,G7公報提到的「核能作為/清潔零排放能源的潛力」,可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解決氣候危機,並改善全球能源安全。林沛祥表示,過去八年來所謂的「非核家園」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天大的錯誤。該政策與蔡英文政府在國發會所推行的「2050年全面無碳社會」的承諾是背道而馳的。他呼籲即將在520上任的賴清德總統切勿重蹈覆轍,走向錯誤的道路。人民需要一個負責任的中央政府,能夠帶領台灣與世界同行,正視能源危機,務實審視從「反核」變「返核」。倘若執政團隊固步自封,不願改變的話,國民黨將會盡全力監督,爭取全民最大福祉、捍衛全民的權益。
2023年恐成歐洲「高溫年」 世界氣象組織:熱浪成為常態
世界氣象組織(WMO)和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AMS)共同發布的新數據證實,2023年是歐洲有史以來最熱或第二熱的年份。前者表示,歐洲大陸夏季時間延長,大範圍的洪水和熱浪將成為一種新常態,各國必須將適應這種新常態作為當務之急。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2023年歐洲陸地氣溫有11個月高於平均水平,其中9月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另一方面,2023年歐洲降水量比平均高出7%,12月歐洲河流流量達到創紀錄水準,有25%河流的流量「異常高」——代表歐洲近三分之一的河流流量超過「高」洪水閾值,近七分之一超過「嚴重」洪水閾值。歐洲各地創紀錄的海面溫度也反映了陸地上令人深感憂慮的暖化趨勢,6月份在愛爾蘭以西和英國周圍的大西洋海域出現了令人震驚的「海洋熱浪」。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此次熱浪被歸類為「極端」事件,某些地區甚至「超越極端」,海面溫度比平均高出攝氏5度。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就全年而言,整個歐洲海洋的平均海面溫度是有史以來最熱。地中海和大西洋東北部的部分海域出現有史以來最高的年平均海面溫度」。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顯示,過去20年內,歐洲與高溫相關的死亡率增加約30%。94%有相關紀錄的歐洲地區,與高溫相關的死亡人數都有所增加。2023年與高溫有關的死亡人數尚無準確估計,但世界氣象組織指出,2003年、2010年和2022年分別有5萬5000至7萬2000人死於熱浪。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索羅(Celeste Saulo)指出:「氣候危機是我們這一代人面臨的最大挑戰。氣候行動的成本似乎很高,但不作為的成本更高。如同這份研究的結果, 我們必須利用科學為社會提出解決方案」。
年度能源會議在美舉行 石油大亨嘲諷能源轉型政策
美國德州休士頓本周舉辦「CERAWeek」年度能源會議,各國石油與天然氣公司領導層紛紛在會中對各項減少使用化石燃料的政策表示嗤之以鼻,並稱全球「試圖以不切實際的速度」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是一項「明顯失敗」。全球最大的石油公司沙烏地阿美(Aramco)執行長納瑟(Amin Nasser)表示:「我們應該放棄逐步淘汰石油和天然氣的幻想,並對對其進行充分投資」,贏得會場的大力掌聲。納瑟駁斥國際能源總署(IEA)日前對全球石油和天然氣需求將於 2030年達到峰值的預測,聲稱能源成本上升代表人們需要「石油和天然氣安全的重要性」,而不是轉向可再生能源。納瑟補充說:「事實上,在現實世界中,當前的轉型策略在大多數方面都明顯失敗」。他批評太陽能、風能和電動車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的影響微乎其微。他抱怨:「儘管我們在全球繁榮中發揮關鍵作用,但我們的行業卻被描繪成能源轉型的頭號公敵」。本次會議聚集了政界人士和石油行業領袖,納瑟的質疑也得到其他業界人士的聲援。伍德塞德能源集團(Woodside Energy Group)首席執行長奧尼爾(Meg O’Neill)預測清潔燃料可能需要長達40年時間才能開發完成。上述言論立刻就遭到氣候倡議人士的譴責。國際環保組織350.org北美分部主任奧道爾(Jeff Ordower)批評:「石油業界日以繼夜地努力妨害向再生能源的過渡,然後又厚顏無恥地批評過渡本身的緩慢」。奧道爾補充,外界應該對石油行業吹捧的任何解決方案持懷疑態度,因為他們明顯對阻止氣候危機完全不感興趣。另一方面,氣候倡議人士19日集結於休士頓會場外模擬葬禮遊行,代表因石油和天然氣開發遭受損害的族群,藉此表達對石化行業的不滿。
大宗商品出現「超級擠壓」效應 不利全球經濟成長
匯豐首席經濟學家布洛克斯漢姆(Paul Bloxham)指出,供應鏈中斷加上缺乏投資,全球大宗商品市場處於「超級擠壓」(super squeeze)狀態,而地緣政治風險和氣候危機使這種情況更形惡化,不利全球經濟成長。布洛克斯漢姆解釋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擠壓」,指的是商品價格上漲非由強勁需求帶動,而是供給面吃緊所致。該經濟學家表示,如果是供應吃緊推高商品價格,全球經濟成長將是另一番局面,「超級擠壓」造成商品漲價就沒那麼正面。他指出,政治動盪、氣候變遷、綠色能源轉型的投資付之闕如,這類供給面深層的「超級擠壓」因素,仍將在大宗商品持續漲價上扮演關鍵角色。當前的地緣政治風險,包括中東以哈衝突和俄烏戰爭,葉門叛軍打著聲援哈瑪斯的旗號,攻擊來往紅海的商船導致航運中斷,都對全球貿易造成阻礙。另一個加劇「超級擠壓」的因素是氣候變遷,打亂供應鏈及大宗商品供應,農業尤其首當其衝。布洛克斯漢姆還提到,全球追求淨零碳排目標,催化銅、鎳等能源轉型金屬的需求,但對取得這類關鍵礦物的投資不足,導致銅、鋁、鎳供應嚴重吃緊。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去年7月提出的報告,隨著能源加速轉型,未來10年會看到石墨、鈷、銅、鎳、鋰等金屬短缺。
南太平洋友邦皆「氣候難民」 陷氣候危機恐被海洋滅國
據報導,我與吐瓦魯邦誼可能生變,因大陸可能再次提出「人工島計畫」,企圖拉攏吐瓦魯。事實上,台灣另外2個南太平洋邦交國,馬紹爾群島和帛琉皆屬於「氣候難民國家」,同樣深受氣候危機的影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曾有報告指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最多上升超過一公尺,吐瓦魯是世界上深受氣候變遷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未來數十年恐面臨被海洋滅國的重大危機。2017年11月蔡英文總統出訪吐國時,因吐國機場跑道長度僅5000呎,華航737無法降落,外交部另外花約5千多萬元,包租兩架加拿大龐巴迪環球6000豪華商務客機供蔡英文及隨行人員乘坐,媒體團尚無法隨行。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表示,「填海計畫對吐瓦魯人的生命和生活很重要,希望填到海拔5至10公尺,即使海平面上升也能讓所有吐瓦魯人居住」。他曾計畫在首都富納富提島的環礁地帶,用附近採集的砂土填海,預計面積約16平方公里。然而,填海計畫需要大筆資金。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被聯合國列為不發達國家之一,當地人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等農業活動。因此填海計畫資金也只能依賴外援。2019年吐瓦魯舉行大選時,親台灣的索本嘉(H.E. Enele Sopoaga)敗選,就引發人們對新總理將與台灣斷絕關係、轉而支持北京的擔憂。時任吐瓦魯外長柯飛(Simon Kofe)2019年透露,當時有陸企曾接觸吐瓦魯,稱有意合作約4億美元的人工島計畫,但吐瓦魯保證,吐國將維持雙方外交關係並承認台灣。不過,太平洋島國索羅門群島在幾天後就做出外交轉變。為解決被海水淹沒的危機,吐瓦魯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協議,澳洲同意讓那些因氣候暖化、海平面上升而失去家園的吐瓦魯人,逐步移居澳洲,澳洲還承諾為吐瓦魯的土地開墾提供資金,將首都富納富提的土地擴大約6%。然而,這項條約事後卻引起部分吐瓦魯人反彈,他們認為澳洲意圖侵犯吐瓦魯主權,協議目的只是想趁機防堵中國,並干預26日即將來臨的吐瓦魯國會選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