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投資
」 GDP 經濟成長率 主計總處 經濟 楊金龍川普2.0來了!台經院示警「這4大政策」急轉彎 台積電恐要付出更多
台灣經濟研究院於今(7)日上午舉行「2025年景氣展望與產業趨勢研討會」。台經院預測,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仍將依賴內需支撐,而淨外需的貢獻有望回升,整體表現內穩外溫,成長速度將略有放緩,全年GDP成長率預估為3.15%。川普勝選對於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未來台積電不只要設立更多廠房,更會要求把更先進製程搬過去,或是整個供應鏈搬過去,「不只要一顆珍珠,而是要整串珍珠。」台經院指出,2024年台灣經濟受內需穩定及外貿回溫的支持,前三季GDP成長分別達到6.6%、5.1%和4.0%,全年成長率預估將超過4%。其中,民間消費和民間投資成長良好,零售和餐飲業表現穩健。固定資本形成在資通訊產業需求和在地供應鏈投資的帶動下顯著提升。展望2025年,台經院預測,台灣經濟將依賴內需支撐,並隨著全球主要國家降息循環的推動,促進國內民間投資與出口貿易成長。然而,由於2024年基期較高,預計2025年經濟成長速度將略有放緩,全年GDP增速預估為3.15%。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今年第三季起,投資明顯增溫,意味廠商嗅到未來商機開始布局,可以預期明年經濟成長將更全面且平均,不再單靠AI獨撐大樑,傳產將跟上補充不足,且投資、消費均穩建。物價部分,台經院指出,台灣通膨維持緩步回降趨勢,然氣候變遷、缺工問題、地緣政治風險等不確定因素仍存,加上先前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將使得通膨降溫速度有限,預測2025年CPI成長率為1.87%。地緣政治方面,台經院指出,川普重返白宮,或將帶來稅制、綠能、外交及國防政策的重大變化,可能進一步影響台灣的出口表現與對外貿易布局。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認為,川普2.0團隊跟1.0不同,有先前的執政經驗,未來4年可能不需要像過去這麼依賴團隊,在國會也有多數優勢,過去拜登保持「抗中保台」,川普則是「抗中挺台」,台灣必須隨時注意美國政治的變化,及早提出台灣的應對方案。張建一強調,台灣在全球ICT產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幾年台灣經濟結構有很好的轉變,從「5+2產業創新政策」到「6大核心戰略產業」,再到「5大信賴產業」,包含半導體、軍工、安控等,都在告訴全世界,即使在地緣政治下,台灣在國際供應鏈還是值得信賴。不過,張建一認為,台美關係未來不會有太大變化,過去拜登保持「抗中保台」,川普則是「抗中挺台」,「這個挺是什麼意思,川普講了,台灣要自立自強,所以希望台灣各界團結,除了發展經濟外,也為國家安全努力。」
水湳園區投資差挨批 盧秀燕揭2025會展中心完工盼扭轉劣勢
台中市議員陳淑華9日質疑,台中水湳經貿園區匡列預算邁入第20年,這6年民間投資金額卻「掛零」;市議員楊大鋐也說,近期客運量驟減,未來規劃的水湳轉運中心營運堪憂,市府須及早因應。據了解,水湳經貿園區集合台中未來多項重大建設,從前市長胡志強、林佳龍任內便積極規劃,結合航空、捷運、鐵路、客運等便捷交通,有望成為中部地區經貿與文化發展重心。台中市長盧秀燕指出,園區其中「綠美圖」是圖書館和美術館共構的新建築,預計2025年完工營運,而台中國際會展中心2025年底也前將會營運。此外,台中流行影音中心已議約,預計與水湳轉運中心一樣,會在2026年完工營運,也是自己8年任內第3座完成的轉運中心。交通局官員則說,水湳經貿園區東北隅的轉運中心,規劃國道客運月台42車格,但國道客運客運量逐年萎縮,業者認為租賃月台的「可使用時間」是關鍵,交通局近期將再邀集市區客運及國道客運業者,研商路線規劃及進駐時間等事宜,完善台中市大眾運輸服務。經發局官員也預告,市府刻正研議增加台中會展中心旁6、8地號設定地上權招商空間,有望以增加商辦方式提升廠商投標誘因;此外,將調整「台灣智慧營運塔」至「創研3第25地號」,讓後續採設定地上權的容積率增加,以利招商。新聞局官員則指出,台中流行影音中心已於9月27日與廠商簽約,未來以電影主題為發展核心,營運廠商初期投資新台幣4.05億元,目標在2026年底正式營運。盧秀燕也預告,外界關注的「台中巨蛋」建築進行中,由於量體很大、工期很長,需要到下任市長才會完工,然而施政是一棒接一棒,城市發展更著重永續,期待與市民一同共好。
Fed降息1碼機率大?孫明德曝兩大因素 估新台幣11月將強升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暨群益期貨總經顧問孫明德12日指出,聯準會下周降息1碼的機率更大,主要有二大因素:一是不驚動市場,若降2碼投資人將懷疑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將使股市大跌波動加劇;二是不要驚動川普,若一次降兩碼,川普將打擊聯準會是「為了助選、替執政黨搶選票」。不過,預期美國選舉完將加速降息,亞幣將隨之大幅升值,包括新台幣將在11月急升。孫明德表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8月統計,將民間投資大幅上調至3.89%,相較於國內其他總經機構預測高出許多,主因主計總處開始發現製造業的投資有所增加,不過台灣的隱憂在於「利率比物價低」,因此民眾買房、買股熱情不斷,逼央行現在用政策打房降溫;以台灣央行的角度來看,國內物價高應要升息抑制通膨,但唯一讓央行陷入抉擇的是美國將展開降息,央行在此時若升息將引發市場疑慮,不過事實上台美利差仍相當大,美國利率是從5%往下降,台灣利率仍在2%低水平。此外,全球企業對景氣看法正在轉變,今年第三季轉趨樂觀,從全球企業樂觀指數五大指標分析:樂觀程度、供應鏈連續性、財務信心、投資信心、ESG等,均有所上升,尤其紡織業(包括紡織品、木材、紙張和皮革)迎來近三年最高分數,然製造業雖回升,但只有AI、先進製程相關的需求強勁復甦,其餘電子零組件、不動產業則並不相當樂觀,其中汽車製造業最悲觀。孫明德指出,中國生產過剩的趨勢持續,目前最糟的產業是水泥、鋼鐵,與房地產相關機械,因經濟不振使需求低迷;至於未來下一個「慘業」需特別注意的為:太陽能、風能、電動車及電池,生產過剩問題將逐漸浮出,進一步影響全球供應鏈。全球股市部分,孫明德表示,Stock Trader's Almanac創辦人Yale Hirsch提出「總統選舉周期理論」,由於總統要提振經濟獲得連任,在任期第三年時股市表現最佳,尤其是第一任期要連任時最明顯。據統計,從1973年尼克森至今拜登當總統的任期內,標普500指數在美國總統第一、二、三、選舉年的上漲機率與平均漲跌,分別為:69%與11%、54%與0.6%、85%與17.3%、85%與7.6%。觀察數據可知,美國總統選舉年的股市表現,僅次於任期第三年的時候。若用同樣標準來看匯率,孫明德指出,美元指數在美國大選年最強,尤其是第二任期最後一年最明顯,很有可能是政策刺激的結果,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美國在選舉年美元強會讓民眾有感;但美元今年最強的時間已過,隨著美國總統選舉過後,美元隨之貶值、亞幣將強升,預期新台幣在11月會強力升值。據統計,美元指數在美國總統第一、二、三、選舉年的升值機率與平均升貶,分別為:62%與1.1、38%與-3、54%與-0.8、77%與3.6。
京華城案論功行賞名單驚見黃大洲 夫人出面駁斥「不收亂七八糟錢」
前台北市長黃大洲妻子林文英10日表示,黃大洲夫妻不可能如外傳拿了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新台幣200萬元,「我們從來不拿這些亂七八糟的錢」。京華城改建840%容積案風波延燒,外傳從威京集團查扣的帳冊中,共編列公關費用二次,第一次達新台幣1.8億元,第二次更高達2.5億元,媒體更直指這是沈慶京列冊「論功行賞」的名單,例如黃大洲支領了200萬元、京華城董事長陳玉坤200萬元、威京集團協理宋堃仁450萬元、威京集團聯絡人兼法務經理陳俊源200萬元等形同「肉粽」的一大串名冊,但發放時間尚需進一步釐清。據了解,1987年7月時,沈慶京以13億元標得當時仍是唐榮鐵工廠土地的京華城現址,一心想蓋購物天堂京華城,甚至婉拒由當時一方之霸陳由豪主導的東帝士集團加價2億元收購要求。然而,1988年北市爆發「榮星花園」開發弊案,此案包含當時的民主進步黨台北市議員周伯倫與中國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俊源在內的多位政界與商界名人中箭落馬,更釀成社會反商情結高漲,導致當時剛走馬上任的台北市長吳伯雄對民間投資案動輒得咎,京華城開發案也隨之拖延。知情人士表示,在當時風聲鶴唳的北市府中,黃大洲是少數理性呼籲繼續與民間合作的官員,也因此沈慶京一直感念在心,一直與黃大洲維持友好關係,比方2019年京華城結束營業熄燈儀式上,沈慶京發表感性言論時,黃大洲便在一旁拍肩鼓勵,甚至二人也遭傳出同賞豪宅「陶朱隱園」,但未獲證實。對此,黃大洲原不願回應相關問題,後由夫人林文英出面闢謠,稱從未收這200萬「我們從來不拿這些亂七八糟的錢」。※CTWANT提醒您:未經有罪判決確定者,皆應推定為無罪。
民投公建案113年高達1723億元 最大案桃園航空城115億元
113年民間投資量能充沛,財政部昨(24日)表示,預期今年簽約可達104件、金額達1,723億元,將配合促參2.0,持續引導民間投資公共建設。財政部指出,其中依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下稱促參法)。辦理有41件、311億元,包含桃園市大園區統一航空城大型物流中心BOO案(115億元)、嘉義市綠能永續循環中心BOT案(70億元)、臺北市生態主題園區及周邊停車場 BOT/OT案(58億元)及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ROT優先定約案(33億元)等重點案件。 財政部樂觀預估,預計113年底前完成簽約尚有宜蘭讚榮民文化暨觀光遊憩BOT案(預計40億元)等大型案件,若加計其他正在甄審及議約程序中之民參案件,預期113年簽約可達104件、1,723億元,其中依促參法辦理案件56件、522億元,113年促參簽約金額有望再次突破500億元。 配合促參2.0上路,財政部 113 年上半年已發布包括促參案件全生命週期作業手冊等多項行政指導,有效提升案件之作業品質及周延性;截至 113 年 7 月財政部已審核通過「污水下水道、自來水及水利設施」、「環境污染防治設施」、「交通建設及共同管道」3類公共建設類別之政策評估。 並持續辦理「衛生福利及醫療設施」(包含長照機構)、「社會及勞工福利設施」(包含社會住宅)等類別政策評估作業,以提升投資這些項目公共建設個案之誘因,進而擴展民間投資案源。
出口放緩不如預期!GDP下修至3.9% 物價連3年破2%
主計總處16日公布最新經濟預測,由於第2季出口擴增力道不如預期,下修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9%,較5月預測的3.94%,小降0.04個百分點,每人GDP為3萬3402美元;由於凱米颱風造成蔬果價格波動、外食費與房租漲勢延續,主計總處也同步上調全年CPI為2.17%,拉高0.1個百分點,是第3年破通膨警戒線。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長蔡鈺泰分析,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主要是第2季出口表現不如預期,全年商品出口規模較5月預測下修了58億美元,不過,幸好民間投資熱絡、上市櫃資本支出增加,加上就業市場穩健、廠商調薪意願提高以及股市上漲財富效果,抵銷出口下滑的衝擊。主計長陳淑姿形容當前景氣「穩健擴增」,明年趨勢可望延續。主計總處昨召開國民所得統計評審會,審議113年第1季國民所得統計修正、第2季初步統計,經濟成長率分別為6.63%、5.06%,第3季、第4季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分別為3.21%與1.12%,全年經濟成長率3.9%。主計總處指出,隨全球需求回升,世界貿易量成長率加速,加上AI人工智慧應用浪潮帶動我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表現,均對出口有助益,惟傳產貨品回溫速度較緩,主計總處對明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26%。對於國內通膨壓力大,陳淑姿坦言,全年CPI上修至2.17%,是連續第3年超過2%以上通膨警戒線;她分析,雖然近來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略為回落,但外食費、房租、醫療費用走高等,服務類的價格具僵固性,加上颱風蔬果價格波動,是這次上修CPI主因;官員也補充,服務類對CPI占比超過一半,如民眾最有感的外食費,一旦上漲要調降就不容易。由於近期服務及商品類價格相對較高,整體CPI漲幅將續呈放緩走勢,預測明年CPI為1.91%。
營建獲利王推案近4000萬房子2個月銷7成 潤隆林暐鈞:預期房價緩漲前進
台商熱錢回流,台股站穩2萬點,營建股獲利王潤隆建設(1808)今10日正式公開台中水湳總銷百億大案「當代首馥」,每坪開價73~75萬元,總價約3500~4000萬元,潤隆總經理林暐鈞透露,5月潛銷至今已簽約7成,潤隆下半年重心放在高雄,「目前看不到房市有下跌的情況,預期房價朝緩漲前進。」台中市府積極開發254公頃的「水湳經貿園區」,其中含67公頃的中央生態公園,周邊緊鄰逢甲商圈、就業人口超過5萬人的中部科學園區,台中市府以重大建設先行,帶動民間投資,包括台中國際會展中心、水湳轉運站、台中綠美圖、台中流行影音中心、捷運橘線等重大建設都將陸續完工。其中,台中國際會展中心預計今年整體工程完工、明年正式開幕營運;號稱全台最美圖書館的綠美圖則是最快今年底完工。在交通上,目前已開通的「科湳愛琴橋」可串連中科與水湳的交通,此外,工程總經費概估74億元以上的「漢翔路至東大路新闢工程」,預期打通後可紓解東西向中科地區與水湳經貿園區尖峰時段車流。興富發建設主委王建騏看好水湳發展有機會超車七期,「七期是從民間開始引進投資,然後公部門再因應需求增加建設,歷經20年的開發才有如今的規模,但水湳完全相反,反而是公共建設先挹注幾百億動工帶動民間投資買地,在發展時程上會比七期縮短10年。」水湳經貿園區一座座大型公共建設已接近完工,也讓民間即將釋出的推案房價一下子能站穩7字頭起跳。圖左為台中綠美圖,右為台中國際會展中心。(圖/林榮芳攝)潤隆「當代首馥」基地位於水湳經貿園區經貿路二段、經貿三路口,擁有1204坪基地,規劃興建地上29層、地下6層的建築,1~2樓為店舖、3~5樓為辦公室、6~29樓為住宅,共計320戶住商產品。潤隆總經理林暐鈞表示,「當代首馥」住宅規劃46~52坪3房格局,每坪開價73~75萬元,總價約3500~4000萬元,全案總銷約110億元。從5月潛銷至今已簽約達7成,預計2030年底完工交屋。潤隆2023年營收306.84億元,稅後純益77.01億元, EPS 17.08元,首次躍升營建股獲利王,對於市況,林暐鈞表示,「目前看不到房市有下跌的情況,最重要現在還是低利,民眾都有抗通膨心態,且市場游資滿多的,預期房價朝緩漲狀況前進。」而潤隆布局不會偏離六都和新竹,下半年重心放在高雄。正巧,今日下午潤隆就發布重訊,向京城建設以每坪297.6萬元,總價13.1億元,販售高雄市亞洲新灣區五福三路佔地440坪的商5用地。不過林暐鈞表示,今年應該來不及推出。今年潤隆預計有2筆建案入帳,包括總銷88億元基隆「夢悅城」建案,總銷23億元的「景安文匯」,整體預估今年的完工案量將超過100億元;今年推案量則高達300億元,除總銷110億元的「當代首馥」,還包括總銷67億元且已完銷的「溫莎堡」,和北市文山區指標百億大案萬芳段案。
國發基金是非多 擬調整投資流程
資產總額近1兆3,000億元的國發基金,又因為立委質詢冷飯熱炒過去的失敗案例,逼著國發會28日晚間拿出數據反駁,表示國發基金八年來獲利高達1,660億元,因此能穩定並持續挹注國庫。基於經常有在野黨立委、拿出相同舊案,在立院高聲調質詢。國發會主委劉鏡清已拍板,國發基金將來對任何投資案都只做「跟投」,絕不再當主投者。亦即,若有產業界或其他國家、跨境市場金主擔任新創案的領投投資人,邀請國發基金跟進加入投資團隊,國發基金才會考量。劉鏡清提交給立院的國發會業務報告,定位國發基金的資金運用,為加速產業創新加值,促進經濟轉型及國家發展。為吸引民間資金投資創新創業,國發基金將積極優化投資策略審議及投資決策過程,並配合總統新創及地方創生投資政見。根據國發基金最新年報,截至112年12月底,資產總額新臺幣1兆2,810.29億元,負債總額14.32億元,112年度總收入330.65億元,總支出41.79億 元,年度賸餘288.86億元。國發基金28日亦公布,105~113年期間獲利1,660億元,較97年~105年期間獲利471億元,大幅增加1,189億元,獲利成長3.5倍。此外,105年~113年期間直接投資35家企業,投資成本總計321.07億元。而截至113年5月底止,累計獲配現金股利達191.39億元,目前持股市值約616.2億元,合計共807.59億元,高於投資成本約2.52倍。此外,國發基金將運用113年度已編列投資預算125億元,帶動民間投資新創資金逾250億元,未來4年評估增列投資預算,目標是四年後達到1,500億投資量能。
台鐵中壢舊站走入歷史 專家回顧創站歷史「首創附設百貨公司」
近期台鐵中壢舊站宣布宣布廢站,預計在9月就要進行拆除作業,這也讓不少民眾感到十分唏噓。而台灣鐵道文化研究者洪致文就發文分享中壢車站的創站歷史,更提及中壢車站為全台首創「附設百貨公司」的車站。洪致文在FB發文表示,自己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中壢車站設計者的兒子,透過兒子的介紹,才了解了中壢車站的設計初衷。洪致文解釋,舊中壢火車站是於1971年落成,中央的大廳是挑高的設計,可以看到通透的開窗。兩側的ㄇ字形線條,一邊是出口,另一邊則是廁所。出口側的樓上,有車站站務用的相關空間,特別是偌大的會議室,如今還保有落成時候的時代樣貌。而中壢車站的售票窗口,以及大廳內隨處可見牆壁邊緣以石材裝飾的壁板,豪華氣派,放眼在當時,可以說是十分有時代感的設計。而透過原先設計者的兒子的介紹,洪致文才知曉,中壢車站是1932年出生、現年90多歲的侯慶耀老先生的設計,在當時中壢各界還曾為此頒發了一塊「巧奪天工」的牌匾給侯老先生紀念。創建初期的中壢車站。(圖/翻攝自FB)在中壢車站完工數年後,當時省議員吳伯雄先生便來函台鐵,建議由民間投資,在中壢車站站房上加蓋,作為餐廳及賣店。後來,中壢站的大廳上方,就增建了一層樓,作為今中百貨,並於1978年8月8日落成啟用。依照當時的報紙報導,這是台鐵試辦開放民間投資的創舉,也是全台灣第一棟在車站樓上附設百貨公司的先例。當時,增蓋的樓層為展示場及商場,最初十年由投資者免費使用,十年後歸台鐵所有,如續租時,投資者有優先承租權。後續今中百貨開幕後也有很多的變革,曾開過餐廳,也有人記得曾有撞球場、溜冰場、電子遊樂場,甚至後期曾變成小吃街。洪致文更點出,現今中壢車站廁所上方窗戶處,曾經是燒臘店。附設百貨公司的中壢車站。(圖/翻攝自FB)洪致文也提到,如今中壢站加蓋樓層對外窗全數封閉,出口那半邊是作為機房使用,廁所上方處,最後都加上高架地板,也沒有對外做商業使用。至於兩邊底下的2樓,則成為台鐵人員的備勤空間,但也隨著車站的引退準備消失。洪致文認為,中壢車站從落成時充滿時代氛圍的現代感,到最後被揶揄成最醜車站,真的是建築維護、樓層增建,以及景觀規劃的一個很好崩壞案例。但他認為,中壢車站即將因為鐵路地下化而功成身退,呼籲民眾記住它曾有的美好,以及那些在這裡點點滴滴的記憶。
卓榮泰提淨零轉型9000億元預算挨轟是錢坑 行政院回應了
國民黨立委王鴻薇針對行政院長卓榮泰施政報告所提淨零轉型9000億元預算的質疑,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昨日(5月31日)表示,政府所有預算皆會經立院審議,國發會等相關部會並從2022年開始即已提出規劃,預計將投入9千億預算來推動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除此之外,前瞻預算各項計畫執行至今,也都是以強化我國重要基礎建設、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以及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為目標,對於部分立委至今仍對政府預算編列及審議程序產生誤解,政院感到十分遺憾。陳世凱表示,世界各國皆以2050淨零排放為努力的目標,並且大舉投入預算,以達成淨零轉型的終極目標,舉例而言,鄰近國家日本未來10年即將投入150兆日圓(換算超過30兆元新台幣)預算。陳世凱指出,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對於淨零排放的目標也責無旁貸,因此早於2022年3月底即已在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中公佈,自2022年開始,預計投入9千億預算,以執行2050淨零轉型的目標,其中預算來源包含既有規劃1200億元、新增計畫3200億元及國營事業4400億元。而淨零相關預算更已於2022年度至202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及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4期特別預算中陸續編列,並經立法院審議通過,並非新內閣上任始提出。陳世凱表示,政府對於淨零轉型建設已進行的投資,迄今已有可觀的回報,以離岸風電供應鏈為例,至2024年1月止,國家累計已新增建廠投資732.6億元,所創造的產值就已高達920.4億元;此外,國家也規劃投入再生能源及氫能(2107億元)、電網及儲能系統(2078億元)、低碳及負碳技術(415億元)、節能及鍋爐汰換(1280億元)、運具電動化(1683億元)等領域,可望打造光電、風電、電動車及儲能4大供應鏈,帶動民間投資4兆元以上,創造產值5.9兆元。對於部分立法委員就相關預算審議程序仍存有誤解,特別是對於合法審議並執行的前瞻預算惡言相向,陳世凱舉例,以台北市而言,前瞻計畫在翡翠原水管工程計畫、班班有冷氣、強化數位教學以及智慧學習、整建長照衛福據點、0到2歲兒童社區公共托育皆有投入相關預算及建設,成效皆有目共睹,然而部分出身台北市的民意代表仍對前瞻計畫惡意中傷,政院感到不解與遺憾。
讓民間企業參與 公共建設才能邁步向前
有鑑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其公共建設經費因受到排擠而減少,遂有《促參法》的出現,國際間皆有類似的成功案例。BOT(興建、營運、移轉)是民眾相對熟悉的經營方式,唐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時任台大總務長陳振川,就規畫台大新建宿舍BOT案,成功讓台大開拓財源!BOT合作 拓展台大財源在二十五年前《促參法》剛施行時,對公務員來說是一大挑戰,一方面經營及管理並非公務員專長,再者都會擔心被冠上圖利廠商的罪名,成功打造國內大學宿舍翻新的陳振川就分析,民間企業不論是參與哪一種合作案,事前的經營分析很重要,除了能否獲利、多久獲利之外,在簽訂合約時,政府單位也應該合情合理給予展延或延長經營時間,「其實高鐵就是一個例子,經營時間當初規畫三十五年就太短了!」「政府想透過民間投資經營公共設施,給予合理的利潤是必要的!」企業經營當然要獲利,否則不會有企業願意投資。當年陳振川看到台大宿舍老舊,但教育部規定可盈利的設施不予補助,連水電費都要自籌的情況下,率先採用BOT模式來招標,決議台大只需要出地、不必出任何一毛錢,在營運的時間當中,每年都還可以從租金抽取權利金。陳振川當時在台大成立經營管理組,為了協助廠商降低成本,向台北市政府爭取免徵地價稅,再說服財政部免徵房屋稅,「宿舍如果還要繳交房屋稅,廠商經營的意願就會降低,」並要求這些降低的成本要回饋給台大,等於企業跟學校都受惠。台大不出一毛錢透過BOT翻新宿舍,每年還能獲得回饋金。(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活化建設 交由專業團隊經營除了宿舍BOT案之外,當年陳振川也將尊賢館及第二活動中心OT(營運、移轉)委外經營,「像飯店經營這一類還是交由專業管理比較好,」早年台北羅斯福路公館台大校區這一段,商業氣息很淡,對面公館商圈人氣及買氣都很旺,自從委外經營之後,餐廳的生意年營收可以做到二億四千萬元,回饋台大一千萬元。這些都是讓台大校區既有的建設活化再利用!陳振川分析,像交九轉運站、台北101,都是很成功的BOT案例,讓台北市的能見度大增,這些便民、營運狀況很好的建設,大多數民眾會認為這些建設都是政府所興建,其實如果沒有仰賴專業的企業團隊,這些建設興建後的營運不會如此成功。根據統計,從2002年到2015年間,台灣的 BOT案總共有一千三百五十六件,是日本的二點六倍、英國的二點七倍,小小的台灣就有這麼多的BOT案。台北101透過專業經營團隊,不僅是成功的BOT案例,也讓台北能見度大增。(圖/唐獎教育基金會提供)另一種是「ROT」是政府將建設交由「民間企業改建或增建」,並「經營」一段期間後再「移轉」回給政府的建設模式,與BOT模式相比,ROT在原有的公共建設上整修,整體投資金額相對較少、興建期也較短。許多文創園區都是以ROT 的營運模式開發,像是華山文創園區、松菸文創園區等,將老舊房舍重建,打造成具「文化創意」的空間。陳振川坦言,不需要為了BOT而BOT,但如果有條件佳的閒置空間,政府在部份出資或不需出資的情況下,交由民間專業團隊來經營管理,政府可獲得稅收,何嘗不是對國家開發有助益之事,只要合約規範清楚條例,給予合理時程經營,慎選經營團隊,就能讓民眾有感、且成功活化建設的BOT案。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出爐!我國首季經濟成長6.51% 創11季以來新高
國際貨幣基金(IMF)4月29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上修2024年亞洲實質GDP成長預測,整體較10月預測上修0.3%至4.5%;其中台灣及韓國皆上修0.1%,至3.1%和2.3%,大陸上修0.4%至4.6%。主計總處昨日同步上修我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為6.51%,較上次2月預測的5.92%,增加0.59個百分點,創近11季以來新高!IMF亞太部主任錫利瓦桑4月30日呼籲亞洲各央行以國內形勢為依據,避免過度依賴美國聯準會(Fed)利率動向作出決策。Fed於4月30日召開會議,多數媒體推測,本次將採取鷹派作風保持目前利率水準。人稱Fed傳聲筒的記者蒂米羅斯也表示,若通膨走勢如預期,Fed可能選在今年底或明年初降息。提前應對Fed可能放鷹。路透報導,日本官員可能在4月29日動用了約5.5兆日圓,支撐日圓匯價。由於外匯交易需要兩天時間進行結算,因此如果出現日本大規模干預,推斷到5月1日就會反映在貨幣市場上。IMF報告指出,亞太地區展現經濟成長強勁與通貨緊縮迅速兩種現象,2024年成長預計為4.5%,2025年則進一步放緩至4.3%。今、明兩年成長雖較2023年的5%放緩,但因全球通貨緊縮和貨幣寬鬆,軟著陸可能性提升,近期風險已基本平衡。台灣今年成長預測上修至3.1%,在亞洲已開發經濟體中排名第一,2025年成長則下修0.1%至2.7%。IMF調高亞洲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主計總處也同步上修我國今年第1季經濟成長率概估值為6.51%;若今年其他季的預測數不變,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57%,較上次預測數上修0.14個百分點。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分析,上修第1季經濟成長率,主因是出口表現明顯優於預期,尤其是AI人工智慧、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強勁,此外,受惠於股市熱絡、春節假期購物及旅遊人潮湧現,民間消費也表現不俗。王翠華表示,整體來看,我國外需動能逐漸恢復、內需穩健成長,景氣有持續向上的趨勢,不過,國際不確定因素仍多,景氣復甦力道略顯和緩。雖然外需動能恢復、內需穩健成長,王翠華也坦言,第1季的民間投資表現不如預期,其中,又以半導體設備投資減幅較顯著,除有比較基期高的因素外,王翠華也推估,與全球終端需求回升速度比預期慢有關,這會影響廠商投資決策與意願,待終端需求回升,廠商投資將會恢復動能。
新創公司鼎堅航太爆勞資爭議 國發基金:上周已掌握
國發基金投資新台幣300萬元、占股5%的新創事業鼎堅航太公司,被員工舉發違反勞動法,國發基金因而涉入。國發基金管理委員會22日表示,3月13日參加該公司股東會時就掌握最新營運狀況,公司方有意清算解散、卻在過程沒有好好處理,業已發函促使公司應確依勞動基準法相關規定。鼎堅航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06年5月15日,目前實收資本額2,503萬元,主要從事測量建模、公共工程及系統整合業務。國發基金自111年9月以綠色通道小額投資方式,與天使投資機構以1:1搭配投資比例投資該公司新臺幣300萬元,持股比率5%,未持有董監事席次及參與公司業務經營。該公司為新創事業,創投或產業投資純屬高風險。新創事業一旦成功,獲益則有可能數千倍,國發基金因此以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協助國內新創事業發展,提供新創事業初期營運資金,積極參與投資新創事業以扶植我國新創產業發展。截至112年12月底,創業天使投資方案共計核准投資252家新創事業,累計投資金額34.98 億元,誘發天使投資人共同挹注新創事業24.13億元,國發基金估測,帶動民間投資95.19億元。
今年CPI兩度上修突破2%警戒線 央行總裁楊金龍曝原因
今年經濟成長率二次上修。中央銀行21日二度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從去年9月預測的3.08%、去年12月的3.12%,這次再次上修至3.22%,較上次增加0.1個百分點。不過,央行預測台灣CPI及核心CPI年增率也是二次上修,並突破2%警戒線,去年9月預測為1.83%、1.73%,去年12月預測為1.89%、1.83%,此次為2.16%、2.03%,較上次拉高0.27個百分點、0.2個百分點。央行總裁楊金龍分析,之所以多次上修經濟成長率預測,主要就是全球商品貿易成長回溫,新興科技應用商機加速推展,帶動台灣出口成長增溫,並挹注民間投資動能,加上民間消費持續成長,因此上修經濟成長率預測值至3.22%。觀察目前國內外的機構預測,對於台灣的經濟成長率,最高的為Citi的3.7%,低於3%的則僅有Goldman Sachs(高盛)的2.69%,整體機構的平均預測值則為3.22%。在通膨率上,楊金龍指出,這次上修的主因就是4月起家庭及產業電價擬議調漲的直接及間接影響,而央行是以電價調漲10%計算,若最後幅度有所調整,也會跟著調整通膨率預估值。其中,若家庭電價調漲10%,估計將直接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09個百分點。若產業用電價格調漲10%,對通膨率可能有生產成本轉嫁的間接效果,以及形成通膨預期心理的影響,估計將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18個百分點,合計直接效果約0.27個百分點。預估隨著產業生產成本將提高,可能轉嫁給消費者負擔,轉嫁程度將視市場競爭與通膨預期心理強度而定,但通膨預期效果難以估測。以今年最新的各季CPI預測值來看,第一季、第二季仍在2%以上,分別為2.38%、2.34%,不過下半年就有機會見到2%以下,第三季為1.98%、第四季則為1.94%。對於CPI變數,楊金龍強調,「地緣政治衝突風險」、「天候因素」是影響未來通膨走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國內服務類價格走勢」等也要密切觀察。
謝國樑再駁林右昌 爆2016年NET即曾拒還北市府市產
因為基隆東岸商場管理權易主而衍生的產權糾紛越演越烈,「苦主」之一基隆市長謝國樑今天第三度召開記者會,回應包括內政部長、前基隆市長林右昌等綠營要角近來對他的連番抨擊。謝國樑今天(21日)在第三次記者會上,直接指出NET租用市場卻不還的劣跡早在台北市就有紀錄,且與此次基市東岸商場產權糾紛如出一轍。外界解讀,謝國樑似不願再隨綠營以帶領輿論指向「新房客微風」的戰術共舞,而要讓全案回歸昔日林右昌市府、房客「大日」及二房客「NET(主富)」的複雜關係,來反證謝國樑市府的作法才是正確。謝國樑今天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記者會,他說,此案就是民進黨以不實訊息遂行政治目的戲碼,基隆市府所作所為是維護基隆市民最大權益,絕不像前市長林右昌放任東岸商場產權多年不登記、持續模糊,導致今日糾紛,情節猶如當年金星洗錢案,攻擊都有政治與選舉目的,但他毫不畏懼,基隆市民也拒絕接受這樣的作為,他呼籲外界別低估他捍衛基隆市民的決心,只要他在任,絕不會坐視將25億元的基市府資產平白奉送給民間企業。謝國樑今天第三度召開記者會,強調絕對會捍衛25億的基隆市產,請民進黨別再對他抹黑。(圖/黃鵬杰攝)國民黨副發言人呂謦煒等指出,NET租約到期不搬遷已有前例,他引用2016年11月媒體報導指出,西門町紅樓旁邊的北市府建築,郝市府任內編列預算計畫拆除,還原紅樓劇場原貌,但柯P上任後不想拆,公開招標由國際運動品牌以3770萬元得標、一次3年約,但原本承租的NET沒得標還拒絕搬走,外傳就是因NET當初承租3層樓,月租僅110萬,每年僅1320萬,租金比當地行情少3分之1,北市府發函要求搬離卻遭到NET拒絕,該建築不僅坐落市有土地上,建築物也屬於北市府,北市府收回於法有據,但NET也是拒絕搬走,還曾積欠北市府款項,到最後法院真正強制執行了才心不甘情不願搬走,整起案件纏訟長達5年。他還說,這家民間企業與政府之間發生糾紛已經不是第一次,結果民進黨下到林右昌,上到準副總統蕭美琴,卻都在不明事實真相之前,就急急忙忙為NET護航,他質疑到底在急什麼?如果說蕭美琴大概是想要護航林右昌,那林右昌急著維護民間企業利益,而不是維護基隆市全體市民財產的原因又是什麼?針對林右昌說,之前NET的權利金是5050萬,換成微風之後變成1500萬,質疑是「賤價委商」,呂謦煒反駁,實際上,微風的權利金包括固定營運權利金1500萬 +變動營運權利金2200萬 +土地租金1156萬 +媒體通路回饋1900萬,加起來每年其實總共是6775萬,林右昌故意只拿片面的「固定權利金」數據與謝國樑市府的總收入對比,是不是在說謊還有帶風向之嫌?呼籲林右昌出面回應。至外界人質疑「新承租者」微風接手東岸商場後,承租年限一次就是20年不合理,呂謦煒也駁斥,這是ROT案,ROT的意思是(改建、營運、移轉),原有建物讓民間機構改建之後,授權民間機構營運,年限到了移轉給政府,一般年限都是20年,賴清德任內台南第一個委託民間經營的海安路地下停車場ROT案,年限也是20年。他說明,另外有一種民間參與方式則是BOT,由民間機構投資新建並為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移轉該建設之所有權予政府,這種案子的年限還會更長,比如台中的立體停車場,年限32年,高雄凹子底的BOT,更長達50年。基隆的案子完全是依法行事,ROT也不是特例,何況這個案子引進民間投資3億800萬,更是賴清德台南時代,民間只投資6650萬,無法相提並論。他並補充,早在林右昌市長任內,林右昌主政的基隆市政府就曾向市議會提案修法,想將《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修改成「無經營期限」,送請議會討論,做成決議改為「經營年限30年」,當時做成這個決議的正是民進黨審查會主席蘇仁和(現任民進黨基隆市黨部主委)。當初民進黨團自己做的決議,現在綠營議員卻用來抨擊基隆市政府,根本是雙標、自打臉。基隆市府委任律師簡榮宗表示,NET昔日拒還紅樓市場給北市府的情節,與現在NET與基市府產權糾紛如出一轍,當年承租西門劇場的「房客」是柯達百貨,柯達再轉租NET,;而基隆東岸商場,林右昌任內租給大日公司,大日再轉租給NET,當年柯達同意還給北市府,NET拒絕,現在大日也同意還給基市府,NET又拒絕,但是不論是柯文哲市府或林右昌市府,簽約出租對象都非NET,難道基市府還要比照北市府當年的教訓,接受市產被佔據5年才還?簡榮宗還說,不論是OT、BOT、ROT,各種政府將土地資產出租給民間企業合作經營的方案,都不可能讓承租方無止盡的使用市產,一定會訂定使用期限,到期檢討後續約,或收回另外招標新的合作經營者,雖然NET堅稱擁有該商場2至4樓的產權,但是高等法院曾有判例,一樓既然是基市府的資產,NET的二樓奠基在市府的一樓基地上,更何況林右昌市府沒有登記,NET也不會有土地持份,經營限期如果到達,當然就應該全部還給市政府!現在問題是「原房客大日」神隱,NET是向大日承租,如果覺得對「大日」不滿,應該要找「大日」抗議,怎麼槓上基隆市府還拒絕還地還房?他強調,既然全案已經進入司法程序,就尊重司法最後判決,希望不知詳情的政治力別貿然介入。
阿里救市2/國家機器動起來! 「穩信心是目前工作重點」網絡巨擘有望重返榮耀
中國要重啟網路經濟火車頭?歷經美中貿易戰,疫情後民間投資消費保守、外資撤離,房產連環爆,「直升機式撒錢」救市無果,中國經濟儼然陷入霧霾之際,2024年初出現了兩個「新暗示」,在官媒消失近3年的民營企業大咖馬雲1月23日「出現了」,同一天,一項緊縮網路遊戲產業的政策草案也撤掉,網路概念股普天同慶。美國時間1月23日晚間,傳出阿里創辦人馬雲與現任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大買自家股票,讓阿里在美股大漲7.85%、收在74.02美元,1月24日,阿里在港股也大漲7.32%、收在72.6港元。全球媒體都在關注馬雲是否能重回第一線,2月6日、阿里最新財報發布前夕,阿里在港股大漲近7%,連帶拉抬其他網路電商概念股一起爆發,可見其影響力。同樣在關鍵的1月23日,中國「網路遊戲管理辦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在官網上消失了,原本打算緊縮網遊登入頻率與課金的政策,在一個月前宣布時,造成騰訊、網易這兩家公司的港股市值蒸發近5000億港幣,政策一撤,遊戲股午盤瞬間拉回、整體漲幅高達4%。中國房地產近來不斷傳出資金斷鏈等問題。(圖/陳曼儂攝)事實上,中國前年解封後,經濟及股市表現幾乎是每下愈況。台商向CTWANT記者提到,拉動中國經濟「三駕馬車」的出口、消費、投資,目前都不是太好,新冠封城嚇跑外資,而過去對民營企業友好、採取溫和務實派的李克強在2023年突然去世,「感覺很不吉利。」股市腰斬、房市暴雷、地方債務危機,讓北京當局下猛藥,去年陸續推出多項財政刺激措施,包括增發人民幣1兆元、約新台幣4.4兆元的國債、提高赤字、提前下達地方債新增限額等,短短四個月內兩度降準,也是過去三年來第七次全面降準,並增加對中小型民營企業,以及農業相關部門的金融支持。2023年中國股市已比2021年腰斬、市值消失6兆美元,至今還沒有恢復跡象,官方表示去年GDP成長5.2%、突破126兆人民幣,但因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年貶值4.9%,《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把數字改美元計算時,反而下滑0.5%,赫然出現29年來首次負成長。另一投資圈台商說,「問題是『沒有信心』」,政策灑錢只是應急、沒解決根本問題,民間經濟除了消費還有製造,如果對未來沒信心,錢就只會壓在家裡的床墊下,政府放再多水也只是先填補虧空,對後續成長沒有幫助。大陸央行近來不斷釋出利多消息,希望讓資金流動。(圖/新華社、中新社)「穩定市場信心是目前的工作重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而大陸網路科技業能否重返經濟火車頭,成了業界觀察的重點。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後經濟大幅成長,開始放資源給民間企業,網路巨頭成為經濟火車頭,要從2013年說起,以微信聞名全球的騰訊創辦人馬化騰,以及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象徵著民間人士能參與政治的最高權力。2015年的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互聯網+」議案,同年12月在浙江烏鎮舉辦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出席致詞,同場出席的蘋果、微軟、思科、高通等全球高科技代表都戴上翻譯耳機,因為主場說中文。2018年,馬化騰和李彥宏還連任人大代表。那是大陸網路科技產業的黃金歲月,當時全球都知道中國BAT、搜索引擎百度、電子商務的阿里巴巴、及社交媒體的騰訊,中國GDP持續每年以7到8%的高速成長。然2020年起,風雲變色。政府開始針對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調查,騰訊的遊戲產業被官媒點名批評,阿里巴巴收巨額罰單,旗下螞蟻集團上市叫停,馬雲淡出群眾視野,滴滴則從美國紐交所退市。馬化騰在2020年以身體健康為由,請假未出席兩會。「2023年的全國政協人大代表中,騰訊的馬化騰、百度的李彥宏,還有聯想楊元慶、網易丁磊、京東劉強東都被『除名』。」在大陸經營30多年的台商向CTWANT記者提到。如今,要繼續打壓科技巨頭或是放手,阿里能否再度活躍於市場的第一線,將是重啟網路經濟的第一顆風向球。全球都在關注,今年3月4日、5日兩會將釋出的經濟新走向。
2023年經濟成長率僅1.4% 創近14年來新低
近年經濟成長率受投資不如預期影響,主計總處1月31日公布2023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5.12%,較上次預測數減少0.1個百分點;由於第4季數據下修,若併計前3季經濟成長率分別為負3.49%、1.41%、2.32%後,全年經濟成長率也同步下修至1.4%,創近14年最低。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分析,下修去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主因是資本形成的固定投資、存貨變動等不如預期所致,如資本設備進口值年減28%,尤其是占比7成的機械設備投資表現最為疲弱,即使營建投資表現不錯,飛機、船舶、營業用客車等購置增加,仍難以彌補機械設備投資衰退的缺口。王翠華坦言,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4%,是近14年來表現最低的一次,廠商去化存貨的狀況仍不如預期,去年第4季不少產業還是處於去化庫存的過程中;上次經濟成長率表現不好是發生在金融海嘯之後的2009年,經濟成長率為負1.61%。近來廠商存貨已有下降,尤其電子零組件、資通訊、基本金屬、視聽產品等,原料的進口值都有呈現增加的趨勢;不過,王翠華認為,重點是終端需求恢復、出口回溫,民間投資動能才會起來。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商機活絡,傳產貨類出口減幅收斂,王翠華研判,庫存去化有機會在上半年完成。對於主計總處下修去年經濟成長率,國發會表示,主要是受全球景氣低迷影響,衝擊我國出口動能,韓國、新加坡也同步下滑,不過,近4年平均仍為亞洲四小龍之首,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逾3%。台經院也同步公布去年12月製造業景氣燈號,分數月增1.56分、為12.41分,創2022年4月以來新高,不過,仍持續亮出「低迷」的黃藍燈。
2023年Q4表現不如預期 主計總處下修全年經濟成長1.4%創14年最低
主計總處31日公布最新2023年第4季經濟成長率概估為5.12%,較上次(11月)預測數減少0.1個百分點,主因是資本形成的固定投資、存貨變動等不如預期所致;由於下修第4季數據,併計前3季分別為負3.49%、1.41%、2.32%後,全年經濟成長率概估為1.4%,創近14年最低。主計總處簡任視察王翠華表示,2023年全年經濟成長率1.4%,是近14年來表現最低的一次,上次經濟成長率低是2009年即金融海嘯後,該年經濟成長率為負1.61%。王翠華分析,去年第4季資本設備進口值年減28%,主因是占比七成的機械設備投資表現疲弱,即使營建、智慧型產品投資等表現不錯,但仍拖累整體投資的表現,加上製造業廠商仍處於去化存貨的過程,導致全年經濟成長率持續下修。王翠華表示,雖然廠商存貨已下降,但還是要等終端需求恢復、出口回溫,民間投資動能才會起來,隨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商機活絡,傳產或類出口減幅收斂,整體來看,研判庫存去化有機會在上半年完成。
中經院估今年經濟成長率3.1% 美國大選成焦點
中經院24日公布最新經濟成長率預測,估今年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1%;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乘風破浪、內外皆溫、穩步前行」關鍵字,為今年經濟情勢下註解;葉俊顯進一步指出,「乘風」指的是乘全球貿易量成長的風,「破浪」是指全球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包括債務、戰爭、全球大選等,尤其以11月美國總統大選最受矚目。「鉅亨買基金」投資研究部門主管羅瑤庭分析,今年下半年經濟不確定因素比上半年來得多,除美國總統大選外,還要關注美國聯準會降息腳步、中國大陸可能出現輸出通貨緊縮等風險。面對經濟發展不確定的「浪」,葉俊顯提醒,必須審慎關注。中經院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1%,較主計總處預測的3.35%略為悲觀,成長走勢因基期因素逐季下滑,從第1季的5.6%,下緩至第4季的1.41%;中經院指出,經濟成長主要動能來自出口回升,民間消費在勞動市場穩健、觀光旅遊活絡以及薪資成長高於通膨下,可望持續成長,民間投資、固定投資都呈現成長趨勢,成長模式為內外皆溫。紅海危機未解,航運價格短期飆漲,帶動航運股價;陽明海運董事長鄭貞茂認為,紅海危機讓業者必須繞行好望角,導致運價上漲,加上俄烏戰火尚未結束,今年通膨增添隱憂,各國主要央行可能延長緊縮貨幣政策,即高利率可能維持更久時間;通膨、高利率,加上能源供給與價格波動攪局,鄭貞茂認為,都可能抑制經濟成長。
全球經濟谷底翻轉 中經院:2024年製造業「兔打底、龍前行」
中華經濟研究院19日發布「2023下半年台灣採購經理人營運展望調查」,結果顯示,儘管製造業面臨不均衡復甦以及透明度低的短急單效應,但隨著庫存消化完畢,需求回升,明年台灣出口可望轉好;中經院院長葉俊顯以「兔打底、龍前行」,形容明年製造業的表現優於今年。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也表示,2024年在國際經濟、產業發展、經濟成長動能三面向,都將呈現正向翻轉。報告提到,製造業2023全年之營業收入、平均銷售價格與產能利用率皆較去年大幅下降,分別為-7.50%、-2.19%與-7.68%;製造業的2023年採購價格年增率為-1.22%,為2020年以來首次負值,且低於今年上半年之預期。今年全年資本支出年增率為1.71%,遠不如2023上半年所預期,亦遠低於2022年的12.16%年成長。「我們已經在谷底了。」中經院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可發現今年下半年的委外代工變多,因為業者對於短期訂單還是很保守,不敢產能全開,現在製造業的低迷,主要關鍵點在於美中經濟走勢,過去業者最關注的是國際能源與大宗物資價格,但現在在等終端需求什麼時候回溫,也就是美國和中國這「兩隻大象」的對抗與復甦。調查發現,有51.3%業者表示已將庫存去化至低於或等於正常營運所需;經濟緊縮速度趨緩,明年就可望向上,中經院調查顯示,製造業預期2024上半年營運狀況將好轉,指數為52.9,2024年上半年的僱用人數與2023年下半年相比擴張,指數為52.1。高仙桂表示,12月美國聯準會為抑制高通膨的暴力式升息已告一段落,廠商的庫存消化得差不多,預期終端需求回溫,還有AI等創新科技引發的需求,台灣半導體在明年應可有二位數成長。預期出口和民間投資明年都將由負轉正,政府與公營事業投資也會大幅成長,將投注大量經費協助企業數位轉型、淨零轉型,這些將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整體而言,明年將呈現「製造業復甦、服務業持穩」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