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專家
」 招名威 幼兒園 毒理專家 餵藥 板橋汪建民病逝/腫瘤縮小剩3公分!汪建民好轉卻癌逝 專家曝「肺腺癌5大殘酷真相」:常留下情感遺憾
男星汪建民去年底檢查出罹患「肺腺癌」晚期後,歷經9次化療、60多次電療,怎料7日晚間仍因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感慨,由於肺腺癌被發現時往往已經是晚期,也經常導致患者與家屬留下「情感遺憾」,來不及好好告別。出演經典電視劇《台灣靈異事件》、以鐵頭警官一角爆紅的汪建民,近年來鮮少在電視鏡頭前露面,今年他久違現身螢光幕前,卻驚爆自己已經罹患肺腺癌第4期,努力抗癌10個月後,最終仍不幸病逝,告別式將於周日(13日)在第二殯儀館舉行。然而,汪建民不久前才透露,雖然癌細胞已經擴散,但經過化療、電療等抗癌治療,原本9公分大的腫瘤,已經縮小到3公分以下,病情正在逐漸好轉中,怎料上個月卻又傳出病情惡化被送進加護病房的消息,當時他還透過友人發聲澄清,強調自己只是單純接受癌症治療,並未住進加護病房,然而才剛說要大家「放心」,不到短短一個月竟爆出噩耗,讓粉絲、藝人朋友全都哀痛不已。為何病程來得如此迅速兇猛?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肺腺癌初期因症狀不明顯,因此多數患者檢查出罹癌時已是晚期,不僅治療方式有限、效果也不彰,留給患者與家屬的時間相當短促,常常令人產生沉痛的遺憾。對此,招名威點出「肺腺癌5大殘酷真相」,第一、症狀不明顯:常在晚期才被發現,錯失早期治療機會;第二、手術無法進行:很多患者確診時已無法接受手術,治癒機會渺茫;第三、生存時間短:病情進展迅速,從確診到過世通常只有數月,時間不足以完成心願;第四、未能告別與和解:病情進展快,患者和家屬來不及處理情感事務;第五、生活質量下降:晚期症狀嚴重,生活質量急劇下降,失去自主生活能力。招名威也透露,雖然肺腺癌帶來了許多無法避免的遺憾,但患者和家屬仍可選擇積極面對病情,早期發現、及早治療就能有助延長存活期,也能幫助患者與親友多爭取時間,實現人生未了的心願。
保鮮膜別包「3種食物」 毒理專家示警:小心塑化劑吃下肚
保鮮膜是許多家庭必備的消耗品,用來阻絕空氣中的水氣或細菌,延緩食物變質。不過,只要用了保鮮膜就可以安心嗎?台大毒理學研究所陳佳煌博士指出,使用保鮮膜時,要避免包裹「3類食物」,免得熔出塑化劑,反而危害健康。台大毒理學研究所陳佳煌博士在健康談話性節目《奕起聊健康》中提到,市面常見的保鮮膜,大致可以分為PE、PVC、 PVDC,及較耐高溫的PMP四大類。其中PVC、PVDC的延展性佳,但裡面可能添加塑化劑,使用這2種保鮮膜要特別注意,建議民眾不要用於包覆「高溫、酸性、高油脂」的食品,可能熔出塑化劑。所謂高溫,指的是避免保鮮膜長期接觸溫度大於80度的熱食。酸性,則指避免直接接觸含有番茄醬、醋這樣的酸性調味料,免得塑膠單體產生分解。高油脂則指,保鮮膜應避免與過油食物裝在一起,以減少塑膠單體的溶解。陳佳煌進一步提到,從2023年7月開始,已規定台灣禁用含PVC材質的包材,停止製造與輸入,但在2023年7月前製造的PVC保鮮膜,則不受規範,所以民眾購買前,可參考製造日期,還有仔細看保鮮膜的材質,使用上才較安全,另外建議盛裝食物的容器,最好挑選玻璃或陶瓷材質。
寶林茶室集體中毒已2死 專家懷疑恐「炒飯症候群」釀禍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死,多人送醫。這起食安事件要回溯到3月22日,39歲呂姓男子當天在寶林茶室用餐,隔天前往新北市三重醫院就醫,再轉診至台北市馬偕醫院後,竟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另一名66歲男子則在3月19日前往餐廳享用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並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一開始使用葉克膜並住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最終仍在27日不治身亡。由於已釀2死,衛福部已視為重大食安事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截至26日晚間11時止,衛生機關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共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已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啟動共同稽查,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相關環節。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天在臉書PO文,表示該起事件符合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李建璋表示,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但是,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仔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生因此喪生。裸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李建璋說,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李半仙翻車的風險,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
「寶林茶室」中毒案2死 食藥署抽驗6食材!最快2周內有結果
「寶林茶室信義A13」疑食物中毒案件擴大,累計通報案例至少9例,2人死亡。食藥署提到,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食材進行相關檢驗,結果最快2周內出爐。食藥署指出,有關台北市「寶林茶室」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截至昨(26日)23時止,衛生機關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共計6名疑似中毒個案,本署於同日晚間啟動聯合調查,會同疾管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之相關環節。食藥署表示,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食材進行相關檢驗,將持續與地方政府衛生單位、疾管署共同調查及諮詢專家建議,並於完成檢驗調查後迅速向民眾說明。食藥署提醒,倘近日有於前述店家食用類似餐點產生疑似中毒症狀者,應儘速就醫並保留食餘檢體,以利正確診斷與治療。針對有醫師推測,恐是「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毒素所致。對此食藥署長吳秀梅回應,目前將進行微生物等檢驗,一切都要等有確定的檢驗結果才能釐清。北市衛生局指出,於餐廳現場查有未提具員工健檢資料、碟盤疑似有蟑螂排泄物、刀具夾放於流理台等3項衛生缺失,已命業者於明(27日)前限期改善,屆期複查如不合格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8條處6萬元以上罰鍰。北市衛生局提到,另醫院及台北市衛生局亦已採集病患及餐廳環境檢體、工作人員手部檢體,要判定是否為一起食品中毒案件,須待醫院採集之人體檢體及台北市衛生局採集之環境及手部檢體結果出爐(時間約2周),進行綜合研判,如屬食品中毒案件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5條規定,可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如屬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移請檢調偵辦。
國三生遭割頸亡!兇惡學生反受保護 師曝難處:哪個為人師表願意看到學生被傷害
新北市某高中附設國中部25日有男學生為了替「乾妹」出頭,一言不合下用彈簧刀朝另一名國三生的頸部和胸部刺去,導致被害人當場血流如注,急救後仍宣告不治,引發社會譁然。有一線教師就感歎,在輔導管教辦法中,像兇嫌這類學生,反而是「比較受保障的」,也有醫師感嘆,「這就是標準的黑暗校園,當這社會連對蘿蔔刀都感冒,發生這事不覺得諷刺嗎?」毒理專家招名威昨在臉書發文感嘆,看了好傷心,短短的人生,才15年就被用這樣的方式離開人世,楊同學一路好走,他不解,是什麼樣的想法會帶彈簧刀到學校?又是什麼樣的心態會拿刀子去割同學的喉嚨?「殺人的郭同學,一時逞兇你毀了多少人的人生,你知道嗎?人家的人生,人家的家庭,還有你自己的人生跟家庭也毀了,你懂嗎?誰不是人生父母養的,你沒有媽媽嗎?你媽媽不愛你嗎?為什麼要去割人家兒子的喉嚨」。對此,有一線教師也有感而發地在貼文底下留言,「可能各位不是現場,很難理解我們現場一線老師的困境」,他指出,學生輔導與管教辦法中,很多是保障學生的立場。教師的管教都必須依循其辦法規範。那難處來了「像這樣兇惡的學生」其實在輔導管教辦法中,反而是「比較『獸』保障的」。因為,所有的學生在輔導管教辦法中的流程都一樣。你如果是現場教師,你也無法對這個兇惡的學生做任何的事情!接著,雖然受害學生本身是正確的,他為了保護自己班上的同學,仗義挺身,但下場就是這樣!這位一線教師還點出幾點問題,包括「兇惡的學生本身就在幫派宮廟生活,他的『正常』就是拿著刀逞兇鬥狠的那種才叫『正常』」、「體罰不體罰,其實對這類的學生根本無傷大雅。只是加深他對於學校的惡意」、「學校基於面子理由,很多這類的學生無法與警察、法務之間有良好的交集」、「這種剛從少觀所出來的孩子,特別兇惡!因為他才剛『進修結束』,可能修習到更兇惡的手段與口氣。台灣的法律對於這類的孩子沒有設立一個中途點,甚至是設置一個管制點,造成風險直接進入校園。」他最後也憤慨地痛批,「這個正義的少年,即使沒有受傷、死亡,最後他可能都需要面對這個兇惡少年在國中無時不刻的盯梢。學校敢介入嗎?最後最有可能的就是『這些出頭保護同學的好同學、正義學生,都必須轉學』」。最後他對楊生哀悼,疾呼這個社會該面對的是「已經造成錯誤的校園輔導管教辦法。」姜冠宇醫師也在臉書發文指出,這哪算是什麼偶發意外,這是校園安全的層層落實每一環都有問題,同學們還發展到找危險人物當靠山,校園暴力零容忍形同不存在的觀念,一點道德觀念都沒有,老師在扮什麼角色都不知道,這就是標準的黑暗校園。他也直呼,當這社會連對蘿蔔刀都感冒,發生這事不覺得諷刺嗎?「我若是有在這學校孩子的家長,哪怕是相關班級與否,我絕對不會讓我的孩子繼續待在這間學校。」但另一位經營「正想對你說」臉書粉專的林用正老師,則認為「我覺得應該請醫生來學校上班一個星期,他(姜冠宇醫師)就會了解目前學校老師什麼事情都無法做,都是處於一個施不上力的窘境。況且,哪一個為人師表會願意看到學生被傷害或傷害人?」他表示犯案學生一定有類似紀錄,很多生教人員每次進行完通報後,收到的回覆大概如下:請依規定完成通報後續作業與處置、請校方追蹤關懷並協助處理,「所以,怎麼做比較好?今天就差出來制止的不是老師,不然老師也是被刺。」林用正老師感嘆,今天看到新聞還說要落實情緒教育,「我的老天爺啊!到底要把00教育丟給國中小來做,Ok蹦貼起來就沒事了嗎?每次看到什麼新聞案件,建議又是加強00教育,我都想要說:滾!」
隔夜菜最大問題是「這個」! 毒理專家不建議民眾加熱剩菜
隔夜菜重新加熱後,是否能食用?近日就有毒理專家在臉書粉專,指出隔夜菜最大問題在於,食物溫度在下降到70至80度以下時,微生物就容易滋生,並因此產生「內毒素」,一般的微波、水煮、水蒸都無法消滅,因此毒物專家不建議民眾食用隔夜菜。毒理專家招名威21日在臉書粉專提醒民眾,近日天氣寒冷,熱騰騰的食物很快就會涼掉,空氣中的細菌黴菌等微生物,就更容易黏附滋生到食物上。很多人認為食物烹煮後,先蓋上鍋蓋,就可以保暖,也能減少細菌與毒素滋生,事實上因為鍋蓋沒有一起加熱,上面本身還是會有殘留的細菌或黴菌。招名威指出,要妥善保存食物,以致到下一餐還可以安全食用,關鍵在於隔絕外在污染源和完整加熱。招名威也說,細菌無所不在,而這幾天下雨,潮濕的環境就會讓食物有發霉的風險。一般而言食物剛煮好的溫度約在攝氏90度至100度,烹煮完溫度開始下降,降至70度至80度以下時,就容易滋生微生物。至於隔夜菜重新加熱後,是否能食用?招名威表示飯菜最好還是隔餐勿食,在外也最好別放超過1小時。招名威也不建議民眾將剩菜反覆加熱,因為需要將食物加熱至攝氏100度以上,且加熱時間也須達到一定標準,才能確保食物中細菌與毒素被殺光。另外隔夜菜最大的問題在於細菌滋生後會有「內毒素」,加熱溫度可能需要達到160度以上,才能破壞內毒素,一般的微波、水煮、水蒸都無法做到。招名威更透露,以台灣的溫度、濕度來考量,食物上桌後建議要在1小時內食用完畢,也盡量不要對著食物講話。食物擺放越久、越多人接觸過、溫度降低等都會增加食物細菌的滋生,倘若再放到隔夜,細菌滋生問題會更嚴重。
魔芋爽吃完真的會「ㄉ一ㄠˊ住」 毒理專家示警:少吃為妙!
大陸零食「魔芋爽」受小學生歡迎,但因重口味又屬高鈉食物,有國小老師也禁止學生食用。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也指出,魔芋爽的主要成分就是一種名為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的物質,實際上也是蒟蒻的主成分,他實際吃完發現真的蠻好吃的,「口感真的是會讓人有『ㄉㄧㄠˊ住』的感覺。」招名威今(6日)在臉書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發文分析,魔芋爽的成分主要是一個名為葡甘露聚醣(Glucomannan)的物質,若只是查詢「葡甘露聚醣」這個成分,會發現很多正面的資訊,「畢竟葡甘露聚醣是多年生植物魔芋中所富含的可溶性高粘稠纖維,又稱蒟蒻纖維素、魔芋粉、魔芋膠,是一種多糖類食材,被人類食用已經很多年了,具有高分子,無熱量特性,吸水膨脹後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減少熱量吸收,許多文獻提到它有很多的好處。」因此作為食物的角色,在「適量攝取」狀況下,魔芋這類葡甘露聚醣食材一般認為是安全且對身體有益的,但關鍵就是「食物在原型態總是問題不大,但是在經過加工處理,再加上人工香料添加之後,往往才是惡夢的開始。」招名威續稱,加工因為油炸,所以油脂含量超過,再加入大量調味料,鈉含量就會超過,「若以麻辣、香辣口味,每100公克鈉含量多達1262毫克;酸辣泡椒口味,每100公克鈉含量更有1310毫克。我們每人每天可攝取的鈉含量也不過2000毫克,吃個兩包就超量了。」招名威也坦承,很多人都誤以為「魔芋爽」成分只是蒟蒻,就可以拿來減肥,特別是一些青少年,把它當成食物取代正餐,卻忽略熱量和鹽分都很高,「其實魔芋爽口感真的很特別,會想要一口接一口,我只能說配方很厲害,至於這是不是還有什麼我們不知道的添加物在其中,不得而知。」他也強調,舉凡會有「ㄉㄧㄠˊ住」感覺的食物,他都會建議「少量為妙!」據之前的報導,針對魔芋爽,經濟部1月就曾指出,「魔芋爽」從來沒有被准許進口,屬於原則禁止,但招名威也表示,「因為台灣沒有類似產品,所以允許部分代理商申請專案進口。」
喉卡顆粒咳爆…毒理專家也得黴漿菌 曝「這招」輕鬆預防
最近肺炎黴漿菌疫情在大陸爆發,台中市28日也傳出多起黴漿菌案例,讓家長人心惶惶。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表示,他之前才得黴漿菌,「感覺喉嚨有很多的小顆粒卡在那邊一樣,咳起來卻又會停不下來。」他也教大家如何預防。招名威在臉書發文,他之前才被黴漿菌搞到頭疼,「就是一個讓你看起來好像沒有很嚴重,但沒事又會搞得喉嚨很乾,而且很癢,就感覺喉嚨有很多的小顆粒卡在那邊一樣,咳起來卻又會停不下來的樣子。」招名威表示,上課上到一半一直咳,下節課前排的同學全坐到後面,「我大概花了整整兩個禮拜的時間對付它,前一個禮拜沒有抗生素的情況下,有些微的夯夯感,但都沒有超過37.5度,可是咳嗽是越來越嚴重,第二個禮拜吃了抗生素後才逐漸好轉,搞了好久,真的很麻煩,黴漿菌是一種非典型細菌,傳染途徑主要為呼吸道飛沫傳染,容易好發在群聚生活之族群,是社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招名威指出,「大家到不用擔心說黴漿菌有抗藥性就不敢吃抗生素,相反地,若經醫師評估,需使用抗生素治療,大家最好遵照醫師指示,依開立的劑量及時間使用抗生素,不要自行停藥,倘症狀沒有改善,就自行停藥,只會事倍功半,黴漿菌就會一直纏著你喔!」招名威說明,「其實肺炎黴漿菌造成的症狀輕微,多數感染者可自行痊癒,不需要抗生素治療,所以真的也不用過度擔心抗藥性問題。最後建議大家,人多的時候把口罩戴上,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傳染風險,至少我會用這種方式保護自己。」
賴清德團隊疑散佈假訊息 應曉薇要求中正一分局2日內寄調查通知
賴清德發言人戴瑋姍和毒理專家招名威針對新北幼兒園餵藥案的發言,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證實為假訊息,招名威21日已發表道歉聲明,不過戴瑋姍至今仍未正式道歉,侯友宜競選團隊日前到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提告散播不實謠言,對此,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呼籲中正一分局應2日內寄調查通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及其發言人戴瑋姍疑似散布假訊息,引發新北市家長恐慌,新北幼兒園4位幼童經質譜儀檢驗後,血中苯巴比妥結果皆為「未檢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團隊於24日到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提告。台北市議員應曉薇詢問中正一分局辦理進度,得到的回覆是「已受理本案將依法通知相關當事人到案說明,俟全案調查完竣,移請地方法院進行裁處。」但應曉薇批評,中正一尚未寄調查通知,目前已二度要求中正一分局2日內寄發通知儘快要求當事人說明並儘速完成調查。應曉薇表示,相信賴清德會支持「惡意散播假訊息不受言論自由保障」,呼籲賴清德及競選團隊積極主動並配合調查。遭侯友宜競選團隊提告後,戴瑋姍24日在臉書回應,新北幼兒園餵藥案是國人高度關注的公共事件,任何人都可予以公評,身為民代,講出家長的心聲和質疑,指出侯友宜處置不當的地方,這是職責所在,「強調孩子口述被餵藥是事實,家長說孩子有戒斷症狀是事實,侯市長怠慢處置也是事實。」更嗆侯市長正事不做,只會忙著告人,深表遺憾。
解讀巴比妥遭查核中心標記「不實資訊」 招名威6點聲明道歉
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傳出有幼教人員對園內幼童餵食不明藥品,引起社會關注。毒理專家招名威14日曾在臉書PO出一份解析報告,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錯誤解讀」並標記「不實資訊」。對此,招名威21日在臉書發出6點聲明,「造成社會大眾誤解,針對認知上與語意上的問題,本人深感抱歉。」招名威發6點聲明如下:1. 對於6月14日的文章,本人當時與幾位專業醫檢師朋友討論過,都認定(-)是代表零檢出,造成社會大眾誤解,針對認知上與語意上的問題,本人深感抱歉。2. 然而,陰性陽性僅能代表藥物在體內留存的有效濃度多寡,無法表示是否曾有接觸。3. 對於孩童體內,任何毒物檢測(撇除尿液初篩),我們一般期待都是零檢出,才能證明短期內不曾接觸過。4. 本人也認同查核中心內文所指出,正常狀態下人體內不應該有巴比妥,期待是「零檢出」,但實務操作上,儀器檢驗都會有其偵測極限,只要低於偵測極限就測不到,因此檢驗報告顯示為「未檢出」,而不是「零檢出」。畢竟巴比妥對於孩子的傷害真的很大,巴比妥根本就不該被檢出。但各界似乎認為陰性就是安全,失去焦點了。宜蘭現在有利他能、高雄有巴比妥,這麼多個案,是時候該徹查了。5.「質譜儀」的檢測是藥物定量分析的黃金標準,那麼就請相關單位進行質譜儀檢測,達到我們所期待的零檢出。6. 數字是冰冷的,人才是熱的,我也是孩子的爸爸,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自己身上,所以請大家正視他們遇到的問題,看到他們有的臨床症狀,這才是真正現實的情況。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網傳訊息引用檢測巴比妥酸鹽類的免疫尿液初步篩檢報吿,錯誤解讀(-)不是陰性,也錯誤理解毒物篩檢不會有偽陽性,是對檢驗法和檢驗報吿的錯誤解讀,因此為「錯誤」訊息;同時聲明本查核報吿是針對網傳尿液檢驗報吿的解讀進行查核,新北市幼兒園案有無餵藥情事,已由檢方偵辦中,不屬於查核範圍。毒理專家招名威14日曾在臉書PO出一份解析報告,被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指出「錯誤解讀」並標記「不實資訊」。(圖/翻攝招名威臉書)
孩童驗出「三級毒品」殘留 專家揭駭人真相:陰性不代表沒事
新北板橋某幼兒園餵藥風波未平,先前公布14人尿液檢驗為陰性,之後又公布其餘12人,有1人驗出三級毒品「苯二氮平」(BZD),雖然後續檢驗結果是陰性,但殘留量高於其他孩童。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指出,該藥物是管制藥品,不會莫名其妙跑到孩子體內殘留,重砲開轟:「是有多痛恨這些孩子?」一名媽媽在臉書《內湖 & 松山 & 南港 & 汐止 集團》呼籲,就讀該幼兒園的家長,盡快帶孩子去檢驗,雖然不清楚校方打算怎麼處理,但明確感受到「不讓其他家長產生疑慮」,回想調閱監視器查看的時間是下午時段,園方聲稱晚點是下課時間,擔心影響動線,將她指引到另一個小空間,說明調閱監視器並沒有想像中容易,因此僅提供單一鏡頭,讓身為家長的她起疑。該名媽媽提到,雖然小孩就讀這一年並沒有什麼異常,但確實被檢驗出微量安眠藥成份,「試問哪個家長不擔心?」而且現在是在風頭上,還檢驗得出來代表是長期服用,擔心往後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和副作用。有家長在臉書社團呼籲帶孩子去做檢驗。(圖/翻攝自內湖 & 松山 & 南港 & 汐止 集團臉書)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在臉書痛斥:「孩子身體裡到底有多少麻醉藥?」由於苯二氮平是三級管制藥物,不會平白無故跑到小朋友身體裡面殘留,不會有背景值,檢驗結果應該要是零才對。正常來說,沒有醫師開立的處方籤,就拿不到,也不會被驗出,雖然數值是低於標準值和陰性,對人體不會造成太大的副作用,卻只能反映出「現在有多少」,而不是過去吃了多少。以苯二氮平的半衰期,大約是1至10天不等,經過這麼久身體還有29奈克,可想而知之前吃到的濃度有多高,喊話政府不應該甩鍋,陰性並不代表沒事,「小小的身體要去承受這麼高濃度的麻醉藥,而且可能還是巴比妥合併一起使用,是有多痛恨這些孩子?要這樣做?真的非常糟糕!」
快訊/幼兒園12孩童尿液檢驗結果出爐! 就醫人數來到27人
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傳出有幼教人員對園內幼童餵食不明藥品,引起社會關注。尿液檢驗結果在11日曝光,有14名孩童檢驗為陰性,另外還有12人也在今(13日)公布尿液檢驗結果,結果都呈陰性,顯示無毒物反應。另新增1名就醫孩童,總就醫人數來到27人,尿液檢驗結果最快2天後出爐。新北市幼兒園案共有26名孩童透過尿液檢驗苯巴比妥殘留,11日已有14人驗出陰性,餘下12人檢驗中。醫福會執行長林慶豐也在當天指出,26名學童都沒有特別狀況,但有2位有失眠、焦慮和易怒,會再持續觀察,後續也會請兒童精神科和心理師評估。醫福會原定昨(12日)晚公布餘下12名孩童尿液檢查結果,但執行長林慶豐表示,尿液檢驗需要做精細的定量檢驗,由部立台北醫院委外檢測,但因近期檢體量過大,導致機器當機,延至今日一併對外說明。林慶豐補充,截至昨日為止,接到96通諮詢電話,包括昨新增的6通。諮詢電話裡面有關懷、關心毛髮採檢事宜,有31通關心毛髮檢測事宜,有留下電話,未來希望盡快轉達有檢測能力單位做檢測。至於有說法指稱,孩子們身上驗出的微量巴比妥,疑似是自然環境中產生的,毒理專家招名威對此也強調,「一般兒童,是不可能會有巴比妥檢出的」。他也建議這種生活、飲水與被控管的藥品,一旦有人體內驗出微弱數據,就算未超標,都應被視為不正常,全面納入採檢範圍,揪出關鍵原因。
幼兒園8童驗出微量巴比妥 毒理專家舉「3狀況」打臉:根本不可能
新北市某幼兒園,傳出有幼教人員對園內幼童餵食不明藥品,已陸續在學童身上,驗出「巴比妥」及「苯二氮平類」等違禁藥物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針對有說法指稱,孩子們身上驗出微量巴比妥,疑似是自然環境中產生的。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強調,「一般兒童,是不可能會有巴比妥檢出的」;並建議這種生活、飲水與被控管的藥品,一旦有人體內驗出微弱數據,就算未超標,都應被視為不正常,全面納入採檢範圍,揪出關鍵原因。對於當前學童的採檢結果,有人身上驗出微量巴比妥,招名威認為,一般兒童根本不可能會有巴比妥檢出,除非生活、飲水中含有相關成分,但在這情況下,新北市可能很多人都會有成癮的症狀,所以這種說法,「根本不可能!」另外,巴比妥類的藥物,衛福部應掌握使用量,不可能有人可以一直取得,且醫療體系沒有發現。招名威直言,一般兒童體內不可能會檢出巴比妥。(圖/翻攝自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臉書)招名威提到,現在有人把事情導向是「安眠藥」、「感冒藥」、「誤食」、「水中本來就有」等理由,「這些都是謊言、藉口」;他認為,現在檢驗時間已經被拖延,能做的是,只要出現一些微弱數據,即便未超標,都應視為「不正常」納入採檢範圍,才能擴大資訊,揪出幼兒園老師,之所以能取得這些藥品,到底來源從何而來。招名威並認為,巴比妥藥物使用的劑量必須精確,「我不覺得一般人可以如此準確添加這些藥物」,更何況是可控制微量使用,看似好像神不知鬼不覺的慢性中毒,掩人耳目的狀況,他呼籲應該要擴大採檢範圍,揪出藥品的來源跟餵食原因。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
新北幼兒園下藥「8童驗出巴比妥」 專家揭都市傳說…後果超恐怖
新北板橋某幼兒園爆出老師餵食毒藥案,風暴愈演愈烈,檢驗報告結果顯示部分孩童體內含巴比妥、苯二氮平類等藥物。對此,專家便警告,這是管制類藥物,也是3級毒品,使用過量會有生命危險,而且以前的「都市傳說」竟然成真,讓人超心痛。受害孩子透露,上課不乖,老師就會帶去喝「彩虹藥水」,如果不願飲用,還會被老師關在廁所內。28名孩童中,8人有微量反應,目前已有17名家長提告。據了解,巴比妥是中樞神經抑制劑,是處方藥,被列為3級毒品,使用過量會導致嗜睡,高劑量可能抑制呼吸,有生命危險。而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是常見的安眠藥,同樣是中樞神經抑制劑,屬於4級毒品。巴比妥是管制藥物,也是毒品。(圖/翻攝自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兒科醫師楊為傑在臉書專頁「白袍旅人」提到,以前就聽說過「巴比妥」的都市傳說,幾十年前有些保姆會餵食這個藥物,讓小孩「比較好顧」,甚至有聽說被用來「安撫小孩」,但實際沒遇過這樣的案例,沒想到現在真的發生了,讓人感到心痛。他提醒,如果有遇到要讓孩子「長期服藥」以求「比較好帶」的狀況,千萬要小心再小心。過去曾有「巴比妥」的都市傳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另外,毒理專家招名威也在臉書發文,痛批:「這些孩子搞半天不是被安眠而是被麻醉!體內竟然有巴比妥殘留,這真的太扯!」認為如果不想當老師,也沒有愛心,可以不要當,幹嘛要去傷害小朋友?連成年人都不能亂用了,竟然還用在孩子身上。招名威警告,巴比妥具有成癮性,會對在發育中的孩子引發神經毒性,嚴重會造成大腦發育不良,智商會受影響,最後感嘆:「可憐的孩子們,怎麼有人心腸那麼狠!?坐牢賠錢都便宜這些壞人了,可惡!」備註:根據《兒少法》第69條規範,本案涉兒童及少年權益,不得揭示「足資識別之資訊」,其中包含學校名稱。
台中4國小生摻「黃金葛汁」下毒報復同學 毒物專家曝嚴重後果:心裡有病嗎?
台中某國小高年級學生因與同學有嫌隙,居然夥同3名同學對同班同學下毒報復,導致受害人喝下裝有黃金葛汁液的水後腹痛。教育局證實,確實有這件事,校方已針對相關學童進行輔導,並依法處理中。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痛批,「這真的很扯,不爽就來下毒,現在的小孩是怎麼了?」一名網友在Dcard匿名以「國小生下毒殺人」為題控訴,中部某國小高年級學生和同學有糾紛,先是查詢毒物相關資料,包括姑婆芋、黃金葛、夾竹桃,再夥同3名同學抽籤決定使用黃金葛,並趁對方不在時,偷偷將黃金葛汁液倒進其水壺裡。受害人喝下摻有黃金葛汁液的水後,出現頭暈、噁心、肚痛等狀況,全案因此曝光。對此,台中教育局證實,確實有這件事,校方已針對相關學童進行輔導,並依法處理中。毒理專家招名威在粉專《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指出,黃金葛的汁液內含有高濃度的不溶性草酸鈣,用顯微鏡來看的話是很容易看到結晶的塊狀物,誤食高劑量的話,在口腔是會引發嚴重發炎反應,噁心、嘔吐、疼痛、無法吞嚥,若進入身體,也是會有全身性的過敏反應發生,甚至可能會有氣喘、呼吸阻塞的情況。招名威痛斥,「一般來說,較擔心的是寵物會誤食,但有國中生(應是國小生)竟然會拿這種東西來毒害同學,心裡是有病嗎?」招名威也提到,另外兩種植物姑婆芋和夾竹桃沒有比較好,一個含有大量的生物鹼,另一個含有強心配醣體(一種心臟毒素),人吃下去也是會有嚴重的過敏反應,都有可能會致死的。
好市多莓果驗出A肝病毒「8類食物恐被感染」 專家揭3方法預防
好市多從智利進口的「Kirkland Signature科克蘭冷凍三種綜合莓」,經衛生單位檢驗出A型肝炎病毒陽性,緊急下架1.7萬公斤違規產品,但恐怕已經被民眾吃下肚。有專家分析,除了莓果外,其他8種食物也可能被感染,預防方法也曝光了。毒理專家招名威在臉書專頁指出,A肝病毒主要寄生在人體內,大多經由糞口途徑傳染,因此食物不可能莫名其妙跑出病毒來,推測受汙染的食物,應該是在上游就接觸到含有病毒的糞便,或是含有糞便的水源。假如受汙染的食物被沒有抵抗力的人接觸到,不只莓果,還有冷盤、三明治、沙拉、果汁、牛奶及奶製品、生鮮魚貝類及冷飲,都可能被感染。預防A型肝炎,做好飲食衛生很重要。(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感染A肝會出現發燒、肌肉酸痛、疲倦、食慾不振、腹部不適、噁心、甚至嘔吐的現象,與感冒症狀類似,在持續幾天後,病人會有茶色尿或併有眼白變黃(即黃疸)的徵兆,臨床症狀的嚴重程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擔心的人可以安排抽血檢查,會比較保險。那麼要如何預防?由於A型肝炎的主要傳染途徑是糞口傳染,因此最佳的方式就是注重飲食和飲水的衛生:1、個人衛生:預備食品前及進食前要洗手,如廁後要沖廁及用肥皂洗手。 2、飲食衛生:避免攝取過量有風險的食物,飲水要先煮沸再飲用,並將所有食品清洗乾淨或澈底煮熟,盡量不要生食,外食要選擇乾淨衛生的餐飲場所。 3、環境衛生:維護廁所環境清潔,糞便需適當處理,以防染污水源、泥土及食品,廚房及飲食用具要保持清潔。
買散裝蛋請注意!「沙門氏菌」害他4天狂掉8公斤 醫示警「3大NG行為」
為緩解蛋荒問題,各式各樣的雞蛋湧入市面,盒裝、散裝販售不說,在地小農或國外進口的蛋也越來越多。對此,毒理專家招名威便提醒,大家吃蛋前要注意3大NG行為,否則很容易引發沙門氏菌中毒,他自己就曾因此上吐下瀉、發高燒,4天就掉8公斤!招名威今天(31日)在臉書專頁《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發文指出,現在有各式各樣的雞蛋進入市面,「但是,你知道嗎?雞蛋外殼若沒有清洗乾淨,是很容易引發沙門氏菌中毒的。」他指出,這樣的食物中毒他可是親身經歷過,真的非常痛苦。「被感染的時候,連續4天上吐下瀉,寒顫,還伴隨發燒及腹絞痛等,這些症狀在使用抗生素後才好轉,總共脫水了8公斤,當時吃到的就是沒有煮熟的雞蛋…」「蛋的沙門氏菌從哪裡來?」招名威指出,其實雞的腸道很容易滋生「腸道型」的沙門氏菌,也就是雞屎裡含有大量的沙門氏菌,所以若在乾淨的飼養環境中,理論上母雞生出來的蛋應該會和它們的糞便分開,這樣就不至於會讓剛生出來的雞蛋碰觸到含有沙門氏菌的糞便。然而,不是所有的飼養場都是這麼先進且乾淨,常常看到一些養雞場根本就把雞飼養的地方和糞便區混在一起,或是根本不定期清洗,這當然就導致雞蛋出來的時候會直接沾黏到糞便,蛋殼表面可能就會是感染來源之一。因此招名威也提醒3大NG行為千萬別做,「如果大家去採買散裝的雞蛋,挑完回家沒洗手,雞蛋在烹煮之前蛋殼也沒清潔過,煮的蛋也不是全熟,這些NG的動作都可能會讓你吃到沙門氏菌!」所以,要避免被沙門氏菌感染,最重要的是把手洗乾淨,其次是把蛋洗乾淨,在烹煮的時候,切記一定要把蛋煮熟,而且加熱溫度要超過攝氏71度,沙門氏菌才會被全盤殺死,「魔鬼藏在細節裡,大家還是要小心!」
廁所「這地方」跟馬桶蓋一樣髒?專家曝1動作母湯:莫名奇妙生病都不知
廁所內的馬桶長期接觸排泄物,細菌數量相當多。不過,毒理專家招名威提醒,其實廁所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除了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等,甚至可能暗藏腸病毒、諾羅和新冠等病毒,尤其上廁所時又掏出手機,細菌還會附著在手機上,進而感染人體,讓人莫名奇妙生病都不知。招名威日前在臉書發文,「今天上廁所突然發現,大家知道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這件事嗎?因為沖水的時候,水會被濺起來至少兩公尺高,所以廁所內面包括門把,其實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病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甚至可能還有腸病毒、諾羅和新冠。」專家提到,「進廁所摸完門把坐下來,你是不是又會掏出手機呢?手上的這些病菌就跟著你無所在了,難怪很多人莫名其妙生病都不自知!就細菌來說,每一平方公分少說住了一百萬隻,所以你有想過,我們在關門的時候到底是怎麼接觸門把的?整隻手去握?拇指和食指去函扣?用一根指頭扳?用指甲去撥?」招名威坦言,要去除這些病菌,除非一進門就對著門把瘋狂噴消毒水,否則難以清除,「所以既然接觸到骯髒門把是不可避免的,又要降低觸碰到的風險,我會建議大家盡量以『最小接觸面積』去接觸門把才是上策,用指甲去撥應該會比其他接觸方式風險更低,如廁後一定要盡快洗手,期間不要再亂摸其他物品了。」(圖/翻攝臉書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 )
廁所門把藏病菌「怎麼生病都不知」 專家曝「1方式開關門」:風險更低
大多數人都認為廁所內的馬桶細菌最多,但毒理專家招名威就提醒,其實廁所內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若是上廁所時又掏出手機,細菌還會附著在手機上,病菌就會跟著你,讓人莫名奇妙生病都不知。毒理專家招名威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大家知道門把上的細菌數量跟馬桶蓋差不多這件事嗎?」,接著解釋因為沖水的時候,水會被濺起來至少兩公尺高,所以廁所內面包括門把,其實都充滿了各式各樣的病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幽門桿菌,甚至可能還有腸病毒、諾羅和新冠。招名威指出,不少人進到廁所摸完門把坐下來,可能又會掏出手機,「手上的這些病菌就跟著你無所不在了,難怪很多人莫名其妙生病都不自知」,他表示就細菌來說,每一平方公分少說住了一百萬隻,因此接觸門把時會影響接觸的病菌量。招名威表示,既然接觸到骯髒門把是不可避免的,又要降低觸碰到的風險,他會建議大家盡量以「最小接觸面積」去接觸門把,用指甲去撥應該會比其他接觸方式風險更低,如廁後一定要盡快洗手,期間不要再亂摸其他物品。(圖/翻攝臉書招名威教授 毒理威廉 )
若想全面不戴口罩「第4劑必列標配」 專家點出1問題:恐成病毒破口
邊境解封將在10月13日上路,至於口罩禁令何時可解除,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先前指出,不會一次性全部不用戴,會分階段穩健開放,預計最快11月就會先檢討戴口罩的方式。若屆時真的不用戴口罩,毒理專家招名威就提醒,在人口密度高,且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環境,仍建議戴口罩,且施打追加劑疫苗可能也必須要列為標配。招名威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很多人在詢問萬一不用戴口罩該怎麼辦?他提醒民眾,建議像是有開中央空調的區域,包括機關行號、公司、學校、補習班、百貨和醫院,畢竟人口密度還是偏高,平常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環境,這些區域最好適時戴上口罩,可以減少被感染或感染他人的風險,確診或感冒的員工少了,工作效率就會提升,一個預防的概念。招名威也表示,疫苗還是最好的防護方式,「雖然不是100%防護,但即使確診,也多半是以輕症為主,病毒造成的死亡率也大幅度的下降,這些數據在全球都顯示打疫苗比不打疫苗要據有更多優勢」,若想要不戴口罩,施打追加劑疫苗可能必須要列標配,「因為疫苗追加劑可以提高抗體濃度,尤其是中和抗體,幫助人體抵禦疾病、殺死病毒變異株活性。」不過招名威也點出1問題,「病毒一直在突變,民眾施打第四劑追加劑的意願卻越來越低,這反而給病毒一個破口,這可能是造成變種病毒一直不斷在人類族群中蔓延的主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