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心儀
」北一女師區桂芝批教改30年如失速列車 提118課綱恐是一場惡夢
410教改迄今屆滿30周年,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等學者專家代表於今日召開記者會,批評教改徹底失敗,導致大專校院退場倒閉,且學子仍無法擺脫沉重的升學壓力,呼籲新政府召開教育國是會議。北一女國文老師區桂芝也直說,教改如同失速列車,如今再遇上有問題的108「弱基」課綱,導致教學情況如雪崩式陷落。台灣師範大學退休教授林保淳表示, 教改上路30年來,導致我國教育存在各種缺失,而當年的教改會召集人李遠哲近日出書撇清責任,將責任歸於前總統李登輝和前教育部長吳京,也特別提到廣設大學一事,隨著少子化的問題已愈來愈嚴重,可見新政府必須立即召開全國教育會議,廣納各方意見,徹底檢討教育政策。教改論壇發言人周祝瑛談到,教改弊病迄今從未有過任何檢討,當中最嚴重的問題包含廣設高中大學、學子升學壓力依舊沉重,以及課綱多次修改,導致文科生寫作能力下跌,甚至大學理科教授還要為大一新鮮人補救教學,這些都是教改需要檢討的問題,政府卻未重視。區桂芝則直言,教改就是一輛失速的列車,再遇上問題多的108課綱,導致教學情況如雪崩般陷落,呼籲全國家長向選區立委提議,督促修改「弱基」課綱,否則子女將失去競爭力。區桂芝也提到,118課綱近期將展開籌備,但如果連108課綱都無法翻轉,屆時118課綱上路,恐怕又是一場無法醒來的惡夢。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說,在廣設大學的政策下,不適合讀大學的學生,最後將在校園裡消耗光陰跟學費,而學士學歷含金量降低,大學畢業生薪水與父執輩在40年前高職畢業時差不多,呼籲政府正視教改延伸的問題。
藍智庫故宫告別蘭亭 李永萍問故宮院長是否記得文化人初衷
為對故宮展出進入最後倒數的蘭千山館國寶作「最後巡禮」,國民黨智庫文教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邀請「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發起人,臺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李永萍,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祕書長段心儀等人,到故宮看蘭千文物。陳學聖說,蘭千山館中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展期將到12月25日止,之後蘭千文物就要被故宮院長吳密察趕出故宮,呼籲民眾把握最後機會,到故宮親炙國寶雋永之美。蘭千山館文物中的「鎮館之寶」,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及懷素千字文目前正在故宮「王世貞收藏展」中一併展出。由於王羲之手書的蘭亭集序真跡已不在世間,但唐太宗曾命大書法家臨摹王羲之蘭亭,摹本仍留在世間,雖然版本很多,但蘭千山館寄存在故宮的褚遂良黃絹本蘭亭,被書法界評為保存狀況最好的真跡。而另一件唐代懷素千字文,則是懷素在60歲時所寫,雖然名氣不如懷素40歲時手書的草書名作「自敘帖」,但書法界卻推崇是充分展現懷素書法技巧純熟之作,絕對是藏家眼中的夢幻逸品。陳學聖看完展覽後「感慨萬千」,因為故宮文物寄存制度即將改變,蘭千山館文物可能會從此離開台灣,台灣民眾再也難以親眼目睹這批珍貴的文物,呼籲大家趕緊把握時間到故宮觀賞。陳學聖說,國民黨智庫為矯正故宮犯下的嚴重錯誤,在國發會公共政策平台發起了「搶救蘭千山館文物,國寶留台灣」附議案,雖然已經超過5000人連署門檻,但仍需要更多人來附議,展現公民力量。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也說,看完這幾件即將離開故宮的國寶,不禁回想起,她在擔任立委期間,吳密察還是文建會副主委,她曾與吳密察挑燈夜戰,逐條修文資法。她說,往事歷歷在目,但不知吳密察是否仍同當年,對文化傳承有熱情與文化多元的包容心?吳院長是否已忘了初心?畢竟豐富館藏應是博物館的使命,故宮卻是修改寄存規定,對古物寄存設下重重門檻,似欠缺「包容」的精神。李永萍說,她聽到段心儀老師的解說後,才得知如此脆弱的黃絹本,經過千年保留至今,是多麼不容易。她說,唐朝歐陽詢臨的蘭亭集序,曾刻在石碑上望永留存,後來還是裂成了三塊,反觀黃絹本卻能抵過無數天災、戰爭,還曾流浪到日本。若非蘭千山館主人林柏壽費盡千辛萬苦將國寶買回來,民眾如何有幸在台灣能一睹大書法家傳奇真跡?故宮將這樣的寶貝留在台灣,還有什麼爭議可言?又怎麼開得了口,叫蘭千山館後人拿回去?台灣怎會墮落至此?這兩幅書畫是舉世皆知的國寶級文物,而且不過就是兩個捲軸,又不是青銅器、馬車,故宮怎會沒空間寄存?擔任今日導覽的段心儀表示,蘭千山館文物的內涵與脈絡,能與人們的生活閱歷產生共鳴,如此令人引以為傲的文物,未來若從台灣消失,令人難以接受,因此,必須要讓國人明瞭台灣究竟失去了什麼。她也建議,應及早從教育途徑著手,各級學校皆應帶學生參觀故宮,讓孩子從小就能與故宮文物建立連結。此外,故宮每年帶來龐大經濟效益,與市民的日常生活已有深度連結,但眼見被視為「永恆存在」的故宮將變質,除了文化人深感痛心外,也勢必將對市民日常生活造成嚴重衝擊。國民黨智庫發起搶救故宮蘭千山館文物的連署活動,已經跨越國發會門檻,但部分蘭千山館國寶可能在12月25日後就無緣在台灣展出,智庫召集人陳學聖等人今日也到故宮向展期將結束的唐朝褚遂良「黃絹本蘭亭集序」作最後巡禮。(圖/國民黨智庫提供)
退寄文物之謎1/古物也搞抗中保台? 學者籲多點專業少些政治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庫房空間不足」、「自然人名義寄存古物不是辦法」等理由,不顧藝文界質疑聲浪,堅持退回在故宮已寄存53年的蘭千山館珍貴古物,卻遭藍委及學者踢爆兩理由都難成立。國民黨智庫因此強調,蘭館文物是全人類珍貴遺產,寄存者也希望能永留台灣,縣市長選戰結束後,將發動一系列「蘭館國寶留台灣」行動,包括國發會網站全民連署、爭取文化部將蘭館文物列入國寶等,呼籲全民發揮林柏壽愛台灣精神,讓故宮同意蘭千文物續寄存,拒讓國寶流亡海外。立委鄭正鈐等人日前實地考察故宮庫房後發現,蘭館寄存書畫僅佔故宮書畫處中收藏櫃中的四櫃,在故宮典藏1萬多件書畫數量比例不到2%,立委隨即要求實地瞭解故宮書畫典藏空間全貌,但未獲同意,也讓立委留下滿滿的疑問。吳密察後來改口,指自然人長期寄存古物也不是辦法,國外美術館多以法人名義寄存,但此說再度遭質疑。輔大博物館研究所所長張省卿就說,歐洲重量級博物館都樂於接受私人寄存文物,相關規定在19世紀已完備。她強調,蘭千山館寄存在故宮文物是不可多得文化財,故宮不再與蘭千續約必須調整,應大力爭取將該批文物續留故宮。朝野立委日前到故宮實地考察,立委質疑故宮收藏一萬多件古畫,蘭館文物只有約300件,怎可能像院長吳密察所言「欠缺寄存空間」。(圖/侯世駿攝)張省卿指出,國際重量級博物館,不僅管理制度完善,資訊公開透明機制也都上軌道,包括古物毀損修復、是否接受自然人寄存文物審查過程,都會定期資訊公開,故宮迄今則多列機密。她說,博物館因收藏歷代文物,常與「政治」扯上關係,甚至承受政治壓力,故宮若能比照歐洲博物館,多邀專業人士、學者參與決策,應有助避免遭外界「一言堂、專斷獨行」質疑。「故宮早年有指導(管理)委員會,決策採合議制,林柏壽就是因精通書畫鑑定又是大收藏家,獲聘任故宮管委會常委。」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說,反觀政院在民進黨二次政黨輪替後,明令廢除故宮管理委員會制度,故宮院長大權一把抓,但吳密察院長不論是故宮位階降階(從政院降階到文化部下,因爭議大,目前暫停中)或退回蘭千山館寄存文物,故宮內反對聲不小,但都是吳密察說了算,國民黨也只能號召民意以實際行動搶救蘭館國寶,不讓林柏壽「護國寶愛台灣」遺願落空。林柏壽(1895年-1986年),板橋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為板橋林家二房的重要成員,曾留學日本、英國和法國,學成返台後因不想受日本在台殖民政府之邀出任「台北州會」議員,舉家搬到越南。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隨國民政府來台,成為台灣著名企業家,曾先後在台銀、一銀、國賓大飯店、台電、台泥、台視、中國國際商銀、啟業化工擔任董事長或董事等要職,並與陳勇合資創立萬海航運。林柏壽公餘喜歡收藏古物,眼光獨到精準,曾獲邀擔任故宮指導(管理)委員會常委,後將其畢生收藏「蘭千山房」中的精品寄存故宮供民眾參觀,並曾出資數千萬重修板橋林家花園。故宮傳出基層維護古物人員遇缺不補,引發朝野立委關切人力吃緊,立院教育委員會朝野立委7日考察故宮庫房文物保存及管理情形時,正好遇到一位文物修復師專注修復文物。(圖/報系資料照)最早關注蘭千山館文物寄存危機的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認為,故宮接連發生爭議,除重大決策遭質疑有太多政治考量外,與吳密察的決策、管理作風也有關,例如吳密察專精台灣史,就任院長後大量引進學生、故舊接替以往專精中國史、古物保存的故宮主管缺,但長期實際管理、修補古物的工友(約聘僱技工)卻是遇缺不補,人數越來越少,與研究員人數不成比例,故宮基層維護國寶壓力當然越來越大。針對國民黨智庫文教組召集人陳學聖批評,故宮處理寄存品「蘭千山館」文物過程失當,有損故宮誠信與聲譽。故宮聲明,相關寄存作業都依藏品徵集辦法辦理,合約續約與否,由故宮與寄存人商議,雙方同意後決定,「蘭千山館」非特例,請外界尊重該批寄存文物所有人的意願與隱私。至於故宮與林家談判的最新進度為何,以及外界對故宮「院長說了算」的管理方式多有質疑與建議,故宮方面表示「沒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