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扶險
」有超級地雷!數百萬失能扶助險恐難理賠 金管會急救中
金管會急救「失能扶助險」五大招數百萬張失能扶助險,未來恐怕理賠不出來,或成為壓垮壽險公司的烏龍保單。據了解,推出以來便狂賣的失扶險目前面臨兩大問題,一是損失率攀高導致再保拒保或漲價,二是準備金不足,已被金管會要求保險公司「認真面對」,未來失扶險保單可能不再推長期的保證給付,或是會大幅調高保費。失能扶助險即舊稱殘扶險,亦為長照三寶中的類長照保單,2012年就出現,訴求以失能(殘廢)等級表作理賠依據,一旦確診為1到6級(亦有公司給付到11級)失能,即每月或每年定期給付,最夯商品是一旦理賠,保證給付10~16年。業者表示,失扶險的理賠認定比傳統長照險明確,保費又比長照險便宜40~50%,因此推出後即狂賣,每年以50~100萬件的速度銷售,八、九年下來已累積數百萬張的銷量,且22家保險公司中僅五家未賣相關保單。保險局針對失扶險,祭出五大措施助業者「自救」,一是要求壽險公會二周內提出失扶險增提準備金方案;二是2020年簽證精算報告要全面檢視失扶險費率及準備金是否提足;三是2021年起全面抽查失扶險;四為建立失扶險損失率資料庫;五是追究保單精算人員責任。保險局長施瓊華表示,壽險公司應正視失扶險的問題,且算出可能需要增提的準備金缺口,保險局承諾不會要求一次增提,但至少要「開始面對」,給保戶合理、划算且真正賠得到的保單。保險局也要求壽險業者注意,不要再出現如過去教育年金險、高利率儲蓄險、複利增額終身壽險的烏龍案例。施瓊華表示,各壽險公司年底前到明年初交出簽證精算報告前,應重視檢視已銷售及正在銷售的失能扶助險保單是否要修改保單內容或調整費率,要有合格再保公司或收足費率,同時保單條款不能出現理賠的灰色地帶;她也提醒,各家壽險公司若費率不充足,現在賣愈多,未來就要增提愈多準備金。
失能發病年齡大為降低 30~44歲、50~59歲比例最高
衛福部身心障礙年齡分布統計,65歲以下比例高達58%,其中又以50歲至59歲、30歲至44歲比例最高,正值工作年齡就得面臨因失能衍生的長期照顧問題。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調查,一段照顧歷程平均9.9年,甚至有長達30多年的案例。若以中長期照顧計劃的支出來看,光是每月照護服務費及材料費就要3.5萬元,每年支出就達42萬,且不含輔具措施等一次性費用。全球人壽表示,民眾可以從3點了解失能扶助險保單,選擇適合自己商品。特色1:給付明確多重保障一般保險給付時需經過醫師確診且符合失能程度表,依保單條款加以理賠。譬如說,保單載明若因意外或疾病造成的1-11級失能,有的保單會依據保險金額的3倍給付一次性失能慰問保險金。若是1~6級失能,首年則依據保險金額的24倍給付一筆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且第2年度起若生存還可每月領取重大失能生活扶助金,做為每月照顧服務費用的財務來源,給付不超過本契約滿期日之前1日,且本公司累計給付之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最高以保險金額之600倍為限。還可以了解保單是否提供繳費期間失能,可以豁免續期保費的功能。有的保單會提供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無重大理賠紀錄增額保險金,若在繳費期間因意外或疾病導致1~6級失能時,不分失能程度給付相同金額,亦可豁免續期保險費,且保障期間持續有效。特色2:繳費期滿保障加倍20%目前新推出的失能扶助險保單中,有的會在繳費期間、保戶未申領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一旦繳費期滿後保障全面加倍20%。以保額3萬為例,若1~11級失能即可領取失能慰問保險金9萬元,可再加上無重大理賠紀錄增額保險金的1.8萬元。若為1~6級失能,首年即可領取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72萬元,加上無重大理賠紀錄增額保險金的14.4萬元,且第二年度起每月領取重大失能生活扶助金3萬元起,可再加6,000元起的無重大理賠紀錄增額保險金,保障再升級。特色3:長期失能兩段式加碼譬如說,民眾挑選保單會看到,若為1~6級失能,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將依照重大失能給付保單年度加倍給付,給付第11年起加碼15%、第21年起再加碼10%,非依照失能程度計算給付。也就是說,若診斷確定為1~6級失能時,該第一重大失能給付保單年度,將按保險金額的24倍給付重大失能生活扶助保險金,且自第2~10年之每月給付為1倍保額,且於第11年起給付1.15倍保額、第21年起給付1.25倍保額,兩段式加碼補強照護所需的費用。
【高利儲蓄險將絕跡1】搶買舊版強迫存款 他們和李佳芬買的原因都一樣
高雄市長韓國瑜月前申報財產資料中,市長夫人李佳芬的18張保單,引起外界議論。從這也可看出國人理財,特別愛買儲蓄險當定存,光是去年儲蓄險保單收入,就高達到7,000多億元,占了保單總收入5成以上。而今(2019)年5月金管會就誓言要整頓高利儲蓄險亂象後,月前更化為實際行動。8月21日,金管會研議新版儲蓄險保額門檻、調漲保費等草案,出手之快,嚇得壽險業者大喊「母湯」,並推派精算師級代表建言,希望能避免新版上路、舊版停賣的「保費(銳減)懸崖」險象,爭取金管會放寬新草案的門檻及延緩施行。保險本來是轉嫁人生財務風險的工具之一,但國人愛把保單當成定存,對於不善理財的民眾而言,儲蓄險也被視為「守住保戶的小確幸」。國人愛買儲蓄險,保險業務員為了衝刺業績,大多以儲蓄型保單為主推商品。(示意圖)今年1月1日起至8月間,因為失能扶助險(原稱殘扶險)再保公司不堪賠損率高的保險金負擔,新光、全球、元大、遠雄、台灣人壽等陸續停止銷售有保證給付型的失能險,而連帶讓業務員送件、保險公司核保、寄發保單等行政流程塞車,出現一波波的保戶搶購潮。而業務通路推測,上半年失能險熱購潮告一段落,下半年由於金管會瞄準「高利儲蓄險」出手管理,民眾擔心明年儲蓄險可能出現保費提高等大幅度變革,在「停售效應」預期心理之下,可能會讓想要投保儲蓄險民眾,趕在新版儲蓄險推出前搶購舊版儲蓄險,預料將會掀起一股儲蓄險買氣高峰。(待續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