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產
」 孕婦 美國孕婦喝冰箱剩牛奶!嬰兒「胎死腹中」 醫曝元兇:李斯特菌所致
大陸浙江一名32歲懷孕27週的包姓孕婦,日前因為天氣熱口渴,就喝了家中冰箱內開封過的牛奶。沒想到,幾日後包女腹部劇烈疼痛,還出現了畏寒發熱的情況,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嬰兒已經胎死腹中。根據《大象新聞》等陸媒綜合報導,大陸浙江杭州一名32歲懷孕27週的包姓孕婦,前期進行產檢情況都相當好。但某天包女因為天氣熱口渴,就喝了家中冰箱內開封過的牛奶,後來就突然感覺胎動變少,還出現畏寒發熱的情況,便到醫院進行檢查,不過並無任何異常。直到3天後,包女的腹部劇烈疼痛,緊急送醫治療,經過醫生檢查發現,胎兒已經「胎死腹中」,且包女的胸腔、腹腔均有積液。之後,包女還出現膿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的症狀,後續醫生將胎盤檢體進行檢查後,才發現原來包女是感染李斯特菌。醫生指出,李斯特菌是由食物污染傳播,經消化道感染,造成感染的原因往往是食用未經徹底加熱的污染食品。冰箱內開封冷藏的牛奶、冰淇淋受到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取出直接食用就會導致食物中毒。醫生透露,一般人通常在進食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後3~70天(一般為21天)出現腹瀉、噁心、嘔吐、發燒、頭痛、肌肉痛等症狀,嚴重感染者可能出現敗血症和腦膜炎。並提醒孕婦、胎兒、嬰兒、老人、免疫低下族群尤其要當心李斯特菌,「懷孕初期感染李斯特菌,65%的孕婦會發生流產;孕中晚期感染,26%的孕婦發生死胎、死產和流產。」
申請認證中!拔針1年無案例發生 台灣將成亞洲唯一「無3大豬瘟」國
過去台灣曾爆發口蹄疫情,對出口豬肉造成嚴重的損害。而在此之後,台灣積極防疫,曾於2019年7月1日對口蹄疫拔針成功。而現在也有消息指出,自2023年7月對傳統豬瘟全面拔針後,近1年台灣都未再傳出任何傳統豬瘟的病例,等同於拔針成功。目前農業部將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AH)提出申請成為豬瘟非疫國,如通過的話,台灣將成亞洲唯一無口蹄疫、無傳統豬瘟、無非洲豬瘟的「三大豬病非疫區」的國家。根據媒體報導指出,豬瘟為我國甲類動物傳染病,亦為WOAH表列應通報疾病,會造成豬隻全身性出血、流死產,是高度傳染性高死亡率之疾病,亞洲地區國家均遭受豬瘟疫病的危害。而我國自2005年於彰化縣發現最後1例案例後,未再有發現豬瘟確診病例。而為達成撲滅豬瘟之最終目標,農業部規劃三階段完成:第一階段:2021年至2022年,落實全面疫苗注射、環境風險監控及產業溝通。第二階段:2023年至2024年6月,持續疫情風險監控,並逐步進入停止豬瘟疫苗注射評估階段。第三階段:2024年7月起,向WOAH提出「豬瘟非疫國」申請。農業部表示,自2021年起防檢署啟動各項監測機制(階段性停打豬瘟疫苗試驗、哨兵豬試驗、屠宰場淘汰種豬、化製場斃死豬隻、野豬及棄置死豬及屠宰衛生檢查等)後,均未發現或檢出豬瘟野外病毒,研判國內豬瘟發生及傳播之風險極低。後經專家評估,農業部決定以穩健方式推動2023年停止施打豬瘟疫苗措施,分二期方式實施,首先於2023年1月1日,除種豬外,豬隻停止注射疫苗。續經專家評估風險後,於同年7月1日起全面停止注射豬瘟疫苗。如今我國豬隻全面停止注射豬瘟疫苗已達1年,且經嚴密監測未發現豬瘟野外病毒株活動跡象,已符合WOAH陸生動物衛生法典所列「豬瘟非疫國」申請要件,可備妥相關資料向WOAH申請豬瘟非疫國。農業部表示,未來倘成功成為豬瘟非疫國,除可減少養豬場人力及購置疫苗費用,亦可降低因施打疫苗造成緊迫及副作用之損失,有效減少豬隻飼養成本,也將大為提高我國豬隻及豬肉產品國際競爭力,更展現我國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成果。農業部也期待能以此開拓更多豬肉外銷市場,促進各國消費者認識台灣生鮮豬肉與加工豬肉產品,以提高國內豬農收益與確保養豬產業永續發展。
沸騰索命1/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竟與炎熱相關」 懷孕後期曬太久恐死產
熱浪高溫已在全球傳出災情,今年6月15日展開的伊斯蘭教麥加朝覲,截至23日已傳出1301人死於酷熱,台灣因熱傷害送醫急診人次,也從今年4月起增加。台大公衛學院最新研究發現,氣溫潮濕、炎熱是台灣不明原因慢性腎臟病盛行率高的原因,此外,懷孕7個月後若暴露於高溫下,恐會增加死產機率,建議民眾應事先防範。全球都陷於極端高溫之中,台大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在臉書「林老師氣象站」指出,今年6月很可能會創下全球連續第13個月破紀錄的高溫月份,美國、歐洲、非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高溫紀錄不斷。例如沙烏地阿拉伯正值麥加朝聖,根據當地氣象資料,麥加連日高溫已飆破攝氏50°C,本周更測得51.8°C高溫,至今已有3000多人因中暑送醫,最後並造成1301人熱死。印度首都新德里也連續37天超過40°C,近200名街友熱死。台灣也猶如「燒番薯」!根據疾管署急診監測顯示,早在4月的熱傷害就診231人次,就比去年同期111人次增加1倍,近日更是熱上加熱,6月截至6月26日熱傷害急診已有563人次,已超越去年6月的517人,近日一早氣溫幾乎就到30°C 以上,全台有半數以上縣市最高溫都超過35°C以上。彰化一名43歲女性爬山時因熱中暑昏倒送醫,體溫高達40.9°C,目前仍尚未脫離險境。一名男子從高雄騎車回屏東途中熱到虛脫、昏迷,出現橫紋肌溶解現象;花蓮一名郵差中午頂著烈日送信,也中暑摔車倒地昏迷。台大公衛學院今年5月最新研究更發現,炎熱天氣可能是爆發慢性腎臟病的原因之一。「排除因高血壓、糖尿病造成的慢性腎臟病,最早被報告於中南美洲採收甘蔗的蔗農,因為當地很多農民很年輕便罹患慢性腎臟病、腎衰竭,他們沒有高血壓等慢性病,推測應與當地天氣潮濕炎熱有關。」台大公衛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教授楊孝友說,台灣氣候同樣潮濕炎熱,有腎臟病的人也很多,是否也跟全球暖化氣候炎熱有關,讓人好奇。6月連日高溫,熱傷害急診人次也遠高於去年同期,各地都傳出熱中暑案例,圖為花蓮一名郵差中暑摔車昏迷現場。(圖/新城分局提供)台大公衛學院因此使用2005年至2014年彰化社區整合篩檢計畫的資料,該計畫自2005年起每年對台灣最大的稻作縣進行慢性病篩檢。研究對象包括15-60歲的農民和非農業人口,共4萬1316人。結果發現,非傳統原因(無高血壓等疾病)慢性腎臟病佔所有慢性腎臟病例的48.9%。農民的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 2.3%,高於非農業人口的0.9%。進一步比對全國健檢資料,也可發現農民罹非傳統原因慢性腎臟病風險較高,戶外高溫曝露更增加風險。「當大腦部感受到溫度上升,下視丘、腦部就會控制血液集中在皮膚,內臟器官如腎臟的血量會從20%降至5%,造成發炎,開始缺血,進而導致腎臟傷害。」楊孝友也提醒孕婦要特別當心,因為懷孕的生理變化會讓身體熱調節能力下降,台大公衛學院研究也顯示,懷孕第三孕期 (7至9個月) 暴露於29.8°C以上會增加死產風險,因此需要注意熱傷害的預防。楊孝友說,這幾年夏天已經熱到彷彿被燙到,熱危害要做的不是完全去避開,最重要的是調適。他舉例,拉丁美洲許多介入研究計畫顯示,只要適時補充水分,工作中提供遮蔭處,並調整工時每隔一段時間就休息,介入半年之後,原來腎功能不好的人,竟奇蹟地慢慢恢復回來,顯示熱危害造成的腎臟傷害,只要早期發現,是可以恢復的。楊孝友呼籲,台灣法規應擴大解釋熱傷害作業,不該只侷限於鋼鐵廠等傳統產業,像營建工人、農民等更應該增加保護措施。楊孝友也提醒,頭暈、頭痛、肚子痛及想吐等都是熱傷害的症狀,民眾若有這些症狀,要小心有可能是熱傷害前兆,應補充水分。
新竹「搶」新生兒推生育津貼補助 設籍滿1年可領3萬元
新竹市生育津貼補助額度多年未調整,為落實「幸福友善、老幼共好」城市願景,市長高虹安實現「生育津貼雙倍補助」市政願景,但凡今年1月1日(含當日)以後出生的新生兒,其父母之一方連續設籍竹市滿1年,即可至辦理新生兒出生登記或初設戶籍登記的戶政事務所請領生育津貼,每胎補助3萬元。高虹安表示,新竹市生育津貼補助額度多年未調整,加上近年物價飛漲,生育成本不斷增加,出生人數亦逐年遞減。為提高生育率,市府積極爭取提高生育津貼補助至3萬元。高虹安指出,相較全台各縣市,竹市補助額度名列前茅且優於鄰近新竹縣和苗栗縣,期望透過政策減緩少子女化現象,讓竹市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親子友善城市。高虹安表示,市府團隊積極推動「0-6歲市府養」政策,包含啟動凍卵補助、放寬好孕專車搭乘條件、持續發放育兒津貼及加碼托育補助、開辦夜間及假日臨托、提供準公共化托育人員健檢補助、托育人員久任獎金以及公共化教保服務增班等,更完成全市一區一臨托目標,讓市民從前期備孕到產後育兒享受全方位的照顧,市府將持續完善各項育兒福利,成為家長們的堅強後盾,打造願婚、敢生、樂養的幸福友善城市。生育獎勵金每胎新生兒可領30,000元,雙胞胎則可領60,000元;三胞胎以上或第二次以上雙胞胎,則可領100,000元。死產或自然流產者,則補助15,000元。除了新生兒父母之一設籍並實際居住新竹市滿一年以上,且新生兒同樣入籍新竹市,或婦女生育或妊娠滿20週之死產或自然流產者,得申請新竹市生育獎勵金之外,根據《新竹市婦女生育津貼發放作業要點第五點》規定,新生兒之父母婚姻關係非必要條件,然當未具婚姻關係但新生兒之父欲為申請人時,應先辦妥認領登記。若生育之婦女未設籍新竹市或未具中華民國國籍時,則應以配偶為申請人。申請人需填寫「新竹市婦女生育津貼申請書」,並於新生兒出生後6個月內,檢附申請人身分證及印章,至辦理新生兒入籍的戶政所申請,逾期視為放棄權利。但有正當理由,經戶政所核准後得請領;也可委任代理人攜帶申請人及代理人身分證、印章及委任書代為辦理。
只差40分鐘!雙胞胎兄弟「年齡相差1歲」 爸卻為這件事嗨翻
同胎不同歲。美國紐澤西一對「黑白混血」雙胞胎日前雖僅相距40分鐘出生,但弟弟出生時已經是2024年,導致他年齡小了哥哥整整1歲。不過,雙胞胎的爸爸對此不僅不在意,更為了1原因替2人年齡相差1歲感到高興。這對年齡相差1歲的雙胞胎分別在2023年12月31日深夜11點48分、2024年1月1日午夜12點28分來到世上,而在康頓縣(CamdenCounty)Virtua Voorhees醫院出生的2兄弟,分別被以《聖經》中的伊薩(Ezra)、以西結(Ezekie)命名。哥哥伊薩出生時6磅(約2.7公斤)、弟弟則僅4磅(約1.8公斤),不過2兄弟出生後都相當健康,讓父親比利(Billy)和母親夏娃(Eve)相當開心,尤其比利也是「除夕夜寶寶」,因此對伊薩有著特殊感情。比利開玩笑表示,3歲大兒子希西家(Hezekiah;猶太國王)是1月3日出生,雙胞胎「這2年」在出生後,他們家每年只需要在同個月替孩子們辦生日,「其他11個月的錢都省了」。目前已知出生相隔最久的雙胞胎,為存在國外醫療文獻中的154天,但該例第1個胎兒出生時已死產;雙胞胎都存活且相隔最久的是2019年德國的雙胞胎姊妹,2人出生相差97天。台灣雙胞胎相隔最久出生的紀錄,則為2020年相隔87天出生的龍鳳胎。負責接生的台大醫院婦產部名醫施景中表示,過去接生過相隔最久的雙胞胎只有3小時,相差近3個月的情況非常罕見。
逾35歲才生第一胎「暴增至3成」 5類人建議凍卵保生機
去年全台新生兒僅13.8萬人,生育率降至百分之0.87,創下歷史新低。數據顯示,20年來已婚女性生育率不減反增,國人晚婚晚育已成趨勢,從內政部統計指出,2004年到2022年間,台灣男性平均初婚年齡從30.7歲延後到32.6歲、女性則從26.9歲延後到30.7歲,台灣女性初婚年齡延後速度是男性的2倍。此外,35歲以上首次生產的高齡產婦佔比也從9.44%(21,468人)向上攀升到32.44%(44,583人),三個新手媽媽就有一位是高齡產婦。王家瑋生殖醫學中心院長王家瑋指出,35歲以上高齡婦女發生不孕、流產、死產、胎兒染色體異常機會較高,藝人Janet謝怡芬婚前檢查時得知AMH指數過低,為不易懷孕體質,因此求診於王家瑋醫師後決定凍卵,並順利成功取出6顆健康卵子。婚後第一胎以自然受孕方式生下長子Egan,然2019年二度自然受孕時卻意外承受流產煎熬,隔年五月決定解凍2016年凍存的卵子求助試管嬰兒治療,因此雖然Dylan比較晚出生,但實際上他的出現比哥哥Egan還早。王家瑋醫師指出,年齡是女性生育能力的頭號敵人,逾35歲女性往往正值工作及事業奮鬥期,但生育能力也處在不可逆的狀態,而女性生育的黃金年齡在25至35歲,此時是卵子品質的黃金期,步入35歲之後,女性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尤其是38歲後卵巢功能及呈現陡坡下降,以致女性必須在生育與工作或事業發展上,做出妥協。王家瑋建議可以這麼做:一、主動關注自己的生育能力;建議30歲以上女性,應定期進行AMH指數(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檢測,評估卵巢衰退或多囊性卵巢的指標之一,指數愈高,表示卵巢的卵子庫存量越多,指數太低,不代表不孕,而是需要比別人更早啟動,積極規劃生育計畫,並建議考慮提早凍卵,作為分散不孕風險的替代方案。二、凍存卵子,讓時間不再成為生育阻力:凍卵技術為試管嬰兒技術之延伸,預存年輕的卵子,妥善保存於攝氏零下196度低溫的液態氮環境,可减緩新陳代謝達到保存效果。王醫師也建議五類對象可考慮先行凍卵,包含:35歲以上無對象、未婚女性,但未來仍有婚育計畫者;計劃出國、長期打拼事業預估晚婚的女性;存在婦科疾病或有手術需求如罹患癌症者需進行化療或放射線治療;AMH值偏低(小於2);卵巢早衰者。王家瑋醫師補充,政府看見不孕症夫妻的難處與壓力,2021年7月公告大幅放寬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限制,過往僅補助中低收入以下之不孕症家庭,目前擴大包含45歲以下女性之夫妻,提供每次6至15萬元補助,統計平均每年有2萬多個家庭得以受惠。
孕產婦隱形殺手! 「深層靜脈栓塞」變「肺栓塞」恐致命
懷孕後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造成孕產婦們處於血液較容易凝血的狀態,以便產後可以快速停止子宮出血,但是缺點是會造成孕產婦發生血栓疾病風險為一般婦女的4到5倍,尤其產後階段風險更是增加高達20倍!國泰綜合醫婦產科主治醫師李佳潔表示,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懷孕期間血栓的發生機率約為0.5-2/1000,其中80%與懷孕相關的血栓疾病為靜脈栓塞。這些靜脈栓塞中有80%是深部靜脈栓塞,20%是肺栓塞。懷孕期間的深部靜脈栓塞常見在下肢,若下肢的血栓掉落,就可能順著血流到達肺部形成致命的肺栓塞。剖腹產風險高 產後3個月內最危險靜脈栓塞疾病是美國最常見孕婦死亡原因之一,發生率為每10萬產次約有1.1人;且大約占孕產婦死亡原因的9-10%。剖腹生產的媽媽較陰道生產的媽媽發生機率高約2-4倍。另外,懷孕期間若需要長期臥床安胎,也是高風險因子之一。血栓發生的機率隨著孕齡而增加,甚至到產後3個月內,都是高風險期。比例上,大約一半的血栓發生在懷孕期間,另一半在生產後3個月內發生,其中風險最高的時機為產後的第1個星期。深部靜脈栓塞的臨床症狀:單側或雙側下肢腫脹、疼痛、發熱、發紅、水腫及壓痛肺栓塞的臨床表現:呼吸困難或急促、心跳加速、咳嗽咳血、胸痛、頭暈頭痛或昏厥,嚴重時甚至可能死亡。高風險族群要當心:剖腹生產糖尿病或妊娠糖尿病產前出血多胞胎妊娠劇吐經產婦慢性高血壓或妊娠相關高血壓疾病產褥期感染死產產後大出血結締組織疾病曾經有過血栓病史心血管疾病長期安胎、低活動度肥胖早產早期破水鐮刀型貧血狼瘡疾病抽菸腎病症候群抗磷脂質症候群血液相關疾病史根據2018年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建議,所有剖腹產的孕婦都應該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並在術後盡快下床活動。間歇充氣加壓系統是一種物理性的治療方式,以非侵入的方式,透過腳套氣囊充氣膨脹收縮,以促進血液循環,幫助靜脈血液回流心臟,避免血液積聚,達到降低靜脈栓塞以及肺動脈栓塞的風險。並且也有減少下肢水腫的功能。李佳潔說明,對於高風險的孕產婦,預防靜脈栓塞除了使用抗凝血劑之外,研究證實使用或搭配氣壓式加壓系統,能有效地降低血栓發生的機率。為了避免產中及產後大出血,通常會建議正在使用抗凝血劑的孕婦,產前及產後停用抗凝血劑約1週。此時就可使用氣壓式加壓系統這種物理性的方式來預防血栓形成,並且使用至能下床活動或重新使用抗凝血劑為止。如院內引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的醫療用預防下肢深部靜脈栓塞的裝置設備,以期提供孕產婦更安全的生產。原文出處:隱形的殺手 孕產婦深層靜脈栓塞與肺栓塞
生育計畫應盡早執行!40歲後人工受孕難 費用恐破百萬
現代人有晚婚、晚生趨勢,但隨著年齡增長想要成功懷孕、生產,往往需要人工生殖技術的幫助且費用相當高。婦產科暨生殖中心診所醫師何彦秉提到,40歲以上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只有近3成,有生育計畫的夫妻應盡早進入療程,也能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錯誤認知、逃避 增加不孕治療、求子困難現代人晚婚晚生,而醫師何彦秉也在臨床觀察到許多女性對不孕的錯誤認知,包括「還不到高齡的年紀不會不孕」、「月經週期正常就一定能懷孕」、「沒做過生育力檢測」等等,選擇順其自然的結果,反而錯過生育時機。此外,何彦秉醫師也發現,許多女性面對不孕症治療採取逃避心態,往往因為猶豫就醫而錯過黃金生育期。而且,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高齡孕婦發生妊娠糖尿病、子癲前症、早產、低出生體重、死產等高危險妊娠風險增加,罹患慢性高血壓的風險是25-29歲女性的2-4倍錯誤認知、逃避心態、高齡產婦風險往往會增加求子困難度,何彦秉醫師提醒,根據醫學上定義,35歲以上積極備孕半年未懷孕,應該就醫做進一步確認,才能避免未來付出更大的心力及成本。40歲前試管補助較多、懷孕率較高 應盡早進入療程而現代人晚婚晚生,40歲以上女性若想要成功生子,與30多歲的族群相比,過程往往都充滿辛酸血淚史。何彦秉醫師指出,40歲以後胚胎異常機率高達70%-80%,而染色體異常的胚胎最終的結局多為流產,往往要嘗試較多次的試管療程才能順利抱到寶寶。現在政府的試管嬰兒補助計畫年齡在39歲(含)以下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並順利活產前,最多補助6次;另年齡在40歲(含)以上至44歲(含)以下者,最多補助3次。何彦秉醫師表示,0歲以上患者3次補助,若以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3成來看,約3-4次的植入療程能成功一次,以國內平均試管嬰兒治療20萬來計算,求子需要80萬元預算甚至可能超過百萬。因此醫師呼籲,有生育計畫的夫妻可以盡早進入療程,才能有效利用政府補助資源,以最少的費用實現生子的夢想,而且38-40歲每次植入冷凍胚胎懷孕率近5成,35歲以下則有近6成。
鱷魚首例「無性生殖」出現! 獨居16年竟懷胎產下1卵
哥斯大黎加一間動物園內的一隻母鱷魚獨居16年,卻產下與自己基因99%相同的1顆卵。根據研究指出,這是鱷魚首例「孤雌生殖」,就是所謂的無性生殖,而科學家也表示,這隻鱷魚絕對不是唯一一隻具有無性生殖能力的鱷魚。根據《BBC》報導,英國皇家學會電子期刊《生物學報》(Biology Letters)在7日發表一則研究報告。內容指出,哥斯大黎加「爬蟲樂園」(Parque Reptilandia)一隻18歲母鱷魚,於2018年1月產下一顆卵,雖然卵內的胎兒已經完全成形,不過最終不幸死產,因此並沒有孵化。不過令動物園不解的是,這隻母鱷魚從2歲入園後,就一直與其他鱷魚分開飼養,從未接觸過其他鱷魚,想不透牠是如何受孕。因此園方聯繫上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學者華倫(Warren Booth),對此事進行調查。華倫致力於研究處女生殖(virgin birth),學名上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已有11年。在他對於母鱷魚生下的卵進行檢測後發現,卵的基因與母親有99%以上相同,證實了這顆卵沒有父親,是母親自體受孕產生。對此華倫也指出,生物界早已發現孤雌生殖的情況,在鯊魚、鳥類、蛇和蜥蜴身上都出現過,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華倫還表示,過去某些恐龍身上也出現過孤雌生殖的情況「這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特徵,已經遺傳了多個世紀」。
老翁翻土做園藝被「一戰時期細菌」感染 身體液化+氣化險喪命!
近期西伯利亞「殭屍病毒」可能復活消息,引發各界關注。不過,古老病菌侵害人類的事件其實正持續上演,一名64歲瑞典老翁就因為在自家花園感染「一戰時期」的細菌,導致身體「被吃掉」大面積壞死,差點喪命。這起駭人病例最近在期刊《國際外科病例報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Case Reports)公開,受害老翁疑似在整理花圃時讓帶有引發氣性壞疽(Gas gangrene)病菌的蟲子,碰觸到他罹患銀屑病(又稱牛皮癬)的患處,或不慎被沾染細菌的鐵絲網割傷而遭到感染。老翁遭感染不久,就出現身體左側莫名疼痛及持續發燒8小時症狀,醫師檢查發現他的疼痛部位非常柔軟卻沒有外傷跡象,經電腦斷層掃描,驚覺老翁左側骨盆處積蓄大量液體及氣體,導致連結下背部、腿部及臀部處的肌肉因壞死產生疼痛感。醫療團隊見此研判老翁罹患細菌感染引發的壞死性筋膜炎,然而,老翁症狀不但沒隨著抗生素投入而緩解,肌肉組織液化、氣化的範圍還持續擴大。醫師緊急移除50%脊椎和骨盆之間最重要的腰肌來避免感染擴大,但手術完成後,醫師又發現老翁的左腿肌肉組織壞死,也必須移除部分肌肉組織。醫療團隊在老翁住院的135天期間,先透過樣本檢驗確認他感染梭狀芽孢桿菌,進而引發氣性壞疽,而氣性壞疽正是在一次世界大戰奪走戰壕中無數士兵生命、惡名昭彰的恐怖疾病。醫療團隊確認病因及骨盆感染停止後,選擇不縫合腿部傷口,而是把浸泡過氧化氫的紗布塞滿傷口,避免感染擴大,老翁除在住院期間多次心臟驟停、呼吸停止,還因連結腎臟及膀胱的尿管被侵蝕,導致體內漏尿。目前老翁已脫離險境轉送療養院照護,但他現在用助行器也只能步行20公尺。此外,若罹患氣性壞疽卻未盡快治療,則死亡率接近100%。
39歲孕婦罹妊娠高血壓 「Speak Up」助母子均安
無高血壓病史,39歲的小芮懷孕6個月,第6次產檢時,醫生發現小芮四肢水腫,體重異常增加,血壓高於160mmHg,小芮先生也告訴醫師自從小芮懷孕後常會頭痛耳鳴,經醫師仔細檢查後診斷為妊娠高血壓,小芮和先生為此焦慮不已,幸在醫師詳細說明妊娠高血壓可能造成的影響,及診間護理師安撫下,建議小芮配合降血壓藥控制,飲食避免過多鹽分,加上適當伸展運動放鬆心情,後續產檢未再出現高血壓情況,之後順利生下健康寶寶。懷孕期間孕婦的身體各種狀況都有可能影響到胎兒,大家都應重視孕產兒安全,了解正確孕產兒照護觀念,並在就醫過程中像小芮夫婦一樣Speak Up,主動向醫師表達心中疑慮,再加上醫師詳細的問診,良好醫病溝通,達到「您安心,我放心」,降低孕產程風險。衛生福利部統計,110年共計審議332件生產事故救濟申請案件,顯見孕期潛藏諸多生產風險;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透過安全和高品質的照護,可以避免多數的死產及孕產婦和新生兒死亡,故衛生福利部將111年病人安全週活動主題延續去年的孕產兒安全「把握關鍵,產除風險」,鼓勵國內各醫療機構倡導「孕產兒安全(Safe maternal and newborn care)」病人安全議題,並於今年4月提出「妊娠高血壓」、「胎兒窘迫」、「植入性胎盤、前置胎盤」、「胎盤早期剝離」、「產後大出血」及「羊水栓塞、靜脈栓塞」等婦產科6大風險管控重點,期能提升孕產兒安全,降低生產事故發生。此外,因應世界衛生組織指出108年起COVID-19疫情已顯著增加用藥相關傷害風險,並將111年世界病安日的主題訂為「用藥安全」,以「避免用藥傷害(Medication Without Harm)」作為口號,期望能透過加強用藥過程的關注及評估,提升整體用藥安全,減少醫療照護中因不安全用藥所造成的傷害事件發生。
那一年抗疫2/護理師懷孕30周遭傳染 緊急剖腹搶救母女兩命
2021年5月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大爆發,5/15新增180例本土確診案例,5/16更增加到206例,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5/19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各醫療院所湧進大量篩檢人潮,面對湧入的大批確診者,醫護人員疲於奔命,甚至有懷孕的護理師遭患者傳染而確診,不但媽媽病況嚴重、寶寶心跳也出現異常,兩條生命皆危在旦夕。40歲的王小姐是北市聯醫急診的護理人員,當時雖然已懷孕超過30周,但仍在第一線照顧確診者,卻不幸遭到傳染。「當時一直想,怎麼會是我?」王姓護理師說,肚子裡的寶寶是她的第一胎,染疫後家人通通被隔離,她只能獨自收拾行李、簽同意書,住進醫院,隨時提醒自己認真呼吸,一定要把自己和寶寶顧好。一開始王小姐只有疲勞、肌肉痠痛等輕微症狀,但後來卻開始發高燒,同時肚裡的寶寶也開始心跳異常加快,後來緊急轉診至台大醫院搶救。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醫師戴怡芸表示,王小姐當時病情已經很嚴重,即便已經用了高濃度氧氣治療血氧仍不穩定,且肺部X光持續惡化。台大醫院產科主任李建南說,孕婦染疫後重症風險比常人高3到5倍,早產、死產風險也高,照護團隊肩負媽媽、寶寶兩條性命,壓力相當大。李建南說,評估過後決定靠藥物促進寶寶肺部成熟並保護腦部,出動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內科、感染科及重症醫療團隊,緊急在產房負壓隔離病室剖腹產,所幸母女均安。寶寶出生後,王小姐回到重症加護病房持續治療,為了讓她放心,護理師每天安排她和丈夫、寶寶視訊,讓王小姐更有動力一起對抗病毒。台大醫院護理部主任胡文郁說,由於寶寶早產,仍在插管的媽媽希望能哺餵母奶,增加寶寶抵抗力和營養。因此重症加護單位與產後病房的醫護人員更穿著全套防護裝備,定時協助擠乳以維持乳汁的分泌及乳腺的通暢,也採檢確認母乳PCR為陰性,讓媽媽在加護病房期間仍完成哺餵母乳的心願。最後經過3次PCR採檢,寶寶檢測結果皆為陰性,而王小姐也順利出院。由於王小姐確診後病況惡化,也讓肚中的寶寶心跳加速,因此緊急剖腹讓寶寶提早出生。(圖/翻攝自臺大醫院官網直播)
19歲高雄妹馬桶產嬰…離譜父怕家醜外揚 竟「毛巾裹孫塞磚頭」丟前鎮河
高雄市一名19歲呂姓女子去年3月發現自己懷孕,擔心挨罵不敢告訴家人,也沒到醫院產檢,同年12月底在自家廁所產下新生兒,嚇得向阿嬤求救。沒想到,祖母見嬰兒未哭鬧,便自行認定胎兒已死亡,因不想讓家醜外揚,竟要求呂父把裝有嬰兒的袋子拿到前鎮河丟棄。高雄地院審理後,判處母子倆7月徒刑,緩刑2年。判決書指出,呂女去年3月間發現懷有身孕,不敢告知家人,也沒到醫院接受產檢,就這樣瞞了9個月,同年12月6日在自家廁所馬桶產下嬰兒,因不知如何處理,只好呼喚祖母前來察看;呂嬤到場後,發現嬰兒泡在馬桶內,沒有發出哭鬧聲及任何反應,遂認定應為死產胎兒,隨即撥打電話叫呂父下樓處理。母子倆商量後,呂嬤擔心外人知道孫女未婚懷孕,竟指示兒子將胎兒自馬桶抱起,以毛巾包裹後放置綠色垃圾袋內,再由對方騎機車載到外面丟棄;誇張的是,呂父為避免嬰兒被人發現,還特地在路邊撿了一塊磚頭放入垃圾袋,接著將其丟入前鎮運河。事後,呂女因身體不適就醫,醫院察覺有異,通知警方到場,全案才曝光。高雄地院審酌,被告2 人逕行認定呂女產下之胎兒為死胎,不思依循習俗將遺體予以埋葬、或通報醫療單位,竟將之恣意棄置,對於生命延續與終結嚴重欠缺應有之尊重,所為實有不該,惟念其等犯後自始坦承犯行,態度尚可,最後依遺棄屍體罪判處母子倆有期徒刑7月,緩刑2年,並分別向公庫支付5萬及3萬元;可上訴。
結婚四年流產3次! 醫師發現女子「掉髮」終於揪出禍首
34歲A小姐結婚4年內流產三次,一次沒心跳,兩次因為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去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沒有實質性的結構問題,接受基因檢測兩夫妻也沒有太多異狀,心灰意冷下於是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決定先接受中醫調理。醫師發現患者長期有掉髮困擾,而且常常伴隨心慌與睡眠障礙,原本自己以為因為受孕造成壓力大所致,醫師則懷疑跟甲狀腺與免疫調節有關係,建議轉診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詳細檢查,發現A小姐長期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在同時服用抗甲狀腺素與持續耐心接受中藥與針灸調理,異常掉髮、心慌、睡眠不佳情況完全改善,終於一年半後成功生下一個健康小寶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隱憂,大約1成的孕婦曾經有這種不愉快經驗。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帶給夫妻的擔心、焦慮、挫折、和無助感,精神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對於那些已經是高齡者而且不容易受孕者,或是胎兒一度從超音波檢查中找到心跳,但之後卻又無故停止的婦女而言,應該積極地找出病因,其中排除了子宮結構與基因問題,通常內分泌與免疫調節絕對是關鍵,不管是甲狀腺亢進或是低下,都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等風險。而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婦女,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穩定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中醫在這方面可以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周宗翰解釋,肝膽經絡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孕產尤其為大,肝經環繞陰器,身體氣血通暢與否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所以甲狀腺調節失常與婦產科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醫觀點,調整甲狀腺的重點就是調整免疫系統錯亂,這通常也和內分泌失調、過敏體質有關,如果有正在服用西藥或是正在接受賀爾蒙人工受孕療程,中醫也可以藉由頭皮針,耳針己及丹田灸療來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周宗翰也建議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以及過去或現在有服用甲狀腺素、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進行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女性,也應檢測甲狀腺刺激素(TSH)來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將有助於降低習慣性性流產發生的機會。周宗翰表示,孕期前三個月是最不穩定時期,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夫妻懷孕前三個月要完全禁止性生活,有身孕就不能再隨心所欲,要注意多休息。因為在進入孕期後,準媽媽的乳房及肚子都會增大,為避免壓迫造成傷害,最好選擇寬鬆、純棉類的衣物穿著。此外,懷孕後容易疲累嗜睡,因此準媽媽應注意休息好,並且要有比較好的睡眠,熬夜肯定是要避免的。飲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可以多吃一些高纖及易消化食物,如果是甲狀腺失調的產婦,飲食上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也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量較高的海產品。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預後包括早產、死產、胎兒發展等息息相關,在某些高危險族群婦女應保持警覺,配合醫師建議,方能無後顧之憂。穩定甲狀腺疾病,好「孕」就會跟著來。
日本腦炎人畜共通致死率達3成 高峰期來臨新北動保處狂查養豬場
夏天是病媒蚊活躍時期,也是日本腦炎高峰季,日本腦炎為人畜共通傳染病,致死率最高可達3成,新北動保處因而加強稽查465場次養豬場,要求做好蚊蟲防疫措施,並呼籲豬農落實豬隻施打腦炎疫苗,讓民眾可以安心食用國產豬。動保處表示,日本腦炎是日本腦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腦膜腦炎,受損部位包括腦、脊髓及腦膜。傳播須經由具有感染力的病媒蚊叮咬,人不會直接傳染給人,病毒會在豬、牛身上繁殖,再經由蚊子叮咬人體而感染。動保處提到,日本腦炎在台灣流行季節主要在每年5至10月,病例高峰通常出現在6至7月。人類感染後輕微者會頭痛、嘔吐,嚴重者會有急性腦炎,致死率約20%至30%;存活病例中,約30%至50%有神經性或精神性後遺症。豬隻感染日本腦炎,在妊娠母豬會引發流產或死產,造成豬農經濟損失,所幸可幫母豬施打疫苗及藉由撲滅病媒蚊預防。也因此,動保處加強稽查465場次養豬場,宣導養豬戶在場區內周圍應加裝紗窗紗門、放置捕蚊燈及定期噴灑有效殺蚊劑,加強場區外疏通溝渠、傾倒積水容器與清除低漥積水處,預防病媒蚊在水中孳生繁殖。
高雄妹廁所產子!「塑膠袋包一包」扔掉:是嘔吐物 害爸媽把孫當垃圾丟
高雄市一名吳姓女子2019年懷孕,擔心被責罵不敢告訴家人,也沒有到醫院產檢,後來獨自在家中廁所產下死胎,孰料她為了不被發現,竟把胎兒裝進黑色塑膠袋丟到垃圾桶,並謊稱裡面是「嘔吐物」;家人不疑有他,未多加查看就把死胎丟進垃圾子母車。高雄地院審理後,判處吳女有期徒刑6月,緩刑2年。判決書指出,吳女前年2月間發現自己懷有身孕,因害怕家人責罵遂隱瞞懷孕之事,亦未前往醫院產檢,後於同年10月15日在自家廁所產下一名死胎;不料她見胎兒死產,為免他人發現,竟基於遺棄屍體之犯意,在上開廁所內,將死產胎兒裝進黑色垃圾袋內,再將垃圾袋綁好後,棄置在該處垃圾桶旁。生下死胎後,吳女下體大量出血,被家人送往高雄市立聯合醫院急救,她擔心父母察覺異狀,遂向爸爸佯稱家中廁所內有一黑色垃圾袋,裡頭裝的是嘔吐物;吳父返家後,把此事告知洪姓妻子,後者不疑有他,遂將裝有死產胎兒之垃圾袋連同家中其他垃圾一併置入大型垃圾袋,再由吳父丟到垃圾子母車。不過,吳女送醫急救後,被院方察覺有異,全案因而曝光。檢方偵查時,認定吳女父母不知道女兒懷孕,也不清楚垃圾袋裡有死胎,因此不構成遺棄屍體罪,裁定不起訴;吳女則坦承犯行,遭檢方依遺棄屍體罪起訴。高雄地院審酌,被告產下死產胎兒,不思依循習俗將遺體予以埋葬,竟將之恣意棄置,對於生命延續與終結嚴重欠缺應有之尊重,所為實有不該,惟念其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兼衡其素行、本件犯罪之手段、所生危害、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等一切具體情狀,判處有期徒刑6月,緩刑2年,得易科罰金。
孕婦接種mRNA型新冠疫苗可以嗎? 美專家:安全還可能分享保護力給嬰兒
擴大疫苗接種覆蓋率是台灣防疫關鍵,孕婦施打新冠疫苗會有任何危險媽?成為討論話題,不過美國防治中心(CDC)對此掛保證,提出研究表示孕婦接種mRNA型疫苗沒有太大安全問題,86%的人能夠順利生產,也沒有因此造成新生兒死亡的案例,也有專家引用研究表示,婦運接種疫苗可能可以為胎兒提供保護力。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主任柯林斯(Francis Collins)日前在個人部落格發表文章,引述2項研究表示,輝瑞和Moderna這2款使用mRNA技術的疫苗,被發現可以確實為孕婦提供COVID-19抗體,施打過疫苗的孕婦所生嬰兒也可能因此獲得防護力。柯林斯引用西北大學5月11日發表在《婦產科學》(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研究,以及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學中心和哈佛醫學院合作的研究,表示儘管接種疫苗後的孕婦可能出現短暫的發燒現象,但疫苗確實能提供良好的防護力,且沒有發現疫苗對胎盤造成任何損害跡象;研究人員還在嬰兒的臍帶血以及母乳中發現抗體,顯然孕婦接種疫苗可能可以提供嬰兒抵抗力。美國防治中心(CDC)也進行研究,針對3958名受試者,分別有54%接種輝瑞,46%接種莫德納,其中有827人孕婦;結果發現,其中有104名(12.6%)流產和1名死產(0.1%),712 名順利生產,佔全體86.1%。新生兒狀況部分,有9.4%發生早產情形,小於胎齡兒佔3.2%,2.2%出現先天畸形情形,沒有新生兒死亡案例。
亞洲首創!孕婦殺手有解方 子癎前症可精準預測診斷
宣捷幹細胞應用亞洲人特有新型生物標記開發「判定子癎前期發生風險的方法」於日前成功取得台灣發明專利,此判定方法屬亞洲首創,有助於子癎前症發生之精準診斷,大幅降低孕婦和胎兒致病或死亡之風險,嘉惠台灣等亞洲地區的準媽媽,並具有為台灣每年減少8到9億元醫療費用之潛在社會效益。子癎前症亦稱子癎前期,是孕婦常見的嚴重併發症,好發於懷孕20週之後,尤其是在第3孕期,孕婦會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合併出現器官損傷、胎盤功能異常等。對胎兒而言,子癲前症會造成羊水減少,胎盤早期剝離,引發胎兒生長遲緩,甚至造成早產或死產。子癲前症是全球孕婦與胎兒的致命殺手,台灣的發生率約為2到5%,是造成孕婦住院,甚至死亡,以及胎兒早產或死產的主要原因之一。宣捷幹細胞董事長宣昶有表示,宣捷幹細胞專注於間質幹細胞儲存與新藥研發,再次發揮自主研發能量,獲得「判定子癎前期發生風險的方法」台灣專利審查核准。此專利核心發明,係檢測孕婦血液中的miRNA(miR-223-3p)濃度,判定在第3孕期子癎前症發生的風險,miR-223-3p濃度高於正常孕婦就表示有發生的風險,此種判定方法,屬亞洲首創。宣捷幹細胞已整合miR-223-3p與目前常用的檢測方法,開發出子癲前症風險篩檢的精準預測模型,適用於亞洲人種孕婦。宣昶有表示,目前子癲前症最佳預防方式就是注意生活起居,飲食營養,盡早篩檢,落實預防,如果能於懷孕前期早一點發現子癎前症發生的風險,就能及早因應,不僅可以降低孕婦和胎兒風險,減少胎兒遭受腦部缺氧傷害及早產之機率,同時也可以避免醫療資源的浪費。
胎盤驗出「塑膠微粒」!醫曝「嬰兒體內也有」恐影響發育:變成生化寶寶
塑膠微粒是殘害海洋動物的極大元兇,沒想到近日有科學家發現,就連孕婦的「胎盤」內也有塑膠微粒,而這些塑膠微粒也會存在於嬰兒體內,恐怕會影響發育。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義大利羅馬法泰貝內弗拉泰里(Fatebenefratelli)醫院的婦產科主任奧拉古薩(Antonio Ragusa)在做研究時,發現6名健康產婦所捐贈的胎盤中,有4個胎盤裡面有12個塑膠微粒,大小5至10微米不等,而研究只採樣3%胎盤,代表存在於胎盤內的塑膠微粒數量可能更多。此事讓奧拉古薩相當震驚,「這代表嬰兒體內也會有,人體細胞組織混合了生物與非有機體,就像是『生化寶寶』似的。」他也透露,目前尚無法確認這些塑膠微粒是怎麼進到胎盤的,推測可能與飲食或呼吸有關。奧拉古薩也表示,這些塑膠微粒可能會讓胎兒的基因被干擾,造成發育異常,或者擾亂免疫系統。臨床醫師金斯蘭德(Charles Kingsland)則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切得知塑膠微粒會帶給胎兒什麼傷害,但恐直接毒害孩子健康,也可能造成氧氣供應減少,胎兒因此體重不足甚至死產。
醫護罷工「產房沒人剖腹」!8婦生產7嬰慘死…綠布裹小屍體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肆虐,辛巴威(Zimbabwe)累計確診人數攀升至2,879例,造成境內41人染疫喪命,醫療體系受到巨大衝擊,許多防疫裝備嚴重不足,各地護士正為此罷工抗議。日前有名醫生分享了令人心碎的一幕,因產房人手不足,一個晚上就有7名嬰兒死產。根據《BBC》報導,辛巴威各地護士正上演罷工抗議,導致許多診所、醫院紛紛關門,臨盆孕婦一窩蜂湧入哈拉雷醫院,但是該院產房人力不堪負荷,醫師馬貢貝伊(Peter Magombeyi)29日在推特發文表示,「8名孕婦中,只有1人笑著回家。」照片中是7具被綠色毛巾包裹住的嬰屍。有知情醫生透露,27日晚間有8名孕婦需要剖腹產,其中2人子宮破裂,需要緊急開刀,但醫護人員太晚介入,未及時進行手術,導致嬰兒最後死在媽媽的腹中。另一名醫生表示,類似情況其實每日都在發生,「我們能做的只有看著他們死去」,這對孕婦及新手醫生來說都是痛苦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