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冠軍
」肺癌演錯了3/蟬聯19年癌症死亡冠軍 免疫治療給付有望擴及肺腺癌
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原因在於國人確診時多數已是肺腺癌晚期,健保署去年12月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醫界呼籲應將給付擴及患者更廣大的肺腺癌,健保署長石崇良透露「很快有好消息」,但也坦言肺癌需篩檢、治療並行,才能降低死亡率。肺癌依細胞型態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兩大類,在台灣非小細胞肺癌佔約92%,國人最常罹患的肺腺癌就屬於非小細胞肺癌。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何肇基表示,肺麟癌同樣屬於非小細胞癌,根據國外研究發現,肺鱗癌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五年存活率達18.4%,相較於傳統化療只有9.6%,癌症免疫藥物有助提升晚期肺鱗癌存活率近2倍。因此國內外的癌症治療指引皆建議將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作為晚期肺鱗癌的第一線治療,健保去年12月起也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可望延長晚期肺麟癌存活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表示,健保挹注許多資源引進肺癌標靶藥物,讓有基因突變的肺腺癌患者可在第一線就接受標靶治療,但本土研究顯示,肺腺癌患者中,約1/3不適用標靶藥物。這群癌友在健保體系下,多須歷經化療失敗後再次化療失敗,第三線治療才有機會使用免疫藥物,不少癌友撐不過連續化療而離世,因此呼籲肺腺癌治療應盡速跟進肺鱗癌,第一線給付免疫合併化療。肺癌是發生人數、年增加案例數、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健保署坦言投入大量照顧成本,但存活率卻不盡理想。(圖/報系資料照)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國內想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首先要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余忠仁說,肺癌已從化療、標靶藥物進入到目前的免疫治療時代,肺腺癌佔了新診斷病人的75%,有基因突變者可使用標靶藥品,沒有基因突變的肺鱗癌病人目前仍以化療為主,大概1/10病人在符合健保條件下可單用免疫,加上肺鱗癌也不過增加5%,但仍有治療缺口,免疫相較於標靶藥品的給付落後很多。石崇良回應,肺癌免疫藥物費用高昂,是否擴大給付還有待相關評估,和廠商議價也持續進行,他透露「應該很快會有好消息」。不過,石崇良坦言,肺癌、大腸癌的照顧負荷逐年增加,但肺癌的存活率遠比其他癌症差,主要是第四期肺癌存活率大約僅13.3%,因此早期篩檢、治療與精進晚期治療雙項並行,才能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
中藥成分證實有助紓緩癌症 中醫師揭「3最佳介入時機」
癌症已連續4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亡冠軍,隨著醫療進步死亡率雖有下降趨勢,但根據衛福部110年統計,一年之內仍有5萬1656人死於癌症。現在用中醫作為輔助治療越來越常見,因此中醫在癌症治療所扮演的角色,是協助身體平衡、並提升身體抗病力和修復力。中醫調理對癌症有幫助 3個介入時機近年來的研究,許多中藥成分都已經被證實對於癌症有所幫助,有些則有助於免疫調節,目前歐美有許多著名醫學中心也將中醫納入治療癌症的方法之一,世界衛生組織也正是把中醫中藥納入正規醫療治療方針中。 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陳光偉主任指出,傳統中醫對於癌症治療有八種治療方法,得到結論是有三種適當可介入的時機點:1. 接受治療時期:當患者在接受常規的手術或放射化療時,難免會出現副作用,身體虛弱、噁心嘔吐、掉髮、吞嚥困難,中醫以中西醫結合角度,來降低規範治療,以及增加放化療的效果。這個時期對於患者效果可能是最大的,會根據病患所接受的治療去搭配附註治料,並非單純提升免疫力,在適當的診斷下讓病患有更多的選擇。2. 追蹤時期:當患者完成常規治療後,未來幾年都可能再復發,在這個追蹤的時期,可藉由中醫治療,提升自身免疫力。依照患者的病因選擇補因、補陽、補氣、凝血,來改善病患的免疫功能和精神狀態,預防微小轉移的復發機會。此時期,是最多患者進行中西醫治療的階段。3. 癌症末期:這個階段不會接受常規治療,中醫可依循四診、八綱、診治法則,來減輕病患的痛苦,讓病患達到比較好的生活品質。放化療期間是目前中西醫最常見的合療時機,以乳癌患者為例,在接受賀爾蒙治療過程中,這時候的副作用是最明顯的,例如噁心嘔吐、嘴破、口乾舌燥、胃痛或者腸道腹瀉…等,這時中醫藥的介入能幫助患者減輕不良反應。舒緩化療副作用 傳統醫學不可替代解決患者在治療中的不適,使病患以比較健康的身體承受化療副作用;至於對那些不能做放化療及手術的病患,如老人、體質弱的病患也可以應用中醫藥來改善他們的臨床症狀,延長生命,使他們生活品質更好。總而言之,不論任何腫瘤治療,傳統醫學在這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功能。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癌症是最新及必然的趨勢。